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日本教育發展的曆史特色鮮明,從世界教育史的範圍來看,屬於後發速進,善於學習彆國之長成就自己教育之特色,並能使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作用的典型。在古代,當中國已處於晉朝,封建教育已經相當完備的時候,日本纔於公元284年通過朝鮮半島上的漢學傢引入漢學經典,開始創辦有組織的教育機構——宮廷學問所。此後日本大力吸收中國儒學和印度佛教,並使之與日本神道相結閤,逐漸形成瞭獨特的日本文化,極大地促進瞭日本教育的發展。16世紀中葉以後,蘭學傳入日本,日本教育中又增加瞭西洋文化和科學技術的元素。到封建社會後期,日本不但建立瞭自己的封建教育體係,還形成瞭以“和魂漢纔”為指導思想的善於引進和吸收外來文化教育成果的能力。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選題原因及研究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第三節 相關概念的界定
第四節 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創新點和不足
第一章 封閉型
——戰前日本教師職前培養模式
第一節 日本封閉型教師職前培養模式的成因
第二節 日本封閉型教師職前培養模式的形成及發展
第三節 封閉型教師職前培養模式的成效與問題
第二章 開放型
——戰後初期日本教師職前培養模式
第一節 日本教師職前培養模式嚮開放型轉型的動因
第二節 日本開放型教師職前培養模式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開放型教師職前培養模式的成效與問題
第三章 綜閤型
——1960年後日本教師職前培養模式
第一節 日本教師職前培養模式嚮綜閤型轉型的動因
第二節 日本綜閤型教師職前培養模式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綜閤型教師職前培養模式的成效與問題
第四章 日本教師職前培養模式轉型的思考
第一節 影響日本教師職前培養模式轉型的因素分析
第二節 日本教師職前培養模式轉型的特點
第三節 日本教師職前培養模式轉型的經驗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日本教育是研究論叢:日本教師職前培養模式轉型研究》:
(二)《忽佛滿氏學校建議》中關於建立教師培養專門機構的建議
《忽佛滿氏學校建議》是明治維新之初,忽佛滿根據自己的經曆就日本學製實施問題(主要是學校問題)嚮日本文部省提齣的改革建議。忽佛滿是1871年7月7日由普魯士派遣來日本在當時的大學東校(之後的東京醫學校、東京大學)講授德國醫學的文部省雇用教師。1872年1月11日,日本文部省設置以箕作麟祥、內田正雄為首的學製調查委員會著手籌劃學製改革一事。忽佛滿在此時嚮文部省提齣瞭建設性的學校改革建議《忽佛滿氏學校建議》。《忽佛滿氏學校建議》包含範圍廣泛,涉及學校改革的多個方麵,對日本1872年《學製》的頒布起到瞭重要的影響作用。“明治四年辛未十二月,正值小學師範學校建設之際,內閣諸公務繁雜,因此忽略瞭教導方麵的注意事項,當時的文部省次官尤淺見浮簿著眼於歐美各國技藝文物之繁榮,完全吸收普魯士人忽佛滿的建議,一改學校之規則,全部學習西洋規則,嚮天下發布通告,指齣學校乃研究纔能技藝之場所”,由此可見,《忽佛滿氏學校建議》在日本近代教育建立與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何等重要。
《忽佛滿氏學校建議》提齣日本應該建立小學及其教官培養學校、中學及工藝學校、大學等三類學校,其中教師培養專門機構包含在小學及其教官培養學校之中,這也是建議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於小學教官培養學校的運轉,《忽佛滿氏學校建議》指齣,小學教官學校每年都要招收新生,學生年齡為18歲以上的在大學南校(之後的東京開成學校、東京大學)接受西洋人良好教育的人員;學科課程由四等構成,每一等級的學習期限為1年,第四級學科教授日語閱讀、會話、文章寫作、習字、數學、外國語(一門),第三級學科除教授第四級學科的內容之外還要教授外國地理和曆史,第二級和第一級學科除教授三、四級學科的內容之外還要教授學科教學方法,同時要按情況附加實地練習,為學生的實地練習設置小學;每一級學生都要參加考試,通過低等學科內容考試的可以升入上一級學科,全部通過四級考試的閤格人員可以授予小學教官資格。關於小學教官培養學校如何進行培養的實施順序,《忽佛滿氏學校建議》主張在建立小學之前首先建立小學教官培養學校,4年之後設置小學,小學教官培養學校應該廣泛設置,以成為4年後興辦眾多小學的基礎;小學教官培養學校應該聘請瞭解日本的西洋人為教師,第一年小學教官培養學校和中學各雇用1名西洋教師,兩學校招收同樣的學生,不設等級,學生應該是跟西洋教師學習過的人士,教師應該是在此地居住良久既精通日語又熟悉日本風俗之人士,一人教授語言,一人教授算數,二者同時教授兩校學生;第二年招收新生,列為下等生,前一年招收的學生為上等生,同時多雇用1名西洋人教師,之前雇用的教師教授學生語言學,後雇用的教師教授上等生的其他學科;第三年再多雇用2名教師,並設置授業練習的小學(實習學校),讓已經學習2年的學生成為授業練習小學的教師,以使其練習如何教育學生;第四年再多雇用2名教師,在這一年,由於通過考試的上等生可以成為小學教官,因此可以設置30——40所小學校;第五年、第六年可以同樣的順序進行中學教師的培養。
關於外國教師的雇用,《忽佛滿氏學校建議》提齣,雇用的外國人宜發揮作用,很多人平素乃無學素餐之徒,日本雖以奇貨雇用,名為教師,但實際為遊民,因此,在雇用外國教師時應對其進行一定的檢查。關於人纔培養,忽佛滿指齣,日本最終要從西洋人的指導中獨立齣來,構築日本人自己的教育體製。從小學教官培養學校以及中學中選齣已修完4年學業且纔華齣眾的人員送往歐洲,使之進入歐洲的中學再次學習,若乾年後,其人歸朝,定能成為優秀人纔。將其作為小學教官培養學校以及中學的教官,逐漸解雇西洋教師,這樣就可以避免滿足於跟隨強者之弊,豈不快哉。
……
前言/序言
“日本教育史研究論叢”包括11部專著,這些專著均為河北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史博士點師生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在各自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擴寫而成的。
齣版一套日本教育史研究叢書是我們多年的願望。之所以這樣講,主要齣於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日本教育發展的曆史特色鮮明,從世界教育史的範圍來看,屬於後發速進,善於學習彆國之長成就自己教育之特色,並能使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作用的典型。在古代,當中國已處於晉朝,封建教育已經相當完備的時候,日本纔於公元284年通過朝鮮半島上的漢學傢引入漢學經典,開始創辦有組織的教育機構——宮廷學問所。此後日本大力吸收中國儒學和印度佛教,並使之與日本神道相結閤,逐漸形成瞭獨特的日本文化,極大地促進瞭日本教育的發展。16世紀中葉以後,蘭學傳入日本,日本教育中又增加瞭西洋文化和科學技術的元素。到封建社會後期,日本不但建立瞭自己的封建教育體係,還形成瞭以“和魂漢纔”為指導思想的善於引進和吸收外來文化教育成果的能力。
在近代,當西方先進國傢的資本主義教育製度已經發展200多年,且在其經濟社會成長中日益發揮巨大作用之時,日本纔通過明治維新推翻封建製度,走上發展資本主義教育的道路。明治維新發生於1868年,是日本曆史上一次不徹底的資産階級革命。維新伊始,新政府所麵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剋服幕藩體製造成的國內危機,改革封建製度,對抗歐美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爭得國傢富強和民族獨立。為此,明治政府提齣“富國強兵”“殖産興業”和“文明開化”三大政策,一麵大刀闊斧地改革封建製度,一麵如飢似渴地引進西方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教育作為文明開化的工具,實施殖産興業和實現富國強兵的手段,被視為旺國興邦的戰略武器而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在明治政府的帶領下,日本全國上下掀起瞭其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教育改革運動。這次教育改革運動以“和魂洋纔”思想為指導,以建立近代資本主義教育製度為內容,以快速實現國傢的資本主義近代化為目標。由於政策得當,措施有力,僅用幾十年時間便實現瞭既定目標。然而,由於明治維新資産階級改革的不徹底性,日本近代教育中也保留瞭大量的封建殘餘和軍國主義教育毒素,在以後日本發動的曆次侵略戰爭中,這些殘餘和毒素起到瞭推波助瀾的作用,緻使日本最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投降,葬送瞭前期改革發展的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對日本實行瞭單獨占領,在美國教育使節團的指導下,日本進行瞭其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教育改革。通過這次改革,日本大力鏟除瞭軍國主義教育的影響,建立瞭以美國教育為樣闆的民主教育製度,為其經濟高速增長發揮瞭重要的促進作用。1967年和1968年日本經濟總量先後超過英國、法國和西德,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至此,日本宣布國傢發展的追趕型戰略已經結束,今後將迎來獨創發展的新時代。恰逢此時,1973年中東爆發的石油危機使日本經濟受到沉重打擊,日本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低速增長時期。在這種背景下,日本又發動瞭其曆史上第三次大規模的教育改革運動。這次教育改革的目標在於培養創造性人纔,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從而支持國傢的獨創發展戰略。為實現這一目標,日本對各級各類教育進行瞭全方位改革,實行瞭許多新政策,采取瞭許多新措施。但與第一次、第二次教育改革相比,由於沒有現成的可以模仿的樣闆,時至今日,這次改革的成效仍不顯著。雖然如此,他們在許多方麵所進行的有益探索,對於各國所麵臨的共同教育問題而言,仍是頗具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的。
第二,日本教育發展過程中積纍瞭許多寶貴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藉鑒。目前,我國正緻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教育體係的建設,我們必須發憤圖強,銳意進取,結閤我國國情,積纍自己的經驗,唯如此,纔能最終實現這一目標。同時,在這一創新積纍的過程中,也必須勇於和善於學習彆國的經驗,唯如此,纔能加快實現這一目標。在此方麵,日本的經驗尤其值得我們重視。因為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人口眾多、人均占有資源量少是兩國的共同特徵。
日本教育是研究論叢:日本教師職前培養模式轉型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日本教育是研究論叢:日本教師職前培養模式轉型研究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