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亚洲观

澳大利亚的亚洲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澳] 大卫·沃克(David,Walker) 著,李建军 译
图书标签:
  • 澳大利亚
  • 亚洲
  • 国际关系
  • 地缘政治
  • 文化交流
  • 历史
  • 政治
  • 外交
  • 区域研究
  • 战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0113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38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页数:264
字数:2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对于许多澳大利亚人来说,引起很多讨论的澳大利亚亚洲近邻似乎是一种威胁。模模糊糊的亚洲人身影好像逡巡在澳洲大陆的四周,伺机而动。然而,近邻也同时提供了贸易、旅游和文化交流的机遇。许许多多的澳大利亚人被亚洲的社会和文化深深地吸引,并乐享亚洲所提供的了解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新角度。19世纪末以来,关于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的争论一直在国家层面和私人生活中引起关注。本书向读者提供了过去150年以来澳大利亚和亚洲的种种联系,全书史料新颖,叙述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澳]大卫·沃克(David Walker),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澳大利亚研究教授、首任北京大学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2013-2016),在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领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焦虑的国度: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兴起1850-1939》,其家族史《光明行》(2014)中文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澳]阿格涅什卡·索伯辛斯卡(Agnieszka Sobocinska),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国家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2010年巴厘岛乌达雅纳大学“奋进奖研究员”获得者,研究领域是二战后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关系、澳大利亚民众对亚洲的态度以及澳大利亚政府对亚洲的外交政策。。李建军,男,1988年9月-1992年6月,于南开大学外文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95年9月-1998年6月,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92年7月-1995年8月,任教于南开大学外语教学部。1998年7月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2013年,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任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学会秘书长。2016年,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澳大利亚文学、澳大利亚文学汉译。
李建军,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2013~),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学会秘书长(2014~),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访问学者(2002),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16)。主要研究领域为澳大利亚文学、澳大利亚文学汉译。

目录

引言 澳大利亚的亚洲观【大卫·沃克、阿格涅什卡·索伯辛斯卡】/001

三个大国
被中国传染【格雷格·沃特斯】/019
迪肯的错综复杂的印度情节【伊普斯塔·森古普塔】/034
日出东方【大卫·沃克】/052

种族身份认同
金黄种族之畅想【凯恩·柯林斯】/071
漂洋过海,东西交融【凯特·贝格纳尔】/086
种族现代说的美丽故事【雪莉·詹妮弗·林】/101

想说爱你不容易
黑暗之心,黄金之心【阿格涅什卡·索伯辛斯卡】/121
巴厘岛的可爱客人【艾·纽曼·达玛·普特拉】/139

中国谜题
同床异梦【马克·费南】/157
为中国“狂”【潘成鑫】/172

亚洲的缺失
缺失的亚洲【格雷格·洛克哈特】/189
唐纳德·霍恩发现亚洲【麦兹·克劳森】/210
在“亚洲世纪”教授历史【莎莉·珀西瓦尔·伍德】/227

尾篇 澳大利亚与亚洲:因海相通【露丝·巴林特】/243

主要参考书目/255
译后记/260
《澳洲之镜:映照与交织的亚洲叙事》 卷首语 在浩瀚的太平洋边缘,澳大利亚这片古老的大陆,正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着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千里的亚洲。这里并非一个孤立的国度,而是全球化浪潮中一个充满活力、不断演变的节点。随着亚洲经济的腾飞、人口的增长以及文化的多样性日益凸显,澳大利亚与亚洲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种联系不仅仅体现在贸易、旅游和外交上,更深刻地渗透在澳大利亚的社会结构、文化认同和国家战略之中。 《澳洲之镜:映照与交织的亚洲叙事》并非一本简单的介绍澳大利亚如何看待亚洲的书籍。它旨在深入剖析澳大利亚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不同视角下对亚洲的认知、理解与想象。它探究的是,澳大利亚这面“镜子”是如何映照出亚洲的形貌,又如何在与亚洲的不断互动中,重塑自身的身份。这本书试图揭示,这种“映照”并非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动态的、充满张力的。澳大利亚对亚洲的观察,既包含了对亚洲崛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理性分析,也掺杂着历史的印记、文化的隔阂、以及地缘政治的考量。 第一章:历史的回声与地理的召唤 澳大利亚与亚洲的联系,并非始于现代。早在遥远的过去,印尼的航海者就已抵达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留下了早期的人类迁徙与交流的痕迹。殖民时代的到来,虽然将澳大利亚纳入了英帝国的版图,但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其始终无法真正割裂与亚洲的联系。本章将追溯这段漫长而复杂的关系史,从早期模糊的接触,到殖民者对东方世界的猎奇与误解,再到二战后亚太地区格局的重塑,澳大利亚如何逐渐调整其对亚洲的战略定位。 我们将审视殖民时期澳大利亚社会中存在的“黄祸论”等排外思潮,以及这些思潮如何影响了早期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和国家认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即使在保守的时代,仍有部分澳大利亚知识分子和商人,试图跨越文化鸿沟,理解并欣赏亚洲的文明。本章将重点关注几个历史转折点,例如战后东南亚国家的独立,冷战格局下的地区冲突,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这些事件是如何逐渐改变澳大利亚对亚洲的认知框架的。 第二章:经济的脉动与机遇的浪潮 二十世纪末至今,亚洲经济的崛起成为世界格局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澳大利亚作为资源出口大国,其经济命脉与亚洲,特别是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紧密相连。本章将详细探讨澳大利亚与亚洲之间的经济往来,从资源贸易、旅游业、教育产业,到金融投资和科技合作。我们将分析澳大利亚经济如何受益于亚洲市场的巨大需求,以及这种依赖性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本书将深入研究澳大利亚的“亚洲经济战略”,探讨其在多元化贸易伙伴、吸引亚洲投资、以及推动本国企业“走出去”方面的努力。同时,我们也会审视在经济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摩擦和挑战,例如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对外国投资的担忧。本章还将探讨,亚洲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例如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创新经济的转变,对澳大利亚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提出了怎样的新的要求和机遇。 第三章:多元的脸孔与文化的碰撞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其多元文化构成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亚洲移民在澳大利亚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到来不仅丰富了澳大利亚的社会肌理,也深刻地影响着澳大利亚的文化景观。本章将聚焦于澳大利亚社会内部的亚洲社群,探究他们如何在澳大利亚落地生根,又如何保留和传承自身的文化传统。 我们将考察不同亚洲族裔在澳大利亚的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融合程度,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例如种族歧视、身份认同的困惑等。同时,本章也将审视澳大利亚主流社会对亚洲文化的态度,从早期的刻板印象和误解,到如今的日益接纳和欣赏。我们将探讨亚洲美食、艺术、音乐、电影等如何逐渐融入澳大利亚的文化生活,以及这种文化交流如何促进澳大利亚社会内部的理解和包容。 第四章:安全的地平线与地缘的博弈 在日益复杂多变的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始终是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核心议题。本章将分析澳大利亚如何在其亚洲地缘政治环境中定位自身,以及其对地区安全挑战的认知和应对策略。我们将审视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安全同盟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亚太地区安全格局中的作用。 本书将深入探讨澳大利亚与中国之间日益增长的战略互动。我们将分析澳大利亚如何在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同时,处理与中国在安全、人权、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本章还将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安全态势,例如南海问题、朝鲜半岛局势等,以及澳大利亚在该地区扮演的角色和所持的立场。我们将探讨澳大利亚如何平衡与地区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地区和平稳定。 第五章:未来的图景与共同的命运 展望未来,澳大利亚与亚洲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和复杂。本章将尝试描绘澳大利亚与亚洲未来互动可能出现的图景,并探讨双方如何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我们将分析气候变化、流行病、数字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共同面临的议题,以及澳大利亚与亚洲各国如何在这些领域展开合作。 本书将探讨澳大利亚如何进一步深化与亚洲的伙伴关系,超越传统的经济和安全范畴,在文化、教育、科技创新等领域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我们将审视澳大利亚如何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优势,成为连接亚洲与世界的桥梁,并在全球治理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本章还将呼吁澳大利亚社会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建设性的态度,理解和应对亚洲的崛起,在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中,塑造一个更加繁荣和稳定的亚太地区。 结语 《澳洲之镜:映照与交织的亚洲叙事》以一种多维度的视角,呈现了澳大利亚与亚洲之间复杂而深刻的联系。它试图揭示,澳大利亚对亚洲的认知,并非 static 的图像,而是 dynamic 的过程。在这面“镜子”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亚洲的轮廓,更是澳大利亚自身的演变。通过对历史的回溯、经济的脉动、文化的交织、安全的考量以及未来的展望,本书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的更深入思考,理解在这个相互依存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存在,唯有在开放、理解和合作中,才能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澳大利亚的亚洲观》这个书名,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谜题。澳大利亚,这个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西方文化背景闻名的国度,如何去“看”亚洲?这个“看”,包含着怎样的视角、怎样的历史积淀、怎样的现实考量?我最渴望了解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澳大利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亚洲邻居们所持有态度的演变。从最初的疏离与不解,到后来的经济往来与战略合作,再到如今日益加深的文化交融与社会互动,这个过程一定充满了曲折与复杂。我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亚洲观”的,它是否仅仅是一种宏观的地缘政治判断,还是包含了微观的个体经验和集体情感?书中是否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比如澳大利亚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对话,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或者是在教育、旅游、艺术等领域的交流,来展现这种“亚洲观”的具体形态?我特别期待,作者能提供一个超越简单的政治宣传或经济分析的视角,去揭示澳大利亚社会内部,对于亚洲的多元看法,以及这些看法是如何相互碰撞、融合,并最终塑造了澳大利亚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定位。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对澳大利亚的一个了解,更是对全球化时代下,不同文明之间如何构建相互认知的一种探索。

评分

这本书,名为《澳大利亚的亚洲观》,初次吸引我的是它这个独特而极具挑战性的书名。我一直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有着浓厚的兴趣,它既是大陆,又是岛屿,是西方文明的边缘,又深受亚洲文化影响。我想象着这本书会深入剖析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如何看待、理解并融入其邻近的亚洲大陆,这其中必然充满了复杂的地缘政治、文化交融、经济往来以及可能存在的误解与隔阂。尤其令我好奇的是,作者将如何描绘澳大利亚的“亚洲观”?这是一种基于历史渊源的观察,还是立足于当下全球格局的审视?是官方层面的外交策略,还是民间社会的日常互动?这本书是否会探讨澳大利亚在面对亚洲崛起时的机遇与挑战,比如经济上的依存关系,文化上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多维度、不偏不倚的视角,揭示澳大利亚在亚洲事务中的定位,以及这种定位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演变的。或许,它还会涉及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例如澳大利亚在东南亚的投资,或者与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澳大利亚国内社会的影响。总而言之,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能获得一次深刻的认知之旅,去理解一个远离但又紧密相连的国度,是如何审视自己与广袤亚洲之间的微妙联系。

评分

《澳大利亚的亚洲观》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意味深长。它让我立刻联想到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似乎是西方世界的一个孤立节点,却又恰好位于通往东方的大门。我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探讨这种地理上的“夹缝”是如何塑造了澳大利亚的自我认知,以及它对亚洲大陆的看法。我想象中,作者会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答案,可能会追溯到早期贸易路线的开辟,殖民时期的探索,以及二战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这些历史事件,无疑都在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关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作者将如何处理“亚洲观”这个概念。这是一种一成不变的视角,还是一个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书中是否会分析澳大利亚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亚洲国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和态度?例如,它与印度尼西亚的复杂关系,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与战略博弈,以及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紧密联系。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澳大利亚的“亚洲观”是如何体现在其外交政策、经济往来、文化交流以及社会层面上的。我希望它能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这个遥远的国度,如何看待并与之互动的广阔东方。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澳大利亚的亚洲观》这本书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南半球的阳光洒落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上,而在这片土地的北面,则是古老而充满活力的亚洲大陆。书名本身就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想知道,澳大利亚这个地理上相对孤立,但文化上又深受西方影响的国家,是如何看待这片近在咫尺却又截然不同的文明?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澳大利亚的民族构成,多元文化主义的实践,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它对亚洲的认知?我设想书中会涉及一些历史事件,比如二战时期澳大利亚在亚洲的经历,冷战时期的战略考量,以及近年来亚洲经济的崛起对澳大利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者是如何定义“亚洲观”的?它是否仅仅是政治和经济层面的考量,还是包含了更深层次的文化理解、社会互动,甚至是情感上的连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细致入微的分析,去揭示澳大利亚在面对亚洲时,可能存在的期望、担忧、误解,以及它如何努力地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也许,书中还会包含一些关于澳大利亚与亚洲国家之间具体合作项目的案例,或者是在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互动,以此来佐证作者的论点。

评分

拿到《澳大利亚的亚洲观》这本书,我最先浮现的画面是澳大利亚的海滩,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背后那片广阔而神秘的亚洲大陆。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这种地理上的近邻与文化上的疏离感之间的张力。我想,作者一定花费了大量笔墨来梳理澳大利亚与亚洲国家之间漫长而曲折的互动历史。或许会从殖民时期开始,讲述欧洲移民如何将自己的文化带到这片土地,又如何开始接触和认知那些早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原住民,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澳大利亚与亚洲的联系是如何逐渐加深。我设想书中会探讨经济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比如澳大利亚对亚洲资源的依赖,以及亚洲对澳大利亚市场的需求,这种互利共赢的关系是如何塑造了彼此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深入挖掘文化层面的交流与融合,澳大利亚社会中日益增长的亚裔人口,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文化元素,又如何影响了澳大利亚的本土文化?书中是否会触及一些关于文化认同的讨论,澳大利亚在多元文化主义的框架下,如何处理与亚洲文化的关系?我希望这本书不是简单地陈列事实,而是能提供一种深入的分析,揭示澳大利亚的“亚洲观”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潜在的偏见以及不断演变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