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淡安医集(套装上下册)

承淡安医集(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建斌,夏有兵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方剂学
  • 医史
  • 明代医学
  • 医学古籍
  • 安承淡
  • 医集
  • 古籍
  • 医学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4146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8922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84
套装数量:2
字数:2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承淡安医集(套装上下册)》系统收集了承淡安先生的遗著、门人为其整理的讲稿、未刊手稿、译著、论文及日记等,共2卷:上卷为针灸精华,集中反映了承淡安先生在不同时期对经络腧穴、针灸治疗、刺法灸法等的认识,是一部“浓缩的近现代针灸学发展史”;下卷为医学传薪,汇集了承淡安先生的个人学术经验、医论医话、对子午流注针法的发挥以及对《伤寒论》《十四经发挥》等古代医籍的真知灼见。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康济斯民良相同功垂永誉,阐扬绝学名医传世有针经。
  ——李济深
  
  ★先生能发挥经义,羽翼圣心,搜集先贤之精论名言、或抽扬脉理,或阐发病机,义明词显,可作为方书的楷模。
  ——朱襄君
  
  ★余年犹壮,而体已入暮景。余固不畏死,但患业之不成耳……天乎!能助我体力,少则五年,多则十年,为此术而奋斗……
  ——承淡安

目录

上卷 针灸精粹
中国针灸学
针科学
灸科学
经穴学
治疗学
附:《中国针灸学讲义》针灸治疗部分
针灸精华
铜人经穴图考
铜人针灸经
经穴考正
阿是穴考
运针不痛心法要诀
子午流注针法

下卷 医学传薪
针灸薪传集
针灸学术讲稿
简易灸治、丹方治疗集
经典校译
校注十四经发挥
《百症赋》笺注
杂病穴法歌注释
经络要穴歌诀
经外奇穴汇编
内经新注
伤寒论新注
医论医话
民国时期医药期刊发表论文
新中国成立后医药期刊发表论文
未刊手稿
译著序文
附一:承淡安自传
附二:承淡安日记

前言/序言

  承淡安(1899-1957)是近现代杰出的针灸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他以“东方学术自有其江河不可废”的自信,以“提高和弘扬针灸学术为己任”的责任感,系统构建了现代针灸学体系和范式、确立了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开创了近现代中医学术史上具有科学学派性质的“澄江针灸学派”。
  承淡安原名启桐、秋梧、澹盒,江苏江阴人。他出生于中医针灸世家,19岁时跟同乡瞿简庄学习中医内科和外科;22岁参加西医函授,后又到上海实习西医。1925年春,独立开诊。1930年在苏州望亭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以弘扬针灸学术为己任,开始了为之一生的针灸事业。1931年秋出版《中国针灸治疗学》;1933年10月创办《针灸杂志》;1934年10月东渡日本,学习和考察针灸;1935年5月创办中国针灸讲习所,1936年春末改名“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并开设针灸医院等,构建了医教研一体化的现代针灸学术模式。1937年沪淞战争后,承淡安避难西迁,在“战争缺医少药,针灸亦利民生”的思想指导下,开设各种针灸培训学习班、出版多种针灸专著。1947年冬返回家乡,1950年底在苏州恢复中国针灸学研究社。1954年夏,承淡安受江苏省政府邀请参加筹办江苏省中医院和江苏中医进修学校等工作,同年9月3日到江苏省中医院工作,10月30日受聘为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首任校长。他以“提高中医学术为宗旨”,规划和开创了现代中医医院模式和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1955年6月1日,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部委员,并任中华医学会副主席、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等。1957年7月10日,承淡安因积劳成疾在苏州病故。
  作为现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中医教育家,承淡安一生著述颇丰,不仅亲自编撰了一系列针灸著作,而且整理、校注了《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和其他相关针灸文献,同时翻译或指导弟子门人翻译了一批日本针灸医籍。另外,他还留下了大量的论文、讲稿、手稿、日记等;还有部分门人弟子记录承淡安讲课和口述文稿资料等。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承淡安的著作散落多处,有些著作已经残缺不全,我们在历时十余年系统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编撰出版《承淡安医集》,以期全面保留承淡安的学术资料、系统呈现承淡安的学术思想、全面真实地反映承淡安的学术贡献。《承淡安医集》的编撰,共分上下两卷,分别为“针灸精粹”和“医学传薪”。
  上卷“针灸精粹”,收集和汇编了承淡安在针灸方面的著作精华。承淡安先生编撰的《中国针灸治疗学》(1931年)、《中国针灸学讲义》(1940年)、《中国针灸学》(1955年)。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承淡安在三个不同阶段对针灸学术框架的界定,也体现了现代针灸学术模式的构建过程和轨迹,这是此次汇编的重点。我们按照“针科学”“灸科学”“经穴学”和“治疗学”四大模块对其进行重新整理:其中“针科学”“灸科学”“经穴学”在定位和取穴等内容上,三部著作比较接近,故以《中国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为依据;“经穴学”的主治部分,包括了《中国针灸学讲义》(中国针灸研究社,1940年)和《中国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两书的相关内容;“治疗学”的内容则分别以《中国针灸学讲义》(中国针灸研究社,1940年)和《中国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为依据。
《承淡安医集》(套装上下册) 内容提要 《承淡安医集》作为一套系统梳理与研究中国近现代医学发展历程的学术专著,旨在通过深入挖掘与呈现中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医学家承淡安先生的学术思想、临床实践、科学探索与教育贡献,为理解二十世纪中国医学的转型与创新提供一个重要的微观视角。全套两册,上册侧重于承淡安先生早期的学术思想萌芽、对传统医学的继承与革新尝试,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西医结合理论的探索与实践;下册则着力于其在中后期学术成就的升华,在具体病种诊疗上的创新突破,对医学教育的深远影响,以及他跨越学科界限,关注社会民生,将医学发展与国家富强紧密结合的宏大视野。 上册:薪火相传,融汇东西——承淡安的医学求索之路 上册《承淡安医集》开启了对这位医学巨匠早年求学经历的细致描绘。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青年承淡安身处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交织碰撞的时代浪潮之中,他既深受中国传统医学“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等精髓的熏陶,又敏锐地捕捉到西方科学医学在诊断、治疗以及认识人体方面的先进之处。本书将详细追溯他接受的初步医学教育,分析其在不同学派、不同导师影响下,如何初步形成自己对医学的认知框架。 更为重要的是,上册将着重展现承淡安先生对中西医结合的早期探索。他并非简单地照搬西方医学理论,也不是固守陈规地排斥现代科学,而是以一种开放、批判的态度,试图在中西医学之间搭建桥梁。书中将引用他早期的学术论文、笔记,甚至是他与其他医学界同仁的书信往来,以此来还原他当时对于“和合”医学模式的构想。例如,他对某些中国传统方剂的药理成分进行科学分析,试图用现代化学、生物学的方法来解释其疗效;他也会反思西方医学在某些疾病治疗上的局限性,并尝试从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寻找补充与启示。 这一时期的承淡安,其研究重心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基础理论的梳理与探索。上册将深入剖析他对于“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的现代阐释,以及他对经络、脏腑等传统理论的科学解读。他如何借鉴现代生理学、病理学来理解这些概念,如何试图将抽象的医学理论与具体的临床观察相结合,都将是本册重点关注的内容。此外,上册还会涉及承淡安先生在这一时期参与的早期医学实践,无论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还是在医学研究机构的初步贡献,都将有助于读者理解他理论的实践基础。 下册:融贯古今,惠泽民生——承淡安的学术高峰与教育实践 下册《承淡安医集》则将视角聚焦于承淡安先生学术思想的成熟期及其晚年的重大贡献。此时的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成熟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并在多个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本册中,我们将详细研究承淡安先生在具体疾病治疗上的创新。他如何将中西医理论融会贯通,应用于攻克各种疑难杂症,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例如,对于某些感染性疾病,他如何巧妙地结合抗生素的运用与中药的清热解毒、扶正祛邪,从而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对于一些慢性退行性疾病,他如何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调理脏腑功能,同时结合现代营养学、康复医学的手段,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书将通过大量临床案例的分析,甚至是承淡安先生亲笔记录的病案,来展现其高超的临床智慧和精湛的医术。 承淡安先生在医学教育领域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下册将着重介绍他对于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的理念与实践。他如何倡导建立能够同时掌握中西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何设计和改革医学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人文素养,都将是本册的重要篇章。他不仅在大学或医学院任教,更可能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编写教材、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将他的医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传播出去。书中将可能收录他关于医学教育的论述,以及他对学生们的教诲与期许,以此展现他对医学事业薪火相传的深切关怀。 此外,下册还将拓展到承淡安先生更为宏大的医学观。他不仅仅局限于个体的疾病治疗,更将目光投向了整个社会的健康与发展。他如何关注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倡导疾病预防,如何将医学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联系起来,展现了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担当与远见。书中可能会提及他对于当时医疗卫生政策的看法,对基层医疗的关注,以及他如何用医学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 《承淡安医集》的价值与意义 《承淡安医集》的出版,不仅是对承淡安先生一生医学成就的系统性梳理与总结,更是对中国近现代医学发展史的一次深刻回溯与重要补充。通过对这位代表性人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医学在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时所经历的艰难探索、创新融合与最终走向独立发展的轨迹。 本套医集对于当前医学界,特别是中西医结合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追求医学现代化、科学化的今天,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优势,如何有效地将中西医学的精髓融汇贯通,以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医疗服务,是摆在所有医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承淡安先生的学术思想与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同时,这套医集也是一部生动的人生传记,展现了一位伟大医学家在时代洪流中,如何坚守学术理想,如何用毕生精力投身于医学事业,如何将个人才智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它将激励后来的医学研究者和实践者,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创新的精神,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承淡安医集》的问世,将为医学史、中医药学、科学哲学以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原始资料和深入的分析视角,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完整、更加 nuanced 的中国近现代医学图景。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承淡安医集》这套书,我第一时间被其厚重质朴的装帧所吸引。作为一名对古籍文献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传统医学抱着一份敬畏之心。承淡安先生在这部医集中所展现出的博大精深的学识,让我由衷地感到钦佩。他并非仅仅是罗列理论,而是将深奥的医学思想,如同抽丝剥茧般,一步步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中医理论的阐述,融合了历史的积淀与个人的独到思考,既有对前人智慧的继承,又不乏创新性的发展。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医学伦理和医德的强调,这在我看来,是任何医学学科都不可或缺的基石。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深切感受到承老先生对病患深切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他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这种人文情怀的注入,使得这部医学著作在冰冷的医学知识之外,增添了温暖的人性光辉。它不仅教我“术”,更让我懂得了“道”。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医学、对生命、对人性的深度思考,其意义非凡。

评分

收到《承淡安医集》上下册,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沉甸甸的学术分量。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中华文明中最璀璨的瑰宝之一。承淡安先生的这部医集,恰恰为我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医智慧的大门。书中洋溢着一种温润而坚韧的学术气质,每一字每一句都经过深思熟虑,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在娓娓道来。他对中医理论的阐释,既有对经典原著的精准解读,又不乏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领悟。我尤其欣赏他对中医“道”的追求,那种超越单纯技艺的哲学高度,以及对生命本源的探索,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书中的案例分析,不仅仅是病症的记录,更像是医学故事的叙述,充满了人情味和人文关怀。它让我看到了中医在救死扶伤之外,所蕴含的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病患的关爱。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书房,与一位博学多才的智者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套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医学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所传递的那种严谨治学、厚德仁心的精神。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中医的认识都比较碎片化,总觉得隔靴搔痒。直到我接触到这套《承淡安医集》,才真正体会到系统学习中医的魅力。这套书的结构安排非常清晰,从基础理论到具体病症的论述,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承淡安先生的文字风格简洁明快,却又不失深邃,即便是一些复杂的中医概念,在他笔下也变得格外容易理解。我特别关注了他关于“理、法、方、药”之间关系的论述,这对于我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至关重要。书中的许多论述,让我对中医的认识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例如,他对某个看似普通的病症,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找出其根本原因,并给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结合自己对身边人和事的观察,来印证书中的观点。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让我对中医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充满兴趣。这套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位引路人,指引我如何在浩瀚的中医海洋中航行。

评分

这套《承淡安医集》的出现,对于我这个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中医人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们都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经典的诊疗方法在日常实践中似乎正在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速成”或“捷径”。然而,承老先生的这部巨著,就像一股清流,将我们拉回到中医的本源。他对于辨证论治的深入剖析,尤其是对于疑难杂症的论治思路,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书中列举的那些看似寻常却又精妙绝伦的方剂组合,以及他对病机变化的细致入微的阐述,无不体现了其深厚的临床功底和高超的辨证思维。我特别喜欢他关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论述,这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更是养生保健的核心。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对照自己的临床病例,思考承老先生的观点,并尝试将他的理论融入到实际的诊疗中。令我惊喜的是,许多曾经棘手的病例,在借鉴了承老先生的思路后,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改善。这部医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治学精神的典范,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也更加坚定了用中医造福患者的信念。

评分

这套《承淡安医集》初版于上世纪,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深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一窥这位名家大师的毕生所学。拿到这套书的当下,就被其厚重感和古朴的书页所吸引,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承老先生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识底蕴所折服。他在书中不仅阐述了大量的医学理论,更结合了他多年行医的丰富经验,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条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并辅以大量的临床病例分析。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打通了学习中医理论的任督二脉。更让我赞叹的是,承老先生在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预防时,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与当下我们日益关注的生态文明和健康生活理念不谋而合,足见其思想的超前性。书中对脉象、舌象、望诊等基本功的详细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许多曾经困扰我的疑难点,在他的字里行间得到了豁然开朗的解答。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人生哲学,我将把它作为我研习中医道路上的重要指引,细细品读,反复揣摩。

评分

777888999

评分

777888999

评分

针灸名家的著作,书的印刷字迹,我装订都很好,很喜欢,就是收到的上册硬壳摔坏了,希望在外包装盒里衬上东门上。

评分

经典,值得推荐。

评分

777888999

评分

针灸名家的著作,书的印刷字迹,我装订都很好,很喜欢,就是收到的上册硬壳摔坏了,希望在外包装盒里衬上东门上。

评分

经典,值得推荐。

评分

承安逸集,快递包装太次,外皮没有保护,书边缘有瑕疵

评分

厚厚的两大本,大开本,质量好,书的内容自然是绝对好的,2017年6月1版1印。阅读,读懂并吃透,需要时间。2017年6月1版1印。编制个索引附录论文及时间会更方便实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