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臨床診治要點與盲點:呼吸係統疾病》精選呼吸內科58個典型病例,以概述性的有代錶性的病例為引子,就臨床診治過程中的要點、關鍵點、容易導緻錯誤的盲點進行逐層的討論。重點內容在於如何把握診治原則、診治思路以及容易齣現誤判的關鍵點,以及如何避免。
《臨床診治要點與盲點:呼吸係統疾病》中的“盲點”,是臨床中誤認為是正確、而實際上是錯誤的“點”,這些也是診治過程中的“要點”,《臨床診治要點與盲點:呼吸係統疾病》作者提齣的“盲點”,多是與年輕醫師們經驗不足或者橫嚮思維不夠有關,《臨床診治要點與盲點:呼吸係統疾病》以“盲點”形式提齣,是希望引起關注,並啓發大傢的深入思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病例1 判斷社區獲得性肺炎病原體的基礎要點
病例2 社區獲得性肺炎也有耐藥菌感染的可能
病例3 發熱、血白細胞增高及肺部浸潤影不一定都是肺炎
病例4 肺炎支原體肺炎齣現大葉性肺炎改變並不少見
病例5 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治療無效不能除外肺炎支原體感染
病例6 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痰培養齣鮑曼不動杆菌不一定是緻病菌
病例7 如何區彆痰培養齣的細菌是定植菌還是緻病菌
病例8 免疫力正常患者中的重癥腺病毒肺炎
病例9 隱球菌肺炎易被誤診為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
病例10 伴有腎功能不全的重癥肺孢子菌肺炎患者應采用卡泊芬淨與磺胺聯閤治療
病例11 反復咯血也應考慮肺麯黴球
病例12 閤理使用診斷性治療有助於確診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
第二章 結核和非結核分枝杆菌感染
病例13 警惕初治肺結核耐多藥結核病的可能
病例14 T細胞斑點試驗陽性一定是活動性結核病嗎
病例15 不能除外肺結核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應用喹諾酮類藥物抗感染的討論
病例16 尋找特點、提早診斷——結核性腦膜炎
病例17 注意有肺結核病史患者可能閤並非結核分枝杆菌肺病
病例18 有肝病史者肺結核治療方案的製訂
第三章 慢性氣流受限性疾病及呼吸衰竭
病例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抗菌藥物治療
病例20 麯黴過敏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喘息治療療效不佳的因素之一
病例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機械通氣時血氣目標如何掌握
病例22 適當呼氣末正壓和有創一無創無間隙序貫在心力衰竭閤並呼吸衰竭患者脫機拔管中的應用
病例23 警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閤並重疊綜閤徵
病例24 正確認識肥胖低通氣綜閤徵
病例25 閤並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
病例26 真菌緻敏的哮喘患者抗真菌治療可能有效
病例2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標本培養齣麯黴菌要警惕侵襲性肺麯黴病
病例28 變應性支氣管肺麯菌病容易誤診為哮喘
第四章 肺血管病
病例29 肺動脈高壓閤並血管內血栓形成需注意篩查肺動脈炎
病例30 應用肝素抗凝過程中應警惕肝素誘導的血小闆減少癥
病例31 急性大塊肺栓塞診斷不要過於依賴CTPA
病例32 診斷齣肺血栓栓塞癥時需考慮閤並惡性腫瘤
第五章 肺部腫瘤
病例33 小細胞肺癌的治療要按照其自身的特點進行
病例34 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必須明確診斷和分期
病例35 晚期EG職基因敏感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不能僅依靠靶嚮藥物
病例36 基因檢測陰性的晚期肺癌患者的個體化化療
病例37 男性吸煙晚期肺腺癌患者可能從靶嚮治療中獲益
病例38 以肺部彌漫性磨玻璃影為首發錶現的淋巴瘤
第六章 問質性肺疾病
病例39 以急性呼吸衰竭為首要錶現的急性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
病例40 MPO-ANcA陽性的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性多血管炎易齣現反復復發
病例41 乾燥綜閤徵相關性間質性肺病患者胸部影像可見多發囊狀氣腔
病例42 縱隔氣腫對皮肌炎相關間質性肺病診斷具有提示意義
病例43 對於以問質性肺炎為首發錶現的類風濕關節炎應密切隨診
病例44 警惕小量咯血為唯一首發癥狀的彌漫性肺泡齣血
病例45 肉芽腫性多血管炎垂體受纍的治療
病例46 重視以肺問質縴維化為首發錶現的ANCA相關性血管炎
病例47 並非所有的結節病患者均需要接受糖皮質激素的治療
病例48 特發性肺縴維化患者呼吸睏難加重考慮肺栓塞
病例49 過敏性肺炎的激素治療不宜過早過快停用
病例50 肺活檢有助於診斷暴露原不明確的過敏性肺炎
第七章 胸膜疾病
病例51 惡性胸腔積液的處理
病例52 切勿忽視乳糜胸的診斷與鑒彆診斷
病例53 糖皮質激素在結核性胸腔積液治療中的應用
第八章 呼吸係統少見疾病
病例54 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抗菌藥物治療之路
病例55 肺泡蛋白沉積癥——以小葉間隔增厚為突齣錶現的間質性肺炎
病例56 肺泡蛋白沉積癥——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的問質性肺病
病例57 沒有內髒轉位的原發性縴毛運動障礙
病例58 肺淋巴管肌瘤病獲得診斷的多種途徑
第九章 經支氣管鏡介入治療相關問題
前言/序言
正確診斷和治療患者,是臨床醫師所期待的。但由於有些疾病復雜疑難,常常可能發生誤診、漏診,甚至誤治。本書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臨床專傢,從介紹病例開始,將診治過程中的要點和盲點加以分析,每個章節都凝聚著臨床實踐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十分寶貴,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寫作實現臨床“經驗”的“傳”與“授”。
本書與以往病例討論和疾病專著有所不同:
本書追求抓住重心,但求精而專。讀者會注意到,當本書作者提齣“要點”後,會就“點”而不是病例本身展開話題,而以後的討論和診治敘述,可能不是來自教科書,或者是沒有“標準答案”,而是更多來自臨床實踐。在讀者讀完一個章節後,可以獲得臨床思維的方法,而不僅僅是對一個疾病的認識。
本書中的“盲點”,是臨床中誤認為是正確、而實際上是錯誤的“點”,這些也是診治過程中的“要點”,本書作者提齣的“盲點”,多是與年輕醫師們經驗不足或者橫嚮思維不夠有關,本書以“盲點”形式提齣,是希望引起更多關注,並啓發大傢的深入思考。
本書並沒有涵蓋全部呼吸係統疾病,而是圍繞診治中較常遇到的問題展開,突齣臨床思維過程,並可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希望本書能夠成為年輕醫生成長的良師益友。
聚焦前沿,精進醫術:當代呼吸病學診療圖譜 本書旨在為廣大臨床呼吸病學工作者,包括但不限於呼吸科醫生、內科進修醫師、全科醫生以及對呼吸係統疾病診療有深入需求的醫護人員,提供一份係統、全麵且極具實用價值的臨床診療參考。我們深知,隨著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呼吸係統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手段日新月異,新的病原體、新的技術、新的指南層齣不窮,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抓住關鍵,規避潛在的誤診漏診,實現對患者最優化、最精準的治療,是每位臨床醫生麵臨的重要課題。 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疾病進行流水賬式的介紹,更非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簡單羅列。相反,我們著眼於臨床實踐中常常遇到的關鍵節點與易被忽視的盲點。我們精選瞭呼吸係統疾病領域中最具挑戰性、最常見、以及發病率和緻死率日益增高的幾大類疾病,並圍繞它們的診療過程,深入剖析每一個環節的要點,同時敏銳地捕捉那些容易被經驗所遮蔽、或因信息更新不及時而導緻疏忽的“盲點”。 內容構成與編排特色: 本書的編寫遵循“從疑難到常見,從關鍵到細節”的邏輯,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內,為讀者呈現最具價值的信息。我們摒棄瞭冗長晦澀的理論闡述,而是將重點放在如何將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轉化為臨床實踐,以及如何通過精細化的診療策略,提升療效,減少並發癥。 第一部分:疑難雜癥的精準辨識與管理 這一部分將聚焦於那些在臨床上極具挑戰性的呼吸係統疾病。我們會深入探討: 罕見病與少見病: 如彌漫性肺實質疾病(包括但不限於特發性肺縴維化、非特異性間性肺炎、結節病、結晶沉著癥等)的早期識彆、鑒彆診斷及多學科協作治療策略。我們將詳細解析不同類型肺實質疾病的影像學特徵、組織病理學綫索,以及最新的生物標誌物應用。 復雜感染: 針對耐藥菌感染(如MRSA、VRE、多重耐藥革蘭氏陰性菌等)的社區獲得性肺炎、醫院獲得性肺炎及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診斷、抗菌藥物選擇、劑量調整及療程管理。此外,我們將關注非典型病原體感染、真菌感染以及機會性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的診療要點。 重癥呼吸衰竭: 深入分析不同病因(如ARDS、COPD急性加重、哮喘急性發作、胸廓畸形、神經肌肉疾病等)引起的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機製,重點闡述機械通氣(包括有創及無創通氣)的優化參數設置、呼吸道管理、撤機策略,以及體外生命支持(ECMO)在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指徵與時機。 肺栓塞的早期預警與分層診療: 強調對高危人群的篩查,解讀最新的危險度評估模型,並結閤影像學檢查(CTPA、DVT超聲等)與實驗室指標,實現對急性肺栓塞的快速診斷與精準分層,以及抗凝治療、溶栓治療、介入治療等不同治療手段的應用時機與方案。 第二部分:常見疾病的深度挖掘與進階診療 即使是常見的呼吸係統疾病,其診療過程中也常常隱藏著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本部分將對以下疾病進行深入剖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管理升級: 不僅關注COPD的診斷與基礎治療,更側重於高危人群的篩查、肺功能檢測的解讀優化、不同吸入裝置的正確使用指導、急性加重的早期識彆與規範化處理、以及個體化治療方案的製定,包括長效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呼齣氣一氧化氮(FeNO)的應用、肺康復訓練、以及在特定患者中的選擇性手術治療(如肺減容術)的適應證評估。 支氣管哮喘的精準控製: 強調哮喘患者的“哮喘控製測試”(ACT)等工具的應用,解讀最新的哮喘控製藥物(如ICS/LABA、LAMA、生物製劑)的作用機製與臨床選擇,以及對哮喘急性發作的精細化管理,包括霧化吸入、全身性激素的應用時機、劑量與療程,以及對難治性哮喘的鑒彆診斷與處理。 肺結核的現代診療: 聚焦於耐多藥結核(MDR-TB)和廣泛耐藥結核(XDR-TB)的診斷挑戰,新一代抗結核藥物的應用(如貝達喹啉、德拉馬尼等),治療方案的優化,以及結核潛伏感染的篩查與管理。同時,也會討論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的診療。 肺癌的早期診斷與多學科協作: 深入探討低劑量螺鏇CT(LDCT)在肺癌篩查中的價值與局限,不同類型肺癌(如腺癌、鱗癌、小細胞肺癌等)的影像學及病理學特徵,基因檢測在靶嚮治療中的指導作用,免疫檢查點抑製劑的應用,以及多學科團隊(MDT)在製定個體化治療方案中的重要性。 胸腔積液的鑒彆診斷與治療: 詳細解析不同原因引起的胸腔積液(如漏齣液、滲齣液、血性胸腔積液、膿胸等)的鑒彆思路,重點強調超聲引導下胸腔穿刺的技巧與安全性,以及對惡性胸腔積液、膿胸等復雜情況的介入治療與手術適應證。 第三部分:診斷技術的精進與誤區規避 精準的診斷是有效治療的前提。本部分將深入探討: 影像學診斷的“火眼金睛”: 詳細解析胸部CT(高分辨率CT、增強CT、灌注CT等)在各種呼吸係統疾病中的關鍵徵象,並著重指齣易被誤讀或漏讀的徵象。我們將結閤大量典型病例圖片,幫助讀者提升影像判讀能力。 呼吸道內鏡技術的拓展應用: 介紹支氣管鏡、超細支氣管鏡、硬質支氣管鏡等在診斷(如活檢、刷檢、灌洗)與治療(如氣道狹窄擴張、異物取齣、支架置入)中的最新進展,並強調操作規範與並發癥防治。 肺功能檢查的深度解讀: 不僅講解基礎的肺功能參數,更注重對肺功能麯綫的細緻分析,識彆是否存在限製性、阻塞性、混閤性通氣功能障礙,以及對氣體交換功能、氣道高反應性、運動負荷試驗的解讀,從而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全麵的信息。 新興診斷技術展望: 簡要介紹液體活檢、呼齣氣體分析、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等前沿技術在呼吸係統疾病診斷中的潛在應用。 第四部分:治療策略的優化與並發癥管理 本書將把治療的重點放在如何實現個體化、精準化、動態化的治療。 藥物治療的精細化: 詳細分析各類藥物(如抗生素、支氣管擴張劑、激素、抗血栓藥物、抗腫瘤藥物等)的作用機製、藥代動力學特點、臨床應用指南,並著重指齣劑量調整、藥物聯用、藥物相互作用、以及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婦、肝腎功能不全者)的用藥注意事項。 非藥物治療的科學運用: 強調肺康復訓練、營養支持、戒煙指導、氧療、呼吸肌訓練等非藥物治療手段在慢性呼吸係統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並提供具體的操作指南。 手術治療的適應證與風險評估: 針對肺癌、肺大皰、肺氣腫、胸腔積液等疾病,詳細闡述外科手術的適應證、禁忌證、術前評估,以及不同手術方式(如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機器人輔助手術)的優劣。 重癥監護與生命支持技術: 深入討論呼吸衰竭、膿毒癥、急性呼吸窘迫綜閤徵(ARDS)等危重癥患者的監護要點,包括血流動力學監測、氧閤監測、液體管理,以及對呼吸支持、循環支持、感染控製等關鍵環節的精細化管理。 本書的價值所在: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高度的臨床導嚮性。我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經驗的提煉者和智慧的分享者。本書的每一章節都凝結瞭編者在臨床一綫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對醫學前沿的深刻理解。我們力求用簡潔明瞭的語言,深入淺齣的分析,為讀者提供可操作性強的診療建議。 聚焦“要點”: 每一個章節都會提煉齣該疾病診斷與治療中最核心、最關鍵的知識點,幫助讀者快速掌握疾病的本質。 規避“盲點”: 我們將係統性地梳理臨床實踐中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潛在的誤區,以及可能導緻不良後果的因素,幫助讀者提升診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強調“個體化”: 深刻理解不同患者的差異性,強調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製定最閤適的診療方案。 擁抱“新知”: 及時更新最新的醫學指南、臨床研究進展,並將之融入到臨床實踐的指導中。 閱讀本書,您將能更快速、更準確地捕捉呼吸係統疾病的診療關鍵,規避可能齣現的失誤,從而在臨床工作中獲得更大的信心和成就。我們希望本書能成為您案頭必備的參考書,助您在呼吸病學的道路上不斷精進,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