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皮書係列·上海藍皮書:上海法治發展報告(2017)》對2016年上海地方法治建設進行瞭全麵的迴顧、梳理和總結,突齣顯示上海在人大立法、法治政府、司法改革和依法治市等方麵的工作亮點,如關切民生的立法齣颱,證照分離製度的推行,交通違法大整治的開展,司法體製改革的深化,法律監督水平的強化,社會治理手段的創新等。對於2017年上海法治建設麵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新挑戰,《皮書係列·上海藍皮書:上海法治發展報告(2017)》做瞭進一步的分析和展望。
在對上海立法、司法各個方麵探索研究的基礎上,《皮書係列·上海藍皮書:上海法治發展報告(2017)》在“熱點篇”中推齣瞭三篇相關研究,聚焦共享單車、共享住房、網約齣租車等城市發展的熱點問題,響應共享發展的理念,提齣解決現實摩擦的具體方法,將法學理論與實際城市治理聯係起來。
作者簡介
"葉必豐,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法學會行政法研究會會長,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傢”和中組部“萬人計劃”等人纔計劃,獲聘教育部卓越法律人纔計劃,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和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等谘詢專傢。曾先後任教於武漢大學法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主持多項國傢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和上海市哲社基金,獲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奬(兩項);專著入選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主持精品課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材曾獲司法部優秀教材二等奬、上海市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奬。入選上海市教學名師,獲全國優秀教師寶鋼奬。上海藍皮書·法治摘要。
杜文俊,男,齣生於1972年12月,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學術秘書室主任,副研究員,刑法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刑事法學科刊物《經濟刑法》的執行編輯。1999年9月~2002年7月就讀於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部,得刑法學碩士學位。2003年9月~2006年12月就讀於吉林大學法學院,獲刑法學博士學位。2002年7月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工作。2008年10月晉升副研究員。兼任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理事,上海市法學會理事,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特約檢察員,《政治與法律》雜誌的兼職編輯。2011年至2013年掛職任上海市閘北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從事經濟刑法、職務犯罪、財産犯罪,刑法學理論的司法化等方麵的研究。多次榮獲上海市犯罪學會、上海市金融法製研究會年會徵文一等奬、二等奬。2009年擔任國傢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深化金融體製改革研究”的子課題“我國金融機構市場退齣機製研究”負責人;2014年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財産犯罪基礎理論、審判實踐的本土文化考察”。
王海峰,女,齣生於1971年11月,法學學士、法學碩士、經濟學博士。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國際私法學會理事、中國法學會國際經濟法學會理事、上海法學會經濟法學會理事。做為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訪問學者。從事世界貿易組織法、國際私法、國際金融法等方麵的研究。
孟祥沛,男,齣生於1970年,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畢業於南開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畢業於復旦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學位。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河南省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廣東省珠海市(中外閤資)華豐食品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工作。曾在日本山梨學院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學習,先後以訪問學者身份赴法國埃剋斯·馬賽第三大學、日本廣島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等高校進行學術交流。兼任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理事、上海法學會外國法和比較法研究會理事。從事比較法學、民法學、司法製度及法律史學等方麵的研究。"
內頁插圖
目錄
Ⅰ總報告
12016年上海法治建設狀況與2017年展望
【《上海法治發展報告》課題組】/001
一人大工作有序展開/002
二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進展/007
三公正司法在改革中進一步深化/015
四依法治市穩步推進/026
五2017年工作展望/043
Ⅱ評估篇
2上海市司法體製改革滿意度評估報告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藍皮書評估組】/048
3上海市司法體製改革滿意度評估之法官篇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藍皮書評估組】/065
4上海市司法體製改革滿意度評估之檢察官篇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藍皮書評估組】/081
5上海市司法體製改革滿意度評估之律師篇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藍皮書評估組】/094
Ⅲ專題篇
6上海法院的“數據法院”“智慧法院”建設【崔亞東】/110
7上海法院全麵推進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課題組】/121
8聚焦基層刑事執法強化檢察監督
——上海社區檢察創新的探索和實踐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社區檢察指導處課題組】/131
9服務上海科創中心法治環境建設
——上海檢察機關的探索與實踐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金融檢察處課題組】/144
10法治上海的“壓艙石”
——人大常委會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新發展【鄧少嶺】/154
11修改製定基層組織三法,創新超大城市社會治理【肖軍】/164
12為保障上海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運行而立法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修訂述評【姚魏】/176
13公安體製改革下上海市交通大整治研究【王藝超孫波】/191
14上海律師行業發展及管理情況分析【郭晶】/206
15法定機構的立法現狀與完善建議【王海峰張亮】/226
Ⅳ熱點篇
16上海共享單車的規製路徑探索【何源】/233
17上海住房共享的發展狀況及規製問題研究【孫大偉奚鵬】/246
18《上海市網絡預約齣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若乾規定》評析【黃錇】/258
Ⅴ案例篇
19閔行區住宅小區平安建設評估報告【彭輝】/271
20法官因履職遭受侵害的維權路徑設計
——以上海為例【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課題組】/284
21多元化糾紛解決機製視野下專業性人民調解工作的浦東實踐與探索
【上海市浦東新區司法局課題組】/298
22後記/307
皮書係列·上海藍皮書:上海法治發展報告(2017) 簡介 本書是“皮書係列”中的重要一輯,聚焦於對2017年度上海市法治發展狀況的深度考察與係統梳理。作為一本權威性的年度報告,本書旨在全麵、客觀地反映上海在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的進程中所取得的進展、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發展的趨勢。報告以翔實的統計數據、嚴謹的實證研究和深刻的政策分析為基礎,為政府決策者、法學研究人員、法律實務工作者以及關注上海城市治理的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瞭一份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一、 報告的定位與核心關切 《上海法治發展報告(2017)》緊密圍繞中央和上海市委關於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部署,將法治建設置於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地位進行審視。2017年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第一年。在這一特殊曆史節點,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國際化大都市,其法治建設的步伐與質量對全國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本報告的核心關切在於評估上海在以下幾個關鍵領域的錶現: 1. 法治政府建設的深化程度: 重點考察行政權力的運行規範化、透明化水平,以及政府在推行簡政放權、放管結閤、優化服務改革中的法治保障情況。 2. 司法公正與效率的提升: 分析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審判執行、法律監督工作中的改革舉措及其社會效果,特彆是司法公開、智慧法院建設的進展。 3. 地方立法體係的完善: 梳理2017年度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新製定的重要地方性法規,以及對現有法規的修訂情況,評估其對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支持作用。 4. 社會治理法治化的推進: 關注公共安全、環境保護、金融監管等重點領域,探討如何通過法治手段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5. 法治人纔培養與法律服務市場的發展: 考察律師、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法律援助體係的健全情況。 二、 結構框架與主要內容提要 本書采用“總體評價—專題分析—數據支撐—對策建議”的邏輯結構,力求構建一個立體、多維度的分析體係。報告主體內容涵蓋以下幾個主要篇章(具體章節設置或有調整,但核心議題保持穩定): 第一部分:年度總報告與宏觀形勢判斷 本部分通常由資深專傢撰寫,對上海法治發展的整體環境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它會概括2017年上海法治建設的年度特徵,提齣年度法治發展指數或評價體係中的關鍵指標變化,並指齣上海法治建設在全國的相對位置。特彆會關注上海自貿區建設、科創中心建設等重大戰略對法治環境提齣的新要求。 第二部分:重點領域專題研究 這部分是報告的精髓所在,通過多篇深度研究報告,剖析關鍵領域的具體進展: 法治政府:權力清單與責任清單的落實情況研究:分析行政審批製度改革的“含金量”,評估“放管服”改革中行政執法的規範性,特彆關注新《行政訴訟法》實施後,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態勢變化。 司法改革的深化與效果評估:探討上海法院在審判權力集約化、人員分類管理改革中的具體舉措。關注知識産權審判的專業化建設,以及金融審判在服務區域金融中心建設中的獨特作用。 地方立法與地方治理現代化:集中分析與城市精細化管理、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立法動態。例如,涉及垃圾分類、水汙染防治等方麵的地方法規是如何齣颱和實施的。 社會矛盾化解的法治化路徑:研究人民調解、仲裁在解決民商事糾紛中的地位提升,以及社區層麵的普法教育與法律服務前移工作。 第三部分:法治環境的支撐體係分析 本部分關注法治建設的物質基礎和人纔保障: 法律服務業發展態勢:分析律師事務所的規模結構、專業化分工,以及外資法律服務機構在上海的準入和運營情況。 法律人纔培養與職業倫理建設:考察法學院校的教育質量與司法職業資格考試改革對接情況,探討法律人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水準的提升策略。 信息化與智慧法治建設:評估上海在“互聯網+司法”、“智慧檢務”等方麵的應用成效,探討大數據在法律服務和風險預警中的潛力。 第四部分:數據篇與案例匯編 為增強報告的說服力,本書會提供大量的量化數據支撐,包括但不限於:行政訴訟案件的增長率、基層法院一審服判息訴率、行政處罰的閤理性指數等。此外,會精選若乾具有代錶性的司法案例或立法實踐,以小見大,直觀展現法治建設的實際效果。 三、 報告的價值與特色 本書的顯著特色在於其實證性、前瞻性與本土化的結閤: 1. 深度依賴本土一手數據: 報告的數據采集不僅依賴官方統計公報,更通過問捲調查、專傢訪談等方式獲取一綫信息,確保分析結果的“上海特色”。 2. 緊密對接國傢戰略: 報告始終將上海的法治發展放置於“五個中心”建設、自貿區改革、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傢級戰略的坐標係中進行衡量。 3. 問題導嚮與對策聚焦: 報告在揭示問題的同時,著重提齣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議,例如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供給,如何應對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帶來的法律挑戰等。 通過對2017年法治實踐的全麵迴顧與深入剖析,《上海法治發展報告(2017)》不僅是對過去一年工作的總結,更是對未來上海法治建設藍圖繪製的重要貢獻。它緻力於推動上海法治建設的科學化、精細化和國際化水平邁上新颱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