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四弦散谈》——毕淑敏写给年轻人的人生启示录;
一套四种,包括《心理医生附耳细说》《教养的关系花园》《我喜欢辽阔的地方》《写下你的墓志铭》四本佳作,定制心灵处方,温暖灵魂的读物;
关注:心理与健康、教养与关系、经历与成长、生命与死亡。
“聪慧的女子”“内科医师”“作家”“心理医生”,这四个角色如同演奏人生之歌的四根弦,毕淑敏将其拨弹成一曲意涵隽永、和谐悦耳的雅音——或喜悦或低沉,或畅快或徘徊,你也许闻之陌生,或也心有同感,无论何种感受,这“四弦散谈”的谐音都足以唤你心弦与其共振。
内容简介
本系列为毕淑敏作品精装函套版,定制心灵处方,温暖灵魂的读物。包括《心理医生附耳细说》《教养的关系花园》《我喜欢辽阔的地方》《写下你的墓志铭》四本佳作,分为四个主题:心理与健康、教养与关系、经历与成长、生命与死亡。书中的故事大都是作家毕淑敏亲历的人生,多元的知识和敏锐感知写出的文字,常常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作者简介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心理咨询师、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当代极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女作家,其作品优美精炼、充满哲思,被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服役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获得过庄重文文学奖、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等。
精彩书评
《四弦散谈》丛书是毕淑敏写给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启示录,是编辑从近70本书上百万字中整理编排而成。丛书包括《心理医生附耳细说》《教养的关系花园》《我喜欢辽阔的地方》《写下你的墓志铭》四本书,分为四个主题:心理与健康、教养与关系、经历与成长、生命与死亡。书中的故事大都是作家毕淑敏亲历的人生,多元的知识和敏锐感知写出的文字,常常受到青年读者欢迎。
——京华时报
毕淑敏教你在浮夸中寻找单纯的生活必需品,在躁动中慢节奏地生活。她告诉你爱上不完满的自己是勇敢者的行为,风无法打败阳光。
——青年文摘图书中心
毕淑敏的文字细腻而优美,柔中带刚,情感中透着理智,洋溢着的人文关怀尤其让人感动。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我们的社会呼唤这样的人。
——李拉816
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深入地关注生命、人性、救赎等命题,表现人性在面临危难时刻而迸发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展示出的强大和坚韧。毕淑敏的文字有让人变得坚强和温柔的魅力。
——栝栝-简
受过的伤,痛苦过的眼,被社会和家人揉碎的心,所有的一切,让我对很多人都失望了。唯有躺在毕淑敏的文字里,才觉得自己是个完整的人。
——2011音教系新生俊楠1986
目录
《心理医生附耳细说》
像烟灰一样松散 / 1
心灵拒绝创可贴 / 9
做自己身体的朋友 / 19
苍蝇向何处而飞? / 23
提醒幸福 / 28
握紧你的右手 / 35
地铁客的风格 / 39
全职主夫 / 44
成千上万的丈夫 / 52
走出黑暗巷道 / 58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 / 67
疲倦 / 73
紧张 / 78
药是一把斧 / 88
珍惜愤怒 / 93
谈“怕” / 97
让我倾听 / 102
轰毁你心中的魔床 / 110
拒绝分裂 / 119
何时才能外柔内刚? / 128
界限的定律 / 136
假如我得了“非典” / 140
常常爱惜 / 145
费城被阉割的女人 / 148
未雨绸缪的女人 / 158
流露你的真表情 / 162
看着别人的眼睛 / 169
呵护心灵 / 175
佯笑 / 183
自拔 / 192
轻裘缓带 / 196
孤独是一种兽性 / 200
鱼在波涛下微笑 / 203
心境防割 / 206
你我的记忆 / 211
研究真诚 / 219
布雷迪的猴子 / 226
从伊甸园带走的礼物 / 231
情感按钮 / 235
发出声音永远是有用的 / 242
我很重要 / 247
谁是你的重要他人? / 254
为什么是我? / 271
行使拒绝权 / 278
珊妮兵团 / 287
快乐之奖 / 296
最最重要的 / 299
谁是你的闺密? / 308
为什么总是遇人不淑? / 317
抵制“但是” / 327
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 / 332
造心 / 336
《教养的关系花园》
教你生病 / 1
生病也是生活 / 6
妈妈,请“跟上” / 10
附耳细说 / 15
好脾气的悖论 / 20
青虫之爱 / 24
优点零 / 32
暴雨筛 / 36
儿子的创意 / 39
心理学教授的弟子 / 44
佑护灾难中的孩子 / 48
爱的回音壁 / 55
每天9点50 / 60
孩子,请闭眼 / 67
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 72
怕见老师 / 79
教养的证据 / 83
仅次于人的动物 / 90
坦然走过乞丐 / 94
请为你的夸奖道歉 / 99
致“跑了的一代” / 102
刺玫瑰依然开放 / 110
万荣的土 / 118
家庭的天平 / 122
我和瑞恩妈妈的不同 / 125
与教授远行 / 132
眼药瓶的奥秘 / 141
我爱我的性别 / 150
母爱的级别 / 154
盲人看 / 158
比会见总统更重要的事 / 163
婴孩有不出生的权利 / 168
孝心无价 / 173
性的第一印象 / 179
莺鸟与铁星 / 184
仇人的显微镜 / 187
书包划破之后 / 191
人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 / 198
重剑无锋 / 202
当我们想家的时候 / 208
伤亡于家庭 / 212
适度撒谎 / 218
谁毁灭谁? / 223
从六岁开始 / 229
“想也没想”可不行 / 239
柱子的弹性 / 245
幸福是个哑巴 / 248
回家去问妈妈 / 251
面具后面的脸 / 257
美味的菌子 / 267
因为柔软,所以更需要智慧 / 272
混入北图 / 278
进当铺的男孩 / 285
《我喜欢辽阔的地方》
到西藏去 / 1
信使 / 5
昆仑之眠 / 12
昆仑之吃 / 22
昆仑之喝 / 32
装大米的汽车 / 41
特殊摄影师 / 46
雪山窃贼 / 61
藏族的花围裙 / 66
惊险的炉子 / 71
在雪原与星空之间 / 76
长寿眉 / 85
碗里的小太阳 / 90
在印度河上游 / 95
离太阳最近的树 / 104
眼睛是一座彩虹桥 / 109
金丝雪片 / 120
哪个女兵17岁? / 124
针刺合谷穴 / 129
走不出白衣 / 135
外科医生的圣殿 / 139
病中读书谱 / 148
阅读是一种孤独 / 153
择书秘诀 / 158
从今天傍晚开始 / 163
你是否为女作家羞愧? / 166
写作是他人爱莫能助的事情 / 172
没有少作 / 178
回头是土 / 196
无胆之人 / 199
三合一 / 212
兴趣就像食物 / 216
背着药包上学堂 / 223
快乐的爱好 / 230
亲自写作 / 233
旅游预习 / 236
山妖的阶梯 / 241
银与福 / 246
在北欧游轮上 / 251
淑女书女 / 264
丘吉尔教我绘画 / 268
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 / 273
我不喜欢的中年人 / 280
回答海浪 / 283
平安扣 / 288
喜欢文学,比较地不容易犯罪 / 291
购买一个希望 / 295
我注视我自己的头颅 / 299
溪水金砂 / 304
年龄的颜色 / 309
抵制跳窗 / 314
腰线 / 319
台灯 / 324
鞋带儿 / 329
有机无机冬瓜汤 / 335
内在的洁净 / 340
被迫锻炼 / 345
过年的表情和心情 / 350
《写下你的墓志铭》
21世纪,我们死在哪里? / 1
悲悯生命 / 6
奶奶是没有翅膀的天使 / 10
人的精神从哪里来? / 19
七条金鱼在呼吸 / 23
豆角鼓 / 28
脚比鞋贵重 / 31
幸福的镜片 / 35
机智地永别 / 39
自信第一课 / 42
旅行使我们谦虚 / 49
花圈 / 53
我对生命悲观,但不厌倦生活 / 57
为了能够紧紧地握住一双手 / 61
我在寻找那片野花 / 66
谁是家务劳动者? / 72
带白蘑菇回家 / 77
你是否需要预知今生的苦难? / 82
每天都去播种 / 88
我羡慕你 / 92
妈妈的饺子 / 96
养心的妙药 / 104
“非典”附送的风铃 / 112
无形容颜 / 117
最单纯的生活必需品 / 122
爱最怕什么? / 127
让死亡回归家庭 / 131
谎言三叶草 / 140
路远不胜金 / 148
午夜的声音 / 152
挖掘心灵第一图 / 157
目标要趁早 / 164
艾滋之椅 / 168
摄影能否记录死亡? / 176
太平门与非常口 / 183
致被强暴的女人 / 188
生命的借记卡 / 193
人生如带 / 202
逃避苦难 / 206
心中的死结 / 212
温暖的陵园 / 218
安然逝去 / 222
社会的底色和脊梁 / 230
生命之序 / 234
一个光滑的过程 / 237
节气是一种命令 / 244
延长中年 / 249
每天都冒一点险 / 253
坚持糊涂 / 258
面对不确定性的忍耐 / 265
比树更长久的 / 271
千头万绪是多少? / 276
精彩书摘
好脾气的悖论
记得一位老妈妈曾对我说,要为儿子挑一房好脾气的媳妇。我说,你怎么考察呢?她说,看为娘的脾气就知道女儿的性情了。过了几年,我问老人家,媳妇怎样?她说,啊呀呀,再没那么凶的了,属煤气罐的,一点就着!老人又说,轮到给小儿子说媳妇,这回特地挑了一家悍妇的女儿,果然竟是极温顺的。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她瞪着苍老的黄眼珠问我。
我不知道老妈妈的遭遇是否具有普遍性,也不认为脾气孬好是恋爱的先决,只是环顾四周的家庭,像这般悖论的情形,似乎还可找到不少。
一个在充满了爱意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却丧失了最起码的温情,凶残地对亲人举起屠刀;一个极朴素的母亲,孩子反奢靡成风;钵满缸流的富家子弟,横起杀人越货的贼心;勤俭本分人的后代,摇身成了江洋大盗;目不识丁的双亲,养育半打硕士博士;荒僻的山野,走出雄才大略的军师;贫寒人一旦发达,挥金如土;富甲天下的豪门,一毛不拔……
家庭通常是一个古老的模具,克隆出与前辈酷似的后代。此等异样情形,实在是一个悖论。设想因为父母脾气躁动,孩童自小在疾风暴雨中成长,经受锻炼考验,耐力反倒出众。家长若是老好人,四处懦弱逢迎,对孩子也唯命是从,自然易养出暴戾乖张之徒。周围的人手脚不停,操心不止,孩子手到擒来,端的惯成特号懒包。爹妈若一觉睡到日头红,孩子必得自我张罗早饭,无意中造就一个勤快人。所以除了正面的培养,有时候,不妨利用悖论。
你想得到一个勇敢的孩子吗?月夜里,虽然他年纪幼小,体质孱弱,也让他横刀跃马地走在黑暗中,给你带路。
你想得到一个慷慨的孩子吗?无论你多么富有,不要平白无故给他金钱。每一分硬币必须让他用汗水兑换,然后不问那钱的去处,给他以完全的支配权。
你想得到一个洁净的孩子吗?看到他肮脏时,千万不要帮他洗涤,坚决袖起你的手,由他污浊下去。直到他自己忍无可忍,动手改变这局面。在新与旧的对比中,觉悟到洁净是一种舒适的状态和文明的美德。
你想得到一个智慧的孩子吗?当他遇到难题请教你的时候,除了给他一本书,什么都不要讲。坚决管住你的嘴巴,这是百发百中的诀窍!在几番艰苦的摸索之后,他自然在失败与挫折里聪明起来了。
你想得到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吗?当他求助的时候,狠下心来,置若罔闻地看他哭泣和摸索。千万记得要装傻。不但要装得像,如果你有余力,最好再给他捣捣乱。孩子便会牢牢记住,世上最重要的事是依靠自己。
你想得到一个善于倾听、虚怀若谷、友好待人的孩子吗?当孩子兴致勃勃讲话的时候,可以毫不留情地把他打断,嘲笑他,然后走开,留他坐在那里孤独地发呆。如是者三,只要他不是一个过分麻木和愚钝的孩子,汲取了反面教训,就能学会宽容与共享快乐。
你想得到一个不推诿责任,不惊慌失措,在困境中依然沉着坚定,心理健康的现代人雏形吗?当他跌倒时,不要代他埋怨路的不平,不要伸出搀扶的手,甚至在他伤口流血的时候,也让他自我包扎。坚持冷静地作壁上观,孩子便会在困境中顽强地爬起来,艰难昂扬地成长。
还可以举出很多看似生冷而盎然的手段。这也是一个悖论。谁又能说这里不溶解着父母更深的养育之爱和良苦的锻造用心呢?
……
前言/序言
人生活在关系中,如同沙粒沉浮在恒河中。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把我们包绕如里三层外三层的礼物。人类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判断,无非都是在观察关系,描绘关系,试图主导关系。
所有的关系之中,人和自己的关系最重要。混淆了这一层关系,人便成了一团被排泄的尾气,不知道自己是谁,暗淡了焦点,迷失了方向。好的关系,像是一罐新鲜的牛奶,芳香醇厚极富营养,可以滋养生命从幼小走向壮健。各种关系犹如一道名菜佛跳墙,珍稀的食材汇聚在一个陶钵中,被岁月的文火慢慢地煎煮着,诸物融合,待火候到了,就成了无与伦比的一道美味,补心补脑益寿延年。
倘若是一团不良的关系,杂草丛生蚊蝇肆虐都算是好的,最怕毒蛇出没、埃博拉病毒肆虐,会伤及性命。它们张牙舞爪地纠缠着你,腐蚀着你,捆绑着你,勒窒着你……它们裹挟着你走向你不想去的地方;它们把你变成你不想成为的人;它们加害你于无形,毁灭你不着痕迹。
要做一个体面美好的人,先要在自己周围缔造起佳美的关系。这需要学习,需要受教育。教养不会从天而降,习得很重要。要学会和我们的父母亲密无间,倾听而不唯命是从;和我们所爱的人唇齿相依,紧密而不混淆;和我们的孩子亦师亦友,慈爱而不包办;和我们的朋友,相知而不逾界;和我们的上司,尊敬而不谄媚;和我们的同侪,协同而不越俎代庖;对我们的下属,谦逊而不居高临下;对大自然,敬畏而不傲慢;对人世间,清醒而不迷恋;对历史,研习而不匍匐;对未来,展望而不坐等……凡此种种关系,绮丽繁杂,然而不必急不必慌,以一颗诚恳之心慢慢理顺,有了错误就更正,有了疏漏就弥补。可以因亲人的失去而哀伤,但不要过久地沉湎于锥心之痛,因为他们的远行,是遵循了一个伟大的定律,不可抗拒;可以为新生命的降诞而欢欣鼓舞,但也不必无原则地溺爱,因为他们自有漫长的人生要跋涉,必有不可替代的磨难须独自穿越。
哦!无所不在的关系绑带,将我们缠绕。然而即使原有的关系顷刻崩裂,我们也依然可以傲然而立,因为你和你还一如既往地存在。期待所有的关系花园中,书声琅琅,鲜花熏梦,丰果碧树,流水幽香。
《四弦散谈》并非毕淑敏女士的单一作品,而是一套共计四册的文集,顾名思义,其核心在于“散谈”。这套书并非聚焦于某个宏大的叙事,也不致力于构建严谨的理论体系,而是以一种近乎漫步的姿态,邀请读者一同游走在作者的心灵花园和生活片段之中。每一册,都如同一条蜿蜒的小溪,汇集着作者对人生百态、情感起伏、社会现象的细微观察与深刻感悟。 这套书并非刻意为之的“系列小说”或“主题散文集”,其内在的联系更多地体现在作者一贯的人文关怀、对生命真谛的探寻,以及那份细腻而又不失力量的笔触上。每一册都有着独立的视角和侧重点,但又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丰富的“毕淑敏式”的精神世界。 第一册:人生之问,灵魂之语 这册书更像是打开了读者通往内心深处的第一扇门。毕淑敏以一种平和而坦诚的姿态,与读者展开关于生命最根本问题的对话。她不会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发读者自身的思考。这里有关于“成长”的迷茫与蜕变,关于“孤独”的理解与接纳,关于“爱”的多重维度与无形的力量。她笔下的“他人”并非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鲜活的生命,承载着各自的喜怒哀乐,与我们的人生轨迹产生微妙的共振。 她可能会谈论童年的记忆,那些泛黄的旧照片背后隐藏的欢笑与泪水,如何塑造了今天的自己;她会审视成年的困惑,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如何保持内心的清醒与热忱;她会描绘老年时的智慧,如何安然地面对岁月的流转,寻找生命的宁静与圆满。这些“谈”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她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人类情感最敏锐的捕捉。她善于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让读者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自己也曾经历过类似的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例如,在关于“孤独”的篇章中,她不会将孤独描绘成一种令人绝望的境地,而是会探讨如何与孤独成为朋友,如何在独处中发现自我,如何在人群中保持独立的精神空间。她会分享那些看似孤单的时刻,如何成为滋养灵魂的沃土,如何在静默中倾听内心的声音。这种对孤独的积极解读,是对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交恐惧”和“害怕独处”心理的一种温和的劝慰。 第二册:情感的织锦,心灵的触角 如果说第一册是对人生宏观的审视,那么第二册则更深入地挖掘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毕淑敏用她那如丝绸般光滑又饱含温度的笔触,描绘了各种形式的情感纠葛与温情脉脉。亲情、友情、爱情,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关系中的情感联结,都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 她可能讲述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仅仅是浪漫的邂逅,更是磨合、包容与成长的历程;她或许会描绘父母与子女之间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羁绊,在付出与索取中,体会到生命的传承与责任;她也可能关注那些被忽略的友情,在平淡的日子里,如何维系那份珍贵的情谊。她的情感描写,并非程式化的浪漫,而是充满了人性的真实与温度。她不会回避情感中的痛苦与挣扎,但总能在黑暗中找到一丝光明,在失落中寻回希望。 她特别擅长于洞察女性的情感世界。在她的文字中,女性不再是单一的刻板印象,而是拥有独立思想、丰富情感、坚韧意志的个体。她会触及女性在社会角色、家庭责任、自我实现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以充满理解与力量的方式,给予她们支持与鼓舞。这些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绘,让许多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在书中找到了情感的寄托和自我认同。 第三册:世界的切片,社会的观察 随着视野的拓展,第三册的“散谈”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毕淑敏以一个敏锐的观察者身份,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现象进行细致的描绘与反思。她并非一个激进的批评者,而是用一种平和而深刻的视角,揭示出社会运行的逻辑,以及个体在其中的位置与选择。 她可能会谈论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感,剖析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应对之道。她会关注教育的本质,在分数至上的时代,如何守护孩子们的创造力与纯真;她也会探讨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疏离,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重拾真诚的沟通与连接。她的观察,总是能够直击问题的核心,让读者在阅读中,对周遭的世界产生更清晰的认知。 她也可能描绘一些边缘人群的故事,用文字赋予他们尊严与声音。那些在社会角落里默默付出的人,那些遭受不公与歧视的人,他们的生活片段,在毕淑敏的笔下,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她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体现了她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也提醒着读者,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不应遗忘那些需要关爱与帮助的人。 第四册:生命的风景,心灵的冶炼 这套书的第四册,更像是对前面三册内容的一种升华与总结,是对生命“风景”的最终呈现,也是“心灵”经过种种经历之后的“冶炼”。这里的“散谈”更具哲思性,也更加超脱。毕淑敏将更深层次地探讨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她可能会反思“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含义,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寻找平衡点;她会探讨“死亡”这一终极命题,如何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命的终结,并从中汲取生活的勇气;她还会分享一些关于“幸福”的感悟,幸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每一个当下,需要用心去发现和感受。 这一册的文字,如同沉淀下来的甘泉,平和而富有力量。它不是提供一套现成的“人生指南”,而是邀请读者一同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毕淑敏通过她对生命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文字的精妙运用,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去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与渴望。 “四弦”的寓意与风格 “四弦”的意象,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想象空间。它可以理解为四种不同的情感,四种不同的视角,或者四种不同的生命体验。无论如何理解,都暗示着这套书内容的丰富性与多维度。毕淑敏的写作风格,一向以“温润如玉”、“细腻婉约”著称,但在这套“散谈”中,她并没有流于感伤,而是将这种细腻注入了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她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激烈的观点碰撞,而是如溪流般自然流淌,如春风般拂面而过。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平淡的叙述,却能悄无声息地触动读者最柔软的心灵。她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哲理具象化,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她所描绘的场景之中,与她一同感受,一同思考。 这套《四弦散谈》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大部头”作品,而是毕淑敏女士多年来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类情感的持续观察与感悟的结晶。它适合在宁静的午后,或者漫长的夜晚,捧在手中,细细品读。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它不是一本会让你“看完就忘”的书,而是一本会在你心中留下印记,在你未来的日子里,时不时被你回想起,并从中汲取力量的书。 总而言之,《四弦散谈》是一套值得反复咀嚼的文集,它以其丰富的内涵、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引领读者踏上一场关于生命、情感与社会的探索之旅。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点亮思考,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