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IT基础(第6版)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IT基础(第6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凯瑟琳,祖达-佩奇(Kathleen Czurda-Page) 著,思科系统公司 译
图书标签:
  • 思科
  • IT基础
  • 网络技术
  • 计算机基础
  • 入门教程
  • CCNA
  • 网络入门
  • 信息技术
  • 教材
  • 第6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7080
版次:01
商品编码:12211606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页数:43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主题包括:
定义信息技术(IT)和描述个人计算机的组件;
描述如何保护用户、设备和环境,以免出现事故、损害和污染;
组装台式计算机;
说明预防性维护的目的和识别故障排除流程的要素;
安装和浏览操作系统;
配置计算机连接现有网络;
根据客户需求升级或更换笔记本电脑组件;
描述移动设备的功能和特征;
安装和共享打印机;
实施基本物理和软件安全原则;
在与客户合作的过程中,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专业的行为举止;
执行预防性维护和高级故障排除;
评估客户需求,分析可能的配置,以及提供硬件、操作系统、网络连接和安全性解决方案或建议。

本书是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系列的一部分。该系列丛书旨在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课程提供支持和补充。

本书是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IT基础”(第6版)的官方补充教材。本课程是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中有志于从事IT行业的学生准备的,他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何组装计算机,如何安全地对计算机软硬件故障进行排除。
本课程涵盖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和高级概念,例如安全、网络和IT专业人员的职责。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描述计算机的内部组件、组装计算机系统、安装操作系统、使用系统工具和诊断软件进行故障排除。学生还将能够连接到Internet以及在网络环境中共享资源。本课程的新主题包括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和客户端虚拟化,扩展主题包括Microsoft Windows 7操作系统、安全性、网络连接和故障排除。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为应聘各种工作环境中的初级IT职位做好准备:
具有大量面对面客户交互的企业或移动环境,职务包括企业技术人员、IT管理员、现场服务技术人员和PC技术人员;
重视客户交互、客户培训、操作系统和连接问题的远程工作环境,职务包括远程支持技术人员、帮助台技术人员、呼叫中心技术人员、IT专员和IT代表;
与客户的交互有限、强调硬件相关活动的工作环境,职务包括维修技术人员。

内容简介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是Cisco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一个主要面向初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旨在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zui先进的网络技术知识,为互联网时代做好准备。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IT基础(第6版)》是思科网络技术学院IT基础知识的配套书面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个人计算机系统简介、实验程序和工具使用、计算机组装、预防性维护概述、操作系统、网络、笔记本电脑、移动设备、打印机的基本信息、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IT专业人员的沟通技巧、高级故障排除等知识。本书每章的zui后还提供了复习题,并在附录中给出了答案和解释,以检验读者每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IT基础(第6版)》适合开设了IT基础课程的学生阅读,还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的公共课程。

作者简介

Kathleen Czurda-Page是北爱达荷学院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首席讲师。她教授IT基础和CCNA课程,以及企业中的计算机简介课程和企业领导力课程。Kathleen拥有北爱达荷学院商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位。她获得了爱达荷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士学位、成人与组织学习硕士学位,以及成人/组织学习与领导力专业教育专家学位。她还持有思科和CompTIA认证。Kathleen与家人一起居住在爱达荷州科达伦市。

目录

第1章 个人计算机系统简介 1
1.1 个人计算机系统 1
1.1.1 机箱和电源 1
1.1.2 内部PC组件 5
1.1.3 外部端口和电缆 17
1.1.4 输入和输出设备 21
1.2 选择计算机组件 26
1.3 专用计算机系统的配置 33
1.4 总结 36
检查你的理解 37
第2章 实验流程和工具使用简介 39
2.1 安全的实验流程 39
2.1.1 保护人员的流程 39
2.1.2 保护设备和数据的流程 40
2.1.3 保护环境的流程 42
2.2 正确使用工具 44
2.2.1 硬件工具 44
2.2.2 软件工具 46
2.2.3 组织工具 47
2.2.4 示范正确的工具使用方法 48
2.3 总结 51
检查你的理解 52
第3章 计算机组装 54
3.1 组装计算机 54
3.1.1 打开机箱并连接电源 54
3.1.2 安装主板 56
3.1.3 安装驱动器 60
3.1.4 安装适配器卡 61
3.1.5 安装电缆 63
3.2 启动计算机 69
3.2.1 POST、BIOS、UEFI 69
3.2.2 BIOS和UEFI配置 71
3.3 升级并配置计算机 75
3.3.1 主板和相关组件 75
3.3.2 存储设备 78
3.3.3 外围设备 78
3.4 总结 79
检查你的理解 80
第4章 预防性维护概述 82
4.1 预防性维护 82
4.2 故障排除流程 85
4.2.1 故障排除流程步骤 85
4.2.2 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91
4.3 总结 95
检查你的理解 95
第5章 安装Windows 98
5.1 现代操作系统 98
5.1.1 操作系统术语和特征 98
5.1.2 操作系统类型 100
5.1.3 客户对操作系统的要求 101
5.1.4 操作系统升级 102
5.2 操作系统安装 104
5.2.1 存储设备设置过程 104
5.2.2 自定义安装选项 112
5.2.3 启动顺序和注册表文件 116
5.2.4 多重启动 118
5.2.5 磁盘目录 122
5.3 总结 126
检查你的理解 126
第6章 Windows配置和管理 128
6.1 Windows GUI和控制面板 128
6.1.1 Windows桌面、工具和
应用 128
6.1.2 控制面板实用程序 135
6.1.3 管理工具 145
6.1.4 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和磁盘
错误检查工具 149
6.1.5 命令行工具 150
6.2 客户端虚拟化 152
6.3 常见的操作系统预防性维护
技术 155
6.4 操作系统的基本故障排除流程 158
6.4.1 使用操作系统故障排除流程 158
6.4.2 操作系统的常见问题和解决
方案 161
6.5 总结 164
检查你的理解 164
第7章 网络概念 167
7.1 网络原理 167
7.1.1 计算机网络 167
7.1.2 网络类型 171
7.2 网络标准 175
7.2.1 参考模型 175
7.2.2 有线和无线以太网标准 181
7.3 网络的物理组件 183
7.3.1 网络设备 183
7.3.2 电缆和接头 187
7.4 基本网络概念和技术 193
7.4.1 网络设备寻址 193
7.4.2 传输层协议 200
7.5 总结 203
检查你的理解 203
第8章 应用网络连接 206
8.1 计算机连网 206
8.1.1 网络卡 207
8.1.2 无线和有线路由器配置 210
8.1.3 网络共享 217
8.1.4 远程连接 222
8.2 ISP连接技术 223
8.3 Internet技术 227
8.3.1 数据中心和云计算 227
8.3.2 网络主机服务 229
8.4 网络中常用的预防性维护技术 232
8.5 基本的网络故障排除流程 233
8.5.1 对网络应用故障排除流程 233
8.5.2 网络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235
8.6 总结 236
检查你的理解 237
第9章 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设备 239
9.1 笔记本电脑组件 239
9.1.1 笔记本电脑组件的功能 240
9.1.2 笔记本电脑显示屏 246
9.2 笔记本电脑配置 247
9.2.1 电源设置配置 248
9.2.2 无线配置 250
9.3 笔记本电脑硬件和组件的安装与
配置 253
9.3.1 扩展槽 253
9.3.2 更换硬件设备 256
9.4 移动设备硬件概述 264
9.4.1 移动设备硬件 264
9.4.2 其他移动设备 268
9.5 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常用
预防性维护技术 269
9.6 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基本
故障排除过程 270
9.6.1 方法 270
9.6.2 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常见
问题和解决方案 273
9.7 总结 276
检查你的理解 277
第10章 移动、Linux和OS X操作系统 279
10.1 移动操作系统 279
10.1.1 Android与iOS 279
10.1.2 Android触摸界面 282
10.1.3 iOS触摸界面 285
10.1.4 Windows Phone
触摸界面 288
10.1.5 常见的移动设备功能 290
10.2 保护移动设备的方法 294
10.2.1 密码锁 294
10.2.2 针对移动设备的云基服务 297
10.2.3 软件安全 298
10.3 网络连接和电子邮件 300
10.3.1 无线和蜂窝数据网络 301
10.3.2 蓝牙 303
10.3.3 配置电子邮件 305
10.3.4 移动设备同步 309
10.4 Linux和OS X操作系统 311
10.4.1 Linux和OS X工具和
功能 311
10.4.2 Linux和OS X最佳
实践 319
10.4.3 基本CLI 322
10.5 移动、Linux和OS X操作
系统的基本故障排除流程 323
10.5.1 对移动、Linux和OS X操作
系统应用故障排除流程 323
10.5.2 移动、Linux和OS X操作系
统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326
10.6 总结 330
检查你的理解 330
第11章 打印机 333
11.1 常见的打印机特性 333
11.1.1 特征和功能 333
11.1.2 打印机类型 336
11.2 安装和配置打印机 340
11.2.1 安装和更新打印机 341
11.2.2 配置选项和默认设置 344
11.2.3 优化打印机性能 346
11.3 共享打印机 346
11.3.1 共享打印机的操作系统
设置 346
11.3.2 打印服务器 349
11.4 对打印机进行维护和故障
排除 350
11.4.1 打印机预防性维护 350
11.4.2 排除打印机故障 353
11.4.3 打印机的常见问题和解决
方案 355
11.5 总结 357
检查你的理解 357
第12章 安全 360
12.1 安全威胁 360
12.2 安全程序 365
12.2.1 Windows本地安全策略 365
10.2.2 确保Web访问的安全 368
12.2.3 保护数据 370
12.2.4 防护恶意软件 377
12.2.5 安全技术 379
10.2.6 保护物理设备 383
12.3 常见的预防性维护安全技术 385
12.4 基本的安全故障排除流程 390
12.4.1 对安全问题应用故障排除
流程 390
12.4.2 常见的安全问题和解决
方案 393
12.5 总结 394
检查你的理解 394
第13章 IT专业人员 396
13.1 沟通技能和IT专业人员 396
13.1.1 沟通技能、故障排除和IT
专业人员 396
13.1.2 与客户交流 397
13.1.3 员工最佳实践 401
13.2 IT行业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404
13.2.1 道德和法律注意事项 404
13.2.2 合法程序概述 406
13.3 呼叫中心技术人员 408
13.3.1 呼叫中心、一级技术人员和
二级技术人员 408
13.4 总结 410
检查你的理解 411
第14章 高级故障排除 413
14.1 计算机组件和外围设备 413
14.2 操作系统 415
14.3 网络 417
14.4 安全 420
14.5 总结 422
检查你的理解 422
附录A “检查你的理解”问题答案 424
《探索数字世界:IT基础原理与实践指南》 在这信息爆炸、技术飞速迭代的时代,对数字世界的深度理解和高效运用已成为个人与职业发展的基石。无论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寻求职业转型的专业人士,抑或是对科技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掌握扎实的IT基础知识都至关重要。本书《探索数字世界:IT基础原理与实践指南》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精心打造的一本全面、深入的学习资源。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教材,更是一份引导您穿越复杂IT技术迷宫的实践地图,帮助您建立坚实的理论框架,并能将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为何而生?—— 填补知识鸿沟,点亮职业未来 当前,IT行业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从云计算、大数据到人工智能、物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应用场景日益广泛。然而,支撑这一切的,始终是那些基础而又关键的IT原理。许多人可能在特定领域(如编程、数据分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网络架构、硬件运作、操作系统原理、安全基础等方面可能存在知识盲区。这种“断层”不仅限制了个人技能的深度和广度,也可能成为职业发展的瓶颈。 《探索数字世界:IT基础原理与实践指南》正是为了弥合这一知识鸿沟而生。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易于理解的IT基础知识体系,帮助您: 建立全局视野: 理解IT系统是如何相互关联、协同工作的,从硬件到软件,从网络到数据,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夯实技术根基: 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硬件组件、数据存储等核心IT概念,为学习更高级的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IT故障,优化系统性能,并作出更明智的技术决策。 赋能职业发展: 无论您是系统管理员、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者,还是项目经理,扎实的IT基础都能为您带来更强的竞争力。 本书内容概览:循序渐进,全面覆盖 本书内容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原则,力求让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轻松掌握。我们将IT基础知识体系化,涵盖以下核心模块: 第一篇:数字世界的基石——硬件与操作系统 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原理: 中央处理器(CPU): 深入解析CPU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指令集,以及多核、超线程等现代CPU技术。了解CPU如何执行指令,内存如何配合,为理解计算过程奠定基础。 内存(RAM)与存储设备: 详细介绍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类型、工作机制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深入探讨各种存储设备,包括硬盘驱动器(HDD)、固态驱动器(SSD),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读写速度和容量差异。了解缓存、虚拟内存等概念,是优化系统性能的关键。 主板与扩展槽: 理解主板作为计算机的“骨架”如何连接各个组件,了解PCIe、SATA等接口的作用,以及如何扩展系统功能。 输入/输出设备(I/O): 覆盖鼠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常见I/O设备的接口类型、工作方式,以及它们与操作系统交互的原理。 操作系统核心概念与管理: 操作系统的角色与功能: 阐释操作系统作为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桥梁,其核心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管理等。 主流操作系统介绍(Windows, macOS, Linux): 简要介绍不同操作系统的架构、特性和使用场景,重点在于理解其共有的核心概念,如用户账户、权限管理、系统服务等。 文件系统深入解析: 剖析不同文件系统的结构、特点(如NTFS, HFS+, ext4),以及它们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理解文件权限、链接、目录结构等概念,是高效管理数据的关键。 进程与线程管理: 揭示程序在内存中的运行状态,理解进程的生命周期、线程的创建与同步,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多任务处理和系统响应速度。 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基础: 提供实用的系统维护技巧,如磁盘清理、碎片整理、软件更新,以及常见的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帮助读者解决日常遇到的电脑问题。 第二篇:互联万物的桥梁——网络技术基础 网络基础概念与模型: 通信协议的重要性: 介绍TCP/IP协议族,阐述其分层模型(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如何规范网络通信。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深入讲解IPv4和IPv6的地址结构、分类,以及子网掩码和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的概念,帮助读者理解网络地址分配和管理。 MAC地址与网络设备: 解释MAC地址作为设备的唯一标识符,以及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网络设备与连接: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剖析路由器如何根据路由表转发数据包,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理解路由协议(如RIP, OSPF)的基本概念。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阐述交换机如何通过MAC地址表进行帧的转发,实现局域网内部的高效通信,理解VLAN(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网络接口卡(NIC): 了解网卡在计算机与网络之间进行信号转换的功能。 各种网络连接方式: 介绍以太网(有线连接)和Wi-Fi(无线连接)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标准,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网络服务与应用: DNS(域名系统): 讲解DNS如何将易于记忆的域名解析为IP地址,以及DNS查询的整个过程。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阐述DHCP如何自动为设备分配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信息,简化网络管理。 HTTP/HTTPS协议: 了解Web浏览的核心协议,以及HTTPS如何通过加密保护数据传输安全。 其他常用网络服务: 简要介绍FTP、SSH、SMTP、POP3/IMAP等常用网络服务及其应用。 第三篇:数字世界的守护者——信息安全基础 安全威胁与攻击手段: 恶意软件(病毒、蠕虫、木马、勒索软件): 详细介绍各类恶意软件的传播方式、危害以及防护措施。 网络攻击(DDoS、嗅探、中间人攻击): 剖析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理解其攻击原理,以及如何识别和防范。 社会工程学攻击: 强调人的因素在安全中的重要性,介绍钓鱼邮件、欺诈电话等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常见形式。 安全防护策略与技术: 防火墙: 介绍不同类型的防火墙(硬件、软件、网络防火墙)及其工作原理,如何过滤网络流量,保护内部网络。 加密技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 讲解加密在保护数据机密性、完整性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公钥与私钥的应用。 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 阐述密码策略、多因素认证(MFA)、权限管理等措施如何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资源。 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强调监控和分析系统日志对于发现安全事件和潜在威胁的重要性。 端点安全: 介绍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等终端设备的安全防护工具。 第四篇:数据与未来的起点——数据管理与趋势 数据基础: 数据类型与结构: 区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理解不同数据格式(如CSV, JSON, XML)。 数据库基本概念: 介绍关系型数据库(SQL)和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的基本原理,理解表、字段、记录、主键、外键等概念。 云计算与虚拟化: 云计算模型(IaaS, PaaS, SaaS): 解释不同云计算服务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虚拟化技术: 阐述虚拟化如何实现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以及虚拟机(VM)和容器(Container)的区别。 IT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简要介绍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对IT领域的影响。 物联网(IoT): 探讨物联设备如何连接和交互,以及由此带来的数据增长和应用前景。 本书特色:实践导向,清晰易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每章内容都围绕核心理论展开,并辅以大量的实例、图示和概念解释,帮助读者将抽象概念具象化。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技术术语,力求用最清晰、简洁的语言阐述复杂的IT原理。 结构逻辑清晰: 章节安排循序渐进,内容之间紧密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方便读者逐步深入学习。 注重实际应用: 强调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应用价值,帮助读者理解IT技术如何支撑现代社会的运转。 面向广泛读者: 无论您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IT行业的初学者,还是希望扩展技术视野的在职人士,本书都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谁适合阅读这本书? 初入IT行业的学生或求职者: 建立扎实的IT基础,为未来专业学习或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非IT专业背景但希望了解IT技术的学习者: 快速掌握IT核心概念,理解技术如何影响生活和工作。 寻求职业转型的专业人士: 弥补IT知识盲区,为进入IT行业或拓展相关技能做好准备。 IT行业初级技术人员: 系统回顾和巩固现有知识,提升对IT系统整体运作的理解。 对数字世界充满好奇的任何人士: 满足求知欲,揭开IT技术的神秘面纱。 《探索数字世界:IT基础原理与实践指南》将是您踏入广阔的数字世界,开启精彩IT之旅的理想伙伴。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更自信地驾驭技术,更好地理解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IT基础(第6版)》,第一感觉就是“这下有得学了”。它沉甸甸的分量和专业的封面,预示着里面内容肯定不简单,也让我对它在IT基础知识讲解方面的权威性有了期待。我一直对IT领域有些许兴趣,但总是感觉缺乏一个系统性的入门指导,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对各种概念都只是一知半解。所以,这次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翻阅,我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 翻开书页,我立刻被它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所吸引。它并没有上来就用一大堆技术术语轰炸读者,而是从最最基础的“什么是计算机”开始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计算机的硬件构成、软件系统等。书中的配图和图表设计得非常直观,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可能听起来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CPU是如何处理指令的,内存和硬盘的区别又在哪里。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接着,这本书就把我带入了奇妙的网络世界。我一直对互联网是如何工作的感到好奇,比如我们发送一条消息,它到底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到达对方手中的。这本书非常详细地解释了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从物理层面的网线、接口,到逻辑层面的IP地址、端口号,再到核心的网络协议。它会讲解路由器和交换机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数据包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这些内容让我对我们日常使用的网络有了全新的认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对网络协议的讲解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了TCP/IP协议栈的各个层面。它会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TCP协议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以及UDP协议在某些场景下的优势。这种对协议原理的细致阐释,让我明白了互联网之所以能够稳定运行,背后有着多么精巧的设计和严谨的规范。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第一次看到了互联网的“内部构造”。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体系化”和“易学性”。它从最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一直讲到网络通信的核心原理,构建了一个非常完整和系统的IT基础知识框架。而且,它的讲解方式非常适合初学者,图文并茂,逻辑清晰,让我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我相信,这本书将是我深入学习IT技术的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了我对IT领域更深层次探索的热情。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IT基础(第6版)》时,我首先被它那厚重的体量和专业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作为一名对IT技术领域一直充满好奇但又觉得门槛很高的人,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真正带我入门的教材。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它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我,让我不再对那些技术术语感到望而却步。 在阅读这本书的初期,我发现它的内容组织非常人性化。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计算机的硬件组成,CPU、内存、硬盘等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书中的配图非常丰富且直观,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特别是关于数据的二进制表示方式,书里用了一些巧妙的比喻,让我这个之前对二进制感到头疼的人,也能够豁然开朗,理解其内在逻辑。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接触到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网络连接是如何实现的。它解释了IP地址、子网掩码的概念,以及路由器和交换机在网络中扮演的角色。我一直对互联网的运作感到好奇,而这本书就像是一张地图,清晰地描绘了数据如何在网络中穿梭的路径。它通过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图,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令我尤其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对网络协议的讲解也相当到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协议名称,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TCP/IP协议栈中各个协议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层级关系。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TCP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以及UDP协议在哪些场景下更具优势。这种对协议原理的清晰阐释,让我对互联网的运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些看似平常的网络操作有了更深的敬畏。 总体而言,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积极的印象。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系统化的IT基础知识学习框架。从最基础的硬件组成到核心的网络协议,这本书都做到了详尽而易懂的讲解。它就像一位耐心而专业的导师,一步步引导我走进IT技术的世界,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了我对IT领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学习IT道路上的重要基石。

评分

刚拿到《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IT基础(第6版)》这本书,就感觉到它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专业教材。我之前对IT技术是“一知半解”,总觉得它很高深莫测,但又对它带来的便利生活深感依赖。所以,这次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翻阅,我期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能够系统地理解IT世界运作的线索。这本书的外观就透着一股严谨和专业,厚实的页数和清晰的标题,都暗示着它将包含大量内容。 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清晰的逻辑结构吸引了。它并不是上来就讲一些让人云里雾里的技术术语,而是从最最基础的概念入手,比如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以及它们各自承担的角色。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非常适合像我这样的初学者。书里运用了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或者CPU是如何执行指令的。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这本书开始将我们引入到网络的世界。我一直很好奇,我们平时使用的互联网是怎么连接的,为什么我们可以轻松地和世界另一端的人交流。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从物理介质到各种网络设备,再到最重要的网络协议。它会解释什么是IP地址,为什么我们需要它,以及路由器和交换机在网络中扮演的角色。这些内容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信息在网络中是如何流动和传输的。 特别是关于网络协议的部分,这本书的讲解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地介绍了TCP/IP协议族,并且将各个协议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层级关系都梳理得非常清楚。比如,它会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TCP协议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以及UDP协议又是如何实现更快的速度。这种对协议原理的深入剖析,让我对互联网的运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正是这些精密的协议,才构成了我们现在所依赖的数字世界。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全面”和“易懂”。它从最基础的计算机硬件到复杂的网络协议,几乎涵盖了IT领域最核心的基础知识。而且,它并没有采用生硬的技术术语堆砌,而是通过清晰的讲解、丰富的图示和贴近实际的例子,将这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引导着我一步步建立起对IT技术坚实的基础认知。我非常庆幸能够接触到这样一本高质量的教程,它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对IT技术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哇,这绝对是一本硬核技术书”。封面设计就充满了科技感,而且“思科”这个牌子也让我觉得它在网络技术方面肯定有很强的专业性。我之前对IT的了解,大概停留在“电脑会用就行”的阶段,对于各种技术原理和实现方式知之甚少。所以,这次抱着学习的心态来阅读,一方面是想拓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能不能给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一些基础。 当我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书并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它在讲解每一个概念的时候,都会尽量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甚至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如,在讲解数据包的传输过程时,它会把它比作我们寄快递,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和流程。这种方式让我觉得,即使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技术原理,也能变得相对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书中的排版和插图也都很精美,有助于提升阅读体验。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介绍网络基础知识时,并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配置命令,而是从最底层、最基础的物理连接和信号传输开始讲起。它会解释不同类型网线的工作原理,以及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让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现在使用的互联网,是建立在这么多精细的物理基础之上的。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之前很多模糊的概念都变得清晰起来。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涉及到了网络协议的核心部分,比如TCP/IP协议族。我一直对这些协议感到好奇,但又觉得它们非常复杂。然而,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将各个协议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它会解释为什么需要有不同的协议,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来保证数据可靠传输的。我发现,原来我们日常使用的网络通信,都是建立在这些严谨而精巧的协议之上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系统性”和“实用性”。它不仅仅是罗列一堆技术术语,而是通过逻辑严谨的讲解和贴近实际的例子,帮助我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IT基础知识体系。从最底层的物理连接到核心的网络协议,这本书都给予了详尽的解释。我觉得,对于任何想要系统学习IT基础知识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选择。它让我看到了IT领域那些看似复杂的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逻辑和智慧。

评分

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它沉甸甸的,封面设计也相当专业,一看就是那种正经的教材。我之前对IT领域一直处于一种“半懂不懂”的状态,只知道一些零碎的概念,但从来没有系统地学过。所以,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其实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期待的是终于有机会能够系统地学习IT基础知识,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空白;忐忑的是,不知道这本书的内容是否会过于深奥,我能否跟得上它的节奏。 翻阅了前面几章,感觉作者在内容组织上非常用心。首先,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晦涩的技术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计算机、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以及这些部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每个概念都配有清晰的图示和简单的例子,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特别是关于二进制和数据的表示方式,我以前总觉得这东西离生活很远,但书里用了一些非常贴切的比喻,让我瞬间明白了其中的逻辑。 再往后看,这本书开始深入到网络通信的基础原理。我一直对互联网是如何工作的感到好奇,比如我们发送一条信息,它到底经历了哪些步骤才能到达对方手中。这本书很详细地介绍了TCP/IP协议栈的各个层次,从物理层到应用层,每层的功能都解释得非常清楚。它还通过一些简单的场景模拟,比如在家里的路由器连接到互联网的过程,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我发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网络连接,背后竟然有如此精妙的设计和严谨的协议。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接触到一些更具体的技术内容,比如IP地址的分配、子网划分的原理,以及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作用。虽然这些术语听起来有点技术性,但书中的讲解逻辑清晰,而且时不时会穿插一些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特别是关于网络安全的基础概念,这本书也给出了初步的介绍,让我意识到在享受便利的网络服务时,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引导着我一步步走进IT的广阔世界。书中的内容涵盖了IT领域最核心的基础知识,而且讲解方式非常适合入门。我感觉自己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一个对IT技术更为系统和全面的认知框架。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那些具体的知识点,更在于它点燃了我对IT技术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