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从零开始学炒股系列,中国股民的入市指导书。
300多种买卖点形态教你精准掌握买卖点位,200多个A股案例为你揭开K线图奥秘。
作者凝聚十年炒股经验,从K线基本知识到技术分析,从K线经典理论到指标配合。
免费赠送主力K线形态阅读资源,让你亲身体验主力交易过程,学会妙用K线打开盈利之门!
内容简介
《从零开始学K线炒股 典型形态与买卖点分析》以K线分析方法为重点,通过不同的实例,对每种K线形态及组合的买入点和卖出点都进行充分的提示说明。书中涵盖K线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K线与移动平均线、成交量、MACD、分时图、道氏理论、波浪理论、缠论的配合使用方法,给出利用K线追踪主力的交易技巧。
《从零开始学K线炒股 典型形态与买卖点分析》实用性强,案例精简,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既是新股民的入市宝典,又为股民提供炒股实用技术。
作者简介
股林常青松
曾经在兴业银行担任客户经理,熟悉各类理财产品及投资项目。目前在某国有大型证券公司担任理财师,专项研究资产配置、证券组合等相关项目。拥有股票投资经验十余年,对A股的技术分析有独到见解。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从零开始学K线
第1章 新股民学K线
1.1 什么是K线 / 4
1.2 从时间维度看K线 / 6
1.3 从实体维度看K线 / 10
1.4 从影线维度看K线 / 11
第2章 解析K线的关键数据
2.1 K线实体蕴藏的规律 / 14
2.1.1 4种不同的K线实体 / 14
2.1.2 K线阴阳的涨跌性 / 17
2.2 开盘价和收盘价的规律 / 18
2.2.1 开盘价和前日收盘价的比较 / 19
2.2.2 开收盘价和大盘指数的比较 / 21
2.2.3 开盘价和收盘价的比较 / 24
2.3 上、下影线蕴藏的规律 / 26
2.3.1 上影线的意义 / 26
2.3.2 下影线的意义 / 29
第3章 投资生涯的开始
3.1 建立自己的投资系统 / 34
3.2 心态决定成败 / 37
第4章 单根K线的7个买入点
4.1 趋势底部的买点 / 39
4.1.1 底部十字星 / 39
4.1.2 锤子线 / 40
4.1.3 倒锤子线 / 42
4.2 整理阶段的买点 / 43
4.2.1 长阴K线整理 / 43
4.2.2 小K线整理 / 45
4.3 突破位的买点 / 46
4.3.1 资金密集区突破K线的买点 / 47
4.3.2 脊位突破K线的买点 / 48
第5章 单根K线的7个卖出点
5.1 趋势顶部的卖点 / 51
5.1.1 顶部十字星 / 51
5.1.2 流星线 / 52
5.1.3 上吊线 / 54
5.2 出货位的卖点 / 55
5.2.1 长阴K线出货 / 55
5.2.2 小K线出货 / 57
5.3 突破位的卖点 / 58
5.3.1 资金密集区突破K线的卖点 / 59
5.3.2 前期底部突破K线的卖点 / 60
第6 章 多根K线的14个买入点
6.1 底部反转的K线组合 / 63
6.1.1 早晨之星 / 63
6.1.2 看涨吞没形态 / 65
6.1.3 看涨孕线 / 66
6.1.4 看涨待入形态 / 68
6.1.5 看涨切入形态 / 69
6.1.6 看涨插入形态 / 71
6.1.7 看涨刺透形态 / 72
6.1.8 看涨反扑形态 / 74
6.2 上升中途的K线组合 / 76
6.2.1 三个白兵形态 / 76
6.2.2 上升三角形 / 78
6.2.3 对称三角形的突破买点 / 79
6.2.4 矩形整理形态的突破买点 / 81
6.2.5 下倾楔形 / 82
6.2.6 上升旗形 / 84
第7章 多根K线的16个卖出点
7.1 顶部反转的K线组合 / 87
7.1.1 黄昏之星 / 87
7.1.2 看跌吞没形态 / 89
7.1.3 看跌孕线 / 91
7.1.4 看跌待入形态 / 92
7.1.5 看跌切入形态 / 93
7.1.6 看跌插入形态 / 95
7.1.7 看跌刺透形态 / 96
7.1.8 看跌反扑形态 / 98
7.2 下降中途的K线组合 / 100
7.2.1 三只乌鸦形态 / 100
7.2.2 下跌三角形 / 102
7.2.3 扩散三角形 / 103
7.2.4 对称三角形的突破卖点 / 105
7.2.5 菱形整理形态的突破卖点 / 106
7.2.6 矩形整理形态的突破卖点 / 108
7.2.7 上倾楔形的卖点 / 109
7.2.8 下跌旗形 / 111
第8章 底部反转形态的5个买入点
8.1 V形底 / 114
8.2 双重底 / 115
8.3 头肩底 / 117
8.4 三重底 / 118
8.5 圆形底 / 120
第9章 顶部反转形态的5个卖出点
9.1 倒V 形顶 / 123
9.2 双重顶 / 124
9.3 头肩顶 / 126
9.4 三重顶 / 127
9.5 圆形顶 / 129
下篇 K线与其他指标配合
第10章 K线与移动平均线配合
10.1 移动平均线的分类 / 134
10.1.1 短期移动平均线 / 134
10.1.2 中长期移动平均线 / 135
10.2 移动平均线的买点 / 137
10.2.1 低位移动平均线的黄金交叉 / 137
10.2.2 上涨中途移动平均线的多头排列 / 138
10.2.3 低位移动平均线的重叠收敛 / 140
10.3 移动平均线的卖点 / 141
10.3.1 高位移动平均线的死亡交叉 / 141
10.3.2 下降中途移动平均线的空头排列 / 143
10.3.3 高位移动平均线的过分发散 / 145
第11章 K线与成交量配合
11.1 成交量的两种形态 / 148
11.1.1 缩量 / 148
11.1.2 放量 / 149
11.2 K 线与成交量的买点 / 151
11.2.1 低位量增价涨 / 151
11.2.2 上涨中途缩量回调 / 152
11.2.3 上涨中途量缩价涨 / 154
11.3 K 线与成交量的卖点 / 156
11.3.1 高位量增价平 / 156
11.3.2 高位量增价跌 / 158
第12章 K线与MACD 线配合
12.1 MACD的基本概念 / 162
12.1.1 MACD的指标构成 / 162
12.1.2 MACD应用的基本原则 / 163
12.2 MACD 指标的买点 / 165
12.2.1 MACD黄金交叉 / 165
12.2.2 MACD柱状线的买点 / 167
12.2.3 低位MACD指标与股价运行趋势形成的底背离 / 169
12.3 MACD 指标的卖点 / 172
12.3.1 MACD死亡交叉 / 172
12.3.2 MACD柱状线的卖点 / 174
12.3.3 高位MACD指标与股价运行趋势形成的顶背离 / 176
第13章 K线与分时图配合
13.1 分时图的基础知识 / 180
13.1.1 股价与均价线 / 180
13.1.2 内外盘 / 182
13.1.3 量比和换手率 / 184
13.1.4 成交明细 / 185
13.2 K线与分时图配合的买点 / 187
13.2.1 个股分时走势强于大盘走势 / 187
13.2.2 低位早盘快速拉涨 / 189
13.2.3 上涨中途股价稳站均价线 / 190
13.3 K线与分时图配合的卖点 / 192
13.3.1 个股分时走势弱于大盘走势 / 192
13.3.2 高位盘内快速跳水 / 194
13.3.3 下降中途股价被均价线压制 / 195
第14 章 道氏理论
14.1 道氏理论的精髓 / 198
14.1.1 主要趋势 / 198
14.1.2 次要趋势 / 202
14.1.3 日间趋势 / 204
14.2 道氏理论的买点 / 204
14.2.1 牛市主要趋势的起点 / 204
14.2.2 牛市次要趋势的终点 / 206
14.3 道氏理论的卖点 / 208
14.3.1 熊市主要趋势的起点 / 209
14.3.2 熊市次要趋势的终点 / 210
第15章 艾略特波浪理论
15.1 基本概念 / 214
15.1.1 推进浪和调整浪 / 214
15.1.2 更大级别的波浪 / 216
15.2 各浪的特点 / 218
15.3 推进浪的变化 / 219
15.3.1 推进浪的延长浪 / 219
15.3.2 5 浪楔形 / 220
15.3.3 失败5浪 / 221
15.4 调整浪的变化 / 222
15.4.1 锯齿形调整 / 222
15.4.2 平台形调整 / 223
15.4.3 双三浪和三三浪调整 / 225
15.5 各浪之间的数学关系 / 226
第16章 缠论
16.1 缠论的精髓 / 229
16.1.1 由分型到笔再到线段 / 229
16.1.2 定义中枢和分析走势 / 233
16.1.3 区间套理论 / 234
16.2 缠论的买点 / 237
16.2.1 不创新低的买点 / 237
16.2.2 不破前中枢的买点 / 239
16.3 缠论的卖点 / 240
16.3.1 不创新高的卖点 / 240
16.3.2 不破前中枢的卖点 / 241
第17章 涨停板的处理
17.1 涨停板的分类 / 244
17.1.1 不开板的涨停板 / 244
17.1.2 开板的涨停板 / 246
17.2 涨停板的买点 / 250
17.2.1 个股集合竞价涨停 / 250
17.2.2 早盘快速拉涨停 / 253
17.2.3 尾盘突然直拉涨停 / 255
17.3 涨停板的卖点 / 257
17.3.1 开板涨停板不断开板 / 257
17.3.2 涨停板小量封盘 / 259
深入技术分析的进阶阶梯:市场波动背后的规律探索 本书并非聚焦于股票交易中的基础入门或特定技术指标的简单罗列,而是致力于为已经掌握基本市场运作原理和初级技术分析工具的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市场心理、洞察价格行为的全新视角。我们不详述如何开设证券账户,不讲解K线图的基本构造,也不重复介绍移动平均线或相对强弱指数(RSI)的定义。相反,本书旨在剖析隐藏在这些图表形态背后的市场博弈逻辑,探讨成熟交易者如何通过对市场情绪的精准捕捉,构建稳健的交易决策体系。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读者从“看图”阶段迈向“读心”阶段。这意味着,我们将超越单纯对既有形态的识别,转而探究驱动这些形态形成的力量——即市场参与者的集体行为、预期管理和资金的流动方向。 第一部分:行为金融学与市场结构的深层关联 在本篇中,我们将完全规避对具体K线形态的描述,转而深入研究支撑这些形态形成的心理学基础。我们探讨的是,为什么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群体会表现出同质化的恐慌或贪婪,并形成可预测的偏差。 非理性繁荣与系统性风险的耦合: 分析在牛市末期,市场情绪如何从“过度自信”演变为“非理性繁荣”,以及这种情绪驱动的价格脱离基本面的过程,如何为下一次重大的技术反转埋下伏笔。重点在于识别情绪的临界点,而非仅仅记录价格的峰值。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效率的辩证关系: 探讨信息如何在不同交易者群体间传递和消化,以及“有效市场假说”在现实交易中的局限性。我们将研究当市场对某一信息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时,所产生的短期或中期交易机会。 从“羊群效应”到“反向思维”的路径切换: 深入剖析跟随主流趋势的内在机制,并详细阐述在何种市场结构和压力测试下,逆势交易策略才具有统计学上的优势。这要求读者必须对当前趋势的“惯性”和“疲态”有深刻的理解。 第二部分:市场周期与时间框架的交叉分析 本书的这一部分将不再局限于日线图或分钟线图的分析,而是将技术分析置于宏观和中期的周期性波动之中进行审视。我们关注的不是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买卖信号,而是市场在不同时间框架内所展现出的“惯性节奏”。 多重时间框架的共振与异动: 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叠加月线、周线和日线级别的市场结构,来判断当前交易信号的“可靠性权重”。例如,当短期看涨信号出现在长期趋势的强力压制位下方时,其操作意义的差异分析。 波动率的结构性变化分析: 我们将研究波动率(Volatility)本身作为一种可交易的资产,其结构如何指示市场进入盘整、爆发或衰竭阶段。这不是简单地计算ATR(平均真实波幅),而是深入理解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定价模型。 时间周期对价格形态的“稀释”或“固化”作用: 分析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相同的价格模式(如横向整理)所蕴含的不同市场含义。例如,一个在小时图上快速形成的整理,与一个历时数月形成的整理,其突破后的能量释放机制有何本质区别。 第三部分:机构行为的间接追踪与资金流向推演 成熟的交易决策往往需要对“大资金”的行为有所预判。本书不会提供内幕信息,而是教会读者如何通过价格行为的“痕迹”来推断机构投资者的布局和撤离策略。 成交量的质量而非数量分析: 区别对待由散户恐慌抛售和机构主动吸筹/派发所产生的成交量。我们将着重于“价量背离”在不同市场阶段的解读,例如,在上涨趋势中,健康的放量与无效的放量之间的细微差别。 压力位与支撑位的“测试”与“突破”的哲学: 探讨关键价格区域被反复试探的意义。当一个关键价位被多次触及而未有效跌破时,这更多地表示了“防守方”的决心,而非“进攻方”的软弱。我们分析的是测试过程本身所揭示的供需力量对比。 “陷阱”形态的构建逻辑: 深入解析旨在诱使散户入场或离场的复杂技术陷阱是如何被精心设计的。这要求读者具备一种“怀疑一切”的思维模式,将每一个明确的信号视为潜在的诱饵,直到市场用持续的价格行为来证实其有效性。 本书的读者定位: 本书面向具备至少一年实盘交易经验,熟练掌握至少两种经典技术分析工具(如均线系统、MACD、布林带等)的读者。它要求读者已经跨越了“入门”阶段,渴望从“机械化操作”升级为“体系化决策”。我们探讨的不是“如何画线”,而是“线后有什么”。目标是提升读者的市场直觉、批判性思维,以及在不确定性中做出最优风险决策的能力。本书内容将侧重于理论的深度挖掘和实际市场情景下的逻辑推演,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一个更具弹性、更少情绪依赖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