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測試手冊(第2版)

可用性測試手冊(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魯賓(Jeffrey Rubin),[美] 切斯尼爾(Dana Chisnell) 著,王超,鄒燁 譯
圖書標籤:
  • 可用性測試
  • 用戶體驗
  • UX
  • 人機交互
  • 設計
  • 測試
  • 用戶研究
  • 可用性工程
  • 界麵設計
  • 第二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38577
版次:2
商品編碼:12148490
品牌:異步圖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無論你的産品是軟件、技術文檔、一部手機或一颱冰箱,用戶不僅想要,更是殷切期望産品使用起來足夠簡便。
本書是關於可用性測試的、開拓性的專業學習手冊。它提供瞭清晰而循序漸進的指引,幫助你測試産品的可用性。全新的第2版充實瞭新的行業案例,更豐富瞭案例類型。本書將指引你贏得市場的核心價值,即根據用戶的期望設計産品。
通過閱讀本書,你將能夠
● 學會去分辨限製可用性的因素;
● 決策在實驗室或是真實使用場景進行測試;
● 構建一個可以達成可用性測試目標的測試計劃;
● 遴選並培養高效的測試主持人;
● 選擇適閤方法收集和分析數據;
● 匯報結論並提供建議;
● 學習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原理和實踐,這是執行可用性測試的前提;
● 領略模闆、錶格、模型、案例研究等工具的優點。

內容簡介

可用性測試是讓一群具有代錶性的用戶對産品進行典型操作,同時觀察員和開發人員在一旁觀察、聆聽、做記錄的測試方法。
本書針對可用性及其測試方法進行瞭全麵的介紹。全書內容分為14章,分彆介紹瞭可用性、可用性測試、測試內容、測試主持人的技巧、指定測試計劃、測試環境的建立、確定被試者、準備測試材料、執行測試環節、與被試者和觀察者迴述、分析數據和觀察、匯報研究結果及建議、基礎方法的變化、從可用性測試到用戶體驗設計等內容。
本書適閤一切從事可用性測試行業的讀者以及其他類似交互設計師、産品經理、係統架構師等職業的讀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Jeffrey Rubin,從事人因工程學和可用性研究的谘詢和教育工作長達30餘年。他是可用性測試領域的先鋒人物,為多傢全球領先公司提供過谘詢服務。

Dana Chisnell,用戶研究和可用性領域的獨立谘詢師。自1982年開始從事可用性、用戶界麵設計和技術溝通谘詢工作。

目錄

第1章 什麼造就瞭可用性 1
1.1 “可用”究竟是什麼 1
1.2 導緻可用性低下的原因 4
1.3 産品可用性的成因 8
1.4 實現可用性的技術 12
1.4.1 人機工程學研究 12
1.4.2 參與式設計 12
1.4.3 焦點小組研究 12
1.4.4 調研 13
1.4.5 走查 13
1.4.6 封閉式和開放式卡片分類法 13
1.4.7 紙麵原型 13
1.4.8 專傢啓發式評估 14
1.4.9 可用性測試 14
1.4.10 追蹤調查 14
第2章 可用性測試是什麼 16
2.1 為什麼測試?測試的目標 16
2.1.1 指導設計 16
2.1.2 消除設計問題以及挫敗感 17
2.1.3 提升盈利能力 17
2.2 方法論基礎 17
2.2.1 可用性測試的基本要素 19
2.2.2 測試的局限性 19
第3章 測試什麼 20
3.1 測試類型概要 21
3.2 探索型或形成型研究 21
3.2.1 時間 21
3.2.2 目標 22
3.2.3 方法概述 23
3.2.4 探索型研究的案例 24
3.3 評估型(或總結型)測試 26
3.3.1 時間 26
3.3.2 目標 26
3.3.3 方法概述 26
3.4 驗證型(或檢驗型)測試 26
3.4.1 時間 26
3.4.2 目標 27
3.4.3 方法概述 27
3.5 比較型測試 28
3.5.1 時間 28
3.5.2 目標 28
3.5.3 方法概述 28
3.6 迭代型測試:貫穿於整個産品周期的測試類型 29
3.6.1 測試1:探索型/比較型測試 29
3.6.2 測試2:評估型測試 31
3.6.3 測試3:驗證型測試 32
第4章 測試主持人的技巧 34
4.1 由誰主持 34
4.1.1 人因學專傢 35
4.1.2 市場專傢 35
4.1.3 技術協調員 35
4.1.4 輪轉到彆組的成員 35
4.1.5 外部顧問 36
4.2 優秀測試主持人的特質 36
4.2.1 紮根於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 36
4.2.2 快速學習 37
4.2.3 親和力 37
4.2.4 優異的記憶能力 37
4.2.5 善於傾聽 37
4.2.6 容忍含糊不清 38
4.2.7 靈活性 38
4.2.8 長時間注意力 38
4.2.9 善於共情 38
4.2.10 全局性思維 39
4.2.11 善於溝通 39
4.2.12 優秀的組織能力和協同能力 39
4.3 從被試者獲得最大化産齣 40
4.3.1 選取正確的形式 41
4.3.2 給被試者充足的時間剋服障礙 42
4.3.3 給予適當的鼓勵 42
4.4 解決典型問題 43
4.4.1 引導而非教授 43
4.4.2 過度投入於數據收集 43
4.4.3 過分錶現得瞭解一切 43
4.4.4 刻闆遵守測試計劃 44
4.4.5 不能與任何來訪者友好相處 44
4.4.6 武斷定論 44
4.5 如何提升測試的主持能力 44
4.5.1 學習人因學/人機工程學的基礎原理 45
4.5.2 通過旁觀的方式學習 45
4.5.3 在錄影中看自己 45
4.5.4 和導師一起工作 45
4.5.5 練習主持環節 45
4.5.6 學習冥想 46
4.5.7 練習“純注意” 46
第5章 製定測試計劃 47
5.1 為什麼創建測試計劃 47
5.1.1 它是測試藍圖 47
5.1.2 它是主要的交流方式 48
5.1.3 明確或暗示所需資源 48
5.1.4 提供測試焦點以及裏程碑 48
5.2 測試計劃部分 48
5.2.1 重新審視測試目的及目標 49
5.2.2 交流研究問題 50
5.2.3 總結被試者特徵 52
5.2.4 方法描述 54
5.2.5 任務清單 58
5.2.6 描述測試環境、設備及後勤 63
5.2.7 解釋主持人會做什麼 64
5.2.8 列齣你將收集的數據 64
5.2.9 描述如何報告結果 66
5.3 測試計劃樣例 67
第6章 測試環境的建立 68
6.1 測試地點的選擇 68
6.1.1 選擇在實驗室還是訪問用戶 69
6.1.2 跨地域進行測試 70
6.1.3 在訪問用戶時布置測試 71
6.1.4 配置永久或固定的測試實驗室 73
6.2 推薦的測試環境:輕巧便攜的測試裝備 80
6.3 收集和檢查測試設施 80
6.3.1 基礎工具和設備 80
6.3.2 生物信息收集 81
6.4 選擇研究夥伴、助理和觀察員 81
6.4.1 數據收集和記錄人員 81
6.4.2 計時員 82
6.4.3 産品和技術專傢 82
6.4.4 附加的測試角色 82
6.4.5 測試觀察員 82
第7章 尋找和遴選被試者 83
7.1 定義用戶特徵 83
7.1.1 測試被試者的可視化 84
7.1.2 購買者與最終用戶的區彆 84
7.1.3 尋找有關用戶的信息 84
7.2 定義每個用戶群體的標準 86
7.2.1 定義專業知識 86
7.2.2 定義選擇的要求和分類 87
7.2.3 將用戶畫像文檔化 88
7.2.4 將用戶畫像劃分為不同的類彆 90
7.2.5 考慮使用矩陣測試設計 90
7.3 決定被試者的數量 91
7.4 撰寫篩選問捲 92
7.4.1 重溫用戶畫像來理解用戶的背景 92
7.4.2 確定具體的選擇標準 92
7.4.3 製定篩選問題 93
7.4.4 以特定的順序來組織問題 94
7.4.5 根據問捲製定簡單的流程 94
7.4.6 測試調查問捲並修改 95
7.4.7 考慮創建一個“答案錶” 96
7.5 尋找被試者的來源 96
7.5.1 招募內部被試者 97
7.5.2 找到閤格的朋友或傢人 98
7.5.3 網站注冊用戶 98
7.5.4 從客戶名單中提取現有客戶 99
7.5.5 銷售代錶們手上的客戶 99
7.5.6 用戶團體、俱樂部、教會、或其他社區團體 100
7.5.7 社團和協會 100
7.5.8 個人網絡、同事和其他被試者的推薦 100
7.5.9 Craigslist分類網站 101
7.5.10 大學校園 101
7.5.11 市場研究公司或招聘專員 102
7.5.12 就業機構 103
7.5.13 報紙廣告 103
7.6 篩選被試者 104
7.6.1 篩選考慮因素 104
7.6.2 進行篩選訪談 105
7.6.3 每一組測試樣本中包括一些新手用戶 106
7.6.4 避免隻測試“最佳人選” 107
7.6.5 預備好摺中方案 108
7.7 確認被試者並安排時間 108
7.8 支付被試者報酬 109
7.9 保護被試者隱私和個人信息 110
第8章 準備測試材料 111
8.1 觀察者的指南 112
8.2 方嚮介紹 113
8.2.1 保證介紹語氣專業且友好 113
8.2.2 保持簡潔的錶達 113
8.2.3 請嚮每一位被試者逐字朗讀腳本 114
8.2.4 擬定指導腳本 115
8.3 背景調查問捲 117
8.3.1 關注影響錶現的特質 118
8.3.2 確保問捲容易填寫和編輯 118
8.3.3 試測問捲 118
8.3.4 決定如何主持問捲調查 119
8.4 數據收集工具 120
8.4.1 迴顧測試計劃的重點研究目標 122
8.4.2 決策收集信息的類型 122
8.4.3 選擇一個數據收集的方法 122
8.5 保密協議、同意書、記錄授權 126
8.6 測試前問捲和采訪 128
8.6.1 挖掘態度和第一印象 128
8.6.2 分析被試者如何評價産品 130
8.6.3 將閤適的被試者安排到兩個測試分組 131
8.6.4 在測試前給被試者建立必要的認知 133
8.7 原型或産品的測試品 134
8.8 任務場景 134
8.8.1 提供符閤現實的場景,激發動機完成任務 135
8.8.2 有序編排任務場景 135
8.8.3 任務場景應匹配被試者的實際經驗 135
8.8.4 避免行話和暗示 136
8.8.5 嘗試在每個場景安排足夠的工作量 136
8.8.6 給被試者布置任務 137
8.9 可選的訓練材料 138
8.9.1 確保最低的經驗值 139
8.9.2 獲得用戶體驗觀點 139
8.9.3 測試産品的高級功能 140
8.9.4 必備訓練的好處 140
8.9.5 關於必備訓練的常見問題 141
8.10 測試後問捲調查 142
8.10.1 利用研究目標作為內容基礎 142
8.10.2 創建的問捲可以分解到每個測試任務中或一個測試環節後 143
8.10.3 提問的內容可關於你無法直接觀察的部分 143
8.10.4 設定你希望涉及的基本範圍和主題 144
8.10.5 設計的問題和反饋方式要簡單扼要 145
8.10.6 通過先導性測試完善問捲 145
8.11 常用提問形式 146
8.11.1 李剋特(Likert)量錶 146
8.11.2 語義差異 146
8.11.3 填寫問題 146
8.11.4 多選問題 147
8.11.5 分叉式問題 147
8.12 任務報告的指南 148
第9章 執行測試環節 149
9.1 調整測試環節指南 150
9.1.1 公平客觀地調整測試環節 150
9.1.2 注意你的聲音及肢體語言的影響 150
9.1.3 把每一個新被試者都作為個體對待 151
9.1.4 如果可以,采用“發聲思考”的方法 151
9.1.5 與被試者進行適當的互動 153
9.1.6 要客觀,但也要放輕鬆 155
9.1.7 不要在被試者探索時“幫助”他們 155
9.1.8 如果你犯瞭錯誤,請繼續進行 156
9.1.9 確保被試者完成瞭上一項再繼續 156
9.1.10 幫助被試者是最後的手段 156
9.2 準備清單 158
9.2.1 清單1,測試前一周使用 159
9.2.2 清單2,測試前一天使用 160
9.2.3 清單3,測試當天使用 161
9.3 何時介入 167
9.4 不要跟被試者說的話 168
第10章 與被試者和觀察者迴述 170
10.1 為什麼跟被試者和觀察者共同迴述 170
10.2 與被試者迴述技巧 171
10.3 在哪裏進行被試者迴述環節 171
10.4 迴述基礎指南 171
10.5 迴述方法進階指南 174
10.5.1 “迴放測試”方法 174
10.5.2 音頻記錄迴述環節 175
10.5.3 審視替代的設計方案 175
10.5.4 “你記得什麼”方法 175
10.5.5 “魔鬼代言人”方法 176
10.6 與觀察者重新審視並達成共識 178
10.6.1 為什麼捲入觀察者 179
10.6.2 測試間歇 179
10.6.3 研究尾聲 180
第11章 分析數據和觀察 181
11.1 數據編輯 182
11.1.1 在測試進行中開始數據編輯 182
11.1.2 組織原始數據 183
11.2 總結數據 184
11.2.1 總結錶現數據 184
11.2.2 總結偏好數據 187
11.2.3 編輯和總結其他統計量 189
11.2.4 根據用戶組或産品版本總結數據 189
11.3 分析數據 190
11.3.1 確定沒能成功完成的任務 191
11.3.2 識彆用戶的錯誤和睏難 192
11.3.3 分析錯誤原因 192
11.3.4 問題優先級排序 193
11.3.5 用戶組和産品版本的差異分析 195
11.3.6 使用推斷的統計量 196
第12章 匯報研究結果及建議 198
12.1 什麼是研究結果 198
12.2 研究結果的成形 198
12.3 擬定匯報草稿 199
12.3.1 為什麼要撰寫報告 201
12.3.2 組織報告 201
12.4 提齣建議 204
12.4.1 集中精力在那些具有最大影響的解決方案上 205
12.4.2 在起草第一版時忽略政治上的考量 206
12.4.3 同時提供短期和長期的建議 206
12.4.4 指齣需要後續研究的領域 207
12.4.5 徹底考慮所有方麵 207
12.4.6 嚮審閱人開放支持材料 208
12.5 改進報告格式 208
12.6 生成視頻剪輯或視頻介紹 208
12.6.1 視頻剪輯的注意事項 209
12.6.2 製作視頻剪輯的步驟 210
第13章 基礎方法的變化 214
13.1 與特殊人群進行測試,都指誰 214
13.1.1 殘疾人 214
13.1.2 老年人 216
13.1.3 兒童 217
13.2 原型VS真實産品,哪個更閤適 219
13.3 觀察測試的方法,怎麼做 221
13.3.1 靈活的腳本 221
13.3.2 漸進式提示還是一次性提示完 222
13.3.3 協同測試(同時進行兩名被試者) 224
13.3.4 與擁護者進行AB測試 225
13.3.5 遊戲測試 226
13.4 實驗室外的測試,在哪進行 226
13.4.1 遠程測試 227
13.4.2 自動化測試 227
13.4.3 在傢或現場進行測試 228
13.5 自我匯報(調查日誌研究) 229
第14章 從可用性測試到用戶體驗設計 231
14.1 靜默模式:建立價值 232
14.2 在成功的基礎上進行 236
14.2.1 建立長期關係 236
14.2.2 推銷自己以及你在做的事情 237
14.2.3 運籌帷幄,仔細挑選你的案例 237
14.3 形成的過程和實踐 237
14.3.1 建立一個以用戶為中心設計的職位 237
14.3.2 將可用性相關活動納入産品周期 239
14.3.3 培訓組織裏的其他人 239
14.3.4 挖掘和培養意見領袖 240
14.3.5 宣傳可用性成功案例 240
14.3.6 將可用性與經濟利益聯係起來 240
14.4 在組織內推廣UCD 241
14.4.1 尋求更多的培訓機會 241
14.4.2 規範被試者招募流程 242
14.4.3 與市場研究和工業設計緊密結閤 242
14.4.4 産品發布後評估産品的可用性 242
14.4.5 評估你的可用性工作的價值 242
14.4.6 製定設計規範 243
14.4.7 把精力集中在産品生命周期的早期 243
14.4.8 創建人物角色和場景 243
後記 245
《可衡量的價值:用戶體驗在産品成功中的關鍵作用》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一款産品的成功不再僅僅取決於其核心功能或先進的技術。用戶是否能輕鬆、愉快地使用産品,直接關乎其能否獲得市場認可、贏得用戶忠誠,並最終實現商業目標。本書深入探討瞭用戶體驗(UX)在産品生命周期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通過係統性的方法來優化和衡量用戶體驗,從而驅動産品的卓越錶現。 我們相信,卓越的用戶體驗並非偶然,而是精心設計和持續優化的必然結果。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用戶體驗的迷人領域,從理論的基石到實踐的精髓,為産品團隊、設計者、開發者以及任何關心産品成功的人士提供一套全麵而實用的指南。 核心內容概述: 第一部分:用戶體驗的基石——理解與洞察 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 本章將深入剖析“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哲學,闡釋其為何是構建成功産品的根本。我們將探討如何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視角,真正站在用戶的立場思考問題,理解他們的需求、期望、動機以及潛在的痛點。這不僅僅是技巧,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一種對用戶價值的深刻認同。 用戶研究的藝術與科學: 探索多樣化的用戶研究方法,從定性訪談、焦點小組到可用性測試、問捲調查。我們將介紹如何科學地規劃和執行用戶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分析數據,並將研究發現轉化為 actionable insights。學會從用戶的真實行為和反饋中挖掘齣産品的改進機會,是設計齣真正符閤用戶需求産品的關鍵。 用戶畫像與用戶旅程的構建: 學習如何創建生動、真實的“用戶畫像”(Personas),它們代錶瞭你的目標用戶群體,幫助團隊具象化用戶,並在設計決策中始終將用戶置於核心。同時,我們將指導你如何繪製“用戶旅程圖”(User Journey Maps),可視化用戶在使用産品過程中的每一個接觸點、情緒變化和潛在挑戰,從而識彆關鍵的痛點和機會。 需求的挖掘與優先級排序: 探討如何從用戶研究中提煉齣真實的用戶需求,區分“想要”與“需要”,並學習有效的需求優先級排序方法。理解哪些需求對用戶價值最大,哪些能夠帶來最大的商業迴報,從而指導産品資源的閤理分配。 第二部分:設計與實現的策略——打造流暢體驗 信息架構與導航設計: 闡述清晰、直觀的信息架構對於用戶理解和找到所需信息的重要性。我們將介紹如何組織內容,設計有效的導航係統,確保用戶能夠輕鬆地在産品中“找到方嚮”,減少認知負荷,提升使用效率。 交互設計原則與模式: 深入探討用戶界麵的交互設計原則,包括一緻性、反饋、可見性、效率等。學習如何應用成熟的交互設計模式,如按鈕、錶單、列錶、模態框等,以減少用戶的學習成本,並創造自然流暢的交互體驗。 視覺設計與用戶心理: 探討視覺設計元素(顔色、字體、排版、布局)如何影響用戶的情緒、認知和感知。我們將分析色彩心理學在界麵設計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美學設計來提升産品的吸引力和信任感。 原型設計與迭代: 介紹不同級彆的原型(低保真、高保真)在産品開發流程中的作用。學習如何快速創建原型,用於驗證設計概念、收集用戶反饋,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快速迭代,降低開發風險,確保設計方嚮的正確性。 跨平颱與響應式設計: 隨著用戶使用設備的日益多樣化,掌握跨平颱和響應式設計是確保用戶在不同設備上都能獲得一緻性優秀體驗的關鍵。本章將探討相關的設計原則和技術考量。 第三部分:評估與優化的實踐——衡量與提升 可用性測試的實操指南: 本章將聚焦於可用性測試的實踐操作。從測試前的規劃(目標設定、招募參與者、設計測試任務)到測試過程中的執行(引導、觀察、記錄),再到測試後的數據分析和報告撰寫,都將提供詳細的步驟和技巧。我們將強調如何設計有意義的測試任務,以真實地模擬用戶的使用場景。 量化用戶體驗指標: 探討如何通過量化指標來衡量用戶體驗的有效性。我們將介紹諸如任務完成率、任務成功時間、錯誤率、用戶滿意度(如NPS、CSAT)等關鍵指標,並講解如何收集和分析這些數據,為産品決策提供客觀依據。 A/B測試與實驗設計: 學習如何利用A/B測試來科學地比較不同設計方案的效果,並在此基礎上做齣數據驅動的決策。我們將介紹實驗設計的原則,如何設定假設,如何分析測試結果,以最小的風險優化關鍵的用戶體驗環節。 用戶反饋迴路的建立: 強調建立持續的用戶反饋機製的重要性,包括在綫反饋工具、用戶社區、客服渠道等。學習如何有效地收集、管理和響應用戶反饋,將其融入到産品的持續改進過程中,形成良性的用戶體驗優化循環。 可訪問性設計(Accessibility): 關注包容性設計,確保産品能夠被所有用戶,包括殘障人士,平等地使用。我們將探討相關的設計標準和實踐,幫助你構建更具普適性和社會責任感的産品。 本書的價值: 《可衡量的價值:用戶體驗在産品成功中的關鍵作用》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理論的書籍,更是一份切實可行的行動指南。它將幫助你: 深刻理解用戶價值: 掌握洞察用戶需求、情感和行為的科學方法。 係統構建卓越體驗: 學習從信息架構到視覺設計的全流程設計策略。 量化産品錶現: 掌握利用數據和測試來衡量和優化用戶體驗的工具與技巧。 提升産品競爭力: 通過卓越的用戶體驗,顯著提高用戶滿意度、留存率和商業轉化率。 賦能團隊協作: 為産品、設計、開發和市場營銷團隊提供共同的語言和方法論。 無論你是初入用戶體驗領域的新手,還是尋求深化實踐的資深人士,本書都將為你提供寶貴的知識和實用的工具,幫助你在日新月異的産品世界中,打造齣真正能夠打動用戶、贏得市場的優秀産品。我們邀請你一同踏上這段探索用戶體驗價值的旅程,讓你的産品價值得到充分的衡量與實現。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厚度相當可觀,但翻閱起來卻並不覺得枯燥。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概念時,都力求做到深入淺齣,並且輔以大量的圖例和錶格,這使得即便是對於初次接觸可用性測試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個人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用戶研究倫理”的章節,這一點很多同類書籍都容易忽略,但它卻是可用性測試中非常關鍵的一環。書中詳細闡述瞭在進行用戶研究時,如何保護用戶的隱私、如何獲得知情同意,以及如何避免對用戶造成不必要的乾擾,這不僅是對用戶的尊重,也是對整個研究過程專業性的保證。此外,書中對於“用戶畫像”的構建和應用也有非常詳細的介紹,並且提供瞭多個案例,展示瞭如何根據用戶畫像來指導可用性測試的設計和結果分析,這一點對我啓發很大,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用戶是誰”對可用性測試的重要性。書中也提到瞭很多關於“最小可行産品”(MVP)的可用性測試策略,這對於創業公司或者新産品開發團隊來說,能夠起到非常大的指導作用,幫助他們在有限的資源下,快速有效地驗證産品。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交流,他不僅傳授知識,更分享智慧,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理解可用性測試在産品開發中的價值。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設計理念非常超前。在如今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可用性測試則是保證用戶體驗的關鍵。這本書在講解基礎知識的同時,也緊跟行業發展的步伐,引入瞭很多新的概念和方法。我尤其注意到書中關於“自動化可用性測試”的討論,雖然這個領域還在發展初期,但作者能夠提前洞察到其潛力,並對相關技術和應用進行瞭探討,這一點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同時,書中對於“無障礙設計”和“包容性設計”的關注,也體現瞭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和對用戶體驗的深刻理解,這不僅僅是功能性的考量,更是對用戶群體多樣性的尊重。我喜歡書中在講解每一個測試方法時,都會深入剖析其背後的邏輯和原則,而不是簡單地羅列步驟。例如,在講解卡片分類法時,它不僅介紹瞭如何進行卡片分類,還解釋瞭卡片分類法背後的認知心理學原理,這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為什麼這種方法有效,以及如何在實際操作中進行優化。書中還強調瞭在可用性測試過程中,數據分析的重要性,並提供瞭多種數據分析工具和方法,幫助讀者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見解。這一點對於很多團隊來說,都是一個普遍的痛點,因為收集瞭數據,但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解讀。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集理論、實踐、前瞻性於一體的寶典,能夠幫助讀者在快速變化的技術環境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可用性測試能力。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讀起來非常舒服。作者仿佛就像一個和你一起工作的夥伴,用最樸實、最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可用性測試知識娓娓道來。我最喜歡書中關於“用戶反饋的收集和管理”的章節,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建立有效的用戶反饋渠道,如何對用戶反饋進行分類和優先級排序,以及如何將用戶反饋轉化為 actionable insights。這一點對於很多産品團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往往會收到大量的用戶反饋,但卻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們。書中提供的這套係統性的方法,讓我能夠更清晰地梳理和管理用戶反饋,從而更好地指導産品的改進。此外,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關於“用戶旅程地圖”的繪製和應用,這對於理解用戶在與産品互動過程中的整體體驗非常有幫助。它能夠幫助我們從用戶的視角齣發,發現産品在使用過程中的痛點和機會點。書中在講解每一種工具和方法時,都會提供具體的應用案例,並且告訴你如何在實際工作中進行調整和優化,這一點讓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總的來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內容實用,能夠幫助讀者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過程中,掌握實用的可用性測試技能。

評分

這本書的插圖和圖錶質量非常高,色彩搭配閤理,綫條清晰,並且與文字內容完美結閤,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我是一個視覺型學習者,很多時候,文字描述再詳細,也不如一張清晰的圖錶來得直觀。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無論是流程圖、數據圖錶,還是用戶行為示意圖,都設計得非常精美,並且能夠準確地傳達信息。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眼動追蹤”的章節,書中用大量的圖示和案例來解釋眼動追蹤的數據如何解讀,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來發現用戶在使用産品時遇到的障礙,這一點對於我理解用戶潛意識的行為非常有幫助。它不是那種告訴你“是什麼”就完瞭的書,而是會深入講解“如何應用”,並且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此外,書中還對“A/B測試”進行瞭非常詳細的闡述,包括如何設計A/B測試方案、如何收集和分析數據、以及如何避免常見的A/B測試陷阱。這一點對於很多需要通過數據來優化産品的團隊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指導。我之前也接觸過一些A/B測試的資料,但往往比較碎片化,這本書的係統性講解,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A/B測試的原理和應用。總的來說,這本書在內容深度和視覺呈現上都達到瞭很高的水準,是一本非常值得入手和反復閱讀的佳作。

評分

這本書的知識體係非常完整,涵蓋瞭可用性測試的各個方麵,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技巧,從理論模型到實踐應用,無所不包。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思想書”,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可用性思維體係。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可用性度量”的章節,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可用性指標(如任務成功率、完成時間、用戶滿意度等)的定義、計算方法以及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並且提供瞭如何選擇閤適的度量指標的指導。這一點對於很多團隊來說,是衡量可用性測試效果、並嚮管理層證明其價值的關鍵。它能夠幫助我們量化可用性測試的結果,從而更好地推動産品改進。書中還對“用戶體驗設計原則”進行瞭深入的講解,並將其與可用性測試緊密結閤,讓讀者能夠理解,好的用戶體驗設計本身就蘊含著很多可用性方麵的考量。這一點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提醒,讓我能夠將可用性測試的理念融入到設計的早期階段,而不是等到産品開發後期纔進行測試。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內容豐富、體係完整、思想深刻的著作,能夠幫助讀者構建起紮實的可用性知識基礎,並提升其在産品開發過程中的價值。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質量相當不錯,紙張厚實,印刷清晰,拿在手裏有分量感。我之前嘗試過一些電子版的可用性資料,但總覺得不如紙質書來得實在,尤其是在做筆記和翻閱查找的時候。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很好,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個值得反復研讀的參考。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對於“為什麼”的解釋,很多時候,我們在學習某個方法的時候,可能隻是記住瞭步驟,但卻不理解背後的原理。這本書的作者花瞭大量的篇幅去闡述每一個可用性測試方法的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這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些方法的有效性,而不是盲目地照搬。舉個例子,在講到啓發式評估的時候,它不僅列舉瞭尼爾森的十項啓發式原則,還詳細解釋瞭每一條原則的由來和實際應用中的注意事項,並且提供瞭很多因為忽視瞭某些原則而導緻的可用性問題案例,這讓我在進行啓發式評估的時候,不再是機械地對照清單,而是能夠帶著批判性思維去審視産品。另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比較平實易懂,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用詞精準,能夠準確地錶達意思,這一點對於一本技術類書籍來說至關重要。作者在敘述過程中,也巧妙地融入瞭一些個人經驗和行業見解,讓原本枯燥的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也更具說服力。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的“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並將其貫穿於整本書的始終,這對於很多産品團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提醒。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做”,更是關於“為何如此做”,它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紮實的可用性測試理論基礎,並培養齣正確的可用性思維方式。

評分

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在實際的産品開發過程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之間總是有一定的鴻溝,而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是那種隻會告訴你“是什麼”的書,而是會詳細地告訴你“怎麼做”,並且在“怎麼做”的過程中,還穿戴瞭“為什麼這麼做”的解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原型測試”的部分,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原型(低保真、高保真)在可用性測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據原型類型來選擇閤適的測試方法。而且,書中還提供瞭很多關於如何設計測試任務、如何引導用戶完成任務、以及如何捕捉用戶反饋的實用技巧,這些都是在實際工作中非常容易被忽視但卻至關重要的細節。我之前在進行原型測試時,常常會遇到用戶不理解任務,或者反饋信息過於泛泛的情況,閱讀瞭這本書之後,我學會瞭如何更有效地設計測試任務,以及如何通過追問和觀察來獲取更深入的用戶反饋。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關於“成本效益分析”的內容,這對於很多團隊來說,是如何平衡可用性和開發成本的難題,書中給齣瞭很多實操性的建議,幫助我們在有限的資源下,最大化可用性測試的效果。這本書的章節結構也非常清晰,邏輯嚴謹,每個章節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並且有明確的引言和總結,讓我能夠清晰地掌握每一個知識點。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可以說填補瞭我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空白。我一直覺得,在産品的迭代過程中,可用性測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很多時候,團隊內部對於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可用性測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深入的理解。這本書恰好解決瞭這個問題。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方法論,更是一套完整的流程和實踐指導。我最看重的是書中對於不同類型測試的區分和適用場景的講解,比如,什麼時候適閤做定性測試,什麼時候又需要結閤定量數據,以及如何選擇閤適的被試者樣本,這些細節的講解都非常到位。它不是那種“一本通”的書,而是根據不同的項目需求和資源限製,提供瞭多種可行的方案。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遠程可用性測試”的部分,這一點在如今的項目模式下顯得尤為重要,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各種工具和平颱來設計和執行遠程測試,以及如何剋服遠程測試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這一點對我來說是極具價值的。此外,書中在講解每一個測試方法時,都會涉及到準備工作、執行過程、數據分析以及報告撰寫等環節,將整個可用性測試的生命周期都囊括其中,使得讀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而且,書中還提供瞭很多模闆和checklist,可以直接應用於工作中,大大提高瞭效率。不得不說,作者在這本書中傾注瞭大量的心血,每一個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力求為讀者提供最實用、最有價值的信息。

評分

這本書的作者在書中展現瞭深厚的行業經驗和獨到的見解。在講解每一個可用性測試方法時,作者都會結閤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分享一些非常具有啓發性的觀點和實用的技巧。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用戶訪談中的微妙之處”的討論,作者分享瞭許多在訪談中如何通過觀察用戶的非語言信號來挖掘深層需求,以及如何通過巧妙的提問來引導用戶說齣真實想法的經驗。這一點對於提升訪談的深度和有效性至關重要。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問”,更是教你“如何聽”和“如何理解”。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關於“可用性測試報告的撰寫”的技巧,包括如何清晰地呈現發現的問題、如何提齣可行的解決方案,以及如何有效地與團隊溝通測試結果。這一點對於將測試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至關重要。它不僅僅是告訴你“報告寫什麼”,更是告訴你“如何寫一份有說服力、能夠推動改進的報告”。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內容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深度,並且充滿瞭作者的真知灼見,能夠幫助讀者在掌握可用性測試技能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其在團隊中的影響力。

評分

這本書,怎麼說呢,封麵設計挺樸實的,一看就是那種實打實的內容型書籍,一點不花哨。拿到手的那一刻,就感覺沉甸甸的,像是知識的重量壓在手上。我是一個在用戶體驗領域摸爬滾打好幾年的從業者,也算見過不少關於可用性方麵的書籍,但這一本《可用性測試手冊(第2版)》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比較深刻。它不是那種隻講理論、概念泛泛而談的書,你能感覺到作者是真正從實踐齣發,把很多枯燥的概念用非常貼近實際操作的方式給解釋清楚瞭。翻開第一頁,我就被裏麵的排版吸引瞭,清晰、條理分明,不會有那種讓人眼花繚亂的感覺。大量的圖錶和案例穿插其中,讓原本可能比較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形象,比如在講到用戶訪談技巧的時候,書中給齣瞭很多具體的提問範例,甚至連訪談時應該注意的肢體語言和語氣都提到瞭,這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可以直接拿來套用,減少瞭自己摸索的彎路。而且,它不像有些書那樣,一開始就拋齣很多專業術語,讓你讀得雲裏霧裏,而是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然後逐步深入到更復雜、更高級的主題。對於我這種已經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也能夠從中找到新的啓發和更深入的理解。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每一個測試方法的時候,都會分析其優缺點、適用場景以及具體的操作步驟,這種結構化的講解方式,讓我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有清晰的脈絡,知道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方法,以及為什麼選擇這個方法。書中的案例也很有代錶性,涵蓋瞭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産品的可用性測試,這讓我能夠聯想到自己的工作場景,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總的來說,這本書的編寫思路非常清晰,邏輯嚴謹,能夠幫助讀者係統地掌握可用性測試的知識體係,並且能夠將這些知識有效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