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选择:
在庞大的商业帝国万达,一个菜鸟职业经理人如何生存?
两次离职:
见证万达百货走向商业龙头地位的关键发展历程
七载奋斗:
实现企业逆势增长的操盘者,从普通经理到高管的晋升秘籍
本书是作者讲述自己在万达工作七年的自传。从被猎头关注,推荐应聘到万达,再到中间短暂离开又回来,再到被猎头推荐到其他公司,作者非常坦诚真挚地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在万达成长的七年历程,包括心路历程。书中有情节,有案例,也有心得,文字流畅、生动、精彩,思考深入,值得一读。
作者:刘文涛,北京华宇时尚购物中心总经理,原万达集团百货企划部总经理,2002年11月进入万达集团,2015年10月进入华宇时尚购物中心任总经理。本科毕业于烟台大学。
我从2008年11月进入万达集团,中间2012年10月曾经离开,再到2015年5月二次回来,直到2015年10月最终离开,大约在万达累计五年多、跨度是七年时间。即便在中间短暂离开的日子里,也经常会恍惚以为自己还在万达,拿起电话会脱口而出‘你好万达百货’,当然也没有中断与万达和同事们的各种联系,由于这七年打上了太深的万达烙印,尤其是短暂离开后又二次入职,使得在万达的时间能够得以连贯,所以我愿意用此题目来表示我在万达的年限—七年。
这期间,中国商业环境发生的变化,可以用波谲云诡、令人嗔目结舌来形容。其中之一便是房地产的V型反转!而这也是万达成就为今天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外部原因,当然我不认为这是最主要原因。
记得我2008年底刚到北京,房价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了大幅下降,CBD地段的阳光100,均价只需要一万五千元一平米,今天则接近六万!
当时入职万达,要找附近的房子租住,因为考虑到离公司尽量近、同时又能满足女儿上幼儿园的需要,最终就选了四惠地铁站边上的通惠家园,我们万达百货(当时叫万千百货)商品部有位女同事,她在紧挨通惠家园的壹线国际买了两套精装二手房,每平米才九千多元!而今天的壹线国际房价,已达到五万多元一平方米!也有同事劝我买,不要租,我想北京房价比青岛高多了,空气又不好,很多专家说房价已到顶部,又恰逢美国次贷危机带来冲击,一定会跌下来的,那我就等跌下来再买吧!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明明经历了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却眼睁睁与它擦肩而过。
短短七年时间,帝都房价涨了约500%!而大家都曾跟着一起疯狂过的股市,却再也没摸到2007年的高点!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回去,我想很多人会跟我一样,无论砸锅卖铁还是找亲戚借钱,一定要多买房子!
2008年的万达,还只是一家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号称南万科、北万达,当时商业比重不大,商管公司的年租金收入只有10亿!而我入职的万千百货,则只有哈尔滨香坊、成都锦华、西安雁塔3家已开业店,一家北京石景山筹备店。
王健林董事长在年会上很高兴的表扬了大家2008年的努力,认为公司业绩整体良好,集团纳税也破纪录的接近14亿元,被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评委全国A类重点大客户,而获得此资格的国内企业只有不到50家!
年会上的老板照例唱了歌,豪迈的王健林董事长特别强调:越是在这样困难的时候,就越是万达弯道超车的机会!
今天的万达大家都知道了!也是短短七年时间,很多企业烟消云散了,很多原来与万达同等级别的企业也被远远得抛在了后头。
2015年的万达,资产已经达到了6340亿,年收入超过2900亿,年纳税达到302亿!从纳税的角度看,2015年比2008年的14亿增长了21倍!
今天的万达,已经是中国企业的商业热点和头条,儿子王思聪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网红,而董事长王健林也继续蝉联亚洲首富。
有人说万达的发展是赶上四万亿、赶上地产大发展。没错,但是毫无疑问,房地产的发展远低于万达的发展。你看,七年房价才增长5倍,而万达光纳税就增长了21倍。
而一个职业经理人在这样的企业环境下,究竟如何定位自己呢?
毫无疑问,在万达,只要你会学习、能执行、懂坚持,成长是肯定的。
王健林说过:在万达,就是要长(涨)三样东西,一是涨工资,二是涨本事,三是涨幸福指数。
当初我是深信不疑的,只是后来,就是第二次进万达,也就是2015年6月以后,我开始将信将疑。
我第二次离开万达时候的职务是万达百货南区企划部总经理,也是理论上的总经理级高管了(万达商业上市后,集团内部副总裁级别以下的高管统称为高职,从这个角度,更严格的说,我的职级应该是高职),这次的离职与2012年10月那次截然不同。当时的各种情感纠结、各种恋恋不舍,甚至是泪洒当场,到这次基本上变成了一种淡然接受,虽然心里也有不平衡,也有不好受,但竟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甚至竟有一丝惬意一种解脱。
是越长大内心越麻木了,还是工作压力大到认为离开是解脱?我想都不是。
对于职场,对于职业经理人的责任,我自认为还是葆有激情的。回想起后来在万达工作,指标变成了一切,管控代替了创新,仅有的一些精神层面的成就感,似乎也只是来源于“我是在万达集团、在首富公司工作”的虚荣心吧。
近几年,万达集团迅速发展引进了大量高端职业经理人。像原微软中国总裁、新闻集团全球副总裁高群耀,原喜达屋大中华区总裁钱进,原深圳证交所的副总经理陆肖马,原建设银行投资部总经理王贵亚,原渤海银行行长赵世刚等等,也都纷纷加入万达。
当然,这其中的不少人由于种种原因,短暂加盟后再次离开,像原迪士尼副总裁唐军、原佳品网COO董策、原银座集团副总裁孙靖寰、原阿里巴巴技术总监龚义涛等等,基本在万达不会超过三年。
最让我吃惊的是,跟随王健林14年的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叶宁的离职!叶宁分管院线、影业、发行、华夏时报等多家文化公司,而2015年年会上,王健林特别对叶宁的工作提出表扬,他说:
“集团要对院线、影视、发行三家公司以及分管副总裁叶宁的出色工作提出表扬,年会前已对这三家公司的总经理给予提拔。万达有句老话:在万达工作好就是最好的关系。万达有人才管理的五条原则,人际关系简单化是其中一条,所以在万达工作好就会被提拔。这里号召集团所有系统向三家公司学习,万达年会总结已经好几年不单独表扬公司和个人,但他们的表现确实非常出色,所以破例点名表扬。”
然而,一个月后,叶宁提出了离职,二个月后传出消息:叶宁加盟华谊兄弟任CEO!
或许这是职业经理人的宿命!但也反映万达近些年的确有些脚步快过大脑,大脑又快过灵魂。
当然,万达战略转型的成功开始显现。房地产不再一枝独秀,轻资产商业、电影院线、体育、旅游、金融、互联网020等等,几乎每一项都做到了业内第一、或在第一的路上。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当年入职的不是万达百货,而是万达商管,会不会现在还在?当时的百货在集团内对商业专业性的认可上,是高于商管的,而现在却颠倒了过来。
但是,历史没有假设,职场中也没有。我从万达集团百货总部的一个经理,逐步上升为部门副总经理、区域副总经理,直到部门总经理,虽然今天离开了,我依然是心存感念,祈盼万达的脚步、大脑和灵魂能够一致,并祝老东家真正说到做到,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第一流企业和品牌。
最后,我想借用曾在朋友圈发过的一条信息作为对这七年的谢意:感恩一切值得的人和事,祝福真心相遇的事和人。
《我在万达这七年》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晋升故事,不如说是在解剖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中国职业经理人生态。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不仅记录了自己在万达的七年时光,更巧妙地将个人经历融入到宏大的商业叙事之中。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书中描绘的场景所吸引,那些在会议室里激烈的头脑风暴,那些在项目现场的通宵达旦,那些在复杂人际关系中的巧妙周旋,都栩栩如生。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没有刻意美化成功,也没有煽情渲染苦难,而是以一种客观、理性的视角,展现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在真实世界中摸索前行的轨迹。我从中看到了决策的艺术,看到了团队的力量,更看到了个人价值如何在商业浪潮中被不断发掘和实现。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功”的定义,它不是终点,而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是每一次挑战之后的升华。
评分《我在万达这七年》这本书,还没正式打开阅读,光是书名就足够让人浮想联翩了。“万达”,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商业帝国的标签,而“七年”,则仿佛是一个人生浓缩的切面,充满了时间和故事的厚度。“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晋升之路”,更是精准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我一直对大型企业内部的运作机制,以及普通人如何在其中摸爬滚打、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颇感兴趣。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让我得以窥探一个在商业浪潮中乘风破浪的巨头企业,以及其中一位参与者,他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环境中,一步步向上攀升。我期待着作者能以一种真实、生动、不加修饰的方式,展现他在万达七年的经历。不仅仅是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更希望能够看到那些默默付出的努力,遇到的挫折,以及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毕竟,真正的成长往往孕育于挑战之中。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里面装满了关于奋斗、成长、坚持和梦想的可能。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七年里,他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平台。
评分翻开《我在万达这七年》,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商业心脏地带的窗口。作者以一种坦诚到近乎“暴露”的姿态,分享了他七年在万达的职业历程。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回避职场中的那些“潜规则”和“灰色地带”,而是以一种成熟的视角去观察和处理,让读者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职场生态的复杂性。我被书中关于“领导力”和“影响力”的探讨深深吸引,作者如何从一个被动的执行者,成长为一个能够影响他人、驱动团队的领导者,这个过程的细节描绘,极具参考价值。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职业成长,是知识、经验、情商和格局的综合体现。它不仅仅关乎个人的能力,更关乎如何与环境互动,如何将个人目标与组织愿景对齐。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所有渴望在职场上有所建树的人们细细品读的佳作。
评分读罢《我在万达这七年》,脑海中回荡着一个名字,一个不断向前、永不言弃的职业经理人的形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个人职业发展的流水账,更像是一部生动的商业职场教科书,一本关于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念的励志篇章。作者以一种近乎自白的方式,娓娓道来他在万达七年的点滴,从初入职场的青涩懵懂,到经历无数次决策与考验后的沉稳老练,每一步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书中对于万达这家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描绘,也十分到位,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种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氛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不回避,不退缩,而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从中学习成长。这种精神,对于任何身处职场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职业晋升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付出持续的努力,是否拥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能力。那些看似“捷径”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勤耕耘。
评分《我在万达这七年》所呈现的,绝不仅仅是“升职加薪”的简单脚本。它是一幅关于成长、关于蜕变的生动画卷。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总能将个人情感与商业逻辑巧妙地融合,使得那些枯燥的商业术语和管理理念,变得鲜活有趣,易于理解。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万达的发展战略、市场变化的敏锐捕捉,以及主人公如何在这种变化中调整自身定位,做出相应决策的描写,都让我大开眼界。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对中国商业环境变迁的一种侧写。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复盘”的片段,每一次总结,每一次反思,都像是在为前行的道路打磨锐器。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这种对自我要求的极致,是成就非凡的关键。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职业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方向正确,步履不停,终将抵达心中的彼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