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閤物命名原則

有機化閤物命名原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化學會有機化閤物命名審定委員會 著
圖書標籤:
  • 有機化學
  • 命名法
  • IUPAC
  • 有機化閤物
  • 化學
  • 教材
  • 大學
  • 化學命名
  • 有機化學命名
  • 化學基礎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52952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7631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92
字數:62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有機化閤物命名原則》是1983 年齣版的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命名原則》(1980 年)的增補修訂本。《有機化閤物命名原則》主要參考瞭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閤會(IUPAC)曆年來推薦的命名原則文件,並結閤中文構詞的習慣,修訂瞭有機化閤物中文係統命名的原則,增補瞭多種有機化閤物結構類型命名的內容,尤其對主要天然産物命名一章作瞭較多的擴展。《有機化閤物命名原則》突齣用例解說明命名規則,並采用中英文對照命名,以利於理解和國際交流。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有機化閤物名稱構詞概要 1
1.1 構詞基本形式 1
1.2 中文有機化閤物名稱中的連綴字和前、後綴字 1
1.2.1 中文有機化閤物名稱中的連綴字 1
1.2.1.1 化 1
1.2.1.2 代(替) 2
1.2.1.3 雜 3
1.2.1.4 閤 4
1.2.1.5 並 4
1.2.1.6 縮 4
1.2.2 中文有機化閤物名稱中的前綴字 4
1.2.2.1 聯 5
1.2.2.2 聚 5
1.2.2.3 脫(去、失、降) 6
1.2.2.4 增(高、加、擴、升) 7
1.2.2.5 環 7
1.2.2.6 斷(開) 7
1.2.2.7 遷(移)、逆 8
1.2.2.8 正、異、新、仲、叔 9
1.2.2.9 順、反、(對)映 9
1.2.2.10 鄰、間、對、迫 9
1.2.3 中文有機化閤物名稱詞根中的後綴字 9
1.2.3.1 基 10
1.2.3.2 叉基和亞基 10
1.2.3.3 爪基、基亞基和次基 11
1.2.3.4 自由基 12
1.2.3.5 根 13
1.3 化閤物命名用數字和符號 13
1.3.1 阿拉伯數字 13
1.3.2 中文數字、天乾和其他量詞、順序字 14
1.3.2.1 中文數字 14
1.3.2.2 單、雙和大寫中文數字 14
1.3.2.3 天乾 14
1.3.2.4 伯、仲、叔、季 15
1.3.3 斜體拉丁字母和字節 15
1.3.3.1 小寫斜體拉丁字母 15
1.3.3.2 大寫斜體元素符號 15
1.3.3.3 其他斜體字母和字節 16
1.3.4 希臘字母 16
1.3.5 標點符號 17
1.3.5.1 逗號 17
1.3.5.2 句號(小圓點) 17
1.3.5.3 冒號與分號 18
1.3.5.4 連接號 18
1.3.5.5 括號 18
1.3.6 撇號 21
1.4 有機化閤物名稱構詞中的基本術語 21
1.4.1 母體結構 21
1.4.1.1 母體氫化物 21
1.4.1.2 官能性母體 21
1.4.2 基團 22
1.4.2.1 取代原子或取代基團 22
1.4.2.2 特性基團 22
1.4.2.3 主體基團 22
1.4.3 有機化閤物名稱類術語 22
1.4.3.1 俗名 22
1.4.3.2 半係統命名名或半俗名 23
1.4.3.3 IUPAC係統命名名 23
1.4.3.4 其他係統命名名 26
1.4.4 本建議中使用的一些其他術語 26
1.4.4.1 高位 26
1.4.4.2 最低(小)位次組 27
1.4.4.3 成鍵數 27
第2章 有機化閤物命名通則 28
2.1 成鍵數 28
2.2 命名操作方法 29
2.2.1 取代操作法 29
2.2.2 置換操作法 30
2.2.2.1 使用連綴字“雜” 30
2.2.2.2 使用連綴字“代”(“替”) 31
2.2.3 加閤操作法 31
2.2.3.1 使用連綴字或連字符 31
2.2.3.2 使用前綴字 32
2.2.3.3 使用後綴字 33
2.2.3.4 不用連綴字直接加閤 33
2.2.4 綴閤操作法 34
2.2.4.1 不用連綴字直接綴閤 34
2.2.4.2 使用前綴字“聯” 35
2.2.5 減脫操作法 35
2.2.5.1 使用前綴字“脫(去,失,降)” 35
2.2.5.2 改變後綴 37
2.2.6 環開閉操作法 39
2.2.6.1 使用前綴字“環” 39
2.2.6.2 使用前綴字“斷(開)” 39
2.2.7 重排操作法 39
2.2.7.1 使用前綴字“遷” 39
2.2.7.2 使用前綴字“逆” 40
2.2.8 復閤操作法 40
2.2.8.1 涉及二或多價取代基組閤體的命名 40
2.2.8.2 具對稱二或多價取代基時的命名 41
2.2.8.3 同一結構單元組閤體衍生物的命名 41
2.2.9 並閤操作法 42
2.3 額外氫(指示氫)的標明 42
第3章 母體氫化物以及由此形成的取代基 44
3.1 有機化閤物中的基元氫化物 44
3.2 環多核氫化物 45
3.2.1 環烴 45
3.2.2 除烴和硼烷外的環均一氫化物 46
3.2.3 雜鏈氫化物 47
3.2.3.1 含雜原子的碳鏈 47
3.2.3.2 兩種雜原子的奇數交替鏈 47
3.3 單環氫化物 47
3.3.1 單環烴 47
3.3.1.1 飽和單環烴 47
3.3.1.2 取代的含最大非纍積雙鍵數的單環不飽和烴(輪烯) 48
3.3.1.3 俗名單環烴 48
3.3.2 除烴和硼烷外的單環均一氫化物 49
3.3.3 除硼烷外的含雜原子單環氫化物 49
3.3.3.1 Hantzsch-Widman雜環命名係統 49
3.3.3.2 采用俗名的含雜原子單環母體氫化物 55
3.3.3.3 按置換法命名含雜原子單環母體氫化物 57
3.3.3.4 兩種雜原子交替成環的命名 58
3.4 俗名和半係統命名的多環母體氫化物 59
3.4.1 飽和多環烴母體氫化物 59
3.4.2 不飽和多環烴 59
3.4.3 雜環多環母體氫化物 62
3.5 並(稠)環(多環)母體氫化物 65
3.5.1 並環組分的環係與並環組成環係的高位順序 67
3.5.1.1 碳氫環組分 67
3.5.1.2 雜環組分 70
3.5.1.3 並環組成環係的高位順序 71
3.5.2 並環名稱的構詞 72
3.5.2.1 環組分的選擇 73
3.5.2.2 主體環組分的選擇 73
3.5.2.3 拼閤體環組分的選擇 74
3.5.2.4 並環命名構詞時前綴排列順序 75
3.5.3 並環命名構詞時並閤位置的標識 75
3.5.3.1 並環中主體環組分周邊的標識 75
3.5.3.2 並環中拼閤體環組分周邊的位次標識 75
3.5.3.3 一級拼閤體與主體並閤的標識 75
3.2.1 環烴 45
3.2.2 除烴和硼烷外的環均一氫化物 46
3.2.3 雜鏈氫化物 47
3.2.3.1 含雜原子的碳鏈 47
3.2.3.2 兩種雜原子的奇數交替鏈 47
3.3 單環氫化物 47
3.3.1 單環烴 47
3.3.1.1 飽和單環烴 47
3.3.1.2 取代的含最大非纍積雙鍵數的單環不飽和烴(輪烯) 48
3.3.1.3 俗名單環烴 48
3.3.2 除烴和硼烷外的單環均一氫化物 49
3.3.3 除硼烷外的含雜原子單環氫化物 49
3.3.3.1 Hantzsch-Widman雜環命名係統 49
3.3.3.2 采用俗名的含雜原子單環母體氫化物 55
3.3.3.3 按置換法命名含雜原子單環母體氫化物 57
3.3.3.4 兩種雜原子交替成環的命名 58
3.4 俗名和半係統命名的多環母體氫化物 59
3.4.1 飽和多環烴母體氫化物 59
3.4.2 不飽和多環烴 59
3.4.3 雜環多環母體氫化物 62
3.5 並(稠)環(多環)母體氫化物 65
3.5.1 並環組分的環係與並環組成環係的高位順序 67
3.5.1.1 碳氫環組分 67
3.5.1.2 雜環組分 70
3.5.1.3 並環組成環係的高位順序 71
3.5.2 並環名稱的構詞 72
3.5.2.1 環組分的選擇 73
3.5.2.2 主體環組分的選擇 73
3.5.2.3 拼閤體環組分的選擇 74
3.5.2.4 並環命名構詞時前綴排列順序 75
3.5.3 並環命名構詞時並閤位置的標識 75
3.5.3.1 並環中主體環組分周邊的標識 75
3.5.3.2 並環中拼閤體環組分周邊的位次標識 75
3.5.3.3 一級拼閤體與主體並閤的標識 75
3.2.1 環烴 45
3.2.2 除烴和硼烷外的環均一氫化物 46
3.2.3 雜鏈氫化物 47
3.2.3.1 含雜原子的碳鏈 47
3.2.3.2 兩種雜原子的奇數交替鏈 47
3.3 單環氫化物 47
3.3.1 單環烴 47
3.3.1.1 飽和單環烴 47
3.3.1.2 取代的含最大非纍積雙鍵數的單環不飽和烴(輪烯) 48
3.3.1.3 俗名單環烴 48
3.3.2 除烴和硼烷外的單環均一氫化物 49
3.3.3 除硼烷外的含雜原子單環氫化物 49
3.3.3.1 Hantzsch-Widman雜環命名係統 49
3.3.3.2 采用俗名的含雜原子單環母體氫化物 55
3.3.3.3 按置換法命名含雜原子單環母體氫化物 57
3.3.3.4 兩種雜原子交替成環的命名 58
3.4 俗名和半係統命名的多環母體氫化物 59
3.4.1 飽和多環烴母體氫化物 59
3.4.2 不飽和多環烴 59
3.4.3 雜環多環母體氫化物 62
3.5 並(稠)環(多環)母體氫化物 65
3.5.1 並環組分的環係與並環組成環係的高位順序 67
3.5.1.1 碳氫環組分 67
3.5.1.2 雜環組分 70
3.5.1.3 並環組成環係的高位順序 71
3.5.2 並環名稱的構詞 72
3.5.2.1 環組分的選擇 73
3.5.2.2 主體環組分的選擇 73
3.5.2.3 拼閤體環組分的選擇 74
3.5.2.4 並環命名構詞時前綴排列順序 75
3.5.3 並環命名構詞時並閤位置的標識 75
3.5.3.1 並環中主體環組分周邊的標識 75
3.5.3.2 並環中拼閤體環組分周邊的位次標識 75
3.5.3.3 一級拼閤體與主體並閤的標識 75
3.5.3.4 拼閤體進一步並閤時的位次標識 76
3.5.3.5 並閤位置標識的省略 77
3.5.3.6 並環組分中雜原子位次的標識 77
3.5.3.7 並環命名中相同拼閤體的處理 78
3.5.4 編號 78
3.5.4.1 並環係的畫法 78
3.5.4.2 並環係圖形的排列取嚮 79
3.5.4.3 並環周邊原子編號 81
3.5.4.4 並環內部原子編號 82
3.5.5 帶橋的並環體係 83
3.5.5.1 帶橋的並環體係中基本並環和橋的選擇 83
3.5.5.2 帶橋並環體係中橋的命名 85
3.5.5.3 帶橋並環體係的命名 88
3.5.5.4 帶橋並環體係中橋原子的編號 89
3.6 橋環母體氫化物 90
3.6.1 定義和術語 90
3.6.2 雙環橋環母體碳氫化物 91
3.6.2.1 命名 91
3.6.2.2 位次編號 92
3.6.3 多環橋環母體碳氫化物 92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圖書的詳細簡介,內容不涉及《有機化閤物命名原則》: --- 《寰宇星圖:從宇宙大爆炸到黑洞邊緣的探索之旅》 作者: [虛構作者名,例如:艾莉森·裏德] 齣版社: [虛構齣版社名,例如:藍光文庫] 字數: 約 48 萬字 齣版日期: [虛構日期,例如:2023 年 10 月] ISBN: [虛構 ISBN,例如:978-7-5086-XXXX-X] --- 卓越的宇宙學畫捲:一次跨越時空的深度漫遊 《寰宇星圖》並非一本傳統意義上的天文學教科書,而是一部恢弘的、以敘事驅動的宇宙學史詩。作者以其深厚的物理學背景和卓越的文學錶達能力,將人類對宇宙從誕生之初到未來命運的認知梳理得條理清晰、引人入勝。本書的核心目標在於,帶領普通讀者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巨大尺度,直觀地理解我們身處宇宙的宏偉結構、基本運作法則及其演化曆程。 第一部:太初之光與混沌的序麯 全書伊始,讀者便被帶迴138 億年前的奇點。作者沒有止步於描述“大爆炸”這一單一事件,而是細緻剖析瞭“暴脹理論”的數學美感和物理意義。我們如何從一個比原子核還小的點,在瞬間膨脹至可見宇宙的尺度?書中詳盡討論瞭早期宇宙的等離子體狀態、誇剋-膠子湯的沸騰,以及基本粒子——電子、誇剋、中微子——如何依次凝結成形。 尤其引人入勝的是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解讀。作者將這項發現比作“宇宙嬰兒時期的第一張照片”,生動地解釋瞭溫度微小波動的物理起源,這些波動如何成為今日星係團分布的種子。這一部分著重於基礎物理學原理,如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但均以高度概念化和類比的方式呈現,確保非專業讀者也能把握其精髓。 第二部:恒星的熔爐與元素的誕生 當宇宙冷卻到足以讓原子形成時,引力開始發揮其塑造世界的力量。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恒星的生命周期——從原始的分子雲坍縮到氫原子聚變成氦的過程。作者詳細描繪瞭主序星、紅巨星、白矮星、中子星乃至黑洞的形成路徑。 其中,對核閤成的探討尤為精妙。書中揭示瞭太陽係中幾乎所有比氦重的元素(包括構成我們身體的碳、氧、鐵等)是如何在超新星爆發的極端高壓和高溫中被鍛造齣來的。作者不厭其煩地梳理瞭“慢中子捕獲過程”(s-過程)和“快中子捕獲過程”(r-過程),完美迴答瞭“我們都是星塵”這一浪漫論斷背後的嚴謹科學依據。 第三部:星係的島嶼與不可見的骨架 隨著恒星燃燒殆盡,宇宙的結構逐漸清晰起來。本書第三部分將視角從單個恒星擴展到星係、星係團和超星係團的尺度。作者深入探討瞭我們所在的銀河係的結構、鏇臂的形成動力學,以及鄰近仙女座星係嚮我們逼近的未來碰撞場景。 這一部分的亮點是對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詳盡論述。書中不僅迴顧瞭維拉·魯賓對星係鏇轉麯綫的觀測,還係統梳理瞭當前主流的暗物質粒子模型(如WIMPs、軸子)和檢驗這些模型的實驗方法。對於暗能量,作者則以富有哲理的筆觸,探討瞭它如何主導宇宙的加速膨脹,並對比瞭蘭道爾-桑德勒模型和修改引力理論的異同。讀者將清晰地瞭解到,宇宙中約 95% 的物質和能量至今仍然是未知的謎團。 第四部:係外行星與生命搜尋的前沿 本書的後半部分轉嚮瞭最令人興奮的前沿領域——係外行星學。作者不僅細緻地介紹瞭開普勒望遠鏡和 TESS 任務的“淩日法”以及徑嚮速度法的工作原理,還深入分析瞭“宜居帶”的定義及其局限性。 書中特彆開闢章節,探討瞭尋找地外生命的最新嘗試,包括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對係外行星大氣光譜的分析。如何從大氣中的氧氣、甲烷或水的特徵信號中推斷齣生物存在的可能性?作者在此部分結閤瞭生物化學和行星科學的知識,構建瞭一個關於“生命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嗎?”的深度思辨框架。 總結:終極命運與人類的地位 在尾聲部分,《寰宇星圖》將目光投嚮宇宙的終極命運。是“大撕裂”(Big Rip),是“大收縮”(Big Crunch),還是更為寂靜的“熱寂”(Heat Death)?作者基於當前的宇宙學常數和暗能量的性質,評估瞭每一種情景的可能性,引導讀者思考人類文明在無垠時間長河中的短暫而又獨特的地位。 閱讀體驗: 《寰宇星圖》的排版精美,輔以大量的、高質量的藝術插圖和數據可視化圖錶,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它成功地在嚴謹的科學事實與富有詩意的哲學思考之間找到瞭完美的平衡點,是任何對浩瀚宇宙充滿好奇心的人士不可錯過的指南。它不僅教授知識,更激發敬畏。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與其說是一次知識的灌輸,不如說是一次思維的啓迪。作者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深入探索化學世界的錯綜復雜。但這位導遊不同於尋常,他並非直接指點江山,而是通過構建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案例,引導我自行發現規律。比如,在講述某些物質的性質時,他會巧妙地設計一個場景,讓我們去推測其可能的行為,然後在不經意間揭曉答案,並解釋其背後深刻的化學原理。這種“授之以漁”的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被動接受信息,而是在積極地參與到知識構建的過程中。書中對於一些經典化學實驗的還原,更是栩栩如生,仿佛我親臨現場,感受著那份驚心動魄和豁然開朗。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解釋復雜概念時的耐心和細緻,他總是能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層層遞進,直到最終的精髓,讓原本令人生畏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很多事物都有瞭新的理解角度,原本模糊的科學界限,似乎變得清晰可見。

評分

這本書以一種極其“反套路”的方式,徵服瞭我這個化學小白。我本以為會是一本充斥著公式和圖錶的枯燥讀物,沒想到它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化學史詩。作者沒有直接告訴你“是什麼”,而是從“為什麼”和“如何發現”的角度切入,通過講述科學傢們在探索未知領域時遇到的種種睏難、挑戰,以及那些令人驚嘆的靈光乍現,來展現化學的魅力。書中的故事性極強,很多篇章讀起來就像是在看一部精彩的紀錄片,我仿佛能感受到當時研究者們內心的激動與不安,以及他們為瞭科學真理所付齣的巨大努力。作者對細節的把握也非常到位,一些微小的實驗過程,他都能描繪得活靈活現,讓我對那些抽象的化學反應,有瞭一個直觀的感受。而且,書中對於一些理論的闡釋,並沒有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到其産生的曆史背景和思想淵源,讓我對化學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

評分

一本讓人沉迷其中的科普讀物,作者以極其生動幽默的筆觸,將那些原本聽起來就枯燥乏味的元素周期錶和復雜的化學式,描繪成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甚至像是童話故事裏的角色。它沒有直接告訴你化學公式有多麼重要,而是通過講述一個個與化學相關的曆史故事,比如煉金術士的奇思妙想,或者某個科學傢如何因為一次意外的實驗而發現瞭新的物質,來潛移默化地讓你感受到化學的神奇力量。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各種元素的“性格”的描述,比如氫元素的“活潑好動”,氧元素的“樂於助人”,以及某些金屬元素的“高冷孤傲”,這些擬人化的解讀,讓我在閱讀的時候,仿佛能看到它們在試管裏跳躍、碰撞,産生奇妙的反應。更絕的是,作者還會在關鍵的科學原理講解之處,穿插一些讓人忍俊不禁的段子,或者是對現實生活中常見化學現象的妙趣橫生的解釋,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化學魔法”,並沒有那麼神秘。這本書就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化學之旅,既有嚴謹的科學內核,又不乏引人入勝的文學色彩,強烈推薦給任何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

評分

我必須承認,在打開這本書之前,我對化學的認知幾乎為零,腦海中隻有“危險”、“復雜”之類的標簽。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想法。作者是一位極其善於溝通的高手,他以一種極其友善和包容的態度,邀請我走進化學的世界。他沒有使用任何專業術語的“轟炸”,而是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入手,比如烹飪中的化學反應,或者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來引導我發現化學無處不在。書中的語言極其優美,有時候甚至帶點哲學意味,讓我思考化學與生命、與自然的關係。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變化”的描述,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物質轉化,更是一種生命力的體現,一種不斷演進的過程。作者鼓勵讀者去觀察、去思考、去提問,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害怕化學,反而對它充滿瞭好奇和敬畏,也更願意去探索那些隱藏在世界背後的科學規律。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甚至忍不住反復翻閱的奇書。作者在語言運用上簡直是爐火純青,他能夠將最晦澀的科學概念,用最通俗易懂、甚至帶著點兒詩意的語言錶達齣來,讓人讀來絲毫沒有壓力,反而充滿瞭閱讀的樂趣。書中大量運用瞭類比和比喻,將抽象的化學反應過程,生動地比作男女之間的“約會”與“結閤”,或者傢庭成員之間的“親密互動”,這種擬人化的處理方式,讓原本枯燥的公式變得鮮活有趣,也更容易被理解和記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解某些分子結構時,描繪的畫麵感極強,仿佛我能看到原子們手拉著手,形成各種奇特的形狀,就像是在搭建一座精巧的積木模型。而且,作者的幽默感也是恰到好處,時不時冒齣的冷笑話或者調侃,都會讓我在捧腹大笑之餘,更加深刻地記住所學的知識。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化學知識的普及,更是一次美妙的文學體驗。

評分

印刷清晰,質量很好!滿滿的購物

評分

這本書參考價值強,物有所值!

評分

此書很好,作者很給力

評分

專業外語兩不誤,活到老學到老。

評分

錶示我一個學化學奧賽的必須要看這個當入門也很無奈 但是化學這東西還是看原版的好

評分

好評好評!!書很好!!快遞很快!!

評分

快 質量好

評分

好 正版 Carey的這本高等有機很經典

評分

非常好的書,值得推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