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中國社會保險學會作為指導單位,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組成編委會,十餘傢資産管理機構、科研機構、學術群體的專傢學者參與撰寫,從製度變革、行業發展、熱點專題、金融産品等維度,係統梳理瞭養老金融領域2016~2017年的發展情況及未來趨勢。
董剋用 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研究領域為養老政策與養老金融。兼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特聘專傢、中歐社會保障改革項目中方專傢、國傢開發銀行專傢委員會養老項目評審專傢、美國密歇根大學福特公共政策學院客座教授、國傢行政學院等國內多所大學兼職教授。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勞動人事學院院長,全國MPA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數十年來,同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國傢部委閤作開展多項養老金融項目研究。此外,作為中國養老金國際研討會創始人與世界養老金峰會創始人Harry Smorenberg先生閤作組織瞭多屆養老金融國際研討會。在《管理世界》《公共管理學報》《中國工業經濟》等期刊上發錶文章百餘篇。
Ⅰ 總報告
1 政策市場雙輪驅動,一體三翼格局初成【董剋用 姚餘棟】/001
一 養老金融的概念框架/002
二 我國養老金融發展現狀/004
三 我國養老金融發展麵臨的挑戰/011
四 我國養老金融發展趨勢研判/015
五 我國養老金融發展的思考/020
Ⅱ 戰略篇
2 中國養老金融調查報告(2017)【董剋用 甘 犁】/024
3 從概念框架到政策探索:我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發展路徑【董剋用 孫 博】/050
Ⅲ 行業篇
4 養老金金融:體量穩增長與投資低收益並行【鬍 兵 孫 博】/073
5 養老服務金融:跨界業態下的多元化探索【嶽 磊】/104
6 養老産業金融:行業並購興起,多元發展仍是趨勢【曹卓君 秦 婧】/128
Ⅳ 專題篇
7 海外養老金資産管理:資産配置仍是核心,委托投資漸成主流【王彥傑 鬍俊英】/156
8 養老社區:社會需求巨大,發展模式仍在探索【馮麗英】/179
9 改革與嬗變:企業年金理事會發展趨勢探索【何少鋒 孫 博】/198
10 創新與變革:“互聯網+”下養老金資産管理【硃海揚 浦鵬舉】/217
11 PPP與養老産業:供給側改革下養老産業融資新路徑【張 嵐 王 瑋】/233
12 養老産業引導基金:公私閤營與本土創新【張佳康】/258
Ⅴ 産品篇
13 銀行養老理財産品:市場積極探索,呼喚政策引導【劉建宇 張學成】/272
14 養老保障管理産品:監管規範與産品創新【蘇 罡】/290
15 養老型基金:從儲蓄養老到投資養老的新途徑【孫 博】/307
16 養老金産品:養老金資産配置時代新工具【閆化海】/348
17 從長期資金到長期資産:養老REITs的國際經驗與本土探索【陶 靜 邊礪硯 張一辰】/379
18 養老信托:製度優勢孕育廣闊前景【張明璽】/410
19 “以房養老”:小眾養老方式的本土化探索【張 棟 孫 博】/424
20 後記/447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將要長期麵臨的嚴峻挑戰。應對老齡化離不開金融的媒介融通作用,由此誕生瞭養老金融這一領域。養老金融指的是為瞭應對老齡化挑戰,圍繞著社會成員的各種養老需求所進行的金融活動的總和,包括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産業金融三部分內容。基於此,本書旨在對我國養老金融行業年度發展情況進行迴顧,分析存在的問題和麵臨的挑戰,並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研判,同時提齣相關思考和建議,目的在於推動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積極參與並深入探索適應我國養老金融事業的發展道路。
本書主要分為總報告、戰略篇、行業篇、專題篇和産品篇五部分內容,其中,總報告部分,在對“養老金融”概念界定基礎上,將其與“老齡金融”的概念進行辨析,總結瞭中國養老金融發展現狀及麵臨的挑戰,並探討瞭養老金融的發展趨勢。在戰略篇,一是從理論上對養老保障體係、養老金體係、養老保險體係予以清楚的界定,為政策製定提供瞭理論框架;二是在總結我國養老金體係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齣加快建立我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賬戶製度的戰略構想。在行業篇,分彆對我國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以及養老産業金融的發展曆程與現狀、存在問題與挑戰進行深入剖析,並對各行業的發展趨勢進行瞭展望,也提齣若乾政策建議。在專題篇,一是分析總結瞭海外養老金發展現狀、投資運作方式、資産配置特點及趨勢,在此基礎上提齣對我國養老金資産管理的啓示;二是闡述瞭國內養老社區的發展背景、社會需求、政策環境,在藉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提齣瞭我國金融支持養老社區發展的路徑;三是總結瞭企業年金理事會發展曆程、麵臨的問題與挑戰,針對理事會不同類型提齣瞭四種轉型途徑;四是在總結“互聯網+”給養老金資産管理帶來的機遇以及海外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國“互聯網+”在養老金資産管理方麵的應用進行探索與展望;五是客觀分析瞭PPP支持我國養老産業發展的背景、現狀、前景以及麵臨的挑戰,並在如何有效利用PPP發展我國養老産業方麵提齣瞭相應的建議;六是從養老産業引導基金的起源、概念、機製等方麵入手,探討養老産業引導基金發展的現狀、問題與改革路徑。在産品篇,一是在分析我國銀行養老理財産品發展現狀與麵臨挑戰的基礎上,提齣瞭銀行養老理財産品的發展趨勢和建議;二是總結瞭養老保障管理産品的特點和發展現狀、機遇與挑戰,提齣瞭産品創新和改革的建議;三是在總結國際補充養老金産品模式、分析我國養老型基金市場概況、剖析我國養老型基金發展機遇和阻礙的基礎上,提齣我國應該以專設産品模式及早推齣養老型基金;四是從多個維度詳細分析瞭我國2016年養老金産品概況,探討瞭養老金産品資産配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並對發展養老金産品提齣瞭政策性建議;五是梳理瞭REITs及海外養老金投資REITs的基本概況,在藉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闡明瞭養老金投資養老REITs的現實意義和提齣瞭相應的對策建議;六是對“養老信托”概念內涵、製度優勢進行簡要概述,藉鑒境外發展經驗預測養老信托發展趨勢和提齣對策建議;七是在盤點和迴顧“以房養老”政策與實踐、總結麵臨的問題與挑戰的基礎上,提齣瞭我國“以房養老”的發展趨勢和對策。
雖然與發達國傢相比,我國養老金融發展相對滯後。但近年來,在國傢諸多政策連續推動下,銀行、基金、保險、信托等行業紛紛進行瞭積極探索,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産業金融都得到瞭初步發展。總體而言,我國養老金融一體三翼的格局初步形成。但是受計劃生育等因素影響,我國老齡化速度遠遠快於其他國傢,將很快步入重度老齡化乃至超老齡化階段。在此背景下,必須全方位重視養老金融的各個方麵,加快推動養老金融事業發展壯大,為我國應對老齡化挑戰做好金融準備。
當我看到《養老金融藍皮書: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7)》這個書名時,我腦海裏立刻聯想到的是,這本書將為我打開一扇瞭解中國養老金融市場“全景圖”的窗戶。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個全麵、係統的分析,涵蓋中國養老金融的各個細分領域。例如,書中是否會對2017年保險行業在養老金産品開發和銷售上的錶現進行深入分析,如年金險、養老年金等?基金行業在管理養老金資産方麵的策略和業績如何?銀行在提供養老儲蓄和相關金融服務方麵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此外,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關注到新興的養老金融模式,比如智能投顧在養老規劃中的應用,或者一些創新的金融科技在養老服務領域的探索?這本書能否為我勾勒齣2017年中國養老金融市場上的主要“玩傢”和“遊戲規則”,並讓我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競爭格局?這種對市場全貌的期待,是希望能夠在一個清晰的框架下,更好地理解養老金融的復雜性,並找到適閤自己的投資方嚮。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便是它撲麵而來的厚重感和專業性。從封麵上“藍皮書”的字樣,我就知道這絕非一本輕鬆的讀物,而是經過嚴謹研究和深入分析的産物。中國養老金融這樣一個宏大的主題,需要紮實的理論支撐和詳實的數據分析。《養老金融藍皮書: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7)》這個書名,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想象:它是否會涵蓋從宏觀政策到微觀實踐的方方麵麵?是否會梳理曆年來中國養老金融體係的演變,包括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以及個人養老儲蓄等多個層次的現狀?我特彆關注的是,它會不會對當前中國養老金融市場麵臨的挑戰,比如人口老齡化加速、投資迴報率波動、金融産品創新不足等方麵,進行深入的剖析,並提齣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本書的齣現,是否意味著我能從中獲得一套係統性的養老金融知識體係,從而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養老規劃中的位置和需要采取的行動?這種期望,是希望能夠通過學習,掌握主動權,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未來的不確定性。
評分“報告”這個詞,讓我對《養老金融藍皮書: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7)》充滿瞭期待,因為它暗示著這本書將包含大量的數據和研究成果。作為一個對數字比較敏感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有說服力的數據來支撐其觀點。例如,在2017年,中國養老金的投資收益率是多少?不同類型的養老金融産品,如保險、基金、信托等,它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實際錶現如何?書中是否會引用權威的統計數據,來分析中國人口老齡化對養老金支付帶來的壓力?我尤其關注的是,書中是否會對中國養老金的資産配置策略進行深入的探討,例如,2017年,養老金資産是如何在股票、債券、房地産等不同資産類彆之間進行分配的?這些數據的呈現,是否能夠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養老金融市場的運作邏輯,並為我自己的投資決策提供量化的參考依據?這份期待,是希望能夠用數據說話,讓養老金融的規劃變得更加科學和理性。
評分書名中的“藍皮書”這三個字,立刻提升瞭這本書在我心中的專業度和權威感。這意味著它很可能不僅僅是泛泛而談,而是包含瞭經過深入研究的、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養老金融藍皮書: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7)》這本書,我期待它能夠像一份官方的“體檢報告”,為中國養老金融的健康狀況進行一次全麵的診斷。我希望書中能夠清晰地呈現2017年中國養老金融市場的“體溫”(宏觀經濟環境)、“血壓”(政策法規)、“心率”(市場活躍度)以及“各項指標”(如養老金儲備、投資收益、覆蓋率等)的詳細數據。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夠基於這些數據,給齣“診斷書”,指齣存在的問題,例如養老金的缺口、投資渠道的局限、産品設計的不足等等。而我最期待的是“治療方案”,也就是書中提齣的具體建議和措施,無論是指引政策製定者,還是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思路,都能切實有效地解決養老金融麵臨的睏境。這種期待,是希望它能夠提供一套係統的、可操作的“養老金融健康指南”。
評分《養老金融藍皮書: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7)》這個書名,給我一種“洞察未來”的感覺。雖然報告的年份是2017年,但真正的價值在於它能否提供一種前瞻性的視角。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對過去和現狀的梳理,更重要的是,能夠基於2017年的數據和市場環境,對中國養老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做齣預判。例如,它是否會分析當時中國經濟發展、人口結構變化、金融市場成熟度等因素,對未來養老金的投資策略、産品創新、風險管理等方麵提齣深入的思考?書中會不會預見性地指齣,在未來的幾年裏,哪些養老金融領域可能會迎來爆發式增長,而哪些領域又可能麵臨挑戰?對於我而言,瞭解這些“未來信號”,將有助於我提前調整自己的養老投資組閤,規避潛在的風險,抓住可能的機遇。這份期待,是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的“水晶球”,讓我能夠對即將到來的養老金融時代,有更清晰的認知和更充分的準備。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一齣,就深深吸引瞭我,尤其是“養老金融”這個關鍵詞,簡直是直擊我心。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養老問題,而如何有效地規劃和管理養老資金,一直是讓我感到有些頭疼的事情。因此,《養老金融藍皮書: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7)》的齣現,恰似一場及時雨,讓我看到瞭希望和方嚮。從書名就能感受到它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仿佛在嚮我展示一個清晰的養老金融圖景。我尤其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中國養老金融市場的現狀,揭示其發展脈絡,並對未來的趨勢做齣預判。畢竟,瞭解市場的“來龍去脈”和“未來走嚮”,對於我這樣希望為自己的養老生活打下堅實基礎的普通讀者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本書會不會像一本精心繪製的地圖,指引我在復雜的金融世界中找到一條通往安穩養老的道路?這讓我充滿瞭好奇和期待,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一探究竟,看看它能否為我解答那些關於養老金、投資、風險以及長期規劃的睏惑。這份期待,源於對未來的責任感,也源於對知識的渴望。
評分當我看到《養老金融藍皮書: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7)》這個書名時,我腦海中浮現齣的畫麵是,一群專傢學者,披星戴月,用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為我們揭開中國養老金融的層層麵紗。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是一份“報告”,而不僅僅是一本“書”,這意味著它應該包含大量的調研數據、詳實的研究方法和嚴謹的論證過程。我好奇的是,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中國養老金的覆蓋麵、替代率、可持續性等核心問題,並基於2017年的數據,對這些問題進行量化分析?它是否會關注到中國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在養老金融需求上的差異,並提齣有針對性的建議?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而言,最希望看到的,是能夠通過這本書,理解那些復雜的數據和政策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麼,以及它將如何影響我個人的養老規劃。這份期待,是希望能夠讀懂“報告”,而非僅僅是看懂“書名”。
評分《養老金融藍皮書: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7)》這個書名,讓我感覺這本書的視角非常宏觀。我個人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對國傢層麵的養老金融體係的運作機製充滿瞭好奇。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解讀2017年,中國在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係方麵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例如,是否會詳細闡述當時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情況、投資運營模式,以及麵臨的挑戰?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如何?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製度設計和推廣情況是否得到瞭深入的分析?書中會不會探討,如何在國傢層麵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可持續、且能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養老金融體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宏大敘事背後的細節,讓我明白國傢是如何為我們這些普通人的養老提供保障的,以及在其中,我個人又能扮演怎樣的角色,或者說,我應該如何利用好國傢提供的這些政策和工具。這份好奇,是對國傢養老保障體係的信任,也是對自身未來福祉的關切。
評分《養老金融藍皮書: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7)》這個書名,讓我想象到這本書會是一本關於“智慧”的書,關於如何用金融的智慧來應對未來的養老挑戰。我期待書中能夠不僅僅是羅列現狀和數據,而是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啓發性和操作性的“智慧”之語。例如,在2017年,麵對日益增長的老齡化趨勢和不斷變化的金融市場,中國的養老金融領域湧現齣瞭哪些創新的思路和實踐?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通過金融工具的創新,來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養老需求,比如健康護理、長期照護、遺産規劃等?對於我個人而言,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一些“以終為始”的養老規劃智慧,例如,如何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人生目標,來製定一個長期有效的養老金融投資策略?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些“點石成金”的啓示,讓我能夠將有限的資金,轉化為穩健的未來養老保障?這份期待,是希望能夠從書中獲得“錦囊妙計”,讓我的養老規劃不再迷茫,而是充滿智慧和信心。
評分“2017”這個年份的標注,讓我意識到這本書的內容是基於過去一段時期的觀察和總結。這讓我更加好奇,它究竟會呈現一個怎樣的“2017”年的中國養老金融圖景。作為一個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我深入瞭解那個時期的養老金製度改革進展,市場上的主要參與者(如保險公司、基金公司、銀行等)在養老金融領域的布局和創新,以及監管機構在規範和引導養老金融發展方麵的政策導嚮。我尤其對書中是否會探討,在2017年,中國在發展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金體係方麵取得瞭哪些實質性的進展,又遇到瞭哪些瓶頸?書中呈現的案例分析,是否能夠幫助我理解不同類型的養老金融産品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它們各自的優劣勢分彆是什麼?這種對具體年份的關注,並非僅僅是懷舊,而是希望通過對曆史的審視,來更好地理解當下,並為未來的規劃提供藉鑒。畢竟,過往的經驗和教訓,往往是通往成功的寶貴財富。
評分內容很新,書寫的很不錯。
評分內容不錯,物流很給力,挺好
評分好棒
評分內容很新,書寫的很不錯。
評分朋友主編的書 必須捧捧場
評分朋友主編的書 必須捧捧場
評分還可以呀。
評分很好的可讀性強,學習中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權威數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