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曾有过疑惑,为什么词一定要按词谱,讲究平仄、长短句?这样“带着镣铐跳舞”真的有必要吗?能按谱填词的人或许不少,但能真正讲出为什么的人寥寥无几,而龙榆生先生正是其中讲得极清楚明白的一位。龙榆生是民国四大词人之一,又被称为中国词学学科的奠基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创作功力,而且对理论研究极其深入,因而能够融会贯通,切切实实地讲在点子上。本书绝非一般的诗词鉴赏泛泛之作,而是真正出自对“词”这一文学体裁深刻理解,既有宏观观照和整体把握,又把一首首经典名作掰开揉碎,点出其何以精妙,往往令人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看似篇幅不大的一本小册子,却值得反复咀嚼,韵味悠长。
《词学十讲》是龙榆生先生在上海戏剧学院授课时所撰的教材。全书循序渐进,由宏观的词史、词学规律,述及具体作法、欣赏鉴别等各方面,以至于哪些词牌适宜抒写苍凉激越之情、哪些适宜儿女柔情,平仄韵各自的作用、如何用适当的转换达成情感效果,长短结构安排的作用等等;若非龙榆生这样兼擅理论与创作的大家,是不容易写得如此深入浅出、具体可学的。本次出版新增附录三篇:首先根据正文所涉及词牌、人物,从龙榆生本人词作中挑选出十首,或和古人韵,或体现作者对前人词学评价;每首词后加编者按,注明正文中论及该词牌之页码,以便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照阅读,加深理解。附录二、三分别选择《今日学词应取之途径》和《论平仄四声》两篇,与正文部分既不重复,又有所关联。且正文为白话写成,这两篇为浅近文言,俾全书较富变化层次,亦可使读者更全面地感受龙榆生论学的各种路径。
龙榆生(1902—1966),我国著名的词学家,民国四大词人之一。本名沐勋,又名元亮,晚年以字行,别号忍寒居士、风雨龙吟室主、怨红词客等,又以兄弟行七而自称龙七,江西万载人。他一生致力于词学研究,被称为中国词学学科的奠基人,曾主编《词学季刊》、《同声月刊》等刊物,在词学界产生极大的影响。撰著有《词学十讲》、《词曲概论》、《唐宋词格律》等多部经典著作和大量词学论文,编选有《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均为词学研究者、爱好者的案头必备典籍。
第一讲 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1
第二讲 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9
第三讲 选调和选韵/27
第四讲 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41
第五讲 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63
第六讲 论对偶/85
第七讲 论结构/109
第八讲 论四声阴阳/131
第九讲 论比兴/153
第十讲 论欣赏和创作/171
附录一 龙榆生词十首/189
附录二 今日学词应取之途径/194
附录三 论平仄四声/201
第三讲
选调和选韵
填词既称倚声之学,不但它的句度长短、韵位疏密,必须与所用曲调(一般叫作词牌)的节拍恰相适应,就是歌词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起伏变化的不同情感,也得与每一曲调的声情恰相谐会,这样才能取得音乐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使听者受其感染,获致“能移我情”的效果。北宋音乐理论家沈括就曾说过:“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梦溪笔谈》卷五《乐律》)“声与意不相谐”,由于填词者对每一曲调的声容不曾作过深入的体味,尤其在词体逐渐脱离音乐不复可歌之后,学者只知按着一定格式任意“填”词,尽管平仄声韵一点儿不差,但最主要的各个曲调原有的声情却被弄反了,那当然是很难感动人心的。
譬如《六州歌头》,只适宜于抒写苍凉激越的豪迈感情,如果拿来填上缠绵哀婉、抒写儿女柔情的歌词,那就必然要导致“声与意不相谐”的结果。南宋初期的程大昌就曾提到:“《六州歌头》,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音调悲壮,又以古兴亡事实文之。闻其歌,使人慷慨,良不与艳词同科,诚可喜也。”(《词林纪事》卷九引《演繁露》)这就说明此一曲调的声情是只适宜于表达激越怀抱的。现存宋人作品以贺铸为最早。南宋初期此词填的最多,也恰恰反映了时代特点。兹举贺铸和张孝祥所作各一阕为例。
1. 贺作: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东山乐府》
2. 张作: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于湖居士长短句》
从这个词牌的声韵安排上来谈,它连用了大量的三言短句,一气驱使,旋折而下,构成了它的“繁音促节”,恰宜表达紧张急迫激昂慷慨的壮烈情绪。贺铸掌握了这一特点,选用了音色洪亮的“东钟”韵部,更以平、上、去三声互协,几乎句句押韵,增加了它那“繁音促节”的声容之美,恰与作者所要发抒的奇情壮采相称,烘托出一种苍凉郁勃的不平之鸣,和元杂剧家关汉卿《不伏老》北曲散套的气派差相仿佛,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张孝祥把这词牌用来抒写个人对南宋初期强敌压境而统治阶级却一味屈辱求和的悲愤感情,改用了清劲的“庚青”韵部,也能显示出本曲的激壮情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他忽略了仄韵部分,对“繁音促节”的声容之美是较欠缺的。
我一直相信,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穿越时空的界限,与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词学十讲》在这方面做得淋漓尽致。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将词学研究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考证和理论的梳理,而是将词的生命力,体现在了它所承载的丰富情感和时代精神之中。他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书本上的词人,以及他们笔下的世界,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尤其感动的是,作者在分析词作时,总是能挖掘出词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无论是家国情怀的激昂,还是离愁别绪的缠绵,亦或是人生苦短的感慨,都让人感同身受。他让我们明白,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人,其实和我们一样,有着同样的情感需求和人生体验。这种跨越时代的对话,让我觉得词学不再是枯燥的学问,而是通往心灵深处的一条小径,指引我们去感受那些共通的人类情感。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门学问,不能只看其表面的概念和理论,更要深入其内在的精神肌理。《词学十讲》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似乎是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词的世界里,用一种充满热情且不乏洞察力的语言,引导读者一同探索。他并没有故弄玄虚,而是将那些复杂的词学概念,比如“声律”、“用典”、“意象”等等,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不同词派、不同风格的比较分析,那就像是在品鉴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盛宴,让你能分辨出麻辣鲜香的川菜,清淡雅致的苏帮菜,以及厚重醇香的鲁菜。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分析词作时,总能回归到词人的情感和创作的时代背景。他让我们明白,词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载体,是历史的镜子。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那些古老的词句是晦涩难懂的,而是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它让我意识到,词学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术上的探索,更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次“词学”的普及,不如说是一场穿越中国文学史的迷人旅程。作者以一种近乎随性的笔调,却又不失严谨的考证,带我们潜入词的深邃海洋。我并非专业的词学研究者,但书中对词的起源、流变、风格演变乃至背后社会文化背景的阐释,却让我这个普通读者读得津津有味。每讲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心境下的词人,他们如何用短短的句子,承载起千钧的相思、家国之痛,或是对生命短暂的喟叹。从温庭筠的艳词到辛弃疾的豪放,从李清照的婉约到苏轼的超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名家名篇,而是通过对词句、词调、意境的细致剖析,揭示了词的生命力所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总能将那些看似古老、遥远的词作,与当下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他让我们理解,那些“枯藤老树昏鸦”的意象,并非仅仅是描绘景物,更是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体验。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觉得词学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学问,而是可以触及心灵、滋养灵魂的活水。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词学”这个概念是有些畏惧的。总觉得它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充满了生涩的专业术语和晦涩的理论。然而,《词学十讲》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作者以一种非常亲切、自然的方式,将我引入了这个曾经令人生畏的领域。他仿佛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牵着我的手,一步步探索词的世界。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例子都极具代表性,而且作者的讲解总是能切中要害,点拨迷津。他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他教会我们如何去欣赏,如何去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深意。例如,他对于词的“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的界定,以及对代表性词人的分析,都让我豁然开朗。我明白了,原来词的美,不仅仅在于音韵的和谐,更在于其意境的深远和情感的真挚。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是“读”词,而是开始“品”词,开始真正地体会到词的韵味和魅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在学习“词学”,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充满智慧的对话。作者以一种极为自然而又不失深度的笔触,将我带入了中国词的广阔天地。他没有使用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学术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词学概念阐释得清晰明了。最令我赞叹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总能巧妙地将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与词的创作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不仅仅理解词的本身,更能理解词所处的时代以及词人所经历的人生。每讲都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谜题,而作者则引领我们一步步去解开它,最终领略到词的无限魅力。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词的意境和情感的解读,那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触动,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词的美好所吸引。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词是阳春白雪,而是觉得它就蕴藏在我们 everyday 的情感之中,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和体会。
评分京东购物挺好的,正品保障,买得放心。发货快,自有物流超级给力。
评分王国维31岁时辑编,中华书局的定价适中。
评分词学十讲的姊妹篇,收下。
评分有塑封,书很好,细细品读!
评分京东购物挺好的,正品保障,买得放心。发货快,自有物流超级给力。
评分还 不 错
评分这本书挺不错的,是系列书中的一本,值得收藏,可以购买,送货挺快,十分及时迅速,满意。特别怀念京东以前的快递纸盒。
评分很不错的书,多看看有好处。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