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心理学: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

性格心理学: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牧之 著
图书标签:
  • 性格心理学
  • 心理学
  • 性格
  • 人格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学
  • 自我认知
  • 人际关系
  • 发展心理学
  • 情绪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805077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710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性格心理学》结合心理学、社会学、交际学、医学等诸多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影响性格的要素、性格的类型及每种性格的优缺点,同时融入血型、色彩、九型人格等新的性格科研成果,揭开了性格背后的隐情与真相。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性格和能力,读懂他人行为背后的性格和心理,突破人性中的困局,刷新自我、重塑自我。

作者简介

  牧之,师大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现为某心理学研究机构负责人,长期在北晚、中青报、读者、知音等报刊杂志发表专栏文章。著有《心理学与你的生活》《微表情心理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怪诞心理学》《重口味心理学》等畅销图书。

目录

第1章 性格的心理学画像
遗传基因决定性格 / 002
后天因素影响性格 / 003
性格是个性而不是本性 / 004
性格构成十八要素 / 005
认知性格深处的自己 / 007
了解他人的隐秘性格 / 008
第2章 性格分类与典型性格解剖
心理学中的性格分类 / 012
理想性格:天生领导者 / 013
叛逆型性格:不屈的斗士 / 014
懦弱型性格:文艺细胞丰富 / 015
坚韧型性格:科研精英 / 016
勇敢型性格:将帅之才 / 017
耿直型性格:正直的护花使者 / 018
刚毅型性格:强悍掌权者 / 019
刚愎型性格:悲剧式人物 / 020
优柔型性格:优柔寡断难成事 / 021
狡诈型性格:奸雄代言人 / 021
孤独型性格:人间怪杰 / 022
世故型性格:交际红人和仕途达人 / 024
谨慎型性格:一生谨慎诸葛亮 / 025
好强型性格:事业上的强人 / 026
敏感型性格:才思敏捷的音乐家 / 027
情绪型性格:偏激的冲动者 / 027
自制型性格:有涵养的理智者 / 029
豪放型性格:狂野奔放的舞蹈家 / 030
方圆型性格:圆融聪慧的成功者 / 030
第3章 血型中的性格真相
血型的发现 / 034
什么是血型 / 036
血型四大类型 / 037
温柔节约的A型 / 038
生命力强的B型 / 038
乐观自我的O型 / 039
双重人格的AB型 / 040
各种血型性格的职业适应性 / 041
第4章 妙趣横生的色彩性格心理
红色性格:热情豁达 / 044
蓝色性格:沉静理性 / 045
绿色性格:乐观进取 / 045
黄色性格:自信潇洒 / 046
紫色性格:高贵优雅 / 047
白色性格:内敛矜持 / 048
黑色性格:深沉庄重 / 050
粉色性格:亲切随和 / 051
棕色性格:拘谨保守 / 052
第5章 一号完美型:追求完美
完美型性格小档案 / 054
完美型性格特征全解析 / 055
完美型核心特质——苛求完美 / 059
完美型的自我完善诀窍 / 060
第6章 二号给予型:乐善好施
给予型性格小档案 / 064
给予型性格特征全解析 / 065
给予型核心特质——过于奉献 / 068
给予型的自我完善诀窍 / 069
第7章 三号实践型:渴望成功
实践型性格小档案 / 074
实践型性格特征全解析 / 075
实践型核心特质——苛求效率 / 078
实践型的自我完善诀窍 / 079
第8章 四号浪漫型:爱出风头
浪漫型性格小档案 / 084
浪漫型性格特征全解析 / 085
浪漫型核心特质——自我表现 / 089
浪漫型的自我完善诀窍 / 089
第9章 五号观察型:特立独行
观察型性格小档案 / 094
观察型性格特征全解析 / 095
观察型核心特质——苛求知识 / 098
观察型的自我完善诀窍 / 099
第10章 六号忠诚型:一诺千金
忠诚型性格小档案 / 104
忠诚型性格特征全解析 / 105
忠诚型核心特质——寻求安全 / 108
忠诚型的自我完善诀窍 / 109
第11章 七号享乐型:实用至上
享乐型性格小档案 / 114
享乐型性格特征全解析 / 115
享乐型核心特质——理想主义 / 118
享乐型的自我完善诀窍 / 119
第12章 八号指导型:崇尚权力
指导型性格小档案 / 124
指导型性格特征全解析 / 125
指导型核心特质——刚愎自用 / 128
指导型的自我完善诀窍 / 129
第13章 九号调停型:奉行折中
调停型性格小档案 / 134
调停型性格特征全解析 / 135
调停型核心特质——规避矛盾 / 138
调停型的自我完善诀窍 / 139
第14章 一分钟看透他人性格心理
看穿眼神中的心思 / 144
透过表情看人心 / 146
闻其声,辨其人 / 148
察言观色,洞察人心 / 151
捕捉笑容背后的性情 / 153
观笔迹,知性格 / 155
看读书兴趣知心理性格 / 158
看穿着可知个性和品格 / 160
洞穿下意识动作中的心思 / 162
第15章 重塑性格,改变命运
没有完美的性格,没有完美的人 / 168
性格障碍的心理学界定 / 169
优化性格的原则 / 169
如何纠治偏执性格障碍 / 171
如何纠治循环性格障碍 / 174
如何纠治分裂性格障碍 / 176
如何纠治强迫性格障碍 / 178
如何纠治依赖型性格障碍 / 180
如何纠治癔症型性格障碍 / 182
如何纠治自恋型人格障碍 / 184
如何纠治回避型人格障碍 / 186
如何纠治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 / 190
附录:性格测试:我的性格我知道
菲尔性格测试 / 192
性格向性测试 / 197
九型人格测试 / 202
职业性格类型测试 / 208

精彩书摘

  认知性格深处的自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每个人都不想在人生路途上遭到失败,每个人都想拥有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亲密的朋友、信赖的知己、腾达的事业、辉煌的成就、别人的仰慕……要想得到这一切,离不开机遇与自己的拼搏,而首先要做和必须要做的,不是战胜外在,而是战胜自己;不是了解别人,而是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主要是指认识自己的性格——自己是内向的?封闭的?自卑的?懒惰的?虚荣的?偏执的?浮躁的?狭隘的?贪婪的?怯懦的?多疑的?不要惧怕,你能够克服!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歌德说过:“人人都有惊人的潜力,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与青春,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万事全赖在我。”性格是可以塑造的!自己是外向活泼的?开朗乐观的?坦率的?勤奋的?稳重的?坚毅的?不要太过高兴,仔细找找自己的缺陷!
  我们生来与众不同,世界上只有一个自己,绝对不会有第二个人和你一模一样。我们的性格各不相同,但没有谁是绝对的性格优越,也没有谁绝对的一无是处。同一种性格特征,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会有不同的利弊结论,关键在于确定自己的目标后如何去发挥性格的长处和力量。比如你可能是孤僻偏执的,朋友很少,生活乏味,没有快乐,但你却可能会超乎寻常地专心研究某个科学问题或刻苦工作,因而在事业上更易成功。
  上千年前,刻在阿波罗神庙门上的神谕就告诫过我们:“认识你自己!”在真相这面镜子前好好端详一下自己,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不要为自己的怯懦找任何借口,不要为了表面的浮华用虚假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不要惧怕真相带给我们的压力。
  在心理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它已经为人类解决了许多的难题,但是它直到今天还没有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认识你自己”!
  今天当我们重新来审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有许多想法与期待,那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索这个人类的难题吧!
  “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的性格!”
  了解他人的隐秘性格
  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曾因为不了解他人的性格而造成各种各样的麻烦。
  比如,不善识别潜在的麻烦制造者,为自己处理不好各式人际关系烦恼不已。当今社会的高离婚率也说明了这一个问题。班级里聪明的孩子不一定是可能获得成功的人,因为他们往往不会注意周围人的性格特征,这样也导致了他们不会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便大限度地发挥自我。
  如果一方知道如何更好地认识对方的性格,或许他们就能避免许多不幸的发生。再比如在医学领域中,如果医生了解自己病人性格类型后面的深层根源,那么他们就能够给予病人更多的帮助。
  一个具说服力的例子,就是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他个性中大的特点就是他的无与伦比的绝对自信,所有与他交过锋的运动员对他身上那种少有的必胜意识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任何一个真正了解他性格的对手,明智的做法是,比赛中绝对不要表现出对乔丹哪怕一丁点儿的轻视。不幸得很,许多毛头小伙子常常因为表现出对乔丹的不服而把他完全刺激起来。乔丹在比赛中不仅决意要证明对手的“错误”,而且同时还有点儿自我炫耀的意思。
  一流的推销商、教师、大夫、心理专家、经理、律师、政治家,他们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和解读自己与别人的性格。
  上述种种都说明了一个事实:了解他人的性格特征,我们的生活将会因此大受裨益。
  ……

前言/序言


《心之镜,性之影:洞悉内在世界的奥秘》 这是一本关于探索人类内心深处、解读复杂多变的人格特质的引人入胜的著作。它不仅仅是对“性格”与“心理”这两个概念的简单定义,而是深入挖掘它们之间盘根错节的联系,如同剥茧抽丝般,揭示出构成我们独特个性的物质与精神的交融。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踏上一场深刻的自我认知之旅,理解那些塑造我们行为、思想、情感以及与世界互动方式的隐秘力量。 一、 揭开性格的面纱:不只是表象的标签 性格,常被视为一个人外在表现的标签,比如“外向”、“内向”、“乐观”、“悲观”。然而,本书认为,性格远不止于此。它是一种根植于个体深层结构,并持续影响其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含了: 气质(Temperament): 这是性格最基础的生物学层面,指的是个体在情绪反应的强度、速度、持久性以及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的先天倾向。例如,有些婴儿天生就更容易受到惊吓,而有些则表现得更为镇静。这些气质上的差异,会为后续性格的发展奠定底色。本书将详细探讨不同气质类型,如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的根源和表现,并说明它们如何与后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更复杂的性格模式。 特质(Traits): 这是性格中更具体、更可观察的行为倾向。经典的人格特质理论,如大五人格模型(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将被深入剖析。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研究,解释这些特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例如,一个“尽责性”高的人,可能在工作和学习中表现得更有条理、更可靠;而一个“开放性”高的人,则可能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接受不同的观点。此外,还会探讨其他重要的特质维度,如控制源(内控与外控)、场独立与场依存等,并分析它们如何影响个体的信息加工方式和决策行为。 原型(Archetypes): 借鉴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本书将触及性格的更深层、更具象征意义的层面。原型是人类普遍共有的心理模式,是集体无意识的组成部分,它们以神话、童话、梦境等形式显现,影响着我们的潜意识动机和行为选择。例如,英雄原型、母亲原型、智者原型等,它们如何在我们的人生故事中扮演角色,驱动我们去追求目标,承担责任,或者寻求慰藉。理解这些原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一个人对自己身份、能力、价值和目标的整体看法,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探讨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镜映自我(通过他人反馈构建自我)、社会比较(与他人对比来评估自我)以及内在的自我评价。一个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往往与更稳定、更具适应性的性格相伴,而低自尊或扭曲的自我概念,则可能导致性格上的困扰。 二、 心理的深度:内在世界的复杂交响 “心理”并非仅仅是思想的集合,而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内在体验系统。它包含了意识、潜意识、情绪、动机、认知等多个维度,共同构建了我们丰富而又纠结的内心世界。本书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探索心理的奥秘: 情绪的洪流与控制: 情绪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感知、判断和行为。本书将探讨基本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惊讶)的生理基础和表达方式,以及更复杂的情绪(如嫉妒、内疚、羞耻、自豪)的心理机制。更重要的是,它将关注情绪的调节策略,学习如何在感受到强烈情绪时,保持冷静,做出理性反应,避免被情绪所裹挟。这包括情绪的识别、接纳、转化和表达等技巧。 动机的驱动力: 动机是促使个体产生和维持行为的内在力量。本书将区分生理动机(如饥饿、口渴、睡眠)和心理动机(如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归属动机、认知动机)。我们将深入探讨需求层次理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辩证关系,以及那些隐藏在表面行为之下的深层需求和期望。理解个体的动机,是理解其行为选择和人生追求的关键。 认知加工的迷宫: 我们的认知系统负责接收、处理、存储和解释信息。本书将探讨各种认知偏差(如确认偏差、可得性启发式、锚定效应)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我们如何形成信念、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我们将关注学习、记忆、注意力和决策等认知过程,并解释它们如何与我们的性格特质相互影响。例如,一个思维敏捷、善于分析的人,在面对复杂情境时,可能会表现出与思维固执、倾向于熟悉模式的人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 潜意识的暗流: 弗洛伊德等精神分析学家的理论虽然备受争议,但潜意识在塑造我们行为和感受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本书将以一种更为现代和包容的视角,探讨潜意识的运作机制,包括自动化的思维模式、隐藏的信念、创伤的记忆以及被压抑的欲望。我们将理解,许多看似无意识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往往源自于潜意识深处的激活。 三、 性格与心理的深度互动:一体两面,相辅相成 本书最核心的论点在于,性格与心理并非独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塑造的动态系统。它们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格。 性格影响心理的体验: 你的性格特质会直接影响你如何体验和解释你的心理世界。例如,一个神经质水平高的人,更容易体验到焦虑、担忧和抑郁的情绪;而一个外向的人,则可能更容易从社交互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同样,一个人对信息的认知加工方式(认知心理)也受到其性格特质的影响。例如,开放性高的人可能更愿意接受模糊不清或矛盾的信息,而尽责性高的人则倾向于追求清晰和确定的答案。 心理重塑性格的痕迹: 反过来,我们持续的心理体验和成长,也会逐渐调整和强化我们的性格。一次深刻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变得多疑和不信任;而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则可能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持续学习、反思和积极的情绪管理,都可以带来性格上的积极转变。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有意识的心理实践,来优化和发展更具建设性的性格模式。 环境与内在的对话: 性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本书将强调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社会经历、人际关系等,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些外部刺激与个体的内在特质相互作用,共同雕刻出我们独一无二的个体。例如,一个在充满鼓励和支持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内在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会得到极大增强,这会影响他形成更积极的性格特质。反之,一个长期处于压力和否定环境中的人,其心理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表现出更具防御性或消极的性格特征。 四、 探索自我,拥抱成长:通往更充实的人生 《心之镜,性之影》不是一本提供简单答案的书,而是一扇邀请你进行深刻自我探索的门。它将为你提供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视角和工具,帮助你: 识别自身的性格优势与挑战: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能够让你更好地发挥优势,同时有意识地去应对那些可能阻碍你前进的性格弱点。 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认识到不同性格和心理倾向的人,如何看待世界和处理问题,能够帮助你改善沟通,建立更健康、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提升情绪智慧: 学习管理和调节情绪,能够让你在面对生活中的起伏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找到内在的驱动力: 深入理解自己的动机和需求,能够让你更有方向感地追求人生目标,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感。 拥抱个人成长: 通过对性格与心理的深刻洞察,你将获得成长的契机,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成熟、更具适应性的人。 本书将以清晰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例证,带领你穿越性格与心理的迷宫,照见真实的自我,并开启一段通往自我理解与个人成长的精彩旅程。它鼓励读者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觉察、反思和调整,最终活出更具意义和价值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性格心理学: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思维的启迪,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以一种极为深刻而又充满智慧的方式,将“性格”这个人类最核心的心理特质,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原以为性格就是一些固定的特质,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性格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它与我们的心理体验、认知模式、情绪反应以及行为模式,都紧密相连。作者在书中对各种经典性格理论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分析,从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到后来的特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再到更现代的认知行为理论,都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性格的多元视角。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性格的形成因素”的探讨,它不仅仅关注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更强调了个人经历、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认知在性格塑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们,并非偶然,而是无数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通过对自身性格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有意识地去调整那些不利于成长的模式,去培养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特质。这种 empowerment 的感觉,是阅读其他心理学书籍所不曾给予的。

评分

作为一个对心理学一直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系统性地讲解性格心理学的著作。终于,我遇到了《性格心理学: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这本书,毫不夸张地说,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性格的零散认知,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性格就像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难以捉摸,有时会因为一些行为偏差而苦恼,也常常不理解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反应。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地解构性格的复杂性。它从最基础的理论出发,比如性格的定义、形成因素,到各种主要的性格理论流派,如特质论、精神分析论、人本主义论等,都进行了极为详尽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现实案例和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具象化。例如,在讲解“大五人格”模型时,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不同性格特质在日常生活、职场、人际关系中表现的具体情境,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或身边朋友的影子。这种“代入感”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理解和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深入探讨了性格与情绪、认知、动机、行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了为什么同样的事件,不同性格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和应对方式。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问题”,根源可能在于我们自身的性格特质,而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有了改变的可能。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性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的探讨,它既肯定了性格的根深蒂固,又鼓励我们通过后天的努力去优化和调整,让“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这句话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也非常吸引人,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严谨性,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让我每次阅读都受益匪浅。

评分

在阅读《性格心理学: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之前,我对性格的理解,或许更偏向于一些直观的描述,比如“这个人很外向”、“那个人很内向”。但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性格的认知。它以一种极为系统和严谨的方式,将“性格”这个看似模糊的概念,分解成了可理解、可分析的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对海量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提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关于性格的宏大图景。我尤其赞赏书中对性格测量工具的介绍,比如MBTI、艾森克人格问卷等,这些工具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性格是可以被量化和评估的,也让我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不仅仅停留于对性格“是什么”的描述,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焦虑?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充满好奇心?为什么有些人面对挑战会退缩,而有些人却勇往直前?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在书中都得到了详尽的解答,它们指向了性格形成背后的心理机制,包括遗传、环境、认知模式、情绪调节等等。这本书让我明白,“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对两者之间深刻互动的精辟概括。它让我看到,我们内在的心理活动,如何体现在外在的行为模式中,而外在的经历和体验,又如何反过来塑造我们内在的心理世界。

评分

《性格心理学: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一次深入心灵的旅行。它并非简单地陈述理论,而是以一种极为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我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我一直对“为什么有些人如此坚韧,而有些人却如此脆弱?”、“为什么在相似的环境下,不同的人会有如此迥异的反应?”这类问题感到好奇,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深刻的解答。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精炼的笔触,将性格的形成、发展、测量以及与各种心理现象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我尤为欣赏书中对“特质理论”的深入剖析,例如通过“大五人格”模型,我得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构成一个人性格的基本维度。同时,书中也兼顾了其他重要的性格理论,比如精神分析中的潜意识影响,人本主义中的自我实现倾向,以及认知理论中的信念系统如何塑造行为。这些不同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性格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让我明白,理解一个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强调了“性格”并非僵化的标签,而是一个与“心理”状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情绪、想法、行为,以及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解读,都在不断地塑造和重塑我们的性格。这种动态的视角,赋予了我改变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不再被动地接受所谓的“宿命”。

评分

《性格心理学: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这本书,让我对“性格”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此之前,我可能只是将性格视为一些刻板的标签,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极为细腻和动态的视角,展现了性格的复杂性和多维度。作者通过对大量心理学研究的梳理,揭示了性格并非是静态的,而是与我们内在的心理活动,如情绪、认知、动机、价值观等,紧密相连,并相互影响。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性格理论的对比分析,比如,它如何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潜意识对性格的影响,又如何从认知行为的角度阐述信念系统如何塑造我们的行为模式。这种多角度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性格的丰富性和层次感。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强调了“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这一核心观点,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陈述,更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深刻洞察。它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人面对压力时会变得焦虑,而有些人却能保持镇定;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感到满足,而有些人却总是追求更多。这种对个体差异的深刻理解,让我更能以包容和接纳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极富感染力,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引人入胜的叙述,让我每次阅读都仿佛在与一位智者对话。

评分

在我看来,《性格心理学: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这本书,最令人着迷之处在于它所揭示的“性格”与“心理”之间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这本书并没有将性格视为一个孤立的、静态的属性,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中来考察。作者通过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实际案例,生动地阐释了我们的情绪、思维、动机、行为,乃至我们的潜意识,是如何共同交织、塑造并最终体现出我们独特的性格的。我曾以为性格就是行为的集合,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行为只是性格的外在表现,而内在的心理结构,包括我们的信念、价值观、自我概念,才是性格的基石。书中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以及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经典理论的解读,都让我对性格的形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让我明白,童年的经历、早期的人际关系,甚至是潜意识的冲突,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性格的发展轨迹。同时,我也被书中关于“性格的适应性”和“性格的非适应性”的讨论所吸引。它不仅仅揭示了性格的强大力量,更指出了在某些情况下,固化的性格模式可能会成为个人发展的阻碍。而正是这种对性格复杂性的全面审视,让我看到了改变和成长的可能。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常常让我沉浸其中,思考良久。

评分

《性格心理学: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它并没有提供简单的“成功学”秘籍,而是以一种极其严谨和系统的方式,带领我深入剖析了“性格”这一复杂而迷人的概念。我一直对自己的某些行为模式感到困惑,不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情境下我会做出那样的反应。阅读这本书,我才渐渐明白,这些行为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心理原因。作者在书中对各种主流的性格理论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批判性分析,从早期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到后来的特质论、人本主义、认知行为理论,都一一囊括。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性格的测量与评估”的部分,它让我了解到,性格并非是不可捉摸的,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工具进行量化和分析的,这让我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更客观、更具体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本书强调了“性格”与“心理”的辩证统一关系,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我们的情绪、思维、动机、价值观等心理活动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这种动态的、系统性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性格的“可塑性”,也给了我改变和成长的勇气。

评分

《性格心理学: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性格”这一概念的认知。在此之前,我可能只是觉得性格是个人的一些比较固定的行为倾向,比如“他是个急性子”、“她是个慢热型”。然而,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系统、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将性格的本质展现在我面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性格类型,而是深入剖析了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与我们内在的心理世界,包括情绪、认知、动机、信念等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非常欣赏作者在书中对各种重要性格理论的梳理和整合,从早期的精神分析学派对潜意识和童年经历的强调,到后来的特质理论对人格维度的量化,再到认知行为理论对思维模式如何影响行为的阐释,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理解框架。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性格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宿命”,而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在经历无数次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馈中逐渐形成的。它也让我看到,理解自身的性格特质,是走向自我接纳和自我成长的重要一步。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生动,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产生强烈的共鸣。

评分

《性格心理学: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面照进内心的镜子。它以一种极其深刻而又不失温情的方式,引导我审视自己,理解他人。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性格”的理解非常表面化,认为它就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某种固定模式,很难改变。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性格的另一番景象:它既有其稳定性,又充满了发展的可能性。作者通过对不同心理学流派的梳理,比如行为主义、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等,展示了性格是如何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在个体不断的学习和体验中逐渐塑形,又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下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书中的案例分析尤为精彩,作者选取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无论是历史上的伟人,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都通过性格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让那些复杂的行为动机变得清晰可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自我认知”和“性格发展”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的了解越深入,就越能把握自己性格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去培养积极的特质,淡化消极的影响。它不是简单地教我们如何“变成”另一个人,而是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个更了解自己、更接纳自己、也更有力量去实现自己价值的个体。这种积极导向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它让我相信,性格并非人生的定数,而是可以被积极引导和塑造的。

评分

翻开《性格心理学:性格即心理,心理即性格》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关于人类内在世界的百科全书之中。这本书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而是充满了作者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和细腻的描绘。它以一种极为系统的方式,将“性格”这一复杂的概念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我原以为性格就是一些固定的标签,例如“内向”、“外向”、“乐观”、“悲观”之类的,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性格远比这要复杂和动态得多。它深入探讨了性格的根源,从遗传因素到环境影响,再到个体经验的积累,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人独特的心理图景。书中对不同性格理论的介绍,如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以及更加现代的维度模型,都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对比,让我在比较中更好地理解各种理论的精髓和局限性。作者善于运用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研究成果来支撑其观点,这些真实的科学依据让书中的论述更具说服力。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不仅仅讲解了“是什么”,更探讨了“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样的性格?性格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人际关系、职业选择,甚至是我们对幸福的感知?这些问题,在书中都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解答。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将书中的理论与自己或身边人的行为联系起来,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它帮助我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减少了不必要的评判,增添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合理,循序渐进,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让我能够逐步深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