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編:汪永平
汪永平,南京工業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文物局專傢,南京曆史文化名城研究會副會長。1984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建築係,獲建築曆史與理論碩士學位,為美國南加州建築學院客座教授,1997年迴國,在南京建築工程學院任建築係主任、教授。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項:“藏式傳統建築研究”(50478004)、“西藏藏傳佛教建築研究”(50678082)、“西藏藏東鄉土建築研究”(50878104)、“西藏苯教建築研究”(51078181),主持江蘇省內多項古建築保護和曆史文化遺産保護研究項目,發錶古建築保護與建築教育論文50多篇。
導言
第一章加德滿都榖地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
第一節尼泊爾自然環境
1.地理區位
2.地形地貌
第二節加德滿都榖地自然環境
1.地形地貌
2.氣候特徵
3.資源狀況
第三節加德滿都榖地人文背景
1.曆史沿革
2.民族
3.宗教
4.民風民俗
小結
第二章城市建設
第一節城市發展曆史
1.加德滿都城市發展曆史
2.帕坦城市發展曆史
3.巴德崗城市發展曆史
第二節城市選址與布局特徵
1.選址特徵
2.布局特徵
第三節城市發展因素分析
1.地理環境和氣候
2.人口移民
3.宗教文化
4.商業貿易
小結
第三章宮殿建築
第一節發展曆史
第二節主要宮殿建築
1.加德滿都宮殿
2.帕坦宮殿
3.巴德崗宮殿
第三節布局特徵
1.以神廟為中心
2.以庭院為中心
3.以金門為入口
4.以國王柱為中心
小結
第四章宗教建築
第一節印度教神廟建築實例
1.帕斯帕提納神廟
2.加德滿都庫瑪麗神廟
3.昌古納拉揚神廟
4.布塔尼堪納特神廟
5.尼亞塔波拉神廟
第二節印度教神廟建築類型
1.锡剋哈拉式神廟
2.尼瓦爾塔式神廟
3.穹頂式神廟
4.都琛式神廟
第三節印度教神廟建築形製
1.功能
2.方位與平麵布局
3.模數製度
第四節印度教神廟建築細部
1.基座
2.簷柱
3.牆體
4.門
5.窗
6.簷部斜撐
7.屋頂
8.寶頂
第五節佛教建築實例
1.斯瓦揚布納特
2.博德納特率堵坡
第六節佛教建築類型與形製
1.巴希爾
2.巴哈爾
3.巴希爾-巴哈爾
4.率堵坡
小結
第五章民居建築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建築群空間布局
1.選址
2.布局形態
3.空間結構
第三節建築單體形製
1.平麵
2.立麵
3.功能分布
4.結構
第四節建築材料
1.磚
2.木材
小結
第六章傳統建造技術
第一節神廟和宮殿建造技術
1.基礎
2.牆體
3.簷柱
4.簷口
5.屋頂
6.空間結構體係
第二節民居建造技術
1.基礎
2.牆體
3.屋頂
4.空間結構體係
小結
第七章4月25日大地震對加德滿都榖地曆史建築的破壞
第一節傳統建築受損情況
第二節尼泊爾地震解析
1.地理位置分析及曆史地震狀況
2.專傢研究
第三節文物嚴重破壞原因
1.震級大、地理位置危險
2.政府保護意識不夠
3.建築材料和建造技術滯後
結語
中英文對照
圖片索引
參考文獻
對於我來說,《加德滿都榖地傳統建築》這本書就像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探到加德滿都榖地那豐富多彩的建築文化。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不僅僅是在介紹建築的構造和風格,更是在講述這些建築背後的故事,以及它們與當地居民生活、宗教信仰之間的緊密聯係。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哈努曼·多卡宮”的描述,那座宮殿是尼泊爾皇室的舊址,承載著厚重的曆史。作者詳細介紹瞭宮殿的各個部分,以及它們所代錶的不同時期和風格。書中還對一些建築的裝飾細節進行瞭深入的解讀,例如那些精美的木雕、石雕,以及那些色彩斑斕的壁畫,都展現瞭尼泊爾人民獨特的藝術審美。本書的圖片質量也非常高,每一張照片都充滿瞭視覺衝擊力,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加德滿都建築的魅力。我最喜歡的一組圖片是關於“毗濕奴神廟”的雕刻,那些栩栩如生的神像,讓人不禁感嘆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這本書讓我對“文化遺産”有瞭更深的敬畏之情,它不僅僅是過去的遺跡,更是曆史的見證,是文明的傳承。
評分我是一位對亞洲文化充滿好奇心的旅行者,在計劃去尼泊爾旅行之前,我特意找來《加德滿都榖地傳統建築》這本書來預習。這本書簡直是我的“精神食糧”,讓我對即將到訪的加德滿都充滿瞭期待。作者的文字充滿瞭詩意和人文關懷,他用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加德滿都榖地那些古老而美麗的傳統建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庫瑪麗宮”的描述,那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也是尼泊爾活女神的居所。作者不僅介紹瞭建築本身,更重要的是講述瞭與這座宮殿相關的文化習俗和信仰,讓我對尼泊爾的宗教文化有瞭更深入的瞭解。書中還對加德滿都榖地的城市格局、街巷肌理進行瞭詳細的介紹,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座城市的曆史演變和發展脈絡。這本書的圖片質量也非常齣色,每一張照片都充滿瞭故事感,讓我仿佛置身於那些古老的街巷之中,感受著曆史的溫度。我最喜歡的一組圖片是關於“達桑節”期間,人們在寺廟前慶祝的場景,那些鮮艷的服飾,那些虔誠的麵容,都讓我感受到瞭濃厚的節日氣氛。這本書不僅是瞭解加德滿都建築的絕佳讀物,更是一本激發旅行靈感的藝術品。
評分我是一名建築愛好者,平時喜歡閱讀一些關於世界各地建築的書籍。這次有幸讀到《加德滿都榖地傳統建築》這本書,可以說是收獲頗豐。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生動活潑的寫作風格相結閤。作者不僅僅是羅列建築的外觀,更是深入挖掘瞭每一處建築背後的曆史淵源、文化內涵和宗教象徵。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昌古納拉揚寺”的介紹,那座寺廟擁有著非常悠久的曆史,建築風格也充滿瞭獨特的魅力。作者詳細介紹瞭寺廟的建造曆程,以及它在尼泊爾宗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書中還對一些建築構件,例如木製窗戶、石雕門楣等,進行瞭細緻的分析,解釋瞭它們的功能和象徵意義。這些細節的描繪,讓我對加德滿都榖地的傳統建築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非常精美,大量的精美圖片穿插其中,使得閱讀過程更加輕鬆愉悅。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建築色彩的運用,那些鮮艷的色彩,配閤著古老的建築,構成瞭一幅幅令人難忘的畫麵。這本書讓我對“文化遺産”有瞭更深的敬畏之情,它不僅僅是過去的遺跡,更是活著的曆史,是文明的瑰寶。
評分拿到《加德滿都榖地傳統建築》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設計風格所吸引。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配色沉穩,透露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翻開書,我立刻被書中精美的插圖所震撼。每一張圖片都經過精心拍攝和後期處理,色彩真實,細節清晰,仿佛能夠將我帶入加德滿都的古老街巷。作者的文筆也非常齣色,他將復雜的建築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錶達齣來,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夠輕鬆閱讀。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象頭神像”的解讀,那不僅僅是一個雕塑,更是印度教中重要神祇的象徵,背後蘊含著豐富的神話傳說和宗教意義。作者對不同寺廟建築風格的區分,以及它們所代錶的宗教派彆,都做瞭詳盡的介紹,讓我對加德滿都的宗教文化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當地居民生活習俗的描寫,將建築與人的生活緊密地聯係起來,讓整個閱讀體驗更加生動有趣。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博大哈佛塔”的介紹,那座巨大的佛塔,周圍環繞著無數的小型佛塔和轉經筒,散發著一種寜靜而莊嚴的氣息。這本書讓我對“文化遺産”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物質的建築,更是曆史、文化、信仰的載體。
評分《加德滿都榖地傳統建築》這本書,我拿到手裏就愛不釋手。封麵設計就很吸引人,淡淡的米黃色背景,中間是加德滿都古城標誌性的寺廟建築剪影,古樸而莊重。翻開書頁,一股淡淡的紙墨香撲鼻而來,瞬間就讓我感覺迴到瞭那個遙遠的、充滿神秘色彩的國度。裏麵的插圖更是讓人驚嘆,每一張都像一幅精心繪製的畫作,色彩飽滿,細節豐富,仿佛能透過紙麵感受到陽光照在古老石牆上的溫度。建築的每一個雕刻,每一扇窗欞,都講述著一段曆史,一種信仰。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木雕的部分,那些繁復精美的圖案,不僅僅是裝飾,更是工匠們對神靈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技藝傳承的執著。書中的文字也寫得非常生動,作者的筆觸細膩且充滿感情,不像枯燥的學術報告,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來。他不僅僅是在介紹建築的結構和材料,更是在講述這些建築背後的故事,那些居住在其中的人的生活方式,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信仰與追求。讀完第一章,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加德滿都親眼看看,去觸摸那些冰涼的石塊,去感受那些古老的木梁,去聆聽風吹過寺廟尖塔的聲音。這本書真的讓我對“遺産”這兩個字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物質的遺存,更是精神的傳承,是曆史的迴響,是文明的見證。我還會反復閱讀,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評分當我拿到《加德滿都榖地傳統建築》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所散發齣的古老氣息所吸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建築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曆史、關於文化、關於信仰的書。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生動的筆觸,為我描繪瞭加德滿都榖地豐富多彩的建築世界。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迦拉剋普爾寺”的介紹,那座寺廟是尼泊爾重要的佛教聖地之一,建築風格獨特,充滿瞭宗教氛圍。作者詳細介紹瞭寺廟的建造曆程,以及它在佛教傳播中的重要地位。書中還對一些建築的材料運用、建造工藝進行瞭深入的探討,讓我瞭解到古代尼泊爾工匠的智慧和創造力。本書的圖片質量也非常高,每一張照片都捕捉到瞭建築的精髓,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加德滿都建築的魅力。我最喜歡的一組圖片是關於加德滿都榖地不同寺廟建築的對比,那些形態各異的佛塔,那些精美的雕刻,都展現瞭尼泊爾建築的多樣性。這本書讓我對“文化遺産”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物質的遺存,更是精神的傳承,是曆史的迴響,是文明的見證。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建築情有獨鍾的讀者,我一直對加德滿都榖地的建築文化充滿好奇。《加德滿都榖地傳統建築》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滿足瞭我對這片土地的探求欲望。這本書內容翔實,涵蓋瞭加德滿都榖地從古至今的眾多標誌性建築。作者在考證史料方麵做得非常紮實,對每一處建築的曆史沿革、建造年代、以及不同時期進行的修繕都進行瞭詳細的記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斯瓦揚布納特寺”的描述,那座建在山頂的寺廟,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悠久的曆史而聞名。作者不僅介紹瞭寺廟的建築結構,還深入探討瞭它在佛教傳播中的重要作用。書中還對一些具有代錶性的傳統民居進行瞭介紹,讓我瞭解到當地普通民眾的生活方式和建築智慧。那些色彩鮮艷的屋頂,那些精巧的窗戶,都展現瞭尼泊爾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本書的圖片質量也非常高,每一張照片都捕捉到瞭建築的精髓,讓我仿佛置身於現場,親身感受著那些古老建築的魅力。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瞭知識,更激發瞭我對這片土地的嚮往。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建築類的書籍不太感冒,總覺得它們要麼太學術,要麼太枯燥,充斥著各種我看不懂的專業術語。但《加德滿都榖地傳統建築》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的敘述方式極其引人入勝,他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語言,將加德滿都榖地那些充滿曆史厚重感的傳統建築一一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欣賞他對建築細節的描繪,比如那些精巧的飛簷、鬥拱,還有那些充滿宗教寓意的雕刻,都描繪得栩栩如生。他不僅僅是描述它們的形態,更重要的是解讀它們背後的文化含義和象徵意義。我瞭解到,這些建築不僅僅是遮風擋雨的場所,更是當地居民精神世界的重要載體。書中關於“帕坦杜巴廣場”的介紹,讓我仿佛身臨其境,看著那些精美的木質窗欞,那些精雕細琢的廊柱,感受著曆史的沉澱。作者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當地居民生活習俗的描寫,將建築與人的生活緊密地聯係起來,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趣味性,一點也不覺得乏味。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菩提那特佛塔”的描寫,那種宏偉的景象,那種莊嚴的氣氛,通過文字和圖片完美地傳遞給我,讓我對藏傳佛教的建築藝術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就像一本活的曆史書,又像一本精美的旅行指南,讓我對加德滿都的建築文化有瞭深刻的瞭解。
評分我一直對印度次大陸的文化遺産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尼泊爾,那個神秘的國度。當我在書店看到《加德滿都榖地傳統建築》這本書時,立刻就被它吸引瞭。《加德滿都榖地傳統建築》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從最宏觀的城市規劃,到最微觀的磚瓦細節,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作者對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宗教流派的建築特點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和分析,邏輯清晰,條理分明。我非常喜歡書中關於“巴剋塔普爾杜巴廣場”的章節,那裏保存著數量龐大的古代宮殿、寺廟和庭院,每一座建築都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五層寺”的描述印象深刻,那種層層疊疊的建築結構,以及上麵精美的雕刻,都展現瞭古代尼泊爾工匠的智慧和創造力。作者還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建築材料的選擇、建造工藝的演變,以及建築在社會生活、宗教儀式中的作用。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個古老而輝煌的時代,感受著文明的脈搏。這本書的圖片質量也非常高,每一張照片都經過精心挑選,色彩還原度極高,細節清晰可見,為讀者提供瞭直觀的視覺享受。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建築學的專著,更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文化讀物,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讀完《加德滿都榖地傳統建築》這本書,我感到受益匪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建築的書籍,更是一本充滿人文關懷的文化讀物。作者用樸實而生動的語言,嚮讀者展示瞭加德滿都榖地那些古老而精美的傳統建築。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塔萊珠女神廟”的章節,那座廟宇在尼泊爾人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建築風格也充滿瞭特色。作者詳細介紹瞭廟宇的建造曆史,以及它在宗教祭祀中的重要作用。書中還對一些建築的細節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例如木質的梁柱、石質的牆體,以及那些充滿象徵意義的雕刻,都展現瞭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這本書的圖片質量非常高,每一張照片都經過精心拍攝,色彩鮮艷,細節清晰,讓我仿佛能夠觸摸到那些古老的石牆,感受著曆史的溫度。我最喜歡的一組圖片是關於加德滿都老城區的街景,那些狹窄而麯摺的街道,那些依山而建的房屋,都充滿瞭生活的氣息。這本書讓我對“文化遺産”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過去的遺跡,更是活著的曆史,是文明的瑰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