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必读:东周列国志:青少

中小学生必读:东周列国志:青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梦龙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故事
  • 青少年读物
  • 东周列国
  • 历史普及
  • 国学经典
  • 传统文化
  • 励志教育
  • 中小学生
  • 历史人物
  • 春秋战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155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3679
品牌:博集天卷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经典著作的优秀改写,在世界文化先进、关怀儿童阅读的国家,是一个不停止的现代做法,是一个很成熟的出版方式。”——梅子涵

◎这是一部确立中国人是非观念、为人准则的小说。作者是明朝伟大文学家,《三言》的作者冯梦龙。

◎经典名著青少版,语言通俗易懂,帮助孩子爱上经典

◎专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全白话无障碍读本

◎余秋雨、梅子涵作序推荐!影响孩子一生的必读经典

◎人物、典故、成语、知识点均带有适合中小学生的注释。

◎内含精美手绘插图,放飞想象,乐享阅读。

◎网络销量遥遥领先,不断再版,全国多所中小学校指定购买。

◎米色优质纸张,环保印刷;行距大,印制清晰,孩子阅读不伤眼


内容简介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目录

[目录]

目 录

第一回??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 1

第二回?? 郑庄公放纵共叔段 / 6

第三回?? 石碏大义灭亲 / 11

第四回?? 郑国夺位之争 / 16

第五回?? 管仲、鲍叔牙各为其主 / 21

第六回?? 宋闵公因玩笑丧命 / 26

第七回?? 郑厉公复国 / 31

第八回?? 齐桓公伐山戎 / 35

第九回?? 庆父祸乱鲁国 / 40

第十回?? 荀息借道灭虢国 / 45

第十一回?百里奚谋求官位 / 50

第十二回?骊姬设计杀申生 / 55

第十三回?里克两次杀君主 / 60

第十四回?秦晋大战龙门山 / 64

第十五回?晋惠公追杀重耳 / 69

第十六回?齐桓公受困饿死 / 74

第十七回?宋襄公假仁假义 / 79

第十八回?重耳周游列国 / 84

第十九回?? 吕省、郤芮火烧公宫 / 89

第二十回?? 晋文公大赏群臣 / 94

第二十一回?周襄王避祸 / 99

第二十二回?晋文公解宋国之围 / 104

第二十三回?卫成公复国 / 108

第二十四回?弦高犒劳秦军 / 113

第二十五回?先轸解甲殉职 / 117

第二十六回?赵盾立晋灵公 / 122

第二十七回?寿馀召士会回晋 / 127

第二十八回?赵盾桃园进谏 / 132

第二十九回?斗越椒谋反 / 137

第三十回?? 夏姬引起祸乱 / 142

第三十一回?华元退楚军 / 147

第三十二回?赵氏孤儿 / 152

第三十三回?养叔献艺 / 157

第三十四回?胥童乱晋国 / 162

第三十五回?孙林父驱逐卫献公 / 167

第三十六回?诸侯共围齐国 / 172

第三十七回?崔杼、庆封弑齐君 / 177

第三十八回?卢蒲癸设计逐庆封 / 182

第三十九回?楚灵王灭陈、蔡 / 187

第四十回?? 楚平王弑兄即位 / 192

第四十一回?晏婴二桃杀三士 / 197

第四十二回?伍子胥过昭关 / 202

第四十三回?专诸刺王僚 / 207

第四十四回?要离贪名刺庆忌 / 212

第四十五回?夫差伐越国 / 217

第四十六回?勾践灭吴 / 222

第四十七回?三家分晋 / 227

第四十八回?卫鞅变法 / 232

第四十九回?孙膑败庞涓 / 237

第五十回?? 苏秦挂六国相印 / 242

第五十一回?张仪破坏合纵 / 247

第五十二回?孟尝君偷过函谷关 / 252

第五十三回?田单退燕 / 257

第五十四回?范雎诈死逃生 / 262

第五十五回?吕不韦结交异人 / 267

第五十六回?樊於期讨伐秦王 / 272

第五十七回?荆轲刺秦王 / 277

第五十八回?秦王政兼并六国 / 282


精彩书摘

第一回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武王伐纣①成功,建立了西周王朝,之后西周继位的几个君主全都是有道明君,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到了周厉王这一代,他为人残暴,导致西周国势衰弱,后来被人们驱逐了。继任的周宣王是位贤明的君主,他使原本走向衰落的西周王朝又出现了中兴的迹象。周宣王死后,周幽王即位,他的作风与宣王完全相反,暴虐无道,贪恋声色,没有丝毫治国之心。

幽王即位之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饮酒作乐,大臣们的进谏全然不听,而当年辅佐宣王的那些大臣也差不多都去世了,没有人能管得了他。他任命虢②公石父、祭公易和尹球为三公③,这三个人全都是善于阿谀奉承的小人,朝中的贤臣却没有得到重用。

一天,有人报告说,泾河、黄河、洛水在同一天发生了地震,幽王笑着说:“地震是很平常的事情,何必向我报告呢。”退朝之后,太史④伯阳父对大夫赵叔带说:“这三条河发源于岐山,怎么能发生地震呢。当年伊洛河枯竭了,夏朝就灭亡了,黄河枯竭了,商朝就灭亡了。现在这三条河都地震了,河的源头肯定会被堵塞,那岐山肯定会崩塌的。岐山是武王发迹的地方,如果崩塌了,周朝怎么还能平安呢?”赵叔带说:“天子不理朝政,任用奸佞小人,我担任谏言的职务,一定要直言进谏以尽职责。”伯阳父说:“就怕说再多也没用啊。”两个人私下里聊了很长时间,没想到这些话却传到了石父那里。石父怕赵叔带在进谏的时候说自己是奸臣,于是抢先去找幽王,把伯阳父和赵叔带说的话都告诉了幽王,并诬告他们毁谤君王和朝廷。幽王说:“那都是愚蠢的人瞎说的,不用听那些话。”

过了一段时间,岐山的官员又上奏说:“三条河都已经枯竭了,岐山也崩塌了,压死了很多居民。”幽王丝毫不放在心上,依然命人四处寻访美女。赵叔带看不下去了,向幽王进谏,问他为什么不寻访贤人反而寻访美女。石父却在旁边说:“岐山就像一只已经被抛弃的鞋子,塌了又有什么关系。赵叔带向来都对大王很轻慢,这次是找借口来毁谤大王。”幽王觉得石父说得很有理,将赵叔带贬职为民。大夫褒珦得知赵叔带被贬,就去幽王那里为赵叔带求情,结果被幽王关到了监狱里。

褒珦有个儿子叫洪德,有一天,洪德在乡下偶遇一名女子,容貌倾国倾城。洪德想,自己的父亲被关在监狱里三年了,如果把这名女子献给幽王,幽王好色,肯定会放了自己的父亲。洪德征得母亲同意之后,用三百匹布把那名女子买回了家,仔细打扮一番,又教了她一些歌舞,献给了幽王。这名女子名叫褒姒,虽然只有十四岁,但是身材和容貌已经有十六七岁的样子了。幽王见褒姒长得如此美丽,非常高兴,当即释放了褒珦,并且让他官复原职。

自从得到褒姒之后,幽王整天和她待在琼台,一连十天都没有上朝,大臣们根本见不着他。王后听说幽王迷恋褒姒,非常生气,径直来到琼台,大骂褒姒祸乱后宫。幽王怕王后伤害褒姒,连忙说:“这是我新纳的妃子,位子还没有确定,所以没有去拜见你,不要生气。”王后骂了一通之后就走了,褒姒问幽王这人是谁,幽王说:“这是王后,你明天去拜见一下吧。”但是到了第二天,褒姒依然没有朝拜王后。

王后回到寝宫之后闷闷不乐,太子宜臼见母亲不高兴,问是怎么回事,王后就把褒姒的事情讲给他听。太子说:“这好办,明天是朔日①,父王一定会去朝见大臣。母亲可以让宫女去琼台采摘花朵,把褒姒引出来,我就把她狠狠打一顿,为母亲出气。就算父王问起来,也与母亲没关系,都是我的责任。”王后劝他不要冲动,太子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打定了主意。

第二天早上,幽王果然去朝见大臣了,太子就让几十个宫女到琼台采摘花朵。这时候,琼台里走出来一群宫人阻拦采花的宫女,双方互不相让,于是争吵起来。褒姒听到争吵的声音,就出来查看。太子见褒姒出来,上去一把揪住她,边打边骂。一旁的宫人见褒姒被打,连忙向太子求情。太子也怕把褒姒打死,于是打了几拳之后就离开了。

幽王回来之后,见褒姒痛哭流涕,头发凌乱,就问是怎么回事。褒姒见到幽王,大哭起来,把太子刚才打她的事情说了一遍。幽王说这都是王后的意思,跟太子没关系。褒姒哭着说:“太子就是为了给王后出气才这么干的。我死了没关系,但是我已经怀有身孕了,打死了我就是打死了大王的孩子啊!”幽王安慰了褒姒一番,然后下旨把太子流放到申国,让申侯去教育他。

褒姒怀胎十月,生下了一个儿子。幽王非常喜爱这个儿子,起名为伯服。有了这个儿子之后,幽王打算把宜臼废了,立伯服为太子,但是一直找不到借口。石父揣摩到了幽王的意思,于是和尹球商量这件事,两人暗中通知褒姒,说明想立伯服为太子的意思。褒姒知道后很高兴,命令手下人时刻注意着王后的动静,好抓住她的把柄。

王后独居在宫中,非常思念太子。一名年长的宫人看出了王后的心思,就劝王后给太子写信,正好这名宫人的母亲温媪② 精通医术,可以借给王后看病的名义把信带出宫去。王后听后很高兴,立即写信给太子,让他假装向幽王认错,再从长计议。准备妥当之后,王后叫人传温媪进宫给自己看病。褒姒从眼线那里得知有人进宫给王后看病,认为王后肯定会往宫外传递消息,于是命人在温媪出宫的时候搜她的身。果不其然,守卫在她身上搜出了王后写给太子的信。褒姒看到信之后很生气,等幽王一回来就去哭诉,说王后和太子要合谋害自己,有书信为证。这也让幽王找到了借口,于是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幽王就跟大臣们说,王后心有怨恨,诅咒君王,不配当一国之母,自己打算废掉王后和太子,把褒姒立为正宫,把伯服立为太子。石父和尹球为了讨好幽王,极力赞成这个建议。朝中大臣们知道多说只会引火烧身,于是都沉默不语。

褒姒虽然坐上了正宫王后的位置,但从进宫以来一直没露出过笑脸。幽王极力讨她的欢心,想博她一笑,结果尝试了各种办法,褒姒始终没有一丝笑意。幽王传令下去,凡是能博褒姒一笑的人,赏黄金千两。石父想到了一个主意,就对幽王说:“当年先王在骊山设置了二十多个烽火台,还有几十个大鼓,以防备西戎① 的入侵。只要有人入侵,就会在烽火台点燃狼烟② ,敲响大鼓,附近的诸侯就会领兵前来相救。大王可以带王后去骊山游玩,点燃烽火,诸侯领兵来了之后却见不到敌人,王后一定会发笑的。”幽王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就带褒姒来到骊山,下令点燃了烽火,并擂起大鼓。

附近的诸侯看到狼烟,以为镐京③ 遭到了进攻,连忙领兵前来相救。但到了骊山之后,却没有见到敌人,只看到幽王和褒姒在饮酒作乐。幽王命人向诸侯解释,说没有敌人入侵,辛苦诸位王侯了。诸侯面面相觑④ ,只得领兵回去了。褒姒在楼上看到诸侯一脸茫然的样子,当即大笑起来。幽王终于见到了褒姒的笑容,非常开心,赏了石父一千两黄金。“千金买笑”一词就是从这里传下来的。

申侯本来就对幽王废掉王后和太子的做法感到气愤,这次骊山烽火戏诸侯更让他怒不可遏,于是他决定联合西戎攻打镐京,推翻幽王。幽王听说申侯和西戎进攻镐京,非常害怕,连忙命人点燃烽火台。镐京附近的诸侯虽然看到了狼烟,但是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谁也不肯发兵。幽王没有等来救兵,却等来了西戎的兵马。最终,镐京被攻破,幽王和伯服被杀,褒姒被西戎首领掳走了。至此西周灭亡。

第二回

郑庄公放纵共叔段

周幽王被杀之后,申侯犒赏了西戎首领一番,希望他即刻撤兵。但是西戎首领并没有撤兵的打算,看样子是想占领镐京。申侯看情况不对,就给附近的几个诸侯写了密信,希望他们发兵救援。同时申侯还写信给郑国的掘突,希望他能发兵,因为他的父亲司徒①郑伯友在西戎围攻镐京的时候被杀死了,现在正是报杀父之仇的时候。几位诸侯和掘突接到密信之后,立刻就发兵了,不久打败西戎,迎立宜臼为王,为周平王。在这次战斗中,掘突表现出色,深得申侯赏识,申侯就把自己的女儿姜氏嫁给了掘突。

周平王怕西戎随时可能打过来,于是决定迁都洛阳。迁都之后到周朝灭亡的这段时期,历史上称为东周。掘突因为在保护周王室的战斗中表现突出,周平王让他承袭父亲的爵位,称郑武公,并赏赐给他封地。郑武公看周王室统治还不稳定,趁机吞并了东虢和郐②等诸侯国,把新的封地改名为新郑,建都荥阳。

郑武公的妻子姜氏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③生,小儿子叫段。在生寤生的时候,姜氏正在睡觉,等到睡醒才发现孩子已经生出来了,于是起名为寤生。姜氏因此受到了惊吓,便不太喜欢寤生。小儿子段相貌英俊,精通武艺,很得姜氏的欢心。姜氏经常向郑武公提小儿子的好处,想让郑武公把段立为世子④ 。但是郑武公执意遵从历法,把寤生立为了世子,把共城分给了段,作为他的封地,后人们把段称为共叔。姜氏为此很不高兴。

郑武公逝世之后,寤生继位,为郑庄公。姜氏见小儿子段没有任何权势,就跟郑庄公说:“你继承了你父亲的王位,享有数百里的封地,可怜你弟弟栖身在那么小的一个地方,你于心何忍啊!”庄公说:“那母亲说怎么办?”姜氏说:“不如把制邑封给他。”庄公说:“制邑十分险要,先王有命,不许分封。除了制邑,其他地方都可以。”姜氏说:“如果制邑不行,那就京城① 吧。”庄公默然不语,姜氏装作不高兴的样子说:“要是再不答应,只好让他到别的国家去谋求出路了。”庄公连忙说:“不敢,不敢。”

第二天上朝,郑庄公告诉大臣们要把京城封给共叔段。大夫祭足说:“不可。京城地广人多,且共叔是夫人的爱子,如果把大邑分封给他,那就相当于国家有两个君王,恐怕会后患无穷啊。”庄公说:“这是我母亲的命令,我怎么敢拒绝呢?”于是庄公把京城封给了共叔。共叔谢完恩,到后宫来辞别姜氏,姜氏命侍者退下,悄悄对共叔说:“你的哥哥不念兄弟情义,对你很刻薄,今天把京城封给你,是我再三恳求的,虽然他勉强答应了,但心里未必愿意。你到了京城之后,就暗地里招兵买马,做好准备。等有机会了,我会联络你,我们里应外合,郑国就是你的了。如果你取代了寤生的位子,那我死也瞑目了。”共叔点头答应,然后就去封地京城了。从此之后,人们就都改称他为京城太叔。

太叔段到了京城之后,开始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势力。他把西鄙和北鄙的赋税收入自己囊中,两个地方的官员看太叔段有姜氏的支持,不敢得罪,只好依命行事。太叔段越发骄纵,派兵攻占了鄢和廪延两地。鄢和廪延的长官逃到郑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郑庄公。庄公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上卿②公子③吕建议诛杀太叔段,庄公说:“现在段所做的错事还没有到那种地步,怎么能说杀就杀呢?况且他是母亲最喜欢的儿子,又是我的弟弟,我宁肯失去土地,也不愿失去兄弟之情,让母亲伤心。你就不要再说了,这件事情我会考虑的。”

公子吕出来之后遇到了祭足,就对祭足说庄公只顾私情不顾国家大计。祭足说:“主公才智过人,不会这么糊涂的,只不过是人多嘴杂,不方便说出来。如果你私下去见他,他一定会跟你说实话的。”公子吕于是私下求见庄公,庄公果然对他说了实话。公子吕说:“国母本来就不愿您做国君,如果她和段里应外合,那就不妙了啊。”庄公说:“其实这件事我已经想了很久了。段虽然有些逾越了臣子的本分,但是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反叛的意图,如果我去诛杀他,恐怕会遭到国母的阻挠,也会让旁人说三道四。现在我放纵他的行为,等到他真的造反时,我再治他的罪,到那时候就没人能说什么了。”公子吕说:“怕的是等到他的势力强大了,反而制不住他了啊。如果主公想让他先露出破绽,那就应该让他尽快反叛。”庄公说:“那该怎么办呢?”公子吕说:“主公可以假装去朝见周天子,太叔段肯定会认为郑国国内空虚,领兵来攻。我先领兵埋伏在京城附近,等他出城之后,我就占领京城。主公从廪延向他进攻,前后夹击,他就算插翅也难逃了。”庄公点头赞许。

第二天庄公假传命令,说自己要去辅佐周天子。姜氏听说后,认为时机已到,于是给太叔段写信,让他领兵攻打郑国。公子吕派人截住了送信的人,把信交给庄公。庄公看完之后,又重新封上,派人假借姜氏的名义给段送去。太叔段看完之后,回信约定了起事的日子。

到了约定的那天,太叔段领兵向国都进发。公子吕见太叔段已经出城,率兵攻占了京城,派人散播太叔段谋反的消息。太叔段听说京城被占领,连忙带兵往回赶。这时段的军营中有人接到了家里的来信,说太叔段谋反,大逆不道。消息流传开,士卒们都觉得段有违正道。太叔段检阅兵马时,发现多数士兵已经离开了。太叔段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人心,于是想逃往鄢,谁知庄公已经占据了鄢,段只好逃到了共城。但是共城太小,抵挡不住庄公大军的攻击,段在绝望之下自杀了。

战事结束之后,庄公下令把姜氏安置到颍地,发誓说:“不到黄泉①不相见!”姜氏也自知没脸见庄公,立刻收拾行李到颍地去了。庄公回到宫中见不到姜氏,又觉得良心难安,叹息道:“我不得已杀死了弟弟,怎么能再离开母亲呢?我真是有违天伦啊!”

颍地的长官名叫颍考叔,他为人正直无私、非常孝顺。他觉得庄公的做法有伤教化,于是带着几只鸮①鸟去觐见庄公。庄公问这是什么鸟,颍考叔说:“此鸟名为鸮,白天视力很差,就算高大的泰山它也看不到,但到了晚上,它却能看到非常细微的东西,小处明白大处却糊涂。它小的时候由母亲喂养,大了之后却恩将仇报,残忍地吃掉自己的母亲,这是一种不孝的鸟,所以我才捕来吃。”庄公听了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时下人送上来一只蒸熟的羔羊,庄公让人给颍考叔切了一条羊腿。颖考叔把好肉拣出来,用纸包好,藏在袖子里。庄公很纳闷,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颍考叔说:“我家里有位老母亲,因为家里穷,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我要带回去给母亲享用。”庄公说:“你真是个孝子啊。”说完长叹了一声。颍考叔问:“主公为什么叹气呢?”庄公说:“你还有母亲可以奉养,以尽孝道。我虽然贵为诸侯,却不如你。”颍考叔假装不知,说:“姜夫人还健在呢,怎么能说没有母亲呢?”庄公就把黄泉之誓告诉了他。颍考叔说:“太叔已经死了,姜夫人只有您一个儿子了,如果您不尽孝道,那跟鸮鸟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是因为黄泉之誓才不能相见,我倒有一个主意。可以在地下挖一个很深的洞穴,见到泉水为止,然后您和姜夫人在地穴中相见,这样就不算违背誓言了。”庄公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安排颖考叔马上去办。

颍考叔召集了五百人,挖了一个十余丈深的洞穴,见到有泉水涌出,就在泉水旁建了一间屋子。颖考叔把庄公的意思告诉了姜氏,姜氏非常高兴,跟着颍考叔来到了地穴的屋子里。庄公见到姜氏,跪在地上说:“寤生不孝,让母亲受苦了。”姜氏说:“都是我的错,跟你没有关系。”母子两个抱头痛哭。之后庄公就把姜氏接回宫中居住。国人听说了这件事,无不交口称赞庄公的孝心。



波澜壮阔的中华史诗:从诸侯争霸到百家争鸣 这是一部穿越千年历史长河的宏伟画卷,它不单单讲述了一个个帝王将相的兴衰荣辱,更深刻地勾勒出中华文明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如何孕育出璀璨的思想光芒。本书将带你走进那个既充满战火与杀伐,又孕育着智慧与哲思的非凡年代——东周,特别是其中激荡人心的春秋战国时期。 第一卷:残破的宗法,初现的裂痕(周平王东迁至春秋早期) 故事的开端,并非繁荣昌盛,而是从一声悠长的叹息开始。西周王朝,那个曾经统一八方的煌煌大国,在一场场外部的战乱和内部的动荡中,如同被折断的羽翼,疲惫地迁往洛邑,史称“东周”。失去了往日辉煌的周天子,其号令已不再拥有绝对的威慑力。诸侯们,曾经周王朝的臂臂,如今开始有了自己的野心,他们的目光不再聚焦于遥远的镐京,而是盯上了更近、更肥沃的土地。 本书将细致描绘这一过渡时期的暗流涌动。我们将看到,曾经被严格遵守的宗法制度,如何在利益的驱使下逐渐松动,礼乐崩坏的迹象如何显现。那些在周初尚能克制臣子的诸侯,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以“勤王”为名,行“霸诸侯”之实。我们将深入了解,是什么样的历史契机,让那些曾经的卿大夫、家臣,在周王室衰微的背景下,一步步登上历史的舞台,成为影响时代走向的关键人物。 第二卷:群雄逐鹿,五霸七雄的崛起(春秋中期至战国初期) 当周天子的权威化为泡影,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便如火山喷发般爆发。这便是春秋时期最引人注目的“争霸”。本书将为你一一呈现,那些叱咤风云的霸主是如何炼成的。 从北方的晋国,它在中原崛起,经历数代君王的励精图治,一度成为无可匹敌的强权。我们将看到晋文公如何“退避三舍”,以德服人,最终在城濮之战中奠定霸业;我们将分析晋国何以能从一个边陲小国,发展成为春秋中期的霸主,其政治、军事、经济上的长处何在。 然后是东南的楚国,这个曾经被视为蛮夷之地,却在楚庄王的励精图治下,以“问鼎中原”的姿态,挑战中原王朝的统治地位。我们将探讨楚国独特的地理优势、文化特色以及其扩张策略。 东方的齐国,在管仲的辅佐下,如何通过“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辉煌,成为春秋首霸,其经济改革和外交策略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还有那地处西方的秦国,虽然地处偏远,却在商鞅变法等一系列改革的推动下,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书将追溯秦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国,逐渐积蓄力量,走向强盛的轨迹。 同时,吴越争霸的恩怨情仇,勾践卧薪尝胆的坚韧,夫差的骄奢淫逸,都将在本书中被栩栩如生地展现,让我们看到个体命运与国家兴衰如何交织在一起。 第三卷:战国烽烟,七雄争霸的白热化(战国时期) 随着春秋时期的结束,历史的舞台并未平静。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激烈的“战国”时代。如果说春秋是诸侯争霸,那么战国便是七个强大国家之间的生死存亡之战。 本书将重点描绘战国时期,周天子彻底沦为名义上的共主,各国之间赤裸裸的实力较量。我们将深入了解: 战国的七个主要国家: 秦、楚、齐、燕、韩、赵、魏。我们将逐一剖析它们各自的地理位置、政治体制、军事力量、经济状况以及发展战略。为何是这七个国家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角逐者? 持续不断的变法运动: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商鞅变法之严苛而有效,如何将秦国推向统一的快车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如何改变了赵国的军事格局;吴起在楚国的改革,为何最终功败垂成。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变法的深层原因、具体内容以及它们对各国乃至整个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纵横捭阖的外交策略: 在军事对抗之外,各国的纵横家们,如张仪、苏秦、鬼谷子等,以其卓越的口才和智慧,在各国之间穿梭,或合纵,或连横,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维持或改变力量的平衡。本书将为你揭示这些纵横家的游说艺术,以及他们如何影响着国家的命运。 战争模式的转变: 从春秋时期的车战,到战国时期规模更大、更残酷的步兵和骑兵的集团作战。我们将分析战国战争的特点,例如大规模的步兵战、攻城战、围困战,以及军事科技的进步,如铁器的广泛使用、弩的出现等。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随着兼并战争的加剧,分封制逐渐瓦解,郡县制开始兴起。土地制度的变革,农民阶级的崛起,都预示着一个更具中央集权色彩的时代正在到来。 第四卷:思想的火种,百家争鸣的璀璨(春秋战国时期) 与兵戈交织的年代并行不悖的,是一场更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当旧的秩序被打破,当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动荡,人们开始反思,开始探索新的生存之道和治国之道。 本书将为你呈现这场思想盛宴的精华: 儒家: 孔子及其弟子,如何以“仁”为核心,强调礼乐教化、道德修养,以及他们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孟子、荀子等后学,如何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为后世儒学奠定了基础。 道家: 老子、庄子,如何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他们对个体精神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法家: 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子等,如何主张以法治国,强调君主权威,以及他们对中央集权和国家富强的理论贡献。 墨家: 墨子及其弟子,如何倡导“兼爱”、“非攻”、“尚贤”,以及他们对实用技艺和节用思想的重视。 兵家: 孙武、孙膑等,如何总结战争规律,提出精妙的军事理论,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其他诸子百家: 我们还将触及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等,他们的思想虽然不像儒墨道法那样系统,却也丰富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图景。 本书将不仅仅是罗列这些思想家的名字和他们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将他们置于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他们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影响当时社会的。我们将看到,正是这些思想的火花,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为后世的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特色: 史实严谨,细节丰富: 本书以史书为根基,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辅以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让历史人物仿佛跃然纸上。 脉络清晰,层层递进: 从周室衰微到诸侯争霸,再到战国七雄的角逐,最后是思想的百家争鸣,本书的叙事结构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历史发展的逻辑。 人物鲜活,故事引人入胜: 无论是雄才大略的君主,还是足智多谋的谋士,亦或是坚韧不拔的斗士,书中的人物都栩栩如生,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引人深思。 视角独特,洞察深邃: 本书不仅关注政治和军事的宏大叙事,更深入剖析了社会结构、文化思想的变迁,力求展现那个时代的全貌。 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古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思想理论娓娓道来,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增长知识。 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一次与先贤的对话,一次对中华文明源头的探寻。阅读本书,你将不仅仅是在了解一段历史,更是在理解我们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东周时代,感受那段充满智慧与勇气的传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中国古代史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历史书都是枯燥乏味的,充斥着年代和人名,但《东周列国志》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它把春秋战国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串联起来,让人读起来就停不下来。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于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外交策略的描写,就像看一部精彩的宫斗剧,只不过主角是国家和君王。读到吴越争霸,我能感受到勾践卧薪尝胆的隐忍和最终复仇的快感;读到秦国崛起的历程,我又能看到一个国家如何从弱小走向强大,其中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手腕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而且,这本书不仅讲了大的历史事件,还穿插了很多小人物的故事,他们的命运和选择,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过去,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充满了人性和智慧的精彩篇章。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东周列国志》在细节的处理上,真的做到了极致。读的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对于史实的考证是下足了功夫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的言行,都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例如,在描述某个战役时,书中不仅交代了双方的兵力部署和战术运用,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战场上的环境,比如天气、地形,以及士兵们在极度疲惫和危险状态下的心理活动。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辛,也更加理解了那个时代生存的不易。此外,书中对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的介绍也十分到位,让我不仅仅是了解了历史事件,更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社会整体的运转逻辑和发展脉络。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我不仅仅是在读一本历史书,而是在亲身经历那段辉煌而又动荡的岁月。

评分

这次的阅读体验真的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作为一名对古典文学和历史都有一些涉猎的读者,我对于《东周列国志》这个题材并不陌生,市面上也有不少相关的书籍。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东周列国志:青少》,我立刻感受到了它与众不同之处。首先,它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遣词造句既有古风古韵,又不失现代汉语的流畅性,读起来非常舒服,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把握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人物性格深度的挖掘,不是简单的好人坏人脸谱化,而是能够展现出他们作为个体,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所面临的挣扎、选择和无奈。例如,对某些君王的复杂心理刻画,让我看到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以及一些统治者在追求霸业过程中的种种考量。这种深入骨髓的描写,让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人。

评分

这次真的淘到宝了!本来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没想到这本《东周列国志》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中国的古代历史,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那种风云变幻、诸侯争霸的场面特别着迷。这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那种古朴又大气的感觉,打开扉页,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我最喜欢的是它在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还穿插了很多精彩的人物刻画。比如,读到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我能感受到他颠沛流离中的坚韧不拔,那种为了复国而忍辱负重的精神,真的很令人动容。还有那些谋臣将士的智慧较量,像齐桓公和管仲的君臣相得,孙子兵法中的策略应用,都写得非常生动,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一起经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独特,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青少年读者能够理解的流畅性,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甚至会让人读得津津有味,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评分

不得不说,这套书的编排和内容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对历史充满好奇心的初学者量身打造的。我之前对春秋战国的感觉就是一堆名字和年代,总觉得很遥远,很难进入。但是这本《东周列国志》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把那些遥远的历史事件,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著名战役的描述,比如长勺之战、泓之战等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战况,而是深入剖析了背后的原因、双方的策略,以及这场战役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读完之后,我不仅对这些战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对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勇气充满了敬佩。另外,书中还涉及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风俗,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真的太棒了,它不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史诗故事集,让人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评分

三国买了很多个版本了,儿子都喜欢看!

评分

东西很不错,好用实惠。家人很满意,小朋友很喜欢,给个好评!

评分

东西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孩子暑假书目,先囤货。京东送货速度极快,下单第二天中午就收到了!

评分

这次买了好多书,希望孩子们能有兴趣看完

评分

产品质量很好快递小哥送货很及时,我很喜欢。

评分

印刷质量很好,孩子很喜欢。

评分

六一儿童节送给小朋友的,挺实用的

评分

给儿子买了看的,他开始说有些描述比较害怕,但是还是看完了,今年看了好多书,对语文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