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以翔实的资料为依据,对毛泽东“人民”概念的形成及特点进行了概括,对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主要基础、基本脉络、主要内容、主要特征、历史地位和当代启示,以及毛泽东维护人民本位的主要思路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比较客观、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
作者简介
蔡克文,男,1976年生,法学硕士,云南省红河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
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人民”概念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毛泽东“人民”概念形成的历史前提和逻辑起点
二、毛泽东对“人民”的概念界定
三、毛泽东“人民”概念的特点
第二章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形成的基础
一、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实践依据
第三章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萌芽时期
二、形成时期
三、继续发展时期
第四章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民权利论
二、人民主体论
三、人民民主论
四、人民根本论
五、人民目的论
六、人民标准论
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
第五章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阶级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
二、实践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
三、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
四、主体性和主导性的有机统
五、现实性和前瞻性的有机统
六、时代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统
七、战略性和策略性的有机统
八、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
第六章 毛泽东坚持以人民为本位的主要思路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路线
二、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
三、强烈反对冒险主义和尾巴主义
四、永远坚持“两个务必
五、大力开展反腐倡廉
第七章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理论贡献
二、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实践成就
第八章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在经济建设上,必须使发展成果为人民平等享有
二、在政治建设上,必须不断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三、在文化建设上,必须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家园
四、在社会建设上,必须不断改善民生
五、在生态建设上,必须不断优化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
三、毛泽东“人民”概念的特点
毛泽东的“人民”概念是一个具有特定政治意义的概念,并非泛指一国的全部人口,它与“国民”、“公民”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毛泽东的“人民”概念具有强烈的政治性、鲜明的阶级性、深刻的历史性、足够的广泛性、突出的稳定性、充分的灵活性。
(一)强烈的政治性
如前所述,“人民”一词古已有之,在古代中国与百姓、贫民、庶民等词有着同等的指向,均指被统治阶级统治的普通民众。近代以来,“人民”的概念被广泛使用,但往往与公民、国民等词混用,泛指社会的全体成员。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根据对革命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来对“人民”进行界定,将它作为一个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性概念来理解。如他所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从而将“人民”与国民、公民区别开来,反映的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关系。公民或国民是个法律概念,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它反映的是一定的法律关系。
毛泽东“人民”概念的政治性,首先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即是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样,马克思主义就赋予“人民”特定的政治意义,当作一个政治范畴的概念。毛泽东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的基本观点。其次是来源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社会发展首先要解决的主要历史任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入分析和科学把握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毛泽东以人们对于中国革命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态度为标准,从“敌我友”的角度将“人民”和“敌人”进行了科学区分。
(二)鲜明的阶级性
什么是人民?毛泽东明确指出,一切拥护中国革命和建设,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由此可见,阶级性是毛泽东“人民”概念的一个鲜明特征。这种阶级性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于毛泽东关于“人民”概念界定的逻辑前提。诚如前文所述,毛泽东对“人民”概念界定的逻辑前提就是分清敌我友。毛泽东明确强调,中国无产阶级要完成中国革命任务,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就必须分清敌我友,找准阶级朋友,瞄准阶级敌人。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开始了对“人民”的研究。二是来源于毛泽东对“人民”概念界定的阶级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方法,毛泽东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对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准确把握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对于中国革命的态度,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而将反对中国革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划归为敌人,而将赞成和支持中国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划归为人民。三是来源于毛泽东关于“人民”概念界定的目的。说到底,毛泽东将人民和敌人区分开来,就是为了正确地开展阶级斗争。中国共产党从不隐瞒自己的阶级立场,毛泽东多次强调,共产党就是为占中国900/0以上人口的穷困民众服务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实质就是阶级斗争,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所以,为了“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人民大众,哪些人是人民大众。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社会动员,才能取得阶级斗争的最后胜利。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毛泽东科学地揭示了“人民”的内涵。
……
前言/序言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部分,其主体部分,也是科学的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要素,其核心内涵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它是毛泽东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寻求中国出路的过程中,适应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马列主义群众史观的运用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吸收和升华,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毛泽东的一生就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生,他全面关注人民利益,认真倾听人民呼声,时刻反映人民意志,努力实现人民愿望,坚决捍卫人民尊严。可以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始终高擎以人民为本位的大旗,就不会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和成功,就不会有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今天和未来。当然,毛泽东也不是没有犯过错误,特别是在他的晚年,他在为了人民的事业、保卫人民胜利果实的斗争中,犯了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从毛泽东个人的主观愿望来看,还是以人民为本位的,属于“好心办坏事”的那种错误。但是,无论在思想上正确与否,实践上成功与否,毛泽东以人民为本位的思想及其实践,不仅曾经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命运,而且将继续长远深刻地影响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命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不仅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而且赢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的敬佩。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因而,对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新的伟大实践中,研究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能为我们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提供智慧和力量,为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精神纽带。
虽然,毛泽东本人并未直接或明确阐述过“人民本位”这一概念,但是,在毛泽东大量的著作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人民本位思想,在毛泽东一生艰辛的实践奋斗中无不体现着彻底的以人民为本位的价值理念。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将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放在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放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中进行研究;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着借鉴与创新的原则,力求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以原典为根据,坚持从对原始材料的解释、分析中得出相应的观点,力求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以服务现实为目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研究能为实践提供参考。
本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述论结合、以述为主,尽量把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客观地、完整地呈现给读者,使读者通过对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原貌的全面了解,深刻领悟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真谛,真切感受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魅力,同时,也把更多的评论和反思的空间留给读者。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为依据,对毛泽东“人民”概念的形成及特点进行了概括,对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主要基础、基本脉络、主要内容、主要特征、历史地位和当代启示,以及毛泽东维护人民本位的主要思路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比较客观、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