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编:汪永平
汪永平,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物局专家,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1984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获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学位,为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客座教授,1997年回国,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任建筑系主任、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藏式传统建筑研究”(50478004)、“西藏藏传佛教建筑研究”(50678082)、“西藏藏东乡土建筑研究”(50878104)、“西藏苯教建筑研究”(51078181),主持江苏省内多项古建筑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发表古建筑保护与建筑教育论文50多篇。
导言
第一章加德满都谷地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
第一节尼泊尔自然环境
1.地理区位
2.地形地貌
第二节加德满都谷地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2.气候特征
3.资源状况
第三节加德满都谷地人文背景
1.历史沿革
2.民族
3.宗教
4.民风民俗
小结
第二章城市建设
第一节城市发展历史
1.加德满都城市发展历史
2.帕坦城市发展历史
3.巴德岗城市发展历史
第二节城市选址与布局特征
1.选址特征
2.布局特征
第三节城市发展因素分析
1.地理环境和气候
2.人口移民
3.宗教文化
4.商业贸易
小结
第三章宫殿建筑
第一节发展历史
第二节主要宫殿建筑
1.加德满都宫殿
2.帕坦宫殿
3.巴德岗宫殿
第三节布局特征
1.以神庙为中心
2.以庭院为中心
3.以金门为入口
4.以国王柱为中心
小结
第四章宗教建筑
第一节印度教神庙建筑实例
1.帕斯帕提纳神庙
2.加德满都库玛丽神庙
3.昌古纳拉扬神庙
4.布塔尼堪纳特神庙
5.尼亚塔波拉神庙
第二节印度教神庙建筑类型
1.锡克哈拉式神庙
2.尼瓦尔塔式神庙
3.穹顶式神庙
4.都琛式神庙
第三节印度教神庙建筑形制
1.功能
2.方位与平面布局
3.模数制度
第四节印度教神庙建筑细部
1.基座
2.檐柱
3.墙体
4.门
5.窗
6.檐部斜撑
7.屋顶
8.宝顶
第五节佛教建筑实例
1.斯瓦扬布纳特
2.博德纳特率堵坡
第六节佛教建筑类型与形制
1.巴希尔
2.巴哈尔
3.巴希尔-巴哈尔
4.率堵坡
小结
第五章民居建筑
第一节概况
第二节建筑群空间布局
1.选址
2.布局形态
3.空间结构
第三节建筑单体形制
1.平面
2.立面
3.功能分布
4.结构
第四节建筑材料
1.砖
2.木材
小结
第六章传统建造技术
第一节神庙和宫殿建造技术
1.基础
2.墙体
3.檐柱
4.檐口
5.屋顶
6.空间结构体系
第二节民居建造技术
1.基础
2.墙体
3.屋顶
4.空间结构体系
小结
第七章4月25日大地震对加德满都谷地历史建筑的破坏
第一节传统建筑受损情况
第二节尼泊尔地震解析
1.地理位置分析及历史地震状况
2.专家研究
第三节文物严重破坏原因
1.震级大、地理位置危险
2.政府保护意识不够
3.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滞后
结语
中英文对照
图片索引
参考文献
拿到《加德满都谷地传统建筑》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设计风格所吸引。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配色沉稳,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翻开书,我立刻被书中精美的插图所震撼。每一张图片都经过精心拍摄和后期处理,色彩真实,细节清晰,仿佛能够将我带入加德满都的古老街巷。作者的文笔也非常出色,他将复杂的建筑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够轻松阅读。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象头神像”的解读,那不仅仅是一个雕塑,更是印度教中重要神祇的象征,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意义。作者对不同寺庙建筑风格的区分,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宗教派别,都做了详尽的介绍,让我对加德满都的宗教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当地居民生活习俗的描写,将建筑与人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整个阅读体验更加生动有趣。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博大哈佛塔”的介绍,那座巨大的佛塔,周围环绕着无数的小型佛塔和转经筒,散发着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气息。这本书让我对“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物质的建筑,更是历史、文化、信仰的载体。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建筑情有独钟的读者,我一直对加德满都谷地的建筑文化充满好奇。《加德满都谷地传统建筑》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满足了我对这片土地的探求欲望。这本书内容翔实,涵盖了加德满都谷地从古至今的众多标志性建筑。作者在考证史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对每一处建筑的历史沿革、建造年代、以及不同时期进行的修缮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斯瓦扬布纳特寺”的描述,那座建在山顶的寺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作者不仅介绍了寺庙的建筑结构,还深入探讨了它在佛教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书中还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进行了介绍,让我了解到当地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和建筑智慧。那些色彩鲜艳的屋顶,那些精巧的窗户,都展现了尼泊尔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本书的图片质量也非常高,每一张照片都捕捉到了建筑的精髓,让我仿佛置身于现场,亲身感受着那些古老建筑的魅力。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我对这片土地的向往。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建筑类的书籍不太感冒,总觉得它们要么太学术,要么太枯燥,充斥着各种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但《加德满都谷地传统建筑》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引人入胜,他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语言,将加德满都谷地那些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传统建筑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他对建筑细节的描绘,比如那些精巧的飞檐、斗拱,还有那些充满宗教寓意的雕刻,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他不仅仅是描述它们的形态,更重要的是解读它们背后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我了解到,这些建筑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当地居民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书中关于“帕坦杜巴广场”的介绍,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看着那些精美的木质窗棂,那些精雕细琢的廊柱,感受着历史的沉淀。作者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当地居民生活习俗的描写,将建筑与人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一点也不觉得乏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菩提那特佛塔”的描写,那种宏伟的景象,那种庄严的气氛,通过文字和图片完美地传递给我,让我对藏传佛教的建筑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本活的历史书,又像一本精美的旅行指南,让我对加德满都的建筑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
评分《加德满都谷地传统建筑》这本书,我拿到手里就爱不释手。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淡淡的米黄色背景,中间是加德满都古城标志性的寺庙建筑剪影,古朴而庄重。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纸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就让我感觉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里面的插图更是让人惊叹,每一张都像一幅精心绘制的画作,色彩饱满,细节丰富,仿佛能透过纸面感受到阳光照在古老石墙上的温度。建筑的每一个雕刻,每一扇窗棂,都讲述着一段历史,一种信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木雕的部分,那些繁复精美的图案,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工匠们对神灵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技艺传承的执着。书中的文字也写得非常生动,作者的笔触细腻且充满感情,不像枯燥的学术报告,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他不仅仅是在介绍建筑的结构和材料,更是在讲述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那些居住在其中的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信仰与追求。读完第一章,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加德满都亲眼看看,去触摸那些冰凉的石块,去感受那些古老的木梁,去聆听风吹过寺庙尖塔的声音。这本书真的让我对“遗产”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物质的遗存,更是精神的传承,是历史的回响,是文明的见证。我还会反复阅读,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我是一位对亚洲文化充满好奇心的旅行者,在计划去尼泊尔旅行之前,我特意找来《加德满都谷地传统建筑》这本书来预习。这本书简直是我的“精神食粮”,让我对即将到访的加德满都充满了期待。作者的文字充满了诗意和人文关怀,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加德满都谷地那些古老而美丽的传统建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库玛丽宫”的描述,那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也是尼泊尔活女神的居所。作者不仅介绍了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讲述了与这座宫殿相关的文化习俗和信仰,让我对尼泊尔的宗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书中还对加德满都谷地的城市格局、街巷肌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脉络。这本书的图片质量也非常出色,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故事感,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古老的街巷之中,感受着历史的温度。我最喜欢的一组图片是关于“达桑节”期间,人们在寺庙前庆祝的场景,那些鲜艳的服饰,那些虔诚的面容,都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这本书不仅是了解加德满都建筑的绝佳读物,更是一本激发旅行灵感的艺术品。
评分我是一名建筑爱好者,平时喜欢阅读一些关于世界各地建筑的书籍。这次有幸读到《加德满都谷地传统建筑》这本书,可以说是收获颇丰。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活泼的写作风格相结合。作者不仅仅是罗列建筑的外观,更是深入挖掘了每一处建筑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宗教象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昌古纳拉扬寺”的介绍,那座寺庙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建筑风格也充满了独特的魅力。作者详细介绍了寺庙的建造历程,以及它在尼泊尔宗教史上的重要地位。书中还对一些建筑构件,例如木制窗户、石雕门楣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解释了它们的功能和象征意义。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对加德满都谷地的传统建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精美,大量的精美图片穿插其中,使得阅读过程更加轻松愉悦。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建筑色彩的运用,那些鲜艳的色彩,配合着古老的建筑,构成了一幅幅令人难忘的画面。这本书让我对“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它不仅仅是过去的遗迹,更是活着的历史,是文明的瑰宝。
评分对于我来说,《加德满都谷地传统建筑》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探到加德满都谷地那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不仅仅是在介绍建筑的构造和风格,更是在讲述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以及它们与当地居民生活、宗教信仰之间的紧密联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哈努曼·多卡宫”的描述,那座宫殿是尼泊尔皇室的旧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作者详细介绍了宫殿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不同时期和风格。书中还对一些建筑的装饰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例如那些精美的木雕、石雕,以及那些色彩斑斓的壁画,都展现了尼泊尔人民独特的艺术审美。本书的图片质量也非常高,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加德满都建筑的魅力。我最喜欢的一组图片是关于“毗湿奴神庙”的雕刻,那些栩栩如生的神像,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这本书让我对“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它不仅仅是过去的遗迹,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文明的传承。
评分读完《加德满都谷地传统建筑》这本书,我感到受益匪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建筑的书籍,更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读物。作者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加德满都谷地那些古老而精美的传统建筑。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塔莱珠女神庙”的章节,那座庙宇在尼泊尔人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建筑风格也充满了特色。作者详细介绍了庙宇的建造历史,以及它在宗教祭祀中的重要作用。书中还对一些建筑的细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例如木质的梁柱、石质的墙体,以及那些充满象征意义的雕刻,都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这本书的图片质量非常高,每一张照片都经过精心拍摄,色彩鲜艳,细节清晰,让我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些古老的石墙,感受着历史的温度。我最喜欢的一组图片是关于加德满都老城区的街景,那些狭窄而曲折的街道,那些依山而建的房屋,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本书让我对“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过去的遗迹,更是活着的历史,是文明的瑰宝。
评分当我拿到《加德满都谷地传统建筑》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散发出的古老气息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历史、关于文化、关于信仰的书。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笔触,为我描绘了加德满都谷地丰富多彩的建筑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迦拉克普尔寺”的介绍,那座寺庙是尼泊尔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宗教氛围。作者详细介绍了寺庙的建造历程,以及它在佛教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书中还对一些建筑的材料运用、建造工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了解到古代尼泊尔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本书的图片质量也非常高,每一张照片都捕捉到了建筑的精髓,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加德满都建筑的魅力。我最喜欢的一组图片是关于加德满都谷地不同寺庙建筑的对比,那些形态各异的佛塔,那些精美的雕刻,都展现了尼泊尔建筑的多样性。这本书让我对“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物质的遗存,更是精神的传承,是历史的回响,是文明的见证。
评分我一直对印度次大陆的文化遗产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尼泊尔,那个神秘的国度。当我在书店看到《加德满都谷地传统建筑》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吸引了。《加德满都谷地传统建筑》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最宏观的城市规划,到最微观的砖瓦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宗教流派的建筑特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巴克塔普尔杜巴广场”的章节,那里保存着数量庞大的古代宫殿、寺庙和庭院,每一座建筑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五层寺”的描述印象深刻,那种层层叠叠的建筑结构,以及上面精美的雕刻,都展现了古代尼泊尔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作者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建造工艺的演变,以及建筑在社会生活、宗教仪式中的作用。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古老而辉煌的时代,感受着文明的脉搏。这本书的图片质量也非常高,每一张照片都经过精心挑选,色彩还原度极高,细节清晰可见,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享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建筑学的专著,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读物,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