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留學前如何未雨綢繆?心中有數纔無憂。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逆嚮思維,針對國際教育,特彆是英國留學,有瞭全新的思路:提升個人品牌,反過來推動英國大學的品牌形象。全書分為“英國留學那些事兒該有個頭緒瞭”“身在英國,卻沒有一個地方叫英國”“一座大學,一個城市,一段曆史”“海歸,你算老幾”4個部分,共計56篇文章。全書通過中英文化差異性深度解讀,有趣、深刻、實用三者兼得。以接地氣的方式說說留學那些事,給打算留學的學生們實在的建議和指南。
作者簡介
趙剛,現任英國諾森比亞大學中國區首席代錶,資深自媒體人。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中國式留學的反思與對策》主題公益演講至今舉辦30場,覆蓋國內20個城市。多次應邀參與中國教育電視颱、英國使館文化教育處、北京城市廣播等機構有關國際教育的直播、錄播節目。著有《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書,獲評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同時得到騰訊教育、新浪教育、一點資訊教育頻道的關注和支持。
目錄
英國留學那些事兒該有個頭緒瞭
2017年中國齣國留學市場還會火嗎? 003
英國大學排名的真實意圖原來在這裏! 008
“留學去名校”的獨木橋也很擠 022
你的遊學該升級為2.0版本瞭! 025
高考沒考好,留學能保底嗎? 030
高考與留學,選哪個好? 033
英國大學最無法迴答的問題 037
高考後留學英國最穩妥方案 040
瞭解英美大學申請程序的最大不同點 046
留學英國你還會選MBA嗎? 051
英國大學拒信能緩期執行嗎? 054
英國脫歐對中國留學生的影響 060
留學英國還安全嗎? 066
留學英國旅途攻略全記錄 072
英國天氣最準確的概括 076
留學英國校外租房紀實 081
舌尖上的英國,你懂的 086
英國“首堵”倫敦的公共交通 091
留學英國看急診全程攻略 095
中國留學生為什麼被名校開除? 099
“憨豆先生”是英國學霸嗎? 103
英國留學與諸葛亮遊學的異麯同工 106
留學英國第一門課為什麼最重要? 111
在英國大學聽懂課的奧秘 115
為什麼中國留學生到國外都不怕考試? 132
英國留學的時空穿越 136
留學英國最睏難的時候怎麼辦? 141
身在英國,卻沒有一個地方叫英國
身在英國,卻沒有一個地方叫英國 147
英國天天都是“讀書日”! 153
英語的“負能量”你能感受到嗎? 157
在英國大學,Vice Chɑncellor是副校長嗎? 162
英國人更接納馬雲還是高曉鬆? 165
難忘的蘇格蘭情人節 168
曬曬世界名校的著名“編外校友” 174
一座大學,一個城市,一段曆史
老捨的倫敦,倫敦的老捨 181
三位一體的劍橋 187
進哪個英國大學最可能成為億萬富豪? 191
格拉斯哥大學:曆史的古銅色 194
尋訪傳說中的哈羅公學 201
紐卡斯爾為什麼字麵意是“新城堡”? 205
“煤都”的變遷 207
泰恩河畔的龍旗 211
足球的“洪荒之力” 216
英國大學的“同城德比” 221
海歸,你算老幾
高考有必要復習一年嗎? 227
“高考狀元”的分數有多少含金量? 230
中國大學缺失的“一流”是什麼? 235
“中國教育不比美國差”嗎? 239
海歸與4000萬的房子 243
留學迴國,好意思就掙這點兒錢嗎? 247
海歸就業的體製問題 252
海歸選擇“四大”工作有前途嗎? 256
海歸的英語這是怎麼瞭? 262
留學迴國為什麼現“原形”? 267
“留學紅利”能維持多久? 270
理想是什麼? 274
後記:幫助彆人成功纔算成功 277
精彩書摘
《留學的邏輯》:
大學排名發布者的真實意圖
國內中介、學生和傢長對英國大學排名的過度依賴,說明我們還沒有搞清楚排名係統的真正作用和正確用法。其實,大學排名發布者的真實意圖是:給申請者提供一個觀察的角度,讓他們開始尋找適閤自己需求的大學。這簡單而又意味深長的話,幾乎揭示瞭世界上各種大學排名係統共同的秘密。
而此時,我想到的,是高考復習時常做的選擇題。以“題海戰術”為“標配”的應試教育,讓中國學生在有限的選項中做齣選擇,看似隻是做瞭單選題、多選題,而在潛移默化中,把大傢的思維固定在一個很小的圈子裏。習慣瞭選擇現成答案的中國學生,似乎已經喪失瞭繼續探索、繼續思考的動力。在留學擇校的問題上,很多中國學生,甚至還有傢長,其實都在像完成一道選擇題似的,“簡單粗暴”地把排名充當自己的對位選項。中國留學生對排名的片麵理解,說明我們確實缺乏思辨意識(辯證思維)的訓練。英美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在英國大學裏甚至被設置為必修課。
我在英國留學時,幾乎每門課的任課老師,都要給學生布置參考書單,密密麻麻的不下20《留學的邏輯》。沒有大量的閱讀,就不可能全麵、透徹地領悟。這種閱讀訓練,其實是培養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的習慣,而不拘泥於某個側麵。其實,國外大學的不同排名係統,恰恰提供瞭審視大學的多個觀察角度。隻可惜中國學生,甚至留學中介,仍然苑囿於某個排名係統所提供的單一側麵,並作為選擇的唯一依據。
對排名的不同態度,反映齣不同的價值取嚮。
一般而言,一個英國學生或美國學生選擇學校時,會從感興趣的專業齣發,藉助大學排名(包含專業排名),鎖定專業美譽度突齣的幾所大學,然後參考諸如學校所在城市的經濟環境、人文環境、生活環境等因素,最終做齣符閤自身意願的選擇。
中國學生的思維方式這些年有所變化。曾經是“甩包袱”,把選擇權拱手讓給傢長、留學中介,往往會提齣“您看我適閤哪個專業?哪個大學?”的問題,現在,中國學生會指著大學排行榜要求中介:“除瞭前30名的大學,其他都不考慮。”中國學生的上述兩種擇校觀,還是沒能突破對外在社會認同的依賴。很顯然,在個人國際化的前夕,我們再一次放棄瞭自我選擇、獨立決策的機會!同時,對國外高校的“高消費”趨勢:非高排名大學不去,已經成為當下中國留學市場的主流。
在高考後沒能考取國內第一誌願大學、轉嚮留學的中國考生,更容易有這樣的心態:“堤內損失堤外補”,高考不行,還有留學保底。其實,即使是“寬進嚴齣”的教育理念,排名高的國外大學,入學要求也不算低。名校的示範效應,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崛起中的中國中産階層。
毫無疑問,社會精英的沽名釣譽是上流社會有意無意的暗示。這個幻象搭建瞭中國高考之外的另一座獨木橋:留學去名校。從實踐中觀察,直至今天,中國留學生依然普遍不懂排名的作用。
擺脫對排名的依賴,纔能增強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走齣國門、走嚮國際化。
……
前言/序言
堅持是行為藝術,與成功無關
幾乎每一天,我都在自媒體平颱發布文章,經常能看到諸如“天天發呀”“又刷存在感呢”“不明白你哪兒來的時間”等留言、評論。潛颱詞我懂,大概是“你要瘋”的意思!以興趣的名義去堅持,堅持已經變成自然而然的習慣,而不是成敗得失的糾結、惶恐。
摩肩接踵的街上,不時有各種發放小廣告的聲音撞進耳朵裏,“先生,買房嗎?離北京纔75韆米,雄安新區周邊最後的機會瞭!您來一張看看。”“帥哥,足底優惠卡,三摺起,給您一張。”“老闆,您拿著這個券兒,二樓點套餐送可樂。”
我嘴裏迴答著“不要不要”,迴到傢裏,在自媒體平颱上發送我編輯好的文章,然後分享在微信的朋友圈裏,仔細想來,其實我也是貼、送小廣告的,隻不過地點從“綫下”轉到瞭“綫上”。當然,貼、送的內容比那些“綫下”的格調高些,主要是文化視角、分析中英教育差彆的文章。盡管如此,我也有些擔心。
我所擔心的,並不是有些網友奇葩的點評,而是與教育,特彆是國際教育相關的文化傳播,是否能符閤市場的要求。我從2012年開始做自媒體,起初隻是“趕時髦”,為自己工作的英國大學做些信息發布和宣傳。宣傳的角度也無外乎是突顯名牌大學、國際化業務,也就是強化社會認同的“大品牌”觀念。
漸漸地,我發現這些社會認同雖然有用,但也是“雙刃劍”。以職場為例,“大牌”的外部環境其實更多是一種威壓感,麵對“神”一樣的雇主,隻能頂禮膜拜、俯首稱臣,沒有話語權。這種相當湊閤的工作,隻能維係生存,卻沒有活得更好的空間。
此時,我有瞭不同以往的思路:提升個人品牌,反過來推動英國大學(雇主)的品牌形象。留學業內英國校代的“刷臉”營銷,其實就是個人品牌提升大學美譽度的典型案例,隻不過,過去的“刷臉”往往停留在銷售層麵,以招生數量為導嚮。
談到銷售,確實是我個人的短闆。不會喝酒、不會抽煙、不會唱卡拉OK、不會來事兒,同時,顔值低、沒背景、朋友圈子小,不喜歡應酬、不屑於公關,年齡大瞭,又不願意湊閤活著,於是我便把在工作中引入寫作,即促進瞭銷售,又鍛煉瞭文筆。
“爬格子”是我的愛好,已經堅持瞭30多年瞭。對變成鉛字的東西有種天生的好感,中學時總是琢磨著自己在作文稿紙上歪歪扭扭的字什麼時候纔能變成鉛字發錶。1990年,好說歹說地央求語文老師幫我在《作文通訊》上刊齣瞭自己的作文《增幾分民族自尊》,拿過樣刊“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我承認自己是後知後覺,雖然經常“思考”,卻也經常想不齣個所以然。沒有思想的文章,其實隻是技術層麵的辭藻堆砌,俗稱“碼字兒”。後來影影綽綽地有些“思想”瞭,又碰到瞭製度約束。
1998年,因為工作原因,我經常在《國際航空報》上發錶文章;2002年,我的第一本書《歐洲情調之旅》(閤著)由中國檔案齣版社齣版,我收到瞭6340元稿費和10本樣書。
2014年,我試著把寫作與工作結閤起來。一邊反思自己留英學習、生活、工作的經曆,一邊試著讀解、總結中英文化差異。做教育的人總有“好為人師”的嫌疑,容易自我拔高。書的定位也是如此,讓國際交流中的人們多些理解,少些誤會;多些順應,少些矯情;多些共鳴,少些紛爭。我一邊寫書,一邊把其中的部分內容在自媒體和朋友圈裏“曬”,沒想到圈內的同行非常支持,有一篇名為《英國校代的畫像》的文章,不僅點擊量驚人,還引起瞭近乎激烈的爭論,我編的順口溜“英國校代有三寶,手冊、桌布、易拉寶”在圈內流傳開來。
2016年4月,摺騰瞭兩年多,找瞭將近20傢齣版社,書稿還隻是書稿。不過,此時我已經開始在搜狐公眾平颱(後來改名叫“搜狐號”)上連載自己的書稿瞭,而且3個月內,閱讀量就超過瞭300萬次。同年9月,我的書《到英國去》由作傢齣版社齣版發行。此後,我以書裏的內容開始做公益講座、網絡和廣播電颱直播、電視颱教育節目錄製。
與此同時,我的自媒體文章發布從未停止過,教育現狀、文化差異、影視體育評論、觀光遊記、曆史反思,等等,我不再受任何題材上的限製,盡管我在平颱上的主要標簽仍是教育或留學。
如果是喜歡做的事,時間其實不是問題。
在學業、職場很少堅持的我,此時在換一種活法兒。這是平生第一次,我把興趣帶入工作中,用興趣搭建個人品牌,然後再藉此推動我的工作(比如英國大學的品牌)。以興趣的名義去堅持,堅持其實已經變成瞭自然而然的習慣,就像天天遠眺窗外時隱時現的北京西山,天天聽著音樂洗澡、刷牙,天天緊張而期待地查看穆裏尼奧、C羅、梅西的消息,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我姑且稱之為“行為藝術”。
當然,外部的擔當隻是一廂情願,結果很難預料。更重要的,還是自我營造愉悅、安心的氛圍,磨煉自己的文化修養,不必過多糾纏自己不喜歡的“麵子工程”。文化、教育是親情、友情的載體,和愛人、孩子、父母、親友、同事、讀者一起度過生命中美好的瞬間,不再糾結於成敗得失的誠惶誠恐。針對國際教育,特彆是英國留學,我的“行為藝術”又有瞭新的進展,就是這本《留學的邏輯》。
趙剛
2017年8月29日於北京
《留學的邏輯》 撥開迷霧,看清留學真實模樣 這是一本關於留學,但又不僅僅是關於留學 Thus, the book is about studying abroad, but not limited to it. 的書。它深入剖析瞭留學現象背後錯綜復雜的邏輯,旨在幫助每一位心懷留學夢想的學子,以及他們的傢庭,更清晰、更理性地認識留學,做齣最適閤自己的選擇。本書不販賣情懷,不鼓吹光鮮,而是緻力於還原留學的真實麵貌,從一個更加宏觀和微觀的視角,解讀留學的“為什麼”和“怎麼做”,以及它可能帶來的“是什麼”。 何為“留學”?——超越標簽的深刻審視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留學似乎成瞭一個被過度渲染的標簽,一個通往“更好人生”的萬能鑰匙。然而,本書將引領讀者跳齣這種淺層的理解,迴歸到“留學”行為的本質。我們將探討,在現代社會,學曆的價值究竟體現在何處?國際化的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又是否必須通過在異國他鄉的生活纔能獲得?“名校光環”能否真正轉化為未來的競爭力?本書會一一剖析這些看似顯而易見,實則充滿誤區的觀念,幫助讀者建立起對“留學”更辯證、更深刻的認知。 留學的“邏輯”:多維度解析 本書將從以下幾個核心邏輯維度,為你層層剝開留學的麵紗: 一、 驅動邏輯:為什麼選擇留學? 內在驅動: 探究個體對知識的渴求,對未知的好奇,對自我成長的渴望,以及對特定學術領域的熱情。這不是簡單的“想齣去看看”,而是對更深層次學術追求的內在召喚。 外在驅動: 分析社會、經濟、文化等宏觀因素對留學選擇的影響。包括但不限於:國內教育資源的競爭、就業市場對國際化人纔的需求、傢庭教育觀念的轉變、以及國傢戰略對人纔培養的導嚮。 功利性考量: 客觀評估留學在提升就業競爭力、拓寬職業發展道路、甚至獲得移民機會等方麵的實際作用。我們會探討,哪些專業和哪些國傢的留學經曆,在當下和未來具有更高的“迴報率”,但同時也會警示過度功利化可能帶來的風險。 情感與體驗: 承認並分析留學在個人成長、獨立性培養、人生閱曆豐富等方麵的價值。但同時,也會深入探討這些情感體驗的背後,可能需要付齣的代價,以及如何平衡期待與現實。 二、 選擇邏輯:如何做齣明智的決定? 目標設定: 強調“留學”不是終點,而是實現某個目標的手段。清晰地定義留學的目標,無論是學術深造、職業規劃、還是個人發展,是製定有效留學計劃的首要步驟。 院校與專業: 深入分析不同國傢、不同院校、不同專業在教學質量、學術聲譽、研究方嚮、就業前景等方麵的差異。如何根據自身興趣、能力和職業規劃,選擇最匹配的學術路徑,避免盲目追求排名。 成本與迴報: 全麵評估留學所需的經濟成本(學費、生活費、機會成本等)與潛在的學術、職業、個人成長迴報。引導讀者進行理性、審慎的財務規劃,並理解“投資”的長期性和不確定性。 風險評估: 識彆和分析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包括但不限於學術適應、文化衝突、心理壓力、經濟壓力、以及畢業後的就業挑戰。並探討有效的應對策略。 信息辨彆: 在海量留學信息中,如何辨彆真僞,找到最可靠、最適閤自己的信息來源。本書將提供一套信息篩選和驗證的方法論,幫助讀者擺脫中介機構的過度引導和網絡信息的片麵性。 三、 適應邏輯:如何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 學術適應: 深入探討不同教育體係下的學習方法、課堂互動、學術誠信要求等。如何從應試教育模式,快速切換到注重批判性思維、獨立研究和主動參與的學習模式。 文化適應: 分析跨文化交流的挑戰與機遇。如何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習俗、價值觀和溝通方式,有效避免文化衝突,並融入當地社會。 生活管理: 從衣食住行到健康管理,詳細指導留學生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建立獨立、健康、有規律的生活。包括預算管理、安全防範、心理健康維護等。 人際關係: 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際網絡,包括與本地同學、國際同學、教授、校友以及國內親友的聯係。理解社交在留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孤立。 四、 發展邏輯:留學之後的“路”在何方? 學業與研究: 如何在學業上取得突破,如何進行高質量的研究,以及如何為未來的學術生涯或職業生涯打下堅實基礎。 職業規劃: 探討留學經曆如何與職業發展相結閤。如何利用所學知識和國際視野,在國內或國際就業市場中找到閤適的位置。分析不同國傢、不同行業對留學人纔的需求和期望。 迴國與留守: 分析迴國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以及留守在海外的可能性。如何權衡兩者的利弊,並為自己的未來做齣最優選擇。 個人成長: 總結留學經曆對個人性格、價值觀、思維方式等方麵的深遠影響。探討如何將留學帶來的成長,轉化為持續發展的動力。 本書的獨特價值: 拒絕“模闆化”: 本書不是一份“留學生成功指南”,它深知每個人的情況獨一無二。它提供的是一套思考框架和方法論,幫助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留學邏輯”。 強調“批判性思維”: 在信息洪流中,本書鼓勵讀者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盲從,不迷信,用批判性的眼光審視每一個留學相關的建議和信息。 迴歸“初心”: 引導讀者重新審視留學是否真正符閤自己的長遠發展目標,避免為瞭留學而留學。 關注“落地”: 不僅關注留學的“前戲”和“高潮”,更關注留學結束後的“餘韻”,以及如何將留學經曆轉化為持續的人生財富。 坦誠與客觀: 用最真實的語言,最客觀的態度,呈現留學的全貌,包括其光鮮亮麗的一麵,也包括其不為人知的挑戰和艱辛。 誰需要閱讀本書? 正在認真考慮留學,但對留學細節感到迷茫的學生。 已經踏上留學之路,但在學習、生活或未來規劃上遇到睏惑的學子。 為子女教育做齣留學決策的傢長,希望更全麵地瞭解留學。 對國際教育趨勢和人纔流動感興趣的教育工作者、研究者。 任何希望深入理解“留學”這一現代社會重要現象的讀者。 《留學的邏輯》不是一本告訴你“應該怎麼做”的書,而是一本幫助你“如何思考”的書。它為你提供的是一麵鏡子,讓你能夠看清自己的欲望,辨彆信息的真僞,規劃未來的方嚮。它希望成為你留學旅程中,最可靠的思考夥伴,助你撥開迷霧,找到屬於你的清晰道路,讓每一次選擇,都充滿理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