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插花源远流长的历史,而“瓶花”是自宋以来中国插花艺术约定俗成的称谓。本书堪称中国传统插花初探之作,作者结合历代典籍文献和绘画、瓶花作品,从文化、历史、生活、工艺、艺术、设计、美学、鉴赏等角度,深入解读唐宋以来的瓶花理论,还原中国瓶花艺术的本来面目。并通过研读经典,厘清中国传统瓶花的艺术旨归与审美标准,进而探索瓶花艺术在当代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徐文治,恭王府传统中式生活研究所副主任,布里艺术文化中心创始人,资深艺术媒体人、策展人、空间艺术规划师。中国插花花艺协会理事。曾任《画廊》杂志副主编,《新美域》杂志主编,对萧谦中、陈师曾、溥儒、赵朴初诸先生研究用功甚勤,有相关论文发表或出版。近年来致力于传统生活美学研究,对文人茶事及瓶花艺术颇有心得。近来更致力于探讨瓶花在艺术展览和当代生活空间中的运用实践,常年为恭王府、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相关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提供展陈设计服务。
概 说
花 目
花 器
宜 称
插 贮
滋 养
节 令
屏 俗
茶 寮
典 籍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无不透露出一种精致考究的匠心。纸张的质感摸上去温润细腻,油墨的印刷色彩饱满而富有层次感,即便是简单的黑白插图,也展现出别样的韵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版式上的留白处理,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地给予了文字和图像呼吸的空间,让阅读的过程成为一种身心的放松。每一页仿佛都是精心构思的作品,即便是作为陈列品放在书架上,它也散发着低调而奢华的气质。阅读这本书,首先带来的就是愉悦的感官体验,这对于一本旨在阐述美学的书籍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开端。那种迫不及待想要翻开的冲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这无可挑剔的外在包装。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急于抛出结论的教科书式论述,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带着你缓缓步入一个深邃而迷人的领域。作者似乎深谙“慢工出细活”的道理,对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循序渐进,用一系列生活化的场景和恰当的引述来铺垫。我发现自己常常在阅读一段话后会停下来,闭上眼睛细细回味,而不是囫囵吞枣地向前赶。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吸收效率,因为它给予了读者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内化那些复杂的思想。它成功地将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理论,转化成了可以被感知、被体验的生动画面,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被引导着深入探究。
评分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在书中大胆地融入了一些极具个人色彩的观察和反思,这些部分构成了这本书鲜明的“灵魂”。这些并非是简单地引用前人定论,而是基于作者自身的沉淀与独特视角得出的真知灼见。他敢于挑战一些既定的审美标准,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疑问,引导读者走出固有的思维定势。这种带着温度的、充满批判性思考的论述,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知识的传授工具,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与读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它鼓励我们去质疑、去感受、去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成的“美”的定义。这种独立思考的引导,是我认为它最具价值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具有一种近乎诗意的精确性。作者在用词的选择上极为考究,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动词、形容词的选择都精准地捕捉到了想要表达的微妙感受。然而,这种精确性并未牺牲其文学性,反而因其准确而更显其韵味。读起来感觉像是在欣赏一首结构严谨但情感充沛的现代诗歌。这种文字的魔力在于,它不仅在“告知”你事物是什么,更是在“唤醒”你内心深处对美的原始感知。有时,仅仅是作者描述某个光影流动的片段,都能让我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某个被遗忘的美好瞬间,这种强烈的共鸣感,是很多同类书籍所不具备的。
评分我特别赞赏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跨学科的广博视野。书中并非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艺术门类进行探讨,而是巧妙地将建筑学的空间哲学、园林艺术的造景逻辑,乃至古典文学中的意境营造手法熔于一炉。这种宏观的视野使得整部作品的理论基础显得异常坚实和立体。它不再是孤立地谈论某个元素的美,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去审视其存在的意义和美学价值。这种多维度的交叉解读,极大地拓宽了我原有的认知边界,让我意识到“美”的构成要素是何其丰富且相互关联,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全新的知识重组。
评分已经收到货品,十分地不错。
评分好书值得学习
评分非常满意能够买到这么好的东西
评分京东打折买书很划算!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感觉可以
评分给公司买的希望,京东能走点心,买这么多书了,有些坏的破损的你们也寄过来。浪费大家的时间。
评分京东打折买书很划算!
评分已经收到货品,十分地不错。
评分非常满意能够买到这么好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