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可视化》从物流的发展和可视化的需求出发,提出物流可视化的基本内涵和实现手段。全书分为基础理论篇、方法工具篇和实例篇。基础理论篇阐述物流可视化的关键技术之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原理、组成、分类和特点;阐述虚拟现实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开发软件平台,并综述虚拟现实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全方位阐述物流可视化实现的理论基础。方法工具篇从方法的角度阐述物流可视化系统的实现手段和工具。以Creator为开发工具,阐述基于该软件进行虚拟现实系统构建的特点和具体建模过程;以Mapinfo平台为基础,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模过程,并以可视化手段的形式,给出系统实现与可视化之间的相关联系。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可以掌握物流可视化系统具体的构建方法。实例篇将从物流领域挑选出经典的实现案例,分析物流可视化系统的功能和实现原理,并对实现过程和实现结果进行分析和呈现。本书是相关科研团队在物流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
第1章绪论1
1.1可视化的发展历程3
1.2物流可视化的内涵8
1.3物流可视化的缘起案例11
第2章港口地理信息系统13
2.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概念15
2.2港口地理信息系统简介24
2.3港口地理信息系统应用26
2.4港口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的技术架构26
2.5地理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系架构30
2.6生产管理系统可视化模块32
第3章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37
3.1虚拟现实简介39
3.2虚拟现实系统构建的技术基础42
3.3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44
3.4增强现实技术简介50
第4章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模53
4.1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层特征55
4.2布局窗口和统计图窗口59
4.3地图空间数据建模67
4.4地图属性数据建模74
第5章标注与专题地图81
5.1图层标注字段的选择83
5.2动态标注的实现85
5.3专题地图及类型87
5.4专题地图的创建88
第6章地理编码与创建点95
6.1地理编码表97
6.2地理编码99
6.3创建点的准备102
6.4创建点的过程110
第7章条件查询115
7.1地理信息系统的查询方式117
7.2简单查询118
7.3复杂查询120
7.4空间查询125
第8章基于GIS的件杂货码头可视化生产管理实例129
8.1件杂货码头堆场管理概述131
8.2件杂货码头可视化管理系统开发与实现133
8.3实例拓展:危险品堆场可视化管理系统144
第9章基于VR的集装箱码头可视化生产管理实例155
9.1集装箱码头可视化生产管理方法157
9.2生产过程可视化系统建模161
9.3实例拓展:港城危化品三维监控系统174
参考文献179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的描述正切合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熙熙攘攘之经贸往来。在繁忙的全球经贸活动中,物流无疑是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门户,港口正是这一大动脉的枢纽。进入新世纪以来,港口的功能不断扩展,保税物流、临港产业、自由贸易区等各种创新功能正不断丰富着港口及港口城市的内涵,如今港口已不仅是吐纳、存储货物的核心节点,还是国际商业贸易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个受益于全球化的开放经济体,港口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在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背景下,港口物流发展路在何方?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机伊始,IBM在美国纽约发布的《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开启了未来产业升级之路。近年来,为了奠定德国在重要关键技术上的国际顶尖地位,继续加强德国作为技术经济强国的核心竞争力,德国推出了以“智能工厂”及“智能生产”为核心的“工业4.0”概念。“工业4.0”也被称为继机械、电气和信息技术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智能化”在港口不只是概念上的发展,而正是当前发展实践之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年攀高,以及码头整体装备设计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完善,国内外自动化码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技术发展期后,再次掀起新一波建设热潮。近期,天津、青岛、上海等港口已经将自动化码头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国内第一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厦门远海码头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智能政务、智能商务、智能管理、自主装卸为核心的智能化发展,正是当前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此背景下,《智能港口物流丛书》的推出旨在梳理当前港口物流智能化发展脉络,展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支撑港口物流智能化发展的相关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丛书主要包括以下相关内容: 智慧港口概论、集装箱码头数字化营运管理、无水港数字化运营管理、港口物流系统仿真、自动化码头规划设计与仿真、大型港口机械结构稳定性与裂纹控制技术、装卸机器视觉及其应用、港口智能控制、物流可视化等。
丛书所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及其研究团队长期工作的积累和对相关学术领域的探索,也是对长期大量实践及科研成果的总结。希望丛书的出版能对从事该领域的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及感兴趣者有所助益。
宓为建
我原本以为,《物流可视化》只是一本关于技术工具的书,没想到它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作者在书中并没有仅仅罗列各种可视化软件的功能,而是深入剖析了“可视化”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所扮演的战略性角色。从宏观的全球物流网络布局,到微观的单件货物追踪,每一个层面,可视化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和管理视角。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的章节所吸引。通过将海量的物流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企业能够更清晰地识别瓶颈、预测风险,并做出更明智的运营决策。例如,书中提到如何利用热力图来分析运输线路的拥堵情况,如何通过仪表盘来监控仓库的吞吐量,以及如何通过动态图表来预测未来的需求波动。这些分析工具的运用,让我深刻理解了“数据说话”的真正含义,也让我看到了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使其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现代物流运营的“圣经”,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透明、敏捷、并且充满无限可能的物流未来。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人性化”。在理解物流的复杂性时,我们往往容易陷入到冰冷的数字和流程中。但作者却在书中融入了许多关于“人”的思考。他探讨了物流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终端消费者,如何提升客户的购物体验。书中关于“个性化配送”、“客户服务优化”的内容,让我看到了物流行业正在朝着更加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感化包装”和“惊喜式交付”的讨论,虽然这听起来可能与物流的效率无关,但作者却阐述了这些细微之处如何能够极大地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本书让我明白,物流不仅仅是货物的流动,更是价值的传递,而这种价值的传递,最终是体现在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身上。
评分《物流可视化》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所展现出的“全局观”。作者并没有将视角局限于某个单一环节,而是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整个物流体系。他探讨了物流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物流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书中关于“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的章节,让我看到了物流行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和潜力。作者分析了如何通过优化路线、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包装 waste 等方式,来降低物流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物流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物流行业在构建更美好未来中的重要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物流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运用科技和智慧,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书。
评分这本书简直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对物流这个行业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它神秘而复杂,充满了各种我难以理解的缩写和流程。读了《物流可视化》之后,这种感觉被彻底打破了。作者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拆解,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每一个步骤都被详细地描述,并且配上了精美的图表和插画。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仓储管理的那一部分,书里展示了先进的自动化仓库是如何通过精密的系统进行货物拣选、分拣和存储的,那画面感十足,让我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一个个机器人高效地运转。而且,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穿插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分析,比如某知名电商如何利用可视化技术优化配送路线,又比如某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实时追踪系统减少运输损耗。这些案例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作者对物流行业深刻洞察的体现,让我看到了理论如何落地,又如何为企业带来切实的效益。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观看一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每一页都充满了信息量和视觉冲击力,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关于物流的奥秘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性”设计非常精巧。作者将庞大的物流知识体系,分解成了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模块,并且层层递进,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的介绍,到核心流程的解析,再到前沿技术的探讨,每一个部分都衔接得非常自然。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风险,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可视化监控和预警机制。这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物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而且,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也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说服力,让我能够看到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应用的。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有条理、有深度、且信息量巨大的图书,阅读过程的体验非常好。
评分《物流可视化》在“实用性”方面做得相当到位。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许多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构建高效可视化系统的具体建议,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如何设计直观的仪表盘,以及如何利用数据来驱动业务改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KPI设定与监控”的部分,作者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导,如何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并且如何通过可视化手段实时监控这些指标的达成情况。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际的案例,展示了企业如何通过运用可视化技术,优化了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且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对于身处物流行业,或者希望进入物流行业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像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之旅。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生动活泼,他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并且巧妙地运用比喻和类比,让我能够快速地理解和吸收。比如,在描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挑战时,作者将其比作一场精密的“城市寻宝游戏”,让原本可能令人头疼的难题瞬间变得有趣起来。书中穿插的各种小故事和趣闻轶事,也让阅读过程不那么单调。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智能路由”的那一章,作者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算法拆解成了一个个简单的决策过程,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配送路线比其他的更有效率。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它让我从全新的角度审视物流,并且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无限创新潜力。
评分要说《物流可视化》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那无疑是它对“透明度”概念的深刻阐释。在过去,物流的很多环节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黑箱,我只知道包裹在某个时间点发货,又在某个时间点到达,中间发生了什么,我一无所知。而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个魔盒,让我看到了物流运作的全貌。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展示了从源头到终点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被实时监控和记录的。比如,在运输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卡车行驶的实时轨迹,了解货物当前的状态,甚至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货物的温度和湿度。这种前所未有的透明度,不仅增强了客户的信任感,也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书中列举的几个案例,比如如何通过可视化平台及时发现并处理运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避免了货物的损失,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书让我觉得,物流不再是冰冷的机器和流程,而是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和智能化的管理,它让整个过程变得可控、可知、可信。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前瞻性”上做得非常出色。作者不仅仅在讲述当前的物流现状,更是在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他对于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有着非常深刻的洞察。书中关于“无人机配送”、“自动驾驶卡车”的讨论,虽然听起来还像是科幻小说,但作者却用扎实的数据和逻辑,让我们相信这些未来并非遥不可及。他分析了这些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变革,也探讨了可能面临的挑战。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智慧物流”的构想,作者描绘了一个高度互联、智能化的物流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设备和信息都能够实时互通,从而实现最高效的资源配置和最优质的服务。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物流行业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即将到来的智能化浪潮充满了期待。
评分《物流可视化》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清晰”。作者在处理信息时,有着极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他能够将庞杂的物流信息,通过清晰的图表、流程图和数据可视化,呈现出最核心的要点。我一直对国际物流的复杂性感到畏惧,但书中对全球供应链的梳理,让我豁然开朗。从港口到陆运,从边境到国内配送,每一个环节都被清晰地描绘出来,并且标注了关键的时间节点和潜在的风险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集装箱追踪”的部分,通过一个简单的流程图,我就能明白一个集装箱从装船到卸货,再到最终送达的全过程,中间涉及的各个参与者和所需文件也一目了然。这种清晰的呈现方式,让我能够快速地掌握物流的全貌,并且对其中的关键要素有深刻的理解。对于任何想要了解物流行业运作机制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绝佳的起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