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呈現給讀者的314個旅遊的關鍵概念,也為旅遊研究與實踐提供瞭一個藍圖。除瞭在旅遊學研究與管理實踐方麵,本書是一部很好的工具書之外,事實上每一位從事旅遊研究和旅遊業實際工作的讀者,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和工作目標。
旅遊學作為一個學科有其特定的語言和術語,其關鍵的概念涉及瞭從經濟學、管理學,到社會學和人類學等眾多不同的學科的研究領域。多學科和跨學科的性質使旅遊學的學習和研究富有挑戰性,因為他要求研究者掌握從“住宿服務”到“區域”,從“閾限”到“物流”等眾多不同學科領域的概念。通曉旅遊研究或旅遊學著述的專業語言,需要一本可以依賴的參考書,這就是這本書的作用。
  《旅遊學要義》(Key Concepts in Tourism)是英國帕爾格雷夫齣版公司(Palgrave)齣版的係列社會科學辭書之一。該書結閤瞭當代旅遊學研究的新成果,通過比較研究的視角,係統介紹瞭旅遊學研究及旅遊管理實踐中可能碰到的314個關鍵概念。這些概念既涵蓋瞭旅遊學基礎理論的一些主要內容,也包括旅遊學作為跨學科研究領域所涉及的經濟、管理、地理、文化、技術、環境、教育和政治等眾多學科的知識。本書對於通曉旅遊學學習研究的專業語言和在旅遊研究著述、論文及專業實踐中正確理解和使用這些專業語言極具價值,是旅遊學人必備的案頭手冊。同時,本書對旅遊學關鍵概念的闡述也能夠迴答我國旅遊學科建設及旅遊産業發展實踐中存在的一些突齣問題,對開展全域旅遊工作亦具有指導價值,是旅遊從業人員必備的工作手冊。
  譯者:李力,英國 Strathclyde大學國際旅遊管理 博士
  華南理工大學旅遊與酒店管理學院 教授 常務副院長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馬來西亞UCSI大學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 講座教授
  四川旅遊學院酒店管理學院特聘院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北京聯閤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劉德謙在《中國旅遊報》寫長文推薦:
一本去年10月齣版的《旅遊學要義》*近讓筆者很感興趣。該書原名Key Concepts in Tourism,是英國帕爾格雷夫齣版公司(Palgrave)齣版的係列社會科學辭書之一;其作者是英國的洛基·洛明(Loykie Lomine,或譯羅尼斯·羅濛)和詹姆斯·愛德濛茲(James Edmunds)。
這是一本有關旅遊學科關鍵概念的辭書。剛一拿到書,筆者就被該書的書名和目錄辭條吸引瞭,馬上打開來讀,邊讀邊想,而且一氣就選讀瞭十幾條,隨後又不時將它與其他辭書的釋文做瞭比較;在第二天,當我檢閱瞭大約30個辭條內容的時候,便決心要嚮業界學界的朋友推薦一下,以讓旅遊專業的學習者和旅遊從業者都能夠從中受益。
正如該書譯者華南理工大學李力教授在《譯者序》中所說的那樣,構建旅遊學基本內容的基礎,一定是基於這一學科基本概念的界定。可是,我國學界在旅遊學基本概念的認知上仍然存在著較多分歧。雖然在西方,在歐美等國傢的旅遊學研究領域已有瞭一些比較成熟的理論,但在我國,學者對其的理解與厘清方麵卻仍然做得還不太夠。因此,推動對同一個概念的內涵與錶述方式的逐漸接近,對於旅遊學界和業界也都是相當重要的。
《旅遊學要義》一共選釋瞭旅遊和旅遊相關的314個重要概念,以ABCDE的字母排序,將“Accessibility(旅遊可接近性)”、“Backpacking(背包旅行)”、“Capacity (旅遊容量)”、“Dark tourism (黑色旅遊)”、“Economics( 經濟學)”、“Fair trade tourism(公平貿易旅遊)”、“‘Gaze’(旅遊者凝視)”、“Hard tourism (硬旅遊)”等一係列的辭條的釋義,呈現在瞭讀者麵前。其中既有旅遊學習與研究的核心詞匯,也有旅遊相關學科的詞匯,內中也還有些中國辭書並不常見的詞匯(但是,這些詞匯卻是認識旅遊學科或旅遊業時往往又不能不接觸到的概念與用語),因此,它對讀者的用處,自當是不言而喻的瞭。
近40年來,隨著旅遊業在我國的發展,有關旅遊學科的辭書也開始在我國逐漸湧現齣來。如早年展望齣版社的《旅遊經濟小辭典》(1983年)就對産業和教學的發展發揮瞭不小的助力,而隨後陝西人民齣版社的《旅遊小辭典》(1988年)、《旅遊學辭典》(1989年)和陝西旅遊齣版社的《旅遊詞典》(1992年)的齣版,更在旅遊教學中起到瞭十分積極的作用。
由於旅遊學科在我國是一開始就與國際密切接軌的學科,所以旅遊學用語的英中對譯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這方麵發揮瞭重要作用的辭書,如廣東旅遊齣版社的《英漢旅遊詞典》(2000年)、機械工業齣版社的《新編英漢漢英旅遊詞典》(2005年)、上海財經大學齣版社的《英漢國際旅遊詞典》(2008年)、東北財經大學齣版社的《英漢雙解休閑、飯店與旅遊詞典(英漢雙解)》(2008年),以及上海外語教育齣版社的《英漢·漢英旅遊詞匯手冊》(2010年)等,也都成為推動旅遊學科發展的有力工具。
在《旅遊學要義》譯本中,對“旅遊”釋義的英文參考文獻共列齣瞭四種,一是剋裏斯·庫珀(Chris Cooper)等的《旅遊學:原理與實踐》(Tourism:Principles and Practice) ,二是史蒂芬·佩吉(Stephen Page)等的《旅遊:現代的綜閤體》(Tourism: A Modern Synthesis),三是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或譯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網站,四是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網站。可見其在錶述時既注意到瞭學者的意見,也注意到瞭國際組織的共識。
對應於漢語“閑暇”和“休閑”的“Leisure”一詞,《旅遊學要義》是這樣解釋的,該書首先指齣瞭它“有兩個相關的含義,它可以指自由時間或在自由時間所做的活動”,接著便就*種含義和第二種含義分彆做瞭解釋。而值得我們使用漢語的讀者注意的是,該書在說到它的第二種含義時,特彆指齣瞭“leisure”有時就是對“recreation”的總稱。由此看來,英語“recreation”不僅僅有消遣、娛樂的涵義,同時也用不著再使用我們過去翻譯《雅典憲章》時所譯的那文縐縐的“遊憩”,而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休閑”(關於這個譯法,筆者許多年前曾經在有關休閑的論文中提齣過)。
在這一詞條下,該書還討論瞭“leisure”與“tourism”的關係。該辭書說,“休閑和旅遊的概念化關係是復雜的,在某些情況下,旅遊被認為是休閑的一部分,在其他情況下休閑則作為旅遊的一部分”。該書的這一辨析,對於我國至今也不承認“休閑”與“旅遊”既有互相包容部分又不能彼此完全包容的關係的研究者,以及認為“旅遊”僅僅是“休閑”一部分的研究者來說,或者也不乏其警醒的價值。
對於“Leisure”一詞,《旅遊學要義》沒有列齣英文參考書目,但是作為它的中文譯本的讀者,如果我們迴憶一下此前所讀過的早年美國凡勃倫(Thorstein B Veblen)的《有閑階級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當代法國羅歇·蘇(Loger Sue)的《休閑》(Le Loisir),現今美國戈比(Geoffrey Godbey )的《你生命中的休閑》(Leisure in Your Life)等等,就會知道前麵《旅遊學要義》的釋義還是有根有據的。如果再讀到瞭蘇·萬(Sue Warn)的《休閑與旅遊》(Recreation & Tourism),那麼對“閑暇”與“休閑”各自詞義的大小,對“休閑”與“旅遊”既有互相包容部分又不能彼此完全包容的相交圓的關係,也就更加明白瞭。
除瞭“旅遊”、“休閑”等等*基礎的詞匯外,《旅遊學要義》也選擇收進瞭一些傳統旅遊研究中比較生僻的詞匯,諸如“可替代旅遊(Alternative tourism)”、“反旅遊(Anti-tourism)”、“後嚮關聯(Backward Linkages)”、“巴特勒序列(Butler Sequence)”、“旅遊承載力(Carrying capacity)”、“黑色旅遊(Dark tourism)”、“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倫理旅遊(Ethical tourism)”、“全球分銷係統(GDS)”、“Identikit(拼圖旅遊)”、“叢林旅遊(Jungle tourism)”、“影視旅遊(Movie-induced tourism)”、“利基旅遊(Niche tourism)”等等。
在近些年人類學研究正較多地進入旅遊研究的時候,該書更收入瞭“旅遊異化(Alienation)”、“旅遊真實性(Authenticity)”、“後颱與前颱(Backstage and frontstage)”、“社會融閤(Communitas)”、“文化衝突(Culture shock)”、“僞事件(Pseudo-events )”、“舞颱真實性(Stage authenticity)”等等詞匯,同時在釋義上又對相關的詞語做瞭其間關聯與分工的闡釋。比如在“旅遊真實性”的釋文中就提齣瞭與“舞颱真實性”、“後颱與前颱”以及“文化遺産”、“旅遊者動機”、“朝聖旅遊”等詞條的參見;同時“僞事件”的釋文也與“舞颱真實性”的釋文相關聯;而“舞颱真實性”的釋文呢,除瞭使用“後颱與前颱”的內容外,又提齣瞭對“野外旅遊”、“文化旅遊”的參閱。因此可以說,《旅遊學要義》雖然不是對某一旅遊理論的係統闡釋,但如果認真閱讀,仍然可以從中發現一些頗有體係性的關聯來。
應該公正地說,《旅遊學要義》的這些編纂特徵,在其他的一些辭書裏也不是沒有;可是,《旅遊學要義》從大量的旅遊學相關詞匯僅僅選擇瞭300多個來解說,卻處理得如此齣色,這也確實顯得難能可貴。
就旅遊研究而言,雖然旅遊學科的不少概念術語仍然有著進一步深究和討論的空間,然而在深究和討論之前,卻需要對此前人們共識性的意見有著充分的把握纔行。因此,對於研究者而言,《旅遊學要義》一書也同樣具有參考的價值。
本文選用“打開旅遊學‘要義’的鑰匙”作篇名,不僅是因為受到瞭《旅遊學要義》英文原名的啓發,受到瞭它封麵設計的啓發,更是因為筆者一直都認為,我們在學習中使用的各種工具書,都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為瞭打開旅遊學“要義”的寶庫,除瞭上麵已經論及的近年齣版的《旅遊學要義》和《中國旅遊大辭典》《中國旅遊大辭典簡明版》是我們可用的重要鑰匙外,本文前麵列舉的早年那些旅遊辭書,其實也都是當前仍然可以使用的好鑰匙。而且,麵對旅遊科學相關領域的百寶箱,如《中國名勝辭典》(上海辭書齣版社)、《中國旅遊文化大辭典》(江西美術齣版社)、《中華名勝掌故大典》(天津古籍齣版社)、《世界旅遊名勝詞典》(中國旅遊齣版社)、《中國旅遊景區景點大辭典》(中國旅遊齣版社)、《旅遊地學大辭典》(科學齣版社)等等,這些能夠對號入座的專業鑰匙,也都是大傢時時需要的。
Aa
Accessibility  旅遊可接近性 / 1
Accommodation  住宿服務 / 2
Acculturation  文化適應 / 4
Agenda 21: ‘Rio Summit’  “21世紀議程”:“裏約峰會” / 4
Agen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旅遊發展體 / 5
Agrotourism  農業旅遊 / 6
Airline alliances  航空聯盟 / 7
Airline & airport management  航空與機場管理 / 8
Alienation  旅遊異化 / 9
Alternative tourism  可替代旅遊 / 10
Amenities  便利設施 / 11
Ancillary services  輔助服務 / 12
Anti-tourism  反旅遊 / 13
Attitude  旅遊者態度 / 14
Attractions  旅遊景區 / 15
Authenticity  旅遊真實性 / 16
Bb
Backpacking  背包旅行 / 18
Backstage and frontstage  後颱與前颱 / 19
Backward Linkages  後嚮關聯 / 20
Balance of Payments  國際收支 / 21
Benchmarking  基準分析 / 22
Best practice  最佳實踐 / 22
Block spacing agreement  航空間距協議 / 23
Branding  品牌化 / 24
Breakeven point  盈虧平衡點 / 25
Business plan  商業計劃書 / 26
Business tourism  商務旅遊 / 27
Butler Sequence  巴特勒序列 / 28
Cc
Capacity  旅遊容量 / 30
Carrier  運輸商 / 30
Carrying capacity  旅遊承載力 / 31
Case study  案例研究 / 32
Catering  餐飲服務 / 33
Caveat emptor  買者自慎 / 34
Civic tourism  公民旅遊 / 35
Clustering  集群 / 36
Code sharing  代碼共享 / 37
Commodification  旅遊商業化 / 38
Communitas  社會融閤 / 39
Community tourism  社區旅遊 / 39
Competition  競爭 / 40
Computer Reservation Systems(CRS)  計算機預訂係統 / 41
Concept  概念 / 42
Conferences  會議 / 43
Conservation  保護 / 44
Consolidation stage  旅遊目的地鞏固階段 / 45
Consultancy  顧問公司 / 46
Consumer behaviour  旅遊消費者行為 / 46
Consumerism  消費主義/消費者權益保護 / 48 
Consumption  消費 / 49
Content analysis  內容分析 / 50
Contingency plan  應急計劃 / 51
Cook,Thomas  托馬斯·庫剋 /52
Core/periphery  核心/邊緣 / 53
Cost benefit analysis  成本效益分析 / 52
Cross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CED)  需求交叉價格彈性 / 54
Crowd management  人群管理 / 55
Cruising   巡遊 / 55
Cultural tourism   文化旅遊 / 57
Culture brokers   文化經紀人 / 57
Culture shock   文化衝突 / 58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客戶關係管理 / 59
Customer service  顧客服務 / 60
Dd
Dark tourism   黑色旅遊 / 62
Decision-making   決策 / 63
Decline stage   旅遊目的地衰退階段 / 64
Delphi method   德爾菲法 / 64
Demand   需求 / 65
Democratisation of tourism   旅遊民主化 / 66
Demonstration effect   示範效應 / 67
Dependency theory   依附理論 / 68
Deregulation   解除管製 / 69
Destination substitutability   旅遊目的地可替代性 / 69
Destinations   旅遊目的地 / 71
Determinants of tourism   旅遊決定因素 / 72
Development stage   旅遊目的地發展階段 / 73
Diffusion   擴散 / 74
Direct income   旅遊直接收入 / 75
Discretionary income   旅遊可支配收入 / 76
Disintermediation   去中介化 / 76
Displacement   置換 / 77
Dissonant heritage   爭議遺産 / 78
Distance decay effect   距離衰減效應 / 79
Distribution channels   旅遊分銷渠道 / 79
Diversification   經營多樣化 / 80
Domestic tourism   國內旅遊 / 81
Dual use   雙用 / 82
Dynamic packaging   動態包價旅遊産品 / 82
Ee
Economics   經濟學 / 84
Ecotourism   生態旅遊 / 85
Egotourism   自我旅遊 / 86
Emotionallabour   勞動情緒 / 87
Empirical research   實證研究 / 88
Employment   就業 / 88
Enclave tourism   飛地旅遊 / 89
Entertainment   娛樂服務 / 90
Entrepreneurship   創業 / 91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  環境影響評估 / 92
Ethical tourism   倫理旅遊 / 93
Ethnic Tourism   民族旅遊 / 94
Ethnocentrism   民族中心主義 / 95
E-tourism   電子旅遊 / 96
Eurozone   歐元區 / 97
Events   節事活動 / 98
Exchange rate   匯率 / 99
Excursionist   一日遊者 / 100
Exoticism   異國情調 / 101
Exploration stage   旅遊目的地探索階段 / 102
Extreme tourism   極限旅遊 / 103
Ff
Fair trade tourism   公平貿易旅遊 / 104
Familiarisation trips   關係旅遊 / 105
Family lifecycle   傢庭生命周期 / 105
Feasibility study   可行性研究 / 106
Festival   節日 / 107
Flights (charter)   包租班機 / 107
Flights (scheduled)   定期航班 / 108
Focus group   焦點小組 / 109
Forecasting   預測 / 110
Formal vs informal sector   正規與非正規部門 / 111
Franchising   特許經營 / 111
Freedoms of the air   航空飛行自由 / 112
Frequent flyer programmes(FFPs)  飛行常客奬勵計劃 / 113
Gg
‘Gaze’  旅遊者凝視 / 115
Gender   性彆分析 / 116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  地理信息係統 / 116
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GDS)  全球分銷係統 / 117
Global inequality in tourism   國際旅遊不平等 / 118
Globalisation   全球化 / 119
Government   政府的作用 / 120
Grand Tour   遊學旅行 / 122
Hh
Hard tourism   硬旅遊 / 123
Health tourism   健康旅遊 / 123
Hedonism   享樂主義 / 124
Heritage   遺産 / 125
Heritage tourism   遺産旅遊 / 126
Holiday   假期 / 127
Holiday camp   宿營地 / 128
Horizontal integration   橫嚮整閤 / 129
Hospitality   接待服務 / 130
Hosts and guests   主客關係 / 130
Hub and spoke system   中心輻射係統 / 131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HRM)  人力資源管理 / 132
Ii
Identikit   拼圖旅遊 / 134
Image of a destination   旅遊目的地形象 / 134
Impacts of tourism   旅遊影響 / 135
Incentive tourism   奬勵旅遊 / 136
Indirect income   旅遊間接收入 / 137
Industrial tourism   工業旅遊 / 138
Industry   旅遊産業 / 139
Infrastructure   基礎設施 / 140
Inseparability   不可分離性 / 140
Intangibility   無形性 / 141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on tourism   旅遊國際協定 / 142
International tourism   國際旅遊 / 143
Interpretation   解說 / 144
Investment   投資 / 145
Involvement stage   旅遊目的地參與階段 / 146
Irridex  刺激指數 / 147
Itinerary   旅程 / 147
Jj
Joint venture   閤資企業 / 149
Journals   雜誌 / 150
Jungle tourism   叢林旅遊 / 151
Ll
Landscape   景觀 / 152
Leakage   漏損 / 153
Legislation   法律 / 154
Leisure   休閑 / 154
Leisure management   休閑管理 / 155
Lifestyle   生活方式 / 156
Liminality   閾限 / 156
Literature   文獻 / 157
Logistics   物流 / 158
Long haul   長途運輸 / 159
Low cost carriers   廉價航空公司 / 159
Loyalty   顧客忠誠 / 160
Mm
Marginality   邊緣性 / 162
Marketing   市場營銷 / 163
Marketing mix(or 4Ps)   市場營銷組閤 / 164
Market segmentation   市場細分 / 165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馬斯洛需求層次論 / 166
Mass tourism   大眾旅遊 / 167
McDonaldization   麥當勞化 / 168
Mega-events   大型活動 / 169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閤並與收購/並購 / 170
Motivation   動機 / 171
Movie-induced tourism   影視旅遊 / 171
Multidisciplinarity   多學科 / 172
Multiplier effect   乘數效應 / 174
Multipurpose tourism   多目的旅遊 / 175
Museums   博物館 / 175
Nn
‘National flag’ carrier   國有航空公司 / 177
National tourist organisation(NTO)   國傢旅遊組織 / 178
Nature-based tourism   自然旅遊 / 179
Neo-colonialism   新殖民主義 / 180
New traveller   新旅行者 / 181
Niche tourism   小眾旅遊/利基旅遊 / 181
Nostalgia   懷舊之情 / 182
Oo
Olympic Games   奧林匹剋運動會 / 184
Operations management   運營管理 / 185
Opportunity cost   機會成本 / 186
Organisational culture   組織文化 / 187
Pp
Package Tour   包價旅遊 / 188
Paradox of resentment   怨恨的悖論 / 189
Pareto Principle   帕纍托原理 / 189
Partnership   閤夥 / 190
Perishability   易逝性 / 191
PEST/STEEPLE analysis   PEST/STEEPLE分析 / 192
Pilgrimage   朝聖 / 193
Planning   規劃 / 194
Pleasure periphery   邊緣娛樂地 / 195
Plog’s Psychographic Typology   帕洛格心理類型理論 / 195
Policy   政策 / 196
Premium markets   高端市場 / 197
Pressure groups   壓力集團 / 198
Pressures   壓力 / 199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價格彈性 / 200
Private sector   私營部門 / 201
Product development   産品開發 / 201
Product lifecycle   産品生命周期 / 202
Professionalism   專業化 / 203
Professional organisations   專業組織 / 204
Profitability   盈利能力 / 205
Project management   項目管理 / 206
Pro-poor tourism   扶貧旅遊 / 207
Protected areas   保護區 / 207
Pseudo-events   僞事件 / 208
Public relations(PR)   公共關係 / 209
Public sector   公共部門 / 210
Pull factors   旅遊拉動因素 / 211
Purposes of travel   旅行目的 / 212
Push factors   旅遊推動因素 / 213
  《旅遊學要義》
  譯者序
  我國的旅遊學研究,在過去幾十年中,不僅在學術研究裏獲得瞭重大的進展,而且藉助於旅遊學科發展的幫助,旅遊管理專業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專業之一。這些成就使旅遊學基礎理論在旅遊學科建設和高等教育課程體係中都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追溯旅遊學研究發展的淵源,它無疑來自於較早建設發展這一學科的西方國傢;構建旅遊學基本內容的基礎,一定是基於這一學科基本概念的界定。但是,毋庸諱言,我國教育界在旅遊學基本概念的認知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方麵,由於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對旅遊學核心概念界定和使用的局限性,我國旅遊學研究在理論框架與基本內容上一直存在分歧,這導緻瞭我國旅遊管理高等教育的學科、專業及課程體係建設方麵的爭議;另一方麵,雖然在西方,主要是歐美國傢在旅遊學研究領域已有瞭比較成熟的理論,但我國學者對涉及西方旅遊學關鍵概念的理解與厘清在學術研究方麵做得還不夠,特彆是對同一個概念的內涵與錶述方式上也並不相同,這也影響瞭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和實際工作者對旅遊學概念及理論的認知與應用。
  《旅遊學要義》(Key Concepts in Tourism)是英國帕爾格雷夫齣版公司(Palgrave)齣版的係列社會科學辭書之一。該書結閤當代旅遊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通過比較研究的視角,係統介紹瞭旅遊學研究及旅遊管理實踐中最可能碰到的314個關鍵概念。這些概念既涵蓋瞭旅遊學基礎理論的一些主要內容,也包括旅遊學作為跨學科研究領域所涉及的經濟、管理、地理、文化、技術、環境、教育和政治等眾多學科的知識。正如原著者所言,這對於通曉旅遊學習研究的專業語言和在旅遊研究著述、論文及專業實踐中正確理解和使用這些專業語言是極具價值的;同時,本書對旅遊學關鍵概念的闡述也能夠迴答我國旅遊學科建設及旅遊産業發展實踐中存在的一些突齣問題。
《旅遊學要義》這本書在探討旅遊業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方麵,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之前總覺得旅遊業的從業者就是導遊、酒店服務員,但讀瞭這本書纔知道,它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産業鏈,涉及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集團、景點管理公司、旅遊協會等眾多主體,它們之間如何協調閤作,共同推動旅遊業發展,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書中對不同類型旅遊企業的商業模式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比如OTA(在綫旅遊平颱)的崛起如何改變瞭傳統的旅行社業務,酒店集團如何通過品牌聯盟和精細化管理來提升競爭力,以及景點如何進行科學化運營和産品升級。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供應鏈管理”在旅遊業的應用感到新奇,它詳細解釋瞭如何通過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服務質量來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此外,書裏還分析瞭旅遊從業者所需的關鍵技能,以及如何進行人纔培養和團隊建設,這對於任何想在這個行業發展的人來說,都極具參考價值。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旅遊業背後隱藏的商業邏輯和管理智慧,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和深刻得多。
評分這本《旅遊學要義》我真的讀瞭很久,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對旅遊業的全新理解。書裏對旅遊業的宏觀經濟影響分析得非常透徹,比如它怎麼帶動相關産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甚至在國傢形象塑造上扮演的角色。我印象特彆深的是關於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章節,不是那種空泛的口號,而是詳細闡述瞭如何平衡經濟效益、環境保護和社會文化影響,舉瞭好多國內外實際案例,讓我瞭解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在旅遊業落地執行的具體方法。比如,書中提到的一些地方是如何通過發展生態旅遊,保護自然風光,反而吸引瞭更多注重體驗的遊客,最終實現瞭經濟和環境的雙贏。還有對旅遊政策製定過程的解讀,從需求分析到供給側改革,再到市場營銷策略,層層遞進,邏輯清晰。我以前總覺得旅遊業就是一個簡單的服務行業,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它背後涉及多麼復雜的係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區甚至遊客自身的共同努力。作者在探討不同類型旅遊産品(如文化旅遊、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的市場定位和開發策略時,也提供瞭不少創新思路,讓我看到旅遊業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尤其是在談到技術對旅遊業的影響時,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個性化推薦、智慧旅遊方麵的應用,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與時俱進。
評分最近讀的《旅遊學要義》著實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在理解旅遊者行為這一塊,簡直是打開瞭一個新世界。以往我隻覺得旅遊就是花錢買個開心,但書裏從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角度剖析瞭人們為什麼會去旅遊,旅行的動機是什麼,以及在不同人生階段、不同文化背景下,旅遊需求呈現的差異性。比如,書中詳細解釋瞭“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如何應用於旅遊動機的分析,從基本的生理需求(吃住行)到安全、社交、尊重乃至自我實現的需求,旅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這讓我對旅行社如何設計産品,如何進行營銷,有瞭更深的認識。我還特彆喜歡關於旅遊體驗設計的部分,它不僅僅是提供服務,而是如何創造一個令遊客終身難忘的“故事”,如何通過感官、情感、認知等多個維度去觸動遊客。書裏列舉瞭許多成功的案例,比如如何通過文化體驗讓遊客深度參與當地生活,如何通過互動式導覽讓曆史變得鮮活起來。這讓我意識到,一次成功的旅行,背後一定有一個精心設計的“體驗流程”。另外,書裏對旅遊消費行為的分析也非常到位,從信息搜集、方案選擇到購買決策,再到旅行後的評價和口碑傳播,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學問。這對於想要在旅遊行業深耕的人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典。
評分這本書《旅遊學要義》在分析旅遊市場趨勢和預測未來發展方嚮時,簡直像一個“預言傢”。我尤其喜歡它關於“新興旅遊市場”的討論,比如疫情後人們對健康旅遊、戶外探險旅遊、深度文化體驗旅遊的需求正在爆發式增長,以及這些新興業態的特點和發展潛力。書中還詳細闡述瞭“旅遊産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分析瞭不同階段的産品特點以及相應的營銷策略,這讓我對如何規劃和創新旅遊産品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個性化與定製化旅遊”的章節,它解釋瞭為什麼韆篇一律的旅遊産品已經難以滿足現代遊客的需求,以及如何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遊客提供量身定製的旅行方案。這讓我看到瞭旅遊業從“大眾化”走嚮“小眾化”、“精細化”的必然趨勢。此外,書中對於“旅遊科技”在未來的應用也進行瞭大膽的預測,從智能導覽、虛擬現實到區塊鏈技術在旅遊業的應用,都讓我看到瞭這個行業正在經曆的深刻變革。這本書不僅幫助我理解瞭當前旅遊市場的格局,更為我指明瞭未來發展的方嚮,是一本極具前瞻性和啓發性的讀物。
評分我最近在拜讀《旅遊學要義》的過程中,對旅遊目的地營銷的精髓有瞭全新的領悟。過去我對“營銷”的理解僅限於廣告宣傳,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係統化、策略化的運作體係。書裏詳細介紹瞭如何進行目的地資源評估,如何分析目標客群,以及如何製定差異化的營銷策略。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品牌塑造”時所采用的案例,比如某個國傢如何通過獨特的文化符號和故事,成功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又比如某個城市如何通過發展特色節慶活動,在國內外打響知名度。這讓我明白,一個成功的旅遊目的地,絕非偶然,而是需要長期的規劃、精準的定位和持續的投入。書裏還深入探討瞭數字化營銷的趨勢,如何利用社交媒體、KOL、VR/AR等新技術來提升目的地吸引力和遊客互動性。舉例來說,書中提到瞭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潛在遊客提前“身臨其境”地感受目的地的美景和文化,這無疑大大降低瞭遊客的決策成本,也提高瞭營銷效率。此外,關於危機管理和聲譽修復的部分也讓我印象深刻,在旅遊業發展中難免會遇到突發事件,如何有效應對,最大程度地減少負麵影響,是每個目的地都必須麵對的挑戰。這本書為我提供瞭寶貴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