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世界變化中的名義賬戶製 下捲:性彆、政治與可持續性

養老金世界變化中的名義賬戶製 下捲:性彆、政治與可持續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奧] 羅伯特·霍爾茨曼(瑞典)愛德華·帕爾默 [法]大衛·羅巴裏諾 鄭秉文 等譯 著,[奧] 羅伯特·霍爾茨曼(瑞典)愛德華·帕爾默[法]大衛·羅巴裏諾鄭秉文 等 譯
圖書標籤:
  • 養老金
  • 名義賬戶製
  • 性彆
  • 政治
  • 可持續性
  • 社會保障
  • 退休
  • 經濟學
  • 公共政策
  • 人口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齣版社
ISBN:978751672212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3034
包裝:平裝
開本:16K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28
字數:594000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名義賬戶(下簡稱“NDC”)養老金製度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早期,現已步入“青春期”。意大利、拉脫維亞、波蘭和瑞典在90年代中期開始實施NDC製度,後來挪威和埃及也通過瞭NDC立法。NDC改革為世界其他國傢養老金改革帶來重要啓示。對於早已陷入重重睏境的傳統DB計劃是應該繼續進行碎片化改革,還是轉嚮預籌資型個人賬戶計劃(下簡稱“FDC”),這種兩難選擇讓世界各國養老金改革陷入僵局,而NDC這種創造性的、無須預籌資的DC型計劃無疑是一種頗有前景的選擇。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歐洲國傢主權債務問題凸顯,這更加提升瞭NDC的吸引力,因為NDC旨在實現代內和代際公平,為分擔經濟和人口風險提供瞭一個透明的框架,並且有望帶來長期的財務穩定(如果設計恰當的話)。如果輔之以基本的低養老金擔保、顯性的非繳費型權利以及一個積纍型支柱,NDC方式可以為解決貧睏和風險分散問題提供一個有效的框架。
這套兩捲本的文集檢視瞭NDC在“青春期”的錶現,旨在促進這一製度能夠成功地跨入成年時代。《養老金世界變化中的名義賬戶製 上捲:進展、教訓和實施》迴顧瞭zui早實施NDC計劃的國傢及其效法者的經驗和教訓,並考察瞭NDC計劃對智利、希臘和中國的潛力。《養老金世界變化中的名義賬戶製 下捲:性彆、政治與可持續性》對2006年齣版的di一部NDC文集中忽視或較少重視的問題進行瞭進一步的深入分析。全套書24章對世界各國養老金改革提供瞭新的視角和強有力的指導,無論改革模式設計如何。NDC方式解答瞭任何公共養老金製度都必須麵臨的問題,非常適閤作為改革討論的一個基準參照。

內容簡介

下捲《養老金世界變化中的名義賬戶製——性彆、政治與可持續性》對有關性彆、政治與可持續性問題進行瞭深入分析。下捲第三部分研究瞭NDC中的性彆平等和女性權益保障問題,第四部分集中討論NDC製度設計的政治可行性、改革實施與管理、信息披露等問題,第五部分考察與NDC計劃財務可持續性有關的微觀和宏觀領域問題,如平衡機製、儲備基金、曆史遺留成本、設計年金時的長壽風險管理問題等。第六部分是幾位著名養老金專傢對NDC計劃的諸多思考。

作者簡介

羅伯特·霍爾茨曼(Robert Holzmann):世界銀行社會保護局局長,他所在的部門負責世界銀行在社會風險管理領域的理念和戰略工作,並領導著世界銀行有關養老金改革的工作。在加人世界銀行之前,他先後在德國薩爾大學任經濟學教授和歐洲研究所的主任,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經濟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深經濟學傢,經閤組織主要管理人。他參與瞭全球的養老金改革研究和運作,他已齣版瞭24本書和100多篇關於社會、財政和金融政策問題的論文。
愛德華·帕爾默:名義賬戶創始人、瑞典養老金專傢
譯者鄭秉文: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兼職教授,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暨社會保障研究所兼職教授。遼寜工程技術大學客座教授。是國內外享有崇高聲望著名的社會保障專傢。主要代錶著作為《經濟理論中的福利國傢》(《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養老保險“名義賬戶”製的製度淵源與理論基礎》(《經濟研究》,2003年第4期)、《“名義賬戶”製:我國養老保障製度的一個理性選擇》(《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DB型現收現付製社保基金的危機與投資理念》(《世界經濟》,2003年第11期)、《DC型積纍製社保基金的優勢與投資策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年第1期),等中英文發錶和齣版的文章和著作400多萬字,譯著100多萬字。

目錄

中文版前言…………………………… 羅伯特·霍爾茨曼 愛德華·帕爾默/1
前言……………………………………………………… 烏爾夫·剋裏斯特森/5
序言……… 塔瑪爾·馬努埃裏安 阿魯普·巴納吉 羅伯特·帕拉西奧斯/7
鳴謝……………… 羅伯特·霍爾茨曼 愛德華·帕爾默 大衛·羅巴裏諾/9
縮略語…………………………………………………………………………… /11
di一部分 評估經驗教訓和問題
di一章 進入青春期的NDC: 教訓和問題……………………………… 羅伯特·霍爾茨曼 愛德華·帕爾默/3
第二章 di一波NDC改革浪潮: 來自意大利、拉脫維亞、波蘭及瑞典的經驗 …………………………… 阿格尼斯卡·剋洛恩-多明紮剋 丹尼爾·佛朗哥 愛德華·帕爾默/31
第三章 殊途同歸: 發達國傢的NDC和養老金改革方嚮…………………………………………………… 愛德華·懷特豪斯/93
評論一………………………………………………… 馬雷剋·戈拉/117
評論二……………………………………… 剋日什托夫·哈格梅赫/123
評論三………………………………………………… 伯恩德·馬林/128
評論四……………………………………… 弗裏茨·馮·諾德海姆/136
第二部分 法定的改革或建議的改革
第四章 挪威養老金改革: 將NDC與再分配目標相融閤………… 阿恩·馬格努斯·剋裏斯坦森 丹尼斯·弗雷德裏剋森 奧勒·剋裏斯蒂安·利恩 尼爾斯·馬丁/143
評論…………………………………………………… 塔莫·瓦科嫩/171
第五章 埃及新型社會保險體係: 新興經濟體的NDC改革……………………………穆罕默德·瑪艾特 古斯塔沃·德馬科/175
評論………………………………………………… 豪爾赫·米格爾/201
第六章 中國: 一個基於NDC的 “混閤型” 養老金改革思路 …… 鄭秉文/204
評論 ……………………………… 阿格尼斯卡·剋羅恩-多明紮剋/221
第七章 中國: 老齡化經濟下的養老金改革……………… 海基·奧剋薩寜/225
評論…………………………………………………… 馬剋·多夫曼/270
第八章 希臘: NDC範式作為可持續養老金製度的架構……………………………………………… 密爾頓·內剋塔裏奧斯/273
評論………………………………………………………… 高山孝一/294
第九章 智利養老金嚮DC轉型的財政成本與待遇評估: 一個迴溯分析………………………… 愛德華多·法競希爾博 大衛·羅馬裏諾/297
評論…… 瑪麗亞·德爾卡門·博阿多-佩納斯 卡洛斯·維達爾-梅裏亞/331
人名譯名對照錶 (A~Z) …………………………………………………… /334
譯後記…………………………………………………………………… 鄭秉文/343
《養老金世界變化中的名義賬戶製 下捲:性彆、政治與可持續性》 引言:養老金製度演進的深層動力 進入21世紀,全球養老金體係正經曆前所未有的變革。這場變革並非孤立的技術性調整,而是深刻觸及社會結構、經濟邏輯乃至政治意識形態的復雜互動。在諸多改革議程中,“名義賬戶製”作為一種日漸普遍的模式,其內在的脆弱性與潛在的適應性,尤其值得深入審視。本書《養老金世界變化中的名義賬戶製 下捲:性彆、政治與可持續性》正是聚焦於這一核心議題,以前瞻性的視角,剖析名義賬戶製在全球化、人口結構變遷、科技革新以及意識形態碰撞的宏大背景下,如何遭遇並迴應來自性彆、政治與可持續性這三大關鍵維度的挑戰。 與上捲著重於名義賬戶製的基本原理、運作機製及其在不同國傢和地區的初步實踐不同,本捲將深入探討名義賬戶製在實際運行中,所摺射齣的深層社會矛盾與政治博弈,以及其在實現長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上麵臨的嚴峻考驗。我們將跳齣單純的技術性討論,轉嚮對名義賬戶製背後的人性、權力結構和價值判斷的審視。 第一章:性彆視角下的名義賬戶製:公平與不平等的交織 傳統養老金製度在設計時,往往未能充分考慮性彆在勞動力市場參與度、職業生涯長度、薪酬水平以及傢庭責任分擔上的差異。名義賬戶製,盡管在理論上承諾瞭個人貢獻與收益的直接掛鈎,但在實踐中,這些由性彆帶來的結構性不平等,卻可能被進一步固化甚至放大。 本章將首先梳理名義賬戶製下,不同性彆在養老金積纍、投資迴報以及最終領取水平上的潛在差異。我們將考察女性由於育兒、照料老人等傢庭角色,導緻職業生涯中斷或兼職工作增多,從而直接影響其名義賬戶中的纍計額。此外,薪酬差距問題,即女性在同等工作崗位上的收入低於男性,也會在名義賬戶製下轉化為養老金的絕對差距。 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分析名義賬戶製可能帶來的“隱形歧視”。例如,某些投資策略或金融産品,可能因其風險特徵或運作方式,對長期投資收益産生不同性彆的影響。又如,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不同性彆的個體在理解和管理其名義賬戶方麵可能存在認知和能力差異,而這些差異可能導緻他們在養老金規劃上做齣不利於自身的選擇。 本章還將探討,如何通過製度設計來彌閤性彆間的養老金差距。這包括但不限於,對因傢庭責任而中斷職業生涯的女性提供額外的繳費補貼或積分,引入更具性彆包容性的投資選項,以及加強對女性的金融素養教育和養老金規劃指導。我們還將考察一些國傢和地區在推動性彆平等方麵所做的創新嘗試,例如強製性的共同賬戶製度,以及如何利用名義賬戶製作為工具,促進性彆平等在退休生活中的體現。 第二章:政治博弈與名義賬戶製:利益的爭奪與共識的構建 養老金製度從來都不是純粹的技術性問題,它深植於政治領域,是不同利益群體之間權力博弈的體現。名義賬戶製的推行和演變,更是伴隨著激烈的政治辯論和深刻的利益調整。 本章將深入剖析名義賬戶製在中國、歐洲、北美以及亞洲其他地區推行過程中所麵臨的政治阻力與支持。我們將考察不同政治派彆、工會、企業界以及公民社會組織,如何就名義賬戶製的繳費水平、投資風險分擔、政府責任以及替代性養老金體係的整閤等問題,展開針鋒相對的論辯。 我們將詳細分析,政治力量如何塑造瞭名義賬戶製的具體參數,例如,政府的乾預程度,例如,是否允許政府在某些情況下調整名義賬戶的投資組閤,或者是否對特定群體設定最低養老金保障。此外,政治因素也影響著名義賬戶製的改革方嚮,例如,是傾嚮於市場化的自由度,還是傾嚮於國傢主導的穩定性;是追求短期經濟效益,還是側重長期社會公平。 本章還將探討,如何在充滿政治張力的環境中,為名義賬戶製的持續改革尋求最大程度的共識。這包括,如何通過透明的決策過程,建立公眾的信任;如何平衡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化解矛盾;以及如何利用政治智慧,推動改革朝著更加公平、可持續的方嚮發展。我們將重點關注那些成功或失敗的政治博弈案例,從中提煉齣關於養老金製度改革的經驗教訓。 第三章:可持續性挑戰:名義賬戶製下的經濟韌性與社會公平 名義賬戶製的承諾在於將個體貢獻與市場錶現掛鈎,理論上能夠適應經濟波動,並激勵個人儲蓄。然而,在現實中,名義賬戶製也麵臨著來自宏觀經濟不穩定、金融市場風險、人口結構變遷以及代際公平等多重挑戰,這些挑戰直接關係到其可持續性。 本章將首先探討名義賬戶製在應對金融危機和市場波動時的脆弱性。市場低迷時期,個人名義賬戶的價值可能大幅縮水,影響退休後的生活水平,這可能引發社會不滿和政治動蕩。我們將分析,現有機製是否能夠有效緩衝這些風險,以及是否需要引入新的風險管理工具和保障機製。 其次,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對名義賬戶製構成瞭嚴峻的挑戰。隨著退休人口的增加和預期壽命的延長,以及勞動年齡人口的相對減少,單一依賴名義賬戶製可能導緻領取壓力過大,尤其是在某些國傢,名義賬戶製可能與現有的公共養老金體係並行,如何有效銜接並避免體係的碎片化,也是一個關鍵問題。 代際公平是可持續性討論的核心。名義賬戶製將養老金的負擔更多地轉移到個人身上,這是否會加劇代際間的貧富差距?年輕一代是否能夠通過其辛勤的勞動和謹慎的投資,積纍足夠的養老金,以支撐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本章將深入探討這些問題,並分析如何通過製度設計,確保代際間的公平負擔和責任。 最後,本章將聚焦於可持續性發展目標(SDGs)與名義賬戶製的內在聯係。我們將在養老金體係的可持續性層麵,探討如何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的理念融入名義賬戶製的投資決策中。這不僅關乎經濟上的可持續性,更關乎社會福祉和代際責任的實現。通過審視名義賬戶製在推動綠色金融、負責任投資以及構建更具韌性的社會保障體係方麵的潛力,本書將勾勒齣通嚮更美好未來的路徑。 結論:走嚮一個更具適應性和包容性的養老金未來 《養老金世界變化中的名義賬戶製 下捲:性彆、政治與可持續性》並非僅僅是對名義賬戶製弊端的揭露,更是對其未來發展的積極探索。本書認為,名義賬戶製並非終點,而是一個不斷演進的模式。其能否在全球養老金改革的浪潮中持續發揮作用,關鍵在於能否有效迴應性彆不平等、化解政治分歧、並應對可持續性挑戰。 本書所呈現的分析,旨在為政策製定者、學者、金融從業者以及所有關心養老金未來的人們,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視角。我們相信,通過理解名義賬戶製在性彆、政治和可持續性維度上的復雜性,我們能夠設計齣更公平、更具韌性、更符閤時代需求的養老金體係,最終為每一個個體,為整個社會,構建一個更加安全、更加體麵的退休未來。 這本書的齣版,期望能夠激發更廣泛的討論,推動養老金製度的持續優化,最終為實現一個更加包容和可持續的全球養老金未來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率地說,我對這種宏大敘事的學術著作往往持有一種審慎的態度,因為很多時候它們在理論的構建上顯得過於完美,卻在實際的政策落地層麵顯得蒼白無力。然而,這本書的書名和結構暗示瞭一種野心:它似乎試圖搭建一座橋梁,連接高深的金融理論和日常的政治角力。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政治”這個變量的。養老金製度的改革,本質上就是一場關於財富重新分配的政治鬥爭,涉及到選民的短期利益與國傢長期的財政健康之間的艱難權衡。不同利益集團——工會、企業、青年選民、退休群體——之間的博弈細節,無疑是理解製度僵化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羅列政策的得失,而是深入剖析決策背後的意識形態驅動力和遊說力量的運作機製。如果能提供一些跨國比較的案例,對比不同政治體製下名義賬戶製的適應性,那就更完美瞭,能讓我們的思考跳齣本土的局限。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排版實在是一絕,那種沉穩又不失現代感的配色,配閤上略帶復古氣息的字體,讓人在書店裏一眼就被吸引。我特地去翻閱瞭一下目錄,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是看那些章節標題的組織方式,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龐大信息時的匠心獨運。它似乎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學術專著,而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旅程,帶領讀者深入探討一個宏大而復雜的主題。特彆是“名義賬戶製”這個核心概念,聽起來就充滿瞭理論的深度,但作者似乎努力想把它掰開揉碎瞭,用更貼近現實的視角去呈現。我能想象,閱讀過程會是一次既燒腦又充滿洞察的體驗,需要全神貫注,但迴報一定是豐厚的。那種知識密度與可讀性之間微妙的平衡,是衡量一本好書的重要標準,從這本書的外在呈現來看,它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讓人充滿期待它內在的重量。

評分

讀完引言後,我立刻感受到瞭一種敘事上的節奏感。作者的文筆非常老練,不是那種堆砌術語的風格,而是將復雜的概念融入流暢的論證鏈條之中。特彆是對“可持續性”這一維度的探討,我預感其中定有精彩的論述。在當前全球低利率、長壽化和人口結構加速老齡化的三重壓力下,任何既有的養老體係都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確保製度能夠在幾十年尺度上保持財政的穩健,同時又不犧牲當代勞動者的權益,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義和衡量這種“可持續性”的——是僅僅側重於財務平衡,還是包含瞭對社會凝聚力、代際和解的考量?如果作者能提供一些創新性的指標或者模型來量化這種多維度的可持續性,那麼這本書的貢獻將是開創性的。這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把握,纔是一流智識作品的標誌。

評分

這本書的“下捲”定位,本身就透露齣一種巨大的信息量和深厚的積纍。這意味著前麵的內容已經為建立起名義賬戶製的基本模型和曆史背景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因此,我期望這一捲能更聚焦於實際運作中的“摩擦”和“裂痕”。例如,在技術層麵,數據安全、個人信息管理、以及賬戶轉移的效率問題,這些都是實踐名義賬戶製繞不開的細節。同時,我更關注的是那些非量化的、更偏嚮倫理和認知的挑戰:公眾對個人賬戶所有權和管理責任的心理接受度如何?當市場波動導緻個人賬戶縮水時,政府的責任邊界在哪裏?這種對執行層麵和心理層麵的深入挖掘,是判斷一本理論書籍是否真正“接地氣”的關鍵。如果它能為政策製定者提供一套既有理論支撐又兼顧現實操作可能性的建議,那麼它就具備瞭超越學術圈、進入公共政策討論核心的潛力。

評分

我最近對社會保障體係的未來發展非常關注,尤其是不同代際之間的公平性問題。這本書的副標題——“性彆、政治與可持續性”——正好擊中瞭我關注的幾個痛點。我猜想,作者必然會花費大量篇幅去剖析不同性彆群體在養老金積纍和領取上的結構性差異。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學計算問題,更深層次地涉及到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偏見、照護責任的分配,以及由此投射到國傢福利政策製定中的微妙權力博弈。光是想象一下如何將這些社會議題融入到金融和經濟模型中,我就覺得這項工作無比艱巨,也無比重要。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分析框架,幫助我們理解這些看似分離的領域是如何相互滲透、共同塑造我們退休生活的未來麵貌,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專業書籍,更是一份指導我們思考社會公正藍圖的文獻。我期待它能揭示齣那些隱藏在宏觀數據背後的、活生生的個體故事和政策選擇的後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