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年人生路:胡乔木生平

八十一年人生路:胡乔木生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八十一年人生路:胡乔木生平》编写组 著
图书标签:
  • 胡乔木
  • 传记
  • 历史
  • 人物
  • 政治
  • 回忆录
  • 中国共产党
  • 革命
  • 文化
  • 近现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6489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711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页数:664
字数:49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胡乔木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di一支笔”的美誉。本书特别对胡乔木的新闻学研究、文字改革和汉语规范化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国际重大问题研究均有所讨论,在表明胡确实百科全书式学者,中国现代学术之林不可多得的一株乔木。而书中关于胡乔木同学谊、夫妻情以及他对知识分子的关心的描述,可以使读者进一步感知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目录

第一编 生平述论
6/从“学徒”到“中共第一支笔”
  ——1941~1981:胡乔木与毛泽东
21/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的得力助手
  ——1977~1982:胡乔木与邓小平
39/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66/诗词情缘
93/著作的编辑出版

第二编 主要业绩
105/与《八大政治报告决议》的起草
123/与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形成
144/负责十二大党章的修改
161/负责十二大政治报告的起草
181/参与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6/对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形成的贡献
205/参与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215/与1982年宪法
228/与《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241/与《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53/主持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
260/倡议编辑出版《当代中国》丛书
263/与1981年版《鲁迅全集》
275/与《郭沫若全集》
278/与关于张闻天的几本书
291/主持国务院政治研究室
309/创建中国社会科学院
383/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393/与中国现代文学馆

第三编 人际交往
405/与乐怡然
409/与季羡林
415/与张甲洲
419/与钱锺书
425/与王翰
433/与王作民
436/与周扬
441/与胡绳
446/与叶籁士
450/与张闻天
456/与杨尚昆
463/与吴冷西
468/与邓力群
477/与田家英
483/与龚育之
489/与丁玲
492/与萧军
499/与吕叔湘
506/与逄先知
510/与聂绀弩
516/与吴祖光
522/与李政道
529/与王梦奎
534/与王蒙
539/与姚雪垠
544/知识分子的知心朋友

第四编 婚恋与家庭
561/开明父母
565/革命兄妹
579/情深伉俪

第五编 程中原关于胡乔木生平思想答问
597/关于胡乔木生平思想若干问题答《纵横》杂志记者问
612/关于胡乔木生平思想若干问题答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问
624/谈谈胡乔木研究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答中共中央党校学者问
640/关于胡乔木研究的一些情况和若干问题——答邯郸学院学者问

652/后 记

前言/序言

胡乔木八十一年人生路(代序)
程中原

胡乔木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1912年6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县鞍湖乡北张本村。原名胡鼎新。1930年毕业于扬州中学。同年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读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共青团北平市委委员、宣传部部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与领导北平学生和工人的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在盐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宣传组织活动,主编《海霞》等进步文艺刊物。1933年秋转学浙江大学外文系,组织秘密读书会,传播进步的社会科学和马列主义。因领导学生运动被迫离校。1935~1937年在上海参加左翼文化运动,并负责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工作,曾任左翼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中共江苏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宣传部部长,是中共在上海抗日救亡工作的领导者之一。
1937年7月到达延安。先后在中央宣传部、战时青年训练班和中央青委工作。任青训班负责人、中共中央青委委员、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教务长,主编《中国青年》。1941年2月起任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在毛泽东指导下编辑《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重要历史文献。他列席中央政治局的整风会议,参加总学委的工作,参与领导文艺界的整风运动。他为《解放日报》撰写了不少社论和新闻。他在党中央、毛泽东的领导下,参加《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工作,为该决议的形成做出了贡献。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在陇东参加土改。1947年4月下旬起,随毛泽东转战陕北。1948年4月抵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后,任新华社总编辑和社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49年3月,参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中央进驻北平后,他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起草,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做了许多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主要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任职。先后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他是党和国家重要文件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中共八大文件(1956)以及《莫斯科宣言》(1957)的起草工作。他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1951)是中共党史的奠基之作。他先后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四卷的编辑工作。他在党中央政治局主持下撰写的《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等文章,在重大政治问题和理论问题上深刻有力地阐明了党中央的主张,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历任新华通讯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署长等职,他也是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推进者,历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和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文字改革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文化大革命”中遭“四人帮”迫害。1975年复出,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主要负责人,协助邓小平进行整顿。主持修改《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和关于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等重要文件。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又遭打击。
粉碎“四人帮”后,胡乔木在揭发批判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罪行的同时,支持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做出了贡献。1977年,他负责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并任院长、党组书记。1978年7月在国务院务虚会上,他发表《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讲话,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做了理论论证。他列席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负责全会的文件起草工作,为实现历史转折做出了贡献。在三中全会上,他被增补为中央委员,任中央副秘书长兼毛泽东著作编委会办公室主任。五中全会当选中央书记处书记之一。历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党史研究室主任,并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主任委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发表多篇重要文章和讲话,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在邓小平主持下,负责《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他领导了《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四卷第二版的修订,为编辑出版《邓小平文选》第一、第二卷和老一辈革命家的著作倾注大量心血。1980年代前期发表了《当前思想战线的若干问题》《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等文章。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提议写作并主持审定《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89年赴美访问,发表《中国在五十年代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等学术讲演。为纪念中共建党70周年作《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是中共八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顾委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主要著作集有《胡乔木文集》(3卷)、《乔木文丛》(6卷)、《人比月光更美丽》(诗集)、《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和《胡乔木集》等。
八十一年人生路:胡乔木生平 本书以八十一年光阴为主轴,细致勾勒了胡乔木先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并非战场上的将军,亦非商场上的巨擘,但其影响却深远地渗透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肌理之中。他的名字,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思想理论紧密相连,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者,也是一个时代的塑造者。 第一章:烽火岁月的启蒙与抉择(1912-1930年代) 故事的开端,是一九一二年的中国,一个在旧秩序崩塌、新思想萌发的年代。胡乔木,原名胡秉文,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书香门第。童年的他,得以在家族深厚的文化氛围中汲取养分,也亲眼目睹了国家内忧外患的现实。早期教育的熏陶,使得他对民族命运的思考早早地被唤醒。 少年时代的胡乔木,聪慧过人,博览群书。辛亥革命的余波,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思想走向。他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初步思想,这如同在他心中播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九一八事变,更是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毅然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将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一时期,胡乔木逐渐成长为一名积极的革命青年,投身于党的早期工作中。他在学生运动中崭露头角,展现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出色的组织才能。他开始参与党的文献起草工作,在文字中倾注着他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延安岁月与理论耕耘(1930年代-1940年代)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乔木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这里,成为了他一生中思想最活跃、理论贡献最突出的时期之一。在延安,他与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并肩工作,深刻地参与了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形成自己独特思想体系的关键时期。胡乔木在此期间,承担了大量重要的理论著作的起草和编辑工作。他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参与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阐释。他撰写的许多文章和报告,不仅在党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延安的艰苦岁月里,胡乔木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卓越的才华。他不仅是一位理论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宣传家和组织者。他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将党的方针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人民。他参与起草了许多重要的文件,为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执行贡献了智慧。这段经历,使他对中国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磨砺了他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 第三章:新中国建立与思想奠基(1949-195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也标志着胡乔木革命生涯新篇章的开启。新中国成立后,胡乔木被委以重任,在党的宣传和理论领域继续发挥着核心作用。 这一时期,他主要负责党内思想理论的建设和对外宣传工作。他参与起草了建国初期的多份重要文献,为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他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为确立新中国的根本制度和思想指导方针付出了巨大努力。他深知思想武器对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重要性,因此,他在党的思想统一和理论武装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同时,胡乔木也积极参与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力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结合点。他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他在这个时期撰写了大量文章,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中国初期的思想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章:曲折探索与时代印记(1950年代末-1970年代末) 中国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经历了一些曲折和挑战后,胡乔木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尽管如此,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却从未动摇。 在这一时期,他继续在党的理论和宣传战线上默默耕耘。即使在困难时期,他依然坚持学习和思考,关注着国家的发展方向。他参与了许多重要会议的讨论,对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深刻理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也保持着对真理的追求。 尽管面临着复杂的政治环境,胡乔木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的精神。他见证了中国社会一系列重大的变革,也深刻反思着历史的经验教训。他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有着自己的深刻见解。这段经历,让他的思想更加成熟,也让他对中国革命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体悟。 第五章:改革开放与理论升华(1970年代末-1990年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迎来了胡乔木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理论活跃期。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胡乔木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洞察力,成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支持者之一。他积极参与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探讨,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撰写了大量文章,阐述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统一思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胡乔木在这个时期,尤其关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革。他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他对于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观点。他撰写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等文章,在当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晚年的胡乔木,依然精神矍铄,对国家的发展充满热情。他继续关注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的深刻思考。他将自己毕生的经验和智慧,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 尾声:历史的回响与精神的传承 八十一年的人生旅程,胡乔木先生走过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岁月。他的一生,是为理想而奋斗的一生,是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鞠躬尽瘁的一生。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胡乔木先生的精神,体现在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他的一生,不仅仅是一个个历史事件的串联,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精神缩影。 本书试图通过对胡乔木先生生平的回顾,展现一个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深入剖析,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到思想理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胡乔木先生的人生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辉煌的道路,也是一条值得后人深入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他的思想和精神,将继续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回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见《八十一年人生路:胡乔木生平》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散发出的那种朴实而深刻的气息所吸引。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伟人,他们的故事往往不是靠华丽的辞藻去堆砌,而是隐藏在他们扎实的经历和深邃的思想之中。因此,我毫不怀疑这本书会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为读者展现胡乔木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我设想,书中一定充满了大量的历史细节,描绘了他如何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那些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他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与同时代的其他重要人物互动?这本书,在我眼中,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通过一位关键人物的生命历程,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如何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对那个时代有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从中获得宝贵的思想启迪。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八十一年”这个数字所承载的厚重感,以及“人生路”这个词汇所蕴含的丰富经历。我深知,一位在八十一年的人生旅途中留下深刻足迹的人物,其生命故事必然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胡乔木先生的名字,在我的认知中,总是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那些至关重要的文献和思想紧密相连。因此,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会深入剖析他如何从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位影响深远的理论家和政治家。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描绘他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定,又如何在关键时刻提出富有远见的思想。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扇窗,可以让我透过胡乔木先生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去感受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奋斗与抉择。我相信,这本书会为我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现代史的独特而珍贵的视角。

评分

单凭书名《八十一年人生路:胡乔木生平》的简洁有力,我就能想象到其中所承载的史诗般的篇章。我不由自主地开始想象,这位在时代洪流中沉浮了八十一个春秋的伟人,他的生命轨迹是怎样蜿蜒曲折,又在何处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对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一位核心人物的人生故事,折射出整个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革、思想演进和国家发展。我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出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又如何在思想理论的探索中不断突破。这本书的气质,让我感到它不仅仅是一部个人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智慧、勇气和历史责任的深刻记录。它可能会引领我思考,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是如何的人物,才能以如此坚韧的意志和深刻的洞察力,影响历史的进程,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沉静而有力量的蓝色,搭配着烫金的标题,仿佛一下子就将人带入了一个厚重而悠远的历史时空。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智者和思想家充满好奇,而胡乔木先生无疑是其中一位。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但仅仅从书名《八十一年人生路:胡乔木生平》以及它所散发出的气息,我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和深刻意义。我想,这本书不单单是记录一个人的生平,更可能是一部浓缩了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历史的百科全书。它可能会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记录着一个时代的潮起潮落,也折射出一位杰出人物如何在时代的巨浪中,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我期待在书中窥探到那个时代的声音,感受那些宏大的叙事,理解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从中汲取智慧,理解历史的深度与广度。这本书的气质,让我感到一种沉甸甸的期待,仿佛即将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八十一年人生路:胡乔木生平》——短短几个字,就仿佛概括了一位在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漫长而充满意义的一生。我虽然还没有翻开书页,但已经能够想象到,这本书里必然蕴含着海量的信息,不仅仅是关于胡乔木先生本人的经历,更可能是对那个时代社会、政治、思想变迁的深刻映照。我期待在书中看到,他如何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以其独特的理论视野和政治智慧,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我相信,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他个人生平的流水账式记述,而会深入挖掘他思想的形成过程,他与时代脉搏的契合,以及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一本打开的史书,让我有机会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去感受那个时代的声音,去理解那个时代的选择,去领略一位伟大思想家和实践家的人生轨迹。

评分

不错不错就是不错,继续支持!

评分

家里成千上万的书,希望儿子到时候把他爸买的这些都看掉,这买书的病啊,没治~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物美价廉,一直选择京东

评分

京东图书的活动真是不错,买了好多,慢慢看,看书总是会有收获的。

评分

家里成千上万的书,希望儿子到时候把他爸买的这些都看掉,这买书的病啊,没治~

评分

很好 很满意

评分

不错的书籍,值得一看

评分

值得一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