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夢影

幽夢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張潮 著,韓中華 注
圖書標籤:
  • 玄幻
  • 奇幻
  • 修仙
  • 東方幻想
  • 冒險
  • 魔法
  • 異世界
  • 輕小說
  • 成長
  • 戰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233934
版次:1
商品編碼:12171864
品牌:讀品聯閤(TASTEFUL READING)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中華優美隨筆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6
字數:261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幽夢影》是一部隨筆體格言小品文集,其內容豐富,文筆優雅、灑脫,天上地下、行雲雨露、花鳥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來,娓娓侃談,實則深蘊理趣,令人遐思。

作者簡介

張潮(1650—?)

字山來,號心齋,仲子,安徽歙縣人,清代文學傢、小說傢,刻書傢,官至翰林院孔目。其著作等身,主要包括《幽夢影》《虞初新誌》《花影詞》等,也曾刻印《檀幾叢書》《昭代叢書》等。


精彩書評

1.《幽夢影》以優雅的心胸、眼光去發現美,可以說是求美的著作。書中沒有強烈的、尖銳的批評,隻有不失風度的冷嘲熱諷。而這些不平、諷刺的錶現形式也都是溫和的。可以說此書內容積極、感人至深。

2.古人有微博、微信、朋友圈嗎?不要急著說沒有,看完此書,你就會明白作者是名副其實的大V,他的每一條帖子下都有贊賞和評論,據統計,共有120多位大學者參與互動!


目錄

序一 ‖001

序二 ‖005

序三 ‖007

序四 ‖011


第一則 ‖014

第二則 ‖015

第三則 ‖017

第四則 ‖019

第五則 ‖023

第六則 ‖025

第七則 ‖026

第八則 ‖028

第九則 ‖029

第一〇則 ‖031

第一一則 ‖032

第一二則 ‖034

第一三則 ‖036

第一四則 ‖037

第一五則 ‖038

第一六則 ‖039

第一七則 ‖041

第一八則 ‖042

第一九則 ‖044

第二〇則 ‖046

第二一則 ‖047

第二二則 ‖048

第二三則 ‖050

第二四則 ‖052

第二五則 ‖053

第二六則 ‖054

第二七則 ‖056

第二八則 ‖058

第二九則 ‖059

第三〇則 ‖060

第三一則 ‖062

第三二則 ‖063

第三三則 ‖064

第三四則 ‖066

第三五則 ‖067

第三六則 ‖068

第三七則 ‖070

第三八則 ‖071

第三九則 ‖072

第四〇則 ‖073

第四一則 ‖075

第四二則 ‖077

第四三則 ‖078

第四四則 ‖079

第四五則 ‖080

第四六則 ‖081

第四七則 ‖082

第四八則 ‖083

第四九則 ‖085

第五〇則 ‖087

第五一則 ‖088

第五二則 ‖089

第五三則 ‖090

第五四則 ‖091

第五五則 ‖093

第五六則 ‖094

第五七則 ‖096

第五八則 ‖098

第五九則 ‖099

第六〇則 ‖101

第六一則 ‖102

第六二則 ‖103

第六三則 ‖104

第六四則 ‖106

第六五則 ‖107

第六六則 ‖108

第六七則 ‖109

第六八則 ‖110

第六九則 ‖112

第七〇則 ‖113

第七一則 ‖115

第七二則 ‖117

第七三則 ‖118

第七四則 ‖120

第七五則 ‖122

第七六則 ‖123

第七七則 ‖126

第七八則 ‖127

第七九則 ‖129

第八〇則 ‖130

第八一則 ‖131

第八二則 ‖133

第八三則 ‖134

第八四則 ‖136

第八五則 ‖138

第八六則 ‖139

第八七則 ‖140

第八八則 ‖142

第八九則 ‖144

第九〇則 ‖146

第九一則 ‖148

第九二則 ‖149

第九三則 ‖151

第九四則 ‖152

第九五則 ‖154

第九六則 ‖155

第九七則 ‖157

第九八則 ‖158

第九九則 ‖162

第一〇〇則 ‖163

第一〇一則 ‖165

第一〇二則 ‖166

第一〇三則 ‖168

第一〇四則 ‖170

第一〇五則 ‖171

第一〇六則 ‖173

第一〇七則 ‖174

第一〇八則 ‖176

第一〇九則 ‖178

第一一〇則 ‖180

第一一一則 ‖181

第一一二則 ‖183

第一一三則 ‖184

第一一四則 ‖186

第一一五則 ‖187

第一一六則 ‖189

第一一七則 ‖190

第一一八則 ‖192

第一一九則 ‖193

第一二〇則 ‖195

第一二一則 ‖197

第一二二則 ‖198

第一二三則 ‖199

第一二四則 ‖201

第一二五則 ‖202

第一二六則 ‖204

第一二七則 ‖205

第一二八則 ‖207

第一二九則 ‖209

第一三〇則 ‖210

第一三一則 ‖212

第一三二則 ‖213

第一三三則 ‖215

第一三四則 ‖217

第一三五則 ‖219

第一三六則 ‖220

第一三七則 ‖222

第一三八則 ‖224

第一三九則 ‖226

第一四〇則 ‖228

第一四二則 ‖229

第一四二則 ‖232

第一四三則 ‖233

第一四四則 ‖235

第一四五則 ‖236

第一四六則 ‖238

第一四七則 ‖239

第一四八則 ‖241

第一四九則 ‖243

第一五〇則 ‖244

第一五一則 ‖246

第一五二則 ‖248

第一五三則 ‖250

第一五四則 ‖251

第一五五則 ‖252

第一五六則 ‖254

第一五七則 ‖256

第一五八則 ‖257

第一五九則 ‖259

第一六〇則 ‖260

第一六一則 ‖261

第一六二則 ‖263

第一六三則 ‖264

第一六四則 ‖266

第一六五則 ‖267

第一六六則 ‖268

第一六七則 ‖269

第一六八則 ‖271

第一六九則 ‖273

第一七〇則 ‖275

第一七一則 ‖276

第一七二則 ‖278

第一七三則 ‖280

第一七四則 ‖281

第一七五則 ‖282

第一七六則 ‖283

第一七七則 ‖285

第一七八則 ‖287

第一七九則 ‖288

第一八〇則 ‖290

第一八一則 ‖292

第一八二則 ‖293

第一八三則 ‖295

第一八四則 ‖296

第一八五則 ‖297

第一八六則 ‖299

第一八七則 ‖300

第一八八則 ‖302

第一八九則 ‖303

第一九〇則 ‖304

第一九一則 ‖306

第一九二則 ‖307

第一九三則 ‖309

第一九四則 ‖310

第一九五則 ‖312

第一九六則 ‖313

第一九七則 ‖315

第一九八則 ‖317

第一九九則 ‖318

第二〇〇則 ‖320

第二〇一則 ‖321

第二〇二則 ‖323

第二〇三則 ‖326

第二〇四則 ‖327

第二〇五則 ‖329

第二〇六則 ‖331

第二〇七則 ‖332

第二〇八則 ‖334

第二〇九則 ‖335

第二一〇則 ‖336

第二一一則 ‖338

第二一二則 ‖339

第二一三則 ‖341

第二一四則 ‖343

第二一五則 ‖344

第二一六則 ‖345

第二一七則 ‖347

第二一八則 ‖349

第二一九則 ‖350


跋一 ‖353

跋二 ‖354

跋三 ‖356


精彩書摘

一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蒓鱸以季鷹為知己,蕉以懷素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處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韆鞦不移。若鬆之於秦始,鶴之於衛懿t,正所謂不可與作緣者也。

原?評

查二瞻曰:此非鬆、鶴有求於秦始、衛懿,不幸為其所近,欲避之而不能耳。

殷日戒曰:二君究非知鬆、鶴者,然亦無損其為鬆、鶴。

周星遠曰:鶴於衛懿,猶當感恩。至呂政五大夫之爵,直是唐突十八公耳。

王名友曰:鬆遇封,鶴乘軒,還是知己。世間尚有鬆煮鶴者,此又秦、衛之罪人也。

張竹坡曰:人中無知己,而下求於物,是物幸而人不幸矣。物不遇知己而濫用於人,是人快而物不快矣。可見知己之難,知其難方能知其樂。

譯?文

天下間有一個人是自己的知己,就可以沒有遺憾瞭。不獨人是這樣,萬物中也有這種情況。如菊花以陶淵明為知己,梅花以林和靖為知己,竹子以王徽之為知己,蓮花以周敦頤為知己,桃樹以避秦人為知己,杏樹以董奉為知己,石頭以米芾為知己,荔枝以楊貴妃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屈原為知己,蒓菜、鱸魚以張翰為知己,芭蕉以懷素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宋處宗為知己,鵝以王羲之為知己,琵琶以王昭君為知己。他們一旦成為知己,就韆古不變。就像鬆樹與秦始皇,鶴與衛懿公,正是人們所說的不可與他們産生聯係的情況。

評?析

古諺有雲:“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在短暫的一生中,能夠交友投分,切磨箴規,得一知己,可以說不虛此生,所以自古以來的聖賢們都很看重可以與自己在心靈上對話的“知音”。世間萬物與人之性情好惡兩相契閤,如菊花的淡雅與陶淵明的淡泊名利,梅花的清雅與林和靖的瀟灑齣塵,竹子的風雅與王徽之的風流韻緻,蓮花的靜雅與周敦頤的簡淡風韻等,都可謂達到瞭物盡所用、人盡其情、相得益彰、相映成輝的境界,人與物之間能在內在氣質上獲得相互溝通和感發,說他們是“知己”也不為過。


入世須學東方曼倩,齣世須學佛印瞭元。

原?評

江含徵曰:武帝高明喜殺,而曼倩能免於死者,亦全賴吃瞭長生酒耳。

殷日戒曰:曼倩詩有雲:“依隱玩世,詭時不逢。”此其所以免死也。

石天外曰:入得世,然後齣得世。入世齣世,打成一片,方有得心應手處。

譯?文

入世要學習東方朔,齣世要學習佛印瞭元。

評?析

對於崇尚“學而優則仕”的古人,入世做官是能夠立身當世、建功立業的不二途徑,然而人下為官,也許一言不慎,即生殺身之禍,所以自古為官者多臨深履薄,謹慎處世。漢武大帝剛愎自用,性疑善殺,被屠戮殘害的大臣武將眾多,而東方朔卻能以滑稽幽默的形象齣入朝堂,以迂迴的方式覲見,而終能全身而退,可謂為官者中的一個典型瞭。

而佛印瞭元齣傢為僧,世外之人,本是混跡江湖、吃齋念佛的修行者,卻能夠與蘇軾、黃庭堅等當世文豪往來唱和,留下文壇佳話,雖齣世,卻不離塵,這也正是中國古代齣世者的一貫作風。


古人以鼕為三餘,予謂當以夏為三餘:晨起者,夜之餘;夜坐者,晝之餘;午睡者,應酬人事之餘。古人詩雲“我愛夏日長”,洵不誣也。

原?評

張竹坡曰:眼前問鼕夏皆有餘者,能幾人乎?

張迂庵曰:此當是先生辛未年以前語。

譯?文

古人稱鼕天為“三餘”之一,我認為應把夏天稱為“三餘”:對於晨起者,夜晚是餘暇,對於熬夜的人白天是餘暇,對於午睡者,應酬各種人情來往之後是餘暇。於是古人有詩說“我愛夏日長”,的確不虛妄。

評?析

古人刻苦勤奮,惜時如金,留下許多佳話,諸如“頭懸梁,錐刺股”“囊螢映雪”“馬上廁上坐上”,都是我們後人學習的典範。此則論者提齣“夏為三餘”,夏天白晝變長,黑夜變短,充分利用一切能支配的時間,足以體現古人的勤奮。


景有言之極幽而實蕭索者,煙雨也;境有言之極雅而實難堪者,貧病也;聲有言之極韻而實粗鄙者,賣花聲也。

原?評

謝海翁曰:物有言之極俗而實可愛者,阿堵物也。

張竹坡曰:我幸得極雅之境。

譯?文

景物有說起來極其幽雅,而實際上卻十分蕭條的,那就是煙雨;境況有說起來極其雅緻,而實際上卻十分難堪的,那就是貧苦和疾病;聲音有說起來十分有韻味,而實際上卻十分粗俗的,那是賣花人的叫賣聲。

評?析

瑞士著名心理學傢布洛的“審美距離說”,對我們理解本則所作的思考大有裨益,他說:“我們隻有隔著一定的距離纔能看到美,距離本身能美化一切。”而他所說“距離”既不是空間距離,也不是時間距離,而是心理距離,即指審美主體(人)與對象在實用性、具體性方麵的一種心理間隔。心理距離使主體擺脫現實的利害和欲望,而著重於對象形象的觀賞。這樣,物我關係即由實用的轉變為審美的。

他舉瞭一個很形象的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在大霧彌漫的海上航行著一艘帆船,如果我們不是在船上,而是在某個山崖的閣樓上的人,看到乳白色的霧氤氳在海麵上,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輝,帆船靜靜地漂浮在海麵,此情此景,我們一定會感覺到它很美。但如果我們是帆船上的人,就無暇去覺察齣美的所在瞭,我們在意的是帆船有可能會撞上暗礁,我們會很焦慮地祈禱不要發生這樣可怕的事,在這種情況下,恐怕就算周圍的景色再美,也沒有心情欣賞瞭。

同樣的道理,對於“煙雨”“貧病”“買花聲”,作為旁觀者很容易擺脫開現實的利害關係,付之於詩意的錶達,沉浸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颱煙雨中”“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樣詩意的意境裏,自然是雅趣盎然的。反過來,如果自己就是那個貧病交加的人,身處煙雨朦朧之境,急等著買花的錢去解決一傢老小的生計問題,恐怕就隻剩下蕭索難堪瞭吧!


吾欲緻書雨師:春雨宜始於上元節後(觀燈已畢),至清明十日前之內(雨止桃開),及榖雨節中。夏雨宜於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後(免礙於月)。鞦雨宜於孟鞦、季鞦之上、下二旬(八月為玩月勝境)。至若三鼕,正可不必雨也。

原?評

孔東塘曰:君若果有此牘,吾願作緻書郵也。

餘生生曰:使天而雨粟,雖自元旦雨至除夕,亦未為不可。

張竹坡曰:此書獨不可緻於巫山雨師。

譯?文

我想寫信給雨師:春天的雨應該在上元節後開始下(那時觀燈節已結束瞭),一直到清明前十天(春雨停止,桃花開瞭),以及榖雨節這天。夏雨應該在每月的初七、初八之前,或者二十二或二十三之後下(以免妨礙賞月)。鞦雨應該在孟鞦、季鞦的上旬、下旬下(八月是賞月的最佳時節)。至於鼕天的三個月,大可不必下雨瞭。

評?析

為瞭能夠賞花賞月,對於雨行雨止全都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追求來重新設置,雖屬無稽之談,但卻代錶著明末清初文人對於追求優雅美的一種普遍的審美訴求。


女子自十四五歲至二十四五歲,此十年中,無論燕、秦、吳、越,其音大都嬌媚動人;一睹其貌,則美惡判然矣。“耳聞不如目見”,於此益信。

原?評

吳聽翁曰:我嚮以耳根之有餘,補目力之不足;今讀此,乃知卿言亦復佳也。

江含徵曰:簾為妓衣,亦殊有見。

張竹坡曰:傢有少年醜婢者,當令隔屏私語,滅燭侍寢。何如?

倪永清曰:若逢美貌而惡聲者,又當如何?

譯?文

女子從十四、五歲到二十四、五歲,這十年中,無論是燕、秦、吳、越哪個地方的人,她們的聲音大都嬌媚動人;可一看到她們的麵貌,她們的美醜就區分得清清楚楚。由此“耳聞不如目見”這句話更讓人深信不疑瞭。

評?析

此則所論女子十四、五到二十四、五之間無論南北,聲音都是嫵媚動人的,但論及容貌卻以為差異很大,似以南方女子為佳,實在是地域偏見,全無依據的無稽之談,進而論述“耳聞不如目見”的道理,也屬謬談,卑之無甚高論。


雲之為物,或崔巍如山,或瀲灧如水,或如人,或如獸,或如鳥毳,或如魚鱗。故天下萬物皆可畫,惟雲不能畫,世所畫雲亦強名耳。

原?評

何蔚宗曰:天下百官皆可做,惟教官不可做。做教官者皆謫戍耳。

張竹坡曰:雲有反麵正麵,有陰陽嚮背,有層次內外。細觀其與日相映,則知其明處乃一麵,暗處又一麵。嘗謂古今無一畫雲手,不謂《幽夢影》中先得我心。

譯?文

雲作為一個物體,有時像高大雄偉的山,有時像洶湧而來的水,有時像人,有時像獸,有時像鳥的細毛,有時像魚鱗。所以天下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畫,隻有雲不能畫,世人所畫的雲也不過徒有其名而已。

評?析

繪畫藝術是忠實於客觀物象的,而對於繪畫者來說,最難以把握的是物象姿態萬韆的變化。而雲的形態隨時隨地都在變化,更加難以描繪,不過也不是沒有關於雲的成功的畫作,當然,畫作本身與我們人眼看到的肯定是有差彆的。

通過作者對雲的描述,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事物細緻入微的觀察。這點十分難能可貴。


延名師訓子弟,入名山習舉業,丐名士代捉刀,三者都無是處。

原?評

陳康疇曰:大抵名而已矣,好歹原未必著意。

殷日戒曰:況今之所謂名乎!

譯?文

延請名師教導年輕後輩,隱入名山研習科舉考試的學業,乞求名士來代替自己寫文章,這三件事都沒有正確的地方。

評?析

其一,雖然名師的學識和見聞非同一般,但是和孩子之間的差距卻極大,他們所傳授的知識往往比較艱深,孩子們一時難以領悟,而且也不利於孩子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掌握知識。

其二,雖說名山風景秀麗,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能夠潛心學習,激發靈感,使得文人在創作文章的時候能夠文思泉湧,寫下絕美的詩篇。但是當時采取的是八股取士,而八股文寫作要求代聖人立言,且十分的教條刻闆,甚至不允許有個人見解,嚴重扼殺瞭人們的創新能力。因此,隱入名山學習並無益於科舉考試,也注定不會成功。

其三,名士之文章雖然精美,但無論是體式還是風格,都難免與我們所要求的文章有齣入,並且文章作為著作人學識、修養、身份的外在錶現,讓名士代為撰寫,也很容易能看齣破綻。所以,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前言/序言

張潮(1650—?),字山來,號心齋,彆號心齋居士,新安(今安徽歙縣,古稱徽州)人,齣身名傢,為傢中次子。據清人汪士鉉《新都風雅》等資料記載,張氏傢族乃書香門第、詩書世傢,其父張習孔“工詩文,有聲於時”,曾任刑部郎中、山東督學僉事。後來,張習孔辭官歸隱,潛心於書,著作頗豐,並與當時的著名文學傢周亮工、詩人施閏章等人相交甚密。由此,張潮自幼就深受傢庭文化的影響,讀書刻苦,從少年起便學習四書、五經,十五歲時,所著文章即深受人們的褒奬。

不過,由於在文學上主張創新,對禁錮人思想的八股文和科舉製度非常不滿,緻使張潮的仕途非常坎坷,最終僅僅以歲貢生的身份擔任過翰林院孔目一類的九品職官。舉業不順,生活中的坎坷、挫摺和磨難也是不可勝數。但這並沒有影響張潮的纔情和文學創作的熱情,他一生著作等身,包括《幽夢影》《虞初新誌》《花影詞》《心齋聊復集》《奚囊寸錦》《心齋詩集》《飲中八仙令》和《鹿蔥花館詩鈔》等。其中,文言短篇小說集《虞初新誌》更是被認為對《聊齋誌異》的創作産生瞭極大的推動作用。

此外,張潮還是清代著名的刻書傢,曾刻印《檀幾從書》《昭代從書》(山帙、水帙、花帙、鳥帙、魚帙、酒帙、書帙、禦帙、數帙)等。而且,張潮一生好遊曆,喜交友,與清初名士孔尚任、陳維嵩、冒闢疆等人皆有交遊。但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張潮當半百之年,受一事的牽連,鋃鐺入獄,精神上濛受巨大的打擊和羞辱,從此再無新作問世,而晚年事跡已不可考。

《幽夢影》前後曆經十五年,大約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前方纔完稿,可以說,這部作品凝結瞭作者極大的心血。而這部筆記隨感小品集收錄瞭作者本人的格言、箴言、哲言、韻語、警句等共計219則,以清麗明快的文筆、精闢獨到的議論、深蘊豐富的思想獨樹一幟,一反模擬效仿的陳辭濫調,“所發者皆未發之論,所言者皆難言之情”,在當時知識分子中産生瞭強烈反響和共鳴。

《幽夢影》涉及的內容十分豐富,諸如對琴棋書畫、詩詞雅章的體會,對山光水色、花鳥蟲魚、風雲雨露的贊美,對儒、釋、道的理解,對世俗人情的譏諷,涵蓋瞭關於修身養性、為人處世、風花雪月、山水園林、讀書論文、世態人情等方方麵麵的內容,而這些內容雖然看似信筆拈來,但其中無不凝結著作者獨到的人生見解,或給人以警醒,或讓人迴味,或令人耳目一新,或使人增長見聞,可謂是字字珠璣,句句錦綉,既反映瞭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也鞭撻瞭社會現實的黑暗。在這裏,作者盡情地抒發瞭自己對人生、自然的體驗和感受,一字一句中都蘊含瞭發人深省的良苦用心。

當然,《幽夢影》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個彆的內容上,也暴露齣瞭一係列的問題,比如在他的作品中,有個彆文字不時流露齣封建倫理道德意識和賞風弄月、脫離百姓疾苦的不良世風,甚至有個彆的觀點帶有明顯的錯誤傾嚮。

不過,瑕不掩瑜,《幽夢影》中暴露齣來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這些問題顯然並不足以降低《幽夢影》的欣賞價值。畢竟,《幽夢影》在當時得到瞭120餘位大學者和藝術傢的贊賞和評點,影響極大,意義深遠。而透過《幽夢影》,我們即能窺見中産階級知識分子的品味、中國文人的生活態度,透過作者的文筆,我們也能夠感受到瑣碎的生活竟也是如此的不凡。

最後,由於本書語言簡潔,意蘊深刻,加之時間倉促和編者的纔識所限,紕繆錯訛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方傢不吝賜教。



《幽夢影》並非一本虛構的作品,而是一部輯錄前人智慧、體悟人生哲理的古典文學瑰寶。它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古畫,又似一段低語呢喃的古老歌謠,邀請讀者穿越時空,一同漫步於人生的幽深長廊,體察那些細微卻又至關重要的哲理。 全書的內容,並非以連貫的故事情節為骨架,也非以鮮活的人物形象為血肉。它更像是一片星辰大海,由無數閃爍的智慧之光匯聚而成。每一顆星辰,都是一句精煉的格言,一段深刻的感悟,一種對世事洞明的洞見。這些句子,如同灑落的珍珠,既獨立成篇,又相互輝映,共同構建瞭一個關於人生、關於智慧、關於情懷的宏大敘事。 《幽夢影》所探討的,是那些關乎個體生命體驗的最本質的問題。它觸及瞭我們內心深處最普遍的情感,也揭示瞭隱藏在日常錶象下的深刻規律。在這裏,你找不到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沒有驚心動魄的恩怨情仇,更不會有不切實際的奇幻想象。它的魅力,恰恰在於它的真實,它的樸素,以及它對人性細微之處的精準捕捉。 書中涉及的主題極其廣泛,卻又聚焦於人生中最具普遍性的議題。例如,關於“得失”的哲學思考。作者們似乎在不經意間,便將我們帶入對擁有與失去的辯證理解之中。他們可能不會直接告訴你“什麼纔是真正的擁有”,而是通過一係列對比與反思,讓我們體會到,有時,放手比執著更加珍貴;有時,看似微不足道的失去,反而會為生命騰齣空間,迎來更廣闊的風景。這種對得失的審視,並非消極避世,而是一種達觀與超脫,是對生命圓融之道的探索。 又比如,“審時度勢”的智慧。在《幽夢影》中,你會讀到關於把握時機、順應趨勢的精闢論述。這並非鼓勵隨波逐流,而是一種對客觀規律的尊重,以及在復雜環境中找到最佳行動路徑的理性判斷。這些句子,可能來自於對曆史事件的總結,也可能來自於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它們共同傳遞著一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樸素道理,提醒我們在人生的航程中,要學會傾聽時代的脈搏,也要懂得尊重事物的內在發展邏輯。 再者,《幽夢影》對“人情世故”的洞察,也尤為深刻。書中充滿瞭對人際交往之道的細膩描繪。它會告訴你,如何與人相處纔能獲得尊重,如何分辨真誠與虛僞,如何處理好“遠近親疏”的關係。這些並非教你如何去“算計”他人,而是在揭示人性的復雜性,並提供一種更成熟、更圓融的應對之道。它鼓勵我們在紛繁的人際網絡中,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同時也不失溫暖與善意,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幽夢影》對“修身養性”的關注,也是其重要一環。書中的許多句子,都蘊含著提升個人品格、涵養內在精神的指導。它們可能涉及如何培養耐心、如何剋製欲望、如何保持內心的寜靜。這些並非枯燥的道德說教,而是通過生動的譬喻或簡潔的敘述,將高深的哲理化為可感的實踐。它們引導讀者去審視自己的內心,去打磨自己的品行,從而 Achieve 一種更高級的精神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幽夢影》的語言風格,也是其魅力所在。它往往簡潔明瞭,如同清泉般澄澈,又常常意蘊深遠,如同一杯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道。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矯揉造作的抒情,一切都迴歸於樸素的錶達。然而,正是這種樸素,纔使得其傳遞的智慧更加直接有力,更能觸動人心。它鼓勵讀者用心去體會,去感悟,去將這些文字內化為自己的人生智慧。 《幽夢影》的結構,更像是一種“片段式”的呈現。它沒有統一的章節劃分,也無所謂連貫的敘事綫索。你可以隨意翻開其中任何一頁,都能找到一段觸動你的文字。這種開放式的結構,賦予瞭讀者極大的自由度,也使得這本書可以成為你人生不同階段的良伴。在你感到迷茫時,它可以為你指點迷津;在你感到欣慰時,它可以與你一同分享喜悅;在你感到睏頓時,它可以為你注入力量。 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與睏惑。它不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引導我們去思考,去探索,去發現屬於自己的真理。它沒有為我們鋪設好一條筆直的道路,而是提供瞭一些地圖和指南針,讓我們能夠在人生的叢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 《幽夢影》的精髓,在於它所傳遞的“覺知”的力量。它讓我們學會去觀察,去感受,去體會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蘊藏著無限的智慧與美好。它鼓勵我們,以一種更加深刻、更加有意識的方式去生活,去體驗,去成長。 這本書的意義,不在於它能教會你多少“技巧”,而在於它能喚醒你內心深處的“智慧”。它不是一本“如何做”的書,而是一本“如何體悟”的書。它不是一本“實用手冊”,而是一本“人生指南”。它並非告訴你“應該怎樣”,而是啓發你“可以怎樣”。 閱讀《幽夢影》,就像與一位飽經滄桑卻依然保持著純真心智的長者進行對話。你會在他的話語中,感受到歲月的沉澱,也體會到智慧的光芒。你會被他引導去審視那些你習以為常的事物,去發現其中隱藏的深意。你會在他的啓迪下,對人生有更深的理解,對世界有更廣闊的視野。 總而言之,《幽夢影》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它的文字如同甘露,滋潤著乾渴的心靈;它的智慧如同明燈,照亮著前行的道路。它以一種溫潤而堅定力量,引領著每一個渴望理解人生真諦的讀者,走進一個更加通透、更加睿智的內心世界。它不是一本讓你看完就忘的書,而是一本會伴隨你一生,並在你生命的每個階段都為你帶來啓示的書。它的價值,在於它所能夠激發的思考,在於它所能夠帶來的成長,在於它所能夠塑造的,那個更加成熟、更加達觀的自己。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幽夢影》帶給我的,是一種沉浸式的、近乎耳語般的敘事體驗。我仿佛化身為故事中的某個微不足道的人物,在字裏行間穿梭,感受著那份既疏離又親切的情感。書中對環境的描繪細緻入微,無論是晨光熹微中露珠在葉尖搖曳的細膩,還是暮色四閤時古老街巷裏飄散齣的炊煙氣息,都栩栩如生,觸手可及。我時常會因為一個場景的觸動,而停下閱讀,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構築齣更完整的畫麵,仿佛置身其中。而人物的塑造更是充滿瞭張力,他們的內心活動被一層層剝開,展現齣人性的復雜與真實。我能感受到他們每一個細微的情緒波動,那些未曾說齣口的憂傷,那些暗自湧動的希望,都在作者的筆下化作瞭鮮活的生命。這本書並非情節跌宕起伏的刺激之作,它的力量在於一種緩慢的滲透,一種不動聲色的打動。讀完之後,它留給我的不是瞬間的震撼,而是一種持久的迴味,一種在午夜夢迴時,仍會浮現的淡淡漣漪。這種感覺,就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而又寜靜的旅行,雖然目的地模糊,但沿途的風景早已深深烙印在心底,每每想起,都能喚醒一段沉睡的情緒。

評分

《幽夢影》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那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不像某些書籍那樣,上來就給你一個巨大的衝擊,而是像春雨潤物,悄無聲息地滲透進你的心裏。我會被書中那些細微的觀察所打動,比如一個人在人群中默默注視的眼神,比如一段對話中被忽略的停頓。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在作者的筆下卻被放大,成為瞭解人物內心世界的鑰匙。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期待”的描繪,那種介於希望與失落之間的微妙情感,被刻畫得淋灕盡緻。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在窗口張望的身影,能聽到那些心底默默的祈禱。這本書的敘事方式也非常特彆,它似乎有意地打亂瞭時間綫,將過去的片段與現在的思緒交織在一起,營造齣一種迷離而又真實的時空感。這種編排方式,讓我覺得更加貼近真實的生活,因為我們的思緒本身就是這樣跳躍和交織的。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感到一種輕鬆的釋然,反而是一種沉甸甸的,卻又充滿力量的觸動,仿佛在閱讀中,我也經曆瞭一段刻骨銘心的旅程。

評分

我對《幽夢影》的感受,是一種置身於夢境的奇妙體驗,但這個夢境並非虛幻縹緲,而是充滿瞭真實的情感和細節。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夠將最日常的場景,渲染齣一種超現實的美感。我會被書中那些略顯疏離的視角所吸引,仿佛我隻是一個旁觀者,靜靜地觀察著人生的悲歡離閤。書中對“失去”的描繪,尤其讓我動容。它沒有刻意去渲染悲傷,而是以一種平靜的語調,訴說著那些曾經擁有的,如今已然消逝的美好。我能感受到字裏行間流淌著的淡淡的憂傷,但這種憂傷並不沉重,反而帶著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理解。書中人物的對話,也是我特彆欣賞的部分。它們常常簡潔而又意味深長,每一個字都仿佛經過瞭精心的打磨,都蘊含著豐富的潛颱詞。我常常會因為一句簡單的颱詞,而在腦海中展開無限的聯想。這本書的整體氛圍,可以用“靜謐”來形容,但這種靜謐之中,又蘊含著巨大的情感張力,等待著你去發掘,去品味。

評分

這部《幽夢影》給我的感受,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彌漫在字裏行間的詩意。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不追求華麗的辭藻,卻能在最樸素的錶達中,勾勒齣最動人的畫麵,觸及最微妙的情感。我反復閱讀過書中關於“迴憶”的章節,那是一種抽離而又深情的描繪,仿佛透過一層薄霧,窺見瞭那些逝去的時光,那些曾經鮮活的麵容。它沒有強行灌輸某種情緒,而是提供瞭一個讓你自己去感受、去體會的空間。我常常會在閱讀某個段落時,感到一種莫名的心頭一顫,那是某種熟悉的感覺被喚醒,是某種潛藏的情緒被觸碰。書中對“物”的描繪也同樣齣色,那些平凡的器物,比如一張舊椅子,一盞昏黃的燈,都在作者的筆下被賦予瞭生命,承載著故事,訴說著過往。我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時間痕跡,感受到它們與書中人物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留白,在於它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它不會把一切都講得明明白白,而是讓你在字裏行間去填補空白,去構建屬於自己的理解。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格外充實和有意義。

評分

《幽夢影》這本書,與其說是在閱讀一個故事,不如說是在品味一種情緒。作者的文字如同陳年的佳釀,初嘗時或許平淡無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醇厚的香氣便會逐漸彌漫開來,在舌尖、在心頭留下悠長的餘韻。書中描繪的那些細碎的生活片段,那些被大多數人忽略的尋常景象,在作者的筆下卻閃爍著彆樣的光彩。我尤其喜歡那些對於“時間”的描繪,它不再是綫性的流逝,而是凝固成一個個具體的瞬間,或是一個泛黃的舊照片,或是一句隨風而逝的呢喃。我常常會在閱讀時,不自覺地將自己的過往與書中的情景相聯係,那些曾經模糊的記憶,那些被遺忘的情感,仿佛都在這書頁間重新找到瞭齣口。書中對“孤獨”的探討更是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它並非是一種絕望的淒涼,而是一種與自我對話的寜靜,一種在喧囂世界中尋覓內在平和的狀態。這本書的節奏非常舒緩,適閤在夜深人靜時,捧在手中,慢慢品味。每一次翻開,都能從中汲取到不同的感悟,就像是與一位知己在低語,雖然沒有激烈的碰撞,卻有著靈魂深處的共鳴。

評分

女兒老師推薦購買,搞活動,滿減,價格實惠,書的質量也很不錯~~~~

評分

圖書物流很快,包裝很好,內容組閤也很棒,物有所值

評分

書很棒 京東的活動力度也非常大 配送也非常快

評分

京東活動疊加券收入,價格非常閤適,感謝京東。越來越多東西在京東購買瞭,趕上活動疊加優惠券價格實惠,物流快,服務態度好,售後好,比其他電商好很多。一開始隻是買書,現在傢用電器也大部分在這裏買瞭。京東的物流越來越給力瞭,基本隔日達,包裝也很滿意,感謝京東!

評分

很不錯的書,通過書本與古人對話,使人明智!

評分

正版圖書,清晰,包裝精美,每一本都塑料封存,快遞速度快

評分

總體來說很不錯,物流也比較快,賣傢服務也挺到位的,五分好評以資鼓勵~~~總體來說很不錯,物流也比較快,賣傢服務也挺到位的,五分好評以資鼓勵~~~總體來說很不錯,物流也比較快,賣傢服務也挺到位的,五分好評以資鼓勵~~~總體來說很不錯,物流也比較快,賣傢服務也挺到位的,五分好評以資鼓勵~~~總體來說很不錯,物流也比較快,賣傢服務也挺到位的,五分好評以資鼓勵~~~總體來說很不錯,物流也比較快,賣傢服務也挺到位的,五分好評以資鼓勵~~~

評分

包裝不錯,給滿分

評分

商品物美價廉,送貨速度快,服務態度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