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经济学(第二版)/经济科学译丛

税收经济学(第二版)/经济科学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伯纳德·萨拉尼耶 著
图书标签:
  • 税收学
  • 公共经济学
  • 经济政策
  • 财政学
  • 经济学
  • 税收
  • 经济科学
  • 译著
  • 第二版
  • 经济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38661
版次:2
商品编码:1224600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经济科学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对税收经济理论的介绍既直观又严谨。它把理论与现存的税收体制和重要的实证研究联系起来,对税收对经济决策和均衡产出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为决策者如何设计税收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本书开篇在回顾税收发展史的基础上,对目前西方主要国家的税收体制改革做了简要介绍,虽然着墨不多,但它清晰地描述了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税制差异。由于任何国家的税收体制都遵循一定社会经济活动的路径演化而来,所以本书首先对税收体制做了实证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又对目前颇具争议的*优税制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规范分析,并通过模型分析部分地回答了政府如何选择*优税收政策的问题。本书*后还对诸如*低收入补助、消费税以及环境税等现实中的税收决策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书第二版有许多改动之处,作者重写了第4章“直接税”以及第5章“混合税收”。作者在政策争论与理论文献两个方面的描述有所变化,比如,作者用“新动态公共金融”这部分内容替代了第一版第6章的“资本税”, 而对环境税在理论和政策上有新的理解。

作者简介

伯纳德·萨拉尼耶(Bernard Salanié),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任教于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法国图卢兹经济学院等世界**高校。其著作有:《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和《契约经济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目录

导论 1
历史回顾 2
当前的税收体制 5
本书内容概览 7
注释 9
参考文献 10
第一部分 税收效应
第1章 福利损失与扭曲 13
1.1 税收效应 15
1.2 福利损失 27
1.3 结论 31
注释 32
参考文献 32
第2章 税收归宿 34
2.1 局部均衡 36
2.2 一般均衡 41
注释 51
参考文献 51
第二部分 最优税收
第3章 间接税 57
3.1 拉姆齐模型 57
3.2 生产效率 65
注释 68
参考文献 68
第4章 直接税 70
4.1 模型的建立 71
4.2 米尔利斯模型 74
4.3 概括 89
4.4 模拟 96
注释 101
参考文献 102
第5章 混合税收 104
5.1 负所得税 105
5.2 间接税收有用吗? 106
5.3 一些批评 109
注释 111
参考文献 112
第6章 时间与风险 113
6.1 无风险国家的储蓄税 115
6.2 一个随机的经济体 116
6.3 逆欧拉条件 118
6.4 抑制储蓄 121
6.5 最优税收 122
注释 128
参考文献 128
第7章 矫正税 130
7.1 局部均衡中的庇古税 131
7.2 最优绿色税收 132
7.3 存在双重红利吗? 137
注释 138
参考文献 138
第8章 对最优税收的一些批评 139
8.1 有代表性的社会偏好 139
8.2 实际工作中的税收理论 145
注释 149
参考文献 149
第三部分 当前的若干争论
第9章 低收入援助 153
9.1 贫困的衡量 154
9.2 主要救济方式 155
9.3 从理论得到的启示 159
9.4 实证评估 166
9.5 最近的改革 168
注释 169
参考文献 170
第10章 全球变暖与税收 172
10.1 最优碳价 173
10.2 国际问题 180
10.3 碳税动态 181
注释 183
参考文献 183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A 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187
A.1 消费者理论 187
A.2 生产者理论 190
参考文献 193
附录B 最优控制 194
注释 196
参考文献 196
专用词 197
翻译说明 209

精彩书摘

  《税收经济学(第二版)/经济科学译丛》:
  每次战争结束后,人们可能都会期待税率能回到正常水平。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税率确实下降了许多。然而,社会公共支出的大幅增加却引起了政府税收总额的节节攀升。1883年,俾斯麦的普鲁士(the Prussia of Bismarck)建立了强制性的健康保险制度,又于1889年建立了养老金制度,于是,第一个福利国家就这样诞生了。随后,其他国家也陆续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例如,英国、德国、法国以及美国分别于1911年、1927年、1931年、1936年建立了失业补助制度,同时,英国和美国还分别于1909年、1935年启动了养老金制度。自1945年以后,著名的《柏卫基报告》(BeveridgeReport)使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更趋稳固。在过去的100年里,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上述国家的社会支出(social expenditure)规模也极度膨胀起来,转移支付占国家公共支出 (public expenditure)比重的大幅提升对此做了很好的注释。
  20世纪50年代,法国开始征收增值税(value—added tax)。现在除了美国外,增值税已经成为众多发达国家的主要税收政策工具。20世纪70年代,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通过若干指令(directives),使增值税的征收在欧盟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税收经济学(第二版)/经济科学译丛》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聚焦于税收经济学领域,但并不直接描述该书的任何特定内容,而是围绕该学科的核心概念、发展脉络、重要议题以及理论工具展开,旨在为读者勾勒出理解税收经济学的全景图。 --- 税收经济学:理论、政策与实践的交汇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支柱,是现代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提供基础设施、保障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其设计和实施方式本身,也深刻地影响着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乃至宏观经济的稳定。税收经济学,正是这样一个跨越微观基础与宏观影响的综合性学科,它致力于系统地研究税收的经济效应、最优税制的设计原则,以及税制改革的潜在后果。 一、 理论基石:从效率到公平的权衡 税收经济学的研究始于对个体行为的微观分析。税负的归宿(Tax Incidence)是理解税收效应的起点。一个关键的洞察在于,法律上由谁缴纳税款,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实际负担由谁承担,往往大相径庭。这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在供给缺乏弹性(更缺乏替代选择)的市场中,生产者承担的税负往往更重;反之,需求缺乏弹性(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的市场中,消费者承担的税负更高。这一基础分析,直接引导出对税率结构设计的考量。 效率目标是税收理论的核心关切之一。超额负担(Deadweight Loss)的概念是衡量税收扭曲效应的关键指标。任何非从价税或非比例税(即扭曲相对价格的税种)都会导致经济福利的净损失,因为它们改变了人们的激励结构,使得原本最优的资源配置偏离。无谓损失的大小,直接与所征税种的税率和市场弹性相关。理解并最小化超额负担,是追求经济效率的税制设计的首要任务。 然而,效率并非税收设计的唯一目标。公平性的考量同样重要。税收经济学探讨了两种主要的公平原则:水平公平(Horizontal Equity)要求具有相似经济能力的纳税人承担相似的税负;垂直公平(Vertical Equity)则涉及不同收入或财富水平群体之间的合理税负分配。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永恒难题。累进税制(Progressive Taxation)因其在垂直公平上的优势而受到青睐,但过高的边际税率又可能严重损害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增加无谓损失。 二、 税制设计的核心要素:所得税与消费税 税制设计不仅关乎税种的选择,更关乎税基的界定和税率的结构。 所得税(Income Taxation)是现代税制的主体。对个人所得税而言,边际税率(Marginal Tax Rate)和有效税率(Effective Tax Rate)的区分至关重要。边际税率决定了新增一单位收入需要缴纳的税额,直接影响劳动供给和投资决策。对企业所得税的分析则更为复杂,需要考虑资本的流动性、投资的跨期选择,以及税负在股东、雇员和消费者之间的分配。 消费税(Consumption Taxation),包括增值税(VAT)和销售税,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其核心优势在于对储蓄和投资的激励(因为它只对消费征税),这在理论上可以提高长期资本积累。然而,消费税在垂直公平上可能存在问题,因为低收入群体往往将其收入的更高比例用于消费。增值税的复杂性在于其多环节征收机制,尽管设计得当可以实现中性,但其实施和税基的确定仍需精妙的经济学考量。 三、 宏观层面的影响与复杂性 税收的影响远不止于微观个体的激励调整。在宏观层面,税收政策对总需求、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乃至长期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作用。 税收与劳动供给: 个人所得税率的变化会通过替代效应(人们倾向于用休闲替代工作)和收入效应(更高的税率意味着更少的税后收入,可能激励人们工作更多以维持既定消费水平)共同作用于劳动供给。税收经济学需要运用计量模型来分离这些效应,以准确预测税制改革对就业和总产出的影响。 税收与储蓄/投资: 资本所得税(如利息、股息或资本利得税)对跨期选择的影响是研究的焦点。优惠的资本税率被视为促进投资的手段,但同时也可能加剧财富不平等。税收的资本化效应(Tax Capitalization)也需纳入考虑,即税负在资产价格中被提前消化。 国际税收: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得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成为重大的政策挑战。税收经济学必须探讨如何设计国际税收协定,以平衡国家主权税收权与防止“逐底竞争”(Race to the Bottom)的需求,确保跨国公司的税负公平合理。 四、 政策实施与行为反应 税收的理论模型必须与现实的政策执行相结合。税收合规成本(Compliance Costs)和税收征管成本(Administrative Costs)是衡量税制优劣的重要软性指标。一个在纸面上最优的税制,如果执行成本过高、漏洞过多,其实际效果将大打折扣。 此外,税收经济学强调纳税人的行为反应(Behavioral Responses)。人们不仅会对税率变化做出反应,还会对税收体系的复杂性、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做出反应。税收筹划(Tax Avoidance)和逃税(Tax Evasion)行为,是税制设计中必须正视的现实。设计简洁、透明的税法,旨在降低这些非生产性的成本。 总结而言,税收经济学是一门将严谨的经济分析工具应用于复杂的社会财政实践的学科。它要求决策者在追求效率最大化、实现收入公平分配、以及管理宏观经济稳定这三者之间寻求动态的、情境化的平衡点。任何税制改革,都必须建立在对这些深层经济机制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严谨性和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份对税收经济学领域深刻的学术探索。我一直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有很高的要求,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在论证每一个观点时,都引用了大量的理论模型、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使得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书中对不同税收政策效果的评估,不仅仅是停留在定性分析,而是运用了大量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税收弹性、税收负担转移等关键指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探讨某些复杂或争议性话题时,所表现出的审慎和客观。例如,在讨论税收竞争问题时,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之归结为“零和博弈”,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国家在税收政策上的博弈逻辑,以及这种博弈可能带来的效率和公平的双重影响。这种对学术前沿问题的深入探讨,以及对研究方法的细致讲解,让我对经济学研究的严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让我觉得,理解税收经济学,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研究方法。

评分

我一直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份求知欲。它并没有停留在对某个具体税种的描述,而是将税收置于更广阔的经济框架下进行考察。通过阅读,我开始理解税收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而影响GDP增长、就业水平和通货膨胀。书中关于税收政策的财政乘数效应的论述,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政府通过减税或增加支出,确实能够刺激经济,但其效果的强弱和持续性,又与税收的来源、支出项目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税收与经济周期之间关系的探讨。当经济衰退时,税收收入自然会下降,而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可能需要增加支出或减税,这又会进一步影响财政赤字。这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让我看到了经济学理论在应对现实经济挑战时的重要性。书中对不同宏观经济模型的运用,也让我对如何量化和预测税收政策的影响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尽管有些模型对我而言尚显复杂,但作者总是能用清晰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其中的关键逻辑,使得我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这本书让我觉得,税收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个人经济行为的书。在阅读之前,我总以为税收只是政府的事情,与我个人关系不大,无非是按时申报纳税罢了。但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税收政策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每一个经济决策的。无论是选择购买哪种商品,选择何种投资方式,甚至选择在哪座城市工作,都可能受到税收政策的影响。书中对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税种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和企业决策的分析,让我看到了税收的“隐形之手”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例如,作者在解释税收抵扣和税收优惠如何引导消费者和企业进行特定行为时,我才意识到,原来许多看似是个人自由选择的决定,背后都有税收政策的影子。这种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让我更加重视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充分考虑税收因素。这本书让我觉得,理解税收,就是理解如何在这个经济社会中做出更明智的个人选择。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将税收与更深层次的社会议题紧密相连。我一直认为,经济学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效率,更应该关注公平。而税收,恰恰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消除贫困、促进社会福利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作者在分析不同税种的分配效应时,不仅仅是计算税负的转移,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税收政策如何影响社会不同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例如,关于遗产税的讨论,让我看到了它在限制财富过度集中、促进社会流动性方面的潜在价值,但也同时也认识到了其在激励财富传承、鼓励捐赠等方面的可能挑战。书中对“能力原则”和“受益原则”的讨论,让我对税收公平的两种不同理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白了在实际政策制定中,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此外,书中还涉及了税收与环境、税收与创新等前沿话题,让我看到了税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其应用前景的广阔。这本书让我觉得,经济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如何构建一个更公正、更包容的社会。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经济学的新世界!在此之前,我总觉得经济学离我的生活很遥远,充斥着各种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理论。但《税收经济学》的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直观和引人入胜的方式,把税收这个看似枯燥的话题讲得活灵活现。作者在开篇就点出了税收在现代社会运行中的核心地位,这一点我深以为然。想想看,没有税收,公共服务从何而来?基础设施如何建设?教育和医疗如何保障?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解税收制度本身,更是在剖析税收如何塑造我们的社会经济格局。我尤其喜欢作者在阐述不同税种(比如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时,不仅仅是给出定义,还会深入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公平问题。例如,在讨论累进所得税时,书中并没有简单地说它“公平”,而是详细地解释了累进税率如何通过增加高收入者的税负来调节收入分配,但同时也指出了其可能抑制投资和储蓄的潜在负面效应。这种多角度、辩证的分析,让我对税收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税收的认知是否过于片面。这本书让我觉得,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改善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