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纳米发电机

摩擦纳米发电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中林 等 著
图书标签:
  • 纳米发电机
  • 摩擦电
  • 能量收集
  • 自供电
  • 可穿戴设备
  • 传感器
  • 新材料
  • 纳米技术
  • 绿色能源
  • 微纳能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17494
版次:01
商品编码:12176882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页数:4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首部系统全面的介绍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四种工作模式,相应的理论模型和计算,器件设计,以及他们在回收人体活动,震动,机械触发,汽车轮胎,风,雨,水流等自然界所具有的动能中的广泛应用。该书也系统介绍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在移动/穿戴/柔软式电子产品,生物医学器件,传感网络,物联网,环境保护和传感,基础设施检查和国防安全方面的应用实例。

目录

前言
第1章 摩擦起电和摩擦发电
摘要
1.1 纳米能源和大能源
1.2 摩擦起电效应
1.3 摩擦起电的定量化
1.4 摩擦起电的材料
1.5 范德格拉夫起电机
1.6 摩擦纳米发电机
1.6.1 垂直接触.分离模式
1.6.2 水平滑动模式
1.6.3 单电极模式
1.6.4 独立层模式
1.7 纳米发电机的理论源头:麦克斯韦位移电流
1.7.1 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
1.7.2 压电纳米发电机的理论
1.7.3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理论
1.7.4 纳米发电机的电容模型
1.8 展望
1.8.1 纳米发电机的三大应用方向
1.8.2 麦克斯韦位移电流的未来新兴产业:能源与传感
1.8.3 信息领域的“四化”
参考文献

第2章 垂直接触-分离模式摩擦纳米发电机
摘要
2.1 基本原理
2.2 基础理论
2.3 基本器件结构
2.3.1 间隔物结构
2.3.2 拱形结构
2.3.3 弹簧支持的分离结构
2.3.4 多层叠加结构
2.3.5 微孔洞-纳米颗粒复合结构
2.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水平滑动式摩擦纳米发电机
摘要
3.1 基本原理
3.2 基础理论
3.2.1 一个单元的水平滑动式摩擦纳米发电机
3.2.2 栅状结构式摩擦纳米发电机
3.3 基本器件结构
3.3.1 平面滑动结构
3.3.2 栅状电极结构
3.3.3 旋转圆盘结构
3.3.4 旋转圆柱体结构
3.3.5 管状封装结构
3.3.6 液态金属结构
3.4 能量转化效率
3.4.1 固体-固体型
3.4.2 固体-液体型
3.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单电极模式摩擦纳米发电机
摘要
4.1 基本工作原理概述
4.2 基本理论
4.2.1 基本工作原理和静电屏蔽效应
4.2.2 电极间距的影响
4.2.3 面积尺寸大小的影响
4.2.4 单元间隙对规模放大的影响
4.3 基本的器件结构
4.3.1 接触-分离式
……

第5章 独立层模式摩擦纳米发电机
第6章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理论模型
第7章 定量表征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品质因数
第8章 摩擦纳米发电机收集身体运动能量
第9章 摩擦纳米发电机用于振动能采集
第10章 摩擦纳米发电机用于收集风能
第11章 摩擦纳米发电机网络收集大规模蓝色能源——海洋能
第12章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复合式发电单元
第13章 摩擦纳米发电机在自驱动系统和电化学过程中的应用
第14章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压力传感器和人机交互系统
第15章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振动和生物医学传感
第16章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移动物体自驱动传感器
第17章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化学/环境传感器
附录A 各章符号定义
附录B 各章缩写定义
附录C 王中林小组在摩擦纳米发电机领域内发表的期刊文章(2012~2016)
《静电力的奥秘:未知的能量宝库》 内容梗概: 本书是一部深度探索静电力的迷人读物,它揭示了隐藏在日常现象背后的强大力量,并勾勒出这股力量在未来能源领域所蕴含的巨大潜能。我们常常在干燥的天气里感到指尖传来微弱的电击,或者看到头发因为梳理而竖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现象,实则都是静电力在悄然运作。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从古希腊人对琥珀摩擦发光的最初观察,到现代科学家对各种材料间电荷分离机制的精细研究,逐步揭开静电力的神秘面纱。 我们将首先深入浅出地讲解静电力的基本原理。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易于理解的实验案例,读者将掌握电荷的概念、电荷的产生(如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将探讨电荷守恒定律,理解为何电荷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此外,书中还会详细介绍库仑定律,这是描述静电力大小和方向的核心法则,并辅以图示,帮助读者直观理解距离和电荷量对力的影响。 本书的重点将放在静电力在各种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我们会分析闪电的壮丽景象,解释云层中水滴和冰晶的碰撞如何积累巨大的电荷,最终引发震撼人心的电闪雷鸣。读者还将了解到,即使是看似平凡的尘埃扬起、流水冲击,甚至生物体的某些生理过程,都可能伴随着微小的静电效应。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我们希望能激发读者对身边世界更细致的观察和更深刻的思考。 在理解了静电力的基本原理和自然界中的表现之后,本书将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将深入探讨静电力的各种创新应用,特别是在能源收集和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读者将了解到,如何利用特定材料的摩擦或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电荷分离,来构建能够持续产生电能的装置。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构想,而是当前科研前沿的生动实践。 书中将详细介绍各种类型静电能量收集装置的原理、设计和材料选择。我们会讨论不同摩擦电材料的特性,如聚合物、陶瓷、金属氧化物等,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材料结构、表面形貌和界面设计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读者将了解如何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实现高效的电荷分离和收集,例如采用梳状电极、摩擦带、压电叠层等。 本书还将着重阐述这些装置的潜在应用场景。想象一下,我们的衣物在行走时产生的微小能量,就能为可穿戴设备供电;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也能转化为可用的电力;甚至风吹过建筑物表面产生的静电,都可能被收集起来。本书将勾勒出这样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传感器、物联网设备、小型电子产品,甚至更大型的能源系统,都可能通过利用无处不在的静电力来供能,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此外,本书还会探讨静电力的其他有趣应用,例如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它如何利用静电力吸附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从而净化环境;或者静电喷涂技术,如何实现涂料的高效均匀附着,减少浪费。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带领读者进入静电力的奇妙世界。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阅读。书中将穿插历史趣闻、科学家故事和未来畅想,让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 《静电力的奥秘:未知的能量宝库》旨在培养读者对静电力现象的好奇心,拓展他们对能量来源的认知,并激发他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种物理现象的介绍,更是关于如何发掘隐藏的能量,如何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的思考。它将为每一个渴望理解世界、探索无限可能的人们,开启一扇新的大门。

用户评价

评分

在看到“摩擦纳米发电机”这本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听起来太有趣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从微观世界提取能量的技术充满好奇,而“摩擦”这个词,更是让我觉得它无处不在,却又如此不起眼。我非常想知道,科学家们是如何将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摩擦现象,转化为一种高效的发电方式,而且还是在“纳米”这个微观尺度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解释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从基本的静电学原理讲起,到不同材料间的电荷转移机制,再到如何设计高效的收集器来转化微小的电荷。我希望书中能有多样的实例,展示不同类型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比如基于固-固摩擦、固-液摩擦,甚至是气体摩擦的装置,并配以精美的插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它们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未来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比如,为可穿戴设备供电,为物联网传感器提供能源,甚至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想象一下,我们身上的运动产生的能量,就可以为手机充电,那将是多么酷炫!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它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更能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身边的世界,发现隐藏在平凡事物中的巨大潜力。

评分

坦白说,“摩擦纳米发电机”这个书名乍一听,让我感觉它可能是一本非常技术性的学术专著,可能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推导。作为一名对科技发展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内心是有那么一丝丝的“畏惧”的。然而,我同时又被这个概念所吸引,因为“摩擦”和“发电”这两个词的结合,充满了新奇感和想象空间。我尤其好奇,这种“纳米”级别的发电方式,究竟能产生多大的能量?它与我们现在使用的发电技术相比,有什么优势和劣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能深入地介绍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细节,又不至于让非专业读者望而却步。我期待书中能够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将电荷想象成微小的水滴,摩擦则像是水龙头,将它们源源不断地“挤压”出来,然后再通过精巧的管道(电极)汇集起来。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摩擦纳米发电机,例如,基于两种不同材料接触分离的“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TENGs),或者基于液体与固体相互作用的“liquid-soli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的场景描述,甚至是一些“失败”的尝试和从中获得的启示,那将更加真实和有吸引力。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严谨与魅力,同时又能从中窥见未来能源领域的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加绿色、更加分布式的能源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我真是迫不及待地想从头翻到尾!“摩擦纳米发电机”——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而又充满希望的光环,仿佛预示着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即将来临。我一直对那些能够从微观世界汲取巨大能量的技术充满好奇,而摩擦,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物理现象,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潜力,简直太令人兴奋了。我设想,这本书会深入浅出地解析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从静电学的基础理论讲起,比如电荷的产生、转移和积累,再到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起电特性,以及如何优化接触界面来提高发电效率。我期待它能详细介绍各种类型的摩擦纳米发电机,例如基于薄膜、纳米纤维、甚至液体的设计,并配以精美的插图和示意图,让那些复杂的物理概念变得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摩擦纳米发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可能性。想象一下,我们身上的衣物、脚步的移动、甚至风吹过树叶的摆动,都能转化为电能,为我们的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传感器、甚至是偏远地区的照明供电,这听起来简直就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如果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揭示实现这一切的科学路径,那将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包含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将摩擦纳米发电机集成到鞋底、背包,甚至窗户上,以及这些应用所带来的具体效益和面临的挑战。这本书一定会是我案头的常备读物,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索这个奇妙的“摩擦”世界,去感受那份来自微观的澎湃能量。

评分

“摩擦纳米发电机”——当我在书店的推荐榜上看到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里立刻闪过无数个与“摩擦”相关的日常画面: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手指划过屏幕的摩擦、衣物在运动中的摩擦。然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摩擦,如果能够被巧妙地利用起来,岂不是就等于拥有了一个遍布全球的、永不停歇的能源网络?我非常渴望从这本书中了解到,科学家们是如何将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摩擦”,转化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的能源。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核心技术,比如电荷在不同材料表面的转移机制、电荷的有效收集和能量的储存方式。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循序渐进地讲解这些复杂的技术概念,是否会使用大量示意图和实验数据来佐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描绘出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未来社会的广阔应用前景。想象一下,能够自给自足供电的智能传感器、不需要电池的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甚至是能够为家庭供电的智能家居系统,这一切都因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存在而变得触手可及。我希望书中能够列举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比如将摩擦纳米发电机集成到地砖、跑道、甚至交通工具上,从而实现能量的“就地取材”。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科技的书籍,更像是一份关于未来的“能源蓝图”,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这份蓝图是如何一步步被绘制出来的,它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瞥见“摩擦纳米发电机”这个书名时,一股强烈的求知欲瞬间被点燃。我之前对能源的认知,大多局限于传统的发电方式,而“摩擦”这个词,却打开了我对一种全新、且充满想象力的能量获取方式的认知。我渴望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摩擦,如何能在纳米尺度上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比如,它是如何利用电荷分离来产生电力的?又有哪些材料组合和结构设计能够最大化发电效率?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示各种令人惊叹的实验案例,以及科学家们在探索这一技术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突破。更让我着迷的是,我希望能从书中看到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未来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想象一下,我们身上的运动能够为手机充电,家中的物品能够自给自足供电,甚至偏远地区的居民也能因此获得稳定的电力供应。这种“化繁为简、润物无声”的能量获取方式,不仅充满了科技的魅力,更蕴含着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希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科学的无限可能,以及我们身边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孕育出改变世界的伟大创新。

评分

“摩擦纳米发电机”——这个书名,就像是一串充满魔力的咒语,瞬间勾起了我对未知科学的好奇心。我一直对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能量的技术感到着迷,而“摩擦”这个词,又是如此的日常、如此的触手可及,却从未想过它竟然是能量转换的源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让我理解,微小的摩擦力是如何在纳米尺度上被放大,并转化为可用的电能。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比如,它究竟是如何“剥离”电子的?又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电子汇聚起来的?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图示,展示不同类型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比如基于平面结构、曲面结构、甚至三维网络的装置,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应用场景。更吸引我的是,这本书能否为我描绘出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未来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想象一下,能够自给自足供电的智能衣物、植入体内的医疗传感器、甚至是能够监测环境变化的微型设备,这听起来多么令人兴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明白,科学的创新往往就隐藏在最平凡的现象之中,而“摩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物理过程,或许正是开启下一个能源革命的金钥匙。

评分

“摩擦纳米发电机”——这个书名,对我而言,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的乐趣。我一直对那些能够从看似普通的事物中提取能量的技术感到惊叹,而“摩擦”,这个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物理现象,竟然能够成为发电的源泉,这实在是太令人着迷了。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它究竟是如何利用电荷在材料表面的转移来产生电力的?纳米尺度下的摩擦又为何如此重要?我希望书中能有多样的实验设计和技术路线的介绍,比如,如何优化材料的介电性能,如何设计高效的电荷收集器,以及如何克服能量损耗等关键问题。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描绘出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未来生活的广阔应用前景。想象一下,用我们的步伐就能为城市照明供电,衣服的穿着就能为智能穿戴设备充电,甚至是我们随手的触摸也能为传感器提供动力。这种“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能源模式,不仅绿色环保,更具有极大的普及性和便利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科技的进步是如何将看似不可能的设想变为现实,并且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更加智能、可持续的未来能源图景。

评分

初次接触“摩擦纳米发电机”这个概念,着实让我感到新奇与惊喜。我原以为发电技术总是与庞大的设备、复杂的系统联系在一起,而这本书名却暗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更加微观且普遍存在的能量获取方式。我对此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摩擦”这个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如何在纳米尺度上转化为有用的电能。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清晰且富有逻辑性的方式,揭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基本原理,例如,电荷在不同材料界面的转移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材料特性和结构设计来最大化能量的输出。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实验案例,展示科学家们是如何在实验室中实现这一技术的,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能量转换效率、输出功率等关键参数的数据。更让我着迷的是,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看到摩擦纳米发电机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想象一下,我们身上的衣物、走路的步伐,甚至是风吹过物体产生的微小振动,都能转化为电能,为我们的小型电子设备供电,或者为物联网设备提供持续的动力。这种“取之于无形,用之于无形”的能量获取方式,听起来就充满科幻色彩,却又实实在在蕴藏在科学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科技的发展是如何将看似不可能变为可能,并且为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可持续、更加智能的未来。

评分

“摩擦纳米发电机”——这个书名,仿佛在我心中点燃了一团对未知的好奇之火。我一直认为,能源的获取总是与大型设备、复杂工艺紧密相连,但“摩擦”这个词,却暗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更加普遍且易于获得的能量来源。我迫切地想知道,科学家们是如何将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摩擦现象,在纳米尺度上转化为可持续的电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如,电荷是如何在不同材料之间分离和传输的?又是如何通过精巧的设计来收集和放大这些微小的电荷?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各种创新性的摩擦纳米发电机设计,无论是基于薄膜、纳米线、还是复合材料的结构,并配以清晰的示意图和实验数据,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其工作机制。更让我兴奋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描绘出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未来社会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想象一下,衣物的摩擦可以为可穿戴设备供电,行走产生的能量可以点亮LED灯,甚至是环境中的微风和水流也能被转化为清洁能源。这种“随处可取、用之不竭”的能量获取方式,听起来就充满希望,我希望能从书中窥见构建一个更加绿色、智能的未来社会的蓝图。

评分

读到“摩擦纳米发电机”这个书名,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东西真的能发电吗?而且还是‘纳米’级别的?” 我对这个概念非常陌生,但又充满了极大的兴趣。我之前对能源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化石燃料、核能、太阳能、风能这些相对宏观的层面。而“摩擦”这个词,总让我联想到衣物静电、摩擦生热,似乎离“发电”这个词还有点距离。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认知之门。我希望这本书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这个门外汉解释清楚,摩擦到底是如何产生电荷的?为什么在纳米尺度上,摩擦产生的电荷会变得如此有价值?它会不会涉及很多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物理定律?我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电荷分离机制、电荷收集方式、以及如何将微小的电荷转化为可用电流的详细阐述。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丰富的实验案例,展示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验证并优化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比如,他们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合?如何设计发电单元的结构?如何克服能量损耗的问题?如果能有关于不同材料在摩擦起电性能上的对比分析,那就更好了,比如, PTFE(聚四氟乙烯)与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在摩擦纳米发电机中的应用差异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更具潜力的材料?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颠覆性”的认知,希望它能让我看到,我们身边最普遍、最不起眼的事物,也能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科学探索的边界是无限的,即使是“摩擦”这样看似简单的现象,也能催生出改变未来的技术。

评分

不错的图书,质量也不错。值得推荐给大家。好书要分享

评分

东西很不错,一如既往!!!

评分

彩印版的,页面精致,内容详实,当然价格也很贵

评分

很快就收到了,正版!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专业的人读专业的书,没毛病

评分

非常不错的摩擦纳米发电机书籍,好好学习吧

评分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专业书籍,买了好多本了,价格还不错。

评分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专业书籍,买了好多本了,价格还不错。

评分

书有点磨烂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