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微創手術入路解剖圖譜

神經外科微創手術入路解剖圖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漆鬆濤,石瑾,潘軍 著
圖書標籤:
  • 神經外科
  • 微創手術
  • 手術入路
  • 解剖學
  • 圖譜
  • 臨床
  • 醫學
  • 外科
  • 顱腦
  • 微創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東科技齣版社
ISBN:9787535968142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2291
包裝: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銅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全書包含489幅圖片,其中大體解剖標本圖片234幅,鑄型標本圖片12幅,術中截圖102幅,術前、術後的影像學對照圖片24幅,模式圖72幅(有6幅是在實物解剖標本上畫模式圖來顯示腦池的,相較“純粹”的模式圖更直觀),其他圖片45幅,圖錶28 個。本書解剖學標本圖片尤其是手術入路圖片製作精美,且大部分是在Leica顯微鏡下放大6~25倍拍攝,細微之處清晰可辨;術中截圖亦是經過精挑細選,這些圖片堪稱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閤。

本書可供解剖學工作者、醫學生和從事神經外科的臨床醫師參考與藉鑒,也可作為神經外科職業醫師規範化培訓顯微解剖操作的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23章。第1~7章為與顱腦手術相關聯的、基礎的人體解剖學方麵的知識,係統地介紹瞭顱骨、腦(端腦、小腦和腦乾)、腦室係統、顱內血管、顱神經和腦池,為後續講解各種手術入路作鋪墊;其中對腦池作瞭較為係統的描述,在實物解剖標本上畫模式圖是本書的一大特色。第8章介紹瞭顱腦外科開顱術的一般原則, 為各種手術入路的共性部分。第9~20章則分述各種常規手術入路,就其適應證、手術方式、改良和擴展入路等進行敘述,並結閤逐層解剖的標本圖片與術中截圖比對和對典型病例的分析等,便於初學者理解。第21章及作為補充材料的附錄一、附錄二, 對筆者所在的神經外科顱腦解剖學研究、專科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神經外科職業醫師規範化培訓顯微解剖操作室的建設等方麵做瞭係統的介紹與總結,分享瞭其20餘年來從事臨床應用解剖學技術方法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對顱腦相關的解剖學技術的改良與革新方麵的心得體會,希望可供同行藉鑒與參考。

作者簡介

石瑾

副研究員。師從原中國人體解剖學會解剖學技術學組組長王興海、副組長李忠華高級實驗師,並得到現代臨床解剖學創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鍾世鎮教授的親自教誨。從事人體解剖學技術方法和神經應用解剖學方麵的研究20餘年,曾擔任國傢重點學科原第yi軍醫大學臨床解剖學研究所技術組副組長多年;協助著名神經外科專傢漆鬆濤教授組建精準神經外科實驗室。發錶論文130餘篇(其中第yi作者40餘篇,SCI收錄文章9篇); 參編專著8部(其中主編、副主編各1部);獲科研成果3項,其中“外科應用管道鑄型標本製作法的研究”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2005年被評為“十五”全軍後勤重大科技成果,第三完成人),軍隊科技進步二等奬、三等奬各1項(分彆是第三、第二完成人);獲廣州市第二屆優秀科普作品三等奬1項;獲行政奬勵20餘次;獲原第一軍醫大學教學優秀二、三等奬各1 次;參與省市級課題近10項。

目錄

第一章 顱骨 1


第二章 端腦 22

第一節 端腦錶麵結構 22

第二節 端腦內部結構 28


第三章 小腦和腦乾 36

第一節 小腦 36

第二節 小腦和腦乾間的裂隙 42

一、第四腦室上頂壁和小腦中腦裂 42

二、第四腦室下頂壁和小腦延髓裂 43

三、外側隱窩和小腦腦橋裂 43


第四章 腦室係統 45


第五章 顱內血管 49

第一節 腦動脈係統 49

一、頸外動脈 49

二、頸內動脈 52

三、椎-基底動脈 59

第二節 腦靜脈係統 67

一、硬腦膜竇 67

二、大腦淺靜脈 69

三、大腦深靜脈 73

四、腦乾及小腦的靜脈 74


第六章 顱神經解剖 78


第七章 腦池 94

第一節 腦池的解剖 94

一、重要的腦池及分類 94

二、各腦池的解剖 94

第二節 重要的腦池內標誌 100

一、終闆池、視交叉池、腳間池、橋前池區 101

二、環中腦區 101

第三節 腦池的相互交通 104


第八章 顱腦外科開顱術一般原則 107

一、體位擺放 107

二、皮瓣成形 107

三、骨瓣成形 108

四、硬膜切開 108

五、關閉硬膜 108

六、還原骨瓣 108

七、縫閤皮下組織和皮膚 109

八、其他細節 109


第九章 額底入路及其擴展入路 111

第一節 額底入路 111

一、手術入路適應證 111

二、手術方式 111

第二節 額底入路的改良和擴展入路 114

一、眉弓鎖孔入路 114

二、前縱裂入路 114

第三節 典型病例 116


第十章 額顳入路及其擴展入路 120

第一節 額顳入路 120

一、手術入路適應證 120

二、手術方式 120

第二節 額顳入路的改良和擴展入路 125

一、額外側入路 125

二、額顳顴眶入路 125

第三節 典型病例 129


……


第二十章 顱腦急癥手術入路 223

第一節 標準大骨瓣減壓術 223

一、一側額顳頂大骨瓣開顱操作技術 223

二、冠切雙額大骨瓣開顱操作技術 227

第二節 腦室外引流術 227

一、適應證 228

二、禁忌證 228

三、穿刺點選擇及方法 228

四、腦室穿刺後顱內感染的預防 228

第三節 腦內(基底節區)血腫清除術 228

一、微創鑽孔血腫清除術 229

二、開顱基底節區血腫清除術 229


第二十一章 顯微神經外科解剖標本技術方法的改良 233

一、標本防腐固定和保存液的改進 233

二、標本先期處理方式的改進 234

三、血管灌注劑(填充劑)的改進 235

四、標本解剖操作颱及儲存方式的改進 236


附錄一南方醫院精準神經外科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 239

一、實驗室規劃和建設的原則 239

二、實驗室的具體布局 239

三、實驗室的行政管理 242

四、實驗室的學術交流功能 242

五、南方醫院精準神經外科實驗室的特點與優勢 243


附錄二神經外科醫師規範化培訓顯微解剖操作室的建設 244

一、標本儲藏室 244

二、標本準備室 245

三、顯微操作培訓室 246

四、高級顯微解剖操作室 247

五、學術會議室 248


附錄三中文索引 249


附錄四英文索引 270



《腦科學的精細畫布:解剖學視角下的神經外科創新》 本書並非直接聚焦於“神經外科微創手術入路解剖圖譜”這一特定書名,而是從更宏觀、更具前瞻性的角度,深入探討瞭在現代神經外科領域,解剖學知識如何成為支撐微創技術發展、推動手術創新、並最終造福患者的基石。我們將從多個維度,細緻入微地剖析這一關係,力求呈現一個豐富而深刻的視角,勾勒齣解剖學在神經外科圖景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章:解剖學——神經外科的永恒基石 任何外科手術的根基,都離不開對人體結構的精確認知。對於神經外科而言,其精細程度和復雜性更是對解剖學知識提齣瞭極緻的要求。本章將迴溯神經外科發展的曆史長河,追溯那些偉大的先驅者們是如何從宏觀到微觀,一點點揭開大腦、脊髓及其附屬結構的神秘麵紗。我們將審視早期外科學傢們通過解剖實體、屍體解剖、以及早期影像學技術所積纍的寶貴經驗,理解這些知識如何構建瞭早期神經外科的理論框架。 同時,本章也將強調,解剖學並非靜態的知識體係,它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演進。從傳統的解剖學知識,到神經解剖學的精細化,再到功能解剖學、立體解剖學的概念提齣,我們將探討解剖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是如何不斷拓展的。這不僅僅是對結構本身的描述,更是對結構之間相互關係、功能意義的深入理解。例如,我們不再僅僅滿足於知道某個血管的位置,更要理解其供血區域,與周圍重要神經、腦組織的毗鄰關係,以及在病理狀態下的變化。 此外,本章還將探討解剖學知識的傳遞方式。從古老的課堂講解、教科書學習,到如今融閤瞭現代科技的教學手段,解剖學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是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職業生涯的起點,也是持續精進的動力。理解“解剖”的本質,不僅是記憶位置,更是理解形態、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情況下的動態變化,為後續的手術策略製定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章:影像學革命與解剖學可視化的飛躍 現代醫學的進步,離不開影像學技術的革命性突破。CT、MRI、DSA等影像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將人體內部的解剖結構“展現在”我們麵前,極大地改變瞭我們認知和學習解剖學的方式。本章將聚焦於影像學技術如何與解剖學知識深度融閤,從而實現“解剖學可視化”的飛躍。 我們將詳細闡述不同影像學技術在神經外科解剖學可視化中的獨特價值。例如,CT掃描能夠清晰地顯示骨骼結構和鈣化竈,對於顱骨解剖、腫瘤骨侵犯的評估至關重要。MRI則以其齣色的軟組織對比度,能夠精準地展現腦實質、腦血管、顱神經、腦膜等精細結構,成為術前規劃的“利器”。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則能夠動態地展示腦血管的走行、扭麯、以及是否存在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病變,為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療和顯露手術提供關鍵信息。 本章還將深入探討三維重建技術在解剖學可視化中的作用。通過對多層影像數據的整閤,三維重建能夠構建齣逼真的解剖模型,讓醫生能夠從各個角度、甚至以“上帝視角”來觀察目標區域的解剖關係。這種沉浸式的可視化體驗,極大地提升瞭醫生對復雜區域的理解能力,減少瞭術中迷失方嚮的風險。我們將分析三維重建在術前規劃、模擬手術、以及教學培訓中的廣泛應用,理解它如何幫助我們“預演”手術,提前發現潛在的解剖學挑戰。 更重要的是,本章將討論影像學與解剖學知識的互動關係。影像學數據並非孤立存在,它需要與紮實的解剖學知識相結閤,纔能被正確地解讀和應用。反過來,影像學也為我們提供瞭更豐富的解剖學信息,促使我們對原有的解剖學認知進行更新和修正。這種動態的學習和理解過程,是現代神經外科醫生必備的核心能力。 第三章:功能解剖學——從結構到功能的橋梁 如果說傳統解剖學側重於“結構”,那麼功能解剖學則將目光投嚮瞭“功能”。神經外科手術的目標,不僅在於切除病竈,更在於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恢復神經功能。因此,理解腦區的具體功能,以及其與周圍解剖結構的精確對應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章將深入探討功能解剖學的概念及其在神經外科中的核心地位。 我們將詳細介紹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理論的發展曆程,以及現代神經影像學技術(如fMRI、PET)如何幫助我們更精確地繪製大腦的功能地圖。理解語言區、運動區、感覺區、視覺區等關鍵功能區域的位置和邊界,對於避免術中損傷至關重要。例如,在切除靠近語言區或運動區的腫瘤時,精準的功能解剖學知識能夠指導外科醫生避開這些關鍵區域,最大程度地減少術後可能齣現的失語或癱瘓。 本章還將討論腦白質縴維束的解剖學和功能。這些縴維束如同大腦的“通信網絡”,連接著不同的腦區,傳遞著各種信息。理解主要的縴維束(如額葉-枕葉束、額葉-顳葉束、皮質脊髓束等)的走行和毗鄰關係,對於進行深部腦刺激(DBS)、腫瘤切除、甚至癲癇竈切除等手術至關重要。神經導航和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等技術,正是基於對功能解剖學的深刻理解而發展的,它們能夠實時地為外科醫生提供解剖學和功能學上的指引。 此外,本章還將關注顱神經的解剖及其功能。顱神經在麵部錶情、眼球運動、聽覺、味覺、吞咽等方麵扮演著重要角色。對顱神經的精細解剖瞭解,是進行顱底腫瘤切除、聽神經瘤手術、麵神經減壓等手術的關鍵。我們將分析不同顱神經的走行路徑、與周圍血管和骨性結構的毗鄰關係,以及術中如何保護這些脆弱的結構。 第四章:微創技術浪潮下的解剖學新挑戰與新機遇 微創手術是現代外科發展的必然趨勢,它以其創傷小、恢復快、並發癥少等優勢,正在深刻地改變著神經外科的麵貌。然而,微創技術並非意味著可以忽視解剖學。相反,它對解剖學知識提齣瞭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帶來瞭新的機遇。本章將聚焦於微創技術如何重塑我們對神經外科解剖學的認知和應用。 我們將分析微創手術所麵臨的解剖學挑戰。例如,內窺鏡和顯微鏡的操作視野受限,需要外科醫生對目標區域的解剖結構有更為立體、直觀的理解,能夠“預判”視野之外的結構。狹窄的入路需要外科醫生對周圍解剖結構的精確判斷,以避免對重要血管、神經的意外損傷。 本章還將重點討論各種微創手術入路的解剖學基礎。例如,內鏡下經鼻蝶竇入路,需要對蝶竇、垂體、海綿竇、頸內動脈等結構的精細解剖有深入瞭解。鎖孔手術(Keyhole Surgery)則需要外科醫生在有限的骨窗下,通過對顱骨、硬腦膜、蛛網膜、腦組織等結構的精確解剖認知,找到並顯露病竈。我們將深入剖析這些入路的解剖學特點、優勢、以及潛在的風險。 同時,本章也將探討微創技術如何為解剖學研究和應用帶來新的機遇。例如,三維內窺鏡技術、術中導航係統、機器人輔助手術等,都極大地拓展瞭我們對解剖學信息的獲取和應用能力。這些技術能夠將影像學數據與術中實際解剖結構進行精確配準,為外科醫生提供實時、直觀的引導,從而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精準性。 此外,本章還將展望未來。隨著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的發展,我們有望實現更加沉浸式、交互式的解剖學學習和手術規劃。這將進一步模糊解剖學知識、影像學數據和術中操作之間的界限,為神經外科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五章:解剖學知識的臨床轉化——精益求精的手術實踐 最終,解剖學知識的價值體現在臨床實踐中。本章將探討如何將紮實的解剖學知識轉化為精益求精的手術實踐,最終惠及患者。 我們將分析術前規劃在微創手術中的關鍵作用。通過對患者影像學資料的詳細分析,結閤對相關解剖學知識的理解,外科醫生能夠製定齣最佳的手術入路、顯露方案、以及病竈切除策略。本章將介紹如何利用解剖學知識,評估手術風險,並製定相應的應對預案。 在術中,解剖學知識更是指引外科醫生行動的“地圖”。我們將討論如何在術中識彆關鍵解剖結構,如何根據手術入路調整解剖學視角,以及如何利用術中監測技術(如神經電生理監測)來輔助判斷解剖結構的完整性。 本章還將強調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神經外科手術是一個多學科協作的過程,包括外科醫生、麻醉醫生、神經影像學專傢、神經康復醫生等。良好的解剖學溝通,能夠確保整個團隊對患者的解剖學特點和潛在風險有共同的理解,從而提高手術的整體成功率。 最後,我們將關注手術後的解剖學評估和康復。通過術後影像學檢查,我們可以評估手術效果,並進一步瞭解解剖結構的變化。同時,基於對術後解剖學改變的理解,也能夠為患者製定更有效的康復計劃。 結語 “腦科學的精細畫布:解剖學視角下的神經外科創新”並非一本單純的圖譜,它是一次對解剖學在現代神經外科中作用的深度探索。從曆史的迴溯到未來的展望,從理論的構建到實踐的應用,我們始終圍繞著解剖學這一核心要素。通過對結構、功能、影像學、微創技術以及臨床轉化的多維度解析,我們希望能為讀者呈現一個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認識到精湛的解剖學知識,是神經外科醫生不斷追求卓越、突破創新的不竭動力。它不僅是手術的基石,更是藝術的展現,是守護生命的精細畫布。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神經外科的微創手術入路是個相當考究的學問,需要對解剖有極其透徹的理解。這本書,可以說是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最打動我的是,它不僅僅展示瞭靜態的解剖結構,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讓你理解這些結構在“動”起來時的關係,以及在手術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動態變化。書中的每一張圖,都經過瞭精心的構圖和標注,讓你能夠清晰地辨認齣每一塊肌肉、每一條血管、每一束神經。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於不同手術入路的“優缺點”以及“適應癥”都有詳細的闡述,這對於我們醫生在術前進行決策非常有幫助。我記得有一次,我需要為一位患者選擇一個微創的手術入路,當時我在這兩個入路之間猶豫不決。我翻閱瞭這本書,對比瞭相關的章節,書中的圖示和描述,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瞭兩個入路的差異,以及它們在特定情況下的優勢。最終,我選擇瞭最適閤這位患者的入路,手術非常順利。這本書,讓我對微創手術入路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在臨床實踐中更加得心應手。

評分

作為一個在神經外科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醫生,我深知解剖學對於手術成功的重要性。這本書,真的可以說是“久旱逢甘霖”。它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每一頁的布局都經過深思熟慮,讓你在閱讀的時候不會感到疲憊。我特彆喜歡它對於每一個入路的“分步解析”,就像是庖丁解牛一般,將復雜的手術過程分解成一個個易於理解的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有對應的精美插圖,讓你能夠清晰地看到術中需要暴露哪些結構,需要注意哪些危險區域。我曾經在一次高難度手術中,對於一個關鍵的神經束的走嚮感到一絲睏惑。我當時就拿齣這本書,仔細對照。書中的插圖和文字提示,讓我茅塞頓開,準確地避開瞭這個神經束,從而避免瞭不必要的並發癥。這本書讓我不僅鞏固瞭我的解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將這些解剖知識轉化為臨床實踐,如何選擇最安全、最有效的微創手術入路。它就像是我隨身攜帶的“解剖百科全書”,任何時候遇到難題,都能從中找到答案。

評分

這本書,簡直就是我多年的“老夥計”瞭。我第一次拿到它的時候,還是在讀研究生的時候,當時對神經外科手術的入路選擇總是充滿瞭迷茫和不確定。書裏的圖譜,那叫一個細緻入微!無論是顯微鏡下的結構,還是術中可能遇到的關鍵點,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常常在晚上一個人對著書本,反復揣摩那些細微的解剖層次,腦海裏一遍遍地模擬手術過程。有時候,一個不起眼的血管分支,一條不起眼的神經,在書中都被放大、標注,讓我對它們的走行和變異有瞭更深的認識。這不僅僅是一本圖譜,更像是我的“手術導航儀”,每一次翻閱,都仿佛置身於手術室,親手操作一般。我記得有一次,遇到一個非常棘手的腫瘤,位置非常隱蔽,我當時心裏打鼓。拿齣這本書,翻到相應的章節,那些清晰的解剖圖瞬間點亮瞭我的思路。我跟著圖上的綫條,一步步地“規劃”我的手術路徑,感覺心中有底瞭許多。術後,看到患者順利康復,我真的覺得,這本書功不可沒。它讓我從“紙上談兵”真正走嚮瞭“運籌帷幄”,每一個精巧的入路,都凝聚著作者無數的心血和經驗。

評分

老實說,當我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我之前也看過不少類似的解剖圖譜,很多都隻是流於錶麵,要麼圖片質量不高,要麼標注不清,實在讓人難以信服。但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的圖片質量之高,讓我驚嘆不已。每一幅插圖都像是精心繪製的藝術品,色彩鮮艷,層次分明,關鍵的解剖結構都用醒目的顔色進行瞭區分,讓你一眼就能抓住重點。更重要的是,它的標注非常到位,幾乎每一個重要的結構都有清晰的名稱,而且還附帶瞭相關的解剖學描述。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於不同手術入路的處理細節也進行瞭詳盡的闡述,這對於我們臨床醫生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復雜的腦乾腫瘤,手術的難度非常大,需要選擇最精準的入路纔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傷。我當時就翻開瞭這本書,仔細研究瞭相關的章節。書中的圖片和文字,為我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參考,幫助我製定瞭周密的手術方案。術後,患者恢復得非常好,這讓我更加堅信,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本能夠指導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實戰手冊”。

評分

我通常不太喜歡過於理論化的書籍,尤其是涉及外科手術的,我更傾嚮於那些能夠直觀展示手術過程和解剖細節的書籍。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每一頁的插圖都占據瞭大部分篇幅,配以簡潔明瞭的文字說明。這些插圖並非簡單的平麵圖,而是具有很強的立體感,能夠讓你清晰地看到不同層次的解剖結構是如何相互關聯的。我喜歡它在講解每一個入路時,都會從宏觀的入路選擇,到微觀的精細解剖,層層遞進。比如說,當它介紹一個前路入路時,會先展示整個入路的大緻方嚮,然後逐步放大,展示骨骼、肌肉、血管、神經等關鍵結構的解剖細節,以及術中需要注意的要點。我記得有一次,在處理一個顱底病變時,我對於某個血管的走行不是很確定。當時我就翻閱瞭這本書,找到瞭相關的章節。書中對這個血管的走行、變異以及如何避開進行瞭非常詳細的圖示和說明。這對我順利完成手術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讓我感覺,我不是在閱讀一本死闆的教科書,而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進行“對話”,學習他的手術智慧。

評分

好書,值得推薦!

評分

~~~~~~~~~~~~~~~~~~~~~~~~~~~~~~~~~~~~~~~

評分

正版圖書館,值得

評分

非常完美,效果很好,活動時買的,物美價廉,收獲滿滿

評分

照舊一個塑料袋……本身有塑封,沒有損壞。內容豐富,圖片清晰,對自己有幫助。

評分

好書,值得推薦!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

評分

銅版紙,內容也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