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關係、和諧邊疆與中國戰略定位

對外關係、和諧邊疆與中國戰略定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邢廣程,李國強 著
圖書標籤:
  • 對外關係
  • 和諧邊疆
  • 中國戰略
  • 國傢安全
  • 地緣政治
  • 周邊外交
  • 戰略定位
  • 民族問題
  • 區域閤作
  • 中國特色外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00007
版次:1
商品編碼:1213209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國際問題研究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頁數:492
字數:50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對外關係”、“和諧邊疆”與“中國戰略定位”展開,立足國傢領土主權根本利益,關注中國經濟開發和社會發展。主要依據翔實的資料和社會發展客觀現實,探尋中國與周邊國傢各自在邊境地區采取的經濟、政治、社會等諸多措施,結閤新形勢下周邊國際關係的發展,探討和諧邊疆的構建並提齣相應的對策建議,力求客觀、公正,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藉鑒意義。

作者簡介

邢廣程,男,1961年10月生,黑龍江省綏棱縣泥爾河鄉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原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西部開發促進會副會長,中國上海閤作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閤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198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曆史係,1986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蘇聯東歐係國際政治專業,獲碩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1986年8月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蘇聯東歐研究所工作,2003年至2009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2009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副所長。2012年起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俄羅斯政治和外交、中亞問題、上海閤作組織、蘇聯曆史等。
李國強,男,1963年1月齣生。現任中國邊疆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海疆史地、西南疆域史、中越關係史。1988年鄭州大學曆史係研究生畢業,獲曆史學碩士學位,之後於邊疆中心研究部從事研究工作。

目錄

導 言/1
第一章 東北亞局勢與中國東北及北部邊疆安全、穩定和發展/39
  第一節 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價值與中國東北邊疆安全/43
  第二節 東北亞區域閤作與中國東北邊疆發展/55
  第三節 俄羅斯戰略東移與中俄區域經濟閤作/64
  第四節 中濛關係與中國北部邊疆穩定發展/94
第二章 中亞和南亞相鄰國傢局勢與中國新疆穩定和發展/114
  第一節 “東突”問題與中國新疆穩定及應對戰略/115
  第二節 中亞局勢與中國新疆穩定和發展/135
  第三節 阿富汗問題與中國新疆穩定和發展/183
  第四節 巴基斯坦與中國新疆穩定和發展/196
第三章 南亞相鄰國傢與中國西藏的社會穩定、安全和發展/212
  第一節 中國與南亞國傢的曆史交往/213
  第二節 中國與南亞國傢的當代關係/220
  第三節 中國與南亞相鄰國傢的經濟閤作/240
  第四節 中國西藏安全與穩定問題/257
  第五節 西藏發展和對外開放戰略/294
  第六節 中國西藏安全、穩定、發展與中國南亞國際戰略定位/309
第四章 東南亞局勢與中國西南邊疆安全、穩定和發展/315
  第一節 東南亞地緣政治環境與中國西南邊疆地區/316
  第二節 東南亞鄰國非傳統安全與中國西南邊疆/345
  第三節 東南亞鄰國與中國西南邊疆經濟閤作/370
  第四節 東南亞鄰國與中國西南邊疆安全、穩定和發展的戰略定位/397
第五章 中國海洋權益的維護與和諧海洋的構建/408
  第一節 中國麵臨的海洋安全形勢/408
  第二節 中國在南海爭端上的立場與努力/421
  第三節 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與努力/433
  第四節 港颱地區的穩定與發展/438
  第五節 中國的新型海洋觀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建/450
參考文獻/464
《論述: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20世紀初某歐洲小國在風雲變幻中的生存之道》 引言 在世界曆史的宏大敘事中,那些被聚光燈照耀的帝國、崛起的新興強權以及波瀾壯闊的革命往往占據瞭主導地位。然而,在這幅波瀾壯闊的畫捲之下,無數微小而堅韌的生命個體,一個個鮮為人知的國度,也在曆史的洪流中頑強求生,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篇章。本書《論述: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20世紀初某歐洲小國在風雲變幻中的生存之道》(以下簡稱“本書”)正是試圖將目光投嚮這樣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聚焦於20世紀初,一個在歐洲大陸邊緣艱難喘息的微型國傢。它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沒有廣闊的疆域,也沒有舉足輕重的國際影響力,但恰恰是這種“微不足道”,使得它在那個帝國主義擴張、民族主義高漲、傳統秩序搖搖欲墜的動蕩年代,其生存之道顯得尤為復雜而充滿智慧。 本書並非宏大敘事下的注腳,而是一次深入的微觀考察。它將從該國獨特的地理位置、復雜的人口構成、脆弱的經濟基礎以及曆史遺留的政治難題等一係列內生性因素齣發,剖析其在麵對外部世界巨大壓力時所采取的多元化戰略。我們將看到,這個國傢並非被動地被曆史洪流裹挾,而是積極地通過一係列巧妙的外交斡鏇、靈活的經濟策略乃至審慎的文化建構,努力在列強環伺的夾縫中求生存,並試圖為自身民族的延續和發展爭取一綫生機。 第一章:地理的牢籠與文化的熔爐——“微國”的先天睏境 本書的開篇,我們將詳細描繪這個“微國”的地理概況。它可能是一個被群山環抱、被大國割據的內陸小邦,也可能是一個扼守著戰略水道但麵積狹小的沿海之地。無論何種形態,其地理上的“狹小”和“易受攻擊”是其生存的根本性製約。然而,地理並非全然的限製,有時也孕育著獨特的韌性。例如,崎嶇的山地可能成為天然的屏障,而狹窄但重要的水道可能成為重要的經濟與外交籌碼。 更重要的是,這個“微國”往往承載著復雜多元的人口構成。曆史上,由於其地處交通要衝或戰略緩衝地帶,該國可能長期以來便是不同民族、語言、宗教的交匯點。這種多元性既是文化的寶庫,也是潛在的內部矛盾根源。本書將深入探討,該國是如何在這種復雜的人口背景下,努力維係社會穩定,避免被外部勢力利用民族矛盾進行分化瓦解,並初步探索構建一種包容性的國傢認同。這其中,必然涉及到對曆史記憶的處理、對少數族群權益的保障以及對民族主義思潮的審慎引導。 第二章:脆弱的基石——經濟的掙紮與外部依賴 20世紀初,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工業革命的成果在歐洲大陸廣泛傳播,但對於這個“微國”而言,其經濟基礎往往是脆弱的。可能是單一的農産品齣口,或是少數資源的初級加工。這種經濟結構的單一性,使得它極易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並對外部資本和技術産生高度依賴。 本書將詳細分析該國在這一時期的經濟發展模式。它可能試圖通過引進外國投資來發展特定産業,但這必然伴隨著失去經濟自主權的風險。它也可能嘗試通過發展本土手工業、發展特色農産品來實現一定程度的自給自足,但這些努力往往難以抵擋工業化國傢的衝擊。更具挑戰性的是,該國可能需要在一個以自由貿易為潮流但實際充斥著保護主義和貿易壁壘的環境中,為本國産品尋找生存空間,並保障關鍵物資的進口。我們將看到,經濟上的脆弱性如何直接影響到該國的政治決策和外交選擇,甚至成為其被外部勢力滲透和控製的潛在入口。 第三章:在夾縫中求生——外交的藝術與生存的智慧 麵對強大的鄰國和無處不在的帝國主義擴張,這個“微國”的外交策略必然是本書的重點。它沒有能力進行軍事對抗,因此,外交必須成為其最主要的生存工具。本書將深入剖析該國的外交智慧,它可能采取的策略包括: “平衡術”的運用: 巧妙地在幾個主要大國之間周鏇,利用它們之間的矛盾和競爭來為自己爭取空間。避免過分親近任何一個強權,以免成為其他強權的打擊目標。每一次外交接觸,每一次條約的簽署,都可能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博弈。 “中立”的嘗試與挑戰: 作為一個資源有限的小國,宣布中立或許是規避衝突的理想選擇。然而,在中立的背後,需要強大的決心和有效的措施來維護自身的獨立性。本書將考察該國在追求中立的過程中,如何應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如何在看似中立的外錶下,進行精密的防禦和有效的自保。 “聯盟”的風險與收益: 在某些極端情況下,與某個次強國或同等規模的國傢結盟,或許是獲得安全感的一種方式。然而,聯盟往往意味著被捲入更大的衝突,本書將分析該國在選擇聯盟夥伴時所麵臨的艱難抉擇,以及一旦捲入衝突,其脆弱的國力如何承受戰爭的創傷。 “非政府組織”與“民間外交”的作用: 除瞭官方的外交渠道,該國可能還積極利用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學術閤作,甚至宗教聯係,來增進國際社會對其的瞭解和同情。本書將探討這些“軟性”的外交手段,在維係國傢尊嚴和爭取國際支持方麵的獨特作用。 第四章:內部的張力與認同的構建——“微國”的國民意識 在外部壓力持續不斷的背景下,一個國傢的內部凝聚力至關重要。本書將審視該國在20世紀初如何努力構建和維護其國民的集體認同。 語言與教育的統一: 麵對語言的多元,該國可能會推行以某種主要語言為基礎的教育體係,以期培養共同的語言習慣和思維方式。教育內容的選擇,如曆史敘事、愛國主義的宣揚,都將是構建國民認同的重要工具。 國傢象徵與節日: 國旗、國歌、國傢節日等國傢象徵符號的塑造和推廣,是凝聚國民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手段。本書將分析這些象徵符號的演變過程及其在國民意識中的作用。 精英階層的角色: 統治精英、知識分子、商界領袖等社會精英,在引導國民思想、維護國傢穩定方麵扮演著關鍵角色。本書將探討這些精英階層是如何理解國傢命運,如何權衡自身利益與國傢利益,並采取何種行動來維護國傢的獨立和尊嚴。 社會運動與抵抗: 即使在外部壓力之下,內部也可能存在著各種社會運動和抵抗形式。這些運動可能是對外部乾涉的直接反抗,也可能是對內部政治體製的改革訴求。本書將考察這些內部張力如何與外部壓力相互作用,如何塑造該國的政治走嚮。 第五章:曆史的審判與未來的迴響——“微國”的宿命 20世紀初的歐洲,是大動蕩的時代。兩次世界大戰的陰影籠罩著整個大陸。本書將置身於這一宏大曆史背景下,考察這個“微國”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憑藉其獨特的生存策略,最終避免被吞並或消亡的命運。 它或許在戰爭中保持瞭某種程度的“被動”參與,或許通過巧妙的政治操作,在戰後的版圖重塑中得以幸存。又或許,它付齣瞭巨大的代價,例如國土的割讓、經濟的衰退,但卻最終保全瞭國傢的獨立和人民的自由。 本書的結尾,將是對這段“被遺忘的角落”曆史的迴顧與反思。它提供的並非是一個輝煌的勝利故事,而是一個關於生存的智慧,關於在絕境中尋求齣路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即使是最小的國傢,也有其獨特的價值和生存的權利。在那個由大國意誌主導的時代,這個“微國”所展現齣的堅韌、靈活與智慧,是對宏大敘事的一種有力補充,也是對人類曆史多樣性的一種生動注腳。它所留下的迴響,不僅僅是該國人民的集體記憶,更是對所有處於弱勢地位的國傢和民族,如何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尋找自身生存空間的一種啓示。 結語 《論述: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20世紀初某歐洲小國在風雲變幻中的生存之道》旨在通過對一個具體的、微觀的曆史案例進行深入的學術考察,為我們理解20世紀初復雜的國際關係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它提醒我們,在分析國際政治時,不能僅僅關注那些顯赫的大國和主要的衝突,更要看到那些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微小國傢所麵臨的挑戰和所展現齣的智慧。通過重拾這段被遺忘的曆史,我們或許能更好地理解國傢生存的普遍法則,以及在任何時代,個體與集體的命運是如何被深刻地交織在一起。

用戶評價

評分

我看到這本書的題目《對外關係、和諧邊疆與中國戰略定位》,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與此相關的疑問。在當今這個全球化與區域化交織的時代,國傢間的關係無疑是理解世界格局的關鍵。我很好奇,書中對於“對外關係”的界定是否足夠全麵?它是否會涵蓋中國與所有國傢的關係,還是會側重於與其地理位置相近的鄰國?“和諧邊疆”這個概念,在我看來,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點。它是否意味著一種通過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來化解潛在衝突的策略?書中會否深入探討實現這種“和諧”所麵臨的挑戰,比如曆史遺留問題、文化差異,還是利益博弈?而“中國戰略定位”更是點睛之筆,這是否意味著本書將提供一個關於中國如何在世界舞颱上確立自身地位的深度分析?作者是如何理解和闡釋中國作為一個崛起大國的戰略選擇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新鮮的視角和深刻的見解,幫助我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的外交理念與實踐。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個直觀感受是,它似乎提供瞭一個非常宏觀且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框架。題目中的“對外關係”是如此寬泛,而“和諧邊疆”和“中國戰略定位”則將其聚焦到瞭中國自身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上。我想知道,作者在探討“對外關係”時,是否會區分不同的層麵,比如雙邊關係、多邊機製,還是全球性議題?“和諧邊疆”這個概念,在我看來,不僅僅是軍事上的無衝突,更包含瞭經濟上的相互依存和文化上的相互理解。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實現這種“和諧”所需要的條件和可能遇到的阻礙?我特彆關注“中國戰略定位”這一部分,它直接關係到中國在世界舞颱上的角色和影響力。作者是如何界定和分析這一戰略定位的?是基於國傢利益、曆史傳統,還是全球發展趨勢?我期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分析工具或理論模型,來幫助讀者理解中國是如何權衡各種因素,最終確定其在全球體係中的位置的。這本書的深度和復雜性,預示著它將是一次富有挑戰但充滿啓發性的閱讀體驗。

評分

這本書的副標題《和諧邊疆與中國戰略定位》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在當前全球局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理解中國如何處理與周邊國傢的關係,以及由此衍生的戰略思考,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我一直對曆史上的“大國崛起”以及其周邊地緣政治的影響深感興趣,而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當代的中國。我特彆期待它能深入分析“和諧邊疆”這一概念的具體內涵,究竟是通過經濟融閤、文化交流,還是軍事威懾來實現?書中是否會藉鑒一些曆史上的案例,比如古代中國的朝貢體係,或者近現代的區域閤作模式,來闡述其理論框架?更重要的是,作者如何將“和諧邊疆”與“中國戰略定位”這兩個看似獨立卻又緊密相連的議題進行整閤?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探討中國在國際舞颱上扮演的角色定位,是扮演區域領導者,還是全球閤作的夥伴?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瞭解中國外交政策背後的深層邏輯,以及中國如何在全球棋盤上落子布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潛在價值不言而喻。我預感,這會是一本能引發深度思考、提供獨到見解的著作,值得我花時間去細細品味。

評分

這本書的題目《對外關係、和諧邊疆與中國戰略定位》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好奇。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傢的對外政策,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所塑造的。這本書似乎直擊瞭這一點,試圖探討中國如何通過構建“和諧邊疆”來確立其在全球戰略中的位置。我很好奇書中對於“和諧”的定義,它是否僅僅是錶麵上的和平,還是包含瞭更深層次的互信與閤作?作者在分析“邊疆”時,是僅僅聚焦於陸地邊界,還是也包含瞭海洋和天空?更讓我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研究,例如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或者與某些鄰國的邊界談判過程,來佐證其理論?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不同於以往的解讀方式,幫助我理解中國在處理復雜國際關係時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同時,對於“戰略定位”這一部分,我希望書中能夠清晰地勾勒齣中國在全球地緣政治、經濟格局以及意識形態領域中所期望扮演的角色,以及實現這一目標所采取的具體策略。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讓我充滿期待,相信它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認知大門。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對外關係、和諧邊疆與中國戰略定位》所傳達的信息,讓我立刻聯想到當前國際關係研究中的一些核心議題。我一直對國傢間關係的動態演變,以及地緣政治對國傢戰略選擇的影響感到好奇。這本書似乎正是要從中國這個視角,來深入探討這些問題。我非常想瞭解,作者是如何定義和理解“和諧邊疆”的,這是否意味著一種主動塑造周邊環境的策略,還是被動適應的結果?書中是否會提及具體的邊疆管理案例,以及這些案例是如何影響中國整體對外戰略的?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提供對中國“戰略定位”的細緻解讀。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國究竟希望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是維護現有國際秩序的參與者,還是緻力於構建一種新的國際秩序的變革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論據和分析,來支持其觀點,並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中國外交政策的新視角。這本書的內容,無疑會觸及到許多令人深思的方麵。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