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

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雪青 著
图书标签:
  • 绘画
  • 国画
  • 白描
  • 龚雪青
  • 艺术
  • 临摹
  • 技法
  • 教程
  • 素描
  • 中国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451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7470
包装:平装
开本:大1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国画名师龚雪青倾力打造,龚雪青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可谓是“专家认可,学员满意”。
2有针对性地解决初学者学习工笔牡丹经常遇到的技法难题。
3内容理论实践完美结合,同时包含了35张写生实例,方便读者直接过稿和临摹。
4赠送部分白描稿件的电子版。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长久以来,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工笔画占据了中国画的“半壁江山”。
在工笔画中,不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而工笔画写实的基础就是白描。
本书是龚雪青过去十年白描作品的精选集。本书包含100幅适合初学者学习的白描稿,有荷花、牡丹、玉兰、芭蕉、茶花等经典花卉题材;有翠鸟、白鹭、鸬鹚、八哥、鹦鹉、画眉、黄鹂等经典鸟类题材;有斗方构图、中堂构图、团扇构图、宫扇构图等。读者可以对临,也可以直接过稿进行临摹,还可以借鉴构图作为创作的素材集。
本书适合工笔画爱好者使用阅读,也适合作为美术专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教材。

作者简介

龚雪青,河北省任丘市人,职业画家,别署九墨堂主人。参加多次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性工笔画大展入选并获奖,作品多被国内外收藏。 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沧州地区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曾出版发行了数十本工笔画著作

目录

目录
翠鸟荷塘005
比翼双憩006
残荷翠鸟007
荷塘白鹭008
荷塘翠鸟009
荷塘鸟趣010
荷塘双鹭011
荷塘双栖012
荷塘小景013
花上小憩014
荷间小憩015
鸬鹚残荷016
秋荷鸟趣017
声响荷塘018
翠鸟荷花019
荷花鲤鱼(宫扇)020
远古留香021
荷花蝴蝶022
午后荷塘023
连年有余024
博古荷花025
深宫倩影026
仙界双骄027
仙中魅影028
妍姿仙子029
怡醉香里030
花中香后031
卉影轻纱032
久思入凡033
丽影情深034
洛神出世035
牡园独芳036
牡园清风037
飘飘欲仙038
金玉满堂039
百花斗艳040
满堂富贵041
花园雨后042
富贵有余043
富贵平安044
花开来禽045
玉兰双鹂046
事事顺心047
玉兰蝴蝶048
茶园小景049
茶花白鸽050
竹园小雀051
玉堂有余052
果熟来禽053
瓜园乌鸡054
果熟来客055
蕉下来客056
蕉下双栖057
葵园鸟趣058
独立鳌头059
事事如意060
确实多子061
果园兰雀062
瓜园午后063
瓜园小雀064
玉米八哥065
玉米兰雀066
瓜园小景067
苇塘丽影068
苇塘双侣069
翘首期盼070
天下太平071
枇杷画眉072
葡萄红雀073
葡园小趣074
情系太湖075
田园小趣076
鹦鹉梅花077
梅开禽来078
湖石斑鸠079
松林戴胜080
苇塘小憩081
雪地黑鹭082
百事如意083
芙蓉鲤鱼084
贵妃出游085
娇娘凤儿086
金刚鹦鹉087
苦尽甘来088
绿鹭仙子089
深古留香090
柿子红雀091
夏塘清露092
乡间瓜趣093
伉俪情深094
雪中情深095
小晴佳人096
芭蕉鹦鹉097
国色争妍098
雍容华贵099
荷间同游100
荷塘雅趣101
乡间瓜趣102
香肌玉骨103
芊妍少女104
《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是一部凝聚了艺术家龚雪青十年心血的白描艺术画集。本书精心收录了龚雪青先生近十年间创作的100幅白描作品,涵盖了人物、花鸟、山水、器物等多种题材,全方位展示了他深厚的笔墨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艺术的沉淀与升华:白描的魅力 白描,是中国画中一种以线条勾勒物象的技法,它要求画家对对象的形体、结构、神韵有着极其精准的把握。摒弃色彩的辅助,仅凭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物体的质感、生命的活力,甚至情感的流露,这是一种极致的艺术考验。龚雪青先生深谙此道,他将十年间的观察、思考与感悟,倾注于每一根线条之中。 本书的白描作品,并非简单的技法展示,而是艺术家对生活、对自然、对历史的深刻理解的体现。在人物画方面,他笔下的人物或栩栩如生,或意蕴悠长。无论是神情专注的孩童,沉思的文人,还是劳作的农夫,都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线条的疏密、粗细、刚柔变化,精准地刻画出人物的表情、姿态和内在气质。你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体会到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境遇。例如,一幅描绘古籍学者的作品,可能通过人物紧锁的眉头、微弓的身体,以及手中翻动的书页,传递出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问的执着。另一幅描绘市井小贩的画作,则可能通过人物洒脱的动作、眼神中的精明,以及周围熙攘的人群,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市井风情画。龚雪青先生在人物描绘上,尤其注重“传神”,他相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因此,每一笔的落墨,都力求精准地捕捉对象的精神内核。 在花鸟画领域,龚雪青先生的白描作品更是展现了他对自然生灵的细腻观察与热爱。他笔下的花卉,无论是娇艳欲 the 兰,还是傲骨的梅,亦或是疏影横斜的竹,都仿佛带着露珠的清新,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他运用线条的转折、顿挫,表现出花瓣的轻盈、花蕊的精致,以及枝叶的挺拔。鸟儿的灵动,更是通过细微的羽毛勾勒、眼神的点染得以完美呈现。也许是一只栖息在枝头的黄鹂,眼神灵动,仿佛随时准备歌唱;也许是一群在水中嬉戏的鸳鸯,线条流畅,展现出它们和谐恩爱的姿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复刻,更是艺术家对生命的热情赞颂。他笔下的花鸟,不仅仅是静止的画面,更是蕴含着生命律动的艺术。 山水画方面,龚雪青先生的白描作品则展现了他对壮丽河山、人文景致的独特情怀。他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山峦的巍峨,云水的飘渺,古寺的幽深。在没有色彩的辅助下,他依靠线条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营造出深远宁静的意境。你可以感受到山间的微风拂过,听到溪水的潺潺流淌,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致远的画境之中。一幅描绘江南水乡的作品,可能通过曲折的河流、错落的民居、远处的古桥,勾勒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与诗意。另一幅描绘高山峻岭的作品,则可能通过粗犷有力的线条,表现出山脉的雄浑与磅礴,以及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感。他通过对山石皴法的巧妙运用,以及对树木、云雾等元素的精准描绘,使得画面即使在单色的线条中,也能呈现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和视觉冲击力。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龚雪青先生对各类器物的白描创作。这些器物,可能是古朴的陶瓷,精致的玉器,或是日常的器具。他通过严谨的线条,精确地捕捉器物的造型、纹理和质感,展现出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与美学价值。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器物的记录,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致敬。 十年磨一剑:艺术家的探索与成长 《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龚雪青先生十年间不懈努力、持续探索的成果。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他从生活中汲取的灵感,从艺术史中汲取的养分,以及他对绘画技法的反复揣摩和实践。 在创作初期,龚雪青先生可能更多地是在打磨基础的线条功力,注重对物象的准确描摹。随着技艺的成熟和对艺术理解的加深,他的作品逐渐展现出更强的表现力和更深的意境。他开始尝试在线条中融入更多的情感,让画面不仅仅是“形似”,更能“神似”。他可能在人物的眼神中注入故事,在花鸟的姿态中赋予生命,在山水的勾勒中融入心境。 这十年,也是龚雪青先生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他可能尝试了不同题材的白描创作,从熟悉的领域拓展到未知的领域,从简单的对象深入到复杂的场景。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对艺术边界的拓展,一次对自我潜能的挖掘。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对艺术虔诚的心,对创作充满敬畏的态度。 本书中的100幅作品,就像是龚雪青先生十年艺术足迹的缩影。它们记录了他艺术生涯中的关键节点,展现了他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思考。读者可以通过翻阅本书,清晰地看到他艺术上的成长轨迹,感受到他对白描艺术的执着追求。 细节的极致:笔墨的韵味 阅读龚雪青先生的白描作品,是一种细致的视觉体验。他对于线条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每一根线条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或如行云流水般舒展,或如龙飞凤舞般遒劲,或如游丝般纤细。他善于利用线条的粗细、曲直、枯湿、浓淡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质感和空间感。 例如,在描绘金属器物时,他可能会用硬朗、挺拔的线条来表现其金属的光泽和坚硬;而在描绘丝绸衣物时,他则会用流畅、柔软的线条来展现其垂坠感和丝滑的质感。对于树木的描绘,他会根据树种的不同,运用不同的皴法和线条变化,表现出树干的沧桑、树皮的纹理、枝叶的蓬勃。 他的线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通过线条的排列组合,他能够有效地引导读者的视线,让他们在画面中寻找到欣赏的焦点。同时,线条的疏密安排也直接影响着画面的呼吸感和节奏感。留白之处,更显意境深远。 本书之所以将“精选手稿”作为核心,正是因为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艺术家最纯粹的艺术表达和最高的技艺水准。这些手稿,更显艺术家的创作初心和原始的笔墨魅力。它们没有经过过多的后期修饰,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艺术家创作时的气息和情感。 传承与启发:艺术的价值 《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珍贵的艺术教材。对于学习白描艺术的学生和爱好者而言,本书提供了极佳的学习范本。通过临摹和研究这些精妙的笔法,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线条功力、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对于艺术家而言,本书也提供了一种宝贵的艺术借鉴。龚雪青先生在继承传统白描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个人化的艺术语言,为白描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作品,展现了白描艺术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 此外,本书也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欣赏优秀中国传统艺术的窗口。通过欣赏龚雪青先生的白描作品,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与自然的交流,一次与艺术的共鸣。 这本书,是龚雪青先生十年艺术耕耘的结晶,是白描艺术的瑰宝。它以最纯粹的笔墨,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艺术的力量。它不仅是献给艺术爱好者的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对中国白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贡献。翻开这本书,您将走进一个由线条构筑的奇妙世界,感受白描艺术的独特韵味,体会艺术家龚雪青先生十年磨一剑的艺术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穿越时空的艺术体验。当我翻开它,仿佛置身于一个素雅的画室,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龚雪青先生用他十年的光阴,在这100幅白描作品中,描绘了他对世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白描,这门艺术,以其简洁而又深刻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艺术爱好者。它要求画家不仅要有扎实的功底,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我非常好奇,在这100幅作品中,作者是如何将他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每一笔每一画之中的?是写实的描摹,还是写意的挥洒?是人物的悲喜,还是山水的壮阔?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艺术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我想从中学习如何去感受生命中的细微之处,如何用纯粹的艺术语言去表达深刻的情感。

评分

《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散发着一种低调而又充满力量的艺术气息。它没有耀眼的光环,却有着引人探究的魅力。龚雪青先生,一位在白描领域默默耕耘的艺术家,用十年的时间,沉淀了这100幅珍贵的精选手稿。我一直对白描艺术情有独钟,因为它纯粹、因为它直接、因为它最能体现笔墨的功力。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用最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最丰富的内容。是写实的细腻,还是写意的洒脱?是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是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希望通过这100幅作品,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对白描艺术的深度品读,也是一次对中国传统绘画精髓的探索。

评分

《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这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诗意和对艺术的敬畏。它不像那些标题党或者追求眼球效应的书籍,而是沉静地诉说着一段艺术旅程。龚雪青先生,名字如其人,他的艺术风格也如他的名字一般,带着一种儒雅和内敛。这本精选了100幅白描手稿的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100幅画,更是100个故事,100次心境的写照。我一直认为,白描是绘画中最能体现画家功力和灵魂的形式。没有色彩的干扰,所有的表达都聚焦在线条本身。我希望在这100幅作品中,能够看到作者是如何用最纯粹的笔墨,去捕捉人物的表情,去描绘景物的神态,去传递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少即是多”的艺术哲学探讨,是一次对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的深入体验。

评分

怀揣着一份好奇与敬意,我缓缓展开了《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的阅读之旅。书页泛黄的质感,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故事,而那些黑白分明的线条,则在沉默中诉说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试图去想象,在这十年间,龚雪青先生是如何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是如何捕捉每一个转瞬即逝的灵感,并将其转化为笔尖下的生命。白描,这门看似简洁却极具挑战性的艺术形式,在作者的手中,展现出了无穷的可能性。它要求画家不仅要有扎实的功底,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内涵。我好奇,在这100幅作品中,是否能够看到作者在技法上的演变和突破?是否能够感受到他从最初的青涩走向成熟的足迹?每一幅画,都是一次心灵的呈现,都是一次对世界的独特解读。我期待着,通过这些线条,能够看到他眼中的自然风光,他笔下的人物百态,他心中流淌的情感。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希望从中汲取艺术的养分,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甚至在不经意间,受到某种启迪,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好的细节。

评分

这本书,初初拿到手,就被它那朴素却又蕴含深意的名字吸引了——《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它不像那些华丽封面、浮夸宣传的畅销书那样张扬,反而像一位沉静的老友,散发着时间的醇厚和艺术的底蕴。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洗尽铅华的宁静,仿佛置身于一个素雅的画室,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龚雪青先生,这个名字对于许多钟爱传统白描艺术的读者来说,早已是如雷贯耳。而这本精选手稿,恰恰是对他十年艺术沉淀的一次集中展现。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寻这100幅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想要感受作者在十载光阴中,如何在纸上挥洒自如,勾勒出千姿百态的生命。每一笔,每一画,都凝聚着画家的心血和感悟,它们不仅仅是线条的组合,更是情感的流露,是思想的沉淀。我期待着在这100幅作品中,看到自然的灵动,人物的传神,物件的质感,甚至是某种抽象的情绪被具象化的呈现。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次与大师心灵对话的邀请,一次对白描艺术深刻理解的旅程。我想知道,在作者眼中,何为“精选”?这100幅作品又是如何代表了他在十年间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这些疑问,都驱使着我想要深入其中,去品味、去解读、去感受。

评分

初见《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这本书,便被它那质朴而又不失大气的封面所吸引。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浮夸的书籍,而是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厚重的艺术气息。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白描艺术情有独钟,而龚雪青先生的名字,更是其中的翘楚。这本精选手稿,凝结了他十年的艺术探索与心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领略那100幅作品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灵触动。白描,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功底和超凡的意境。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万物的神韵,赋予笔下人物鲜活的生命。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次情感的抒发,一次对美的极致追求。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与大师对话的机会,一次对传统艺术的致敬。我希望从中学习到更深层次的艺术鉴赏能力,并从中获得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评分

在翻阅《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时,我被一种难以言喻的静谧所包裹。这是一种源自于传统艺术的沉淀,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共鸣。龚雪青先生用他十年的光阴,在素净的纸上,描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景象。白描,这门艺术,最考验画家的笔力与意境。它没有色彩的斑斓,却能以最纯粹的线条,勾勒出事物的灵魂。我试图去体会,在这100幅作品中,作者是如何做到“以形写神”的。每一根线条的粗细、疏密、转折,都凝聚着画家的思考与情感。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看到他笔下花鸟的栩栩如生,山水的雄浑壮阔,人物的悲欢离合。这不仅仅是100幅画,更是100个故事,100种情绪的凝结。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与古老东方美学的对话,一次对传统艺术价值的重新审视。我想从中学习如何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如何在一笔一画中体会生命的美好与韵味。

评分

《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这本书,如同一泓清泉,在喧嚣的尘世中,带来一份难得的宁静。当我沉浸其中,仿佛时间也随之慢了下来。龚雪青先生用他十年的时间,沉淀出了这100幅充满生命力的白描作品。白描,这门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无数的爱好者。它没有华丽的色彩,却能以精妙的线条,勾勒出万物的神韵。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捕捉自然的微妙之处,如何赋予笔下人物鲜活的生命。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一段情感的诉说。我好奇,在这100幅作品中,龚雪青先生是否展现了他对不同题材的驾驭能力?是写意的山水,还是工笔的人物?抑或是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捕捉?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艺术的熏陶,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我想从中学习如何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如何用一颗细腻的心去发现和记录。

评分

当《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这本书静静地躺在我手中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纯粹感。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时间沉淀的味道,暗示着这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经过岁月打磨的精华。龚雪青先生,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早已是白描艺术的代名词。他十年的磨砺,化为这100幅精选的作品,这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迫切地想知道,这“精选”二字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考量?是技法的炉火纯青,还是意境的深远悠长?是人物的传神入骨,还是山水的气韵生动?白描的魅力在于其极致的简洁,在于“少即是多”的东方哲学。我期待在这100幅作品中,看到线条的律动,看到墨色的浓淡,看到虚实的巧妙运用,看到画家在极简中展现出的无限可能。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入了解白描艺术的绝佳机会,也是一次感受传统文人情怀的契机。

评分

在我翻阅《10年·龚雪青白描精选手稿100幅》这本书时,我被一种宁静而深刻的美所打动。书名本身就有一种时间沉淀的厚重感,暗示着这是一段经过艺术家精心打磨的艺术旅程。龚雪青先生,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早已与中国传统白描艺术紧密相连。这本精选手稿,凝聚了他十年的艺术精华,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视觉和心灵的盛宴。我一直认为,白描艺术是最能考验画家功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它没有色彩的绚丽,却能以最纯粹的线条,勾勒出事物的灵魂和神韵。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100幅作品中,龚雪青先生是如何做到“以形写神”的?他笔下的线条,是刚劲有力,还是婉转细腻?他描绘的人物,是栩栩如生,还是意蕴深远?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对东方传统审美意境的深入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