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每一朵花的绽放,都在演绎延续数亿年的生命传奇。
倾听花的低语,在日渐麻木的生活中,
找回孩童时代初见自然的雀跃与欣喜。
★畅销全球16年自然科普力作,美国知名自然写作作家经典代表作品。
综合植物学和科学史,深入剖析近200种花朵不为人知的生存与演化。玫瑰、蔷薇、兰花、向日葵,所有花的美丽外表之下,都有暗藏杀机的残酷生存法则。
★用一本书的时间,带你走过一亿两千万年的时光。
精准科学与人文审美的深度结合,生动演绎静态生命波澜壮阔的演化奇迹,解读花朵背后的隐秘科学与浪漫进化,呈现纪录片一般的植物传奇。
★我们和花朵的共同之处,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独特视角探寻植物世界的生存法则,团结协作,互利共生,欺瞒讹诈,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同样体现在植物世界。花朵会低语,会欢笑,会争宠,我们从不曾见过它的真实模样。
★嘈杂世界中的自然笔记,字里行间充溢氧气与花香。
漫谈科学、文化与历史,以生动优美的诗意文字,呈现深入浅出的科普研究。任何喜爱大自然的读者,都会享受其中,热泪盈眶。
★每一朵看似娇弱的花,都隐藏着改变人类生活的伟大力量。
花是比人更古老的物种,它们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除了表达情感外,花朵能够用来清理被污染的土地,吸收有毒的放射性元素,甚至能够应用到埃博拉病毒的防治。
★小开本精装,轻巧方便,随书附赠花朵精美书签。
内容简介
一本翻开就能闻到花香的书,一次绚烂花田里的徒步旅行。
这是一本以花朵为主题的自然科普读物。作者综合植物学和科学史,以生动优美的诗意文字,描绘了花朵不为人知的生存与演化,并深入探讨了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其清晰的逻辑和灵动的文笔,能够带领读者重新认识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植物,开启花朵的探秘之旅。
作者简介
沙曼·阿普特·萝赛,美国知名自然写作作家,曾获“山与原图书奖”,被赞为“将文字谱以音符”,著有《大地少年时》《杀了牛仔》《吹笛人之歌》等作品。
精彩书评
翻阅这本书,有点像和作者在交谈,特别随意,在咖啡馆聊天的那种。一杯咖啡喝完,我已经吸收了很多关于花朵的知识。
——知名科普作家 李淼
植物学、科学史与回忆录的完美结合,就像一次绚烂夏日花田里的徒步旅行。
——《出版人周刊》
将文字谱以音符。
——《底特律自由报》
一部优美的散文。
——《发现》杂志
深入展示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与多样性,其深刻的主题也引导人们自发保护自然。
——《达拉斯晨报》
只要你曾被田野里野花的光彩打动,就会发现这些优美文字的魅力。
——苏·哈贝尔,《乡居一年》《等待阿佛洛狄忒》作者
大地充满禅机,见花非花只是还归自然的本来面貌,我们对真相的了解越多,对美的喜爱就越不含糊。
——凌拂,台湾散文作家
目录
致谢
第一章 美的物理
第二章 盲眼窥视者
第三章 玫瑰香
第四章 未来的面貌
第五章 花间情事
第六章 夜在燃烧
第七章 鬼把戏
第八章 光阴
第九章 旅人
第十章 一个屋檐下
第十一章 巴别塔与生命之树
第十二章 花与恐龙
第十三章 第七次大灭绝
第十四章 有所不知
第十五章 蓝玫瑰的炼金术
第十六章 植物疗法
注释
名词对照表
精彩书摘
曾经,我的祖母在堪萨斯州有一个大花园,用来供应我父亲墓前供奉的鲜花。我们会剪下一束束的金鱼草、百日草,还有大波斯菊,装进墓碑旁的咖啡罐里。我父亲去世时三十二岁。我们住在新墨西哥州的银城,那里的人们会用节日的装饰品——像是复活节彩蛋、圣诞树、塑胶花环,或是情人节的心型装饰等——装饰儿童的坟墓。有些父母在孩子去世多年后仍然保持这个习惯。
直到祖母以九十二岁高龄去世,亲人墓上的鲜花从没间断过。她会将光彩夺目的金盏花献给小儿子米尔本·格兰特·阿普特,将高雅庄重的白菊花献给丈夫奥利·塞缪尔·阿普特。
为什么我们将鲜花献给逝者?为什么我们把它送给哀伤的人、生病的人、我们所爱的人?
五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也以风信子和矢车菊陪葬。
我们献上的究竟是什么?
花并不是权力的象征。它们的生命短暂而脆弱,不够象征永恒。而且,说实在的,花跟人生现实或是人类的需求都沾不上边。
花有的只是片刻的美丽。
安妮·迪拉德曾在《教石头开口》一文中不平地说:“大自然以沉默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世上万物都是从这块缄默又亘古不易的石块上剥落的一小片碎屑。中国人认为,尽管世界包罗万象,它并不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迪拉德相信,地球之所以沉默,是因为我们不再觉得它神圣。大部分人都对这样的损失不以为意。最后,树再也不跟我们讲话了。我的经验比较特别,大自然从不对我报以沉默。它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耳边低语,讲的都是同一件事;既不是“爱”,也不是“崇拜”,更不是“嘘……挖这里!”
大自然说的是,“美啊……真是美啊!”有时是低语,有时是咆哮。
我走在新墨西哥州的陡坡上,一丛丛野花开得到处都是。旁边的人正跟我谈论传粉生物学,但我被野花震慑,无法边走边专心听。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就像一只兴奋过度的小狗,尾巴被家具绊到,跌了个四脚朝天。
这是个典型的仙人掌沙漠,遍地都是硕大的巨柱仙人掌、令人望而生畏的结节仙人掌,还有雄赳赳的强刺仙人球。每一株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错落有致,各展英姿。红色的吊钟柳、黄色的雏菊、橘色的罂粟、紫色的亚麻,在满布石砾的地面上一齐绽放、随风舞动,像是一片从山顶延伸到旱谷的旗海,多彩多姿有如喜悦的化身。盛开的花朵充满节日般的兴奋感,我仿佛受邀来到派对。
我想起过去,觉得很伤感。我原本是住在这里的啊!我的家在沙漠里,在群山中,花朵环绕。如果当初留下来,我会过得很快乐。我默默想着,“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自然召唤我以美,我并不是每次都能给予适当的回应。我心急火燎地想要进入它的世界,跪倒在草地上。太美了,真是太美了。
我以前很少有像现在这样感到平静,觉得身心一片澄澈。
我在邻居家的后院里,驻足欣赏一朵向日葵。它的花瓣由许多小部件构成,就像印度教的曼陀罗(mandala)一样,向日葵本身也由许多小花组成。在花的中心,每朵纤细的筒状花都有能够产生花粉的合生花药、能够迎接花粉的雌蕊柱头,以及内含胚珠的子房,而胚珠日后将发育成种子。如果一切顺利,每个筒状花会将自己的花粉传给蜜蜂或是其他昆虫。花粉是极富营养的食物,不过总是掉得到处都是;传粉者就是没有办法摆脱沾在脚上、胸部、头部、背部或是翼下的花粉粒。最终,一部分含有精子的花粉粒会附着在另一朵筒状花的柱头上。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一朵筒状花都能得到其他筒状花的花粉而受精,每个胚珠都能发育成种子。
另一方面,沿着花中心的边缘,舌状花一瓣一瓣地连成一圈。这对蜜蜂而言就像是一圈环状指示灯。和雏菊、蒲公英一样,向日葵实际上是一个花序,是由一群小花交织所组成的群落。
这些花瓣是最纯正的橘黄色,仿佛蕴含了整个星球所需的能量,足以转动一个核电厂;它也像钟声,轻轻敲开了我的心扉。
向日葵的香味更是高深莫测。我弯下腰,闻到的是土地和叶子的气味,还有一种淡雅的香气。有些我闻过却很难叫出名字的气味分子,比如萜烯、莰烯和柠檬烯,有些认不出来也几乎闻不到的气味,还有些我永远都不可能知道的气味,因为我根本就闻不到。
我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解释向日葵的美丽。但即使撇开知识不谈,我也知道什么是美的。我所不解的是美何以会牵动我的情绪。
环保人士奥尔多·利奥波德曾写道:对美的物理研究好像仍停留在黑暗时代。科学家推演着弯曲时空的数学公式,却不曾试着解答美的方程式。谁都知道北方树林在秋天的景象:大地,红枫,加上披肩榛鸡。用传统物理学的方式来看,在每平方米的土地上,一只松鸡只能代表千分之四左右的质量或能量;然而少了松鸡,大地一片死寂。
没有花,世界对人类来说就是死寂的。世上不开花的植物有苔藓、叶苔、松柏、苏铁、蕨类植物和银杏,其他所有的植物,包括我们和其他动物所食用的,几乎都要靠花来繁殖。
我们知道花很美,但忽略了它们存在的必要性。
现在我们要开始探讨美的物理属性了。哲学家和科学家已经携手合作,整理出了宇宙的一些规律。
宇宙有趋于复杂的倾向。
宇宙是个紧密连结的网络。
宇宙以达到对称为目的。
宇宙有自己的节奏。
宇宙倾向于自成一体的组织系统。
宇宙依靠反馈和回应维持。
因此,宇宙是善变而不羁的。
这些宇宙间的规律可能就是构成美的元素。可以确定的是,它们正是花的元素。
……
前言/序言
曾经,我的祖母在堪萨斯州有一个大花园,用来供应我父亲墓前供奉的鲜花。我们会剪下一束束的金鱼草、百日草,还有大波斯菊,装进墓碑旁的咖啡罐里。我父亲去世时三十二岁。我们住在新墨西哥州的银城,那里的人们会用节日的装饰品——像是复活节彩蛋、圣诞树、塑胶花环,或是情人节的心型装饰等——装饰儿童的坟墓。有些父母在孩子去世多年后仍然保持这个习惯。
直到祖母以九十二岁高龄去世,亲人墓上的鲜花从没间断过。她会将光彩夺目的金盏花献给小儿子米尔本·格兰特·阿普特,将高雅庄重的白菊花献给丈夫奥利·塞缪尔·阿普特。
为什么我们将鲜花献给逝者?为什么我们把它送给哀伤的人、生病的人、我们所爱的人?
五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也以风信子和矢车菊陪葬。
我们献上的究竟是什么?
花并不是权力的象征。它们的生命短暂而脆弱,不够象征永恒。而且,说实在的,花跟人生现实或是人类的需求都沾不上边。
花有的只是片刻的美丽。
安妮·迪拉德曾在《教石头开口》一文中不平地说:“大自然以沉默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世上万物都是从这块缄默又亘古不易的石块上剥落的一小片碎屑。中国人认为,尽管世界包罗万象,它并不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迪拉德相信,地球之所以沉默,是因为我们不再觉得它神圣。大部分人都对这样的损失不以为意。最后,树再也不跟我们讲话了。我的经验比较特别,大自然从不对我报以沉默。它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耳边低语,讲的都是同一件事;既不是“爱”,也不是“崇拜”,更不是“嘘……挖这里!”
大自然说的是,“美啊……真是美啊!”有时是低语,有时是咆哮。
我走在新墨西哥州的陡坡上,一丛丛野花开得到处都是。旁边的人正跟我谈论传粉生物学,但我被野花震慑,无法边走边专心听。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就像一只兴奋过度的小狗,尾巴被家具绊到,跌了个四脚朝天。
这是个典型的仙人掌沙漠,遍地都是硕大的巨柱仙人掌、令人望而生畏的结节仙人掌,还有雄赳赳的强刺仙人球。每一株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错落有致,各展英姿。红色的吊钟柳、黄色的雏菊、橘色的罂粟、紫色的亚麻,在满布石砾的地面上一齐绽放、随风舞动,像是一片从山顶延伸到旱谷的旗海,多彩多姿有如喜悦的化身。盛开的花朵充满节日般的兴奋感,我仿佛受邀来到派对。
我想起过去,觉得很伤感。我原本是住在这里的啊!我的家在沙漠里,在群山中,花朵环绕。如果当初留下来,我会过得很快乐。我默默想着,“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自然召唤我以美,我并不是每次都能给予适当的回应。我心急火燎地想要进入它的世界,跪倒在草地上。太美了,真是太美了。
我以前很少有像现在这样感到平静,觉得身心一片澄澈。
我在邻居家的后院里,驻足欣赏一朵向日葵。它的花瓣由许多小部件构成,就像印度教的曼陀罗(mandala)一样,向日葵本身也由许多小花组成。在花的中心,每朵纤细的筒状花都有能够产生花粉的合生花药、能够迎接花粉的雌蕊柱头,以及内含胚珠的子房,而胚珠日后将发育成种子。如果一切顺利,每个筒状花会将自己的花粉传给蜜蜂或是其他昆虫。花粉是极富营养的食物,不过总是掉得到处都是;传粉者就是没有办法摆脱沾在脚上、胸部、头部、背部或是翼下的花粉粒。最终,一部分含有精子的花粉粒会附着在另一朵筒状花的柱头上。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一朵筒状花都能得到其他筒状花的花粉而受精,每个胚珠都能发育成种子。
另一方面,沿着花中心的边缘,舌状花一瓣一瓣地连成一圈。这对蜜蜂而言就像是一圈环状指示灯。和雏菊、蒲公英一样,向日葵实际上是一个花序,是由一群小花交织所组成的群落。
这些花瓣是最纯正的橘黄色,仿佛蕴含了整个星球所需的能量,足以转动一个核电厂;它也像钟声,轻轻敲开了我的心扉。
向日葵的香味更是高深莫测。我弯下腰,闻到的是土地和叶子的气味,还有一种淡雅的香气。有些我闻过却很难叫出名字的气味分子,比如萜烯、莰烯和柠檬烯,有些认不出来也几乎闻不到的气味,还有些我永远都不可能知道的气味,因为我根本就闻不到。
我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解释向日葵的美丽。但即使撇开知识不谈,我也知道什么是美的。我所不解的是美何以会牵动我的情绪。
环保人士奥尔多·利奥波德曾写道:对美的物理研究好像仍停留在黑暗时代。科学家推演着弯曲时空的数学公式,却不曾试着解答美的方程式。谁都知道北方树林在秋天的景象:大地,红枫,加上披肩榛鸡。用传统物理学的方式来看,在每平方米的土地上,一只松鸡只能代表千分之四左右的质量或能量;然而少了松鸡,大地一片死寂。
没有花,世界对人类来说就是死寂的。世上不开花的植物有苔藓、叶苔、松柏、苏铁、蕨类植物和银杏,其他所有的植物,包括我们和其他动物所食用的,几乎都要靠花来繁殖。
我们知道花很美,但忽略了它们存在的必要性。
现在我们要开始探讨美的物理属性了。哲学家和科学家已经携手合作,整理出了宇宙的一些规律。
宇宙有趋于复杂的倾向。
宇宙是个紧密连结的网络。
宇宙以达到对称为目的。
宇宙有自己的节奏。
宇宙倾向于自成一体的组织系统。
宇宙依靠反馈和回应维持。
因此,宇宙是善变而不羁的。
这些宇宙间的规律可能就是构成美的元素。可以确定的是,它们正是花的元素。
《花语的低语:探寻隐匿于芳华之下的生命之歌》 本书并非一本图文并茂的植物学图鉴,也不是一本聚焦于玫瑰品种演变的历史著作。它所要揭示的,是隐藏在每一个娇艳花朵背后,那宏大而精密的生命律动,以及这些律动如何以一种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常常忽略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世界,甚至我们自身的生存。我们将一同潜入花朵那看似静止的外表之下,聆听它们无声的叙述,感受它们顽强的生命力,理解它们作为自然界重要一环所扮演的角色。 从微观的细胞结构到宏观的生态链条,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之旅。我们将首先拨开那层层叠叠的花瓣,并非为了描绘它们斑斓的色彩或诱人的芬芳,而是为了探寻它们最核心的构造,那些构成花朵生命得以延续的基石。例如,花萼,这层看似朴实无华的绿色保护层,其坚韧与否直接关系到花蕾在孕育初期的安全性;花瓣,我们最常被其形态和色彩所吸引的部分,它们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吸引传粉者的重要信号,其结构上的精巧设计,如绒毛、腺体、颜色深浅的分布,都经过了无数代自然选择的打磨。然后,我们将目光转向花蕊,那是花朵生命的生殖中心。雄蕊的顶端,隐藏着微小的花粉,每一粒都承载着繁衍的希望;雌蕊的柱头,接收着这些希望的种子,并启动生命的下一次轮回。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内部器官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它们在繁殖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但不会沉溺于繁琐的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它们的功能与意义。 然而,花朵的“秘密生命”远不止于其自身的构造。它们的生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充满了精妙的适应性与策略。我们将深入探讨植物的繁殖机制,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播种”和“结果”。我们将会看到,植物如何巧妙地利用风、水,以及形形色色的传粉者——从勤劳的蜜蜂,到夜行的蛾子,再到翱翔的鸟类——来完成它们的授粉过程。本书将不会列举具体的传粉昆虫图鉴,而是聚焦于植物为了吸引这些“助手”而演化出的各种策略:它们散发的独特香气,并非为了迎合我们的嗅觉,而是针对特定传粉者的化学语言;它们花朵的形状和颜色,也并非随机生成,而是经过精心设计,以便与传粉者身体的特定部位完美契合,确保花粉的有效传递。我们将理解,每一次花开,都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生物化学与形态学的协同作战,一次与外界世界的深度互动。 更进一步,本书将把视野拓展到花朵与整个生态系统的联系。一朵花,无论多么微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存在,必然牵引着一系列复杂的生态关系。我们将探讨花朵如何成为众多生物的食物来源,从昆虫到小型哺乳动物,它们依靠花蜜、花粉甚至花瓣本身来维持生命。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花朵的繁衍也依赖于这些生物的活动。这是一种共生关系,是一种精密的平衡,是自然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动写照。我们将理解,当一个地方的花朵消失时,连锁反应将如何影响到栖息于此的其他生物,甚至改变整个区域的生态格局。这不是关于物种保护的宣言,而是对生命之间相互依存这一基本自然法则的深刻洞察。 本书还会触及花朵在植物生长周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与环境因素互动。例如,花朵的开放与季节变化、日照时长、温度变化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这些信息是植物感知世界、决定生命关键节点(如开花、结果、休眠)的重要依据。我们将探讨这些信号的接收与传递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植物在最适宜的时间完成繁殖,从而最大化其生存和繁衍的成功率。我们还会简要提及植物如何通过花朵来抵御环境的胁迫,例如在干旱或寒冷时期,花朵的生长和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而植物也演化出了相应的机制来应对这些挑战。 此外,本书还会借由花朵的视角,探讨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一朵花的生命周期,从含苞待放到凋零枯萎,看似短暂,却蕴含着无数的挑战与机遇。它们需要克服病虫害的侵袭,需要抵御恶劣的天气,需要与其他植物争夺阳光和养分。然而,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我们也能看到生命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绽放。我们将通过观察花朵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策略,来感受生命的坚韧与智慧。这些策略可能体现在它们对水分的极度节约,对光照的巧妙利用,或是它们在艰难环境下依然能够孕育出下一代的顽强生命力。 本书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身边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风景。当我们再次看到路边的一株野花,公园里的一片花海,或是家中精心栽培的花卉时,希望读者能够超越其表面的美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复杂生命过程,体验到隐藏在芳华之下的那份深刻的“秘密生命”。我们并非在学习如何辨识花名,也不是在追溯花卉的历史,而是尝试去理解,这些沉默的生命体,是如何以它们独特的方式,参与到这个星球的生命网络之中,是如何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低语着生命的真谛。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是一次对这些“秘密生命”的探索,一次对生命奇迹的礼赞。它邀请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去倾听,去理解,那些在花朵绚烂外表之下,所谱写的宏伟而动人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