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心灵的映照,而诗是人心灵自由的表达。
孩子们在年幼的时候,往往出口成诗,这是因为这时他们受外界语言的污染少,脱口而出的是直接来自内心的语言。在成年人眼中,世界往往是单调陈旧的,而每一颗清澈童心的莅临,却能将它一次次照亮,带给令大人们惊喜的新意。
近几年,著名诗人、翻译家树才致力于向孩子们传授创作和领悟诗歌之妙的“秘笈”,提出了“童心即诗”的概念。《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即是这样的诚意之作。他认为,教孩子们学习诗歌,并非是要掌握一种写作上的技巧,而是通过这种学习,引导孩子去发掘自己的个性,发现心灵的自由和灵动。如果孩子们掌握了这种与心灵休戚相关的语言,他们便不会再轻易地被外界僵化、机械、空洞的语言所挟持。诗将带领孩子们去向更开阔、丰富的生命之域,在漫长的人生中褒有一颗柔软、细腻的心灵。
本书是献给所有爱诗以及即将爱上诗歌的孩子们的一份礼物!
本书收录了著名诗人、法语翻译家树才给孩子的12篇诗歌讲座讲演稿。树才老师将自己三十年诗歌创作的经验与对孩子的观照热爱融为一体,在这本书中化身诗歌课老师,以幽默亲切、能打动孩子们的语言,讲述了古今中外富代表性的诗歌之美。从中国古代诗人笔下的月亮,到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米拉多桥,从凝练清澈的日本俳句,到印度大哲泰戈尔恢弘优美的诗篇,树才既专业渊博又浅显易懂的讲解,令人感受到诗歌这一人类共同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而可贵的是,这些针对孩子们的诗歌讲座,融入了他关于儿童诗的“诗观”——童心即诗。他始终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心灵与诗歌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孩子的每一种个性里都包含着天才。诗就是要讲究个性,在诗歌的世界里,个性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事物。树才对童心与个性的赞美与肯定,给了孩子们在初初面对这个语言纷繁复杂的世界时以足够的信心,使他们能够忠实于自己内心地去表达。而正是在这样的鼓励下,孩子们纷纷涌起了创作的热情,拿起笔开始写下自己的诗。
因此本书也收录了孩子们听了树才老师的诗歌课后而写的一些诗。这些稚嫩的诗句,令我们见识到一颗颗童心的珍贵。
“诗歌就跟水一样,它是上善,是极善的东西,也是十分有力的东西。诗歌意味着爱的力量、和平的力量、美的力量。”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以一份诗意,守护童心的清澈与自由!
树才
诗人,法语翻译家。1965年生于浙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90至1994年任中国驻塞内加尔使馆外交官。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出版有诗集、译著多部。2008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教育骑士”勋章。现居北京。
上诗歌课,并不是真的要去学习怎么写诗,而是让孩子去体味自己的那颗心,那份灵动,那份想象,那份天真。每个孩子把自己的天分和个性发挥出来,我的目标就达到了。
——树才
一个人懂了诗歌,他就懂了——生活着,要自然要自由,这样才能得自在。
——树才
目录
序
1今天,和孩子一起谈谈诗歌
2诗歌里的月亮
3在诗的世界里,个性比钻石更珍贵
4阿多尼斯:阿拉伯的诗歌王子
5日本诗歌:闪电的力量与溪流的清澈
6泰戈尔为什么伟大?(上)
7泰戈尔为什么伟大?(下)
8巴黎之美:强烈如针尖,美丽如传说(上)
9巴黎之美:强烈如针尖,美丽如传说(下)
10写诗与画画
11一首好诗长什么样?
12让我教你写出那首诗
附录1 :树才访谈录
附录2 :孩子的诗
在诗的世界里,个性比钻石珍贵
做人有做人的道理,作诗也该有作诗的道理,这个白居易说得非常透。诗歌从骨子里讲,就是找到最合适的句子来表达情感。每个人的生活不同,情感却是千古不废的。两千年前的人,对离别有愁怨,我们现代人也一样。情感贯穿古今。诗歌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我们人类是情感动物,有情感需要表达。至于怎么表达,表达成什么样,这是随着时代、语言的变化,尤其是诗人个人的变化而变化的。
每一个诗人带给诗歌的这个特质,我称之为个性。每一个诗人有感情,但表达感情的方式,可以完全不同。你可以豪放,也可以平实;你可以写实白描,也可以华彩非凡,富于想象。就是说,所有的材料都交由诗人去活用,这个我称为诗人的个性,这个性也是每一个诗人的感情。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家庭不一样,爸爸妈妈不一样,自己内心的感受也不一样。上诗歌课,不是要“强求”小朋友们去学习怎么写诗,而是让他们去体会自己的那颗心,那份灵动,那份想象,那份天真。
法国的诗歌,真的是很好玩儿,变化多端,千姿百态。读法国诗人的诗,我们就像进入一个大花园,每个诗人都像一种花或者一株草,让我们看花了眼。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法国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各种个性都有发展的空间。
写诗是特别需要个性的。你的个性开朗活泼,立刻会反映在你的诗的节奏、调子、词语上。你的个性沉默内秀,你的诗也会沉稳。每种个性都很好。我们写诗,就是要让每个小朋友的个性,都像一朵花,一棵草,自由自在地生长,开出自己的花来,或者长成自己的一棵树。
我要说,每一种个性里面都包含着天才。
……
序
我为什么教孩子们“写诗”
树才
这两年,我突然变得忙碌起来,因为添了一件事情(不是小事情,是大事情):教孩子们写诗(不是古体诗,不,是“新诗”,即现代的自由体诗)。
我的“教法”,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写,而不只是欣赏。
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学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己动笔,写。这就好比学游泳,你要孩子学会游泳,如果整天让孩子站在游泳池边欣赏,那是永远学不会的。游泳得自己下水,写诗的道理也一样。写诗,就是在语言的水里游泳,你得一句一句往前游,写好了一首诗,就算暂时游到岸边了。
当然,这个比喻不恰切。我想说这个道理:写诗是实践,是行动。如果你不去写,那么,就算你脑子里有再多的诗意,也没法让人读到。
不过,这些孩子毕竟只有五到十岁那么大呀!你们可能会问:他们真懂诗吗?他们真写得出诗吗?你们还真问到点子上了。我之所以敢“教”这么小的孩子们,正是因为我内心有这个信心(我们这些大人呀常常低估孩子们的语言能耐):他们本来就懂,他们本来就会写诗。写诗的能耐,本来就在孩子们的天性里。
为什么?因为他们拥有童心。
而我相信,童心即诗。
孩子们就是因为更完整地拥有童心,所以比我们这些成年人离“诗意”更近。幸赖亲人们的爱和呵护,孩子们对世界的态度是信任的,他们衣食无忧,每天只爱“玩儿”,每天就活在对世界事物的想象当中。孩子们最会想象,他们总是想到什么,就说出什么。
孩子们最直接,最真率,最纯真(当然他们还不知道“直接”“真率”和“纯真”这些词是什么意思)。我们的大教育家、圣人孔子,当年编完《诗经》,就感叹过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孩子们的“思”,就是感觉,孩子们的“无邪”,就是童心。孩子们日常地活在“思无邪”中,就是活在诗意中。
我是通过网络视频来上课的,总共录了一年的视频课,三十九节,不算假期,正好一周一节课。
这两年来,我总共收了近三百位诗歌徒弟。我得欣喜地承认,从他们的习作中,我学到了很多。看上去,是他们在听我的视频课,实际上,是他们的童心在开启我。他们的灵慧,让我惊喜不已!他们的句子,让我眼前一亮!他们的想象,令我拍案叫绝!他们的调皮,把我逗得直乐!
我是通过“爱”来激发孩子们的诗歌兴趣的。第一节课就叫“爱是什么”,因为我以前写过一首诗,就叫《爱是什么》。这首诗与其说是我写的,不如说是一个四岁左右的女孩子教给我的。这是一桩真实发生的事情。
有一天,我坐公交车闲逛。我坐在车上时,喜欢观察。也巧,那次我是站着,对面坐着一对母女,她们坐在靠中间门边的两个座位上,一问一答地说着话。小女孩很聪慧,妈妈的问题都难不住她。妈妈问什么,她随口就能给出回答。旁边的乘客听了直乐。说着说着,妈妈不知怎么,突然给孩子出了一个难题:“孩子,你知道爱是什么吗?”
我当时一听傻了。这个大问题,孩子可怎么回答呀!大庭广众之下,公交车轰隆隆往前开着。没想到,那四岁左右的宝贝闺女一点也不怵,只见她认真地想了想,然后仿佛突然想通了似的,仰起头来,看着妈妈,很认真地回答:“爱是妈妈!”妈妈听了特别感动。她把孩子紧紧揽进怀里。
我没有料到,孩子会这么回答,而且回答得这么坚定。
我也彻底明白了:孩子们随口就能说出诗!而我呢,就收获了这么一首诗。
爱是什么
多少人在这个问题面前
困难得说不出话来
我只偶然听见过
一次确凿的回答
那是一个孩子仰着脸
在公交车里告诉妈妈的--
“爱是妈妈!”
这孩子也就三四岁大
周围的人都听见了
我当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我记得那一天
整整一天
我都没怎么说话
我不想说话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精力旺盛的小家伙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很头疼怎么引导孩子接触诗歌这种相对“高深”的文学形式,毕竟现在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传统的诗歌赏析更提不起兴趣。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简直太聪明了。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像一个温柔的向导,带着孩子一步步走进诗歌的世界。从封面设计到内页的插画风格,都透露着一种活泼又不失雅致的气息,很容易抓住孩子的眼球。我特别喜欢它划分阅读阶段的做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了不同的阅读策略,这让我在亲子共读的时候可以更有针对性,而不是一股脑地把所有内容都塞给孩子。比如,对小一点的孩子,侧重的是韵律和画面感;对大一点的孩子,则开始引导他们去思考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意境。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文字的魅力。说实话,作为家长,我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也常常被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意象所触动,感觉自己的审美都被提升了不少。这本书不仅仅是教孩子识字或背诵,它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对世界更细腻的观察和感受。
评分坦白说,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于“教”孩子诗歌这件事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诗歌是需要“自然发生”的东西,强行教授反而会适得其反。然而,这本《12堂诗歌课》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真正做到了“启发”而非“灌输”。它不是要求孩子去背诵那些他们理解不了的文字,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和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和音乐性。书中的节奏感训练尤其出色,它通过肢体语言和声音的模仿,让抽象的韵律变得可以触摸和感受。我看到我的孩子开始尝试用不同的语调朗读,从一开始的平铺直叙,到后来能根据诗歌的情绪变化,声音也随之起伏跌宕。这种对声音的敏感度提升,对他们未来的语言表达能力绝对是大有裨益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孩子如何“聆听”世界,如何用更丰富、更有层次的感官去体验生活中的美,这比记住多少首诗歌本身重要得多。
评分作为一位追求高质量亲子互动的家长,我发现这本书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家庭的交流内容。以前,亲子对话多围绕学习进度和日常琐事,比较缺乏深度的精神交流。自从开始共读这本诗歌课后,我们的“诗意时间”成了家里最温馨的时刻。书里有很多可以引发讨论的小问题,不是那种能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而是开放式的,比如“如果你是诗里的那只蝴蝶,你会飞向哪里?”这些问题能瞬间点燃孩子的想象力,我们父子俩常常为此争论不休,但这种争论充满了乐趣和尊重。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引导提问时的那种耐心和智慧,她似乎很懂得如何与孩子对话,如何不经意间植入对美的感知。而且,书中的一些小练习,比如尝试自己创作一个四行小诗或者为一首诗配上插画,都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参与感和成就感。这种“玩中学,学中思”的模式,比任何填鸭式的教育都有效得多。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选篇和解读角度非常独到。很多市面上的儿童诗歌选本,要么过于浅显,要么就是硬生生地把经典名篇“儿童化”,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但这本《诗歌课》完全避免了这个问题。它挑选的诗歌作品,跨度很大,既有耳熟能详的古典佳作,也有当代诗人充满童趣和哲思的作品。最妙的是,它对每一首诗的解读,都不是那种标准答案式的分析,而是提供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性,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诗歌。比如,有一首讲雨的诗,书里引导我们去思考雨滴落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这一下子就把抽象的诗歌具象化了。我注意到,我的孩子在读完某个单元后,会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模仿诗歌的句式来描述周围的事物,比如“夕阳把天空染成了一块融化的橘子糖”,这种创造力的激发,是我最看重的。这本书的文字本身也很有诗意,读起来就像在品尝精心烘焙的点心,层次丰富,回味悠长。它成功地打破了诗歌“高冷”的刻板印象,让孩子们觉得诗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细节设计,体现了出版方对儿童阅读体验的深度考量。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时有种仪式感,这对于培养孩子尊重书籍的习惯非常重要。排版上,字号适中,留白恰到好处,即便是年级稍大的孩子独立阅读时,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艺术启蒙的内容。例如,在介绍某位诗人的作品时,会附带介绍当时流行的画风或者音乐风格,这让孩子明白,诗歌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相连的。我感觉这不只是一本诗歌书,它更像是一本小型的人文艺术导览。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注释部分,它们简洁明了,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解释了生僻的词汇或典故,避免了阅读中的卡顿感。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视觉、触觉和知识层面都做到了上乘,完全符合高品质的儿童读物的标准。
评分小朋友喜欢的书,好书值得一读。推荐。
评分。。。。。。。。。。。。。。。。。。。。。。
评分绝对好书,相见恨晚
评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太划算了
评分好书,给人启迪
评分双十一还能这么快,点赞
评分东西很好,性价比高
评分商品很好,价格合适,非常满意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