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國古代的大智慧

易經:中國古代的大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全海 著
圖書標籤:
  • 易經
  • 中國哲學
  • 古代智慧
  • 周易
  • 命理
  • 預測
  • 文化
  • 經典
  • 玄學
  • 八卦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作傢齣版社
ISBN:9787506393393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370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特種紙
頁數:27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一部《易經》摺射齣中國古代的大智慧。學習《易經》,可以讓我們明白自然之理;讀《易經》,也可以對個體生命的發展有所幫助;通過讀《易經》可對國傢社會進行種種具體而微的分析,而且與現代學術思想諸多方麵能互相闡釋、互相印證。

《易經》提供一個淺顯易懂的《易經》現代文本,用現代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語言來解釋和闡述古老《易經》的概念及圖像。隻要下定決心認真學習這本書,它必然會帶來具有實際意義的深遠而有益的影響。


內容簡介

《易經:中國古代的大智慧》用圖文並茂的形式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淺顯易懂的《易經》現代文本,用現代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語言來解釋和闡述古老《易經》的概念及圖像。這些概念和圖像包含瞭生活的各個方麵,從貌似瑣碎具體的事務到具有哲學意味的形而上學思維。

作者簡介

張全海,男,1973年生於安徽省懷寜縣,博士,現在中國人民大學工作。著有《老子校正幾則》、《古洞新佛》、等幾十篇文章在國傢核心雜誌發錶,已齣版書籍有《李鴻章傢訓》、《世係譜牒與族群認同》、《50根新竹簽玩轉老易經》、《孫子兵法》(上下冊)。

目錄

第一章:捕捉六十四卦中的大智慧/1

1.乾卦:乾為陽,萬物在運動變化中迴溯本性/3

2.坤卦:坤為陰,學會包容/5

3.屯卦:邁齣艱難的第一步/7

4.濛卦:在啓濛時期培養良好的學習品性/9

5.需卦:學會等待/11

6.訟卦:避免衝突,遠離是非的漩渦/13

7.師卦:做一個閤格的領袖/15

8.比卦:幫助彆人是一種美德/17

9.小畜卦:學會剋製自己,蓄精養銳/19

10.履卦:麵對危險,小心謹慎/21

11.泰卦:順應自然和諧之道/23

12.否卦:閉塞混亂中求得自保/25

13.同人卦:與夥伴齊心協力/27

14.大有卦:富足後懂得理財/29

15.謙卦:懂得進退,謙虛謹慎/31

16.豫卦:創造幸福,享受安樂/33

17.隨卦:隨屈就伸,順應自然/35

18.蠱卦:防患於未然,避免重蹈覆轍/37

19.臨卦:懂得親民,領導的藝術/39

20.觀卦:善於觀察,把握全麵的信息/41

21.噬嗑卦:用法律鏟除障礙/43

22.賁卦:裝飾的藝術/45

23.剝卦:學會忍耐與等待/47

24.復卦:事物總有轉摺點/49

25.無妄卦:輕舉妄動會招緻無妄之災/51

26.大畜卦:蓄積能量,嚮前人學習/53

27.頤卦:養生之道/55

28.大過卦:像棟梁一樣強固,無過不及/57

29.坎卦:如何麵對險境/59

30.離卦:附麗而得以生發/61

31.鹹卦:針砭時弊,治病救人/63

32.恒卦:持之以恒地努力/65

33.遯卦:小豬的命運/67

34.大壯卦:強壯與戕傷的矛盾/69

35.晉卦:主動進攻,晉升的技巧/71

36.明夷卦:韜光養晦,重獲光明/73

37.傢人卦:怎樣經營一個傢庭/75

38.睽卦:求同存異,相輔相成/77

39.蹇卦:知難而進的人生態度/79

40.解卦:化解危難,突破束縛/81

41.損卦:損有餘而補不足/83

42.益卦:在最恰當的時刻給人最閤適的幫助/85

43.夬卦:快速做齣決斷/87

44.姤卦:男女相遇而成婚媾/89

45.萃卦:如何麵對生病/91

46.升卦:晉升之道,循序漸進/93

47.睏卦:在逆境中生存/95

48.井卦:愛護生命的源泉/97

49.革卦:虔誠地洗心革麵/99

50.鼎卦:從日用炊具到尊貴神器/101

51.震卦:來自上天的警示和賜福/103

52.艮卦:環顧周身,掌控全局/105

53.漸卦:循序漸進/107

54.歸妹卦:女大當嫁/109

55.豐卦:豐收與擴展/111

56.旅卦:人生就像旅途/113

57.巽卦:順服的智慧/115

58.兌卦:談話溝通而緻欣悅/117

59.渙卦:滌蕩汙濁/119

60.節卦:節儉是福/121

61.中孚卦:忠信感動天地/123

62.小過卦:及早防範遏止過失/125

63.既濟卦:登上巔峰往往就要走下坡路/127

64.未濟卦:走嚮成功的最後一步/129

第二章:大智慧中的預測規律/131

《易經》為什麼可以預測事物/133

《易經》預測學非常獨特/136

《易經》可調動人大腦中的記憶/137

《易經》是明瞭現在和未來趨勢的“催化劑”/139

《易經》是個變化的係統/141

《易經》中八卦屬性與社會有關/144

《易經》讓你理解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147

查詢《易經》時的注意要點/149

第三章:怎樣用《易經》預測事物/151

為所要預測的事物起一個卦象/153

一、蓍草占卦法/153

二、六爻預測法(火珠林占卦法)/164

三、八字預測法/210

附:六十四卦速查錶/252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捕捉六十四卦中的大智慧

《易經》六十四卦每一卦象都附有一組卦辭和爻辭,卦辭是每卦一條,總括全卦的大意,爻辭除乾坤二卦為七條外,其餘都是六條,每一條爻辭提示本爻的意旨。卦辭爻辭的最大特點是假象喻義,通過藉用人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物象來暗示一定的“神諭”,以此來提示占問者怎樣解讀問題與卦爻之間的關聯,指導我們如何尋找人生疑問的答案。在通行的《易經》文本中每一卦還附有《彖》與《象》這兩組文字,據傳這是孔子對於《易經》所作的注釋性內容,因為這不是《易經》古本的原文,所以在下麵的解讀過程中就省去這部分內容。

1.乾卦

乾為陽,萬物在運動變化中迴溯本性

●卦辭:大利亨通,有利於占問。(乾,元,亨,利,貞。)

乾卦的創設與古人“仰觀於天”有關,它的特點就在於運動變化和積極改造,世上萬事萬物具備瞭這樣的自然屬性,自然就是無往而不利的。

乾卦的六個爻都是陽爻,所以這是純陽之卦,陽爻代錶著力量,古人相信這種力量是來自上天的神聖力量,就像太陽每天給大地以能量一樣。我們今天可以把這種力量稱作陽性活力。我們把大地比為母親,她充滿陰性活力,大地養育萬物並保持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而陽性活力則使得我們遵循宇宙萬物的秩序去創造並改造世界。

●六爻分占

初九→潛藏起來的龍,還沒有什麼動作。(潛龍勿用。)

九二→龍齣現在田地裏,利於拜見大人物。(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白天勤勉發奮,晚上進行自我反省,就算遇到危險,也不會有什麼壞的結果。(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龍跳進水淵之中,沒有什麼災禍。(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龍飛上天,利於拜見大人物。(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龍飛得太高,將有悔恨的事情發生。(亢龍有悔。)

用九→看不見一群龍的首領,吉利(在六十四卦中,隻有乾、坤兩卦有“用爻”,也就是多瞭一個爻齣來,因為這兩卦代錶天地,所以就有其特殊性)。(見群龍無首,吉。)

高祖斬蛇。選自《吳友如畫寶》。六十四卦的排序都有一定的自然生長的道理,乾卦為天,第一位;坤卦為地,第二位。有瞭天地,然後産生萬物。古時的皇帝認為,此卦不是一般人能打齣來的。據《漢高祖本紀》中記載,秦始皇常說:“東南有天子氣。”劉邦認為這個“天子氣”與自己有關,用《易經》打卦,打齣乾卦,心中大喜。當秦始皇東巡時,劉邦以為是來抓他,就與呂後跑到芒碭山躲起來瞭。後來,劉邦奉命帶領一批民工,趕往驪山為秦始皇修墓,在芒碭山遇到一條粗如碾盤的巨蛇,劉邦藉酒壯膽,用劍將巨蛇一斬為二。後人附說,劉邦斬蛇後,一個老嫗哭訴而來道:“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殺死瞭。”劉邦決定扯旗起義,並最終創建西漢。

2.坤卦

坤為陰,學會包容

●卦辭:大利亨通。占問關於母馬的問題,吉利。君子應該有所作為,雖然開始的時候可能會迷失方嚮,但後來還是能夠找到道路的。如果去西南方嚮,可能會結交到朋友或者獲得利益;如果去東北方嚮,將會喪失朋友,或者破財。如果占問是否平安,此卦顯示為吉祥。(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坤古時寫作巛(川),有平順舒展之意,這是古人“俯察於地”(大地山川)後的感悟,大地廣闊而厚重,能載承萬物,具備廣博敦厚容納的德行。

坤卦是由六個陰爻組成,是純陰之卦,代錶瞭宇宙中女性生命的力量。如果說乾卦具備“統天”的陽性活力,那麼坤卦則具備“順天”的陰性之德,包容順從是坤卦的本質屬性。坤順的原則告訴我們接受事物的方法是腳踏實地和適度中肯,潤物細無聲,和緩溫潤地滲透於萬物。

●六爻分占

初六→當你踩到白霜時,就應該知道結冰的日子為期不遠瞭。(履霜,堅冰至。)

六二→親自劃船過渡,雖然有些不熟練駕船技術,也不會有什麼危險。(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六三→像周武王打敗商朝一樣,凡事可行。或者參與一項偉大的事業,即使沒有多少成就,但是最終還會有所迴報。(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六四→守口如瓶,這樣就不會有什麼過失,當然也不會得到彆人的贊譽。(括囊,無咎無譽。)

六五→像穿著金黃色的下衣一樣,絢麗奪目,非常吉祥。(黃裳,元吉。)

上六→兩條龍在郊外戰鬥,兩敗俱傷,血流滿地。(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用六→永遠柔順貞正,將會有利。(利永貞。)

任用三傑。選自《帝鑒圖說》。世界萬物全靠大地生養,大地是信心的源泉。漢高祖劉邦在與項羽爭奪戰時,打瞭很多敗仗,連妻子呂氏與父親也被楚霸王俘虜,非常沮喪,便又用《易經》蔔卦,得坤卦,大喜,更加堅定瞭信念,最終將項羽打敗,建立西漢。當時,項羽擁兵四十萬人馬,而劉邦僅有十萬。劉邦為什麼能打敗項羽呢?劉邦自己總結:“齣謀劃策,運籌帷幄,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傢,安撫百姓,管理糧餉,我不如蕭何;攻城奪地,我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豪傑,我能用他們,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而項羽手下,隻有一個能人範增,他還不用,這就是他戰敗的根本原因。”

3.屯卦

邁齣艱難的第一步

●卦辭:大利亨通,有利於占問。不能有所大的舉

動,但適閤於封建諸侯。(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zhūn) ,象徵萬物初生狀態之難。當身處艱難創業初期,我們為自己打好堅實的基礎,發展廣泛的人脈,以此作為自己創業的根基。

在這一時期裏,麵前充滿瞭模糊和無序,聰明的人要像從綫團中理齣頭緒那樣,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以適應和改造現實。

就像小草初生,破土而齣時,接受第一縷陽光和第一滴雨露,它此時還無法預知自己將來的命運,隻有在不斷地承受風吹雨打之後,纔能茁壯地成長起來。當人們從事一項新的冒險事業時,起初他們對自己能否成功並沒有把握,隻有通過不斷的探索,在新領域中摸索前進,慢慢熟悉瞭解環境,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並主動同有關的人討論磋商。起初那些陌生人可能對他們懷有敵意,但隻要他們懷著一顆真誠仁愛的心,同這些人分享收獲的喜悅,最後就能化敵為友。

●六爻分占

初九→以大石頭壘砌為堅固的牆體,作為抵擋風雨的強大掩體。如果占問居所有關的問題,大吉利。適閤於封建諸侯(今天可解為成立分公司等)。(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六二→一群人乘馬而來,擁擁攘攘,一會兒踟躕不前,一會兒又調轉迴頭,這不是強盜匪寇,而是一群搶婚(今天解讀為娶親)的人。如果女子占問婚嫁之事,則近期不會有所歸宿,要等十年後纔能找到如意郎君。(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追逐麋鹿進入山林,卻沒有得到管理山林田獵的官吏的幫助,高明的人這時候就會主動放棄逐鹿行動,如果硬要進入山林尋找麋鹿,那最後隻能是無果而終。(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捨,往吝。)

六四→騎著馬盤鏇往來,前去求婚,隻要堅定信心前往,一定會吉祥如意,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地方。(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九五→囤積肥肉,以少為好,多則不好。如果占問日常小事則吉,如果占問大事則凶。(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上六→騎在馬上盤鏇不前,人們泣不成聲,淚水漣漣。(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季布。選自《人鏡陽鞦》。有瞭天地之後,萬物盈滿天地,開始創生,所以,坤卦之後是屯卦。季布曾經是西楚霸王項羽的部將,項羽被圍垓下,季布和鍾離昧在項羽兵敗後逃走。季布為人仗義,好打抱不平,尤其是說話算數,信譽非常好,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韆金”的來源。季布在逃亡的路上,用《易經》為自己蔔卦,得屯卦,心裏大喜,明白自己最終會逢凶化吉,便躲藏在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傢。最後劉邦果然赦免瞭季布,並任命他為郎中。圖為季布跟隨西楚霸王項羽作戰時的情景。

4.濛卦

在啓濛時期培養良好的學習品性

●卦辭:有年幼孩童來求我為他占蔔,不是我主動去給他占蔔,初次蔔筮之後得到瞭顯示吉凶的卦象,但是孩童懷疑這次占問的結果,要求再蔔筮幾次,這明顯是對我和《易經》的褻瀆,就算我不計較給他再占問幾次,但是這樣做,《易經》是不會提示“神諭”的。總的來說,占得本卦還是有利的。(亨,匪我求童濛,童濛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濛,既有事物萌動初生、濛昧無知的意思,也可指人的眼睛矇矓不清。孩童象徵著人生及事物的初始濛昧狀態,稚子在啓濛階段,需要誠心嚮老師求教,這樣老師纔樂於為他傳道、授業、解惑,如果對師長心存疑慮,甚至再三濫問,這是對老師的大不敬行為,自然不會得到良好的教導。

人生處在濛昧狀態時期,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內心也有著莫名的恐懼,但因還沒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學習和待人接物方麵還存在很多的缺陷,這就需要得到老師的教導。

●六爻分占

初六→眼睛濛翳的人可以看見東西瞭,受刑罰的人可以脫離牢獄瞭。如果輕舉妄動,將會帶來危險。(發濛,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九二→傢裏的廚師眼睛看不清東西瞭,為兒子娶個媳婦,兒子成傢瞭,傢務也就有人張羅處理瞭。(包濛,吉;納婦,吉;子剋傢。)

六三→不宜娶媳婦,如果硬要嫁娶,那男人將會有喪身之禍,女人隻能陪著嫁妝度日,這樣有什麼好處呢?(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六四→濛昧無知而又身陷睏頓之中,舉步維艱。(睏濛,吝。)

六五→像孩童一樣討人喜愛,虛心嚮長者學習,吉祥。(童濛,吉。)

上九→嚴厲懲罰濛昧之人。如果方法不當,將會使他變成壞人;如果方法得當,濛昧之人可能會幫助你一起對付壞人。(擊濛;不利為寇,利禦寇。)

王莽與光武帝。選自《綉像西漢演義》。萬物創生之初,必然濛昧、幼稚,需要啓濛,所以,屯卦之後是濛卦。漢朝分為西漢與東漢(傳說是因為劉邦在芒碭山將巨蛇一斬為二的原因),西漢因王莽篡漢滅亡,東漢是漢光武帝劉秀建立。公元8年,王莽逼西漢皇帝孺子嬰禪讓,自己登上帝位,定國號為“新”。王莽當瞭皇帝之後,有些不放心,就用《易經》蔔瞭一卦,得齣濛卦,從而知道,漢朝必有中興之主。這個中興之主指的就是漢光武帝劉秀。

5.需卦

學會等待

●卦辭:在戰場上有所俘獲,這是榮光的事情。占問諸事吉祥。有利於過大河。(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需,從字形上看有天降雨露的意思,另外也與“須”同,有等待的含義。雲氣上蒸於天,必待陰陽之氣相交而成雨,這是等待的象徵。高明的人在時機不成熟時,可以飲食調養身體,以娛樂陶冶性情,涵養以待時而動。心懷誠信,胸中光明豁達,從容等待機會,同時所待之事齣於正道,如此纔能獲得吉祥,能穿越大川,建立功業。

雨水在該來到的時候自然到來,帶來陰暗潮濕的天氣,但也帶來瞭豐收的前景。正像我們經常發現的那樣,事物在發展過程中起初齣現凶兆,後來也許就轉化成瞭有趣的挑戰和機遇。在這期間我們可以去補充生命的能量,去享受美味佳肴,去恢復精力,去迴味生命的真諦。不久我們將會重新投入戰鬥,並有所斬獲。

●六爻分占

初九→在郊外原野中長久駐留,這是等待時機的一個好方式,而且也不會有什麼災難。(需於郊,利用恒,無咎。)

九二→如同在沙灘上駐留一樣,總是不很穩妥,而且可能開始還會遭到彆人的指責,但隻要靜心自處,最終還是會獲得吉祥的。(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九三→在泥沼中駐留,不能自拔,終究會招來盜賊的窺探騷擾。(需於泥,緻寇至。)

六四→在血泊中駐留等待,最終從洞穴中逃齣險境。(需於血,齣

自穴。)

九五→酒足飯飽,不愁吃穿,在安閑富足的環境中等待時機。占問諸事吉祥。(需於酒食,貞吉。)

上六→進入瞭洞穴,有三個不速之客到來,隻要以禮相待,終會吉祥。(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蔡順拾葚供親。選自《二十四孝圖》。萬物幼稚,啓濛後需要飲食來養育,所以,濛卦之後是需卦。當時正值王莽之亂,蔡順拾桑葚為母親充飢,遇到赤眉軍。這是一支農民起義軍,為瞭和王莽的軍隊錶示區彆,兵卒都把眉毛塗抹成紅色,所以便叫赤眉軍。士兵問:“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裏?”蔡順迴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士兵被蔡順的孝心感動,送給他兩鬥白米、一頭牛,帶迴去供奉他的母親。據說蔡順當時曾為自己蔔瞭一卦,得需卦,心裏清楚自己不會被赤眉軍殺害。


前言/序言

前 言

一部《易經》摺射齣中國古代的大智慧,為什麼這樣說呢?先看《易經》文本的形成:畫卦的是伏羲氏,重卦的是神農氏,作卦辭、爻辭的是周文王,作“十翼”的是孔子;弘揚《易經》精髓的還有秦始皇、漢武帝、張良、諸葛亮、唐太宗、劉伯溫等人,這些著名的戰略傢,精通《易經》之道,“運籌帷幄,決勝韆裏”。而更令人稱奇的是,距今三百多年前,德國數學傢萊布尼茨看到《易經》後,通過研究卦爻,發明瞭世界上第一颱二進製計算機;瑞士心理學傢古斯塔夫·瓊認為《易經》是一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諾貝爾物理學奬獲得者內爾斯·波爾甚至把太極圖印在自己的衣袖上……

大傢熟知的《三十六計》亦從《易經》而來,藉助太陰六六之數,並暗閤六十四卦中陰卦三十有六而成數。《易經》研究者王建先生認為,六十四卦中“既濟”卦就是周文王的預測,西周軍隊將進攻商紂王,渡過濟水就意味著紂王失敗,西周勝利,天下安定,亦即“過濟水而既”。後來發生的武王伐紂史實,驗證瞭周文王的預言。實際上這對於一位幽禁多年而潛心研究《易經》的文王來說,並非難事。

學習《易經》,可以讓我們明白自然之理。在《後天八卦圖》中,東方文化是從代錶鼕天的坎卦上行到經過春天的震卦到代錶夏天的離卦過程,而西方文化則是從代錶夏天的離卦經過代錶鞦天的兌卦到代錶鼕天的坎卦的過程,二者完全相反。由鼕到夏,氣溫升高,陽氣漸長陰氣漸消,萬物生長發育,欣欣嚮榮,所以東方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人閤一,天和人是一迴事,萬物一體。為什麼能夠天人閤一呢?因為這個時候,人的陽氣足,是往上行的,能夠接近天。而由夏到鼕,是氣溫下降,陰氣漸長陽氣漸消,萬物收獲果實,最後潛藏過鼕,所以西方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人相分。為什麼天是天、人是人呢?因為這個時候,人的陰氣重,是往下收縮的,離天越來越遠。天人閤一導緻瞭東方文化是一種辯證、宏觀、係統、有機的形象思維,而天人相分導緻瞭西方文化成為一種實證、獨立、邏輯分析的抽象思維。二者一陰一陽,分彆代錶著這個世界的不同麵相,它們都正確,但隻有閤在一起纔更全麵。

讀《易經》,也可以對個體生命的發展有所幫助。在紛繁復雜的今天,我們總是麵臨眾多的睏惑和抉擇,有一係列的疑問需要解答。人生的計劃怎樣纔能成功?怎樣增進與我所愛的人之間的關係?什麼樣的工作能給我帶來最大的精神滿足和經濟收入?任何時候當你麵對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你嚮古老的《易經》尋求幫助,相信你會從中找到有意義的答案。

我們越來越覺察到,現今有更多的人在參考《易經》這本“天書”作為他們日常生活的指南。他們查閱這本書以製訂重大決策,在生活的各個方麵,在傢庭中,在工作時,在社會生活和同異性的交往中,無論什麼時候,當需要對一個特定的問題尋求有價值的答案時,他們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有益的綫索。

通過讀《易經》可對國傢社會進行種種具體而微的分析,而且與現代學術思想諸多方麵能互相闡釋、互相印證。比如,當你猶豫不決時,《易經》可以幫助你清醒頭腦,做齣正確的選擇。雖然書中的卦辭已很古老,但可以說,每一次打開它,你都能從中發掘齣富於啓發性的思維火花。它確實是一把經過瞭曆史的考驗、可以打開幸福和成功之門的金鑰匙。我們相信,隻要你下定決心認真學習這本書,它必然會給你帶來具有實際意義的深遠而有益的影響。

自古以來,《易經》都被認為是一本充滿神秘色彩的書,它可以用來預測吉凶,也可作為一種集體遊戲。不管你是否瞭解它更深層次的意義,我們相信,它對我們的影響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大大增強。

雖然在遙遠的古代,《易經》被人們普遍地用來指導日常生活,但隨著“現代化”的推進,《易經》文本的晦澀難懂,已經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理解此書的最大障礙,許多不熟悉古文的年輕人對此隻能望洋興嘆。

本書最大的願望就是試圖為您提供一個淺顯易懂的《易經》現代文本,用現代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語言來解釋和闡述古老《易經》的概念及圖像。這些概念和圖像包含瞭生活的各個方麵,從貌似瑣碎具體的事務到具有哲學意味的形而上的理性思維。例如,你可能麵臨這樣一個抉擇:你渴望享受一頓美餐,但又擔心會使你發胖。你是應該接受這種誘惑呢還是抵製它?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對它的解答卻要涉及更深層次的觀念意識。而通過學習參考《易經》,你將從追根溯源中深刻理解這種意識的本質。



《易經:中國古代的大智慧》 探尋宇宙與人生的根本法則,解鎖智慧的韆年之秘 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我們時常感到迷茫與睏惑。生命的意義何在?宇宙的運行是否有規律可循?人如何在變幻莫測的環境中找到立足之地,實現自我價值?韆百年來,無數智者都在追尋這些問題的答案,而中國古代的《易經》,正是這樣一部承載著深邃洞察與卓越智慧的經典。 《易經》,這部古老而神秘的典籍,不僅僅是一部占蔔之書,更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哲學體係,一把開啓宇宙奧秘與人生智慧的鑰匙。它以陰陽爻(— —)和(—)的組閤,構建起一套精妙的符號係統,描繪瞭天地萬物的生成、演變、發展和消亡的規律。從微觀的個體命運到宏觀的社會變遷,從自然的季節更替到人倫的道德準則,《易經》都提供瞭深刻而獨特的解讀。 穿越時空的智慧之光: 《易經》的智慧,穿越瞭數韆年的曆史長河,曆久彌新,依然閃耀著指導我們生活的現實意義。它教會我們觀察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理解“變”是宇宙永恒的主題,並在此基礎上學會順應時勢,趨利避害。 陰陽之道: 《易經》的核心在於陰陽二元對立統一的哲學觀。陽代錶著積極、剛健、光明;陰則代錶著消極、柔順、黑暗。事物的産生與發展,正是陰陽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結果。《易經》引導我們認識到,世界並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滿瞭矛盾與和諧的統一。理解瞭陰陽之道,我們便能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復雜,社會的動蕩,以及自然界的規律。例如,在人際關係中,理解對方的“陽”與“陰”的特質,有助於化解衝突,建立和諧。在個人成長中,認識到自己“陽”的積極一麵和“陰”的內省一麵,方能達到平衡發展。 象數之學: 《易經》的卦象,既是符號,又是圖像,更是事物發展的模型。每一個卦都代錶著一種特定的情境,其卦辭和爻辭則揭示瞭該情境下的發展趨勢、吉凶禍福以及應有的處事之道。通過對卦象的解讀,我們可以洞察事物發展的本質,預見可能的走嚮,從而做齣更明智的決策。《易經》的象數之學,並非神秘的預言,而是一種基於對自然和社會深刻觀察的邏輯推理。它教導我們,通過觀察錶象,可以觸及事物的內在規律。例如,當我們麵臨睏境時,可以從卦象中找到啓示,瞭解當前局麵的本質,以及可能齣現的轉機。 辯證思維: 《易經》蘊含著深刻的辯證思想。它強調“物極必反”,任何事物發展到極緻都會嚮相反的方嚮轉化。例如,盛極必衰,樂極生悲。這種認識,使我們不因一時的成功而驕傲自滿,也不因一時的挫摺而氣餒絕望。它鼓勵我們在順境中保持警惕,在逆境中尋找希望。《易經》的智慧,在於其對事物動態發展和相互轉化的深刻理解。它告訴我們,沒有一成不變的格局,也沒有永恒的絕境。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理解變化,並在變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易經》的應用價值: 《易經》的智慧,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體現在其強大的實踐指導意義上。古往今來,無數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乃至普通百姓,都從中汲取力量,指導人生。 人生哲學: 《易經》提供瞭一套關於如何認識自我、認識世界、如何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學。《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激勵我們積極進取,努力拼搏;《坤》卦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教導我們寬厚仁愛,包容萬物。它讓我們明白,人生的成功與否,不在於一時的風光,而在於能否順應自然,不斷學習,持之以恒。《易經》教導我們,麵對人生的起伏,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也要有“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韌性。 決策智慧: 在現代社會,信息爆炸,選擇多樣,決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易經》的卦爻,可以看作是對不同情境的精妙描摹,其指導的處事原則,對於我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的決策,具有極強的參考價值。它幫助我們分析利弊,權衡得失,選擇最佳的行動方案。例如,在麵對復雜的商業談判時,我們可以藉鑒《易經》中關於“中正”和“時宜”的原則,來判斷最佳的溝通策略和談判時機。 危機管理: 《易經》中充滿瞭對“危”與“機”的深刻洞察。《坎》卦的“水洊至,險”象徵著險阻與睏難,但其“亨,小利貞”則暗示瞭在睏境中蘊藏著轉機。《頤》卦的“山下有雷,頤”,象徵著進食與養育,也暗含著潛伏的危機。《易經》教會我們,危險往往伴隨著機遇,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在危機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發現突破口。《易經》的智慧,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在風險中找到安全的路徑,在挑戰中挖掘前進的動力。 人際和諧: 《易經》對人倫關係的闡述,如《傢人》、《親人》、《朋友》等卦,都蘊含著深刻的相處之道。它強調真誠、信任、理解與溝通,指導我們如何構建和諧的傢庭關係、友誼關係乃至社會關係。《易經》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需要如同自然界的陰陽一樣,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方能長久。 《易經:中國古代的大智慧》,將帶您走進這部中華文明的瑰寶。本書將以深入淺齣的方式,為您層層剝開《易經》神秘的麵紗,展現其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和對人生實踐的深刻啓迪。您將瞭解到: 《易經》的起源與發展: 追溯這部古籍的悠久曆史,瞭解其如何在漫長的歲月中演變和傳承。 八卦與六十四卦的奧秘: 詳細解讀每一卦的卦形、卦德、卦辭和爻辭,理解其所蘊含的象徵意義和哲學內涵。 陰陽五行理論在《易經》中的體現: 深入理解陰陽五行如何構成《易經》的理論基礎,以及它們如何解釋自然界和人世間的運行規律。 《易經》的智慧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 結閤具體的案例,闡述《易經》的哲學思想如何指導我們的決策、提升我們的情商、幫助我們實現個人價值。 如何學習與運用《易經》: 提供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和實踐建議,讓您能夠真正地將《易經》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 無論您是初次接觸《易經》,還是希望更深入地理解這部經典,本書都將是您不可多得的嚮導。它不僅是一次智識的啓迪,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們一同翻開《易經》,開啓一場探尋宇宙與人生根本法則的智慧之旅,在這部古老典籍中,發現屬於您自己的“大智慧”。 《易經》的智慧,並非高高在上,而是體現在我們生活的點滴之中。它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一種思考人生的高度,一種應對萬物的從容。它鼓勵我們保持好奇心,不斷探索,不斷成長。 《易經:中國古代的大智慧》,誠邀您一同品讀,一同感悟,在這部凝聚瞭中華民族韆年智慧的經典中,找到屬於您的人生方嚮與內心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我被《易經:中國古代的大智慧》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瞭,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占蔔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哲學和宇宙規律的百科全書。作者以一種旁徵博引、深入淺齣的方式,將《易經》的博大精深展現在讀者麵前。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物極必反”這一觀點的解讀。它讓我們認識到,任何事物發展到極緻都會齣現轉摺,無論是好是壞,都需要我們保持警惕和審慎。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對於我們在麵對順境時保持謙遜,在逆境時保持希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書中還詳細講解瞭“六十四卦”的象徵意義,雖然記憶所有卦象並非易事,但作者通過舉例和類比,讓每個卦象都仿佛擁有瞭生命,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它不僅是一次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讓我更加注重內心的成長和精神的富足。

評分

讀《易經:中國古代的大智慧》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有瞭全新的認識。原本以為《易經》是晦澀難懂的古籍,但作者以一種非常生動、貼近生活的方式,將那些古老而深刻的道理娓娓道來。書中對“陰陽”、“五行”等基本概念的解釋,不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比如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人生的起伏變化,讓我們這些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其內在邏輯。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變”的闡述,它並非是消極的宿命論,而是強調瞭順應變化、積極調整的重要性。這讓我意識到,無論是在個人成長還是在事業發展中,都應該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隨時準備適應新的環境和挑戰。書中不乏對曆史人物和事件的解讀,通過《易經》的視角來審視,使得那些熟悉的典故煥發齣新的光彩,也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古人智慧的超前性。它不僅僅是一本哲學書,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教會我們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做齣更明智的選擇。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生活有瞭更深的洞察力,看待問題也更加全麵和辯證。

評分

《易經:中國古代的大智慧》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近幾年來讀到的最令人振奮的圖書之一。作者以一種充滿激情和洞察力的方式,揭示瞭《易經》這部古老經典中蘊含的無窮智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中庸之道”的闡釋。它不是一種平庸的妥協,而是一種成熟的智慧,一種在極端之間找到平衡點的藝術。作者通過豐富的曆史典故和生活場景,讓我們理解瞭“中庸”在人際關係、事業發展乃至個人修養中的重要性。它告訴我們,過猶不及,過度的張揚和過度的壓抑都可能帶來不好的結果,而適度的、恰到好處的應對纔是最智慧的選擇。這本書讓我對“變”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單純的“變化”,而是包含著“機遇”和“挑戰”的雙重含義。它鼓勵我們積極麵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在變化中發現機遇,在挑戰中實現自我。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種理解人生的視角,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在翻閱《易經:中國古代的大智慧》的過程中,我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個充滿智慧的時代。作者的文筆功力深厚,將深奧的哲學概念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這一點對於像我這樣並非專業研究者的人來說,實在是福音。書中關於“君子”品德的論述,更是讓我深受啓發。它描繪瞭一個理想人格的形象,強調瞭仁愛、誠信、剛毅等品質的重要性,這些品質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通過對卦象的解讀,作者展示瞭如何從事物發展的規律中汲取智慧,如何趨吉避凶,如何把握時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時”的理解,書中強調瞭不同時機采取不同策略的重要性,這對於我們在實際生活中規劃人生、處理事務提供瞭寶貴的藉鑒。而且,作者在解讀過程中,並沒有迴避《易經》中可能存在的爭議和不同解讀,而是提供瞭多種視角,鼓勵讀者獨立思考,這使得這本書更具學術價值和啓發性。它讓我明白,《易經》的智慧並非是僵化的教條,而是活生生的、可以應用於我們日常生活的指南。

評分

《易經:中國古代的大智慧》這本書,讓我領略到瞭一種與西方哲學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作者巧妙地將《易經》的精髓與現代社會的實際需求相結閤,使得這本書在保持古老智慧的同時,又具有瞭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我對書中關於“道”的闡釋尤為著迷。它不是一個具象的概念,而是一種運行的規律,一種宇宙的秩序。作者通過對天地萬物運行規律的描繪,讓我們理解瞭“道”無處不在,也無時不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書中關於“無為而治”的討論,更是顛覆瞭我以往的認知。我曾經認為“無為”就是什麼都不做,但讀完這本書纔明白,真正的“無為”是一種順應自然、不妄為、不強求的高境界。這對於我們常常陷入焦慮和過度努力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解脫和啓示。它教會我們,與其徒勞地對抗,不如靜觀其變,找到最閤適的介入點。這本書讓我更加敬畏自然,也更加理解瞭“天人閤一”的深刻含義。

評分

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

評分

支持京東自營!

評分

支持京東自營!

評分

這本書不錯。包裝完好。快遞也非常快。支持京東五星好評。

評分

正版書吧,質量不錯!

評分

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

評分

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

評分

這本書不錯。包裝完好。快遞也非常快。支持京東五星好評。

評分

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挺好的還沒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