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Scratch趣味创意编程》以主题活动为编写明线,以培养计算思维和逻辑思维为暗线,选择了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征的14个主题,采用“活动主题化”的设计方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并且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本书由“我们的目标”“我们的任务”“我们的活动”及“我们的探索”四个环节组成,既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也能够适应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要求,适合中小学生作为“创客”的基础教材使用,也适合初学者自学或者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
内容简介
《Scratch趣味创意编程》以Scratch软件为平台载体,以学生喜爱的任务活动为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在活动中创新,充分享受创意编程的魅力和快乐。
本书活动设计由浅入深,教学性强,非常适合中小学、师范类院校或部分大中专、职业院校作为“创客”的基础教材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初识Scratch软件 / 1
第1课“翻跟斗”的小猫——认识Scratch / 13
第2课机器人跳舞——新建角色与背景 / 20
第3课海边漫步——切换造型 / 28
第4课小明的思考——链表的应用 / 31
第5课会飞的巫婆——随机移动 / 36
第6课穿越迷宫——动作控制与侦测 / 40
第7课“聪明的”计算器——新建变量与应用 / 48
第8课海底世界——角色的键盘控制 / 54
第9课反弹球——改变坐标值控制角色移动 / 60
第10课小猴接香蕉——利用碰撞侦测技术设计游戏 / 66
第11课打地鼠(一)——新建场景 / 74
第12课打地鼠(二)——程序的综合设计 / 81
第13课打地鼠(三)——添加计时与计数功能 / 86
第14课“画”声——声音侦测与画图 / 91
附录Scratch 2��0指令及功能详解 / 96
精彩书摘
第3课
海边漫步
——切换造型
清晨或日暮时分,在蔚蓝的海边,惠风和畅听涛声,天朗气清赏流云,多么美丽的一幅画卷啊!让我们一起来设计“海边散步”的美好画卷吧。
一、 我们的目标
(1) 学习掌握利用“造型”添加或新建角色造型。
(2) 学习利用外观模块,切换角色的造型。
二、 我们的任务
1.剧本设计
主题: 海边漫步
舞台: 宁静的海边
角色: 小明
故事: 在蔚蓝的海边,怀着愉悦的心情,欢乐地漫步,如图3��1所示。
图3��1海边漫步
2.程序设计
设计思路指令程序
移动
行走
三、 我们的活动
1.新建背景
好的舞台背景,可以对演出起到很好的烘托与渲染效果。从“背景库”中选择“户外”类别中的boardwalk图片,作为新的舞台背景。
我们还可以将系统默认的白色背景删除。
2.添加角色
为了让角色的行走效果更加流畅、逼真,我们可以单击“角色库”的“人物”类别中的jaime walking图片,作为新角色,重命名为“小明”。单击“造型”标签就可以看到该角色的五个单独造型,如图3��2所示。
图3��2观察角色行走造型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角色“连续行走”就是由这五个单独的动作造型实现的,这也是动画的生成原理。那么,我们如何让角色连续地行走起来呢?
3.搭建程序
拖放指令到指令区,并且为角色编写程序指令,如图3��3所示,连续切换五个造型就可以让男孩“行走”起来。
图3��3搭建人物“行走”的程序
别忘了,还需要将角色的旋转模式设置为“水平方式”哦!
为了让程序有理想的效果,我们可以不断地对程序进行修改与调试。同时,也不要忘记保存并分享程序哦!
四、 我们的探索
试一试,其他的角色也有这样连续的造型吗?
本课知识导图
……
前言/序言
湖北省仙桃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10月,有小学、初中、高中学科带头人3名,省级骨干教师4名,市级骨干教师7名,一线优秀教师10名。多年来,工作室先后规范了全市从小学至高中的教学内容,建立了一所“信息技术教学教研基地学校”,开展了城乡“教学教研联片实验”等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信息技术教学教研有了长足的发展。
2014年年初,工作室又向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申请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构建趣味编程创意课程”的省级课题,并于2014年9月正式立项。该课题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逻辑程序的设计能力为研究方向,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并努力打造符合当前“校园创客”的课程。
在编写本书时,我们以主题活动为编写明线,以培养计算思维和逻辑思维为暗线,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编。在活动主题的设计上,我们还根据儿童认知的心理特征,将教学内容进行了趣味化、游戏化的设计,以引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每课我们按照“我们的目标”“我们的任务”“我们的活动”“我们的探索”四个环节进行编写。其中,“我们的目标”是让教师与学生明白本课的教学内容与方向;“我们的任务”是以舞台剧本的形式,呈现本课需要完成的设计任务;“我们的活动”是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了解各种操作的同时,领悟逻辑程序的整体功能;“我们的探索”是在学生掌握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后,对本课内容的提升与升华,以满足分层教学的需要。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志兵老师的倾心指导与大力支持,得到了王小微、熊卜光以及黄理安三位老师的帮助与建议,在此表示感谢!此外,谢谢我的儿子肖晴晗,他对本书的程序做了认真的检验。最后,向支持和关心我市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同行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与诚挚的敬意!
当然,我们“年轻的”信息技术工作室,因为自身的业务水平与能力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仍有不少问题与困惑需要向大家学习,对此,我们也希望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湖北省仙桃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部主任肖新国
2016年9月
《奇妙世界的代码魔法》 内容简介 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数字时代,如何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将脑海中的奇思妙想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奇妙世界的代码魔法》正是为你揭开数字创意大门的钥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思维探险,带领小读者们走进一个充满趣味与创意的编程世界,在这里,代码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激发无限创造力的魔杖。 第一章:点亮创意的火花——编程思维的启蒙 这一章将以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编程思维”这一核心概念。我们将抛开复杂的术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按照食谱做菜、玩搭积木的游戏、甚至指挥机器人行走,来解释什么是“指令”、“顺序”、“循环”和“条件”。我们将设计一系列有趣的互动小故事,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基本逻辑。例如,当讲述如何“叠衣服”时,我们会引导孩子思考:是先叠袖子还是先叠领子?这就是顺序的重要性;而当描述“玩捉迷藏”时,我们会引出“如果听到声音,就躲起来”这样的条件判断。 本章还将强调“问题解决”的能力。孩子们将学会如何将一个大的、看似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可执行的步骤。我们会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场景,比如“如何快速找到丢失的玩具”,来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尝试用一系列指令来模拟解决的过程。这种分解问题的能力,是未来学习任何复杂技能的基石。 我们还会引入“调试”的概念,但会用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来呈现。孩子们会发现,有时候我们给出的指令并不是完美的,就像有时候搭积木会倒塌一样。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像侦探一样,仔细找出指令中的错误,并加以修正。我们将通过一些“错误指令”的小故事,让孩子们体会到排查和修正问题的乐趣,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品格。 第二章:绘制你的数字蓝图——图形化编程的奇妙旅程 在掌握了基本的编程思维后,我们将正式踏入图形化编程的奇妙世界。这一章将重点介绍如何通过拖拽积木块来构建程序,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初学者的编程方式,既直观又有趣。我们将带领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代码积木”,比如“移动”、“转向”、“发出声音”、“显示图片”等等。 本书将精心设计一系列闯关式的小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的编程概念展开,并且难度循序渐进。 “小小探险家”项目: 孩子们将学习如何控制一个角色在屏幕上移动,穿越迷宫,或者收集宝藏。这个项目将重点讲解“顺序执行”和“方向控制”。 “音乐魔法师”项目: 通过简单的代码指令,孩子们可以为自己的创作配上美妙的音乐,学习如何触发声音和控制音符的播放。这将让孩子们感受到编程与艺术的结合。 “动画梦想家”项目: 孩子们将学习如何让角色动起来,制作简单的动画效果。这里将引入“循环”的概念,比如让一个角色不断地跳跃,或者让一个物体来回移动。 “互动故事创造者”项目: 孩子们将学习如何利用“条件判断”,让故事中的角色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当用户点击某个按钮时,角色会说话;当角色碰到墙壁时,会发出警示。 在每个项目中,我们都会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基础功能之上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拓展。比如,在“小小探险家”项目中,他们可以自己设计迷宫的形状,或者为宝藏添加不同的属性。这种自由度的设计,将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第三章:让角色活起来——动画与互动设计的艺术 编程不仅仅是让计算机执行指令,更重要的是赋予数字世界生命力。《奇妙世界的代码魔法》的第三章将聚焦于如何通过编程制作出引人入胜的动画和富有互动性的设计。 我们将深入讲解如何利用“造型切换”来制作角色的不同动作,比如奔跑、跳跃、眨眼。孩子们将学习如何设计一系列的造型,并用代码控制它们按照预设的顺序播放,从而创造出流畅的动画效果。 “事件驱动”的概念将是本章的核心。我们将教导孩子们如何让他们的创作对用户的操作做出反应。比如,当鼠标点击某个按钮时,角色会播放一段特别的动画;当按下键盘上的某个键时,角色会改变方向或做出攻击动作。这种互动性将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趣味性,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创造的数字世界是“活”的,能够与他们交流。 我们会通过“制作一个小游戏”的项目,来整合本章所学知识。这个游戏可能是一个简单的躲避障碍游戏,或者一个问答闯关游戏。孩子们将需要设计游戏的关卡、角色、得分机制,以及各种互动元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反复运用到顺序、循环、条件判断等编程逻辑,并且学会如何将它们组合起来,创造出完整的游戏体验。 我们还将鼓励孩子们思考“用户体验”,虽然这个词听起来有些专业,但我们会用非常形象的方式来解释。比如,一个游戏的操作是否流畅?动画是否吸引人?提示信息是否清晰?这些都将引导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仅关注功能的实现,更要关注作品是否能够给其他玩家带来好的体验。 第四章:我的数字乐园——创意项目设计与实现 在掌握了基本的编程技能和思维后,第四章将是孩子们尽情释放创意、独立设计和实现项目的舞台。本章将提供更具开放性的项目指导,鼓励孩子们从零开始,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可执行的数字作品。 我们将提供一系列的“创意激发”主题,比如“我的梦想动物园”、“我设计的太空探险”、“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小商店”等等。对于每一个主题,我们将提供一些基础的框架和思路,但核心的创作内容将完全交给孩子们自己来设计。 场景搭建: 孩子们需要自己设计游戏的背景、角色的外观,甚至可以自己绘制图片或寻找素材。 情节构思: 他们需要构思故事的发展、游戏的规则、角色的对话等。 功能实现: 在此基础上,他们需要运用之前学到的编程知识,将构思转化为实际的功能,比如让角色可以移动、可以互动、可以得分,甚至可以触发一些有趣的音效和动画。 本章将重点培养孩子们的“项目管理”能力。虽然是个人项目,但我们也会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一步一步地完成目标,如何记录自己的进度,以及如何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一些“进阶”的创意技巧,比如如何让角色拥有更复杂的行为,如何实现更精妙的动画效果,以及如何与其他小伙伴的作品进行简单的“碰撞”和互动(例如,设计一个可以互相发送消息的游戏)。 最后,本章还将强调“分享与交流”的重要性。我们将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家人、朋友,甚至在线上社区中进行交流。通过分享,他们不仅可以获得成就感,还能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新的灵感,学习到不同的创意和技术。 本书的特色: 生动形象的语言: 我们将用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摒弃枯燥的技术术语,将编程概念融入有趣的故事和场景中。 循序渐进的难度: 从最基础的编程思维到复杂的项目设计,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都经过精心设计,确保孩子们能够逐步掌握。 丰富的实践项目: 大量精心设计的实践项目,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强调创造力与想象力: 本书的核心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潜能,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孩子们独立思考、尝试和调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 将学习编程的过程变成一场充满乐趣的冒险,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奇妙世界的代码魔法》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开启孩子数字时代创造力之门的金钥匙。它将陪伴孩子们在充满想象的数字世界里自由翱翔,用代码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