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傢地理 海錯圖筆記·2

中國國傢地理 海錯圖筆記·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辰亮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8065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0440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5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清代畫師聶璜與現代博物小亮再次聚焦故宮藏品《海錯圖》。小亮對《海錯圖》繼續深入解讀,共考證39幅《海錯圖》原圖,涉及50多種生物,收錄瞭新的24篇考察、論證筆記。

※《海錯圖筆記》第二彈,篇幅更大、內容更豐富,古圖更多、全書更富古韻。


  

內容簡介

  

本書是繼《海錯圖筆記》之後,《博物》雜誌編輯張辰亮對《海錯圖》繼續深入解讀的又一次心得分享。第二冊收集瞭作者新的24篇考察、論證筆記。較第一冊相比,第二冊雖比第一冊少6篇,但這次考證瞭40餘幅《海錯圖》中的原圖,內容更豐富。此外,在第二冊中,減少瞭現代照片的比例,增加瞭古代日本、歐洲的博物學手繪,用圖風格更偏古韻。

《海錯圖》是清朝康熙年間,由畫傢聶璜繪製的一組海洋生物圖譜。他用生動的圖片和文字描繪瞭300多種生物,涵蓋大部分的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主要類群,還記載瞭不少海濱植物以及他在中國沿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各種奇聞異事和風土人情,雍正、乾隆、嘉慶、宣統等清代皇帝都很喜愛這部圖譜。

受時代所限,書中記述雖妙趣橫生,但時有誇張,亦真亦假。作者自2015年7月起通過考證、分析、比對……抽絲剝繭地鑒定、解讀書中所繪的海洋生物。他的加工讓現代博物愛好者更容易閱讀這本清代奇書。作者對書中每種物種的描述,既有觀察記錄,又有文獻考證,並沿襲瞭他科學考據一貫的高冷嚴謹又有接地氣的趣味調侃。全書采用清代《海錯圖》的故宮授權原版圖,現代照片大多為作者或其好友實景拍攝,共同為讀者帶來一場視覺與味覺的饗宴。


  

作者簡介

張辰亮

專注科學傳播的“博物達人”,微博750萬粉絲心中的“什麼都知道”。昆蟲學碩士,《博物》雜誌編輯、官方微博賬號運營者,科普作者,為各大媒體撰寫過百餘篇科普文章。擅長用幽默的文字為網友鑒定物種,熱衷園藝手作,尤其喜歡使用靈魂畫作為粉絲答疑解惑。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聶璜繪奇書,滄海探驪珠。光怪陸離互齣沒,莫知綱目科屬種。

博物小亮考海錯,南北行遍萬裏路。或問能好怎,且去看此書。

——高曉鬆

人有瞭好奇纔想去探索世界,有瞭知識纔能去瞭解世界,此書兼具好奇之樂、知識之厚,開捲有趣亦有益。

——馬伯庸

聶璜所繪《海錯圖》,集繪畫、詩文、趣味於一體。博物辰亮小弟,閱後探究竟,大有探幽索隱、激濁揚清之誌趣。年輕一代,居今稽古,無不為益。故宮館藏何止海錯一圖,望藉此筆記,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瞭解更多的華夏文明。

——皇錦品牌創始人 張雪梅

小亮的《海錯圖筆記》,海洋生物古今時空交錯,現代科普和美食料理方式介紹,引經據典、論證糾錯,接地氣通俗易懂!小亮不愧是行走的博物百科,如此有趣的科普讀物,的確值得收藏擁有!

——海鮮科普達人、美食達人 @海鮮大叔

張辰亮通過閱讀、考證和實地調查,把古老的《海錯圖》帶到我們眼前,生動地描述瞭海洋生物幾大類群的分類與分布、生活史特徵、行為及繁殖生態,乃至飲食文化;海洋生物保護的理念更是貫穿全書。相信讀畢此書,你一定會對海洋更感親近。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張潔 博士


  

目錄

第一章 介 部

【西施舌】013 【江瑤柱】023 【海月】031 【撮嘴】041 【海荔枝】051 【珠蚌】061 【七鱗龜】073 【瑇瑁】081

第二章 鱗 部

【河豚】091 【頂甲魚】105 【鋸鯊】113 【刺魚】123 【水沫魚】131

【鰣魚】139 【海鰻】151 【銅盆魚】159 【墨魚】169 【海馬、七裏香】179

【寉魚】189 【紅魚】197 【飛魚】203

第三章

【膃肭臍】217 【海獺】227 【井魚-海��-跨鯊】239


前言/序言

【序】一次更話癆的《海錯圖》考證曆程

《海錯圖》成書於明末清初,是由浙江人聶璜繪製的一部海洋生物圖譜。聶璜把他在中國沿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各種生物都畫在瞭這部圖譜中。時代所限,書中的記載亦真亦假,時有誇張,但妙趣橫生。此書在雍正年間被太監蘇培盛帶入宮中,深受曆代皇帝喜愛,現1-3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第4冊藏於颱北“故宮博物院”。

2014年,北京故宮齣版瞭前三冊,我買瞭一本。2015年,我開始考證書中的生物,並在2016年齣版瞭初步的成果:《海錯圖筆記》第一冊。這本書收錄瞭我對《海錯圖》中34幅畫作的考證。

在《海錯圖筆記》第一冊的序裏我說過,解讀海錯圖是一項長期工程,這不,在一年之後,第二冊寫完瞭。

在寫第一冊時,我還保留著雜誌編輯的習慣。在我供職《博物》雜誌中,一篇文章頂多6頁,因為內容太豐富,每個欄目不會占太多篇幅。所以寫第一冊時,字數一過2000,我就自動開始慌,生怕字多瞭讀者看著煩,於是文章篇幅普遍較小。但書齣版後,看看讀者反饋,發現大部分人反而對我字數較多的那幾篇更感興趣,而且普遍反映意猶未盡。於是,在第二冊裏,我放飛自我,寫瞭不少3000~5000字的文,希望大傢看得更過癮。

內容上,在第二冊中,我考證瞭39幅《海錯圖》原圖,集成24篇文章,頁數比第一冊多24頁——這次的文章篇幅更大、內容更豐富。

經過多次與齣版社的討論和打樣,我們把第二冊的內頁換成瞭呈現效果和閱讀感受更好的紙;封麵從裸脊綫裝換成瞭圓脊精裝,讓整本書更顯品質,滿足瞭一些讀者的收藏需求,加瞭書脊也方便大傢在書架上查找取閱。

這次我增加瞭許多自己的考證過程。一來我本人就是個考據癖,二來我在查找資料過程中發現,很多文章在考據海洋生物時都齣現瞭或多或少的紕漏,有的是對古籍理解有誤,有的是缺乏生物分類學的知識。寫第一冊的時候我就發現瞭,沒好意思說,到第二冊我實在忍不住瞭,在某些文章裏有節製地吐槽瞭一下,另外列齣瞭我自己的考據過程,供讀者參考,讓大傢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在第二冊中,我減少瞭照片的比例,增加瞭許多古代日本、歐洲的博物學手繪。有不少都是和《海錯圖》同時代的,可以對比一下古代的中國人和外國人是如何看待同一類生物的。另一方麵,古代繪畫也比照片更符閤本書的風格。手繪的來源均為閤法,沒有版權爭議。

除瞭古代手繪,現代的手繪也是必要的。我邀請瞭多位年輕的科學插畫師為本書繪製瞭插圖,幫助讀者理解相關的生物學知識。

第一冊齣來後,很多人問,為什麼裏麵有這麼多海鮮的吃法?是否違背動物保護的宗旨?其實寫文時我都考慮過。首先,《海錯圖》原書裏,幾乎每種生物都附上瞭其吃法,為瞭最大限度地嚮讀者展現《海錯圖》的原貌,不可避免地要介紹吃法。其次,大傢可能忽視瞭一個事實:我們所食用的陸地上的生物,如今大部分已經來自人工養殖。而海鮮呢,很大一部分依然來源於野捕。也就是說,你所吃到的海鮮,很多都是野生動物。這是海洋食材和陸地食材的最大區彆,海洋的生産力之高,是陸地無法比擬的。隻要閤理利用,海鮮就能既滿足人類需要,又不影響自然種群。我們不能把保護陸地生物的標準硬套在海洋生物上。對於數量驟減,需要保護的物種,我會明確地在文章中告知讀者。而對於可以閤理閤法地食用的物種,何必迴避其飲食文化?作為一名科普工作者,我對國人“見啥吃啥”的習慣深惡痛絕,也對極端動物保護者不敢苟同。我希望讀者們擁有這樣一種觀點:人類應該閤理利用海洋,而不是禁止利用海洋;人類應該閤理吃海鮮,而不是禁止吃海鮮,更不是吃完海鮮之後禁止彆人介紹怎麼閤理吃海鮮。

另一類必不可少的內容,就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曆。今年由於我喜得愛女,導緻齣行機會不多。但還是盡量抽時間去北京海鮮市場、青島、晉江、廈門、馬裏亞納群島等地搜集瞭資料。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到,第一手資料對一個作者是多麼重要。所以,大海依然是我以後經常要去的地方。

從2014年第一次翻開《海錯圖》至今,已是第4個年頭。越研究,越發現這本書實在有趣。請大傢先看這第二冊《海錯圖筆記》吧,我去繼續考證瞭。

——張辰亮



用戶評價

評分

受時代所限,書中記述雖妙趣橫生,但時有誇張,亦真亦假。作者自2015年7月起通過考證、分析、比對……抽絲剝繭地鑒定、解讀書中所繪的海洋生物。他的加工讓現代博物愛好者更容易閱讀這本清代奇書。作者對書中每種物種的描述,既有觀察記錄,又有文獻考證,並沿襲瞭他科學考據一貫的高冷嚴謹又有接地氣的趣味調侃。全書采用清代《海錯圖》的故宮授權原版圖,現代照片大多為作者或其好友實景拍攝,共同為讀者帶來一場視覺與味覺的終極饗宴。

評分

哎呦哎呦不錯哦

評分

不錯不錯!很用心也很有趣…有趣!

評分

這書名中“海錯”一詞在詞典中是指海洋生物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而這本《海錯圖筆記》是根據他的“祖師爺”——《海錯圖》編寫的。在《海錯圖》中描繪瞭三百多種海洋生物,而在這三百多種海洋生物中大多數都是沿海的一些小生物,其中還有一部分是海中的植物。這本書的作者叫聶璜,他齣身在明代末期的杭州,因為當時還沒有一本關於海洋生物的書籍,於是他下定決心,要畫一本圖鑒。他走遍瞭各個沿海城市,探索瞭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他最後終於完成瞭!而這本便被他叫做《海錯圖》之後他便消失在曆史中,而《海錯圖》也不見瞭。到瞭公元1726年這本書被當時皇宮裏的太監蘇培盛帶入瞭宮內。雖然《海錯圖》是找到瞭,可是因為字跡潦草,而且句子不太好理解,所以沒有人能把它翻譯齣來。百年之後,有一個人曆經韆辛萬苦把它翻譯齣來瞭,他就是著名的《博物》總編輯——“博物君”張晨亮。他把這本書命名為《海錯圖筆記》。我讀這本書時,仿佛正和書中的海洋生物一起玩耍嬉戲。

評分

        Darling說她好喜歡。仔細看瞭一下,東西很不錯,完全滿意。京東真棒!

評分

選擇這本書一是博物君文字幽默,看他的微博還都蠻好玩的;二是一個學海洋的人,對於海洋生物的認識卻僅依賴於小學時讀的科普讀物,大一學海生學瞭個囫圇,還錯把“鱟”念作“鱉”實在慚愧。 一本還蠻有意思的書,海錯圖的畫風還超可愛的,博物君這筆記雖不如微博文風有趣但也是豐富,吃法倒是怎麼也不落下。書的裝幀很漂亮

評分

評分

超級快速!第二天都到瞭!神速!書的紙質、印刷及裝訂都挺好的!要是內容更多就好瞭!不過癮啊,這麼好的內容!

評分

  當然,可以解釋為裝飾物,棍子兩頭做些裝飾是有的,例如古代有一種棍子叫“金吾”(也叫吾杖),是一根長銅棒,兩頭塗金,但刷點金粉就得瞭,它實在沒有必要裝個箍。棍子兩頭另外加裝東西也是有的,例如“殳”或“骨朵頭”(狼牙棒),但那是為瞭增加攻擊力的,而且形狀和金箍棒完全不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