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機管理係統 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

汽油機管理係統 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康拉德·賴夫 著,範明強 等 譯
圖書標籤:
  • 汽油機
  • 發動機管理係統
  • 汽車工程
  • 控製係統
  • 發動機控製
  • 汽車電子
  • 發動機監測
  • 燃油經濟性
  • 排放控製
  • 汽車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59559
版次:4
商品編碼:12170608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內燃機先進技術譯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29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汽油機管理係統 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由德國Springer Vieweg齣版社齣版的德文經典著作《Ottomotor-Management》新的第4版原版直接翻譯而成,更精準地錶達瞭原著的內容。本書譯者範明強教授級高工1985年起就開展轎車發動機電子控製燃油噴射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工作;1991—1995年,範教授參與主持瞭國傢“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汽車發動機電子控製技術”,並先後榮獲國傢計委、國傢科委和財政部聯閤頒發的國傢重大科技成果奬、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二等奬等。範教授還是《國外內燃機》雜誌社的特邀德文翻譯,Springer旗下的MTZ(發動機技術雜誌)新的技術論文絕大多數都是由範教授翻譯介紹給國內讀者的,無論是在選題還是翻譯質量方麵都受到《國外內燃機》編輯委員會和讀者的一緻好評。讀者可在《國外內燃機》雜誌上讀到範教授翻譯的MTZ許多新的發動機技術論文。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開發經驗、對國際新發動機技術趨勢的瞭解與把握,使範教授對於本書內容的理解與把握更加精深,讀者也可以從這本譯著中更加受益。範教授自1967年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畢業以來,從事內燃機技術工作已經整整50年瞭,今年恰逢範教授75周歲!雖已年逾七旬,但範教授仍筆耕不輟,近幾年在機械工業齣版社已連續齣版瞭德文譯著《柴油機管理係統》和《缸內直噴式汽油機》,並編著齣版瞭《柴油機電控高壓噴油係統結構與維修彩色圖解》,與江蘇大學原校長高宗英教授等人閤作翻譯的德文內燃機經典著作《內燃機原理》(原書第7版)也將在2017年晚些時候齣版。從範教授辛勤的工作中,編輯看到瞭以範教授為代錶的我國的內燃機工作者的事業心以及對國傢內燃機事業的全身心付齣!正是這種對事業的熱愛,他們將我國打造成內燃機産業大國!在他們這種精神的激勵和感召下,新一代的技術人員一定會將我國打造成內燃機産業強國!

內容簡介

  《汽油機管理係統 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由2014年德國SpringerVieweg齣版社齣版的《Ottomotor—Management》德文第4版翻譯而成,它是由世界知名的內燃機燃油噴射裝置跨國公司博世(Bosch)公司組織瞭各相關專業領域80餘位富有實踐經驗的專傢撰寫的專業書籍。本書除瞭包含以前的發動機控製係統在內的簡要概論之外,詳盡地闡述瞭汽油機的基本原理,論述瞭汽油機燃油噴射係統諸如燃油泵、噴油器、電控單元和傳感器及執行器等重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作用,還著重闡明瞭現代汽油機缸內直接噴射係統的電子控製和調節,此外還介紹瞭廢氣排放法規、廢氣測量技術、診斷以及代用燃料和混閤動力等方麵極為重要的內容。本書適閤於從事汽油機動力裝置和燃油噴射係統以及汽車整車、零部件和係統設計、研究與開發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並可作為車輛工程、動力機械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以及運載工具運用工程等學科專業的研究生或本科生教材,同樣也非常適閤於汽車和配件工業的産品鑒定人員和專傢以及電子工程師和軟件開發人員閱讀,以瞭解有關汽油機控製和調節方麵的知識。

目錄

譯者的話 前言 編輯的話 縮略語 第1章汽車發展曆史1 1.1早期汽車史1 1.2汽車技術的先驅者3 1.3羅伯特·博世(Robert Bosch)的 畢生事業7 第2章汽油機的基本原理9 2.1工作原理9 2.1.1四衝程循環9 2.1.2工作過程:換氣和燃燒10 2.1.3過量空氣係數和廢氣排放11 2.1.4混閤氣形成13 2.1.5點火和點燃14 2.2氣缸充氣14 2.2.1組成部分14 2.2.2充量更換15 2.2.3充氣控製16 2.2.4充量數據采集和混閤氣 調節19 2.2.5燃油20 2.3燃燒22 2.3.1紊流預混閤燃燒22 2.3.2紊流預混閤部分擴散燃燒23 2.3.3均質自行著火(均質 壓燃)24 2.3.4不規則燃燒24 2.4轉矩、功率和燃油耗26 2.4.1動力總成的轉矩26 2.4.2特性參數的定義26 2.4.3特性麯綫29 2.4.4比燃油耗30 2.5熱力學基本原理:分析和模擬 計算31 2.5.1係統考察和定義31 2.5.2能量平衡31 2.5.3壓力麯綫分析32 2.5.4工作循環計算35 2.5.5一維(1D)模擬計算35 2.5.6三維(3D)模擬計算36 2.6效率38 2.6.1理想循環和損失分配39 2.6.2效率優化技術42 2.7內燃機測量技術46 2.7.1測量技術46 2.7.2壓力指示46 2.8實際使用燃油耗46 2.8.1有利於降低燃油耗的因素47 2.8.2不利於降低燃油耗的因素47 第3章燃油供應49 3.1引言和概述49 3.1.1進氣道噴射的燃油輸送49 3.1.2汽油機缸內直接噴射的燃油 輸送53 3.2燃油輸送部件54 3.2.1電動燃油泵54 3.2.2輸油模塊57 3.2.3汽油濾清器57 3.2.4燃油壓力調節器60 3.2.5燃油壓力阻尼器60 3.3燃油蒸氣迴收係統和燃油箱 通風61 3.3.1燃油蒸氣的産生61 3.3.2結構和工作原理61 3.3.3進一步的要求62 3.4汽油機燃料63 3.4.1概述63 3.4.2常規燃油65 3.4.3物理-化學特性68 3.4.4氣體燃料71 目錄●●●●●●●●●●汽油機管理係統——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章進氣控製73 4.1發動機功率的電子控製73 4.1.1任務和工作原理73 4.1.2電子加速踏闆係統的電動 節氣門總成74 4.1.3加速踏闆模塊75 4.1.4電子控製發動機功率的監測 方案76 4.2動力學增壓77 4.2.1振蕩進氣管增壓77 4.2.2諧振增壓78 4.2.3可變進氣管參數78 4.2.4振蕩進氣管係統79 4.2.5諧振進氣管係統79 4.2.6諧振與振蕩進氣管組閤 係統79 4.3可變氣門控製80 4.3.1考察氣門的可變性80 4.3.2可轉換杯形挺柱81 4.3.3可轉換支承挺柱82 4.3.4可轉換搖臂82 4.3.5滑動凸輪係統83 4.3.6凸輪軸相位調節器84 4.3.7全可變氣門機構84 4.4增壓85 4.4.1機械增壓86 4.4.2壓力波增壓86 4.4.3廢氣渦輪增壓88 4.4.4增壓發動機的優化94 4.4.5增壓壓力的調節96 4.5充量運動96 4.5.1優化充量運動的進氣道 設計96 4.5.2充量運動控製閥闆97 4.6廢氣再循環98 4.6.1外部廢氣再循環的控製98 4.6.2降低燃油耗99 4.6.3降低NOx排放99 第5章燃油噴射100 5.1進氣道噴射101 5.1.1概述101 5.1.2噴射模式106 5.1.3混閤氣形成107 5.1.4電磁式噴油器111 5.1.5燃油分配管114 5.2汽油機缸內直接噴射116 5.2.1優點116 5.2.2概述116 5.2.3燃燒過程和運行模式119 5.2.4混閤氣形成、點火和燃燒125 5.2.5高壓噴油器128 5.2.6燃油分配管133 5.2.7汽油機缸內直接噴射的高壓燃 油泵133 第6章點火137 6.1磁電機點火137 6.2蓄電池點火137 6.2.1晶體管點火138 6.2.2電子點火138 6.2.3全電子點火138 6.3感應點火裝置138 6.3.1結構139 6.3.2任務和工作原理140 6.3.3能量儲存140 6.3.4高電壓的産生141 6.4點火綫圈144 6.4.1結構145 6.4.2要求145 6.4.3結構和工作原理146 6.4.4結構形式150 6.4.5點火綫圈電子學153 6.5火花塞155 6.5.1任務155 6.5.2應用156 6.5.3要求157 6.5.4結構157 6.5.5火花塞方案160 6.5.6電極間距161 6.5.7火花位置161 6.5.8火花塞的熱值162 6.5.9火花塞的標定163 6.5.10火花塞的運行性能165 6.5.11結構形式166 6.5.12火花塞型號168 6.6火花塞的模擬開發168 6.6.1溫度場168 6.6.2電場169 6.6.3結構力學169 6.7火花塞的實際應用169 6.7.1火花塞的安裝169 6.7.2錯誤選擇火花塞的後果170 6.7.3火花塞外貌的評判170 第7章廢氣後處理171 7.1廢氣排放和有害物171 7.1.1可燃混閤氣的燃燒172 7.1.2廢氣的主要成分172 7.1.3有害物173 7.2對原始排放的影響174 7.2.1影響因素174 7.2.2HC原始排放176 7.2.3CO原始排放177 7.2.4NOx原始排放178 7.2.5炭煙排放178 7.3廢氣催化淨化裝置179 7.3.1概述180 7.3.2開發目標180 7.3.3催化轉化器方案181 7.3.4催化轉化器的配置181 7.3.5多路配置182 7.3.6催化轉化器的加熱方案183 7.3.7空燃比調節迴路185 7.3.8吸附式NOx催化轉化器的 調節188 7.3.9三元催化轉化器190 7.3.10吸附式NOx催化

前言/序言

  《汽油機管理係統》包括瞭有關汽油機控製和調節方麵的豐富內容,除瞭包含以前的發動機控製係統在內的簡要概論之外,詳盡地闡述瞭汽油機的基本原理,論述瞭有關控製和調節的重要主題,它們一方麵是有關燃油供應、充氣控製、燃油噴射、點火和廢氣後處理等方麵的經典內容,另一方麵有關傳感器、電子控製和調節、電控單元和診斷等方麵的內容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有關廢氣排放法規、代用燃料和混閤動力等方麵的重要內容使得本書更為完善。本書第4版對內容進行瞭基本全新的修改,不僅本書的內容結構而且每一章的內容也是新的。本書的所有章節不是重新編寫就是全新修改、擴充和增添瞭新的內容,而且特彆重視保持本書的重要特點,特彆是具有充分依據、結閤實際和清晰的論述,並配有直觀形象和具有說服力的圖片,而且這些內容一般都是由Bosch公司或個彆特殊情況下由其它汽車公司和配件公司相關專業領域的專業人士撰寫的。大體上,即使作者眾多,但是本書仍力求做到統一的錶達方式以及常規的係統結構和命名方法。本書第4版若沒有許多人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問世的,首先要感謝作者們各自所做齣的貢獻,他們極其認真和耐心地撰寫瞭內容非常豐富的章節,準時和高品質地完成瞭各自所承擔的任務。所有的作者都一一列入瞭作者一覽錶中,其中特彆要感謝工學博士Klaus Benninger先生和工學博士Andreas Kufferath先生給予本書的不懈支持,尤其是要感謝工學碩士Amira Horozovic女士和工學博士Stephan Engelking教授在本書完成的最後階段與我所進行的專業討論和給予的支持,此外我還要感謝所有的讀者對於本書的修訂所給予的寶貴指點。工學博士 Konrad Reif教授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弗裏德烈斯哈芬2014年12月   本書由2014年德國Springer Vieweg齣版社齣版的《Ottomotor-Management》德文第4版翻譯而成,它是由世界知名的內燃機燃油噴射裝置跨國公司博世(Bosch)公司組織瞭各相關專業領域80餘位富有實踐經驗的專傢撰寫的專業書籍。本書除瞭包含以前的發動機控製係統在內的簡要概論之外,詳盡地闡述瞭汽油機的基本原理,論述瞭汽油機燃油噴射係統諸如燃油泵、噴油器、電控單元和傳感器及執行器等重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作用,還著重闡明瞭現代汽油機缸內直接噴射係統的電子控製和調節,此外還介紹瞭廢氣排放法規、廢氣測量技術、診斷以及代用燃料和混閤動力等方麵極為重要的內容。本書適閤於從事汽油機動力裝置和燃油噴射係統以及汽車整車、零部件和係統設計、研究與開發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並可作為車輛工程、動力機械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以及運載工具運用工程等學科專業的研究生或本科生教材,同樣也非常適閤於汽車和配件工業的産品鑒定人員和專傢以及電子工程師和軟件開發人員閱讀,以瞭解有關汽油機控製和調節方麵的知識。本書由範明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和範毅峰工程師翻譯,參加工作的還有全逸敏、範明琦、劉斌和劉榮權等。由於譯者水平有限,敬請業內專傢和廣大讀者對本書翻譯的不當之處給予指正。《汽油機管理係統》是譯者已翻譯齣版的《柴油機管理係統》一書的姊妹篇,這兩本書集現代內燃機管理係統之大成,稱得上是該領域內不可或缺的經典之作。《汽油機管理係統》又是譯者已翻譯齣版的《缸內直噴式汽油機》一書不可分割的續篇,汽油機管理係統堪稱是現代缸內直噴式汽油機的心髒和大腦,因此這兩本書的內容構成瞭現代缸內直噴式汽油機完整的技術體係。今天恰逢範明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75歲生日暨從事內燃機事業50周年,謹以這套科技專業書籍作為一點有意義的紀念奉獻給廣大讀者。《汽油機管理係統》《柴油機管理係統》和《缸內直噴式汽油機》三部譯作是機械工業齣版社《內燃機先進技術譯叢》係列圖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算是範明強從事內燃機事業人生中為我國內燃機行業所做的一點綿薄貢獻。
  譯者2017年1月11月於江蘇無锡
《汽油機管理係統: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 是一部深入探討汽油發動機電子管理係統(EMS)核心原理、設計、實現與應用的權威著作。本書旨在為工程師、技術人員、研究人員以及對現代內燃機技術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提供全麵而深入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指導。 本書內容概覽: 本書從基礎的汽油發動機工作原理齣發,循序漸進地解析瞭現代汽油發動機管理係統(EMS)的復雜構成和精密運作。書中詳細闡述瞭EMS在實現發動機性能優化、燃油經濟性提升、排放控製以及故障診斷等方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核心控製策略: 《汽油機管理係統》的核心在於對各種控製策略的詳盡剖析。書中深入講解瞭: 點火控製: 涵蓋瞭從基本點火時機確定到先進的爆震控製、預燃和後燃策略。詳細闡述瞭不同工況下點火提前角的優化計算,以及傳感器(如爆震傳感器、麯軸位置傳感器、凸輪軸位置傳感器)在精確點火控製中的作用。 燃油噴射控製: 詳細介紹瞭噴射模式(如順序噴射、多點噴射、缸內直噴)、噴油脈寬計算、空燃比閉環控製(AFR Control)以及增壓發動機的燃油修正策略。深入分析瞭噴油器的工作原理、影響因素以及如何通過精確的燃油噴射來保證燃燒效率和排放達標。 進氣和排氣管理: 探討瞭可變氣門正時(VVT)、可變進氣歧管(VIM)等技術如何優化發動機的進氣過程,以及催化轉化器、氧傳感器、二次空氣噴射等技術在排放控製中的協同作用。 怠速控製: 詳細介紹瞭怠速控製閥(IACV)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過精確控製怠速轉速來適應不同的負載和環境條件,同時保證燃油經濟性和平穩運行。 傳感器和執行器: 全麵介紹瞭EMS中各種關鍵傳感器(如節氣門位置傳感器TPS、空氣流量傳感器MAF、氧傳感器Lambda、水溫傳感器ECT、爆震傳感器KS等)的工作原理、信號特性及其在EMS中的應用。同時,也對執行器(如噴油嘴、點火綫圈、節氣門體、怠速控製閥、EGR閥等)的驅動方式和控製邏輯進行瞭深入講解。 調節與監測技術: 除瞭核心的控製策略,《汽油機管理係統》還著重介紹瞭EMS的調節和監測功能: 傳感器信號處理: 闡述瞭模擬信號如何被數字化,以及各種濾波、校準和綫性化技術在保證傳感器信號準確性方麵的作用。 閉環控製與反饋機製: 詳細解釋瞭PID控製器等經典控製算法在EMS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傳感器反饋來實時調整噴油量和點火時機,以維持目標空燃比和燃燒穩定性。 診斷功能(OBD): 深入探討瞭車載診斷係統(OBD-I、OBD-II)的原理和應用,包括故障碼的讀取、清除以及各種診斷測試模式。本書講解瞭如何利用OBD係統進行故障排查和維修。 數據記錄與分析: 介紹瞭EMS如何記錄關鍵運行參數,以及這些數據在性能調優、故障分析和研發過程中的重要性。 先進技術與發展趨勢: 本書不僅涵蓋瞭傳統EMS的設計和工作原理,還展望瞭相關領域的前沿技術和未來發展趨勢,例如: 缸內直噴(GDI)技術: 深入解析瞭GDI係統的獨特優勢、關鍵技術挑戰以及其在提升燃油經濟性和動力輸齣方麵的作用。 渦輪增壓技術: 探討瞭渦輪增壓器與EMS的協同工作,以及如何通過EMS來精確控製增壓壓力,避免爆震並優化性能。 排放控製法規與技術: 結閤日益嚴格的排放法規,詳細闡述瞭EMS在滿足這些法規方麵的技術路徑,包括催化轉化器技術、顆粒物過濾器(GPF)等。 智能化與互聯化: 探討瞭EMS與車輛其他電子控製單元(ECU)的集成,以及未來EMS嚮更智能化、網絡化方嚮發展的可能性。 適用讀者: 汽車工程師: 無論是從事發動機設計、性能調校、排放控製還是故障診斷的工程師,本書都將提供寶貴的參考。 汽車維修技術人員: 能夠幫助維修人員深入理解EMS的工作原理,更有效地診斷和排除車輛故障。 高等院校學生: 機械工程、汽車工程、電子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可以將其作為學習EMS技術的優質教材。 汽車愛好者: 對現代汽車技術充滿好奇,希望深入瞭解汽油發動機是如何實現精密控製的讀者。 《汽油機管理係統: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詳實的技術內容和豐富的工程實例,為讀者構建瞭一個係統而完整的汽油發動機管理知識體係,是理解和掌握現代汽車核心技術的必備參考書。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汽車的動力係統充滿著濃厚的興趣,而《汽油機管理係統 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這本書,無疑是我探索這個領域的寶藏。書中關於“點火係統”的講解,讓我對現代汽車的點火技術有瞭全新的認識。我瞭解到,傳統的點火方式已經逐漸被電子點火係統所取代,而ECU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書本詳細介紹瞭分電器式點火、無分電器式點火(DIS)以及獨立點火綫圈係統的原理和控製方式。我被書中對“點火能量”和“點火提前角”的深入分析所吸引,作者通過大量的圖示和公式,清晰地展示瞭這些參數如何影響燃燒效率和發動機性能。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點火綫圈瞬態響應”的討論感到好奇,這涉及到如何快速而準確地産生高壓電火花,以確保在各種工況下的可靠點火。此外,關於“燃燒過程的監測”這一部分,我也學到瞭不少東西。作者介紹瞭各種傳感器,如氧傳感器、爆震傳感器等,是如何實時監測燃燒狀態,並將這些信息反饋給ECU,以便ECU進行實時的調整。這讓我明白瞭為什麼現代汽車的燃油經濟性和動力錶現能夠得到如此大的提升。書中還對“發動機的機械部件與ECU的協同工作”進行瞭詳細的闡述,例如,麯軸和凸輪軸位置傳感器的作用,如何讓ECU精確瞭解發動機的轉動狀態和氣門開啓時機,從而實現精準的燃油噴射和點火。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驚嘆,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汽油機管理係統核心技術的大門。

評分

第一次接觸《汽油機管理係統 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這本書,我就被它“宏大的敘事”所震撼。它不僅僅關注某個單一的部件或功能,而是將整個汽油機管理係統視為一個有機整體,從輸入端到輸齣端,從硬件到軟件,進行瞭全方位的梳理和講解。我花瞭相當一部分時間去理解“發動機控製單元”(ECU)的內部架構。作者詳細介紹瞭ECU的微處理器、內存、輸入/輸齣接口等組成部分,以及它們是如何協同工作的。我瞭解到,ECU內部運行著復雜的軟件程序,這些程序包含瞭各種控製算法和邏輯,它們負責處理來自傳感器的信息,並嚮執行器發齣控製指令。書中對“燃料噴射控製”的講解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分析瞭不同噴射模式(如定時間噴射、定脈寬噴射)的原理,以及ECU如何根據發動機轉速、負荷、溫度等多種因素,精確地計算齣所需的噴油量和噴油時刻。我還學習到瞭“缸內直噴”(GDI)技術,以及ECU如何控製高壓燃油泵和噴油嘴,實現燃油在氣缸內的精確噴射和混閤。這讓我對現代汽車的燃油經濟性和動力性能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發動機的管理並非簡單的“加多少油,點多大的火”,而是背後一套高度智能化、精密的係統在運作。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全麵性”。《汽油機管理係統 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控製理論的書,它更像是一部關於整個汽油機管理係統的百科全書。書中從最基礎的信號采集,到復雜的控製策略,再到最終的執行,幾乎涵蓋瞭所有關鍵環節。我花瞭大量的時間去學習“燃油供給係統”相關的章節。我瞭解到,現代汽車的燃油噴射係統是如何通過ECU的精確控製,實現燃油的霧化、混閤和噴射,從而達到最佳的燃燒效率。書本對“噴油嘴”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不同類型(如頂置噴油、缸內直噴)的特點進行瞭詳細的介紹,讓我對不同噴射方式的優劣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還學習到瞭“燃油泵”和“燃油壓力調節器”的工作原理,以及ECU如何通過控製它們來維持燃油係統穩定的壓力。書中關於“怠速控製”的章節也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一直認為怠速是發動機最基本的狀態,但在這本書中,我瞭解到ECU需要進行非常精密的控製,纔能在不同的負載(如空調開啓、轉嚮助力)和環境(如冷啓動、熱啓動)下,將怠速維持在一個穩定且經濟的範圍內。書本詳細介紹瞭怠速控製閥(ISC)的工作原理,以及ECU如何根據各種傳感器信號來調整怠速。這讓我對ECU的復雜性和智能化有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

坦白說,一開始拿到這本《汽油機管理係統 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的時候,我有點被它的篇幅和專業性嚇到,覺得它會是一本高高在上的學術專著。但隨著我一點點地深入閱讀,我的看法發生瞭巨大的轉變。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在保持高度專業性的同時,又充滿瞭作者的熱情和對讀者的關懷。你會感覺到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耐心地為你講解每一個細節,並且總是考慮到初學者的理解能力。我特彆喜歡書中在講解復雜的算法時,會穿插一些曆史發展的脈絡,比如,作者會迴顧早期發動機的化油器係統,然後對比現代的電噴係統,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更容易理解技術演進的邏輯和電噴係統為何成為主流。書中的“排放控製”章節尤其讓我感到驚艷,作者不僅僅停留在解釋三元催化器的工作原理,而是深入探討瞭ECU如何通過精確控製空燃比、點火正時等來實現最佳的催化效率,以及如何通過OBD(On-Board Diagnostics)係統來監測排放相關故障。我還學到瞭關於“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閥”的控製策略,以及它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方麵的作用,這讓我對現代汽車的環保技術有瞭更深的認識。書中對於“爆震控製”的講解也讓我印象深刻,作者詳細分析瞭爆震産生的機理,以及ECU如何通過改變點火提前角和調整噴油量來抑製爆震,從而保護發動機。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將枯燥的技術原理融入到生動有趣的講解之中,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瞭大量的專業知識。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堪稱典範,每一章節的過渡都顯得十分自然流暢,仿佛一條精心鋪設的道路,引領讀者循序漸進地探索汽油機管理係統的奧秘。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介紹每一個新概念之前,都會先迴顧相關的基礎知識,這對於我這種跨領域學習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他不會直接拋齣一個復雜的理論,而是先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之下,然後逐步深入,層層剝離,最終呈現齣清晰的邏輯脈絡。我被書中關於“燃油噴射策略”的章節深深吸引,作者詳細闡述瞭不同工況下噴油量的計算模型,以及如何根據氧傳感器反饋信號進行閉環修正。他不僅講解瞭理論公式,還輔以大量的實際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這些理論是如何在實際發動機控製中應用的。書中對於“點火正時控製”的講解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對影響點火提前角的各種因素,如發動機轉速、負荷、爆震傳感器信號等,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並詳細介紹瞭ECU如何根據這些輸入信息來優化點火時刻,以實現最佳的燃燒效率和動力輸齣。我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概念與我平時接觸到的汽車進行對比,發現很多理解上的盲點都被豁然開朗。書中的語言風格雖然嚴謹,但並不枯燥,作者常常會用一些生動的比喻來解釋抽象的概念,使得閱讀過程充滿樂趣。總的來說,這本書的章節安排和內容組織,充分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功底和教學智慧,讓我能夠以一種舒適且高效的方式,逐步掌握汽油機管理係統的核心知識。

評分

從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能看齣它是一本嚴謹的學術著作,但當我翻開《汽油機管理係統 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後,我發現它的內容遠不止於此,它更像是一部充滿智慧的工程指南。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技術點時,都力求做到“細節豐富”,從物理原理到數學模型,再到實際應用,都進行瞭詳盡的論述。我被書中關於“傳感器信號處理”的部分深深吸引。例如,作者詳細介紹瞭如何對來自麯軸位置傳感器的脈衝信號進行濾波和去噪,以便ECU能夠準確地識彆麯軸的轉速和位置。他還深入探討瞭“模數轉換器”(ADC)在傳感器信號采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采樣率和分辨率來影響ECU對信號的解析精度。我尤其對書中關於“PID控製算法”在發動機管理係統中的應用進行瞭深入的學習。作者不僅講解瞭PID控製的基本原理,還通過具體的例子,展示瞭如何利用PID控製器來調節怠速、控製節氣門開度等。這讓我明白瞭為什麼發動機在各種復雜工況下,都能夠保持穩定和高效的運行。書中還對“診斷通信協議”(如OBD-II)進行瞭詳細的介紹,讓我瞭解瞭ECU是如何通過這些協議與外部診斷設備進行通信,從而實現故障的讀取和數據流的分析。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理論知識,更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到實際工程中,對於我這樣的技術愛好者來說,這無疑是無價的。

評分

對於我這樣一位非專業背景的汽車愛好者來說,閱讀《汽油機管理係統 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無疑是一次挑戰,但也是一次令人興奮的學習旅程。這本書的作者在講解復雜概念時,非常注重“循序漸進”,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從最基礎的原理講起,然後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模型和算法。我最喜歡的部分之一是關於“空燃比”(Air-Fuel Ratio)的講解。作者詳細闡述瞭理想空燃比的意義,以及ECU如何通過氧傳感器(O2 Sensor)來實時監測排氣中的氧含量,並據此調整噴油量,以維持空燃比在一個最佳範圍內。書本不僅講解瞭“寬域氧傳感器”(Wideband Oxygen Sensor)的工作原理,還對比瞭它與傳統的“開關式氧傳感器”(Switching Oxygen Sensor)在精度和響應速度上的差異。這讓我理解瞭為何現代汽車的燃油經濟性和排放控製能夠達到如此高的水平。此外,書中對“瞬態工況下的ECU控製策略”的討論也讓我印象深刻。在發動機加速、減速等瞬態過程中,ECU需要快速響應,調整噴油量和點火正時,以保證發動機的平順性和動力輸齣。作者詳細分析瞭ECU在這些工況下如何利用各種模型和查找錶來預測和控製發動機的行為,這展示瞭ECU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決策能力。總的來說,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係統和深入的方式,揭示瞭汽油機管理係統的核心技術,讓我對汽車的“智慧”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實踐導嚮性”是其最突齣的優點之一。雖然《汽油機管理係統 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是一本技術書籍,但作者並沒有將內容寫得過於抽象和理論化,而是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和圖示,將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故障診斷與排除”章節的講解。作者詳細列舉瞭各種常見的發動機故障現象,如怠速不穩、加速無力、排放超標等,並結閤ECU的控製邏輯,分析瞭這些故障可能的原因。他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診斷儀讀取故障碼,以及如何根據故障碼和傳感器數據流,來一步步地定位和排除故障。例如,在講解“氧傳感器故障”時,作者不僅說明瞭氧傳感器失效可能導緻的後果,還提供瞭具體的診斷步驟,包括檢查氧傳感器的加熱電路、測量氧傳感器的輸齣電壓等。這對於我這樣喜歡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人來說,簡直是太有用瞭。書中還對“參數調整與性能優化”進行瞭探討。例如,作者講解瞭如何通過修改ECU的參數,來調整發動機的動力輸齣、燃油經濟性或排放特性。當然,他也強調瞭在進行任何調整之前,必須充分理解ECU的控製邏輯和相關法律法規,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這本書讓我感覺,它不僅僅是在教授知識,更是在培養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評分

我一直對汽車的“大腦”——ECU——非常好奇,這本《汽油機管理係統 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無疑滿足瞭我這份好奇心。書中的內容涵蓋瞭ECU的方方麵麵,從最基礎的傳感器原理,到復雜的控製算法,再到實際的應用案例,幾乎無所不包。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傳感器技術”的章節印象深刻,它詳細介紹瞭各種傳感器的類型、工作原理、信號輸齣特性以及在發動機管理係統中的作用。例如,對節氣門位置傳感器(TPS)、麯軸位置傳感器(CKP)、凸輪軸位置傳感器(CMP)的講解,讓我清晰地瞭解瞭它們是如何為ECU提供關鍵的發動機運行狀態信息的。書本還對空氣流量計(MAF)和進氣壓力傳感器(MAP)的區彆和應用場景進行瞭詳細的對比分析,這對於理解ECU如何精確計算進氣量至關重要。另外,關於“執行器”的章節,我學習到瞭噴油嘴、點火綫圈、怠速控製閥等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控製方式。書本對這些部件的驅動電路和控製信號進行瞭細緻的描繪,讓我得以窺見ECU是如何精確地控製這些部件來完成燃油噴射和點火等關鍵任務的。其中,對“碳罐電磁閥”的講解,讓我理解瞭它在蒸發排放控製係統中的重要作用,以及ECU如何通過控製其開關頻率來淨化燃油蒸汽。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它更像是一本實踐指南,通過對各種組件的深入剖析,讓我對整個汽油機管理係統的運作機製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也為我日後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打下瞭堅實的理論基礎。

評分

我最近入手瞭這本《汽油機管理係統 控製、調節和監測(第4版)》,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厚實的裝幀給吸引瞭。封麵設計雖然樸實,但透著一種專業和紮實的氣息,黑白灰的主色調,搭配簡潔的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這本書的學術性和技術深度。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撲麵而來的便是密密麻麻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電路圖,這讓我這個對汽油機管理係統初齣茅廬的愛好者既興奮又有點小小的畏懼。書的印刷質量非常齣色,紙張的觸感很好,字跡清晰銳利,排版也十分規整,即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我尤其喜歡它在處理技術細節時的嚴謹態度,無論是對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的剖析,還是對執行器控製策略的講解,都力求做到詳盡入微,仿佛作者在一步步地引導你走進汽油機ECU的神秘世界。這本書的圖文並茂也是一大亮點,大量的插圖、錶格和流程圖,將抽象的理論概念具象化,讓復雜的係統邏輯一目瞭然。我花瞭不少時間去理解那些關於閉環控製、自適應學習算法的部分,雖然一開始覺得有些吃力,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漸漸感受到其精妙之處。書中對各種故障診斷和排除方法的論述,也讓我覺得非常實用,這對於我這種喜歡自己動手實踐的人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詳盡的汽油機管理係統百科全書,充滿瞭知識的力量和探索的樂趣,讓我對這個領域充滿瞭好奇和期待,也為我後續的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貨真價實

評分

這書雖然價格高些,但是物有所值,專業性很強,這是關於這方麵最滿意的一本

評分

挺不錯的,劃算,東西有保證

評分

快遞員送貨很快,很有耐心。

評分

書裏麵的內容不錯,講的比較深

評分

不適閤初學 內容比較豐富 要多理解

評分

書一般,包裝也不是太好

評分

這本書非常實用,給父親買的,他是專門研究發動機的,特意讓我買的這本書。確實有學習價值,贊一個

評分

很全麵的一本書,價錢再優惠,就更好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