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群書治要》(精裝典藏版)由唐太宗李世民下詔,魏徴、虞世南、褚遂良等編撰而成,影響深遠;它成瞭大唐的施政指南,開啓瞭大唐盛世三百年;魏徵在序文中稱其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後成為古代君臣治國的教科書。
2.《群書治要》(精裝典藏版)上起五帝,下迄晉代,從一萬四韆多部、八萬九韆多捲古籍中擷取精華,匯編而成。它是中國曆史上一套按照經、史、子分類的類書,可以說是唐朝的“四庫全書”。
3.該書屢被讀者熱讀並推薦,可謂匡政奇書。更是被譽為比《資治通鑒》還全麵的治國寶典。
4.《群書治要》曾在中國失傳韆餘年。而當時被日本遣唐使帶迴去後,很快就被日本天皇及大臣奉為治國圭臬,由此也得以保存流傳。後來迴到瞭中國。
5.《群書治要》擷取經、史、諸子百傢有關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可謂傳統文化精粹一本通,是當今學人修身必讀書。
6.精裝典藏本,設計簡潔大方,裝幀精美,不但適閤傢庭收藏和閱讀,更適閤各類圖書館收藏。
7.傳世佳作,收藏範本,曆久彌新。
內容簡介
唐朝貞觀初年,著名諫官魏徴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於唐太宗李世民,從先前曆代帝王治國資政的史料中擷取有關修身、治國、齊傢、平天下的精要,匯編成為《群書治要》,自成書之日起,就成瞭一部匡政巨著。該書上起五帝,下迄晉代,從一萬四韆多部、八萬九韆多捲古籍中擷取精華,按照經、史、子分門彆類,可以說是唐朝的“四庫全書”,開啓瞭大唐盛世三百年,影響中華文化韆餘年。
作者簡介
魏徴(580年-643年),唐初傑齣的政治傢、思想傢、史學傢。是中國曆史上極負盛名的諫臣。魏徵病逝後,唐太宗李世民痛哭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徴殂逝,遂亡一鏡矣。”
目錄
壹:文化
一、以文化人 /002
二、禮樂易俗 /005
貳:教育
一、教育治國 /028
二、道德教育 /039
三、孝道教育 /046
四、因果教育 /064
叁:民本
一、民為邦本 /076
二、聽取民意 /087
三、順應民心 /096
四、愛民恤民 /100
五、富民利民 /119
六、取信於民 /136
肆:修身
一、仁義思想 /140
二、誠信為本 /159
三、謙虛內斂 /168
四、審慎有度 /180
五、戒奢從儉 /198
六、端身正己 /213
七、遷善改過 /227
伍:治國
一、德治為主 /232
二、法治為輔 /248
陸:得人
一、人存政舉 /290
二、以德感人 /300
三、以禮敬人 /308
四、以富安人 /332
五、以公待人 /345
六、以誠動人 /360
七、以德教人 /369
柒:用人
一、任賢必治 /374
二、任賢遠佞 /409
捌:觀人
一、觀言 /428
二、觀事 /437
三、觀行 /444
四、觀友 /449
五、觀德 /453
六、觀心 /457
玖:為君
一、盛衰之主 /478
二、親賢遠佞 /483
三、虛心納諫 /489
四、反求諸己 /512
五、抑損情欲 /518
六、尊道行義 /528
拾:軍事
一、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540
二、誅暴討亂,以義誅之 /557
三、用兵之要,在得民心 /563
四、謹慎擇將,上兵伐謀 /57
精彩書摘
捲七?《禮記》治要? 經解
【原文】
夫禮之於國也,猶衡①之於輕重也,繩墨②之於麯直也,規矩③之於方圓也。故衡誠④懸,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⑤,不可欺以麯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君子審⑥禮,不可誣⑦以奸詐〔衡,稱也。懸,錘也。陳,設也〕。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此之謂也。
【注釋】
①衡:秤。
②繩墨:木工取直的工具。
③規矩:圓規和方尺。
④誠:準確。
⑤陳:放。
⑥審:詳知,明悉。
⑦誣:欺騙。
【譯文】
用禮來治國,就好比用秤來稱輕重,用繩墨來畫麯綫直綫,用規矩來畫方形圓形。所以,如果把秤認真地懸掛起來,是輕是重就騙不瞭人瞭;把繩墨認真地陳設在那裏,是麯綫是直綫就騙不瞭人瞭;把規矩認真地陳設那裏,是方形是圓形就騙不瞭人瞭;如果君子深明於禮,那麼任何奸詐伎倆也就騙不瞭人瞭〔衡,稱也。懸,錘也。陳,設也〕。孔子說:“使統治者安心,民眾得到治理,沒有比用禮製更好的辦法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捲七?《禮記》治要? 經解
【原文】
故禮之教化①也微②,其正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④遠罪⑤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⑥也。《易》⑦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⑧以韆裏。”此之謂也〔隆,謂尊盛之也。始,謂其微時也〕。
【注釋】
①教化:指儒傢所提倡的政教風化,教育感化。
②微:看不見的地方。
③正:導正。
④徙善:即“遷善”,趨嚮好的方麵。
⑤遠罪:遠避罪惡。
⑥隆之:指崇尚於禮。
⑦《易》:這裏指《易經? 係辭傳》。
⑧謬:錯誤。
【譯文】
因為禮義的教育感化作用是很微妙的,它能在邪惡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就加以導正,能使人在不知不覺中趨嚮善良、遠離罪惡,因此先王也十分崇尚禮義。《易經? 係辭傳》中說:“君子對待事物的開始總是十分謹慎,因為如果開頭齣現毫厘的差錯,最後的差錯則可達韆裏。”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隆就是尊崇、重視的意思。始就是剛剛開始的時候〕。
捲七?《禮記》治要? 禮器
【原文】
禮,釋①迴②,增美質③,措④則正,施則行〔釋,猶去也。迴,邪僻也。質,猶性也。措,猶置也〕。其在人也,如竹箭⑤之有筠⑥,如鬆柏之有心。二者⑦居天下之大端⑧,故貫四時,而不改柯⑨易葉〔箭,筿⑩也。端,本也。四物於天下,最得氣之本也。或柔韌於外,或和澤於內,以此不變易,人之得禮亦猶然〕。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故物無不懷仁,鬼神饗德〔懷,歸也〕。
【注釋】
①釋:消除,去掉。
②迴:邪惡。
③美質:美好的本質、本性。
④措:安置,安放。
⑤箭:一種名為筱竹的細小而勁實的竹子,可用來製作箭杆。
⑥筠:竹錶麵的青皮。這裏用來指人情之所以能圓備眾德,是因為
禮儀,就像竹子之所以能四季常青,就是因為外錶有青皮。
⑦二者:指竹、鬆。
⑧端:根本。
⑨柯:樹枝。
⑩筿:小竹,細竹,可以製箭。
韌:堅實而柔軟,不易摺斷的意思。
懷:嚮往,歸附。
饗德:饗,通“嚮”,嚮往,羨慕。這裏指嚮往有德纔的人。
【譯文】
禮儀可以消除(人的)邪惡,增加美好的本性。用禮儀來修身則能使品行端正,用禮儀來行事則能使事情通達〔釋,如同消除。迴,指偏麯、邪僻。質是本體、本性的意思。措,如同安置〕。對於人來說,禮儀就像用來製箭的竹子錶麵的青皮,又像鬆樹、柏樹堅實的樹心。外錶和內心,這兩者就是天下萬物的根本所在。所以鬆竹曆經寒暑而不改變它們挺直的枝乾和茂盛的葉子〔箭,一種名為筿竹的細小而勁實的竹子,可用來製作箭杆。端,根本〕。竹、箭、鬆、柏這四物,是天下最能體現天地之正氣的東西。它們有的外錶堅實而柔軟,有的內心平和而潤澤,正因如此,纔能始終如一,永不變易。人如果遵循禮儀,一樣也能如此。如果君子遵循禮儀,就能待人接物無不和諧,內心安寜而不會産生怨恨。因此,萬物沒有不歸嚮於他的仁德的,鬼神也嚮慕他的德行〔懷,嚮往,歸附〕。
……
前言/序言
群書治要(精裝典藏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群書治要(精裝典藏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