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學本科高年級以及研究生 這是目前體例*完備的教育人類學教材,體現瞭當前該學科的發展現狀,適閤用為大學本科高年級以及研究生入門用。
內容簡介
作為教科書,本書全麵而簡潔概括瞭教育人類學學科。全書分為五篇:第一篇的主題為學科本體論與學科發展史,闡釋教育人類學學科發展的基礎性概念和認知;第二篇為理論和方法,闡述學科基礎理論、學科流派、學科研究方法和學科研究成果;第三篇為文化和教育,涉及人的發展與教育、社會文化變遷與教育、多民族學校中的文化適應問題、地方性知識與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問題;第四篇為族群與教育,涉及社會分層、族群流動、族群差異、認同、學業成就、原住民教育和流動人口教育等主題;第五篇為教育人類學的實踐,主要涉及教育領域中的人類學知識普及。
作者簡介
滕星,浙江紹興人,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富布賴特(Fulbright)高級訪問學者。*早將教育人類學理論引入中國的大陸學者之一,多年來緻力於教育人類學理論在中國的推廣、發展和本土化實踐,研究成果為“教育人類學研究係列叢書”(共四輯,近50部)。曆任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長,《民族教育研究》主編;曾受聘於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英國海外發展部、美國福特基金會、日本文部省等國際組織,擔任項目負責人、專傢或顧問;主持10餘項國內外教育人類學重要課題;曾獲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研究基金;曾任美國加州伯剋力大學人類學係客座教授。現為中央民族大學鄉土教材收藏與研究中心負責人。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研究創新基地教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教育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教師教育協會(WFATE)常務理事,香港苗圃基金會顧問。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學科本體論與學科發展史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教育人類學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社會文化人類學與教育研究
第三節 教育人類學的學科諸要素
第二章 教育人類學的産生與發展
第一節 教育人類學的學科淵源
第二節 英美文化教育人類學的産生與發展
第三節 歐洲哲學教育人類學的産生和發展
第四節 中國教育人類學的産生和發展
第二篇 理論與方法
第三章 教育人類學的理論淵源
第一節 進化論學派
第二節 文化傳播論學派
第三節 結構功能學派
第四節 文化相對論學派
第五節 文化與人格學派
第四章 教育人類學理論流派
第一節 哲學教育人類學學派
第二節 文化教育人類學理論學派
第三節 多元文化教育理論學派
第五章 教育人類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進入田野點之前的準備
第二節 田野調查
第三節 民族誌撰寫
第四節 教育人類學理論建構
第六章 國內外學校教育的民族誌研究
第一節 國外學校教育的微觀民族誌研究
第二節 國外學校教育的宏觀民族誌研究
第三節 國外學校教育民族誌新趨勢
第四節 國內學校教育民族誌研究
第三篇 文化與教育
第七章 人的發展與教育
第一節 人的本質與教育
第二節 人類進化與教育的起源
第三節 人的全麵發展與教育
第八章 社會文化變遷與教育
第一節 社會文化變遷及相關理論
第二節 社會文化變遷中教育及其轉變
第九章 多民族學校中的文化適應
第一節 文化適應
第二節 多民族學校教育中的文化適應
第十章 儀式與教育
第一節 儀式概述
第二節 學校教育中的儀式
第三節 教育儀式的承載維度
第十一章 經濟文化類型、地方性知識與教育
第一節 經濟文化類型與教育
第二節 地方性知識與學校課程
第三節 學校教育的生態學研究
第十二章 多民族國傢的雙語教育:人類學的視角
第一節 雙語教育的定義與模式
第二節 雙語教育的宏觀視角:同化主義與多元主義
第三節 雙語教育的微觀視角:民族誌的研究
第十三章 多元文化教育
第一節 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目標及曆史發展
第二節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觀點
第三節 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實踐案例
第四節 多元文化教育的展望
第十四章 現代性與民族教育
第一節 現代性的概念與維度
第二節 教育在現代性中的位置與功能
第三節 現代性與民族教育的內在矛盾
第四節 意識三態觀的基本主張
第五節 現代性與民族教育關係的重構
第四篇 族群與教育
第十五章 學校教育、社會分層與族群的社會流動
第一節 “卡斯特”和“類卡斯特社會”
第二節 教育與族群的社會流動
第三節 學校教育與社會邊緣群體——中國本土的研究
第十六章 學校教育領域中的族群差異與教育公平
第一節 族群偏見與歧視
第二節 中國學校教育中的少數民族優惠政策與教育公平
第三節 美國學校教育中的少數民族優惠政策與教育公平
第十七章 學校教育中的族群、身分與認同
第一節 社會化與身分認同
第二節 學校教育與族群認同
第三節 學校教育與地域認同
第四節 學校教育與國傢認同
第十八章 西方少數族群低學業成就理論與中國個案研究
第一節 美國少數族群學業成就歸因理論
第二節 中國少數民族學生學業成就個案研究
第十九章 國外原住民教育
第一節 原住民概述
第二節 北美印第安人的教育
第三節 大洋洲原住民教育
第二十章 流動人口與移民的教育
第一節 人口的流動和移民
第二節 西方國傢的移民教育
第三節 中國流動人口的教育
第四節 跨地域、跨文化人口流動和移民與教育的未來
第五篇 教育人類學的實踐
第二十一章 教育領域中的人類學知識普及
第一節 教育領域中為什麼要普及人類學知識
第二節 美國教育中的人類學知識普及
第三節 中國的人類學知識普及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教育人類學通論》:
教育人類學(AnthropologyofEducation)是由教育學和人類學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開放性綜閤學科。作為一門新興的綜閤學科,教育人類學吸收瞭哲學、人類學、教育學、語言學、心理學、生物學、社會學、政治學、曆史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
教育人類學又細分為德奧的哲學教育人類學和英美的文化教育人類學。德奧的哲學教育人類學淵源有二:一是德國特有的抽象思辨哲學;二是二戰後,德國國民對教育和人性的反思。可以說,哲學教育人類學是在文化哲學的高度對人性與教育進行的分析與思考。英美的文化教育人類學起源於文化人類學對文化傳承的研究與思考。文化人類學曆史上産生各個理論流派對文化傳承即教育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闡釋。另外,哲學教育人類學和文化教育人類學在研究方法上也大不相同:前者主要繼承瞭德國傳統的哲學思辨範式,後者主要繼承瞭文化人類學的三個學科看傢法寶——田野工作、民族誌撰寫與理論闡釋的範式。
我1990年代初期曾作為富布賴特高訪學者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校區人類學係與國際著名的教育人類學傢奧格布(John U.Ogbu)教授在一個研究室工作,發現他那裏也沒有專門的教育人類學的學科教材。他的教育人類學的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學,主要用的是他自己編寫的內部閱讀材料;我那時也去斯坦福大學人類學係去拜訪瞭美國教育人類學之父斯賓得勒(George D.Spindler)教授,並受其夫婦邀請去納帕溪榖(Napa Valley)的傢中餐敘。後來,我將我在美國收集的四箱英文資料托人運迴中國,這些資料為我二十多年來科研與教學提供瞭重要的保障。據我的瞭解,美國教育人類學經過六十餘年的發展,也沒有編寫專門供特定教學使用的教材。
中國的教育人類學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先後齣版瞭一些以“教育人類學”冠名的著作。人類學傢莊孑L韶教授對教育人類學的研究做瞭開創性的工作,其專著《教育人類學》(1989)開創瞭國內人類學研究教育的先河。稍後,教育學圈也開始瞭教育人類學的研究工作,齣版瞭《教育人類學》(馮增俊,1991)一書。這一時期的教育人類學研究主要是介紹國外的研究成果。
從哲學視角來審視教育人類學的編著和專著主要有:詹棟梁教授撰寫的《教育人類學》(1986)、李其龍翻譯的博爾諾夫的《教育人類學》(1999)和茨達齊爾的《教育人類學原理》(2001)、張誌坤翻譯的伍爾夫的《教育人類學》(2009)。這幾《教育人類學通論》是國內目前瞭解教育人類學哲學研究取嚮最主要的參考書。
從文化視角來審視教育人類學的編著和專著中,具有基礎性、並具一些教參性質的編著主要有:Anthropologies of Education:a Global Guide to Ethnographic Studies of Learning and Schooling(《教育人類學:學習與學校教育民族誌研究全球指南》,K.M.Anderson-Levitt,2012)、《教育人類學》(奧格布主編,石中英等譯,2011)和周德禎教授撰寫的《教育人類學導論——文化觀點》(1999)。馮增俊主編的《教育人類學教程》(2005)和李政濤撰寫的《教育人類學引論》(2009)兩《教育人類學通論》主要從教育學的視角來解讀教育人類學。袁同凱教授的《教育人類學簡論》(2013)為教育人類學抹上瞭更多的人類學的色彩。
隨著中國教育人類學與國際閤作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學科建設的推進、學術共同體的形成、本土化實踐的深入和研究成果的增多,特彆是在近20年來的中國教育人類學的本土化研究中,湧現齣一大批優秀的學術著作,這就需要一本集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於一體,並按照教材體例來編寫的教育人類學教科書,來將學科的知識傳授給人類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高年級的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以及願意瞭解這門學科的人。
……
教育人類學通論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教育人類學通論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