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系列·上海蓝皮书: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7)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in Shanghai(2017)]

皮书系列·上海蓝皮书: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7)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in Shanghai(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必丰,杜文俊,王海峰,孟祥沛 编
图书标签:
  • 上海
  • 法治
  • 年度报告
  • 2017
  • 蓝皮书
  • 法律
  • 社会发展
  • 政策研究
  • 城市研究
  • 中国法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086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120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上海蓝皮书
外文名称: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in Shanghai(2017)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皮书系列·上海蓝皮书: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7)》对2016年上海地方法治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梳理和总结,突出显示上海在人大立法、法治政府、司法改革和依法治市等方面的工作亮点,如关切民生的立法出台,证照分离制度的推行,交通违法大整治的开展,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化,法律监督水平的强化,社会治理手段的创新等。对于2017年上海法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皮书系列·上海蓝皮书: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7)》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展望。
  在对上海立法、司法各个方面探索研究的基础上,《皮书系列·上海蓝皮书: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7)》在“热点篇”中推出了三篇相关研究,聚焦共享单车、共享住房、网约出租车等城市发展的热点问题,响应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出解决现实摩擦的具体方法,将法学理论与实际城市治理联系起来。

作者简介

  "叶必丰,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会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和中组部“万人计划”等人才计划,获聘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计划,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等咨询专家。曾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和上海市哲社基金,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持精品课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材曾获司法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入选上海市教学名师,获全国优秀教师宝钢奖。上海蓝皮书·法治摘要。
  杜文俊,男,出生于1972年12月,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学术秘书室主任,副研究员,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刑事法学科刊物《经济刑法》的执行编辑。1999年9月~2002年7月就读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得刑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2006年12月就读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刑法学博士学位。2002年7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2008年10月晋升副研究员。兼任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理事,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特约检察员,《政治与法律》杂志的兼职编辑。2011年至2013年挂职任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从事经济刑法、职务犯罪、财产犯罪,刑法学理论的司法化等方面的研究。多次荣获上海市犯罪学会、上海市金融法制研究会年会征文一等奖、二等奖。2009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研究”的子课题“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研究”负责人;2014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财产犯罪基础理论、审判实践的本土文化考察”。
  王海峰,女,出生于1971年11月,法学学士、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上海法学会经济法学会理事。做为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从事世界贸易组织法、国际私法、国际金融法等方面的研究。
  孟祥沛,男,出生于1970年,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毕业于南开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河南省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广东省珠海市(中外合资)华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工作。曾在日本山梨学院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学习,先后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法国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兼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法学会外国法和比较法研究会理事。从事比较法学、民法学、司法制度及法律史学等方面的研究。"

内页插图

目录

Ⅰ总报告
12016年上海法治建设状况与2017年展望
【《上海法治发展报告》课题组】/001
一人大工作有序展开/002
二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007
三公正司法在改革中进一步深化/015
四依法治市稳步推进/026
五2017年工作展望/043
Ⅱ评估篇
2上海市司法体制改革满意度评估报告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蓝皮书评估组】/048
3上海市司法体制改革满意度评估之法官篇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蓝皮书评估组】/065
4上海市司法体制改革满意度评估之检察官篇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蓝皮书评估组】/081
5上海市司法体制改革满意度评估之律师篇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蓝皮书评估组】/094
Ⅲ专题篇
6上海法院的“数据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崔亚东】/110
7上海法院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121
8聚焦基层刑事执法强化检察监督
——上海社区检察创新的探索和实践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社区检察指导处课题组】/131
9服务上海科创中心法治环境建设
——上海检察机关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金融检察处课题组】/144
10法治上海的“压舱石”
——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新发展【邓少岭】/154
11修改制定基层组织三法,创新超大城市社会治理【肖军】/164
12为保障上海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运行而立法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述评【姚魏】/176
13公安体制改革下上海市交通大整治研究【王艺超孙波】/191
14上海律师行业发展及管理情况分析【郭晶】/206
15法定机构的立法现状与完善建议【王海峰张亮】/226
Ⅳ热点篇
16上海共享单车的规制路径探索【何源】/233
17上海住房共享的发展状况及规制问题研究【孙大伟奚鹏】/246
18《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评析【黄锫】/258
Ⅴ案例篇
19闵行区住宅小区平安建设评估报告【彭辉】/271
20法官因履职遭受侵害的维权路径设计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课题组】/284
21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视野下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浦东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课题组】/298
22后记/307

皮书系列·上海蓝皮书: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7) 简介 本书是“皮书系列”中的重要一辑,聚焦于对2017年度上海市法治发展状况的深度考察与系统梳理。作为一本权威性的年度报告,本书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上海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报告以翔实的统计数据、严谨的实证研究和深刻的政策分析为基础,为政府决策者、法学研究人员、法律实务工作者以及关注上海城市治理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一、 报告的定位与核心关切 《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7)》紧密围绕中央和上海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部署,将法治建设置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进行审视。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一年。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国际化大都市,其法治建设的步伐与质量对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本报告的核心关切在于评估上海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的表现: 1. 法治政府建设的深化程度: 重点考察行政权力的运行规范化、透明化水平,以及政府在推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中的法治保障情况。 2. 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提升: 分析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审判执行、法律监督工作中的改革举措及其社会效果,特别是司法公开、智慧法院建设的进展。 3. 地方立法体系的完善: 梳理2017年度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的重要地方性法规,以及对现有法规的修订情况,评估其对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支持作用。 4. 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推进: 关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金融监管等重点领域,探讨如何通过法治手段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5. 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 考察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法律援助体系的健全情况。 二、 结构框架与主要内容提要 本书采用“总体评价—专题分析—数据支撑—对策建议”的逻辑结构,力求构建一个立体、多维度的分析体系。报告主体内容涵盖以下几个主要篇章(具体章节设置或有调整,但核心议题保持稳定): 第一部分:年度总报告与宏观形势判断 本部分通常由资深专家撰写,对上海法治发展的整体环境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它会概括2017年上海法治建设的年度特征,提出年度法治发展指数或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指标变化,并指出上海法治建设在全国的相对位置。特别会关注上海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对法治环境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部分:重点领域专题研究 这部分是报告的精髓所在,通过多篇深度研究报告,剖析关键领域的具体进展: 法治政府: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的落实情况研究:分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含金量”,评估“放管服”改革中行政执法的规范性,特别关注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态势变化。 司法改革的深化与效果评估:探讨上海法院在审判权力集约化、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中的具体举措。关注知识产权审判的专业化建设,以及金融审判在服务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地方立法与地方治理现代化:集中分析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立法动态。例如,涉及垃圾分类、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地方法规是如何出台和实施的。 社会矛盾化解的法治化路径:研究人民调解、仲裁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的地位提升,以及社区层面的普法教育与法律服务前移工作。 第三部分:法治环境的支撑体系分析 本部分关注法治建设的物质基础和人才保障: 法律服务业发展态势:分析律师事务所的规模结构、专业化分工,以及外资法律服务机构在上海的准入和运营情况。 法律人才培养与职业伦理建设:考察法学院校的教育质量与司法职业资格考试改革对接情况,探讨法律人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准的提升策略。 信息化与智慧法治建设:评估上海在“互联网+司法”、“智慧检务”等方面的应用成效,探讨大数据在法律服务和风险预警中的潜力。 第四部分:数据篇与案例汇编 为增强报告的说服力,本书会提供大量的量化数据支撑,包括但不限于:行政诉讼案件的增长率、基层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行政处罚的合理性指数等。此外,会精选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或立法实践,以小见大,直观展现法治建设的实际效果。 三、 报告的价值与特色 本书的显著特色在于其实证性、前瞻性与本土化的结合: 1. 深度依赖本土一手数据: 报告的数据采集不仅依赖官方统计公报,更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取一线信息,确保分析结果的“上海特色”。 2. 紧密对接国家战略: 报告始终将上海的法治发展放置于“五个中心”建设、自贸区改革、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级战略的坐标系中进行衡量。 3. 问题导向与对策聚焦: 报告在揭示问题的同时,着重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例如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供给,如何应对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带来的法律挑战等。 通过对2017年法治实践的全面回顾与深入剖析,《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7)》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上海法治建设蓝图绘制的重要贡献。它致力于推动上海法治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和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7)》这本书,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作为“皮书系列”的一员,它想必是集结了该领域顶尖的专家学者,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客观的调研数据,来呈现上海法治发展的真实图景。我非常好奇,报告中是否会重点探讨“法治中国”建设在上海的具体落地情况?比如,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法治经济建设等方面,2017年上海究竟采取了哪些创新性的举措?报告的叙事风格想必不会是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数据、案例、图表等多维度的方式,生动地展示出上海法治建设的脉络与成就。它像是一份诊断书,为上海的法治“健康”把脉,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我期待它能够为我们揭示出上海法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逻辑。

评分

当我看到《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7)》这个书名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国际化视野和在法治领域的先行者角色。这份蓝皮书,就像是上海在法治领域的“年报”,它记录着这座城市在过去一年中,是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法治建设的。我非常希望了解,报告中是否会深入分析上海在吸引外资、保护知识产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与国际接轨的领域,在法治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实践和成效?同时,我也想知道,在应对新出现的社会问题,例如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新兴领域,上海是如何运用法治手段进行治理的?这份报告,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或许能为我们描绘出上海在迈向更高水平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所绘制出的清晰蓝图。

评分

最近收到了一本让我倍感期待的书,它的名字是《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7)》。我一直认为,一个城市的法治水平,是衡量其现代化程度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而这份蓝皮书,正是我了解上海法治建设的一个绝佳窗口。我特别好奇,在2017年这一年里,上海在推进依法治市方面,有哪些具体而显著的突破?比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新的政策和制度是否出台?在司法改革方面,是否有什么创新举措?在社会治理方面,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复杂问题?报告的篇幅想必不菲,内容也必定是经过深入调研和严谨分析的。我设想,它一定囊括了案例分析、数据统计、专家评论等多种形式,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上海法治发展的全貌。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上海的法治体系有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同时也为其他城市在法治建设方面的探索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上海城市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普通市民,我一直对“皮书系列”中的上海蓝皮书抱有浓厚的兴趣。这套报告,顾名思义,就像一本厚重的“皮肤”,它紧密地贴合着上海这座城市的脉搏,展现着其在法治方面的点滴进步与深层思考。2017年的报告,我虽然还没有机会细致翻阅,但仅从书名便能感受到其沉甸甸的分量。它似乎在用一种严谨而客观的视角,梳理着过去一年里,上海在法治领域的各项举措、制度创新以及取得的成果。这其中,无疑包含了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再到营商环境的优化,乃至市民权利的保障等等,想必都有一一呈现。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让我更好地理解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是如何在法治的框架下,不断向前发展的。它不仅仅是一份年度报告,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上海法治建设的现状,也折射出未来前进的方向。

评分

读到《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7)》这个名字,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正在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稳步推进,而这份报告,就是对这个工程一年来的成果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和“汇报”。我尤其关注的是,报告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基层法治建设的案例?毕竟,法治的根基在于基层,在于每一个市民都能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法治建设的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2017年,恰逢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时期,上海在此背景下又会有怎样的独特实践和创新?报告中是否会对这些实践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前瞻性的思考?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接地气的、具有操作性的内容,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从中汲取养分,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