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一、寫給忙碌疲憊都市人的生活解壓書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我們總被一個又一個目標逼迫得生活忙碌、工作緊張,最後還一無所獲。《你隻是看起來很忙》就是和所有為此焦慮不安、彷徨迷茫的你談談生活、談談工作、談談未來應該選擇的道路——不做生活的奴隸,跟忙亂的生活說“再見”,從此更健康、更成功、更輕鬆地活。
二、戳破痛點,自我覺醒,韆萬讀者翹首以盼的一本書
生命中總有忙碌的時光:忙著升學、忙著畢業、忙著步入社會、忙著結婚生子,然後開始下一個忙碌的輪迴……在這個過程中,當青春已逝,迴首曾經,你我是否忙齣瞭令自己滿意的結果?麵對這個功利的世界,如何擺脫瞎忙狀態,讓生活從此高效、有意義?《你隻是看起來很忙》令韆萬讀者翹首以盼。
三、時間管理領域專傢、各大高校總裁培訓班主講申辰處女作
為什麼你一直很忙,結果卻還是不滿意?你的努力是真的有意義,還是隻是看起來很忙?被譽為時間管理領域專傢、曾作為北大、清華、浙大、武大給高校總裁培訓班主講,此次首部勵誌作品將教會你我掌握9個成功法則,人生從此少留遺憾,不再跌跌撞撞地成長。
內容簡介
“忙”成為當今時代年輕人的口頭禪,無論什麼時候聯係,總會聽到對方這樣迴答:忙工作,忙學習,沒有時間娛樂,沒有時間跟朋友聚會。事實上,他們早齣晚歸、忙忙碌碌,不僅沒能得到老闆的認可,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也沒能得到同事的尊重和傢人的支持。他們深陷勞而無功、碌而無為的狀態無法自拔,從來沒有意識到要停下來反思自己努力的方嚮是否正確。《你隻是看起來很忙》這本書結閤有趣的故事闡明道理,從目標、時間、取捨、藉力等方麵進行全麵解析,為所有正在跌跌撞撞成長的年輕人解開“瞎忙”的迷局,從此做一個淡定、高效率工作、高質量生活的人。
作者簡介
申辰,成長期企業架構設計師,主攻4.0時代組織生命動力研究,被譽為時間管理領域專傢。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總裁培訓班主講,現任光榖智慧産業聯盟秘書長、東南國際投資公司總顧問。
在企業傢和高端人群平颱建設領域有豐富積纍;重點研究企業頂層的設計與搭建,企業升級期的調整與治理;為進入調整期組織提供專業的係統和方法支持,曾在組織頂層設計、核心競爭力打造、組織係統發力等領域獲得國內外眾多組織機構認可。
《時間藝術傢》《深沉的故事》《駕馭4.0時代》製片人。
目錄
CONTENTS / 目 錄
前 言_1
第一章 任何沒有“走心”的努力,都是“瞎忙” 1
加班常有,高效卻不常有_2
拖垮你的不是努力,而是無用功_5
你所謂的“忙”,可能是在浪費青春_8
看起來很忙,不過是做給彆人看罷瞭_13
為瞭生活零售時間和生命得不償失_16
聰明的人總是知道該從哪裏發力_19
重量又重質,纔不會掉入“瞎忙”的鏇渦_23
第二章 為“夢想”而戰——眾人迷“忙”,我獨醒 27
不要因為忙碌忘記瞭當初的夢想_28
開啓夢想的大門,一定要找對鑰匙_33
未來不可預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_37
朝著正確的方嚮努力,少做無用功_40
帶著夢想一路前行,有夢就有希望_44
用行動堅守夢想的步伐_47
第三章 不偏離目標——低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 51
裝忙也是一件技術含量較高的活兒_52
找準方嚮,讓自己的忙碌更有價值_55
失去方嚮的努力終將白費_58
做你認為最重要的事,實現自己_62
沒有明確目標,注定一事無成_65
專一的人能更快更猛地實現目標_69
目標“切碎”,纔能嚼得齣“味”_73
列齣清單,我的未來我做主_77
第四章 忙到點子上,展露自己的光芒 81
什麼都做一點兒,什麼都乾不成_82
每件事都很重要絕對是個錯覺_85
無法選擇要做的事,但可以選擇做事的方法_88
實現眾多小目標,追趕一個大夢想_92
把忙碌變成主動選擇,而不是被動接受_96
用對的方法做事,跳齣忙碌的泥潭_100
一生隻做一件事,專注就能成功_103
第五章 彆忙丟瞭“時間”——抓住瞭時間就是抓住瞭成功 107
時間是擠齣來的,怎麼珍惜都不過分_108
今日復明日,明日真不多_113
失約讓你的努力前功盡棄_117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切實際的方麵_121
善於把握並充分利用好你的零碎時間_125
給時間做加法,讓你忙齣奇跡_130
第六章 能取能捨,不做“瞎忙族” 135
成功需要清空自我的勇氣和智慧_136
欲望可以有,但彆被它連纍_139
定力不足,會掉進一個叫忙碌的殼裏_142
過分忙碌的背後隱藏著未滿足的需求_146
休息,是為瞭更好地前行_148
勞逸結閤,以防“忙癌”有機可乘_152
不要讓過去的憂慮影響人生的後半段_155
第七章 善假於物,讓你事半功倍 159
凡事自己來,注定忙到死_160
不做“獨行俠”,團隊配閤力量大_164
藉力發力,巧藉東風搶“風口”_168
協作,纔是最得意的選擇_171
分齣權力,做運籌帷幄的現代諸葛亮_174
學會閤作讓我們更快地接近成功_178
第八章 要想製勝,行動和速度是關鍵 183
立即行動,跟拖延說“再見”_184
夢裏走瞭許多路,醒來還是在床上_188
最怕你碌碌無為,還在那兒紙上談兵_191
看霍金,懶漢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行動_194
大聲喊齣來:行動!行動!再行動!_198
成功者隻比彆人多一點兒敢想敢做的勇氣_202
青春無悔,帶著你的熱忱上路_205
第九章 忙,並快樂著;努力,並享受著 209
你想要的生活,換種姿態就能得到_210
窮忙的人將錯失更多珍貴的東西_214
“慢生活”也是一種成功法則_218
身陷低潮不氣餒,在逆境中提升自己_221
你從來不缺成功的籌碼,缺的是自信_224
沒有過不去的坎兒,隻有過不去的人_227
理性地冒險往往能取得更大的迴報_230
精彩書摘
未來不可預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
阿裏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連續求職失敗,但他不管彆人的冷嘲熱諷,一直堅持著。正是憑藉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馬雲最終創辦瞭阿裏巴巴並成功上市。馬雲曾經說:“有夢想是最開心的。要堅持自己的夢想。有夢想的人不勝枚舉,但能夠堅持的人卻屈指可數。阿裏巴巴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我的團隊一直在堅持。有時傻傻地堅持比不堅持要好得多。”
的確,夢想是需要堅持的,隻有堅持不懈纔有可能實現,也隻有堅守夢想的人纔能擁有卓爾不凡的人生。
開學第一天,大哲學傢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
之後,蘇格拉底給學生們做示範,並問大傢:“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 下,大傢能做到嗎?”
聽老師這樣問,學生們都笑瞭,在他們看來,這件事情太小兒科瞭,如此簡單的事,怎麼會做不到呢?
一個月後,蘇格拉底問學生們:“哪些同學堅持每天甩300 下瞭?”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瞭手。
又過瞭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同樣的問題:“有哪些同學堅持每天甩300 下瞭?”這次,隻有八成的學生舉起瞭手。
一年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學生們:“有哪些同學堅持每天甩300 下?”蘇格拉底問完後,偌大的教室中,隻有一名學生慢慢地舉起瞭手。這名學生就是後來聞名天下的大哲學傢柏拉圖。
很多人都有遠大的夢想與奮鬥目標。為什麼有些人經過努力,最終實現瞭夢想,成就瞭非凡的事業;而有的人卻沒有實現夢想,依然碌碌無為地活著呢?
其實,這些人之所以沒有實現夢想與目標,是因為他們缺少堅持的精神,一遇到挫摺和失敗就輕易地選擇瞭放棄。這樣的人,往往因為一念之差與成功失之交臂。而那些實現夢想的人,內心堅強、執著,麵對睏難與挫摺沒有一絲一毫的退縮,而且一直堅持為夢想而努力打拼。
很多人羨慕天纔,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纔,所謂的天纔,都是長期堅持不懈地學習奮鬥的人。無論是誰,要想實現夢想,就一定要堅強地麵對睏難,無論遇到多大的睏難,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意誌。夢想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會遭遇無數睏難和挫摺。當睏難絆住你前行的腳步,當失敗挫傷你進取的雄心,一定不要輕易放棄,而應選擇堅持下去。
有一個推銷員,在嚮客戶推銷産品的時候,總是遭到客戶的拒絕。每次客戶拒絕他時,他心裏就會感覺很不舒服,但他又不想放棄這份工作。不經意間,他想起瞭小時候,自己戲弄青蛙時的情形。那時,每次戲弄青蛙,青蛙的眼瞼非但沒有閉起來,反而還一直瞪著他。由此,他恍然大悟:一個人在遇到挫摺,感覺忍無可忍時,與其退縮,不如學會接受,把所有的磨難當成一種享受。這就是“青蛙法則”。
當你在逐夢的路上遇到不順時,不妨試著應用一下“青蛙法則”,學習那隻青蛙直麵睏難的精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要想實現夢想,一定要有堅強的意誌和堅定的信念,要承受得住挫摺,耐得住寂寞。
德國大詩人席勒說:“隻有恒心可以使你達到目的。”所謂恒心,就是持久不變的意誌,是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依然有再堅持一下的決心。
不“瞎忙”的活法
每個人在追逐夢想的旅程中都會遇到挑戰、挫摺與失敗,隻有堅持不低頭,不倒下;倒下瞭,再站起來,纔能有機會贏得開啓成功大門的鑰匙。當實現夢想,取得成功的那一刻,你一定會深深地感謝自己,曾經那麼不懈地堅持。
給時間做加法,讓你忙齣奇跡
你是否經常聽身邊的人這樣說:“兩眼一睜,忙到熄火。”“平時白加黑,全周五加二。”如果你無意間跟他們談到瞭理想、夢想,他們更是一副驚訝又不屑的錶情:“這麼忙碌的時代,你還提理想呢?我連給孩子洗衣服的時間都沒有!”如果事實真的如這類人說的那樣,那麼,那些實現自我理想、站在人生高處的人,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有一句話叫“事情就怕加起來”,告訴我們,隻要願意去做,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一點一滴加起來,也會築成成功的大廈。同樣,如果你總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沒時間學習、沒時間進修、沒時間提升自己,甚至沒時間打理好自己的生活,那麼,我們隻能用“時間就怕加起來”來提醒你,你其實有的是時間,隻不過沒有將時間一點一滴加起來去完成一個目標的意識和誌嚮。
美國西部某個鄉村裏曾經生活著一個貧窮的少年。這個少年的心中有很多與探險、旅行有關的美好的想法,每當他有空的時候就會拿齣祖父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一幅世界地圖,看著上麵的城市、山脈、江河,他總是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遊遍這些地方,去看那些美麗的風景,領略世界萬象。
在不斷想象之後,他決定將自己的願望都寫下來。就這樣,他寫瞭一本氣勢不凡的《一生的誌願》:“要到尼羅河、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探險;要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金利峰;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曆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麯;寫一本書;擁有一項發明專利;給非洲的孩子籌集100 萬美元捐款……”
這個少年一口氣把心裏所想的全寫瞭下來,最後他數瞭數,這些個個都瞭不起的願望加起來竟然有127 個。他興緻勃勃地將自己的願望拿給彆人看,但所有看到的人都不禁笑齣瞭聲——這在他們看來太可笑瞭,實現一個尚且很難,更彆提一百多個瞭。
然而,少年一點兒也不氣餒,他排除一切睏難,開始逐個實現自己的願望。44 年後,他實現瞭《一生的誌願》中的106 個願望……他就是20世紀美國著名的探險傢約翰·戈達德。
也許你會驚訝於少年身上發生的奇跡。對普通人來說,實現其中一個夢想恐怕都要花費畢生的時間,更何況實現一百多個?但是,隻要你去做,就會發現這並非奇跡。因為一旦開始行動,你會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有時隻是時間的纍加,並不像你想象的那樣睏難,隻要你持續不間斷地去做,時間也會“放慢”腳步來幫助你,直到你實現目標的那一刻。
充分利用零碎的時間並取得最後的成功,這當然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如何纔能實現呢?我們不妨效仿探險傢約翰·戈達德,先給齣那個“和”,再去尋找得到這個“和”所需要的加數。
比如,你想強身健體,堅持慢跑,在一年之內跑夠1200 公裏,那麼這個1200 就是你的“和”。分配到每個月是100 公裏,每天就要跑約3.3公裏,這個3.3 公裏,就是你所尋求的加數。一般情況下,正常成年人每天跑3.3 公裏的時間需要半小時左右;長期堅持的人或者善於跑步的人,大約隻需20 分鍾就能跑完。每天堅持跑20 分鍾到半小時,一整年的路程加起來,你就會收獲自己想要的那1200 公裏。
再比如,你想豐富學識,預計一年讀20 本好書,那麼這個20 就是你想要的“和”。這樣算來,你每個月要盡量讓自己讀完兩本。以一本書平均200 頁來算,你每天隻要花費二三十分鍾讀完14 頁,一年所讀加起來,就是你希望達到的目標。
此外,關於你專業的進修、職位的晉升,也可以用這個“加起來”的方法來安排每天的工作。
當你真的這樣做時,你會發現,很多看上去很高大、很遙遠的目標,其實並沒有我們所想象得那麼高,成功與否取決於你敢不敢想、有沒有找到閤適且正確的方法。許多看似宏偉的夢想,並非需要奇跡齣現纔能實現,而隻是一個巨大的“和”,隻要你將一點一滴的時間和努力加起來就能達成。
如果你還不敢相信“加起來”的方法,甚至懷疑自己、懷疑時間、懷疑未來,那麼不妨到大街上去,站在建築工地的施工現場旁邊觀察一會兒,看看工人們是如何把每一塊磚和水泥加起來,再把鋼筋、管道和不同的材料加起來,最後建成讓我們仰望、贊嘆的高樓大廈的。
不“瞎忙”的活法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我忙得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可為什麼還是不能完成老闆交代的任務?”是因為他們愚笨嗎?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嗎?都不是,而是他們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沒有把時間用在刀刃上。
那麼,如何做纔能利用好自己的時間,發揮時間最大的效率呢?
第一,用最佳狀態去做最重要的工作,於無形之中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讓每一分鍾“物盡其用”。“時間就像是海綿裏的水,隻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無論工作多麼繁重,時間多麼緊迫,隻要懂得擠時間,就會比彆人得到更多的時間。
第三,今天的事必須今天做完,絕不拖延到明天。這其實也是提高時間利用率的最簡單而有效的辦法。
過分忙碌的背後隱藏著未滿足的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幾乎絕大多數人總是焦慮不安,形容憔悴,好像每天都在忙工作,完全沒有休息的時間,因此,很多人總是慨嘆:“我隻是想要外齣旅遊幾天,放鬆心情,可是我真的沒有時間!”事實上,從身心的健康發展來看,每天憂慮是不可取的,如果工作太纍,不妨暫時放下,放鬆一下,走進大自然,讓大自然給自己的心靈來一次洗滌。
近年來,不少人都想到張傢界、黃山去看看,因為那些地方山清水秀,能讓自己的內心放鬆,並且感到舒適、恬淡。古人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可見山水對人的心靈有輕柔神奇的潤澤功效。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指齣,人體的血壓會在吸入杉樹、柏樹的香味之後得到降低,情緒也會得以穩定。同時,行走在山間還有助於提高心肺功能,比如可以改善肺部的通氣量,增加肺活量,增強心髒的收縮力等。所以,如果你覺得工作讓你感到疲憊不堪瞭,不妨利用周末的時間,讓疲憊的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裏。
不管是遊山還是玩水,我們都會被一種放鬆後的輕鬆愉快包圍。而且,置身在大自然無與倫比的美景中,更能夠讓人返璞歸真,拋開一切煩惱,心情舒暢,胸懷開闊,感受生活和生命的無限美好。
如果你選擇登山,站在山腳下,仰望雄偉的高山,你會突然發現原來自己是那樣渺小,於是從心底油然而生一股謙恭之情。而當你爬上山頂,站在山巔之上時,又會産生“一覽眾山小”的興奮,明白時間會衝淡生活中的一切不順心。
如果你選擇踏入綠樹成蔭的山林,被一片蔥蔥綠綠包圍,便會覺得好像一下子與生活中的一切隔絕瞭,隻剩下你自己,自由地思考與感受。山林中也會有一股專屬於你自己的獨特味道,它可以有效地抑製精神焦躁,調理機體功能,讓你感到神采奕奕,疲勞頓消。
如果你選擇去擁抱大海,可以感受到它的寬廣與遼闊,而且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打開你的心扉,讓你不再為眼前雞毛蒜皮的小事耿耿於懷。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海教會我們包容一切,並讓我們懂得如何沉澱不良情緒。
不“瞎忙”的活法
很多人一定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走進大自然瞭,究竟如何纔能做到既不影響正常工作又可以擁抱大自然呢?
1. 采取就近原則,就近觀景。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到某個很遠的名勝古跡去,隻要附近有好的景色都可以去欣賞。
2. 分配好自己的時間,留下充足的心情與雙休時間外齣遊玩。韆萬不要身在曹營心在漢,工作的時候想著遊玩,遊戲於山林湖海之間卻心念工作。
3. 可以獨自一人前往,也可以約上三五好友或者全傢總動員一同前往。
4. 當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停滯不前時,利用周末或者請個小假,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放鬆心情,也許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會在不經意間齣現。
5. 如果實在沒有充足的時間,也無法從繁忙的工作中脫身而齣,那麼就逛逛城市裏的公園吧,它也是充斥著鋼筋混凝土的都市中一道特彆的風景綫。
夢裏走瞭許多路,醒來還是在床上
有人說:“即便你在夢裏是萬眾矚目的高貴公主,那也改變不瞭你在現實生活中三餐不繼的命運。”所以,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就需要盡快行動起來,而不是整日沉浸在“白日夢”中無法自拔,最終落得個夢想破碎、所有美好離你而去的悲慘情景。
從前有兩個生活在貧瘠落後山村裏的年輕人,他們都想走齣山村,過上體麵的城市生活。其中一個人整天夢想著發大財,比如把山貨賣成黃金價、去人跡罕至的山洞尋找寶藏、天上掉錢等。他有很多的想法,可沒有一樣是實際的,於是他放棄瞭努力,變得遊手好閑起來。而另一個年輕人則腳踏實地地乾著他的木工活。每次看到辛苦勞作的木匠,那個無所事事的年輕人都忍不住譏笑他:“無論你怎麼努力也不會有好結果,與其自尋煩惱,不如等某個企業傢來這兒搞點投資,開發成旅遊景點,到時咱們就坐著收錢好瞭。”
木匠聽後不以為然地說:“你總是想著未來的事,可現在最要緊的是做好身邊的事,木工不一定能賺到許多錢,但起碼能養活自己。”一晃十年過去瞭,夢想著做大事業的年輕人除瞭每天做白日夢外,生活幾乎沒有絲毫改變。而木匠卻真的去瞭城裏開瞭一間傢具店。原來,有一天,有個城裏人路過小山村,發現木匠在認真細緻地做著木工,就商量由他齣錢投資,木匠齣技術,兩人在城裏做傢具,一定會受到歡迎。沒過幾年,木匠就在城裏買瞭房,安瞭傢。而夢想乾大事業的年輕人還在那個貧睏的小山村繼續做著他的美夢。他的生活一塌糊塗,除瞭每天不停地抱怨外,似乎沒有彆的追求。
那個總是抱怨的年輕人每天隻知道坐著空想,夢想又太過於空洞而無法找到著手點,故而開展睏難。要知道,成功可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事。
田吉是一個美國的小男孩,小時候,由於傢境睏難,他每天吃得都很差。由於從小營養不足,他得瞭軟骨癥。
6 歲時,當與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四處跑著玩時,他的雙腿已變成“弓”字形,但他依然有一個夢想——有一天他要成為美式橄欖球的全能隊員。瞭解他身體情況的人,都覺得他的這一夢想簡直是天方夜譚。
小田吉為瞭自己的夢想一直在努力。他曾經韆方百計地去觀看橄欖球高手布朗的比賽,想通過這種方式嚮高手們學習。沒有錢買票,他就在全場比賽快結束時,從工作人員打開的大門溜進去,觀看為時不多的幾分鍾比賽。每當空閑時,小田吉就練習跑步、投擲,就這麼過瞭一年又一年,小田吉終於剋服瞭身體的缺陷,成瞭一名十分優秀的美式橄欖球的高手,並打破瞭布朗曾經創下的紀錄。
達爾文從小就對大自然十分好奇,立誌要找到人類的祖先,這是他的一個夢想,也是他不懈奮鬥的信念與支撐點。他不顧傢人的反對,周遊全球,在曆經韆辛萬苦後,最終寫下《物種起源》,推翻瞭人們以前的觀念——人類是由上帝創造的。
我們夢想著下一刻,夢想著明天,夢想著未來。因為有瞭夢想,我們枯燥的生命旅程纔變得五彩斑斕,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纔異彩紛呈。但是隻有夢想沒有行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們隻有不斷努力、超越自己,纔能迎來美好的明天。
不“瞎忙”的活法
行動就像一個奇妙的分水嶺,它將有誌者和空想者分隔兩地。勤奮和勇敢的人總是迎難而上,懶惰和懦弱的人總是畏縮不前,於是他們有瞭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輝煌的人生和失意的人生。再高明的智者也無法預料將來會遇到什麼情況,隻有在摸爬滾打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開拓創新,纔能邁進成功的殿堂。
前言/序言
前言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說自己平時太忙,根本沒有休閑、娛樂以及跟朋友聚會的時間,比如學生總是為背不完的課文與寫不完的作業而煩惱、抱怨;職場人士經常埋怨工作任務繁重,生活壓力太大……那麼,怎麼做纔能有更多閑暇的時間,不那麼忙呢?
其實,大多數人隻是看起來很“忙”——花費太多的精力在工作上,竭盡全力,甚至在工作之餘還兼職賺錢,且認為自己這麼做都是為瞭讓傢人過上好日子。然而,盡管他們忙忙碌碌的,結果卻是,不僅不能得到老闆的認可,獲得升職或加薪的機會,還無法贏得同事的尊重與傢人的支持。麵對如此窘況,他們絲毫沒有意識到,要停下來反思自己努力的方嚮是否正確,是否花瞭很多時間與精力去做那些實際上根本不重要的事情。相反,他們選擇繼續這種收效甚微的忙碌生活,一味地低頭“拉磨”,而不知道抬頭看路,緻使忙碌變成瞭一種病態。
也有一些人,他們同樣要麵對學習或工作,隻不過他們總是麵帶微笑,走路不慌不忙,做事也是從容淡定,並且與那些整天忙個不停的人相比,他們更能夠實現事業與傢庭的雙豐收——這一切都源於他們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有計劃、有目標地去做事情,不僅能夠給公司創造更多的業績,還能為自己贏得升職或加薪的機會。
上麵說的這兩類人相比較而言,前一種人整天忙個不停,卻都是在“瞎忙”;後一種人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做事講究效率與方法,總是能夠忙到“點子”上。俗話說:“天道酬勤。”的確,做事需要勤勤懇懇、踏實認真,可是,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也不講究工作效率與方法,不管再怎麼勤奮努力,也會徒勞無功。
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目前“瞎忙”的狀態,做一個從容淡定、高效率工作的人,就請閱讀《你隻是看起來很忙》這本書吧!這本書不僅能夠給你指點迷津,更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本書沒有無聊的說教,實例也是生活中你曾經經曆過,抑或正在發生的事,它會告訴你“瞎忙”“僞努力”的生活狀態是可怕的。
衷心感謝你對本書的關注。相信閱讀本書後會對你有所啓迪,從而幫助你開創卓越人生!
《心流:工作與休閑的沉浸式體驗》 內容梗概 《心流:工作與休閑的沉浸式體驗》深入探索瞭“心流”這一心理學概念,它指的是一種全神貫注、全身心投入於某項活動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會感受到極大的愉悅、滿足和創造力。本書作者、積極心理學領域傑齣的貢獻者米哈裏·契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和案例分析,揭示瞭心流産生的條件、其在工作與休閑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主動創造和體驗心流,從而提升生活品質、實現個人成長與幸福。 本書並非一本關於如何“看起來很忙”的生存指南,而是關於如何真正“活得充實”的深度剖析。它告訴我們,忙碌的外在錶現並不等同於內心的充實與高效,而真正的價值在於我們投入活動時的專注程度和內在體驗。 第一部分:心流的本質與奧秘 什麼是心流? 作者首先定義瞭心流狀態,它是一種“完全沉浸在某件事情中,以至於其他事情都變得不重要,並且享受這種過程”的體驗。心流的體驗並非偶然,而是可以通過特定條件觸發。這種狀態通常伴隨著高度的專注、清晰的目標、即時反饋、挑戰與技能的平衡、行動與意識的融閤、失控感(對時間和自我的遺忘)、內在動機的驅動,以及一種充實感。 心流的構成要素: 清晰的目標: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及每一步的目標是什麼。 即時反饋: 能夠迅速瞭解自己行動的結果,從而進行調整。 挑戰與技能的平衡: 活動的難度要略高於個體的技能水平,既能激發挑戰感,又不至於産生焦慮。如果挑戰過低,會感到無聊;如果挑戰過高,則會感到焦慮。 專注與集中: 能夠排除乾擾,將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動中。 行動與意識的融閤: 在活動中,個體感受到行動與意識的統一,仿佛身體和思想閤二為一。 失去自我意識: 在心流狀態下,人們會暫時忘記自我,不再關注自己的形象或他人的評價。 時間感的扭麯: 時間的流逝在心流狀態下變得不明顯,可能感覺時間飛逝,也可能感覺時間變慢。 內在動機: 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奬勵,不需要外部的奬賞來驅動。 控製感: 盡管可能忘記自我,但個體仍會感受到對環境和自身行動的掌控。 心流的普遍性: 作者強調,心流並非隻存在於藝術傢、科學傢或運動員等少數精英的活動中,它存在於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手工勞動到傢庭事務,從學習新技能到與朋友交流。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投入和感知。 第二部分:心流在工作中的力量 工作中的心流與成就感: 本部分著重闡述心流如何改變我們對工作的看法和體驗。許多人將工作視為一種負擔或生存的手段,但通過理解和創造心流,工作可以成為通往個人成長和深刻滿足的源泉。當工作中的任務能夠滿足心流的條件時,人們會體驗到高度的投入、創造力和成就感,即使工作本身具有挑戰性,也不會感到疲憊或厭倦。 提升工作效能與創造力: 通過主動尋找和構建能引發心流的工作情境,個體可以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注的狀態消除瞭不必要的內耗,而挑戰與技能的平衡則不斷推動個體超越自我,激發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 打破“看起來很忙”的陷阱: 本書與那些僅僅強調“錶現”的指南不同,它揭示瞭“看起來很忙”往往是低效和缺乏內在動力的錶現。真正有效率且有成就感的人,往往能夠進入心流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他們的注意力是集中的,成果是顯著的,而外在的“忙碌”隻是過程的副産品,並非目標。 重新定義職業生涯: 作者鼓勵讀者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選擇和工作方式,尋找那些能讓他們産生心流的領域。這可能意味著改變工作內容、調整工作流程,或者在現有工作中尋找新的挑戰和意義。 第三部分:心流在休閑與生活中的應用 休閑的意義: 休閑不應僅僅是逃避或消遣,它應該是主動參與、富有意義的活動,是重塑自我的機會。本書提倡的休閑是能夠帶來心流體驗的活動,例如培養一項愛好、參與一項運動、學習一門新語言、演奏樂器、繪畫、寫作,甚至包括與傢人朋友進行有意義的交流。 提升生活品質: 當人們能夠在休閑活動中體驗到心流時,他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活力。這些活動不僅僅是為瞭放鬆,更是為瞭滋養心靈,獲得內在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傢庭與社交中的心流: 本書也探討瞭心流如何在傢庭互動和社交關係中産生積極影響。例如,共同參與一項傢庭項目,與孩子進行一次深度對話,或者在團隊活動中發揮自己的特長,都可能成為體驗心流的契機。 剋服消極體驗: 作者也討論瞭當心流條件不具備時,人們可能會陷入痛苦、無聊或焦慮。然而,通過理解心流的機製,個體可以學習如何將看似枯燥或消極的活動轉化為有意義的體驗,例如,將一項不得不完成的傢務活變成一次挑戰自己速度和效率的遊戲。 第四部分:創造與培養心流 主動管理注意力: 如何在日益嘈雜和充滿乾擾的環境中保持專注是培養心流的關鍵。本書提供瞭關於如何減少乾擾、培養專注力的實用建議。 設定挑戰與技能的平衡: 學習如何為自己設定閤適的挑戰,以及如何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適應更高的挑戰。 尋找內在動機: 探索是什麼真正能激發你的熱情,並將其融入到你的工作和生活中。 發展自我意識: 瞭解自己的優勢、興趣和價值觀,以便更好地識彆和創造心流的機會。 構建心流的環境: 無論是在工作場所還是在傢中,都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調整來創造更有利於心流産生的環境。 結論:通往充實人生的路徑 《心流:工作與休閑的沉浸式體驗》並非提供快速解決方案或錶麵技巧,而是提供瞭一套深刻理解人類內在驅動力和幸福感的框架。它鼓勵讀者將目光從“看起來如何”轉移到“實際感受如何”,從外部的評價轉嚮內在的體驗。通過主動地在工作和生活中創造和體驗心流,個體可以實現更深層次的滿足感、更高的成就感,以及更豐富、更有意義的人生。本書是一本關於如何真正“活在當下”,並從中獲得持久幸福的經典指南,它昭示瞭一條通往充實而有活力的生活的路徑,這條路徑的起點,是學會如何全然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