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同声传译实务演习》素材的难易程度设计了四个单元,并分别设定了每个单元的训练目标。从译前准备部分的快速反应、跟读、复述、概述、转述、视译等技能技巧到实务演习部分的无笔记交替传译、有笔记交替传译、耳语传译和同声传译等综合训练环节的模块设计,教材遵循由易到难、从简至繁、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在打好语言技能功底的基础上,逐步转入日译中和中译日的双语转换训练。训练素材的语言单位由词汇开始,逐步进入句子、段落、语篇,由小至大,由易到难。与此同时,教材还引导学习者对每次训练的效果进行反思,有助于学习者通过反复的实践真正去了解并把握口译活动。除翻译技巧外,为提高学习者的翻译职业能力,本教材还在课后以“小专栏”的形式介绍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来扩充学习者的知识面。
《中日同声传译实务演习(中译日)》主教材的每一课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本课导读第二部分:实务演习第三部分:课后练习第四部分:训练日志和小专栏其中 “实务演习”作为每一课内容的核心部分,因素材类型的不同,在每一课中分成对话访谈和篇章演说两部分。同时针对每一个训练内容或环节还明确提出“训练内容”“训练要求”“训练目的”。学习者只要在认真思考并学习“本课导读”的前提下,按照课程所设置的环节和步骤进行练习,就能在课程结束时极大地提高口译技能技巧的相关专业知识与能力。另外,根据练习内容,主教材还设计了自我评估环节,学习者可以根据列出的评估项目自我测试相关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自己的评估结果选择相应的步骤,进行适合的后续训练。
杨玲,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2007年先后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获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曾先后赴日本神户市外国语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爱知学泉大学进行学术研究、交流及讲学。
第一单元 …………………………………………………………………1
单元说明……………………………………………………2
第1 课 文化交流…………………………………………………3
1.本课导读
2.文化交流领域对话访谈的无笔记交传训练
3.文化交流领域篇章演说的无笔记交传训练
4.课后练习
5.小专栏 奥斯卡金像奖
第2 课 教育科研………………………………………………27
1.本课导读
2.教育科研领域对话访谈的无笔记交传训练
3.教育科研领域篇章演说的无笔记交传训练
4.课后练习
5.小专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第 3课 旅游观光 ………………………………………………51
1.本课导读
2.旅游观光领域对话访谈的无笔记交传训练
3.旅游观光领域篇章演说的无笔记交传训练
4.课后练习
5.小专栏 世界遗产
第 4课 汽车行业………………………………………………73
1.本课导读
2.汽车行业对话访谈的无笔记交传训练
3.汽车行业篇章演说的无笔记交传训练
4.课后练习
5.小专栏 混合动力汽车
第二单元 …………………………………………………………………97
单元说明……………………………………………………98
第5 课 环境保护………………………………………………99
1.本课导读
2.环境保护领域对话访谈的有笔记交传训练
3.环境保护领域篇章演说的有笔记交传训练
4.课后练习
5.小专栏 有机食品
第 6课 体育运动………………………………………………123
1.本课导读
2.体育运动领域对话访谈的有笔记交传训练
3.体育运动领域篇章演说的有笔记交传训练
4.课后练习
5.小专栏 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 7课 IT技术…………………………………………………145
1.本课导读
2.IT技术领域对话访谈的有笔记交传训练
3.IT技术领域篇章演说的有笔记交传训练
4.课后练习
5.小专栏 电子商务
第8 课 科学技术………………………………………………169
1.本课导读
2.科学技术领域对话访谈的有笔记交传训练
3.科学技术领域篇章演说的有笔记交传训练
4.课后练习
5.小专栏 纳米科技
第三单元 ………………………………………………………………193
单元说明…………………………………………………194
第9 课 大众传媒………………………………………………195
1.本课导读
2.大众传媒领域对话访谈的耳语传译训练
3.大众传媒领域篇章演说的耳语传译训练
4.课后练习
5.小专栏 通讯社
第 10 课 医疗卫生………………………………………………215
1.本课导读
2.医疗卫生领域对话访谈的耳语传译训练
3.医疗卫生领域篇章演说的耳语传译训练
4.课后练习
5.小专栏 世界卫生组织
第 11 课 社会问题………………………………………………237
1.本课导读
2.社会问题领域对话访谈的耳语传译训练
3.社会问题领域篇章演说的耳语传译训练
4.课后练习
5.小专栏 五保
第 12 课 经济金融………………………………………………261
1.本课导读
2.经济金融领域对话访谈的耳语传译训练
3.经济金融领域篇章演说的耳语传译训练
4.课后练习
5.小专栏 GDP与GNP
第四单元 ………………………………………………………………283
单元说明…………………………………………………284
第 13 课 政治外交………………………………………………285
1.本课导读
2.政治外交领域对话访谈的同声传译训练
3.政治外交领域篇章演说的同声传译训练
4.课后练习
5.小专栏 联合国
第 14 课 商贸往来………………………………………………313
1.本课导读
2.商贸往来领域对话访谈的同声传译训练
3.商贸往来领域篇章演说的同声传译训练
4.课后练习
5.小专栏 世界贸易组织
第 15 课 模拟会议传译…………………………………………341
1.本课导读
2.模拟会议传译训练
说实话,市面上的同类书籍汗牛充栋,但很多都是“重理论轻实操”或者“重词汇轻语感”。我希望这本《中日同声传译实务演习》能够打破这个怪圈。它最吸引我的一点是“演习”二字,这暗示着它更侧重于过程的训练而非结果的展示。我特别期待书中对于“场合模拟”的深度挖掘。比如,商务谈判中的唇枪舌战、外交场合的措辞拿捏、乃至科技讲座中的专业名词串流,这些场景需要的思维模式和语言切换速度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书中能提供不同场景下的“思维导图”或“快速反应模板”,哪怕只是作为一个参考框架,也会对我的日常训练大有裨益。另外,对于那些听起来很像,但实际语义相去甚远的“假朋友”词汇,这本书有没有独到的辨析方法?毕竟,一字之差,在同传中可能就是天壤之别,这些细节的打磨,恰恰是区分业余和专业的关键所在。
评分当我翻开目录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实战气息,章节的划分似乎是根据实际工作中的难度梯度和话题热度精心设计的。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枯燥的语法规则讲解,而是直接切入到那些令人头疼的语境陷阱中去。我个人非常关注它对“中国特色话语”的日译处理。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着中日同传译员的难点,比如如何将国内特定政策文件、文化现象的描述,在不失真又不至于让日本听众感到突兀的前提下进行精准定位和转换。如果这本书能针对这些“硬骨头”提供多套备选方案,并详细分析每种方案的适用场合与潜在风险,那它的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此外,音频资源的质量也是我关注的焦点。高质量的MP3光盘意味着我们可以反复训练听辨那些语速较快、口音多变的说话者。如果音频的录制标准能达到专业会议的水平,对提升听力耐力和即时反应能力将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其编写团队专业背景的侧面了解。能够组织这样一套专门针对“同声传译”而非普通笔译的教材,想必是汇集了一批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译界大拿。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如何处理信息流的压缩与重构。同传不是简单的听一句译一句,而是需要提前预判、抓取核心信息、并以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方式重新组织输出。书中是否提供了有效的“信息碎片化处理”和“提前布局”的技巧性讲解?例如,在处理长句时,如何迅速抓住谓语和关键修饰语的位置,并在脑中构建日语的句法结构。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预测”听力内容的思维训练方法,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我希望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范例和答案,更重要的是一套可以内化吸收、迁移应用的思考框架,让译者能够从“模仿”走向“创造性地还原”说话者的意图。
评分从一个常年处于高压翻译状态的从业者角度来看,一本优秀的实务教材,其价值在于能否帮助我们构建起“自动化”的反应链条,从而将更多的认知资源解放出来,用于理解说话者的深层意图和情感色彩。这本书的标题虽然直白,但却直击痛点——实务演习。我更关注的是,它在“即时纠错与自我修正”这方面的探讨是否到位。在真实的同传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漏听或误判而出现小失误,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最自然的方式将错误“抹平”,不影响整体的流畅度,是非常考验功力的。如果这本书能通过特定的演习模块,引导译者在模拟错误场景中进行即时补救练习,那就太棒了。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密度,似乎都在暗示着它不是一本可以轻松读完的“速成指南”,而更像是一本需要长期浸泡、反复咀嚼的“武功秘籍”。我期待它能带来那种“豁然开朗”的顿悟感,而不是机械式的题海战术堆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有考究,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露着一种严谨而又不失现代感的专业气息。我尤其欣赏它在字体选择和留白处理上的用心,这对于一本需要长时间阅读和对照的专业教材来说至关重要。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很扎实,不易反光,这对长时间盯着屏幕或纸质文本进行视听训练的译者而言,极大地减轻了视觉疲劳。当然,作为一本侧重实务操作的演练用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才是衡量其价值的核心标准。我期待它能在那些最棘手、最微妙的跨文化语境转换上,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思路。比如说,处理那些在中文里看似流畅但在日语中却需要彻底重构的社会性表达或特定领域的术语时,这本书能否提供超越简单词汇替换的深层结构解析,帮助我们真正做到“同声传译”层面的信、达、雅。封面上的那句口号,隐约暗示着它不仅仅是一本练习册,更像是一张通往高阶翻译境界的路线图,希望内里的内容能兑现这种期待,尤其是在处理那些需要极高临场反应速度的场景模拟方面,其提供的“演习”模块是否足够贴近真实战场的需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