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教育傢田英章擔綱書寫。
本係列字帖共4冊,精選其中膾炙人口的篇章,由田英章老師書寫,並配閤賞析,美文美字,讓讀者心手雙提升。
分冊為:
《古文觀止 楷書》
《詩經 楷書》
《生如夏花泰戈爾經典詩選 楷書 行書》
《林徽因詩歌散文精選 楷書 行書》
田英章,字存卿,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書法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國學社顧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書法導師,中國楷書網名譽壇主。曆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任命書》高級書寫員,原國傢人事部書畫人纔資格審定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首任會長,歐陽詢書法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日本國藝書道院教授,日本國際書畫藝術聯盟副理事長。
田英章先生擁有極高的書法造詣,他博學古法,諸體兼修,尤擅楷、行。特彆是他的楷書,法度縝密,傳承有序,已熔煉到精熟至美的高度,被譽為“當代歐楷大師”,獲得瞭國內外業界的廣泛贊譽和高度評價。
田英章的字端莊工整、遒勁秀麗,在深厚的傳統技法基礎上進行延伸,達成並符閤瞭現代人的審美標準,易學易練。他的書法作品曾在1990年獲得世界30多個國傢參加的日本國際印刷體競賽世界金奬,1991年獲得15個國傢參加的國際書法展世界文化藝術金奬。
這套字帖給我的最大驚喜,在於它對“節奏感”的引導。以前我寫字的時候,常常是心急,筆畫之間銜接得太快,導緻字形鬆散,缺乏內在的凝聚力。這本字帖在講解運筆節奏時,用瞭一種非常形象的比喻,將筆畫的連貫比作呼吸,強調“提”與“按”之間的停頓和轉換,必須要有清晰的呼吸感。我嘗試著放慢速度,刻意去體會那種筆鋒在紙麵上“駐留”的感覺,再過渡到下一筆的“提筆”動作。當我做到這一點後,神奇的事情發生瞭:原本僵硬的筆畫突然變得靈動起來,字與字之間也仿佛有瞭內在的聯係,不再是孤立的個體。這讓我意識到,書法不僅僅是手部的技巧,更是心手相應、意在筆先的過程。這套字帖巧妙地將這種抽象的“意境”通過具體的練習步驟傳遞下來,讓我對“一筆不苟”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對於想要真正體會書法韻味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的指導價值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這套字帖拿到手,第一感覺就是紙張質地非常棒,摸上去有種細膩的磨砂感,墨水洇染控製得相當到位,即使用普通的練字筆也能寫齣清晰漂亮的筆跡,完全沒有齣現那種墨水擴散開來的尷尬情況。特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本字帖的結構布局簡直是福音。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把範字印上去,更是在字體的結構、筆畫的起承轉閤處做瞭非常細緻的標注和分解。我觀察到它對每一個字的重心、間架結構都有獨到的講解,比如某一筆應該如何用力,收筆時如何提按,都配上瞭非常形象的圖示說明。我嘗試著臨摹瞭幾頁,發現按照它的引導,原本感覺非常彆扭的某個偏旁部首,一下子就找到瞭書寫的竅門,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對於我們這些想把傳統書法學好,但又苦於找不到閤適入門材料的人來說,這套字帖無疑是提供瞭一條清晰可見的路徑。它更像是手把手帶著你走,而不是冷冰冰地把標準擺在那裏讓你自己摸索。從握筆的力度到運筆的速度,都能在練習中感受到微妙的變化,非常值得深入鑽研。
評分從材料的耐用性來看,這本書也做得非常專業。我是一個習慣於反復描紅和對照的人,一般的字帖用不瞭多久,紙張就會因為反復塗抹而變得發黃、起毛邊。但這套字帖的紙張似乎經過瞭特殊的處理,吸墨性很好,即使用濕潤的毛筆描紅,紙麵也不會輕易損壞或起皺。而且,裝訂方式也十分人性化,采用瞭高質量的鎖綫裝訂,可以完全平鋪在桌麵上,無論練習字帖的哪個部分,都不需要費力地去按住另一側,這對於需要精確對照的習字過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便利。我將它與其他幾本舊字帖放在一起對比,就能明顯看齣它的製作工藝和選材上的用心程度。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本身就體現瞭對所傳授書體的一種尊重,讓人在翻閱和使用的過程中,都保持著一種敬畏和專注,自然而然地就進入瞭心無旁騖的習練狀態,是非常難得的一套精品。
評分說實話,我對傳統的楷書並沒有太高的藝術追求,我更看重的是實用性,比如寫信、寫請柬,或者日常工作中的批注,能讓人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工整、舒服、有教養就行。從這個角度衡量,這套字帖的錶現簡直是超乎預期。它的風格選擇非常穩健、端莊,透著一股大傢閨秀般的沉靜氣質,既不像歐體那樣棱角分明到有些生硬,也不像顔體那樣過於豐腴厚重。它恰好處於一個非常完美的平衡點上,非常適閤作為日常工作書寫的底本。我每天抽齣半小時,跟著它練一練特定的字組,比如“之”“是”“為”這類高頻齣現的字,進步是立竿見影的。更貼心的是,字帖的排版設計非常注重使用者的體驗,行距和字距設置得恰到好處,留白閤理,讓人在長時間練習時眼睛不易疲勞。這種對讀者友好度的關注,在很多追求炫技的書法教材中是很難得的品質,感覺作者真的站在一個普通學習者的角度去設計瞭這套材料。
評分我之前嘗試過好幾傢不同齣版社的楷書字帖,坦白說,很多都過於追求“神似”而忽略瞭“形似”的基礎訓練,導緻我光顧著去模仿那些飄逸的筆法,結果自己的字反而越寫越散,毫無章法可言。但這本字帖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的“紮根”功夫做得極好。它沒有一上來就給你那些看著賞心悅目但難以捉摸的復雜結構,而是從最基礎的橫竪撇捺入手,把每一個基礎筆畫的力度變化和形態都拆解得極其微小。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永”字八法時的那種精細程度,每一個點、每一條綫都有其特定的書寫順序和角度要求,而且這些要求並不是死闆的教條,而是從力學角度解釋瞭為什麼這樣寫會更穩定、更美觀。我對著鏡子觀察自己寫齣來的效果,再對比字帖上的範例,很容易就能發現自己癥結所在——原來是那個起筆的“頓”沒有到位,導緻整個字顯得輕飄飄的。這種由內而外的糾正,比單純的模仿要有效得多,讓我對楷書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開始觸摸到其內在的骨架和筋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