食蟲植物觀賞與栽培圖鑒

食蟲植物觀賞與栽培圖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夏洛特 著
圖書標籤:
  • 食蟲植物
  • 觀賞植物
  • 園藝
  • 植物栽培
  • 科普
  • 植物學
  • 生物學
  • 花卉
  • 盆栽
  • 養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48576
版次:01
商品編碼:12126231
包裝:平裝
開本:小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頁數:30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介紹全球15大類近300種食蟲植物
全書600多張精美圖片
20多年食蟲植物的玩傢整理的實用指南
親訪世界各地食蟲植物的故鄉
詳細解說栽培方法與繁殖訣竅

內容簡介

光說有些植物會吃蟲就已經夠吸引人瞭,何況為瞭捕蟲吃蟲,它們還特化齣各種奇特有趣的器官!
除瞭一般人非常熟知的捕蠅草的捕蟲夾、豬籠草的“水桶陷阱”,茅膏菜和捕蟲堇也是分泌黏液的捕蟲高手,瓶子草由葉子捲成的“甜筒”讓昆蟲無法抵擋,螺鏇狸藻的根部更能特化成螺鏇狀迷宮,在土壤裏大快朵頤!

這些食蟲植物製造陷阱,打造迷宮,造網捕蟲,由葉子特化而成的捕蟲利器成瞭園藝愛好者培植觀賞的臻品摯愛,至今已培育齣許多奇艷無比的種類。就栽培而言,食蟲植物各有特殊的生育環境,許多種類更是對氣候條件非常挑剔。本書作者以長年的多國遊訪與培植經驗,介紹瞭各種食蟲植物的習性與栽培要領,為廣大愛好者提供瞭認識食蟲植物、栽培食蟲植物的全麵指南。

作者簡介

夏洛特(Charlot)
齣生於颱北,自幼喜歡飼養動物,10歲開始養花,栽花種草已經30多年。一旦著迷於某種植物,便一頭栽入進行研究。栽種的植物既多且廣,尤其對不易種植的物種,更是興緻勃勃地一再嘗試與挑戰,親自栽植的豐富經驗使他的園藝功力紮實又具說服力。麵對鍾愛的植物,他必定前往其原生地探查研究,同時也為栽種時遇到的疑惑尋找答案。對於植物總有不盡的狂熱喜好,長年大量且廣泛地汲取相關知識;除瞭園藝,對於植物自然史及花藝也頗有興趣與研究。總有獨到的對於自然界美的看法與感受力,因此呈現齣的花藝創作每每讓人耳目一新。他厭惡製式化的生活方式,目前在熱帶地區過著一直以來所嚮往的尋訪植物的流浪生活。

目錄

第一章 奇妙的捕蟲方式................................7
第二章 食蟲植物的故鄉..............................21
第三章 食蟲植物栽培圖鑒..........................37
豬籠草..........................................38
土瓶草.......................................102
瓶子草...............................................106
太陽瓶子草.......................................120
眼鏡蛇瓶子草.....................................132
食蟲鳳梨..........................................136
捕蠅草.............................................141
貉藻...............................................148
茅膏菜...............................154
露鬆.............................184
彩虹草&南非捕蟲樹................191
捕蟲菫 ...........................198
狸藻........................................................217
螺鏇狸藻...................................................239
第四章 栽培前的準備...............................243
第五章 四季栽培曆...................................253
第六章 病蟲害管理與繁殖技巧.................269

附錄
附錄1 新手栽培問與答.............................280
附錄2 食蟲植物海外生態之旅...................284
附錄3 延伸閱讀與緻謝.............................300
附錄4 食蟲植物中文名與學名索引...........302
《綠野仙蹤:植物王國的奇趣漫遊》 序言: 在廣袤無垠的植物王國中,生命以無數種奇妙的方式綻放。它們有的溫婉靜謐,在陽光下舒展身姿;有的則奔放熱烈,用鮮艷的色彩點燃生命的激情。然而,在這個生機勃勃的世界裏,還有一群特彆的存在,它們以獨特的生存策略,挑戰著我們對植物的傳統認知,它們是來自遠古洪荒的信使,是自然界精妙演化的傑作。 本書並非一本冰冷的圖鑒,也不是一本艱澀的學術專著。它更像是一張邀請函,邀請你踏上一場穿越時空的奇趣漫遊,去探尋植物王國中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去感受生命蓬勃的力量,去領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力。我們將一起穿梭於茂密的雨林,跋涉在貧瘠的沼澤,潛入神秘的水下世界,去發現那些擁有著令人驚嘆生存智慧的植物,它們以一種超越想象的方式,展現著生命頑強的適應力與無限的可能。 第一章:隱秘的食客:揭開植物捕獵的麵紗 想象一下,當一株植物不再被動地接受陽光雨露,而是主動齣擊,用狡黠的陷阱捕捉獵物時,那將是怎樣一番景象?在本章,我們將深入探討那些以捕食昆蟲為生的植物,它們是如何從默默無聞的生産者,演變成精密的狩獵者。 陷阱的藝術: 你是否曾好奇,為什麼有些植物的葉片會變得奇特,仿佛擁有生命一般?我們將詳細解讀不同類型捕蟲機製的原理。例如,那被譽為“捕蠅草”的赫赫有名的捕食者,它的葉片如何瞬間閉閤,將毫無防備的昆蟲牢牢鎖住;還有那優雅地伸齣長長“舌頭”的茅膏菜,它的腺毛上分泌的粘液如何像閃亮的露珠,誘惑著小蟲,又如何成為它們無法逃脫的牢籠;更有那形態各異的瓶子草,它們的瓶狀葉片如何形成一個緻命的深淵,讓墜入其中的獵物無處可逃。我們將深入剖析這些陷阱的設計,從物理結構到化學誘惑,揭示它們如何一步步將獵物引入絕境。 生存的智慧: 為什麼這些植物會選擇捕食,而不是依賴光閤作用?在本章,我們將探討它們所處的獨特生態環境——那些養分極其貧瘠的土地。在這樣的環境中,土壤中的氮、磷等元素嚴重不足,僅僅依靠陽光和水,難以維持植物的正常生長。於是,它們演化齣瞭捕食這一“捷徑”,從昆蟲體內獲取生命所需的關鍵營養。我們將追溯這一演化的曆程,理解它們如何在這種極端環境下,發展齣獨特的生存策略,將生命的奇跡展現在我們麵前。 生命的交響: 捕食植物與昆蟲之間,並非隻有你死我活的對立,也存在著微妙的共生關係。我們將發現,並非所有的昆蟲都會成為它們的晚餐,有些昆蟲反而會與捕食植物和平共處,甚至為其傳播花粉。這種復雜的相互作用,構成瞭生態係統中一段奇妙的生命交響。 第二章:奇境的造物:探尋世界各地的捕食者 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都隱藏著令人驚嘆的生命奇跡。在本章,我們將開啓一場環球旅行,去拜訪那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奇特捕食植物,去領略它們各自獨特的風姿與生存之道。 熱帶雨林的魅影: 在東南亞茂密潮濕的雨林中,巨型的豬籠草如同漂浮在空氣中的綠色酒杯,它們巨大的捕蟲囊能夠捕捉到體積不小的昆蟲,甚至小型爬行動物。我們將近距離觀察這些龐然大物,探究它們的捕食方式,以及與雨林中其他生物的微妙關係。 澳大利亞的驕傲: 在那片古老而獨特的土地上,瓶子草以其多樣化的形態和色彩,展現著生命的藝術。我們將領略那些擁有著精緻花紋的瓶子草,以及它們如何利用獨特的花蜜和顔色來吸引昆蟲。 歐洲的濕地明珠: 在歐洲的寒冷沼澤地帶,一種看似柔弱的茅膏菜,卻能以其閃耀著晶瑩露珠的葉片,成為高效的獵手。我們將深入瞭解它們在嚴酷環境下的生存法則。 美洲的奇異傢族: 在北美大陸,一些擁有著如漏鬥般葉片的捕蟲堇,以及那些能分泌粘液捕食的捕蠅草,共同構成瞭一幅生動的生命畫捲。我們將探訪這些北美特有的捕食者,瞭解它們適應不同氣候和土壤的生存策略。 第三章:生命的贊歌:從捕食中感悟自然的偉大 通過對這些奇特植物的觀察與瞭解,我們不僅僅是在欣賞它們的形態和捕食技巧,更是在感悟生命本身的偉大與頑強。 適應的奇跡: 麵對嚴酷的生存環境,生命總能找到齣路。這些捕食植物的故事,是對生命適應能力最生動的詮釋。它們如何突破自身的局限,演化齣如此驚人的生存機製,讓我們不得不驚嘆於自然選擇的鬼斧神工。 和諧的生態: 即使是捕食者,也並非全然破壞者。它們在自然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維持著生態係統的平衡。它們與獵物之間的關係,構成瞭自然界精妙而和諧的“生命之鏈”。 對生命的敬畏: 每一株植物,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和敬畏。它們以自己的方式生存,以自己的節奏綻放。瞭解這些捕食植物,能夠讓我們更加深入地認識生命的多樣性,從而更加珍視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地球。 第四章:探秘的邀請:打開探索植物王國的大門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夠激發讀者對植物世界的好奇心,鼓勵大傢親自去探索,去發現。 觀察的樂趣: 即使不在野外,我們也可以通過書籍、紀錄片,甚至在精心培育的溫室中,去觀察這些奇特的植物。每一次的觀察,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探索的意義: 植物王國充滿瞭未知,等待著我們去發掘。每一次的探索,都是一次對自然的親近,一次對生命的緻敬。 生命的啓迪: 瞭解這些捕食植物,能夠讓我們從更廣闊的視角看待生命。它們的故事,是關於生存、關於適應、關於生命不息的傳奇,能夠給予我們深刻的啓迪,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 結語: 《綠野仙蹤:植物王國的奇趣漫遊》是一場關於生命、關於自然、關於探索的旅程。它將帶領我們穿越植物的神秘世界,去發現那些隱藏在角落裏的生命奇跡。願這本書能夠點燃你對自然的好奇,讓你在未來的日子裏,用一雙更加敏銳的眼睛,去發現這個美麗而充滿驚喜的星球上,那些不為人知的生命贊歌。讓我們一起,在這綠野仙蹤中,展開一段段屬於我們自己的奇趣漫遊。

用戶評價

評分

從內容深度上來說,這本書的廣度和專業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它會集中在最常見的幾種食蟲植物,比如捕蠅草和茅膏草,但它竟然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介紹那些相對小眾但同樣迷人的物種,比如各種熱帶的瓶子草,以及對沼澤蝸牛等非典型捕食者的生態學分析。特彆是關於病蟲害防治的那一章,它沒有僅僅停留在“用藥”的層麵,而是詳細剖析瞭每種病害發生的原因,比如通風不良導緻的真菌感染,或者營養不良導緻的蚧殼蟲滋生,並提供瞭基於生態平衡的長期管理方案。這種全方位的、注重根本原因的解決思路,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植物學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讓人感覺手裏拿的確實是一本可以信賴的權威參考書。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具有親和力,完全沒有那種枯燥的學術腔調。作者似乎很擅長用講故事的方式來介紹植物的習性,讀起來就像是聽一位熱愛自然的朋友在分享他的探險日記。比如在描述茅膏菜如何“捕食”時,它描繪的場景極具畫麵感,讓人對這些微小的捕食者産生瞭一種既敬畏又好奇的復雜情感。而且,它對植物的“性格”也有獨到的見解,比如介紹某種豬籠草時,會提及它在不同濕度下的“脾氣”變化,這種擬人化的描述,極大地拉近瞭讀者與這些異域植物的距離。我發現自己不再是機械地記憶數據,而是在和這些植物建立一種情感聯係,這使得栽培過程變成瞭一種充滿樂趣的互動,而不是一項枯燥的任務。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鮮活的捕蠅草特寫,色彩飽和度極高,仿佛能感受到那種神秘的生命力。內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光滑且厚實,即便是反復翻閱,也不會擔心圖案模糊或者紙張受損。版式布局上,作者顯然花瞭不少心思,文字和圖片之間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使得原本可能略顯專業的知識點讀起來毫不費力,有一種在精心設計的畫廊裏欣賞藝術品的沉浸感。特彆是那些罕見品種的彩圖,清晰度簡直令人驚嘆,連葉片上的腺毛細節都縴毫畢現,這對於我這種主要看重視覺享受的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福音。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可以陳列在傢中的精美工藝品,每次看到它擺在書架上,都會讓人心情愉悅,忍不住想去研究一下如何纔能把這些奇妙的植物帶迴傢。

評分

我之前嘗試過好幾次自己動手種植一些食蟲植物,但總是以失敗告終,不是黑腐就是徒長,真是令人沮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終於找到瞭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在手把手地教導。它不是那種空泛地介紹理論,而是深入到每一個具體步驟的“秘籍”。比如關於不同産地食蟲植物對光照強度的細微差彆,它居然能列齣好幾種不同的環境參數作為參考,這比我之前在網上零散搜集到的信息要係統和精準得多。尤其讓我驚喜的是,它對“水質”的講解,細緻到不同地區自來水的TDS值應該如何調整,這絕對是普通入門指南裏不會提及的乾貨。讀完相關章節,我仿佛醍醐灌頂,明白瞭之前失敗的癥結所在,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比任何植物發芽都來得更激動人心。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對“園藝”的定義有瞭新的理解。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讓植物存活,更是引導你構建一個微型的、功能完備的生態係統。它細緻地講解瞭如何模擬不同熱帶雨林或高山沼澤的微氣候,包括基質的透氣性、保水性以及礦物質的控製。書中甚至包含瞭自製適宜培養基質的配方,明確指齣不同比例的泥炭、珍珠岩、水苔混閤對不同屬的植物生長周期會産生何種影響。這種對環境要素的精細化控製,讓我意識到,成功養好食蟲植物的關鍵,在於模仿自然界中它們賴以生存的嚴苛環境,而非簡單地提供“水和陽光”。它成功地將一門看似小眾的愛好,提升到瞭環境工程和生態學研究的層麵,讓人受益匪淺。

評分

跟好,大陸終於引進瞭,這樣可以不需要花太多錢買颱版的

評分

跟好,大陸終於引進瞭,這樣可以不需要花太多錢買颱版的

評分

好書,包裝不錯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活動買很劃算,包裝品相都不錯,物流贊

評分

好書,包裝不錯

評分

好書,包裝不錯

評分

活動買很劃算,包裝品相都不錯,物流贊

評分

活動買很劃算,包裝品相都不錯,物流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