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解本巨,马浩 著
图书标签:
  • 数字电路
  • 逻辑设计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 数字系统设计
  • FPGA
  • Verilog
  • VHDL
  • 电子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289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73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高校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的编写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所得,条理性强,对学生而言,容易读懂,老师讲解于理有据。在明确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更多的去研究元件的外围特性及应用,与实践和项目开发及电路板设计相联系,提高学生自身的技术与技能,符合国家关于大学改革的方向,教材能够极大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明。作者具有丰富的编书经验,已经主编和参编教材达到14部,主编教材9部,教材销售情况良好。本书配有相应课件、课程建设架构方法、实验教程和电路实验实训设备及联系方式,可以与购书者及时反馈、交流等。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课程的特点,定位逻辑学为设计数字电路的应用性数学,将过程转化为逻辑问题及逻辑函数,并用逻辑图进行表示。实例与理论结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本书适用于大中专院校的本、专科、中专类在校学生;计算机、软件工程、自动化、惠普、电子、通信、机电等专业

目录

第1章 逻辑学基础 1
1.1 逻辑的抽象与表示 1
1.1.1 逻辑的抽象 1
1.1.2 逻辑的数字表示 3
1.1.3逻辑学研究方法 4
1.2 信息的逻辑表示 4
1.2.1 数值型数据的逻辑表示 5
1.2.2 非数值型数据的逻辑表示 21
1.3 逻辑代数 26
1.3.1 逻辑代数基础 26
1.3.2逻辑运算 27
1.3.3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32
1.3.4 逻辑代数的定理、规则及化简 36
1.4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 42
1.4.1 最小项的定义与性质 43
1.4.2 逻辑函数的简化表达式 44
1.4.3 卡诺图构成与函数表示 46
1.4.4 卡诺图化简 48
1.4.5 带无关项和约束项的卡诺图化简 53
1.4.6 多变量的卡诺图化简 56
习 题 57
第2章 电路的逻辑表示与逻辑门 60
2.1 电路的逻辑实现 60
2.1.1 电路的逻辑表示 60
2.1.2 电源电路设计 67
2.1.3 电路逻辑设计实例 68
2.2 半导体元件逻辑门 69
2.2.1 半导体元件的开关特性 69
2.2.2 分立元件逻辑门 74
2.3 CMOS门电路 76
2.3.1 CMOS反相器 76
2.3.2 CMOS逻辑门电路 78
2.3.3 CMOS漏极开路及三态门 80
2.3.4 CMOS传输门 82
2.4 TTL逻辑门 84
2.4.1 TTL反相器 84
2.4.2 TTL逻辑门 87
2.4.3 TTL集电极开路门与三态门电路 90
习 题 92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 95
3.1 数字电路概念的提出及表示 95
3.1.1 数字电路与数字系统 95
3.1.2 数字电路分类 96
3.1.3组合逻辑电路表示 96
3. 2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97
3.2.1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概念 97
3.2.2 组合逻辑电路功能分析方法 97
3.2.3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99
3.3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102
3.3.1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依据 102
3.3.2 组合逻辑电路的物理实现 103
3.3.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104
3.3.4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实例 106
3.4 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与冒险 118
3.4.1 冒险的分类和产生的原因 119
3.4.2 冒险的判断和消除方法 120
3.5 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元件 122
3.5.1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需求要素分析 122
3.5.2 译码器 123
3.5.3 编码器 134
3.5.4 数据选择器 139
3.5.5 比较器 143
3.5.6 算术运算电路 147
习 题 153
第4章 时序波形与触发器 157
4.1 脉冲与脉冲电路设计 157
4.1.1 脉冲与工作频率 157
4.1.2 脉冲发生电路设计 159
4.2 触发器 161
4.2.1 RS触发器 162
4.2.2 D触发器 169
4.2.3 JK触发器 173
4.2.4 T与T'触发器 181
4.3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 181
4.3.1 单稳态触发器 182
4.3.2 施密特触发器 188
4.3.3 多谐振荡器 192
4.3.4 555定时器及应用 196
习 题 201
第5章 时序逻辑电路 204
5.1 时序逻辑电路的定义及表示 204
5.1.1 时序逻辑电路的定义与组成 204
5.1.2 时序逻辑电路的表示方法 205
5.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09
5.2.1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209
5.2.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219
5.3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32
5.3.1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232
5.3.2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236
5.4 常用时序逻辑元件 240
5.4.1 寄存器 240
5.4.3 顺序脉冲发生器 250
习 题 251
第6章 半导体存储器与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 254
6.1 随机存储器 257
6.1.1 SRAM 257
6.1.2 DRAM 261
6.2 只读存储器 266
6.2.1 掩模只读存储器 266
6.2.2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268
6.2.3 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 269
6.2.4 可电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2PROM 270
6.3 存储器容量扩展 271
6.4 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 274
6.4.1 可编程阵列逻辑PLD 277
6.4.2 通用可编程阵列逻辑器件 283
6.4.3 复杂的可编程逻辑器件 288
6.4.4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 289
第7章 接口电路设计技术 292
7.1 接口芯片设计 292
7.1.1 外部接口电路的设计分析 292
7.1.2 接口芯片设计 293
7.2 D/A转换器 295
7.2.1 D/A转换器的基本原理 295
7.2.2 权电阻网络D/A转换器 296
7.2.3 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 297
7.2.4 权电流型D/A转换器 302
7.3 A/D转换器 303
7.3.1 A/D转换的基本原理 304
7.3.2 并联比较型A/D转换器 307
7.3.3 逐次渐近型A/D转换器 309
7.3.4 双积分型A/D转换器 311
7.3.5 集成模数转换器(ADC0801)及其应用 314
附录A 74系列数字集成电路型号功能表 317
附录B CMOS系列数字集成电路型号功能表 321
参考文献 323
潜入思维的深处:一本关于信息、计算与模式的探索之旅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被信息洪流席卷的世界,从手机屏幕上的社交媒体更新,到智能家居的便捷响应,再到全球金融市场的瞬息万变,信息无处不在,并以惊人的速度流动、处理和转换。然而,在这背后,是什么在驱动这一切?是什么让复杂的指令转化为精确的行动?是什么让抽象的符号承载着深刻的含义?这本《潜入思维的深处》并非聚焦于那些司空见惯的电子设备背后精密的线路图,也并非深入探讨那些由二进制代码堆砌而成的软件程序,它将引领你踏上一段更加基础、也更加深刻的探索之旅,去理解信息、计算以及驱动它们运转的根本逻辑。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对世界运作的底层机制充满好奇,渴望理解事物是如何被组织、处理和做出决策的个体。无论你是对科学的宏大叙事着迷的学生,对复杂系统背后的运作规律感到好奇的工程师,还是仅仅想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深刻洞察力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启发。我们并非为你揭示最新款手机的芯片架构,也并非为你讲解人工智能算法的数学模型。相反,我们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过去,以及更抽象的层面,去追溯信息处理的根源,去剖析思维的本质,去发现隐藏在万物之中的逻辑之美。 穿越时空:从符号到意义的漫长旅程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将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去探寻人类如何从最初的简单记号,一步步发展出复杂的符号系统,并最终赋予它们意义。我们会回顾古老的结绳记事,了解象形文字的诞生,感受拉丁字母的演进。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符号的演变,更是思维方式的革新。每一个新的符号系统,都是人类对世界理解能力的扩展,是信息记录、传递和交流效率的飞跃。 我们会探讨语言的结构,分析语法如何将零散的词汇组织成有意义的句子。你将了解到,即便是最简单的问候,也蕴含着复杂的逻辑规则。我们还会审视数学语言的强大之处,从基础的算术,到抽象的代数,再到几何的直观,数学如何成为描述宇宙运行规律的普适语言。本书不会让你去解复杂的方程,但会让你理解数学符号是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将复杂的逻辑关系简洁地表达出来。 逻辑的艺术:构建思维的骨架 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最终都离不开逻辑。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逻辑的艺术。这里所说的逻辑,并非哲学意义上高深的推理,而是指那种最基础的、关于真假判断、条件关系和推理规则的系统。我们将从最简单的“与”、“或”、“非”等逻辑联结词开始,理解它们如何组合起来,形成更复杂的判断。 你会了解到,布尔代数,这个看似枯燥的数学分支,实际上是现代信息处理的基石。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让你明白什么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本书会通过大量的类比和生活化的例子,让你体会到逻辑在日常决策中的重要性。例如,为什么在特定条件下,某个行动会产生预期的结果?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们又如何避免逻辑上的谬误,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模式的识别:从混沌到秩序的洞察 信息世界充满了模式,无论是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还是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律,抑或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都体现着某种秩序。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聚焦于模式的识别与利用。我们并非要教授你如何用复杂的算法去识别图像中的猫狗,而是要让你理解,识别模式本身是一种基础的思维能力,是获取知识、做出预测的关键。 我们将探讨序列模式,例如时间序列中的趋势和周期。我们会分析分类模式,理解不同事物之间如何被归类和区分。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深入挖掘关联模式,例如“如果发生A,那么很可能发生B”这样的关系。理解这些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预测未来,并制定有效的策略。本书会提供一些经典的例子,例如早期统计学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疾病传播的规律,或者人类大脑是如何在接收到零散的信息后,迅速构建出完整的场景。 计算的本质:从指令到执行的转化 尽管本书不涉及具体的数字电路设计,但我们依然会探讨“计算”这个概念的本质。计算,不仅仅是数字的加减乘除,更是一种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系统化过程。在本书的第四部分,我们将从抽象的角度去理解计算。 我们会介绍图灵机的概念,这个由数学家阿兰·图灵提出的理论模型,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石。通过图灵机,你将理解,即便是一个最简单的抽象计算模型,也足以模拟任何可计算的过程。我们将讨论算法的思想,理解算法是如何将一个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清晰、明确的指令,以便机器或人类执行。本书会用生动的例子,阐述算法的设计思路,例如排序算法的几种基本思想,或者搜索算法如何高效地找到目标。 信息系统的蓝图:协作与交互的智慧 在我们周围,信息系统无处不在,从一个简单的文件管理系统,到复杂的互联网,再到大规模的数据库。本书的第五部分将尝试勾画信息系统的基本蓝图,关注其核心原则和设计理念。我们并非要讲解数据库的架构或网络协议的细节,而是要让你理解,信息系统是如何将分散的信息组织起来,如何实现信息的存储、检索、传输和共享。 我们会探讨数据的表示方式,理解不同的数据结构如何影响信息的组织效率。你将了解到,数据之间的关系是信息系统设计的关键。我们还会讨论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等概念,理解这些原则在构建可靠的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通过一些基础的例子,例如文件系统的层级结构,或者简单的电子邮件的传输过程,来帮助你理解信息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思维的延伸:智能的边界与可能 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探讨人类智能的本质,以及计算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并非要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而是要从信息和逻辑的角度,去理解智能的构成要素。 我们会思考,智能是否可以被分解为一系列的信息处理过程?逻辑推理在智能形成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模式识别能力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适应环境?本书将引发你对“什么是意识”、“机器能否拥有意识”等深刻问题的思考。我们不会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鼓励你通过本书所学到的知识,去构建自己的理解框架。 《潜入思维的深处》将带你跳出眼前的科技表象,回归信息、计算与逻辑的本源。它将为你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你将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理解者,是逻辑的洞察者,是模式的识别者。这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思维深处的大门,让你在理解世界运转的底层逻辑的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刚好读完一本关于“时间旅行的哲学与科学猜想”的书,真是大开眼界!它没有直接讲述“如何”时间旅行,而是从哲学和理论物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悖论以及它对我们认知世界的影响。作者首先回顾了历史上关于时间本质的哲学思考,从古希腊的芝诺悖论到现代物理学的时空观,层层递进地构建起一个关于时间的认知框架。然后,书中引入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释了时间膨胀和引力如何能够扭曲时间,为时间旅行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可能性。最让我着迷的是关于“时间悖论”的讨论,比如祖父悖论、信息悖论等,作者通过各种假想的实验和理论模型,探讨了这些悖论是否真的不可逾越,以及是否存在一些“自我修正”的机制来避免这些矛盾。书中还触及了一些前沿的物理学猜想,比如虫洞、量子纠缠等,并尝试将它们与时间旅行的可能性联系起来。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智力上的极限挑战,让我对“时间”这个概念有了颠覆性的理解,也对宇宙的奥秘充满了无限的好奇。

评分

我最近刚读完一本非常有趣的“奇幻生物图鉴”,这本书的想象力之丰富,细节之详尽,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它并非那种简单的奇幻生物介绍,而是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生物学体系。作者为我们描绘了生活在不同维度、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各种奇异生物,从幽暗深海中潜行的巨型触手怪,到云层之上栖息的会发光的羽翼巨龙,再到寄生于梦境中的心灵掠食者,每一种生物的描述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和艺术的浪漫。书中不仅有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甚至还探讨了它们在各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作者还虚构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比如“生物光谱分析”、“维度能量场探测”等,让这些虚构的生物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我特别喜欢关于“共生体”的部分,描绘了不同物种之间错综复杂却又互相依存的关系,充满了奇思妙想。这本书的插画也是一大亮点,每一页都配有精美绝伦的生物插图,色彩鲜艳,细节丰富,仿佛这些生物就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宏大的宇宙探险,每一次翻页都充满惊喜,让我对“生命”的定义有了全新的理解。

评分

最近偶然翻阅到一本关于“古籍修复与保护”的著作,实在是让我大开眼界。这本书并非枯燥的学术论文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将那些濒临失传的珍贵古籍如何重获新生娓娓道来。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纸张老化、虫蛀、霉变到墨迹褪色、装帧破损等各种古籍常见的病害,并详细阐述了应对这些问题的传统修复技艺和现代科技手段。我尤其被其中关于“缂丝修复”的部分所吸引,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修复师如何如同织锦一般,一点一滴地将残破的丝绸织物还原,其精湛的手艺和对艺术品的敬畏之心令人动容。书中还穿插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比如某本古籍的“前世今生”,以及修复师与藏书家的感人情谊,这些都为原本就充满智慧的修复过程增添了一份人文关怀。读罢此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修复工坊,亲眼见证了智慧与匠心如何对抗时间的侵蚀,让历史的温度得以延续。对于任何对历史、文化、艺术以及精湛技艺感兴趣的朋友,这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它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触动心灵深处对传承的敬畏之情。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古代神话与宇宙观”的著作,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剖析了世界各地古老文明如何理解宇宙的起源、人类的命运以及神灵的存在。这本书不是简单的神话故事集合,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神话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哲学意义。作者从创世神话入手,对比了巴比伦、古埃及、中国古代以及玛雅文明等不同文明的宇宙起源传说,并分析了它们在结构和思想上的共通之处与独特性。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神祇的谱系、职能以及它们在社会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让我颇受启发的是关于“宇宙结构”的解读,书中结合了考古学、人类学和宗 त्यावर论,揭示了古代文明是如何通过想象力来构建出地上、地下、天堂、冥界等多元宇宙的。作者还探讨了神话如何影响了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和日常生活,以及这些古老的神话思想在现代仍然存在的痕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类共同的想象力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永恒渴望,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不同文化之间深邃的思想联系。

评分

手头这本关于“咖啡烘焙的科学与艺术”的书,真是我最近发现的一块宝藏!它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咖啡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咖啡烘焙就是个简单的火候控制,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复杂化学反应和精妙的物理过程。作者用非常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咖啡豆从生豆到熟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比如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如何影响咖啡的风味。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烘焙曲线的特点,比如浅烘焙、中烘焙、深烘焙各自会带来怎样的风味层次,以及如何根据豆子的品种、产地和自身特点来选择最合适的烘焙方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风味轮”的解读,作者将咖啡的风味细致地划分成各种香气和口感,并指出如何通过烘焙来强化或抑制这些风味。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实操性的指导,比如如何调整烘焙时间和温度,如何识别烘焙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甚至还有一些家庭烘焙的入门技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个咖啡的“炼金术士”,对每一粒咖啡豆都充满了敬畏,也对未来冲泡出的每一杯咖啡充满了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