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应用安全防护和逆向分析

Android应用安全防护和逆向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维 著
图书标签:
  • Android安全
  • 应用逆向
  • 安全防护
  • 漏洞分析
  • 代码审计
  • 动态分析
  • 静态分析
  • 恶意软件
  • 脱壳
  • 加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445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137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有非常详细的案例讲解,也提供了大量的工具源码,是Android开发人员逆向学习研究的极好工具手册,可以帮助Android开发者成为更全面的Android高手。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Android应用的安全防护方法与逆向分析技术,分为四篇:基础篇、防护篇、工具篇、操作篇,共26章。基础篇包括第1~7章,主要介绍移动应用安全的基础知识,包括Android中NDK开发知识、逆向中需要用到的命令、编译之后的apk包含的四类主要文件格式解析等。防护篇包括第8~14章,主要介绍移动应用安全防护的相关技术,包括混淆、签名校验、反调试检测等安全策略,Android应用升级权限、降低权限等,配置文件中的问题,应用签名机制,apk的加固策略,so文件的加固策略等。工具篇包括第15~19章,主要介绍逆向分析常用的工具以及使用场景,包括如何开启设备的总调试开关,反编译利器apktool、Jadx、Xposed、Cydia Substrate等。操作篇包括第20~26章,主要介绍Android中的逆向分析技巧,包括静态方式和动态方式,介绍Android中开发会遇到的系统漏洞及修复方式,最后分析了Android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文件加密病毒样本。


作者简介

姜维 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开发者,参与过多个移动App开发项目,对Android安全问题情有独钟,深入分析过Android源代码和各类移动应用病毒,逆向分析实战经验


精彩书评

移动应用安全已经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书结合多个案例进行实际操作讲解,介绍很多实用工具和命令,是一本非常好的安全逆向工具书籍。姜维研究安全逆向这么久,将自身多年的丰富经验用书本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也是非常不易。

——周鸿祎,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知名天使投资人

本书有非常详细的案例讲解,也提供了大量的工具源码,是Android开发人员逆向学习研究的极好工具手册,可以帮助Android开发者成为更全面的Android高手。

——蒋涛,CSDN创始人,极客帮基金创始人

本书在实际操作讲解的同时,还特别重视一些原理的讲解,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提升Android安全技术水平。

——段钢,看雪学院创始人

本书章节安排精心合理,技术点循序渐进,使用了大量带有标注的配图,清晰且直观,属于难得一见的用心之作。

——泮晓波,顶象技术移动安全实验室负责人、合伙人

本书的作者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多年经验,加上纯粹的技术分享精神,注定了这是一本值得广大安全爱好者期待的好书。

——丰生强(网名:非虫),国内知名安全专家

本书既涵盖了入门者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又精选了许多安全领域中的典型实例并对它们开展了详细讲解。

——邓凡平


目录

对本书的赞誉
前言

基础篇
第1章 Android中锁屏密码加密算法分析
1.1 锁屏密码方式
1.2 密码算法分析
1.2.1 输入密码算法分析
1.2.2 手势密码算法分析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Android中NDK开发
2.1 搭建开发环境
2.1.1 Eclipse环境搭建
2.1.2 Android Studio环境搭建
2.2 第一行代码:HelloWorld
2.3 JNIEnv类型和jobject类型
2.3.1 JNIEnv类型
2.3.2 jobject参数obj
2.3.3 Java类型和native中的类型映射关系
2.3.4 jclass类型
2.3.5 native中访问Java层代码
2.4 JNIEnv类型中方法的使用
2.4.1 native中获取方法的Id
2.4.2 Java和C++中的多态机制
2.5 创建Java对象及字符串的操作方法
2.5.1 native中创建Java对象
2.5.2 native中操作Java字符串
2.6 C/C++中操作Java中的数组
2.6.1 操作基本类型数组
2.6.2 操作对象类型数组
2.7 C/C++中的引用类型和ID的缓存
2.7.1 引用类型
2.7.2 缓存方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Android中开发与逆向常用命令总结
3.1 基础命令
3.2 非shell命令
3.3 shell命令
3.4 操作apk命令
3.5 进程命令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so文件格式解析
4.1 ELF文件格式
4.2 解析工具
4.3 解析ELF文件
4.4 验证解析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AndroidManifest.xml文件格式解析
5.1 格式分析
5.2 格式解析
5.2.1 解析头部信息
5.2.2 解析String Chunk
5.2.3 解析ResourceId Chunk
5.2.4 解析Start Namespace Chunk
5.2.5 解析Start Tag Chunk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resource.arsc文件格式解析
6.1 Android中资源文件id格式
6.2 数据结构定义
6.2.1 头部信息
6.2.2 资源索引表的头部信息
6.2.3 资源项的值字符串资源池
6.2.4 Package数据块
6.2.5 类型规范数据块
6.2.6 资源类型项数据块
6.3 解析代码
6.3.1 解析头部信息
6.3.2 解析资源字符串内容
6.3.3 解析包信息
6.3.4 解析资源类型的字符串内容
6.3.5 解析资源值字符串内容
6.3.6 解析正文内容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dex文件格式解析
7.1 dex文件格式
7.2 构造dex文件
7.3 解析数据结构
7.3.1 头部信息Header结构
7.3.2 string_ids数据结构
7.3.3 type_ids数据结构
7.3.4 proto_ids数据结构
7.3.5 field_ids数据结构
7.3.6 method_ids数据结构
7.3.7 class_defs数据结构
7.4 解析代码
7.4.1 解析头部信息
7.4.2 解析string_ids索引区
7.4.3 解析type_ids索引区
7.4.4 解析proto_ids索引区
7.4.5 解析field_ids索引区
7.4.6 解析method_ids索引区
7.4.7 解析class_def区域
7.5 本章小结

防护篇
第8章 Android应用安全防护的基本策略
8.1 混淆机制
8.1.1 代码混淆
8.1.2 资源混淆
8.2 签名保护
8.3 手动注册native方法
8.4 反调试检测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Android中常用权限分析
9.1 辅助功能权限
9.2 设备管理权限
9.3 通知栏管理权限
9.4 VPN开发权限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Android中的run-as命令
10.1 命令分析和使用
10.2 Linux中的setuid和setgid概念
10.3 Android中setuid和setgid的使用场景
10.4 run-as命令的作用
10.5 调用系统受uid限制的API
10.6 本章小结
第11章 Android中的allowBackup属性
11.1 allowBackup属性介绍
11.2 如何获取应用隐私数据
11.3 如何恢复应用数据
11.4 本章小结
第12章 Android中的签名机制
12.1 基本概念
12.2 Android中签名流程
12.3 Android中为何采用这种签名机制
12.4 本章小结
第13章 Android应用加固原理
13.1 加固原理解析
13.2 案例分析
13.3 运行项目
13.4 本章小结
第14章 Android中的so加固原理
14.1 基于对so中的section加密实现so加固
14.1.1 技术原理
14.1.2 实现方案
14.1.3 代码实现
14.1.4 总结
14.2 基于对so中的函数加密实现so加固
14.2.1 技术原理
14.2.2 实现方案
14.2.3 代码实现
14.3 本章小结

工具篇
第15章 Android逆向分析基础
15.1 逆向工具
15.2 逆向基本知识
15.3 打开系统调试总开关
15.4 本章小结
第16章 反编译神器apktool和Jadx

操作篇
《深入探索:现代软件架构的构建与演进》 书籍简介: 在数字浪潮奔涌的今天,软件系统已不再是孤立的代码片段,而是承载着企业核心业务、连接全球用户的复杂生态。从移动应用的后台支撑,到物联网设备间的无缝协同,再到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深度洞察,现代软件架构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力。本书——《深入探索:现代软件架构的构建与演进》——正是为了帮助开发者、架构师以及技术决策者们,在日新月异的技术丛林中,构建出稳定、高效、可扩展且富有弹性的软件系统而精心编撰。 我们不再拘泥于单一技术栈的局限,而是以宏观的视角,审视软件系统从诞生到成熟的整个生命周期。本书将带领您穿越软件架构的演进史,理解过去那些经典模式为何诞生,又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着今天的实践。我们将深入剖析微服务、事件驱动架构、函数式编程范式等当代主流架构风格的精髓,并非仅仅罗列其表面的优势,而是挖掘其背后的设计哲学、权衡取舍以及适用场景。 核心内容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架构的基石——理解设计原则与模式 在构建任何复杂系统之前,扎实的基础理论是必不可少的。本部分将首先回归软件设计的本源,深入讲解“SOLID”原则、高内聚低耦合、关注点分离等经典设计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它们如何在现代架构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探讨设计模式的“道”与“术”,例如工厂模式、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等,不仅仅是讲解其代码实现,更重要的是理解它们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在不同架构风格下的变种和应用。 设计原则的实践应用: 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将SOLID原则融入到微服务的设计中,如何通过关注点分离来构建清晰的API接口,以及如何利用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来降低系统间的依赖性,从而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经典设计模式的现代解读: 针对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常见挑战,我们将重新审视并解读如建造者模式(Builder)在构建复杂配置对象时的优势,享元模式(Flyweight)在资源共享场景的应用,以及桥接模式(Bridge)如何解耦抽象与实现。 第二部分:主流架构风格的深度剖析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核心,我们将逐一深入探讨当前软件开发中最具影响力的几种架构风格。 微服务架构: 我们将不再停留于“服务拆分”的浅层理解,而是深入探讨微服务的设计哲学、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的划分原则、服务间通信(RESTful API, gRPC, 消息队列)的优劣势分析,以及API Gateway、服务发现、配置中心等基础设施组件的作用。本书还将重点关注微服务架构的挑战,例如分布式事务、数据一致性、监控与可观察性(Observability)等,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限界上下文的艺术: 详细阐述如何通过领域驱动设计(DDD)来识别和定义限界上下文,以及这如何帮助我们进行服务拆分,避免“分布式单体”的陷阱。 通信模式的权衡: 对比同步(REST, gRPC)与异步(消息队列,如Kafka, RabbitMQ)通信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分析各自的性能、可靠性与复杂度。 容错与韧性: 深入探讨断路器(Circuit Breaker)、限流(Rate Limiting)、重试(Retry)等容错机制,以及它们如何构建弹性的微服务系统。 事件驱动架构(EDA): EDA是构建响应式、解耦系统的关键。本书将详细介绍事件的定义、生产者、消费者、事件总线(Event Bus)或消息代理(Message Broker)的角色。我们将深入分析EDA的优势,如高吞吐量、低延迟、易于扩展,并讨论其在实时数据处理、物联网、以及复杂业务流程编排中的应用。 消息队列的选型与实践: 分析Kafka, RabbitMQ, Pulsar等主流消息中间件的特性、适用场景,以及如何进行性能优化和高可用部署。 Saga模式与分布式事务: 探讨在EDA中如何管理跨服务的分布式事务,特别是Saga模式的各种实现方式,以及其在保证最终一致性方面的作用。 函数式编程范式与现代架构: 函数式编程(FP)以其声明式、不可变性等特性,为构建更简洁、更易于推理和测试的代码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书将介绍FP的核心概念,如纯函数、高阶函数、Lambda表达式,并探讨其如何与面向对象、面向服务等范式融合,以及如何应用于并发编程、数据处理和云原生应用开发。 不可变性与并发安全: 阐述不可变数据结构如何简化并发编程,避免竞态条件,从而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函数即服务(FaaS)的架构视角: 探讨Serverless架构的特点,以及函数式编程如何与其天然契合,为构建按需付费、弹性伸缩的应用提供基础。 第三部分:架构的实践与演进——数据、安全与部署 软件架构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设计本身,还在于其如何处理核心的数据、如何保障系统的安全,以及如何高效地部署和运维。 数据存储与管理: 我们将全面审视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方案,包括关系型数据库(RDBMS)、NoSQL数据库(Key-Value, Document, Column-Family, Graph)、以及时间序列数据库等。本书将重点分析不同存储方案的适用场景、一致性模型(CAP理论)、读写性能权衡,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区、复制、缓存等策略来优化数据访问。 数据模型设计: 讲解如何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数据模型设计陷阱。 数据一致性策略: 深入探讨强一致性、最终一致性、读写分离等概念,并分析其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 系统安全性设计: 在安全威胁日益严峻的今天,将安全融入架构设计(Security by Design)已成为重中之重。本书将从架构层面探讨身份认证与授权(OAuth 2.0, OIDC)、数据加密(传输层、存储层)、API安全(输入校验、速率限制)、以及微服务间的安全通信(mTLS)等关键安全实践。我们将分析常见的安全漏洞及其防范策略,并强调安全审计与监控的重要性。 零信任(Zero Trust)架构: 引入并解读零信任的安全模型,以及如何在微服务环境中落地。 安全审计与日志: 强调建立完善的安全日志和审计机制,以便于追踪安全事件和进行事后分析。 DevOps与云原生架构: 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容器化(Docker)、容器编排(Kubernetes)是现代软件开发与部署的基石。本书将深入探讨DevOps文化如何推动架构的快速迭代,以及云原生架构的理念——自动化、弹性、服务化——如何与微服务、EDA等架构风格协同工作。我们将讨论基础设施即代码(IaC)、监控与告警系统、以及灰度发布、蓝绿部署等高级部署策略。 Kubernetes的架构视角: 阐述Kubernetes的核心组件(Controller Manager, Scheduler, Kubelet, etcd)及其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它来管理和调度容器化应用。 可观察性(Observability): 深入讲解Metrics, Logs, Traces这三大支柱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调试复杂的分布式系统,以及Prometheus, Grafana, Jaeger等工具的应用。 目标读者: 初中级软件工程师: 希望系统学习软件架构设计原则和主流架构模式,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高级软件工程师/架构师: 寻求深化对现代软件架构的理解,掌握设计复杂、可扩展系统的关键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项目中的架构挑战。 技术经理/项目负责人: 需要了解不同架构风格的优劣势,为项目选择最合适的架构方案,并有效地指导技术团队。 对软件系统设计与演进感兴趣的从业者: 希望全面了解软件系统背后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演进脉络。 本书的价值: 《深入探索:现代软件架构的构建与演进》旨在成为一本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书。我们相信,通过掌握本书所阐述的设计原则、架构模式和技术实践,您将能够: 构建更健壮、可靠的系统: 降低故障率,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设计更具扩展性的系统: 轻松应对业务增长带来的流量和数据压力。 提高开发效率与团队协作: 清晰的架构设计能够提升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促进团队间的沟通与协作。 做出更明智的技术决策: 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趋势,选择最适合的架构方案。 引领技术潮流: 掌握最新的架构理念和技术实践,在技术浪潮中保持领先。 本书不提供现成的“银弹”,而是引导读者理解“为什么”和“如何做”,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希望,每一位读者在阅读本书后,都能形成自己对软件架构的深刻理解,并能将其转化为推动业务发展、创造卓越产品的强大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意思,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合着一些电路板的纹理,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个对技术类书籍比较挑剔的读者,通常会先翻阅一下目录和前言。这本书的排版很干净,没有那种传统技术书籍常见的拥挤感,字体和行距的搭配让人阅读起来很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盯着屏幕看,眼睛也不会感到太大的疲劳。内容组织上,感觉作者很注重逻辑的连贯性,从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实践层面,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对于我这种需要系统性学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是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不会让人有一种突然跳跃到另一个陌生领域的感觉,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我个人特别欣赏那种能够把复杂理论用直观图示或比喻来解释清楚的作者,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很多抽象的概念因为配上了精妙的图解,一下子就变得清晰明了,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学习门槛。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厚度”给我的心理冲击。初次拿到手里,分量感十足,这让我对其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了一个初步的期待值。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厚度并非水分堆砌,而是实实在在的内容承载。它涵盖了从应用层面的代码混淆、加固技术,到更深层次的运行时动态分析方法,几乎没有留下明显的知识盲区。尤其是在介绍那些高级的Hooking技术和反调试手段时,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没有过度地使用晦涩难懂的行话,即使是相对复杂的内存操作和寄存器分析,也被拆解得井井有条。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搭建完成了一个坚固的骨架,这为我未来深入研究更细分的领域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基础,让我对自身在移动安全领域的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

评分

从一个非科班出身、但对移动安全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天才之作。它没有直接抛出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底层原理,而是巧妙地通过一系列贴近日常开发的场景来引入安全概念。比如,它可能从一个常见的应用权限滥用问题入手,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操作系统层面的安全机制,再过渡到更底层的二进制分析技术。这种“问题驱动”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往下读的动力,因为我总能清晰地看到“我学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用”。更难得的是,书中的示例代码部分,组织得极其清晰,每一个代码块都有明确的上下文解释,不会出现那种“代码放在这儿,你自己去猜它干什么”的情况。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清晰的引导和注释,无疑是最好的“拐杖”。

评分

我是在一个技术交流群里偶然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在为我手头的一个项目寻找可靠的参考资料。拿到书后,我首先尝试去理解它在技术深度上的定位。说实话,我本来预期它会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入门层面,但深入阅读后发现,作者对一些前沿技术的把握非常到位,而且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分享了大量实战经验和思考过程。比如,在某个特定的安全挑战面前,作者是如何分析问题、选择工具,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那种带有个人烙印的分析角度,是教科书里绝对学不到的。这种“手把手”的教学风格,让我感觉像是在跟一位资深的工程师并肩作战,而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信息。此外,书中引用和推荐的相关资源也非常丰富和精准,这表明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背景研究和资料整合,而不是信手拈来,这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权威性和实用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知道,很多技术书为了控制成本,纸张和印刷质量都不太理想,翻几次书页就开始松动,墨水也容易蹭花。但这本《Android应用安全防护和逆向分析》在硬件上绝对算得上是精品。纸张的厚度和韧性都恰到好处,即便是需要频繁翻阅查找特定内容的读者,也不用担心它很快就会磨损。内页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包含大量代码示例或十六进制数据的页面,细节也丝毫不模糊,这对于需要对照学习代码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是一个喜欢在书上做笔记和高亮的人,这本书的纸张似乎也比较适合用钢笔或荧光笔标记,不会出现洇墨的现象。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其实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和出版方对内容质量的重视程度,让人在阅读时也更愿意投入精力去细细品味。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很不错的产品,值得用用,提升自己的能力,很划算

评分

需要安卓基础。。。。我再买本安卓吧,哈哈哈哈嗝

评分

就喜欢京东今天买,明天到的物流。

评分

每次618都是一大堆书,买书真的上瘾。不行!要戒掉,看完再买!

评分

开启学习模式,努力必有收获!非常不错的书,物流也非常快,学习学习学习!

评分

差评是给京东的,说好的发票呢,一张没有,特意强调了发票的

评分

中规中矩,防破解部分说的一般

评分

包装完整,送货速度很快,谢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