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万阅读畅销书作家正经婶儿写给在少有人走的路上摸黑狂奔的你,被生活虐到自信心余额不足的你!
2、精彩的人生,未必是 “标配”人生,而是“私人定制”。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传奇!
3、够犀利、够辛辣,戳中数亿人焦虑痛点的心灵顿悟书。
4、作者正经婶儿原创文章单篇阅读量高达300万,全网阅读量过亿。数十篇文章引爆朋友圈,影响了千万女性的自我觉醒之路。
5、人生只有两种结果,被锋利的生活磨平了棱角和用锋芒的自己打磨生活。
6、与其着急追求有房有车,哪个阶段有多少存款等所谓的人生“标配”,来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让自己焦虑不堪,不如脚踏实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7、马云没有追求稳定的工作这个“标配”,成了商业巨头;??马化腾没有追求有房有车的“标配”,成就了腾讯的创奇;??刘强东没有追求多少多少存款的“标配”,让京东风光无限!
8、那些急于追求“标配”的人,他们给自己定了详细的人生“目标”,对房、车、存款、女人(男人)、孩子……都会做出一个精确的时间计划,认为只有如期完成,才能成为所谓的“人生赢家”。但这不过是大众的“标配人生”,这样的生活真的充满趣味和吸引力吗?
9、别让自己困在“标配”的人生牢笼里,也别让生活的功利和焦虑抹掉你的无限可能!
10、精彩的人生,往往不只一面,
11、别让自己困在“标配”的人生牢笼里,也别让生活的功利和焦虑抹掉你的无限可能!
12、不为自己的人生设限,朝更多未知的方向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拥有无限可能!
"这是一本什么时候打开都不晚的心灵顿悟书。
如果你是那个急于追赶“标配”人生的众人中的一员,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在给你安利“标配”的人生有多成功,如果,你正犹豫是做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人生赢家”,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那么,本书会让你在远离盲从、纠结、攀比,更加自信地走属于自己的“私人定制”之路。
作者正经婶儿用精辟、犀利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戳中当下大多数人的焦虑痛点,并告诉你,人生不是一场赌博,哪有什么“人生赢家”和“人生输家”,只不过是走的路不同罢了。
愿你手中有鲜花,心中有理想,脑中有哲学。
不随便依赖,不轻易将就,不随波逐流,
才可以活得丰盛,美好,闪耀。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晚熟的80后老女孩,情感励志分享平台“正经婶儿”创办人,互联网在线教育品牌糖豆学院联合创始人,豆瓣读书作者,陶晶莹姊妹淘网站专栏作家。
原创文章单篇阅读量高达300万,全网阅读量过亿。数十篇文章引爆朋友圈,影响了千万女性的自我觉醒之路。已出版畅销书《女人不可以穷》《做一个恰到好处的女子》,以及繁体版情感励志书《爱情,不过是理解复杂,选择简单》,并获台湾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作家吴淡如倾情推荐。
正经婶的文章总是一针见血地戳中要害,非常喜欢读她的文章,继续关注。
—— 一往直前2015
有时候读婶儿的文章会让我特别清醒,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自从在网上结识了婶儿,感觉已经在自我觉醒的路上大步向前了。
——我是喵喵
如果问我什么文章能引起我的阅读兴趣,那大概就是婶儿这种让人觉醒、让人自悟的文章了吧。说实话,还真没见过这么年轻漂亮的婶子,哈哈。
自序 你不要急于过“标配”的人生 1
第一章 你不要急于过 “标配”的人生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升值方式 11
承认吧,表演型人格让你又累又穷 17
这个世界的任何一点甜头,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24
一个人能够活色生香,两个人才能相得益彰 34
天生没有拿到 100分,怎么办 45
所谓的光辉岁月,是在你最好的年纪,对于目标的坚持 56
女人对男人最高级的吸引,是当他的解药 62
互动社区:和正经婶儿聊聊天 67
第二章 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同样都是二十多岁一无所有,贵人为什么帮她不帮你 73
长相中等的女生,做对这八件事会越活越高级 80
努力这种美好品质,千金不换 86
没有人会看不起你,除了你自己 92
毫无外在的内在,也是一种浅薄 97
在家里情商低的人,趁早绝交 103
每个活得精彩的女生都需要匠人精神 109
互动社区:和正经婶儿聊聊天 115
第三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温柔留给意中人
你不是不想结婚,只是不想和这个人结婚 121
姑娘,他比你想象中更不爱你 126
这五种男人,再爱也不能嫁 132
真爱就是:哪怕看起来像个笑柄,也千金难买我乐意 139
真正高级的女人从不标榜自己过分独立 143
她要的不是口红,是你的爱 150
互动社区:和正经婶儿聊聊天 155
第四章 如果事与愿违, 那定是上天另有安排
这个世界终究是属于野路子的人的吗? 163
独立是最高纯度的少女心 171
你的善良最好有点锋芒 176
情商高的人,绝不伤害别人的玻璃心 182
毕业五年,拉开女生差距的戳心真相 186
阶级和出身根本就不算什么 192
互动社区:和正经婶儿聊聊天 198
第五章 我能想到最成功的人生, 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不能把眼前苟且过好的人,是永远到不了诗和远方的 205
沦为被挑选的女人,连呼吸都是痛 211
最好的爱情就是:我靠谱,你随意 214
和情绪稳定的人恋爱,同温厚的人结婚 220
永葆上进心的女人比较不容易朽坏 225
从二十岁到三十岁这十年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 230
互动社区:和正经婶儿聊聊天 236
后序
自序 你不要急于过“标配”的人生
1
2015年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合伙做一个有关儿童社区的创业项目。
我们在北京某中高档小区楼下租了一个不算小的门面,一楼卖服装,二楼做儿童教育。我们雇了两个员工,但是在8月份的时候,两个员工同时离职,所以我在店里是老板,是出纳,是店员,是保洁大姐,还是指挥顾客找停车位的保安。那天下午风和日丽,夏日炙热的空气让人昏昏欲睡,我们这个位于北京核心地段高档小区下面的小店面,空空荡荡,一个顾客也没有。
又是干吃饭不进粮的赔钱的一天。
我看着电脑脑袋空空如也,就在这个生意惨淡的一天,
在没有顾客光临的下午,我决定为自己开个公众号。
然后我给自己起了个开玩笑似的名字,就叫“正经婶儿”。
我开始断断续续写文章,写我的童年,写今天见到的奇葩,等等。我想起来就写,有时候一篇文章能拖拖拉拉写好几天,有时候又觉得写东西挺烦的,看电视吃薯片不好吗?干吗还要码字为难自己?
2015年10月初的一天,在公众号“正经婶儿”写作一个多月之后,我去看了电影《夏洛特烦恼》的点映。当时《夏洛特烦恼》这个电影特别低调,没有什么宣传,也没有巨幅的海报,我看完之后感动得不得了,写下了一篇文章叫作《马冬梅,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篇文章一下子成为网络爆文,题目是从朱生豪先生那里获得的灵感,他是莎士比亚著作的翻译者,原话是:宋清如,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粉丝不到一千人,因为这篇文章,我开始有了自己的第一批关注者。
所以真的是巧了,就差那么一点点,我就决定放弃写作了,老天给我了一个暗示,意思是说:别放弃,这不挺好的吗?继续写吧。
2
很多人都说,自己的第一批粉丝就是他们的亲戚朋友,我没有,因为我的家人都是传统又质朴的知识分子,觉得网上写文章不够风雅。他们是严肃文学的粉丝,从来不看流行文学。
所以我写文章也没有转发给他们看,也不分享自己的文章,朋友圈也不转发。直到2016年7月份第一本书《女人不可以穷》出版,我才告诉家人。
那天我带着新书回家看我姥姥,她已经有那本书了,而且是我妈买给她的,她在饭桌旁看得特别认真。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她那得白内障多年且拒绝做手术的病眼,多看一点字就很难受了。
我当时差点泪目。我从小跟着姥姥姥爷长大,《女人不可以穷》出版的时候,特意在书的最后留了个彩蛋。
我跟她讲:“这本书还有个小惊喜你不知道吧,就是你翻到最后一页,你会看到你和姥爷的名字印在上面——写的是:谨以此书献给郑建白先生和王玉凤女士。怎么样,是不是赞赞的?”
她什么表情我很难形容。就像是,你看到所有的照片都是笑脸,拼接起来却是一双悲伤的瞳孔一样,关于亲情和岁月,所有的喜乐和苍凉都在里面。
我想那个眼神,我会毕生难忘。
3
写公众号十八个月,我连续写了五十万字,出版了《女人不可以穷》《做一个恰到好处的女子》两本简体书,还有《爱情,不过就是理解复杂,选择简单》一本繁体书,加印九次,不到一年时间卖掉十万余册之后,我变成什么样了?
第一,我最感动的,莫过于遥远的相似性。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霍金说的,他说爱情里最让他感动的,不是你爱我,也不是我爱你,而是两个人相爱的那种化学反应,那种相似性让人感动不已。
我写《女人不可以穷》,我的读者不会跑上来指着你的鼻子说:“女人不可以穷,我看男人才不可以穷呢!”他们会说:“我是应该比现在更努力一点了。”单凭这一点,就很让人感动。
我写成长、困惑、惶恐、不安,常常愿意带点幽默。
有人看了第二本书《做一个恰到好处的女子》,然后我就接到了一条微博私信,她说:“我是高中生,本来是特别迷茫的,看到你的文章,我感觉前面有光。”
她的留言很长,我现在也找不到了,但是我到现在还记得她的那番话带给我的感动。我觉得,我写文章是有意义的。
这个意义不是我挣了多少钱,也不是我有多少粉丝,而是我好像在做一件好事。就像是我姥姥经常跟我说的那样,不需要你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你只需要做一个好人,就够了。
所以我在我的公众号上说,要坚持健身,吃干净的食物,对人友善,不乱撕逼,管理好你的脾气,做看起来让人舒服的女孩子,每天喝蜂蜜柠檬水抗氧化,每天看书“柔软”你的容貌,希望改变我的也改变你。
第二,我更加自律了。
写文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强迫你处于紧张状态,不让你懈怠。虽然我不是每天都更新公众号,但是我每天最起码都会写两千字。
有时候是写公众号文章,有时候是写书,有时候是写论文,而且写作这件事情真的会上瘾,尤其是在取得一些成就感之后。
前段时间我在台湾宣传新书,朋友说:“你天天写字不烦喔,自从高中毕业之后,写一个字都让我痛苦!”我笑着说:“不会啊,我一天不写字就不舒服,写作对我来说是解压。”
第三,通过早起、勤奋、自律和努力获得成就感,这件事情在迷茫时给我信心,在低落时给我勇气。
以前我写文章不像现在这么快,也不够流畅。前文提到了,Word两页的篇幅我能写整整一天,而且属于写几百字就写不下去了,卡在那里,我就去淘宝、看视频或者去忙别的事情,再坐回电脑前,写几百字,又卡住了,反正很痛苦。
现在天天敲键盘,笔头越磨越顺,有时候没有电脑也没关系,我就用手机写,写在记事本里面,思路清楚的话三四十分钟就能搞定一篇文章。
我从一个原来怕写文章的人,到现在运用文字流畅自如的人,这就是信心的来源啊。
4
其实我不是全职写作,写作是我的兼职。我的主业是哲学和历史学研究。
和我的大多数同学相比,我在走一条和他们不尽相同的路,他们是做科研写论文,他们的进阶之路明确又清晰。可是我不仅做了这些,我还创业、写作、出版,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繁体版的《爱情,不过就是理解复杂,选择简单》得到了我的女神吴淡如小姐的推荐,她是我从大学开始就喜欢的女作家,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不止一次引用过她的文章,结果我的书居然得到了她的肯定。
我们在台北见面聊天,她也采访了我。“你知道吗?我结婚的时候已经三十五岁了,在那个时候也已经算是大龄了。”她笑笑说,“可是我觉得没关系,你知道吗?我写作最高产的年龄,就是在结婚之前。”
我想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意义。
我们都还年轻,别太着急过“标准配置”的人生。
“标准配置”是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是早晨七点钟温暖的床褥,是稳定又容易蹉跎的工作,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情,是听父母的话选择自己并不中意的人生。
“高级配置”是我们早起、勤奋、努力和精进才能够享受到的生活,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更加自由、更加心安理得地过一生。
“标准配置”是我们可以接受的生活,可是“高级配置”却是我们更希冀的生活。反过来讲,“标准配置”只是看起来安全的人生,可是风浪来时,它最不堪一击。
而“高级配置”却是我们和社会赤身肉搏练出的一身健美肌肉,让我们打得过小人、扛得过晦气。
这个虎狼社会,它不问男女,只论强弱。
愿你我都晚一点走入平庸和别人安排的生活,愿你我身披铠甲上阵,然后自然光芒万丈。
这个世界的任何一点甜头,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这个世界的任何一点甜头,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自己拼搏争取来的。蹚出这片枯寂,就蹚过生长,遇见风起水浪,就遇过虚妄,忍住顷刻回望,就忍过恓惶。
1
前几天我的表妹特别心急火燎地找我,让我帮她在五道口附近订宾馆。
我说好。然后上网一查,周围的平价宾馆连锁酒店全部爆满,我还以为是平安夜圣诞节的原因,然后再一问,原来24号和25号是考研日,全国报考北京高校的考生,都要进京赶考。
说起来,我当年也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而且我考了两次。
那年我二十一岁,是哲学系的学生。我们学校不错,但是大三那年我已经开始准备考研。当时我们学校和Top3的高校有一次哲学研讨会,我跟一位教授聊得很好。
他很关爱后辈,就说我有深造的潜质,可以报考哲学推免生,每年都有学生通过独木桥进入学府深造,可以试试看。
得到这个消息我很兴奋。要获取推免生的资格,首先要参加保送资格考试。我们院有两个名额,取成绩前两名的学生再参加一场考试,分数高的那个就能拿到保研名额。
我很紧张,我只有拿到这张入场券,才有资格找系里开证明,然后去北京参加推免生考试。
她也很紧张,因为她是本地学生,又是学生干部。我听到过这样的风传,只要她能够继续读研,再稳住三年,有系里的老师承诺她能够留校工作。事儿少、钱多、离家近,要我我也拼命。
所以两个心怀鬼胎的女人一起坐在了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考神附体,成绩出来了,我胜出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反思性”。作者并非一味地灌输自己的观点,而是不断地抛出问题,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剖析。尤其是在谈到“职业选择”的部分,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成功学的案例,而是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职业焦虑”。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分析,为什么许多人在拥有光鲜亮丽的头衔和丰厚薪资的同时,却感受不到内心的满足。他提出了“工作意义感”这个概念,并结合了心理学和哲学的一些理论,解释了当我们所做的工作与自身价值观、内在需求脱节时,会产生怎样的失落感。我读到这里,深有同感,因为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他们都处于这种“两难”的境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跳槽”或者“坚持”的建议,而是提供了一套认识和应对这种焦虑的方法。他鼓励读者去探索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并思考如何将这份热爱融入到工作中,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这种循循善诱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不是在被说教,而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共鸣的地方,在于作者对于“自我成长”的理解。他没有将成长描绘成一条笔直向上的曲线,而是承认了其中的曲折和反复。他对于“失败”的态度,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他没有避讳谈论自己曾经的挫折和失败,而是将其视为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他分享了一个关于“创业初期”的经历,描述了公司如何濒临破产,自己是如何承受巨大的压力,最终却从中找到了新的方向。他并没有简单地将这段经历塑造成一个“浴火重生”的英雄故事,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以及他从中学到的教训。他强调,真正的成长,并非在于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而在于能否在经历风雨之后,依然保持一颗学习和探索的心。这种坦诚和接地气的叙述,让我觉得他就像一位走在前面的引路人,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坎坷,但只要我们不放弃,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以一种极为温和而又不失力量的方式,陪伴我度过了一段迷茫的时光。作者在书中对于“人际关系”的探讨,简直是精准地戳中了许多人的痛点。他没有回避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复杂性,也没有夸大友谊的纯粹性,而是用一种极为现实的角度,去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人际互动模式。我特别喜欢他分析“社交压力”那一部分,他详细地描述了我们在社交场合中,是如何因为害怕被评判、害怕不被接纳,而戴上面具,说违心的话,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引用了一些生动的例子,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在各种聚会、商务宴请中的真实写照。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停留在问题的层面,而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压”方法。他鼓励读者去认识到自己的“社交边界”,学会拒绝那些让你感到不适的邀约,并去寻找那些真正能够让你感到自在和被理解的朋友。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我就被作者那种直抒胸臆、不加掩饰的坦诚所打动。他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使用晦涩的辞藻,而是用一种近似于朋友间交谈的语气,娓娓道来。其中一段关于“童年记忆”的描写,我至今仍印象深刻。作者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群孩子在泥泞的田埂上追逐嬉戏,分享着一块干巴巴的馒头,脸上却洋溢着纯粹的快乐。那一刻,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感受到了那种简单而又弥足珍贵的幸福。作者并没有把这段回忆写成一段煽情的独白,而是巧妙地将其与当下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引出了关于“幸福的定义”的思考。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是否反而失去了曾经拥有的那份简单的快乐?他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体会,去寻找。这种开放式的引导,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书中其他章节,也同样充满了这样的“小火花”,不经意间就能点燃读者内心的思考,让人在阅读中获得了一种别样的启迪。
评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对“时间管理”的解读,跳出了很多市面上陈词滥调的技巧,而是从更深层次的“生活哲学”出发。他并没有强调如何“挤出”更多的时间,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他将“拖延症”的根源归结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以及对“完美主义”的过分追求。他分享了一个关于“番茄工作法”的个人经历,但他并不是简单地介绍这个方法,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调整和优化,使其真正服务于自己。他提倡的不是一种“高效”的枷锁,而是一种“专注”的艺术。通过书中一些关于“心流”状态的描述,我开始理解,当一个人真正投入到某件事情中时,时间仿佛会消失。他鼓励读者去发现那些能够让自己进入“心流”的活动,并有意识地去创造这样的机会。这种“由内而外”的引导,比那些一味强调“日程表”的书籍,更加具有持久的效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