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与岩石图鉴

矿物与岩石图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长伟 著,壹号图编辑部 编
图书标签:
  • 矿物
  • 岩石
  • 地质学
  • 自然科学
  • 科普
  • 图鉴
  • 地球科学
  • 收藏
  • 教育
  • 博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6574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485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含章·图鉴系列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56
字数:30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矿物与岩石图鉴》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31种矿物和65种岩石,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类别、成分、硬度、特征、成因、鉴定、比重、解理、断口、晶系等,并且还为每种矿物与岩石配了多角度的高清彩色图片,展示矿物与岩石的各部位特征,以方便读者辨认。

作者简介

陈长伟

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现供职于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长期的野外工作中,对第四季地质环境潜心研究,尤其对野花野草研究更深,并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料,对进一步探明野花野草的生长习性具有重要意义。

壹号图编辑部

所辖壹号图库网目前签约摄影师数百人,现存图片数十万张。壹号图编辑部策划编辑的一系列图书,既保证了图书易懂、易学、易操作,又保证了知识的专业性、准确性,受到市场一致好评。


内页插图

目录

10采集矿物与岩石

12矿物

16岩石

第一章矿物

24自然金

25自然银

26自然铂

27自然铜

28自然砷

29自然锑

30自然硫

31自然汞

31铋华

32镍铁矿

33石墨

34金刚石

35水羟砷锌石

35方钴矿

36砷镍矿

36辉铋矿

37方铅矿

38辰砂

39闪锌矿

40辉锑矿

41斑铜矿

42黄铜矿

43辉铜矿

44铜蓝

45雌黄

46雄黄

47黄铁矿

48磁黄铁矿

49辉砷钴矿

50白铁矿

51镍黄铁矿

52辉钼矿

53毒砂

54黝铜矿

55车轮矿

56硫锑铅矿

57深红银矿

58淡红银矿

58软锰矿

59尖晶石

60锌铁尖晶石

61赤铜矿

62铬铁矿

63磁铁矿

64钛铁矿

65赤铁矿

66锡石

67刚玉

68红宝石

69蓝宝石

70钙钛矿

71金红石

72晶质铀矿

72沥青铀矿

73石英

74玉髓

75蛋白石

76紫水晶

77烟水晶

78水晶

79发晶

80红锌矿

80水晶晶簇

81镜铁矿

81铌钽铁矿

82贵蛋白石

82蔷薇石英

83火蛋白石

84乳石英

84虎眼石

85玛瑙

86锑华

86压电石英

87石英石

87假蓝宝石

88水胆水晶

88青田石

89苏纪石

89硬锰矿

90蓝刚玉

90易解石

91金绿宝石

92板钛矿

92锐钛矿

93针铁矿

94褐铁矿

95铝土

96锆石

96氢氧镁石

97硬水铝石

98文石

99方解石

100白云石

100铁白云石

101菱铁矿

102菱镁矿

103毒重石

103碳酸锶矿

104白铅矿

105孔雀石

106蓝铜矿

107绿铜锌矿

108天然碱

108水锌矿

109菱锰矿

110菱锌矿

111石膏

112透石膏

112明矾石

113天青石

114重晶石

115硫酸铅矿

116胆矾

117水胆矾

117硬石膏

118重晶石晶簇

118重晶石玫瑰花

119天青石晶洞

119泻利盐

120钙芒硝

120青铅矿

121铬铅矿

122黑钨矿

123白钨矿

124天蓝石

124蓝铁矿

125绿松石

126磷氯铅矿

127钙铀云母

128银星石

129磷灰石

130磷铝石

130钼铅矿

131水砷锌矿

131橄榄铜矿

132钴华

133砷铅矿

134镍华

134钾石盐

135石盐

136萤石

137光卤石

138氯铜矿

139钒铜矿

139钒铅矿

140四水硼砂

141硬硼酸钙石

141斜钡钙石

142橄榄石

143黄玉

144蓝晶石

145硅硼钙石

146绿帘石

147异极矿

148绿柱石

149电气石

150堇青石

151斧石

152透辉石

153硬玉

154铁闪石

155透闪石

155针钠钙石

156硅灰石

157柱星叶石

157纤蛇纹石

158滑石

159硅孔雀石

160硅铍石

160叶蜡石

161白云母

162锂云母

163黑云母

164蛭石

165葡萄石

166鱼眼石

167微斜长石

167培斜长石

168透长石

169正长石

170青金石

171方钠石

172霞石

173钠沸石

174辉沸石

175钠长石

175海泡石

176高岭石

176锂辉石

177蓝锥矿

177符山石

178黝帘石

178中沸石

179方沸石

179蓝线石

180红柱石

180黑电气石

181铁铝榴石

182钙铝榴石

182石榴子石

183铁电气石

183锂电气石

184镁电气石

184透视石

185铁斧石

185赛黄晶

186阳起石

187钠闪石

188方柱石

188绿泥石

189海蓝宝石

190绿锂辉石

190铁锂云母

191冰长石

191锰铝榴石

192天河石

193黄榴石

193丁香紫玉

194拉长石

195水硅铜钙石

195镁铝榴石

196十字石

197榍石

198顽火辉石

199普通辉石

200蔷薇辉石

201金云母

201硅镁镍矿

202星叶石

203中长石

203透锂长石

第二章岩石

206粉红花岗岩

207白色花岗岩

208白色微花花岗岩

209辉长岩

210流纹岩

211黑曜岩

212雪花黑曜岩

213玄武岩

214杏仁状玄武岩

215多孔状玄武岩

216浮石

217云母伟晶岩

217闪长岩

218正长岩

218石英斑岩

219斑状花岗岩

219杏仁状安山岩

220角闪安山岩

220松脂岩

221金伯利岩

221粉红微花花岗岩

222辉绿岩

222石英二长岩

223粗粒花岗岩

223正长斑岩

224紫苏花岗岩

224斜方斑岩

225文象伟晶岩

226蛇纹岩

227更长环斑花岗岩

227白色花岗闪长岩

228钙长岩

228粒玄岩

229苏长岩

229粗面岩

230纯橄榄岩

231云母片岩

232片麻岩

233角闪岩

233大理岩

234黑板岩

234千枚岩

235黑色页岩

236化石页岩

237石膏

238白垩

239贝壳石灰岩

240白云岩

241烟煤

242无烟煤

243泥炭

244燧石

245铁陨石

246泉华

246石灰华

247钟乳石

247角砾岩

248黄土

248钾盐

249砂岩

250泥岩

250褐煤

251砾岩

251竹叶状石灰岩

252玻璃石英砂岩

253索引


精彩书摘

采集矿物与岩石

野外装备

第一,参考资料。包括旅行指南、详细的地图、地质图、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等。

第二,罗盘。它是野外作业必须携带的工具之一,尤其在缺少地形特征的地区,更需要用罗盘定位。

第三,硬盔安全帽。在峭壁下或采石场的开采面上工作时,为了保证安全,必须带上硬盔安全帽。


第四,地质锤、钢凿(扁头凿和细长尖头凿)等采集工具。地质锤主要用来敲打岩石,一般不用它来挖掘,但为了保护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不被破坏,尽量要少用;钢凿则主要用来采集各种矿物或岩石。

第五,护目镜和手套。在使用各种锤子作业时,应戴护目镜,以防岩石的碎屑溅入眼中,同时也要戴上手套以保护双手。

第六,照相机、摄像机、笔记本、圆珠笔、铅笔等。缺乏详细记录的矿物与岩石标本没有科学价值,因此,一定要记下、拍下或摄录下标本的采集情况,还要在笔记本上记下详细的笔记,包括采集地点的地层、岩石构造和地质状况等,并配上草图。

第六,照相机、摄像机、笔记本、圆珠笔、铅笔等。缺乏详细记录的矿物与岩石标本没有科学价值,因此,一定要记下、拍下或摄录下标本的采集情况,还要在笔记本上记下详细的笔记,包括采集地点的地层、岩石构造和地质状况等,并配上草图。第七,报纸、布袋或泡沫袋等包装工具。标本采集后,要用报纸、布袋或泡沫袋等进行包装,并在上面做好清楚的标记。

除此之外,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带工具,如便携式放大镜、密闭的透明塑料袋、硬塑胶容器以及用来测试硬度的万能刀等。

室内工具

从野外采集来的标本带回室内后,为了便于收藏,还要进行一些处理,下面是一些必备的室内工具:

第一,金属工具,如锥、锋利的尖头削刮器、药刀、尖刮刀等,可用来剔除标本上的岩屑,并撬开标本,但注意不能损伤岩石内部。

第二,清洗工具,包括毛刷和清洗液。毛刷分为软毛和硬毛材质,清洗液包括自来水、蒸馏水、酒精等。许多标本都带有泥土或岩石基质,可用毛刷清除,但千万不能用重或锐利的工具敲打或剔除标本。如果标本是花岗岩或片麻岩等硬岩石,可用粗毛刷和自来水清洗;如果是方解石等硬度较低的岩石,可用细毛刷和蒸馏水(不含活性化学添加剂)清洗;对于可溶于水的矿物,则必须用其他液体进行清洗,如可用酒精清洗硝酸盐、硫酸盐以及硼酸盐类矿物,可用稀盐酸清洗硅酸盐类矿物,把硅酸盐浸泡在稀盐酸中7~10个小时,可清除其被覆的碳酸盐碎片。

第三,鉴定工具,主要包括条痕盘、硬度测试工具和便携式放大镜等。

除此之外,用来吸干清洗液的软纸、可伸进缝隙里的棉花棒、精制的吹球等都需要准备。

陈放标本

处理过的标本应有条理地陈放在容器中,并为它贴上标签、编制目录,否则这些标本就会失去其科学价值。

首先,应把标本放在相应的盒子中。如果标本易碎,为了防止摩擦,可先用棉纸包起来,然后再单独放进比标本稍大的厚纸匣或厚纸盒中。当然,为了便于观察,也可以放进盖子透明的小塑胶盒中。如果标本的硬度较大,可直接放进盒中,再把它们摆放在抽屉或玻璃柜里,以免灰尘累积在缝隙里。

其次,制作标签和目录。每个放标本的盒中都要放一张标签,上面注明名称、产地、采集日期以及编号,然后再把标本名称及编号编入目录。此外,目录中还应留出备注一栏,以填写更详细的资料,包括所有的地图参考资料、产地地质状况等。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使用,还可制作卡片索引,将标本名称按照字母顺序编排,其空白处可转野外记录,甚至复制现场草图。


前言/序言

矿物与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光滑的鹅卵石、靓丽的翡翠、粗糙的石块、绚丽的大理石等。它们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矿物是在地质作用下自然形成的固态无机物,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稳定的化学性质,约有7000种,其中绝大多数为晶质矿物,只有少数属于非晶质矿物。矿物是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的各个部门。它大小不一,就单体而言,大小悬殊,有的肉眼可见,有的需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有的则需借助显微镜才能分辨;晶型也有不同,有的呈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形态,有的则呈不规则的颗粒状。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混合而成,是具有一定结构的集合体,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其中大理石、花岗岩等可作建材,钻石、水晶等可作首饰装饰品,金矿、黄铜矿等则可提炼金属,还有一些如蓝铜矿等可作颜料,用途极广。

  近些年来,收藏品市场异常火爆,除了字画等传统收藏项目,一些冷门的收藏品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矿物与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收藏矿物和岩石,采集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采集矿物与岩石的过程可能会把你带到另一个世界,可能是海边、河边的峭壁,也可能是采石场、道路或铁路路堑等人工开采场所,还有可能是几百万年前的火山活动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体会到采集的乐趣,还可以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

  本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矿物与岩石,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类别、成分、硬度、特征、成因、鉴定、比重、解理、断口、晶系等,并且还为每种矿物与岩石配了多角度的高清彩色图片,展示矿物与岩石的各部位特征,以方便读者辨认。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些专家的鼎力支持,也有一些矿物与岩石的爱好者对本书的制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和编写时间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山野寻踪:矿物与岩石的秘密》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我们脚下的大地,沉默而厚重,承载着亿万年的故事。从古老的岩层到璀璨的晶体,它们是地球生命的脉搏,是地质演变的史诗,是宇宙物质最本真的模样。然而,在日常的喧嚣与浮躁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这份宝藏——那些静静躺在山野、河流,甚至城市公园角落里的矿物与岩石,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地球的过去与未来,也蕴藏着塑造我们世界的力量。 《山野寻踪:矿物与岩石的秘密》并非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也不是一本填满专业术语的工具书。它是一次深入地球肌理的探险,一次与大地灵魂对话的旅程。这本书的诞生,源于对自然界最原始的好奇心,以及将这份好奇转化为可感知、可理解的知识的强烈愿望。我们相信,即使是最普通的石头,也拥有非凡的故事。本书旨在邀请每一位读者,无论您是刚刚对自然产生兴趣的学生,还是拥有丰富经验的业余爱好者,都能在这趟探索之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惊喜与启迪。 踏上寻踪之旅:从新手到行家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一同迈出探索的第一步。不再被冰冷的定义和晦涩的公式吓倒,我们将以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认识这些构成我们世界的基石。《山野寻踪》将首先带领您了解,究竟什么是矿物?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它们会呈现出如此多姿多彩的形态和色彩?我们不会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图片,展示那些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却又鲜为人知的矿物标本。您将看到,那些在首饰盒中闪耀的宝石,在自然界中是如何以粗犷而原始的面貌存在的;您也将了解到,那些看似平凡的石头,在微观世界里,其实拥有着精妙绝伦的晶体结构。 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岩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地球物质的直接体现。本书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岩石的三大基本类别: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我们不会简单地罗列它们的成分和成因,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您理解它们在地壳深处的诞生,在地表的变迁,以及它们所记录的地质事件。例如,您将了解到,那些看似坚硬的花岗岩,其实是高温高压下,岩浆缓慢冷却的产物,它如同地球的“慢炖料理”,沉淀了漫长的时间;而那些层层叠叠的砂岩,则像是地球写下的“日记”,每一层都记录着当时的沉积环境和搬运过程;至于那些被高温高压“重塑”的变质岩,则如同经历“涅槃重生”的生命,展现出全新的质地和光泽。 解锁大地的语言:识别与鉴赏 “山野寻踪”的精髓在于“寻”。本书将为您提供一套实用、易懂的识别指南,帮助您在户外活动中,辨认出您所遇到的矿物与岩石。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矿物,例如石英家族的多样性,从透明的水晶到浑浊的玛瑙,它们是如何在不同环境下形成的?而像长石、云母等,它们又是如何共同构成了我们熟悉的岩石?本书将引导您观察矿物的基本物理性质,如颜色、光泽、硬度、断口等,并提供简单易行的测试方法,让您在实践中学习,在触摸中感受。 对于岩石的识别,我们将聚焦于它们的外观特征,如颗粒大小、颜色组合、纹理和是否存在化石等。您将学会如何区分玄武岩的细腻与安山岩的粗糙,如何识别石灰岩中的贝壳痕迹,又如何辨认出片麻岩特有的条带状结构。本书不会要求您掌握复杂的化学成分分析,而是通过培养您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您逐步成为一位“读懂”岩石的行家。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识别”的层面,更会引导您进入“鉴赏”的境界。每一块矿物,每一块岩石,都蕴含着独特的艺术美。它们的光泽、色彩、纹理,以及它们形成的独特形态,都如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我们将引导您去欣赏矿物的晶形之美,感受不同矿物在光线下变幻的色彩,以及岩石中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纹理之韵。您将学会从科学的视角,发现自然界中隐藏的几何之美、色彩之美、以及形态之美。 矿物与岩石的奇妙世界:它们的故事与用途 《山野寻踪》的魅力远不止于识别和鉴赏,更在于它们所承载的丰富故事和它们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本书将深入挖掘那些令人着迷的案例,让您看到矿物与岩石如何与人类的历史、文化、科技紧密相连。 您将了解到,人类为何会钟情于闪耀的钻石和温润的玉石?这些珍贵的矿物,从古至今,是如何被视为财富、权力与美的象征?它们是如何被开采、加工,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本书将追溯这些宝石的起源,讲述它们在不同文明中的地位,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寓意。 同时,您也将看到,那些看似平凡的岩石,又是如何塑造了人类的建筑、工具和技术。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高楼大厦,石材一直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建造材料。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岩石,如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等,在建筑史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您还将了解到,金属矿石是如何被冶炼,从而开启了人类的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并最终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更令人惊叹的是,本书将揭示矿物与岩石在现代科技中的关键作用。您可能不知道,您手中的智能手机,其芯片的核心离不开高纯度的硅;您所驾驶的汽车,其零件的制造离不开各种金属合金;而能源的开采,如石油、煤炭、天然气,本身就与特定的地质环境和岩石类型息息相关。本书将为您揭示,那些隐藏在科技进步背后的“幕后英雄”,它们是如何默默支撑着现代社会的运行。 走进自然:户外寻踪的实用指南 “寻踪”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亲身体验。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回归到实践层面,为您的户外寻踪之旅提供最实用的建议。我们将引导您了解,在进行矿物与岩石的采集和观察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如何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以及如何尊重自然,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本书将提供一份基础的工具清单,帮助您准备必要的装备,如放大镜、小锤子、采集袋等。同时,我们也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初步的现场处理和记录的技巧,例如如何标记采集地点、如何拍摄清晰的照片、以及如何记录观察到的细节。 我们鼓励您将本书作为您户外探险的伙伴。当您行走在山间小径,或是漫步在海边滩涂,不经意间拾起一块独特的石头时,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您解读它的故事,感受它的独特。这份与大地亲密接触的体验,将远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来得真切和深刻。 结语:大地之美,永不止息 《山野寻踪:矿物与岩石的秘密》,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地球深处,通往自然界无穷奥秘的大门。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点燃您对脚下这片土地的好奇心,激发您探索的欲望。 大地并非沉默寡言,它用矿物与岩石构成的丰富语言,记录着生命的演变,描绘着地质的壮丽。那些埋藏在山野的晶体,那些层叠在地下的岩层,都是它无声的诗篇。当我们学会倾听,学会观察,我们就能读懂这份古老而珍贵的馈赠。 愿您在翻阅本书的过程中,感受到大地的脉搏,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愿您在未来的每一次行走中,都能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捕捉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属于矿物与岩石的,闪耀着永恒之光的美丽秘密。这本书,是开启您与大地对话的钥匙,而真正的宝藏,就在您的脚下,等待着您的发掘。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经常需要户外考察的爱好者,我对信息的可操作性和现场应用的便捷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表现堪称典范。它的描述语言精准、务实,避免了过多冗余的文学修饰,直击要害。例如,在描述不同矿物的硬度、条痕色和光泽时,所采用的对比标准和描述语汇,完全可以作为现场快速鉴定的有力参考。此外,书中关于“产地特征”的描述也非常到位,不仅列出了全球著名的产地,还结合了当地独特的地质背景进行解释,这对于理解特定矿石的形成脉络至关重要。我可以想象,在野外遇到一块不熟悉的岩石样本时,只需对照书中的关键特征图谱,就能进行初步的锁定和判断,这种实用价值是任何电子资料都无法比拟的,它真正做到了“一本在手,心中有数”。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哲学上的沉思,它极大地拓展了我的时间观和尺度感。作者在介绍每种物质的形成背景时,总会不经意间带出动辄百万年甚至亿万年的时间跨度,让人深刻体会到人类文明在地球历史中的渺小。那些看起来坚不可摧的晶体,其形成过程却需要极其漫长和苛刻的条件,这使得我对“永恒”这个概念产生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的一些描述,例如描述火山喷发后冷却凝固的瞬间,或是地壳板块挤压的缓慢过程,都带有一种超越日常感知的宏大叙事力量。它不仅仅是关于物质的知识普及,更是一种对自然规律、对时间、对物质循环不息之道的深刻礼赞。读完后,我再看窗外的一块普通石头时,内心涌现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敬畏与好奇。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给予最高的赞誉,这种清晰到近乎严苛的逻辑组织,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和检索的效率。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方式,而是巧妙地将核心信息点提炼出来,辅以大量的留白和图示。每一种矿物或岩石的介绍部分,都遵循着一套高度一致的结构模板,从物理特性到化学成分,再到形成环境,层层递进,逻辑链条异常清晰。这种模块化的处理,让读者在快速定位所需信息时,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横向对比。尤其欣赏它在术语处理上的态度——复杂的专业名词并非直接罗列,而是配有简洁扼要的解释性注释,使得即便是地质学领域的“小白”也能迅速建立起准确的概念认知。这种设计哲学,体现了对知识传播的深刻洞察力,做到了知识的专业性与可读性的完美统一。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硬壳封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质感让人爱不释手。内页的纸张挑选得也非常考究,光滑细腻,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累眼。最让人惊喜的是,插图的印刷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些矿物的晶体结构、颜色的层次感,以及岩石的纹理细节,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仿佛能触摸到它们的冰冷和坚硬。特别是对那些稀有宝石的特写镜头,光影的处理简直是大师级的,色彩的饱和度和准确性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高规格的艺术画册,摆在书架上都觉得赏心悦目,每一次不经意间的瞥见,都能引发我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畏。装帧上的用心程度,足以看出出版方对“图鉴”二字所承载的重量的理解,它完美地平衡了实用性和收藏价值,让人愿意珍藏多年。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深度上远超我的预期,它完全摆脱了传统图鉴的表面化描述,深入到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和地质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变质岩形成过程的章节,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高温高压”这几个字,而是通过一系列模拟图和剖面示意图,细致地展示了岩石圈内部物质迁移和相变的过程,那种史诗般的地球内部力量感被文字和图像生动地捕捉了下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引入了现代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比如一些同位素测年的原理和应用,这使得这本书的知识前沿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它不是一本停留在教科书层面的陈旧记录,而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活态的知识集合体,让人在阅读时仿佛亲身参与了一场跨越亿万年的地质考察之旅。

评分

该书内容非常好,更好的了解矿物与岩石的介绍便于辨认。长知识。.

评分

图片 精美

评分

图片 精美

评分

发货很快,才两、三天就收到货了。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阅读和收藏都可以,就是图片颜色有点浅

评分

不错,内容比较全,图片质量总体还可以。

评分

图书很好,纸张也很好。作为地理爱好者已经迫不及待了

评分

作为科普读物,以后去野外也好多认识几种石头。

评分

书本很好,物流超级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