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跨学科社会科学译丛

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跨学科社会科学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Peter J. Richerson 著
图书标签:
  • 文化演化
  • 基因文化协同演化
  • 人类演化
  • 社会科学
  • 跨学科研究
  • 文化人类学
  • 进化心理学
  • 行为科学
  • 社会变迁
  • 文化影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683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719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跨学科社会科学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无与伦比的适应能力使人类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者,本书的作者认为仅仅靠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这种特异性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进化的另一种解释:文化是人类适应变化的关键。借鉴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作者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人类演化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内容简介

人类是自然界中的奇迹。尽管在许多方面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特定的行为却让人类与众不同。无与伦比的适应力让我们占据了陆地上几乎所有的栖息地,我们的社会更加庞大而复杂,也比任何其他哺乳动物的更具团结性。在《基因之外》中,彼得?里克森和罗伯特?博伊德论证了只有文化演化的达尔文理论才能够解释这些特征。
《基因之外》提出了有关人类演化的根本性解释,论证了我们的生态优势和非凡的社会体系源于为适应复杂文化而产生的心理机制。里克森和博伊德认为,文化对人类的适应性至关重要,和用双足行走一样属于人类生物学范畴。通过引用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田野研究,里克森和博伊德有力地展示了文化与生物学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者简介

彼得·里克森(Peter J. Richerson),生物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社会文化演变、人类生态学以及热带湖沼学等。他与罗伯特?博伊德合著有Culture and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ultures 等书。

罗伯特·博伊德(Robert Boyd),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演化与社会变迁学院外聘教授。除了与彼得?里克森合著及合编的大量文章以及书籍外,他还与他人合著有How Humans Evolved, 并参与编写了Foundations of Human Sociality,Moral Sentiments and Material Interests 等。

目录

第一章 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 1
没有种群思维就不能理解文化 / 5
被弃置的路径 / 19
第二章 文化是存在的 / 22
不同的文化是人类差异的重要原因 / 23
技术属于文化而非环境 / 35
社会环境中的差异不足以解释人类差异 / 36
群体间的行为差异很少是遗传的 / 42
许多文化不是被唤起的 / 52
文化适应性通过微小变化的累积来演化 / 58
文化解释了人类的差异程度 / 65
第三章 文化会演化 / 70
文化(主要)是大脑中的信息 / 73
文化演化是一种达尔文主义 / 77
文化演化的动力 / 82
即使文化变异不太像基因,种群思维依然有用 / 96
为何费心于演化模型? / 112
结论:我们准备好开始工作 / 116
第四章 文化是一种适应性 / 118
为何要研究适应性? / 120
文化是人类的衍生特征 / 123
文化为何具有适应性? / 132
文化何时具有适应性? / 137
两种更具适应性的文化机制 / 141
拥有文化的能力何以演化出来 / 150
结论:为何人类文化这一适应性如此成功? / 173
第五章 文化会适应不良 / 176
你正陷于适应不良的行为中 / 176
文化为何会产生适应不良 / 180
为何基因没有在共同演化中胜出 / 184
巫术是适应不良文化变异的简单案例 / 201
现代人口变化可能源于自私文化变异的演化 / 203
结论:文化的产生是为了速度而非舒适 / 225
第六章 文化和基因共同演化 / 230
基因—文化的共同演化和人类的超社会性 / 235
合作常常局限于亲属和互惠的小群体 / 238
快速的文化适应性强化了群体选择 / 245
快速的文化适应性产生了以身份作为标识的群体 / 254
由文化所塑造的社会环境中演化出了部落社会本能 / 257
更新世的社会规模与社会本能假说相一致 / 269
现代制度依赖于部落社会本能 / 275
结论:共同演化让文化与基因交织在一起 / 282
第七章 文化在演化视角下才有意义 / 284
双传承理论是否是文化演化的合适理论? / 285
我们需要关于人类行为的综合理论 / 292
理论是产生新问题的引擎 / 299
结论:文化只有在演化视角下才有意义 / 301

参考文献 / 308
索 引 / 339
《基因之外:文化如何重塑人类演化》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跨学科著作,它挑战了将人类演化仅仅归因于基因决定的传统观点。作者深刻剖析了文化在塑造我们物种发展轨迹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并非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而是从社会科学的广阔视野,系统地阐述了文化的力量如何超越基因,成为驱动人类演化的关键引擎。 本书深入探讨了文化传播、学习和创新等机制,如何使人类社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速度远超基因演化的步伐。作者通过丰富的跨文化案例和详实的史前考古证据,展示了工具制造、语言发展、社会组织模式、道德规范乃至技术革新等文化要素,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策略、繁殖成功率以及最终的基因库。 例如,作者会细致分析早期人类如何通过掌握火种和发展农业,彻底改变了其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方式,从而适应了更为严苛的生存条件,并促使大脑容量的进一步发展。书中还会探讨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如何极大地提升了群体内部的协作效率和知识的传递能力,为复杂社会结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以及进化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洞见融为一炉,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框架。作者并没有回避基因的作用,而是将基因视为一个基础平台,文化则是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复杂设计和不断迭代的“软件”。这种“基因-文化协同演化”的视角,为理解人类的独特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书中会详细阐述文化适应与生物适应之间的动态关系。例如,某些文化习俗,如特定地区的饮食偏好或对某些疾病的免疫方式,可能会在特定人群中形成选择压力,从而间接影响相关基因的频率。反之,基因的某些先天倾向,也可能促进特定文化模式的形成和传播。这种相互塑造的过程,构成了人类演化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辩证法。 《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也关注了文化演化对人类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的深远影响。例如,我们如何学会合作、竞争、利他、欺骗,这些看似纯粹的社会行为,背后都离不开文化环境的长期塑造。本书会追溯这些行为模式的演化路径,揭示文化是如何为我们的大脑和社会性打下烙印的。 此外,本书还会探讨技术进步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如何加速了人类的演化进程。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方式,并可能对我们的身体和心智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作者会深入分析技术扩散、采纳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结构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塑作用。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对过去演化历程的梳理,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深刻洞察。在日益全球化和技术爆炸的时代,文化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影响着人类的命运。理解文化在演化中的作用,对于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生物技术伦理、社会不平等以及人工智能的挑战,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书旨在引发读者对于“何以为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反思。它将带领读者走出狭隘的生物决定论,拥抱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动态的人类演化图景,认识到我们不仅仅是基因的产物,更是文化力量的塑造者与被塑造者。它鼓励我们审视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认识到文化选择的力量,以及我们如何共同塑造着人类的未来。 最终,这本书将帮助读者理解,正是通过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传播,人类才得以在地球上脱颖而出,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适应和改变着自身及所处的环境。它是一次关于人类自身本质的宏大探索,一次对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最深刻的哲学追问。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它那份直击人心的副标题——“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这句简短的话,仿佛一道闪电,劈开了我脑海中对演化论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认为,演化是一条由基因决定的单行道,我们只是在这条路上被动地前行,偶尔会有基因突变带来些许惊喜。但“文化”的加入,瞬间让这条单行道变得立体而丰富。我忍不住去想,那些古老的洞穴壁画,那些不同民族的歌谣,那些流传至今的传说,它们是否真的如同一股股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我们的基因库?比如,对火的使用,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饮食结构,是否也影响了我们的肠道菌群,甚至更深层的生理机制?又或者,某些社会组织形式的出现,比如家庭、部落、国家的形成,它们是如何通过筛选和适应,让特定基因组合在人群中更具优势?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具体的文化驱动力,用扎实的证据和严谨的论证,告诉我文化究竟是如何与基因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甚至是博弈。它不是简单的“好”与“坏”的评判,而是一种更为深邃的互动,一种在信息和行为层面的选择,最终反馈到遗传物质上。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案例,让我看到,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文化习俗,如何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成为塑造人类生物特性的关键因素。这是一种非常激动人心的想法,因为它赋予了我们一种主动性,一种在演化过程中并非完全无力的存在。

评分

书名《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中的“基因之外”,本身就点燃了我对这本书的浓厚兴趣。长期以来,我接受的教育以及接触到的科普读物,都将人类演化的大部分解释归结于基因的突变、自然选择等生物学机制。然而,我总觉得这种解释似乎忽略了人类社会性、情感性、创造性等一些极为重要的维度。当“文化”这个词出现在这个标题中时,我仿佛看到了一扇通往全新理解的大门被推开。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勾勒出文化与基因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探讨,人类独特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以及社会传播机制,是如何让某些行为、观念、甚至技术,在人群中快速扩散,并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火的使用,它不仅带来了饮食革命,是否也促使了人类大脑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在基因层面留下痕迹?又或者,艺术的诞生,它是否不仅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群体认同、社会凝聚力的象征,从而在生存竞争中扮演了意想不到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有说服力的案例,来论证文化是如何不仅仅作为基因演化的“副产品”,而是作为一种主动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力量,反过来塑造了我们的基因。这种视角,对于理解人类的独特性,以及我们之所以能够占据地球主导地位的原因,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评分

当我看到《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这个书名时,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激动。长久以来,我所了解的人类演化,几乎都围绕着基因展开,仿佛我们只是基因在漫长岁月中被动的执行者。然而,“文化”这个词的出现,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它似乎在告诉我,人类的演化并非仅仅是基因的直线进化,而是存在着一种更强大、更主动的力量,那就是文化。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把这种抽象的“文化”元素,具象化地解释它对人类基因演化的影响。书中是否会提及,人类早期对火的掌握、对工具的制造、对语言的运用,这些文化的萌芽,是如何在漫长的时间里,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生理结构,甚至影响了我们的大脑发展?又或者,在社会层面,那些不断演变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甚至宗教信仰,是如何在无形之中,塑造了人类的行为模式,并为某些基因组合的传播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具体的、有科学依据的案例,来支撑“文化改变演化”这一论断,从而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人类演化图景。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好奇,更是一种对人类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探索,它让我相信,我们并非仅仅是被动的生物,更是历史和文化的创造者,而我们的创造,又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自身的未来。

评分

《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这个书名,在第一时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人类演化这个主题抱有浓厚的兴趣,但通常接触到的资料,都将演化的主要驱动力归结于基因的突变和自然选择。这让我感觉,人类的演化似乎是被动地由基因决定的,我们只是基因的容器。然而,“文化”这个词的加入,则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暗示着,人类不仅仅是被基因所塑造,更是可以通过自身创造的文化,来反作用于基因的演化。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具体地阐述文化的影响力。它是否会探讨,人类独特的语言能力,是如何加速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播,从而使得适应性更强的行为模式能够迅速普及,并间接影响了基因的选择?又或者,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的演变,是如何影响了群体内的合作与竞争,从而为某些基因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例子,来说明文化是如何不仅仅作为基因演化的“背景”,而是作为一种积极的、甚至可以说是“驱动”的力量,来塑造我们自身。这种视角,对于理解人类的独特性,以及我们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复杂和多样的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人类演化并非仅仅是生物学层面的竞赛,更是一场在文化与基因之间,不断交织、相互塑造的宏大进程。

评分

《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某种颠覆性的力量。我长期以来对人类演化论的认知,几乎全部建立在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框架之下。基因的突变、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这些是核心的概念,也构成了我对我们之所以是“我们”的理解。然而,“文化”这个词的加入,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我忍不住去思考,文化,这个看似抽象、虚无缥缈的概念,究竟如何能与基因这种具体的物质载体产生如此深刻的联系,甚至改变它的走向?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人类社会中那些代代相传的习俗、信仰、道德观念,是如何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成为一种强大的选择压力,偏爱某些基因组合,而淘汰另一些?比如,某些群体对特定食物的偏好,是否会影响到消化酶基因的演化?又或者,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否会影响到生育率,从而间接影响到基因的传播?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用严谨的论证和丰富的例证,来阐述这种“基因之外”的力量。它不仅仅是关于基因的变异,更是一种在行为、认知、社会组织层面的选择,这些选择如何汇聚成一股洪流,最终反馈到我们的遗传物质上,塑造了今天的人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动态的人类演化图景。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一行字,立刻就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探究欲。我一直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着迷,但传统的演化论述似乎总是在基因这个宏大而抽象的概念上打转,对我而言,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只看到事物的骨架,却触摸不到跳动的脉搏。而“文化”这个词,则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它似乎在暗示,我们并非只是被动地承受基因的指令,而是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塑造自身的命运。我想象着,作者将如何把看似松散、难以捉摸的“文化”元素,编织进人类演化的宏大叙事中?它会从哪些具体的文化现象入手?是语言的诞生,工具的创造,还是社会结构的形成?我很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颠覆性的视角,让我看到,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行为、社会规范、甚至艺术与信仰,都可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悄无声息地,却又深刻无比地,影响着我们基因的走向。这不仅仅是对学术理论的渴求,更是一种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追问。我渴望了解,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我们”,而不仅仅是另一批猿猴的后代。这本书,或许能给我答案,或者至少,指引我走向答案的更清晰的路径。我尤其关注“跨学科社会科学译丛”这个标签,它预示着这本书不会局限于单一学科的视野,而是会融合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甚至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洞见,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因为人类的演化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维度交织的过程,单一的学科视角,往往只能看到冰山一角。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在广阔的社会科学领域中穿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碎片,拼凑成一幅关于人类文化演化的完整画卷。

评分

当我在书店翻开这本《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人类的起源和演化感到好奇,但很多时候,关于演化的讨论似乎总离不开基因,离不开那些冰冷的、微观的生物学概念。这让我觉得,人类之所以为人,那种独特性、那种创造力、那种情感的复杂性,似乎在基因的解释下变得苍白而单薄。而“文化”这个词,则像一道曙光,照亮了我脑海中一直存在的模糊地带。我想象着,作者是如何将那些看似与生物演化无关的文化现象,比如艺术、语言、宗教、社会制度,巧妙地编织进人类演化的宏大叙事中。例如,语言的出现,它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信息传递、知识累积的载体,这是否意味着,在文化层面的“学习”和“传递”比基因层面的“突变”和“遗传”在某些方面更能驱动人类的快速适应和发展?又比如,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它们如何影响了群体的合作和竞争,从而在生存和繁衍的赛场上,为拥有某些特质的个体提供了优势?我非常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看到文化如何成为一种强大的、非生物性的选择力量,它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主动地塑造环境,并通过这种塑造,反过来影响了我们基因的演化轨迹。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求,更是一种对人类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肯定,它让我感到,我们并非仅仅是基因的玩偶,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极的参与者和塑造者。

评分

《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激起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一直认为,人类的演化是基因驱动的,自然选择是主导力量。这种观点,虽然在生物学上无可厚非,但总让我觉得,它缺少了某种“人文”的色彩,好像忽略了人类之所以为人的那些独特之处——比如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创造力、我们的社会性。而“文化”这个词的加入,恰恰点燃了我对这些缺失部分的探寻。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将如何把看似与基因截然不相关的“文化”元素,巧妙地编织进人类演化的宏大叙事中。它是否会探讨,人类独特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是如何让某些有益的生存技能和行为模式,在群体中迅速传播,从而比缓慢的基因突变更能有效地促进适应?例如,是否某些特定的饮食习惯,源于文化的选择,最终影响了人类的消化系统基因?又或者,社会结构的变迁,如婚姻制度的演化,是否对人类的生殖策略产生了影响,从而在基因层面上留下了印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和深入的分析,来论证文化如何并非仅仅是基因演化的“伴随物”,而是作为一种积极的、甚至可以说是“驱动”的力量,反过来影响了我们的基因。这种视角,无疑会极大地丰富我对人类自身演化的理解,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动态,也更具“人情味”的人类演化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基因之外”几个字,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生命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关于人类起源和演化的部分,但往往读到的资料都会将焦点集中在基因、DNA、遗传变异这些生物学层面的解释。这固然重要,但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仿佛在描述一幅画时,只关注了颜料的化学成分,而忽略了画布上的色彩和构图。所以,当看到“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时,我感到一种豁然开朗。这说明,我们不应仅仅将人类视为基因的载体,更应该看到文化在我们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积极、甚至主导的角色。我猜测,这本书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的演化进程。它可能会探讨,人类独特的认知能力、情感模式、社会行为,是如何反过来影响我们的基因表达,甚至驱动基因的选择。例如,语言的出现,它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可能是在认知层面上重塑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了社会结构的演变,而这些社会结构的演变,又可能对人类的繁衍和生存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最终在基因层面上留下印记。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给出具体的、有说服力的例子,来佐证文化对人类演化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是否会提及一些跨越时代、跨越地域的文化现象,并将其与人类生理或行为特征的演变联系起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演化论的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一个更加动态、更加丰富的人类演化图景。

评分

这本《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的书名,尤其是“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这一部分,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一直以来对人类演化的理解,主要局限于基因层面,认为它是自然选择的产物,由基因突变和遗传规律所决定。但这种观点,总让我觉得有些机械和被动,好像我们只是基因在历史长河中的载体。而“文化”的出现,则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人类在演化过程中所拥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阐释文化这种看似非生物性的力量,是如何作用于人类的演化进程的。它是否会讨论,人类独特的语言能力、社会学习能力,是如何加速了适应性特征的传播,从而改变了基因的选择方向?例如,某些狩猎技巧的传承,或者对疾病的预防知识的积累,这些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它们是如何通过社会学习,而非直接的基因传递,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并最终在基因层面留下印记?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论据和生动的案例,来展示文化如何并非仅仅是基因演化的“结果”,而是作为一种积极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力量,反过来塑造了我们的基因,让我们与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区分开来。这种思考,让我觉得人类的演化并非一个简单的生物学过程,而是一个融合了生物、心理、社会多重因素的复杂系统。

评分

好评

评分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京东的活动很给力

评分

翻译的不是太好

评分

非常好的书,很有用,很喜欢。书山有路勤为径。

评分

看到标题就买了,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有兴趣

评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还没看,评价拿金豆

评分

很喜欢这本书 文化进化论的代表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