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信息图:身体小宇宙漫游指南 [Body: A Graphic Guide to Us]

人体信息图:身体小宇宙漫游指南 [Body: A Graphic Guide to U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史蒂夫·帕克,安德鲁·贝克 著,沐馨 译
图书标签:
  • 人体解剖
  • 人体生理
  • 健康科普
  • 信息图
  • 医学科普
  • 身体探索
  • 视觉化学习
  • 科普读物
  • 青少年科普
  • 人体奥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9646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329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未读·探索家
外文名称:Body: A Graphic Guide to U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224
字数:1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用信息图来解读人体的趣味百科


如果身体被放大到近两米高,你的皮肤会有多厚?

为什么说“脑子进了水”其实挺有道理?

人体的哪个部位容易生病?……


所有人都能看懂的图表信息,

让统计变得有趣,让数据变得好玩,

让知识像胶水一样黏在你的脑海

★直观形象,深入浅出,了解人体还从未如此轻松过 用各种各样精心绘制的信息图,让对各种术语一窍不通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了解并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身体。

★系统全面,扎实专业 文字作者为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和科普作者,插图作者为享誉国际的获奖插画,文字与图像的搭配相得益彰,不但全面,而且扎实,可以作为枕边读物,也可以当作参考材料。

★ 幽默风趣、寓教于乐 为了让读者最大限度地了解身体的奇妙之处,本书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幽默有趣的比例和数据对比,比如把你放大成一英里高的巨人,了解人体各部分到底有多大,比如让你缩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程度,深入到细胞内部,了解生命的神奇编码,让在不知不觉中,把知识牢牢站在脑海里

★ 16开硬壳精装,四色印刷,扁平化设计风格,配色赏心悦目,激发阅读欲望。


内容简介

你知道你从一出生就拥有的财富是什么吗?是的,就是你的身体。但是,除了能从镜子里看到的那部分,你对它又了解多少呢?

《人体信息图:身体小宇宙漫游指南》,通过一张张生动直观、妙趣横生的可视化图像,用缤纷绚丽的色彩和通俗易懂的文字,带你漫游人体,了解各种与身体有关的趣味知识,让你在不知不觉间燃爆自己的小宇宙!


作者简介

  史蒂夫·帕克(Steve Parker)是一名作者、编辑兼顾问,精通与自然世界、生物、技术和普通科学相关的信息。他拥有动物学的一级荣誉理学学士学位,是伦敦动物学协会的高级科学研究员,且是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他已经写了超过300部作品。更多信息请浏览网站www.steveparker.co.uk。

  安德鲁·贝克(Andrew Baker)是一名享誉国际的获奖插画家,他的工作涉及编辑、设计和出版领域。他来自约克郡,曾在利物浦和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现在在密德萨斯大学兼职讲课。他与妻子琳达以及他们的孩子们雷和詹姆斯住在伦敦东部,家人的贡献和支持让他能够完成这些插画。安德鲁的信息见于网站www.debutart.com上的Debut Art栏目。

目录

导言 4


物理学身体

一英里高的身体 8

昂首阔步 10

体格 12

比例匀称 14

切成薄片和小块 16

透视人体 18

系统分析 20

部分构成整体 22

光秃秃的骨头 24

牙齿的重要性 26

许多种长度 28

肌肉名称的含义 30

牵拉的动力 32

关节处的连接 34

生命的呼吸 36

重要的节律 38

压力之下 40

是什么造就了冠军? 42

更快、更高、更强 44


化学身体

化工厂 48

湿润的身体 50

微量营养素 52

宏量营养素 54

代谢的奥秘 56

能量的摄入和输出 58

食物分解的路线 60

血液里的物质 62

生存中的化学 64


遗传学身体

细胞内部 68

细胞种类繁多 70

深入DNA内部 72

基因组 74

基因怎么发挥作用 76

基因如何发挥特殊作用 78

DNA变成两倍 80

细胞怎么分裂 82

细胞的生命 84

基因如何相互作用 86

通过遗传获得的基因 88

遗传学夏娃 90


与感觉有关的身体

眼见为实 94

视网膜内部 96

从眼睛到大脑 98

声觉 100

立体声中的生活 102

越来越响 104

嗅觉 106

最佳的味道 108

触觉 110

内部感觉 112

维持平衡 114

产生意识 116

触觉地图 118


协调的身体

感觉紧张 122

满脑子的神经 124

请注意间隙 126

重要的连接 128

反射与反应 130

自动运行 132

总开关 134

受到控制的化学物质 136

灵活变动 138

维持稳定 140


会思考的身体

数字化的脑 144

脑的布鲁德曼分区 146

全都被包住了 148

脑的剖面结构 150

动起来 152

左边还是右边? 154

水淋淋的脑子 156

脑袋中的互联网 158

脑的下部 160

自命不凡 162

感觉交叉 164

数字化的记忆 166

记忆游戏 168

情绪化的脑 170

脑的时间 172

睡着了 174

做梦时间 176


生长着的身体

婴儿出生前的准备 180

卵子和精子的产生 182

新生命开始了 184

妊娠时间轴 186

尚未出生的婴儿 188

诞生之日 190

从婴儿到孩童 192

成长 194

人能活多久? 196

有多少个新生命? 198

人口数量有多少? 200


医学身体

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 204

哪里觉得不舒服? 206

医学调查 208

外科医学 210

医疗药物 212

与癌症抗争 214

备用的身体零件 216

婴儿和药物 218

怎么样变得健康而幸福? 220


术语汇编 222


前言/序言

没有哪个人是普通人。每个人肯定有不普通之处。

身体是人类最普遍的财富。一个人要想让身体拥有最高的工作效率,不仅自己要爱护和珍惜它,还需要最亲密的家人和最亲爱的朋友也来爱护和珍惜。谁不想好好了解一下关于他们身体的一切,甚至更多别的东西呢?

信息图通过图表来传达信息和知识,其中的形状和颜色比字词还要多,我们能够直观地理解信息图并快速吸收其中的知识。与语言相比,它们优势更大,而且很容易就能被人们记住。事实上,每个人都能理解它们。它们甚至能让统计变得有趣,让数据变得好玩,让知识像胶水一样黏在你的脑海。

所以,把人体和信息图两大主题结合在一起,应该是很不错的主意。但是,怎么才能把它们组织在一起呢?许多人体书贯穿了十几个功能系统:骨骼、肌肉、心血管、消化、脑和神经,以及其他。但是,我们想让这本书能有些与众不同之处。

从文艺复兴时代和现代知识诞生的时代起,人们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研究身体。一种是解剖学:物理结构、组织和构造,始于安德烈·维萨里在1543 年的巨著《人体结构》。与解剖学互为补充的是生理学:化学运作和功能,这一概念由让·费尔内尔在1567 年的《生理学》中最先引入。这两个概念形成了现代人类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以及本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接着姗姗来迟的是第三部分,遗传学身体。这个概念到20 世纪中叶才有,它的主要标志是科学界最伟大的一项发现——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于1953 年发现的DNA 结构。人体通过自身的感官不断地学习和体验,第四部分会带你探索所有主要的感官模式。人体的构成部分——细胞、组织和器官——也经过高度地协调和整合,统一于一个整体之中,第五部分会对此作出阐述。俯瞰着整个活生生的有机体的,是它的首席指挥- 控制中心、局域网集线器兼认识、知觉和意识的起点——脑,第六部分会对此展开描述。到现在为止,我们所说的一切都是发生在成人身上的。每一个身体都有一段发展历程,身体是从一个针尖大小的受精卵开始的,之后它的规模和复杂性会增加数十亿倍,第七部分会介绍这个生命周期的情况。如果身体出现了问题,就需要药物来给予帮助,第八部分会来讲这个。

没有一本关于身体的书能写得面面俱到。但是通过精心选择、引人入胜、有趣、充满惊喜、独特、局部和整体相结合,尤其是通过这样的信息图,至少可以弥补一些缺憾。本书也用到了流程图、图表、地图、步骤图、时间表、符号、图形文字、图标、饼状图和柱形图。鉴于图中用到的基本知识,我们得感谢那些对这么多原始数据、基本事实和光秃秃的信息进行测量、整理和分析的人们。我们的任务是寻找、解释和转换这些知识,使读者能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并消化吸收掉。希望各位受到鼓舞,能更多地去领会、欣赏你们所拥有的这个最为宝贵的财富。



《身体:一部宏大的内在史诗》 我们生活在体内,却常常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而对这个与我们形影不离的“小宇宙”知之甚少。我们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次思考,都依赖于一个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系统——我们自己的身体。这本书并非一篇简单的生理学教科书,它是一次深入人体奥秘的探索之旅,一次对构成我们的细胞、组织、器官以及它们之间精妙协作的细致解读。我们将一同潜入微观世界,揭示那些肉眼无法触及的生命奇迹,并理解这些奇迹如何共同谱写出我们作为个体生命的宏大史诗。 第一章:微观的起点——细胞的舞蹈 生命的基石,是那些微小却充满活力的细胞。它们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拥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微型工厂”。我们将从细胞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开始,比如那个控制一切遗传信息的DNA,它像一本厚重的指令手册,指导着身体的生长、修复和运行。然后,我们将认识细胞膜,这个智能的屏障,它既保护着细胞内部的秩序,又灵活地允许物质的进出,如同城市的海关,精确地管理着进出口。 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则是执行不同任务的专业团队。线粒体,那个能量的“发电站”,为我们的一举一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内质网,那个蛋白质和脂质的“加工厂”,确保身体所需的各种分子得以合成和运输;高尔基体,那个“邮局”,负责将加工好的物质进行分类、打包并送往目的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细胞骨架,也在维持细胞形状、支持细胞运动以及内部物质运输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们会探索不同类型的细胞,认识它们如何根据各自的“职业规划”而拥有独特的形态和功能。从拥有长长“触角”用于传递神经冲动的神经元,到能够在血液中携带氧气的红细胞,再到能够吞噬病原体的白细胞,每一种细胞都是生命这部交响曲中不可或缺的音符。了解这些微观的单元,是理解整个身体运作机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将体验到,即使是最小的生命单位,也蕴含着令人惊叹的复杂性和智慧。 第二章:协作的艺术——组织与器官的建构 单一的细胞无法完成生命所需的复杂任务,于是,它们学会了协作。根据功能的不同,相似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组织。我们身体最基本的四种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了身体的骨架和“皮肤”,它们各有分工,又彼此依赖。 上皮组织,覆盖身体的内外表面,既是保护屏障,也承担着吸收和分泌的功能,例如消化道内壁的上皮细胞负责吸收营养,而腺体中的上皮细胞则分泌各种激素和酶。结缔组织,是身体的“建筑材料”,它支撑、连接和分隔身体的其他组织和器官,从坚硬的骨骼到柔韧的肌腱,再到流动的血液,它们都属于结缔组织的范畴。肌肉组织,则是身体的“发动机”,收缩和舒张的运动让我们可以行走、奔跑、跳跃,甚至维持站立的姿势。神经组织,是身体的“信息网络”,它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使我们能够感知世界,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当不同类型的组织紧密结合,共同完成一项特定功能时,就形成了器官。心脏,那个不知疲倦的泵,将血液输送到全身;肺脏,那个精巧的“空气交换站”,为身体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大脑,那个“总司令部”,控制着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还有胃、肠、肝脏、肾脏、皮肤……每一个器官都是由多种组织精密协作而成的复杂机器。 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器官的内部结构,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精密的协同工作,来维持身体的整体平衡和正常运转。例如,消化系统如何将食物分解成身体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而排泄系统又如何清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如何协同工作,确保每一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这些器官之间的“对话”和“配合”,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关键。 第三章:信息的传递者——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 身体的正常运作,离不开信息的快速传递和精确调控。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就是身体的两大信息指挥官。 神经系统,以其惊人的速度进行信息传递。我们先从神经元这个“电线”开始,理解它们如何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在脑、脊髓和全身之间建立起一张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一个简单的触碰,一个刺耳的声音,一个美好的画面,都会通过神经信号迅速传递到大脑,让我们做出反应。我们将探索大脑的不同区域,它们各司其职,负责处理不同的信息,比如视觉皮层处理图像,听觉皮层处理声音,而前额叶皮层则负责更高级的认知功能,如决策和计划。 与神经系统的“即时通讯”不同,内分泌系统则扮演着“长期规划师”的角色。它通过释放各种激素,这些激素如同信使,在血液中缓慢而稳定地传递信息,影响着身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情绪甚至睡眠。我们将认识到,无论是胰岛素调节血糖,还是甲状腺激素控制新陈代谢,亦或是肾上腺素在应激状态下带来的“战斗准备”,这些激素都默默地在幕后,引导着身体的方方面面。 我们将分析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如何相互协作,共同维护身体的稳定状态,即“稳态”。例如,当我们感到恐惧时,神经系统会迅速发出警报,同时内分泌系统也会释放肾上腺素,让我们进入“战斗或逃跑”的状态。这种精密的协同,是身体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和适应的关键。 第四章:能量的转化与利用——消化、呼吸与循环系统 维持生命活动,需要持续的能量供应。消化、呼吸和循环系统,就是身体能量工厂的“铁三角”。 消化系统,是我们获取能量的“源头”。我们将跟随食物的旅程,从口腔咀嚼开始,经历食道、胃、小肠、大肠,最终被分解成身体能够吸收的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基本营养物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认识到消化酶的奇妙作用,它们能够高效地催化化学反应,将复杂的食物分子分解成简单的构成单元。 呼吸系统,是能量转化的“核心”。吸入的氧气,通过肺泡被血液吸收,并被输送到全身的细胞。在那里,氧气与葡萄糖在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中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我们将深入了解肺泡这个微小的结构,它提供了巨大的表面积,以便气体能够高效地交换。 循环系统,则是能量和物质的“运输网络”。心脏强大的搏动,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泵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带走,再由肺部和肾脏排出体外。我们将认识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的血管网络,如何构成一个完整而高效的输送体系。 这三个系统的协同工作,构成了身体能量代谢的闭环。没有充足的营养摄入,就没有能量的来源;没有氧气的供应,能量的转化就无法进行;没有高效的循环,能量和物质就无法及时输送到位。它们共同确保着身体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五章:生命的守护者——免疫系统与生殖系统 生命既需要维护,也需要延续。免疫系统是身体的“卫士”,而生殖系统则是生命的“传承者”。 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强大的防御体系。我们将认识到,它如何区分“自己”与“外来物”,如何识别并清除入侵的细菌、病毒以及身体内部出现的异常细胞。从皮肤这个物理屏障,到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再到淋巴系统产生的抗体,以及记忆细胞的“学习能力”,免疫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会了解到,当免疫系统出现紊乱时,会引发过敏、自身免疫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生殖系统,则是生命得以延续的根本。我们将探索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构造和功能,了解它们如何产生生殖细胞,以及受精、着床、妊娠等一系列精密的生理过程。我们会认识到,基因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将父母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塑造个体的独特性。 这两个系统,虽然功能迥异,却都与生命的本质息息相关。免疫系统守护着生命的“当下”,而生殖系统则关乎生命的“未来”。它们共同构成了生命得以繁衍和延续的基石。 结语:身体——一部永恒的探索诗篇 《身体:一部宏大的内在史诗》的旅程即将告一段落,但对身体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我们所触及的,不过是人体这部宏伟巨著的冰山一角。每一个细胞的微观运动,每一次生理反应的精密调控,都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理解我们的身体,不仅仅是获取医学知识,更是对生命本身的一次深刻认知。它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关爱自己,如何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如何与这个“内在宇宙”和谐共处。这本书邀请您,继续带着好奇心,去探索身体更深层的奥秘,去欣赏生命最精妙的构造,去感受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所蕴含的奇迹。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永恒的探索诗篇。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图解读物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们为了追求美观,可能会牺牲掉内容的深度。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在保持其视觉吸引力的同时,对许多关键的生理过程进行了非常深入且多维度的剖析。例如,当涉及到能量代谢或者神经信号传递时,它不仅仅给出了流程图,还巧妙地融入了时间轴和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这种立体化的信息呈现方式,远胜于单纯的文字描述,因为它直接模拟了我们大脑处理复杂信息的方式——通过空间和位置关系来建立联系。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知识点进行长期记忆的读者来说,这种视觉锚点无疑是非常宝贵的。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背诵’知识,而是真正‘理解’了这些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评分

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平视的视角来看待我们自己的身体。它没有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而是用一种充满敬畏又无比亲近的口吻,邀请读者一同探索这个“身体小宇宙”。它打破了医学知识的神秘光环,让普通人也能触摸到生命运作的脉搏。特别是在讨论免疫系统或遗传密码时,作者的处理方式充满了人文关怀,将冰冷的生物学事实与我们日常的健康体验紧密地联系起来。我读完后,对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身体发出的信号有了更细致的体察,那不再是模糊的‘感觉’,而是建立在对内在机制理解基础上的‘洞察’。这是一本真正做到了‘赋能’读者的书,它授予我们用更科学、更理性的目光审视自身健康的钥匙。

评分

这部作品的封面设计极具匠心,那种深邃的靛蓝色调与鲜明的数据可视化线条交织在一起,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那些试图将复杂科学概念转化为直观视觉语言的尝试抱有极高的期待,而这本图册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做得非常出色。它不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通过巧妙的排版和创新的图示,将那些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生物学知识,以一种近乎艺术品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细节处理上的那种毫不含糊的专业性,即便是在高度抽象的细胞结构和分子机制的展示中,依然保持了极高的准确度,这让我可以放心地将它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视觉冲击。可以说,光是翻阅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视觉与认知的双重享受。那排版布局的张弛有度,留白的处理极其到位,使得即使是信息密度极高的页面,也让人感到呼吸顺畅,绝无压迫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绝对值得一提,这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件可以长久保存的精装艺术品。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厚实且带有轻微的哑光质感,使得色彩的印刷效果非常柔和且高级,即便是那些需要高精度色彩区分的图表,也能清晰锐利地呈现。书脊的锁线装订工艺也相当扎实,无论你如何用力摊开阅读,它都能平整地停留在你想要的位置,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对比细节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友好的设计。这种对物理媒介的重视,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载体的尊重,也使得整个阅读体验从触摸开始就充满了愉悦感。如果将它放在书架上,它也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彰显出主人对科学与美学的双重鉴赏力。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其中,感觉自己像是闯入了一个微观世界的探险家。最令我惊喜的是它叙事逻辑的流畅性。作者显然非常懂得如何引导读者的好奇心,从一个宏观的概念出发,层层深入,逐步解构出那些隐藏在皮肤之下的精妙运作。它没有采取那种生硬的、堆砌事实的叙述方式,而是更倾向于‘讲故事’,将人体比作一个不断运行的、拥有无数精巧齿轮和复杂管线的超级机器。这种叙述策略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对人体结构原本只有模糊概念的读者,也能迅速跟上节奏,并且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甚至发现自己会主动去翻阅相邻的章节,想要看看下一个“秘密”会是什么,这种连贯性是很多科普读物难以企及的。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打开一个全新的、充满惊喜的知识盒子。

评分

全彩页,对于初次接触的应该比较好懂,比如我。不够深入,内容,纯粹扫盲

评分

一直想买这本书,这次活动就买了,彩色的,看着很有意思,给孩子看也合适,还可以长知识

评分

现在开始在京东上买书了,当当上书的单价便宜但打下折后京东的价格更低。

评分

不错啊,京东618活动购入,性价比很高~在京东买东西就是踏实就是速度快~中国未来的希望京东贡献太大了,京东让百姓爱上读书~

评分

印刷很好,内容很棒。

评分

不错,买了送人的,同学很喜欢,那我也就蛮高兴的了,开心,自从知道可以用评论换取京豆以后,我就开始仔细评价自己买的东西了,dam很可惜得到hi,我买的太多了,每一个一个的评价好像很难的样子,只能努力来了,加油,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评分

不建议在京东买精装或者太贵的书,包装一点防护都没有,套个塑料袋就送来了

评分

图形化认识人体,没有血腥的气氛,很容易让人接受,对于追求严谨真实的人来说可能不适合,但是让孩子看看很好的

评分

太多了买了超级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