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紐約時報商務類五星暢銷,備受世界500強企業青睞的商務溝通、談判教材:
入選拜耳,剋萊斯勒,思科、微軟,穆迪,諾華,輝瑞,愛迪生、麥肯锡等世界知名企業指定商務溝通教材
入選哈佛大學商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商學院、密歇根大學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指定商務談判教材
2.知名媒體聯袂推薦,獲評”年度50佳商務類書籍“
《商業內幕》《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時代》周刊、《財經》周刊、《哈佛商業評論》《名利場》雜誌等知名媒體五星推薦
入選美國2016年”年度50佳商務類書籍“
連續16周進入《紐約時報》商業財經類圖書暢銷榜
名列颱灣金石堂書店、誠品書店商業類圖書暢銷榜28周
3.知名媒體聯袂推薦,風靡全美的“人際溝通聖經”
4.適用於所有場閤的社交技巧,切實地減少生活中的種種衝突、對抗,學會不動聲色地化解衝突,實現睏難場閤下的順暢溝通
5.超過百萬人應用的人際溝通術
全方位解決各種人際溝通問題,受到眾多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公眾人物的追捧與贊賞。其提齣的正嚮溝通術及WAC溝通技巧淺顯易懂。迄今為止,在全球範圍內,已有百萬人通過芭芭拉的人際溝通培訓、谘詢而受益。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提倡正嚮溝通理念的人際交往書。由於作者本身具有企業、人際關係谘詢、培訓的經曆,因此,在介紹正嚮溝通技巧時,插入瞭大量案例,情節通俗,引人入勝,全麵照顧到人際溝通時麵臨的諸多問題和對策,有著極強的實用性和指導性。
作者簡介
芭芭拉`派崔特(Barbara Pachter),美國傑齣的商務溝通培訓師、人際溝通導師,知名暢銷書作者,曾獲”全美傑齣商務女性精英“殊榮,有著二十餘年商務、人際溝通培訓經驗和紮實的理論基礎,齣版有商務禮儀培訓、人際溝通技巧等暢銷書多本。在多年的實踐中,她運用自己獨創的”正嚮溝通“技巧,幫助無數人解決瞭睏擾其多年的人際交往難題,進而構建更為和諧、親密的人際關係。也是全球知名的社交技巧網站www.pachter.com的創始人,在美國有超過百萬粉絲及學員。
此外,她還在全世界舉辦瞭2500多場研討會,包括首次在科威特舉辦的女企業傢研討會等。
精彩書評
芭芭拉·派崔特的這本書具有很深的洞察力,對於交際溝通這一領域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讀完這本書後,當再次遇到睏擾時,你就會知道該如何處理和應對那些棘手的問題,而不是一味抱怨和逃避。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一讀這本書。
——沙倫· J.沃爾穆特,《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傢
這是我讀到的較精彩的勵誌書籍之一。對這本書,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受,如果之前我就讀過這本書,可能早已解決瞭睏擾我多年的一些問題。我們每天都會麵臨著新的挑戰,而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及時的幫助,以及新的解決辦法。
——拉裏·金,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派崔特為讀者提供瞭切閤實際的建議,無疑能幫助人們在商務交往中錶現得更自信、更高效。
——伊麗莎白·沃剋,全球精英管理(金寶湯)公司副總裁
在各種商務場閤中,如果你希望能夠做到應對自如,學習到與人溝通時所需的各種技巧,以及在商務禮儀等方麵的行為規範和禮儀準則,那麼,這本書就是你的正確選擇!
——瑪德琳·鍾,費城兒童醫院院長
派崔特再次為大傢奉獻瞭一本精彩的作品,在書中,她嚮讀者介紹瞭商務禮儀的規範,以及與客戶溝通的關鍵性技巧,這些技巧的實用性很強,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很好地幫助我們。
——約瑟夫·A.巴龍,藥學博士,羅格斯大學教授,厄內斯特·馬裏奧醫學院院長
目錄
第一部分:正嚮溝通的力量 6
第一章 衝突,無處不在的衝突 6
大場景衝突和小場景衝突 7
我能幫你什麼 11
究竟什麼行為纔算有禮有節 12
正嚮溝通的好處 13
WAC模型 13
練習,練習,練習 14
第二章 告彆曾經的自己 14
曾經的我 15
給自己一個新的起點 17
第三章 你到底是怎樣的人 19
你是怎樣的一個人 19
你的行為模式決定你的交流方式 21
自我評估小測試 21
是什麼讓你在麵對衝突時退縮? 22
三種典型的逃避問題者 26
那些錯誤的衝突應對方式 28
你的選擇 31
第四章 不同的選擇與不同的溝通者 33
典型的消極溝通者 33
你選擇怎樣與他人溝通 36
做一個有禮、有力的溝通者 37
第五章 蠢人測試 39
蠢人測試 40
消極躲避或不躲避? 44
如果對方真是一個蠢人呢? 44
第二部分:良好的正嚮溝通模式 45
第六章 WAC溝通模型 45
WAC模型 46
W:真正讓你感到反感的因素是什麼? 47
貼標簽 48
情緒錶達 50
A:你想要求對方做些什麼,或改變什麼? 53
C:與對方核對 56
靈活使用WAC模型 57
第七章 避開那些“有害的語言” 64
自我貶損式語言 64
其他語言問題 67
第八章 那些不被注意的身體語言 70
姿勢 73
手勢 74
眼神的交流 76
心理優勢 76
麵部錶情 77
著裝品味 78
注意力 78
聲音的力量 79
站得足夠近,但不要太近 80
第九章 直麵那些睏擾你的溝通問題 81
1.對方同意你的建議或要求 82
2.一次討論 82
3.對方的防禦 84
4.咄咄逼人的迴應 87
5.對方反應消極 90
6.那個人說“不”(而且確實是這個意思!) 91
第十章 正嚮迎擊的11個關鍵 93
1.明智地判斷衝突 93
2.從小事開始 94
3.練習 95
4.緩解緊張情緒 96
5.在腦海中勾勒自己的樣子 97
6.使用肯定的話語 97
7.選擇正確的時間和地點 98
8.會麵之前(或會麵中)不要喝酒 99
9.保持簡短、簡單的語言 99
10.後續跟進 100
11.從經驗中不斷學習 100
第十一章 書麵溝通的技巧 101
如何在書麵溝通中運用WAC措辭 103
當信件成為美好的迴憶 104
撰寫WAC措辭的建議 105
關於電子郵件的最後一個建議 108
第十二章 電話溝通的技巧 109
語音留言並非好的溝通選擇 110
第十三章 如何處理網絡衝突 111
為什麼網上的衝突很普遍 112
如何在網絡上與衝突對象溝通 115
避免網絡衝突的小竅門 117
第十四章 恰如其分地處理其他溝通問題 119
1.給予反饋 120
2.傳達壞消息或者令人不愉快的信息 126
3.錶達同情 129
第十五章 當你成為衝突的一方時 130
當你麵臨睏難的溝通時,需要知道什麼? 131
第二部分總結 134
第三部分: 沒有衝突的生活 135
第十六章 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衝突 135
“融洽”對你意味著什麼? 136
建立融洽關係的十二個簡單方法 137
最後的寄語 151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正嚮溝通的力量
第一章 衝突,無處不在的衝突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睏境,常常不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就是劍拔弩張、互相爭執不下。
麵對這樣的睏境和衝突,你該如何麵對?當彆人的行為乾擾到瞭你——不論對方是你的親戚,或是同事、鄰居,你會對他說些什麼?
或許,你什麼也沒說。
雖然嘴上沒說,但你內心卻受夠瞭——你感到身心俱疲,對自己沒能告訴對方說他們乾擾到瞭你而感到厭煩。
這種感覺並非你一人獨有。
你是否在與朋友或鄰居處理問題的時候,一開始心懷善意,最終卻惡言相嚮?
你有沒有從悶聲不響、心生敵意,繼而大發脾氣,或者乾脆躲到一邊聽之任之?
你有沒有感到被人踩踏、惹惱或利用,或者被另一個人的行為搞得心神不寜、大感挫敗?
沒錯!這些情緒並非你一人獨有。
如果你正在閱讀本書,那麼,你或許就像我過去二十年中曾經教過的來自各行各業的男男女女一樣——他們受夠瞭自己老是迴避難堪的談話,老是發火,老是容忍彆人粗魯的言行……
然而,沒有人存心要成為一個討人厭的傢夥、一個暴脾氣或一個膽小鬼。
但不管怎樣,總有人實施瞭這些不良行為,然後,他們又會為此而感到難受。
當然,有些人原本是不願意跟他人發生衝突的,因為這樣會讓自己感覺不舒服。但最終,他們卻還是身陷其中。
如果你就像我在過去二十年中遇到的大多數人一樣,那麼,從我對這些問題的迴答中,你多半會獲得一些有用的啓示。
或許,你拿不準自己是否能掌握正確的溝通技巧,又或許,你隻是對什麼是正嚮溝通感到好奇。
你或許在想:“通過它,我可以獲得什麼樣的神奇力量?它將如何提升我的生活品質?”
那些由人際衝突造成的睏境,會讓人不自覺地想退縮——在難得的工作中機遇麵前退縮,在跟朋友(或愛人)營造和諧關係麵前退縮……
在這個讓生機勃勃的世界裏,你本可以汲取充沛的力量,但是,你可能也退縮瞭。
不知你意識到沒有,在麵對那個讓你退縮的矛盾衝突時,你一定有辦法去處置(或不處置)它。
在本書中,你將學到如何運用正嚮溝通技巧改善人際關係,提升你的自尊和愉悅感,甚至改變你的職業生涯。
正嚮溝通的方法可以在人際交往方麵為你提供助力,使你的人際關係煥然一新。
如果你采用本書講到的技巧,它們會讓你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如有神助。
雖然我無法在此承諾,或給你打包票,但有一點我可以告訴你:
我接收到的電子郵件,臉譜網(Facebook)上的迴帖,博客上的評論,以及人們在研討班結束後找我時跟我說的話——都說到瞭同一件事——他們告訴我說,我用來處理人際衝突的方法對他們非常有用。
這就是我確信它對你同樣有效的原因。
大場景衝突和小場景衝突
那麼,究竟什麼是我這裏所講到的衝突?
讓我們先來說說大場景衝突。
雖然這世界並非一無是處,但每天電視上不停滾動的新聞、即時更新的推特信息,有時候會讓我們感到焦慮不安。
戰爭、緊張的種族關係、犯罪、恐怖活動、政治傢之間的相互攻擊……這些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不難理解,有些時候,我們的確會感到束手無策,或者有種無力感。
甚至,在娛樂新聞裏也充斥著謾罵與衝突。
我們常常聽說,某明星捲入瞭推特罵戰,或某脫口秀主持人侮辱瞭某嘉賓……
而在真人秀電視節目中,製作方也常常依靠製造衝突來拉動收視率。當真人秀明星或遊戲參與者齣言不遜、相互攻擊、在人群麵前大打齣手,或者隻要使齣壞招時,觀眾就會增加,收視率就會提高。
當然,本書跟全球性衝突和社會性衝突並沒有太大關係。
我無法幫助政治領袖們正麵處理衝突,無法讓真人秀明星們彼此和諧相處,無法讓脫口秀主持人對嘉賓以禮相待,更無法阻止那些網絡罵戰……
相信我,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所有這些事情,那樣的話,這個世界就會太平許多,但我確實做不到。
這本書講的是如何應對、處理小範圍的衝突——你可能每天都會碰到的那些衝突。
本書講的是我們如何過日子以及如何跟人打交道——無論是麵對麵的,還是在短信中或社交網站上。
那些讓人惱火的溝通事例
從大的方麵來講,國傢首腦在彼此交流、協商的過程中會遇到麻煩。
而從小的方麵來講也一樣,在跟鄰居、室友、親戚、Facebook好友或銀行職員打交道時,也會遇到麻煩。
有時候,在這些日常生活中齣現衝突時,我們將很難跟對方交談,很難跟對方恰當地錶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因為我們不知道如果告訴對方自己真正的感受,對方會如何反應。
艱難的對話和不恰當的衝突處理方式往往會令我們感覺很不舒服,而在一個令人很不舒服的情境下要想成功地與人溝通,尤其睏難。
關於這一點,我將會在本書第三章中更詳細地談到其中的緣由。
而在這一章,我將重點放在瞭溝通能力的培養上。
日常所發生的種種不成功的溝通事例,對於人們的影響顯而易見:
越來越多的路怒族、大鬧機場者,Facebook上拉黑對方,鄰居之間劍拔弩張,對室友怒吼,在超市裏跟人吵架……
身邊這麼多衝突和壓力的存在,無疑會讓你倍感無力;而一次看似不經意的挫敗,也會在你內心生根發芽,各種負麵情緒不斷滋長。
常見的十二種小衝突
在開辦每場研討班時,我都會讓參與者在一張卡片上寫下一件跟人相處時遇到的煩心事。在開辦瞭幾百場研討班之後,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同樣的衝突在重演。這些衝突雖不能概括全部,但卻是最常見的,即:
1.空間侵占者。
他們播放著刺耳的音樂,甚至戴著耳機時也是如此。他們在你的工作場所晃蕩,或留下一堆垃圾等彆人來清除。或者,他們會在星巴剋咖啡館裏占據三個桌子充當辦公桌。
2.數碼狂人。
他們在與你麵對麵交談的時候還不時地收發短信。他們可能是你的同事,在開會時不停地時候玩智能手機或iPad,也可能是你的朋友,在忙於拍攝視頻並將它們傳到Facebook上,無法消停片刻。
3.無信用的人。
比如,他們藉東西時總是信誓旦旦,而事後歸還你的卻是沒油的車子、帶著咖啡漬的圖書,或者問也不問就拿走你的訂書機。自然,這樣的人一旦嚮你藉錢,常常也是有藉無還。
4.喋喋不休的抱怨者。
每個人都碰到過這樣的人。他們總有問題沒解決,滿腹牢騷。比如,你聽厭瞭朋友的丈母娘那些不陰不陽的數落,還有你同事對新老闆的怨言等。
5.插話達人。
有些人就是無法讓彆人把話說完。比如,他們不會等你在雞尾酒會上說完一句話,也容不得你在會議上分享自己的觀點。
6.冷麵評論者。
他們可能是覺得你的房子需要粉刷的鄰居,也可能是糾正你語法錯誤的朋友。還有些人,他們喜歡在網站上發那些有種族主義和性彆歧視傾嚮的笑話。還有你的姐妹,兀自地跟你說她更喜歡你的長發。
7.偷懶者。
無論是做毎周需要做的雜事,還是做傢庭教師或誌願者,有些人就是不願做他(她)該做的那份工作。
8.漠視請求者。
不論是對你十分需要的數據,還是請求迴復的聚會邀請函,這些人對你的電子郵件一概置之不理。或者,你叫你的丈夫準時齣席晚宴,而他又遲到瞭。還有這樣的鄰居,你明明寫瞭告示牌禁止動物入內,但他(她)還是放任自己的寵物糟蹋你傢的草坪。
9.煩人的提要求者。
你感覺早就受夠瞭!你不斷地被朋友要求贊助他的慈善募捐;你被要求配閤烘培促銷活動、招待你的親戚(還有他們的小狗);在你已經應接不暇的時候,這些人又給你派發額外的工作。
10.社交媒體狂熱分子。
這些冒傢夥樂於分享彆人走樣的照片,把早餐吃什麼都發到社交媒體上,經年纍月地每天錶達他們的憤慨……或者在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上大肆誇耀他們的愛情生活、可愛的孩子、令人羨慕的成就,等等。
11.假期攪擾者。
你永遠也無法得到放鬆。你本想趁感恩節去看望母親,卻不得不跟著妻子去嶽父傢。或者,你想到樹林裏進行一場冒險之旅,而你的另一半卻想要躺在赤道附近的小島上曬太陽。你愛你的傢人,但是,一旦要跟一大傢子人在山間待一周,那就難以想象瞭。
12.不修邊幅者。
你可以聞到她身上濃重的香水味,而他在會議上剪指甲、在餐桌上用牙綫剔牙,她穿的裙子太短,他在早上鍛煉後沒有洗澡……
這十二類例子,說明瞭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際交往是如何變成一件煩心事的。
這些本該很容易解決的衝突,很多時候會變得齣乎意料的麻煩、復雜,令人倍感受挫。
最後,你可能會被捲入到一場變得具有挑釁性的衝突之中,或者,你根本沒有衝突可言,因為問題被故意忽視瞭。
你的同事高聲喧嘩、有人占瞭你在街上的停車位、你的小姨子說瞭冒犯你的話、你的老闆批評瞭你而沒有批評你的團隊夥伴……
這些可能都是些司空見慣的溝通問題,但是,無論在哪裏,它們都隨處可見,一再齣現。
而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忽視這些行為,對它們置之不理,或做齣過度反應——我們為什麼會如此?
原因很簡單:我們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
我們總是習慣性認為,沒有衝突比有衝突要好辦。
錯。
問題隻在於:
如果沒有掌握良好的溝通、應對技巧,想要知道該說什麼、如何說且說得有禮有節,是很不容易的。
我這裏講的,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日常衝突。在工作時,在傢裏時,在銀行排隊時,在網絡上,在跟鄰居、妻子的親友,或孩子的老師溝通時的遇到的衝突,等等。若是處理不當,復雜的人際關係會影響到你生活的各個領域。
我將會在全書引用實例,來說明這些無處不在的衝突。
在我具體引用的實例中,雖然姓名和情景做瞭改變,細節也不同,但它們都是真實的。我從參加我的工作坊的學員那裏瞭解到瞭很多實例,也有些例子直接取自於我本人的生活經曆。
這些實例一次又一次地證明瞭,人們是多麼需要我在本書中所談到的技能和方法。
不同的衝突,相同的溝通技巧
我聽到的那些不愉快的情形可能各不相同,但是,背後所涉及的溝通問題卻常常是相同的——我們彼此之間很難溝通。
而如果無法針對乾擾我們的問題進行交談,我們就無法進行正嚮溝通,也無法解決問題。
這一點同樣適用於網絡衝突。
要解決嚴重的網上衝突,最好的辦法常常是進行現實對話。
就像我在第十三章裏講到的那樣,你或許需要從虛擬網絡中迴到現實,跟對方麵對麵地交談。
但我們中的許多人都覺得這很難做到,尤其是當我們不習慣跟人直接互動(麵對麵或電話交談)的時候。
但是,在我們沒有解決衝突的時候,我們對對方或自己都不會有很好的感覺——這一感受常常會纍積。這種無力感或憤怒感,常會在不知不覺間發生在你的身上。
迴避一次不愉快的交談會導緻更多的迴避;一次最終以大叫收場的不愉快交談,會導緻另一次以大叫收場的交談。你感覺自己被利用瞭、病瞭、疲憊瞭。或者,你感覺自己有點兒失控。
常常感到無力或憤怒,並不是開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們碰到的許多日常衝突,實質上都是相似的,解決方式也大同小異——你能在本書中學到並掌握這些方法。
如果你總是猶豫不決,有話說不齣口,或者你說話太尖刻、太匆忙,或太咄咄逼人,這些技能和方法正好可以幫助你。
如果你有時候由於憤憤不平而寫瞭一封憤怒的電子郵件,或在社交媒體上對彆人反唇相譏,你也可以運用正確的方法妥善地加以解決。
在本書的第二和第三部分,我將解決方式分解成瞭一係列的溝通技能,讓你可以很方便地學習和藉鑒。
接下來,就要看你的瞭,看你如何運用這些技能、方法在自己的生活中積極地化解衝突。
我希望它們能為你提供有益的幫助。
當然,在本書中,我不打算教你如何處理極端的(或有攻擊性的)情況。
在一場研討班結束後,有位女士過來找我,問我如何應對丈夫對她施加的傢庭暴力。
我雖然很同情她,但還是告訴她,正嚮溝通的方法並不能解決她目前的處境。我敦促她去尋求專業性或者法律方麵的幫助。
我也不知道,當你在漆黑的街頭遇到一個形跡可疑的人時,你該說些什麼。很可能,你應該避免交談,並盡快跑到一個安全的地方。
雖然我確實會講到如何應對陌生人,但我講的大部分都是些日常衝突——它們總是時不時地冒齣來,讓你忍無可忍,並且似乎永遠也不會改善——但這些並不會將你置於十分危險的處境。
就像你讀完本書後所領會的那樣——應對粗魯的陌生人,或許不需要大動乾戈,有時候置之不理反而更好——或許這跟你剛開始讀本書時的想法有所不同。
我能幫你什麼
我剛纔講瞭我不能做什麼,現在,再說說我能做什麼:
?假如你碰到有人乾擾你,而你又很難開口跟對方開誠布公地聊一聊,這種情況下,我能幫上忙。
?我會嚮你展示如何有禮有節地處理衝突;你會瞭解到什麼樣的言行叫有禮、有力、不卑不亢。
?以一種一開始不起眼的方式改善你的生活。等這種改善日漸成熟,它就會蔓延開來,全麵地觸及、影響你生活的方方麵麵。
或者,可以這樣說,我不會問你是誰——你是個有錢人還是收入平平——都與我無關。我也不在意你的性彆、種族、宗教以及你的愛好是什麼。但毫無疑問的是,每一個人都會在生活中碰到衝突。
或遲或早,你會在某些場閤下發現——自己捲入到瞭一場無謂的衝突中。
問題是,你該如何處理?
許多人相信,甚至認定,他們能以正確的方式應對衝突。
你或許也認為自己是一個果斷的人,但很可能你錯瞭。
如果說我在過去二十年裏學到瞭什麼的話,那就是在睏難的處境和衝突下,人們實際上並不清楚自己是如何錶現的——他們不瞭解自己在彆人麵前是怎樣的,以及他們的錶現對彆人有什麼樣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即便你認為自己能夠妥善地處理衝突,我還是要建議你讀一讀這本書的原因。並且,在讀完後,請告訴我,你之前有沒有以最佳的方式應對此類事情?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容易被說服,並相信正嚮溝通的影響會如此深遠。
一名男子(他是由一個職業協會贊助而參加我的研討會的)就曾帶著譏諷的口吻說:“好吧,這又不是大腦手術,有那麼神奇嗎?”
“當然不是,”我迴答說,“但那並不意味著它不能正麵而持續地改變你的生活。”
我的話音未落,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瞭。
聽眾中的一位女士站起來說道:
“我碰巧是一位腦科醫生,但這之前,我就完全不知道什麼是正嚮溝通。我的上司老是叫我在周末加班,卻從來不叫彆人。我一直對自己說:‘我必須得說點什麼。’但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怎樣說。這就是我為什麼到這裏的原因。”
是的,正嚮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對每個人都有益。
若說腦科醫生會在處理工作和傢庭衝突時遇到麻煩,那麼,銷售員、傢庭主婦、IT經理、行政助理、傢庭教師協會主席、童子軍領導、傢庭主婦(全職父親),以及跟我們休戚相關的任何人,也都會碰到這樣的麻煩。
這些溝通技巧能夠運用到你生活的方方麵麵。
所以,可以這樣說,任何難以對同事、朋友、傢人,或任何和自己休戚相關的人開口說齣自己關切之事(有禮、有力地說齣來)的人,都會從中受益。
這對任何一位在離開一傢飯店、電影院或雜貨店時,心想“剛纔那個在我前麵插隊的蠢貨,我應該對他說‘嗨,蠢貨!你明白你在乾什麼嗎?’”的人也同樣有益。
還有,那些認為“要申張權利就必須打擊對方”的人,也可以讀讀本書。
就像你很快就會發現的那樣,我們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實際上可能是粗魯的、無法令其他人接受的。
究竟什麼行為纔算有禮有節
所謂有禮有節的言行,並非粗魯的言行。
它是能令你從容錶達自己的一種方式。
……
前言/序言
前言
我是一名有著二十餘年資曆的商務溝通培訓師,專門從事人際溝通和禮節訓練、指導等工作。
幾乎從第一天開始,在我的研討班上就有人提齣他們的看法。有時,他們也會在早餐時、研討班結束後找到我,跟我分享他們與一些難以相處之人的相處經曆。
參加我的研討班的人員來自各行各業,從世界500強公司的高級副總裁,到會計事務所的行政助理。雖然他們的背景不同、經曆各異,但是,一次又一次地,這些參加者都錶達瞭相同的急切需要——跟我談論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衝突和睏境,並希望能得到我的幫助。
以下列齣的這些令人感到挫敗的情緒錶達,我不知道聽人說過多少遍瞭:
我的上司不公平。
我的員工貪便宜。
我的鄰居是如此不體諒人。
我的“奇葩同事”簡直把我氣瘋瞭。
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很容易被打敗的人。
……
在說完他們的事情之後,他們總是會問——“我該怎麼做?”
有些事情我聽瞭之後感覺心都要碎瞭。我為那些人感到難過;有時候,我會感同身受,如身臨其境。
我覺得,總有一些時刻,彆人的不當言行會把我們弄得沮喪不已,或者瞠目結舌、難以忍受。
我帶著同情的心理傾聽他們的遭遇,但最後,我總想握一下對方的手,然後跟他(她)說:“為什麼要為瞭這些一籌莫展呢?試著做點什麼吧。”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問題的癥結在於——那些對擾亂自己心緒的人一籌莫展的人,他們之所以一籌莫展,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在我所聽到的許多講述中,我同時也注意到瞭一種負麵的溝通模式:當人們很難找到閤適的方式開口跟乾擾者商量某件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乾脆放棄交談。而且,他們反倒會跟包括我在內的同情者傾訴和抱怨。
甚至,有些來參加我研討班的人隻是為瞭找機會宣泄自己的情緒而已。
還有一些人,在麵對煩心事的時候,會說一些未經考慮的話,齣發點雖好,結果卻讓事情變得更加惡化:
例如,他們會這樣對彆人說:
“你這麼說想不想挨揍?”
“你以為你是誰,你是名人嗎?”
“哎,我很不願意為這件事打攪你。”
……
這讓我感到很難過,心想:“這些事肯定有更好的處理辦法!”
許多人常常堅信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對的,但對我來說,很明顯,僅憑我聽說的這些事情,我就知道他們跟當事人之間並沒有妥善地把事情處理好。
在大部分情況下,事情反而隻會變得更糟!
在麵對當事人時,他們缺乏積極麵對的態度、正確溝通的技巧,最後,不管他們的初衷如何,情況卻變得更加難堪,更加緊張。
我很快就意識到,人們在睏難的處境下,尤其需要學會如何有效地錶達自己——實際上,人們很需要這些技巧,以便正確地錶達自己。
他們更需要學會如何正嚮地與人溝通,而不是一味抱怨,或是采取一些負麵的、不理智的行動。
因此,我決定勇敢地迎接這個挑戰。
於是,就有瞭這本書。
掌握“正嚮溝通”這一技巧,可以改善你的生活。
你的感覺會更加良好——你不會再錶現得像一個膽小鬼,或一個其他人眼中的“凶神惡煞”,那些在生活中無意習得的不良行為習慣也不會再左右你。
對於以往你認為不容易應付的那些人和事,你將能夠直接而自信地處理。
你會不再說那些喪氣話,比如,“我後悔沒那麼說……”“要是那樣就好瞭……”“這沒什麼大不瞭的……”(在你明知並非如此時)。
最棒的是,正嚮溝通將會帶來積極的效果——而不是更多衝突。
十幾年前,本書的第一版上市瞭。
從那時起,我就一直嚮不同的人傳授“正嚮溝通的技巧”,這些人中有美國西南地區的警官、中西部地區的校董事會成員、東北地區一個大型公用事業公司的資深管理人員,以及微軟公司的一韆多名員工……
這些經驗幫助我細化瞭自己的想法,完善瞭正嚮迎擊技巧的案例,我將這些都放入瞭新版之中。
如今,社交媒體的興起,雖然使我們的溝通交流和信息分享變得更為方便,但同時也增加瞭誤解和惹惱對方的可能性。比如,推特罵戰、朋友之間相互取消關注,以及員工在YouTube視頻網站上直播辭職視頻,等等。
因此,在新版中,我將會專門闢齣一章來討論網絡衝突。
不少讀過本書第一版的讀者,都曾通過電子郵件或者打電話的形式跟我分享他們運用正嚮溝通方法的經驗。
其中,有一位培訓總監將這本書稱為“改變遊戲規則的一本書”。他錶示,真希望自己早幾年就讀到瞭這本書,因為那樣他就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人際衝突、對抗。
像他這樣的評論我還聽過不少。
其他的如:
我不再感到挫敗。
過去,在對方沒搞明白我的意思時,我隻會怒氣衝衝、牢騷滿腹。但如今,我能夠恰當地說齣自己的想法。
現在,煩心事已不再那麼煩心瞭——我知道,我可以恰當地錶達自己瞭。
在我的研討班、工作坊和訓練營中,我已將這些技能教給瞭幾韆個學員,在他們身上這些方法都很有效。我相信,它們對你也同樣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